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线》导读

Album
主播:
重轻
出版方:
佚名
订阅数:
946
集数:
10
最近更新:
1年前
播客简介...
本系列节目,重轻将着手为看过、没看过或中途放下的《火线》观众,拆除这个年代、政治与社会文化的隔阂形成的软性门槛,解释街角社会里弱者的武器,辨认David Simon和他的团队用戏剧为一座城市、一个社会发出的怒吼。
《火线》导读的创作者...
《火线》导读的节目...

《火线》导读Vol.9丨街头道德

付费
《火线》导读

每个人都在“街头” HBO的《火线》2008年完结时,是一部鲜人问津的冷门电视剧。它在DVD时代从欧洲悄然复兴,慢慢重燃了公众的热情,最终成为了无数文艺评论中的美剧之顶峰。《火线》以摄人心魄的现实感,毫不妥协的复杂性和银屏中极不常见的深刻的政治批判,击穿了娱乐业的铜墙铁壁,让观众在情感激荡之余看见一次真相——另一个美国。 不是每一部电视剧都值得如名著一般被虔敬地阅读。《火线》是,毫无疑问。本系列节目,将着手为看过、没看过或中途放下的《火线》观众,拆除这个年代、政治与社会文化的隔阂形成的软性门槛,解释街角社会里弱者的武器,辨认David Simon和他的团队用戏剧为一座城市、一个社会发出的怒吼。 之前的节目我们讨论了毒品、警察和贫困。最后一期,我们在这些讨论的基础之上,回到《火线》整部剧在所有的美国社会议题之上的另一层主题:“街头”。这也是这部作品在社会科学领域最被探讨和推崇的原因——它揭示了一种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和困境,我们也在这系列的最后一期里,用我们的方式向《火线》的全体创作成员致敬。若您喜欢本系列节目也希望您能转发分享给身边的朋友!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更新下去最大的动力! Shownote图文完整版:https://site.gcores.com/console_timelines/?original_id=162754 00:00 欢迎收听《火线导读》Vol.9 00:42 闪电般归来 01:37 街头 03:07 写实的景观 03:58 无处不在的街头规矩 04:32 “街头规矩”泛滥的根源 05:38 受害者与加害者表 06:35 主流 07:59 避而不谈 09:22 吉尔·利维 09:35 瓦茨暴乱 10:52 约束——没有司法公正 11:16 斯蒂芬·平克 11:43 马克斯·韦伯 12:58 现实的困境 14:24 都连上了 14:59 销售法律的侦探 15:50 精妙比喻 16:12 无头苍蝇 17:45 约束——没有出路 19:12 华莱士的归来与死亡 19:47 软性监狱 20:40 经验的贫穷 22:09 Colvin的奖励 22:54 贫民窟的现实 23:46 思考题 24:42 学坏一出溜 26:05 凶杀的强指标 28:17 荒诞的现实 28:36 《街道守则:内城的正派、暴力和道德生活》 28:58 体面——相对于街头 29:45 Elijah Anderson 30:22 电视剧不是统计学 30:39 街头——非正式人际规则 31:21 暴力是日常 32:09 街头小子 32:58 《American Hustle》 33:39 街头——被异化的道德 35:08 瑞思拜 35:28 尊重的性质 36:45 讨价还价 37:15 diss for 37:23 你瞅啥? 38:47 专有名词 39:54 “尊重”的面向 42:33 说通了 45:01 内卷 45:37 狗屁倒灶 46:33 大金链子小手表 49:01 学不来 50:34 Earning Stripes 51:15 提篮桥监狱 52:10 DLB 53:01 无法独善其身 53:54 Acting White(装白) 54:10 二龙路G帮 55:47 出溜了 56:24 Namond 57:03 核心教条:对等报复 59:25 身份的认同 01:00:13 社区明星 01:02:18 抑郁和社交网络 01:04:37 游戏厅大哥 01:05:37 核心家庭的瓦解 01:05:59 WOW 01:07:39 父母的缺席 01:09:03 党同伐异 01:10:27 500美元 01:10:55 来自观念的误读 01:12:23 牢不可破的价值 01:13:46 一切为了利润 01:15:15 Stringer受欢迎的原因 01:16:13 A man without a country 01:16:27 两头不是人 01:18:04 坚如磐石的街头文化 01:20:09 高低都是街头 01:22:45 人情味 01:23:23 相互宝 01:24:29 社会失范的后果 01:24:55 《火线》的收获 01:25:13 街头的本质 01:27:10 被规则异化的人 01:30:36 混蛋McNulty 01:31:32 莱斯特·弗里蒙 01:32:17 《火线》所揭示的 01:33:52 重要的是求真 01:35:02 反专家反教条 01:38:18 扪心自问 01:39:44 向创作者提问 01:41:37 被迫削足适履的痛苦 01:42:15 只有同情是不够的 01:43:54 讨伐体制乐团 01:44:36 献给《火线》的创作者 01:47:53 证明《火线》的价值 01:48:37 我们下次再见!

