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一季度才结束不久,阿里云的降价战略已经连发三枪。 2月29日,阿里云高调宣布多款产品8折起;3月31日,罗永浩在直播间亲自给阿里云带货,直播间主打两款基础云服售价低于1折。4月8日,阿里云海外市场宣布全线降价,平均降幅23%。降价覆盖全球13个地域节点部署的核心云产品,最高降幅59%。 终止拆分计划后的阿里云,似乎一下卸掉了营收压力,单方面对国内外的所有云厂商宣布了“价格战”。大有先把云计算价格“打下来”,再把云服务市场“打下来”的架势。 不过,阿里云这次降价的雷声虽大,云市场反馈的雨点却有点小。 到目前,国内主流云厂商中,只有市场份额不大的京东云高调接招,频频发声“比价”阿里云。 腾讯云虽然在2023年的价格战中高调迎战,核心云产品最高降价40%。但对于阿里云最新的“降价挑战” 腾讯云却并不积极。 除此之外,全力推动AI和智能云的百度智能云以及华为云,官网的价格变动也不是很大。 而阿里云这边,其官方多次强调此番降价是“真降价”,在官网的价格计算器中,也都标出了降价幅度。其基础服务的官网底价虽然比主流厂商都低,但在相似配置产品中,价格优势并不十分明显。 阿里云的价格战真能颠覆市场格局吗?为何AI企业对此无动于衷?你认为阿里云怎样才能更好的凸显价格优势呢?评论区聊聊。
前几天,在上汽智己L6的发布会上,其联席CEO刘涛发表了这样一番言论:“为了造车,很多同事连小孩子出生都会错过,甚至一狠心就把孩子送到了寄宿学校”。 事后,引起全网尤其是汽车行业人士的激烈讨论。很多人在转发:少买一辆智己,就少一个被寄宿的孩子,甚至还有人把智己L6叫做“抛妻弃子车”。 而据虎嗅从内部多方信息了解到:其实寄宿孩子的那位家长就是刘涛自己。想必他本人,也有一肚子的委屈和苦水难以言表。 如今,汽车行业工作强度之大,加班内卷的车企肯定不止智己一家。 有些车企甚至明目张胆地下发邮件,通知所有员工,周六是正常工作日,且让相关人员规避好法律风险。事后,喜提微博热搜。 虎嗅与3位在车企工作的朋友聊了聊,他们分别在各自品牌负责营销、产品规划和销售工作。站在他们的视角,或许能有更深刻的洞察:即便是做出了相当大的个人或家庭生活牺牲后,真的就能造出一款好车?销量暴涨吗? 而真实的故事,远比智己发布会那几句言论更残酷,也更直达人心。 对于汽车行业工作强度大,加班内卷的现状,你怎么看呢?评论区聊聊。
在4月11日的华为春季新品发布会上,一直被坊间戏称“大嘴”的余承东一改往日的高调,变得克制了许多。 在满场观众“遥遥领先”的起哄声中,他居然完全没有接这个茬儿。 只是在谈到智界S7的鸿蒙座舱时,他忍不住发出了一个灵魂拷问:“为什么车里要装手机支架,这事我一直没想明白。” 巨头之间的互动总是温情脉脉的。在余总提出问题的几十分钟后,雷军在微博上进行了回应。一贯对质疑笑脸相迎的雷总还顺手发了条“关于小米SU7原装手机支架设计”的投票,一下子就吸引了快11万人投票。 话说回来,二次发布的智界S7对于小米SU7而言,的确算是一个旗鼓相当的竞争对手。因为两辆车在尺寸上近乎一致,智能化与生态层面也各有千秋。 看来,这对智能手机、智能生态和万物互联的老冤家,如今在智能汽车领域也要打上一架了。 其实,早在2023年11月28日,华为与奇瑞合作打造的首款智选车——智界S7就在深圳举行了上市发布会。作为“华为X界”旗下的首款轿车产品,智界S7一上市,就收获了超过2万个订单。但因为产能迟迟跟不上需求的缘故,直到今年3月这款车的交付才开始真正上量。而在漫长的等车周期里,不少用户选择了退订。 这也就是为什么,华为选择在4月25号的北京车展前,对于智界S7进行二次发布。一方面从“帮助车企造好车”的愿景角度,作为华为和奇瑞合作的首个产品,智界S7必须要获得一个亮眼的成绩。另一方面,在小米SU7大杀四方的大背景下,余承东和华为绝对不能让雷军的日子“过得太顺”。 你认为华为能扶着奇瑞截杀小米吗?评论区聊聊。
