狭义的旅行是出远门,广义的旅行则是亲身体验各种“差异”的过程。带年幼的孩子旅行,究竟有没有意义?
从动物行为以及婴儿发展的角度聊聊。为什么人类发展并不是线性的:我们经常需要“以退为进”。
精神变态者有可能是“亲社会”的,当大脑出场设置是“恶棍”时,足够好的养育可以点石成金。
从英国传统酒吧体验出发,谈谈婴儿及成年人的自我调节功能。
高质量陪伴不仅是“人在场”,更需要“魂在场”。
聊聊5种不同类型的儿童及成年焦虑,以及相应的不同应对思路。
从“百日哭”现象出发,谈谈如何理解小婴儿的“语言”,以及如何与小婴儿“沟通”
看起来八杆子打不着的两种抑郁背后,居然有非常相似的身心动力根源。
周末去看了一个叫作Cute的展览,思考了许多与“萌”、“可爱”有关的权力。
和大家分享精神分析师Susie Orbach的观点
聊聊为什么一个人能够充分经历6-10岁的潜伏期(Latency)非常重要。
与经历过流产/堕胎的姐妹们聊聊天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