110分钟
2k+
1年前

《火线》导读 Vol.8丨工人之死

付费
《火线》导读

两极端的人都完全无用,但他们就是这样 HBO 的《火线》2008年完结时,是一部鲜人问津的冷门电视剧。它在DVD时代从欧洲悄然复兴,慢慢重燃了公众的热情,最终成为了无数文艺评论中的美剧之顶峰。《火线》以摄人心魄的现实感,毫不妥协的复杂性和银屏中极不常见的深刻的政治批判,击穿了娱乐业的铜墙铁壁,让观众在情感激荡之余看见一次真相——另一个美国。 不是每一部电视剧都值得如名著一般被虔敬地阅读。《火线》是,毫无疑问。本系列节目,将着手为看过、没看过或中途放下的《火线》观众,拆除这个年代、政治与社会文化的隔阂形成的软性门槛,解释街角社会里弱者的武器,辨认David Simon和他的团队用戏剧为一座城市、一个社会发出的怒吼。 在毒品战争和警务问题之后,我们将从经济的视角再来看《火线》中隐含着的关于美国社会“系统性问题“的探讨。贫民窟是如何形成的;在经济转型“去工业化”和信息技术带来的“新工业化”两波浪潮之后,美国工人是如何进入贫困的循环的;而这一切,都成为了无数美国社会问题的深层诱因。 若您喜欢本系列节目也希望您能转发分享给身边的朋友!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更新下去最大的动力! Shownote完整版:https://site.gcores.com/console_timelines/?original_id=162755 00:00 欢迎收听《火线导读》Vol.8 00:47 本期主题 01:43 理论层面的讨论 02:33 隐晦的暗示 03:02 隐晦的暗示 03:08 《火线》第二季 03:53 巴尔的摩族裔构成 04:26 不在三界内 05:13 《Poverty, by America》 05:29 贫困是什么? 05:52 贫困是痛苦 07:47 阿巴拉契亚山区的贫困 08:34 贫困是不稳定 09:17 贫困是持续的担忧 09:58 贫困即是失去自由 11:25 贫穷是失去归属 12:43 贫困即耻辱 14:46 贫困是残缺 16:25 耻辱柱——《钟形曲线:美国社会中的智力与阶层结构》 17:13 奋斗归奋斗 17:51 听也白听 18:29 双标的潜意识 19:11 美国的贫民窟 20:08 吉姆·克劳法 20:28 大迁徙 21:06 “自发”的族裔集中 22:03 激进白人社区民兵 22:56 White Flight 23:10 士绅化 25:23 HLOC 25:55 联邦住房管理局( FHA ) 27:17 红线设计 30:36 Camden 31:08 被经济体系强化的种族隔离 33:20 商业地产中的限制性契约 34:23 公屋的种族隔离 35:18 驱逐 37:08 配套差距 37:45 租金高昂的贫民窟 39:41 《扫地出门:美国城市的贫穷与暴利》 41:19 圣路易斯的白人撤退 42:17 blockbusting 44:02 房地产的大缺大德 44:19 黑人购房——分期付款 46:22 1968公平住房法案 46:56 自发与政府参与 47:29 扯犊子 48:57 缺席的转型正义 49:49 《莫伊尼汉报告》(The Negro Family: The Case For National Action) 50:19 止步于权利不被剥夺的自由 51:13 机会平等 51:58 乔丹.