本文是新加坡商业观察系列《滚雪球》第四篇稿件,聚焦疫情后涌入新加坡的中国餐饮品牌,在2024年面临的行业机会与隐忧。 涌向新加坡的中餐,有如过江之鲫。 这个趋势在2023年达到了巅峰,2024年只会更热闹,但已有隐忧。 新加坡维众餐饮咨询公司创始人、CEO任悦告诉虎嗅:“中国餐饮落地客户从去年年底开始有很强的增长。从去年一整年签约3-4个,到今年一季度有接洽的就超过10个,签约品牌已超过去年全年。” 这背后的本质是:国际资本涌向新加坡,创业者、资本、项目不断向新加坡集中。因此,“新加坡是下一个香港”的说法不绝于耳,在吸引更多中国有钱人这件事上,新加坡似乎志在必得。 在新加坡业界的一条普遍共识是,很多中国企业的入驻,并非完全出自战略层面的计量,而是出于创始人的移民需要或子女教育需要。这意味着一部分中餐在新加坡的扩张,可能并不完全是一个单纯的商业行为。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餐正在成为出海新加坡的风口,尤其是在中国耳熟能详的中餐品牌,都在挤入新加坡餐饮赛道,在大众认知中,显然热闹翻倍。 那些不知其中深意的餐饮品牌们,可能会被这场盛大的表面繁华引诱,冒然淌入这片已然在中国品牌挤压下竞争激烈的红海。 一位深耕新加坡餐饮行业多年的从业者告诉虎嗅,“2024年可能会迎来中餐关店潮。”新加坡对中国的免签政策延后了这个趋势,但能奏效多久,还有待观察。 虎嗅在新加坡走访了众多餐饮品牌,很多品牌给出的2024年增长目标是保守的5%。结合与餐饮咨询公司、外卖平台、餐饮服务商的交流,行业给将要出海新加坡的中餐品牌的建议是:谨慎乐观。 如果你对新加坡的中餐市场有自己的看法,或者有相关的经验想要分享,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你没听错,下沉市场,字节还要分一杯羹。 近日,抖音在安卓渠道悄咪咪上线了一款名为“抖音商城版”的 App,直接与传统电商争夺交易增量,足见其加码货架模式的决心。 知情人士向虎嗅表示,此举不排除是为续住抖音电商商品交易总额 GMV 持续冲高的势能。三方调研数据显示:抖音 2023 超额完成目标,继而将 2024 年 GMV 目标定在 3.5 万亿的高位。 实际上,抖音之所以如此“激进”,主要是考虑到货架场景正持续释放潜力——抖音电商总裁魏雯雯曾在去年 5 月披露:近一年平台的 GMV 增幅超 80%;其中,货架场景 GMV 整体占比增长至超 30%,平台全年售出商品超 300 亿件。 甚至有声音认为,自抖音电商第一款独立 App 抖音盒子“哑火”后,“抖音商城版”或将成为电商独立出抖音生态的再次试水。 数据显示,“抖音商城版” App 最近一次更新停留在 4 月 3 日,其在安卓渠道的累计总下载量已超 4.188 亿次,近 30 天下载量 336 万次。 随着“抖音商城版”的报道越来越多、聚光灯越打越密,抖音电商相关负责人回应称,“我们观察到部分用户在主动购物方面存在着旺盛的需求,上线抖音商城版是为更好服务这些用户,帮助用户发现优价好物、便捷管理订单。” 虽然只字未提抖音电商策略的调整,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抖音商城版”更像“低价策略”试水的产物,低价秒杀、直播精选、超值购均在显著流量入口——至此,抖音觊觎下沉市场的心思,也不言自明。 对于字节转变策略,深入下沉市场的举措,你怎么看呢?评论区聊聊。
茅台集团前董事长季克良说:“离开了茅台镇,生产不了茅台酒。” 这句话很ESG,起码很针对E——如果茅台镇的生态环境发生重大变化,茅台酒就失去了品质保障的根基。但稀缺且不可复制环境资源的另一面是——围绕某种被垄断的优质主导资源做文章,经常是诱发腐败的原因之一,酒企也可能在这儿栽跟头。 2月22日,由中国酒业协会酒与社会责任促进工作委员会牵头制订的两项团体标准《中国酒类企业ESG披露指南》和《中国酒类企业ESG评价指南》已完成征求意见稿,并公开征求意见。事实上,早在去年11月的“2023全国理性饮酒宣传周”新闻发布会上,这两项团体标准的制定和发布就已经被预告过。 可见,酒业ESG信披体系建设已经进入快车道。 