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币正在创造“现象级”的市场标的。自6月5日上市,Circle从发行价31美元一路冲到近299美元,市值一度逼近600亿美元,12个交易日内飙升了750%。这背后,市场其实是在押注稳定币的未来——特别是在美国参议院高票通过GENIUS法案、给稳定币行业“正名”之后。 稳定币,简单理解就是锚定法币或其他资产、力求价格稳定的加密货币。它既有美元的稳定,又有微信红包的便捷,还能全球无障碍流通。可问题来了:为什么美国政府直到现在才真正开始推动美元稳定币?之前究竟在纠结什么?稳定币的合规化,又能否解决美债和美元的信用危机? 【时间轴】 01:42 现实压力倒逼美国放松对加密货币的监管 05:28 特朗普想把全球数字流动性重新拉回美元资产池 08:03 “期限错配”的稳定币,对美债体量只是杯水车薪
6月30日上午,泰国网红品牌if椰子水的母公司IFBH登陆港股市场,发行价27.8港元每股,开盘涨57.19%。截至午间收市,总市值约106.67亿港元。IFBH的IPO认购也异常火爆,公开发售认购倍数超2682倍。 IFBH的招股书揭开了一个饮料行业的效率神话。2024年if椰子水在中国内地市场的收入达到1.46亿美元(约合10.69亿元人民币),营收占比高达92.4%;市场占有率约34%,超越第二大竞争对手七倍以上。而如此业绩,仅由46名员工支撑。 那么,if椰子水品牌为何能实现如此高速的业绩增长?在行业激烈的价格战下,它的轻资产模式又有何隐忧? 【时间轴】 03:05 椰子水赛道爆发:从5亿到260亿的疯狂五年 06:21 轻资产模式的“双刃剑”效应 08:22 从行业价格战到“造假”黑幕,IFBH面临的压力不容小觑
6月以来,安克创新、罗马仕等知名品牌相继宣布召回超过120万台充电宝,其中充电宝龙头罗马仕三款型号召回量就达49万台。召回公告中提到的原因包括“电芯原材料缺陷”“隔膜绝缘失效”等,这背后直指电芯安全隐患。 那么,充电宝电芯行业的现状是什么?在什么情况下会触发隔膜失效、引发爆燃风险?此次召回事件反映出的供应链治理失效,核心原因又是什么?失去公众信任的充电宝行业,又该如何挽回自己的形象? 【时间轴】 00:32 充电宝安全隐患因何存在? 03:42 供应链治理失效,背后的行业内卷 06:31 企业的ESG报告,不该只是漂亮的“面子工程”
95后男生中,医美用户正在激增。他们甚至会特意请半天假,每个月飞赴韩国体验医美项目,利用周五和周末尽快恢复,周一正常上班。这场医美浪潮也正在影响国内医美市场。 一些机构专门招聘了针对95后男士的“市场开发专员”,产品手册也针对男性用户进行了迭代。 做医美这件事上,女性更愿意为自己的情绪买单。而男性多想凭借形象提升,抢夺更多的“择偶权”。那么,他们最热衷于做哪些项目?为何主做“轻医美”的男性,人均消费甚至还会高于女性?而针对男性的医美营销,又有哪些新趋势? 【时间轴】 03:37 “男性医美羞耻症” 07:13 更高的客单价,伴随着更高的获客成本 09:59 男性医美发展,比女性要落后五年左右
3分钟,大定破20万;1小时,逼近29万!昨天YU7的首份销售数据公布,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反应都是:小米,你们确定没多一个零?而超过60%的锁单率,更是让见惯大场面的雷军都难掩惊讶,将其称为“和用户一起打造的奇迹”。 中规中矩的定价、相对SU7更“克制”的配置,都让YU7在当前内卷到极致的新能源车市场上显得并不突出。那么,它为何能在上市之初如此成功?YU7大卖之后,小米接下来的挑战又是什么? 【时间轴】 01:20 YU7的首销记录,将是中国汽车史上短期内难以超越的奇迹 03:20 “性价比不佳”的YU7,凭什么赢得用户青睐? 06:17 紧随着“爆单”而来的,是巨大的“量产压力”
6月23日,大窑拟被美国私募股权机构KKR收购85%股权的消息热传。大窑方对此回应“不予置评”。受宏观因素影响,近期本土多个饮料公司已经启动IPO规划,一些不错的饮料项目正在被投资机构重新关注。 不知不觉间,大窑已经成为国产汽水(市场份额)第一品牌,凭借大力的流量推广以及深耕餐饮渠道,大窑的转型可谓成功。但和本土其他饮料公司一样,大窑也在面临挑战:面对可口和百事可乐合计超过80%的份额优势,突围不易。 那么,大窑的转型做对了什么?若被收购,能带来什么资源加持?目前的“扩品类”与“全渠道”策略,又能否有新突破? 【时间轴】 01:19 大窑销售额,近乎陕西冰峰的10倍、北冰洋的3倍 03:04 2025年的“全品类”转型,与2022年的营销、渠道转型 06:58 碳酸饮料本身的增长性,正在遇到周期性变化