彼得森 52:12 结果平等 53:24 quota 55:06 再进一步 55:48 《莫伊尼汉报告》的目标 56:25 分析黑人族群 57:15 分析家庭 58:25 消失的他 58:42 对转型正义的呼唤 59:46 无法修正的历史错误 01:00:16 广泛批判 01:01:32 批判:指责受害者 01:01:58 Kurt Schmoke 01:02:22 批判:爹味太重 01:03:20 文化相对论 01:03:47 瑕不掩瑜 01:04:37 心气正旺 01:04:51 老保点赞 01:05:25 《失势:美国社会政策,1950-1980》 01:07:04 William Julius Wilson 01:07:36 《种族重要性的降低》 01:07:46 《真正的弱势群体》 01:08:24 《当工作消失时:新城市穷人的世界》 01:08:56 它们就是《火线》 01:09:33 核心结论 01:10:37 今天到你家 01:11:02 去工业化 01:12:18 美国的去工业化 01:14:54 来点数据 01:15:45 可怕的滑坡 01:16:23 背景:石油危机 01:16:30 背景:滞涨 01:17:30 救星? 01:18:06 城市贫民窟的终局 01:19:10 《Methland》 01:20:51 伯利恒钢铁公司 01:22:06 医疗城市——巴尔的摩 01:22:33 诺斯洛普·格鲁曼公司 01:22:57 工会之死 01:23:54 工会的问题 01:25:08 说一千道一万 01:26:03 谢尔登·桑福德·沃林 01:26:06 《Democracy Incorporated: Managed Democracy and the Specter of Inverted Totalitarianism》 01:27:33 巴尔的摩苇名国 01:28:22 工人去哪儿了? 01:28:52 金句 01:29:50 Nikefication——耐克化 01:30:48 Uberization——优步化 01:31:45 大卫.西蒙quote 01:33:43 自由市场的疯狂 01:36:01 Productivity-Pay Gap 01:38:16 两种美国故事——大卫.西蒙 01:40:54 绝对追求效率的另一面——老实人的生活 01:41:40 总结 01:42:26 往日不再 01:43:17 Universal Basic Income 01:44:43 被科技边缘化的生产资料 01:47:47 讽刺的觉知 01:48:50 收尾 01:50:22 龙马:矫枉必须过正 01:51:33 良好的社会——一种抗衡 01:52:56 感谢收听