酒业分析师、知趣营销总经理蔡雪飞介绍:“中国酒本身就是区域生态环境的产物,本地水、土、空气、微生物等环境保护与研究,对于酒类产品质量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并且生态环境的稀缺性是酒类产品溢价的主要来源。因此,环保等工作本身就是酒企的日常工作,两者有着天然的共通点。” 这与季克良的观点颇为吻合。应当说,保护生态环境,酒企有其内生动力。 但对于另一些ESG议题,酒企未必有高度的实践自觉性,甚至在历史上不时碰触红线,尤其是事关S的“负责任营销”,事关G的“反腐败”。 酒企腐败、过度营销问题频发,你认为应该如何更好的杜绝此类事件呢?评论区聊聊。
光环笼罩下的小红书,悄咪咪裹上了盈利的“裘皮”。 近日,《晚点LatePost》报道称,原移卡科技的赵维晨被小红书招致麾下,任互联网行业商业化负责人,实线向小红书CMO汇报。 虎嗅了解到,小红书广告业务持续迭代,模式主要分三类:一是针对品牌或广告主的资源包,按不同计价模式收费;二是基于内容拔草“抽佣”;三是博主和品牌商家投流。有消息称,小红书将互联网行业视作 2024 年广告增收的方向之一。 此前,外媒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小红书 2023 年营收 37 亿美元,净利润 5 亿美元、大幅超越年初预期的 5000 万美元,实现了扭亏为盈——这主要得益于高毛利的广告业务增长及电商模式的转型。 对此,接近小红书人士向虎嗅表示,2023 年小红书电商起势有两个背景:一是社区融入电商,产品 feed 流加大直播间、商业笔记占比;二是打通直播路径,之前直播带货投入有限,相继跑出董洁、章小蕙后才大力加码。 上述人士透露:“董洁、章小蕙是自然生长出来的,买手模式大头是 marketing 效应,更多是向外界强化‘小红书直播带货’的心智。”2024 年小红书电商会发力中腰部 IP 孵化。 至此,广告、电商由点成线勾勒出小红书商业版图的雏形——而在流量引领潮水走向的叙事中,小红书已然在巨头林立的直播版图撕开了一条口子。 如果你对小红书的商业化之路感兴趣,或者有自己的见解,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这是“看不见的她:女性劳动者画像”系列的第三篇报道,今天,我们走进了农村女性的生活。 她们大多来自农村,生育了一个以上的孩子,唯一的日常是照顾全家人的生活,有一个自动隐形的老公。 她们的年纪并不大,有人是99年的,最大的也不过是85后,大多来自不发达地区,比如大西北和云贵高原。 在智能手机普及的当下,她们将自己的生活日常记录下来,发在抖音快手上,被网友称作“苦瓜大队”。有人用她们的生活警示女孩不要恋爱脑,也有人劝她们离开有毒的婚姻和家庭。 一开始人们只是看乐子。但看到最后,你会发现,这些“乐子”都是由苦难拼凑而成。 短视频时代,让这些原本一辈子困在深山和窑洞里的女性,终于撕破了一个微小的口子。让她们得以看到外面的世界,外面的世界得以看见她们。 所以在当下,短视频是一个个被戏称为“苦瓜大队”的女性自我赋权的唯一道路吗?你怎么看待“女性主义”呢?评论区聊聊。
3月的最后几天,一系列庆祝建交五十周年的交流活动在北京密集举行着,一个东南亚国家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那就是人口三千多万、位于东南亚中心位置的马来西亚。 无论是旅行还是商贸,马来西亚仿佛都不是那个尖子生。人口上,马来西亚只有三千多万人,不及人口过亿的印尼;热度上,马来西亚虽也在“新马泰”之列,但泰国更常出现在国内春节档的电影中;发达程度上,马来西亚虽在东南亚排名靠前,但与新加坡还有一定差距。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马来西亚好像都不是最冒头的那一个。 不过,就是这样一个看上去存在感并不是最强的国家,却愈发成为中国公司出海东南亚的热门之地。 某位在马来西亚布局2年的家电行业负责人告诉虎嗅:“这里的消费力更强,且国内许多成熟商业模式在这发展较快。” 但由于高估了马来西亚的市场空间,不少中国公司也常铩羽而归。虽然这里人均GDP在东南亚排名靠前,有一定消费潜力,但毕竟人口只有3000多万,市场规模本身就有限。马来西亚更适合精耕细作的公司,抱有太高期待、模式简单粗暴的公司往往会失望而归。 面对有消费潜力却人太少的马来西亚,你认为中国公司如何做到精耕细作呢?评论区聊聊。