哈根达斯曾经的高端光环逐渐黯淡。1996年,哈根达斯以单球售价高达25元的高端价格进入中国,随后二十年间在中国市场加速扩张。但2018年之后,情况开始转变。到去年底,哈根达斯中国市场的门店客流量呈现两位数下降。 衰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冰淇淋这一品类因其被吐槽 “添加剂比命都长”,正在接受消费者对健康的重新审视,高端冰淇淋行业最近两年更是整体表现不佳。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哈根达斯自身的产品和价格定位问题也逐渐凸显。 那么,它采取了哪些自救措施,又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重新找回优势? 【时间轴】 00:31 哈根达斯的下滑,始于2018年 02:38 消费者对哈根达斯的认知发生了变化 05:05 从Gelato到中低端市场,本土竞争倒逼哈根达斯变革
如无意外,小米的首款AI眼镜将在下周正式发布。从现有信息来看,这将是一款从功能、形态上全面对标RayBan Meta的AI眼镜,使用“光学镜架+电致变色玻璃”的方案。实际上,小米此前就有过众筹的“米家眼镜相机”产品,但使用体验不佳。 那么,这款没有显示屏的新品,主打什么功能?过去一年的AI眼镜赛道,为何互联网大厂、AR眼镜厂商、创业公司纷纷入局?不需要“与手机厂商做流量分成”的小米,又能在AI眼镜市场搅起多大波澜? 【时间轴】 01:41 为什么小米会做一款对标RayBan-Meta的产品? 05:04 缺乏生态的AI眼镜行业,将趋于整合? 07:33 还未充分竞争的眼镜赛道,仍布满机遇
自今年“3·15”晚会曝光卫生用品生产乱象后,先是网友集体到雷军许愿池喊话小米做卫生巾,接着从流量明星到零售巨头再到头部直播间都相继入局,卫生巾相关话题获得了超量关注与曝光。 女性贴身、高频使用的卫生巾,按说市场体量大、高频刚需大、制造门槛低、生产成本低,品牌守好底线就能守住用户基本盘,可近年来,ABC、宝洁、自由点、俏妃、七度空间、高洁丝皆因各种问题“翻过车”。 这不免让人产生疑问,偌大的市场为何就做不好一片卫生巾? 【时间轴】 02:33 做卫生巾简单,做好卫生巾难 06:00 千亿市场,盘踞着一批“老钱”企业 09:44 从线下商超到线上电商,逃不过渠道成本
2025年盛夏来临之际,巴奴毛肚火锅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正式叩响资本市场大门。从财务数据来看,巴奴在过去几年展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2023、2024年利润均过亿元;巴奴计划未来三年大规模扩张门店,也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冲击港股IPO既是其自身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也是火锅行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在上市之路上,巴奴自身有哪些独特的优势?在“产品主义”与高端的标签下,又可能有哪些风险与挑战?在规模扩张与品质控制之间,创始人杜中兵该如何找到平衡? 【时间轴】 00:14 巴奴赶上餐饮企业赴港IPO的第二波浪潮 03:10 “产品主义”定位:供应链与全自营,能成为护城河吗? 07:36 增速放缓背后,火锅赛道消费需求正在多元化
半年前,机器人还是车企提升估值的特效药。在特斯拉发布机器人视频后,十多家车企都蹭上机器人概念,而且也有足够多的理由:硬件复用性、软件层迁移、资源共享……这是一座尚待挖掘的金矿,也是比汽车更具增长空间的好生意。 但如今看来,“整个行业都在放卫星”。包括特斯拉在内,让机器人进工厂的计划目前都只是PPT。大部分机器人在汽车工厂都只是“实习”,他们离跟上工人的操作效率还差得远。那么,机器人实际参与生产,到底还有哪些难点?技术的拐点,何时才能到来? 【时间轴】 02:44 “如果汽车已经定型80%,那机器人的标准化还不到20%” 05:48 “即使是特斯拉,也没有足够的数据去训练机器人模型” 07:14 想进一步取代工人的机器人,连搬箱子都做不好
从北京外国语大学毕业的牟女士,曾经做过翻译,之后进入武汉一所国际学校任教。2024年,当国内越来越多的人都竞相追求一份稳定工作时,她却作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放弃稳定且体面的教师工作,奔赴非洲创业。 在坦桑尼亚,她从服装行业开始,历经初期的成功、开展直播业务和拓展品类的失败,而今三度在卢旺达创业,进入了财税、软件和人力资源的新领域。一路走来,都有哪些辛苦与趣闻? 【时间轴】 01:14 服装行业“试炼” 05:33 床品玩具“折戟” 08:36 雇工合伙人“暗礁” 10:04 卢旺达转型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