114分钟
2k+
1年前

《火线》导读Vol.7丨警务退化

付费
《火线》导读

两极端的人都完全无用,但他们就是这样 HBO的《火线》2008年完结时,是一部鲜人问津的冷门电视剧。它在DVD时代从欧洲悄然复兴,慢慢重燃了公众的热情,最终成为了无数文艺评论中的美剧之顶峰。《火线》以摄人心魄的现实感,毫不妥协的复杂性和银屏中极不常见的深刻的政治批判,击穿了娱乐业的铜墙铁壁,让观众在情感激荡之余看见一次真相——另一个美国。 不是每一部电视剧都值得如名著一般被虔敬地阅读。《火线》是,毫无疑问。本系列节目,将着手为看过、没看过或中途放下的《火线》观众,拆除这个年代、政治与社会文化的隔阂形成的软性门槛,解释街角社会里弱者的武器,辨认David Simon和他的团队用戏剧为一座城市、一个社会发出的怒吼。 《火线》从第一季开始就不断在揭示美国警务系统令人触目警心的腐化,本期节目我们就来探讨一下今日美国警务问题的复杂成因,以及这样的警务退化又导致了怎样的恶果。 Shownote图文完整版:https://site.gcores.com/console_timelines/?original_id=162752 00:02 闲谈 01:25 欢迎收听《火线导读》Vol.7 02:30 上期回顾与本期内容 03:50 黑命贵 04:43 Dr.Dre 05:02 “不可抗力” 05:39 警察形象的反差 06:06 腐化根源 06:59 贫民窟——社会的综合问题 07:32 被错过的机会——60年代 07:57 1967年底特律骚乱 08:32 传承多年的标准流程 09:12 标准的官方叙事——毒品导致犯罪 09:39 标准叙事其二——贫民窟里的人道德沦丧 09:46 标准叙事其三——阴谋论 10:36 林登.约翰逊 10:39 Kerner Commission 12:50 偷跑的报告 14:57 解决方案——脱贫 16:15 拒绝评论 17:10 矛盾的LBJ 18:28 头号原因——没钱 18:49 原因之二——两头不讨好 19:13 原因之三——长期投入的不确定性 20:04 总结:视野太广 20:51 1968 年综合犯罪控制和安全街道法案 21:32 历史机遇的失却 22:35 对贫民窟的处理——两个维度 24:33 妥协 25:01 破窗效应 26:05 美国片警 27:16 警察的二重性:侦探与保安 28:46 警察传统的复归 29:42 菲利普·津巴多 30:31 构建递进关系 33:11 “破窗理论”的本义与适用性 34:35 扭曲的开端 34:57 开放式问题? 36:20 William Bratton 37:40 panhandling 39:15 逃票 40:23 扩大化打击 41:05 Terry Stop 42:30 南辕北辙的破窗理论 43:44 二重性的倾斜与破灭 44:46 信息技术在执法系统中的应用 45:29 自由主义典中典 47:23 图片与数字的游戏 49:49 不谋而合 51:16 卓有成效的开端 51:56 提供背景信息:派驻警力 52:31 背景信息:大规模逮捕 53:04 背景信息:全国普遍性下降 54:12 量变才是质变 54:42 副作用:暴涨的逮捕率 56:51 盆满钵满的市长 57:23 步步高升的中层干部——艾德.诺里斯 58:09 赢麻了 58:38 玩不动了 01:00:09 变通 01:00:42 轻罪的系统性配额 01:02:23 生产犯罪的工人 01:03:43 保证人人过劳 01:04:48 重罪的系统性瞒报——不立案 01:06:35 重罪的系统性瞒报——这样重那样轻 01:07:33 重罪的系统性瞒报——合并立案 01:09:15 大规模瞒报的冰山一角 01:10:48 吹哨人——Adrian Schoolcraft 01:12:07 开了大眼了 01:15:24 Emotionally Disturbed Persons (EDP) 01:16:21 两手准备 01:17:20 被数据系统异化的人 01:19:07 总结 01:19:52 马丁·奥马利 01:19:56 汤米·卡塞蒂 (Tommy Carcetti) 01:20:20 埃德.诺里斯的奇迹 01:22:27 不是傻哔 01:23:49 没法管 01:24:42 飘了 01:25:40 数据操作 01:26:36 好用就往死里用 01:27:15 病急乱投医 01:27:57 loitering游荡 01:30:44 不同寻常的数据 01:31:52 第一种解释:起枪了 01:33:17 第二种解释:血变低了 01:34:19 第三种解释:作假 01:35:19 这便样衰了 01:36:22 别让我办案 01:37:48 超载的后果 01:38:53 找不到陪审员 01:39:49 部落化的社会 01:40:59 Wayne Jenkins 01:41:48 Freddie Grey 01:42:14 协议裁决 (Consent decree) 01:44:16 共同点 01:44:48 景观保护 01:45:32 去人格化的技术引入 01:47:06 本期金句 01:49:08 废柴警探 01:50:14 无知 01:52:27 《Ghettoside》 01:54:15 都是想象 01:55:05 下期再见!

116分钟
3k+
1年前

《火线》导读Vol.6丨毒品战争与美国的“敌人”