“寸土寸金”也许是最贴合新加坡的形容词了。 首先,是房租高。 猫抓烤肉创始人、CEO方大庆告诉虎嗅:“房租比2022年高了30%以上。”从去年开始,新加坡商铺租金骤升,且租客竞争激烈。去年,他想在新加坡拓新店,看中一个场地。该场地最终成交价格比猫抓烤肉的报价高出整整43%,成交方也是中国商家。 其次,是水电贵。 据报道,新加坡电费已经达到14年来最高。新能源集团表示,电价上涨是因为能源价格上升所致。同时,根据永续发展与环境部以及公用事业局的联合文告,新加坡水费将从4月1日起,在两年内分阶段上调,涨幅达18%。 此外,人力也贵。 新加坡洗碗工和服务员的平均月薪是3200新元,约合人民币1.75万元。同时,一位餐饮品牌海外负责人告诉虎嗅,源于认知和工作习惯差异,“国内招一个人可以做1~1.5个人的事,这边招一个人可能只能做0.5个人的事情。” 种种因素叠加,“降本增效”成为出海新加坡企业的重中之重。 这是新加坡商业观察系列《滚雪球》第三篇稿件,你认为在“寸土寸金”的新加坡,出海企业如何更好的降本增效呢?评论区聊聊。
“分拆”一年后,一些新变化正在阿里发生。 有知情人士向虎嗅透露,在阿里“1+6+N”组织变革执行一年之际,阿里高层对于这一策略有了新的思考。 在最近三个月的几个业务线中层会以上,有集团副总裁级别及以上人士在不同场合表示:对内对外,都不要再提及“1+6+N”。 另有接近阿里核心层的人士告诉虎嗅,“打通是大势所趋”。2024年一季度,阿里对几个线下零售项目的未来,进行了重新思考;在内部,通过架构梳理和人事变化,进一步打通阿里云、淘天、菜鸟这三个子集团。 并且,在未来的架构设计上,淘天被视为绝对核心:它是阿里整个集团的心脏、所有战略战术的基础轴心。接下来,对于淘天核心决策层、未来新一代领军人物们的候选,集团也在慎重考虑。 而随着阿里打通进程加快,阿里的人事架构和组织体系可能有所变化。阿里CEO吴泳铭眼下考虑的关键事情,是如何解决各大子集团之间的协同与效率问题,“打通”将是接下来的方向;在组织架构未来的模式确定后,阿里部分85后精英一代可能会出现“新的职位调整”。 此外,还有阿里内部人士告诉虎嗅,非核心业务将逐一调整,集中资源于电商、云等核心业务,并倾尽全力完成核心业务之间的打通与拉齐。 目前,国内电商市场竞争激烈,各方势头凶猛,你认为阿里应当如何稳固自身市场地位呢?
经历了两个小时的漫长发布会,雷军终于说出了小米 SU7 的起售价:21.59 万元起! 在这之前,雷军已经进行了多轮铺垫,先是在社交平台发起价格投票,测试价格底线,而后,雷军本人和高管多次表示“有点贵”,从而拉升消费者的心理预期。 现在大家也都知道了,小米 SU7 提供了三种配置,主要在智驾能力和续航上作区分,后驱长续航智驾版售价 21.59 万;后驱超长智驾版售价 24.59 万元;四驱超长续航高配智驾版售价 29.99 万元。 在订单通道开启的27分钟后,SU7就获得了5万台的订单,看上去已经一炮走红。 虽然现在就宣布这款车以及小米汽车成功还言之过早,但对于其他中国汽车品牌来说,小米已然成为了继华为之后,最值得警惕的对手。 而对于雷军来说,造车的长跑才刚刚开始。 产品的成功交付也才只完成了工作内容的一半,用户服务、社群运营、能量补给、二手车和维修保养等等事项和业务所构成的漫漫征途,还需要雷军带领团队一一趟过。 不过,此时压力更大的可能还是其他车企。毕竟他们也深切地了解,就算是一模一样的PPT和演讲词,这场发布会换成任何一家车企来开,也不会有几个用户能坚持2个多小时看完。 对于小米SU7,你怎么看?评论区聊聊。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