付费
《火线》导读

美国的“敌人” HBO的《火线》2008年完结时,是一部鲜人问津的冷门电视剧。它在DVD时代从欧洲悄然复兴,慢慢重燃了公众的热情,最终成为了无数文艺评论中的美剧之顶峰。《火线》以摄人心魄的现实感,毫不妥协的复杂性和银屏中极不常见的深刻的政治批判,击穿了娱乐业的铜墙铁壁,让观众在情感激荡之余看见一次真相——另一个美国。 不是每一部电视剧都值得如名著一般被虔敬地阅读。《火线》是,毫无疑问。本系列节目,将着手为看过、没看过或中途放下的《火线》观众,拆除这个年代、政治与社会文化的隔阂形成的软性门槛,解释街角社会里弱者的武器,辨认David Simon和他的团队用戏剧为一座城市、一个社会发出的怒吼。 毒品问题和美国毒品战争,无疑是《火线》这部剧中展现的各种美国社会问题重最为重要的一个。本期节目让我们从毒品战争的起源开始说起,探讨一下这花费万亿美元、持续了百年的美国毒品战争,到底取得了怎样的“成果”,毒品战争的“敌人”又到底是谁。 Shownote图文版:https://site.gcores.com/console_timelines/?original_id=162751 00:01 欢迎收听《火线导读》Vol.6 01:13 《火线》伴侣 02:01 本期主题:美国语境下的毒品战争 03:04 开盾 04:03 叠盾 04:36 恶魔在细节之中 05:06 “毒品战争”的现状 06:21 蓬勃发展的市场 07:24 无弹性的商品 07:49 跨圈层的吸毒行为 08:27 PnP(Party and play) 09:25 Substance Abuse and Mental Health Services Administration(SAMHSA) 10:37 芬太尼 10:46 飙升的吸毒过量 11:27 山炮贩子 12:13 现代毒品战争的开始 12:55 法律与秩序(Law & Order) 13:56 朴素的公众情绪 14:48 军队内的药物滥用 15:38 避开本质谈现象 16:37 “笨蛋,问题在经济” 17:20 “毒品战争”与政治恶斗 17:44 反文化运动 18:02 伍德斯托克音乐节 18:06 黑豹党 18:29 John Ehlichman 20:04 政治性分类 20:49 火麻 22:10 毒品战争:尼克松的政策 23:13 政治动物的范例——《洛克菲勒毒品法案》 25:35 不成比例的逮捕与判决 27:20 选择性执法 29:42 “教化与矫正” 31:14 都是经济账 32:00 1986年《反毒品滥用法》 32:24 伦纳德·凯文·拜亚斯 34:03 Crack(快克可卡因) 35:33 黑色幽默 36:45 保释 39:01 多抓多判 40:45 Crack的核心竞争力 42:00 严刑峻法 44:34 Substantial Assistance(重大协助) 46:33 囚徒困境 46:55 先射箭后画靶 47:12 我成替身了? 48:07 《1988年反药物滥用法案》 49:43 附带损害 50:56 O.J.Simpson杀妻案 51:20 控辩对抗 52:24 合谋机制中的受益者 53:42 罚没 55:22 上诉押金(Cash Bond) 56:45 奉旨抢劫 58:13 依赖人性都扯淡 58:35 证物室? 58:48 《We Own This City》 59:19 ”部落制”执法机构 01:00:07 走IRS的老路 01:01:12 失败的矫正机制 01:05:14 失去的敬畏和威慑力 01:05:43 大规模监禁 01:06:39 每十万人监禁率 01:08:14 荒谬的现实 01:10:45 百万漕工衣食所系——监狱工业共同体 01:12:39 监狱上市——GEO 01:13:37 Core Civic 01:14:05 过于扯淡 01:16:33 毒品战争不能停 01:17:06 无用的毒品战争——逮捕的无效性 01:18:41 供给端和需求端的巨大利差 01:19:32 气球效应 01:19:58 The Community Backed Anti-Crime Tax 01:21:33 禁不了枪,禁得了毒? 01:22:01 为什么要打“毒品战争”? 01:22:36 毒品泛滥的年代 01:23:28 对冰毒的管制立法 01:23:49 美国内战时代的毒瘾 01:24:28 《荒野大镖客2》的“药品” 01:25:39 难得治标大力丸 01:26:03 Coca-Cola 01:26:39 早期禁毒背后的政治目的——种族歧视 01:29:55 鸦片馆 01:31:12 《1882排华法案》 01:31:36 《哈里森麻醉品税法》 01:33:54 毒品战争的开始 01:35:52 种族主义的禁毒 01:37:05 《汉麻胜利》 01:37:59 毒品是魔鬼 01:39:08 《The case for legalizing drugs》 01:42:20 清教徒 01:43:36 清教徒的“玩物丧志”? 01:44:00 自由高于平等的“立国精神” 01:45:25 迷恋药物的美国人 01:46:04 《成瘾剂量》(Dopesick) 01:47:39 勤劳与冰毒 01:49:10 毒品战争——共振的回响 01:50:57 去安全化的毒品管理趋势 01:52:03 马丁‧奥马利 01:52:12 库尔特·利德尔·施莫克 01:53:37 矫枉过正——Defund the Police 01:57:17 Meth head 01:58:29 类比:禁止童工 02:00:05 美国的粮食援助 02:02:01 托马斯·索维尔 02:02:29 毒品战争——一场圣战 02:04:14 为什么巴尔的摩是巴尔的摩? 02:06:17 欢迎大家评论留言!

127分钟
3k+
1年前
《火线》导读的评价...

空空如也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