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07:当你老了:父母赡养是一场漫长的孤身奋战

Outlier离群点

大规模城市化,与父母的被迫的物理隔离:越来越多的家庭天各一方,一年里团聚时间寥寥,子女的自我实现、父母的生活质量,是令人两难的选择题。而即使两代人同在一个城市,疾病也可能带来金钱与精力的沉重负担,商业化养老的待完善,居家养老的局促与矛盾,让每一个选择都必须思虑良多。 特别是作为唯一一代也是最后一代独生子女,身处四二一家庭结构中,在享受举全家之力的托举后,开始面临代际传导的从大山到针尖的养老压力。 不仅仅是个人,老龄化少子化的全球性危机背后是现代文化危机:我们不再将希望寄托于将来。人们一直活在两难之间,希望父母健康快乐顺遂,也担忧未来老年的自己能否一样。 或许担忧背后是生而为人将面对一生的巨大课题:无惧年龄,克服孤独,直面衰老,接受死亡。 本期你讲听到: 01:38 什么时候意识到父母养老问题的紧迫性 09:44 中华养老文化的独特性 13:16 独生子女的困局:4/2/1的家庭结构,举全家之力的托举,经济和情感的双重压力 22:17 现行的养老保障制度下可取的父母赡养的方式:居家养老、抱团养老和养老院 34:20 养老的两种情形:失能失智与自理生存,西方现代养老的形成与发展 44:00 与父母关于养老计划的沟通,对孤独的恐惧 56:30 自己的养老设想,无子女的将来,AI养老和无痛医疗的时代会降临吗?

64分钟
66
1年前

EP06:运动体验

Outlier离群点

运动对曾经的我们来说,是为国争光的竞技,是体育课的考核分数,是不擅长的集体活动。在回避和厌恶运动数年之后,我们回归规律的锻炼,重建破碎的运动能力,重新怀抱和接纳自己的身体。 《当我谈跑步时我在谈什么?》不需与任何人交流,只需要眺望周遭,凝视自己,感受强风吹拂。 在水下能《听说》什么?流水静谧深深,如同不间断的心流,进入冥想的超脱时间。 在拳台上倒下,只为赢自己的《热辣滚烫》也为彼此克服孤独的《百万金婴》。 在球场上,一支队伍能像湘北穿越歧路纵横的全国大赛,也能彼此配合打出晴空霹雳。 运动技能的提升,生活习惯的颠覆,输赢观念的重塑,个人极限的突破,社交的洗牌……运动的重启不仅提升了我们的身体素质,更潜移默化成为一件代价最小获益最大的趣事。 以身体载行勇敢之心,履行大脑好奇的指令,开放“我不行”的假设,全力享受而非痛苦于不适。 春天来了,一起迈步吧。 运动的起源发展和分类:03:00 运动不同层次的目的:05:35 曾经对运动的厌恶和重启运动的契机:08:00 通过运动感受到了什么:21:50 最爱的运动:31:04 运动与伤痛:37:32 运动科学:如何照料身体作为一个整体:45:48 运动成瘾:49:40 女性与运动:55:55

73分钟
85
1年前

EP03:父母之爱真的存在吗?——从《涉过愤怒的海》谈起

Outlier离群点

《涉过愤怒的海》是由同名小说改编的一部悬疑电影,讲述了一个少女留学日本,却离奇死亡,而她的父亲为追查真相,而踏上了寻仇之路,最终却发现了隐藏在死亡背后的秘密的故事。 本期从曹保平导演的这部最新电影讲起,延伸到启发和触动我们的表现亲子关系的影视和文学作品,并展开谈一谈我们所认为的父母之爱。 从不自觉地降生于世为人子女,到自知地反思父母之爱究竟以什么形式存在,是否存在,爱包裹着甜蜜、伤痛、麻木和隐忍,在最小的社会单位里以最近的关系距离激荡起最大的内心海啸。 在成长的不同人生阶段里, 父母可能缺位,可能失责,可能伤害,原生家庭问题成为反观成人行为逻辑的一大重要参考。但同时亲子之间也有共同美好记忆的留存,经历风雨的相互支持,和成熟后的接纳和理解。 面对交织的复杂情感,爱是天然存在的还是后天习得的?如何创建和维系爱本身?如果完美的爱不存在,还有必要留守在关系中吗? 00:54 从《涉过愤怒的海》谈起 20:18《妈的多重宇宙》 28:58 缺失的父母之爱可以被弥补吗? 32:54 东亚文艺作品中父母之爱的命题来源 36:36 东亚和欧美作品表现亲子关系的不同 41:55 父母之爱是否有阶级差异 48:44 父母之爱是否有时代局限 53:06 被爱和不被爱的瞬间 57:00 亲子关系是可以被舍弃的吗? 01:01:50 爱到底是枷锁还是翅膀?

65分钟
52
1年前

EP02:孤身一人,如何建立理想的本地生活

Outlier离群点

项飙在《跨越边界的社区》提出的“附近性”这个概念,主要强调的是社会关系的重要性和物质基础对个人的托举作用,他认为关注“附近”有助于人们从“时间的暴政”中解放出来,并在主观意识上树立一种新的理解世界和生活的方式。并进一步指出,“附近”对年轻人尤其重要,因为它可以作为面对失控生活时的一个“锚”。年轻人的生活常常充满了焦虑和压力,而“附近”能够提供一种重新建立生活控制感和知晓感的基础。与社区不同,“附近”不是一个有固定边界的单位,它更强调个人的具体经验和如何看待周围的世界。 而在当下的经济下行期,人们在社交媒体的冲击下,一方面看见了远超个人阶级的漂浮生活,另一方面挣扎于自身的生活困境,焦虑感如影随形的当下,个体强烈地需要在近郊环境中寻求稳定与快乐。 这一期我们试图探讨在不断迁徙的候鸟生活中,理想的本地生活样态是何,我们为何及如何建立这样的本地生活。 3:45 为什么要建立本地生活 9:04 何谓本地 15:20 出走“本地” 21:10 本地的构成要素 23:18 如何寻找理想本地 25:55 融入本地的路径依赖 30:44 我们如何挣扎着迁徙 43:38 建立本地生活改变了我们什么 45:35 如何快速建立本地生活 53:14 附近性真的能建立安全网吗,它是否真的能抵抗大环境的压力与冲击

58分钟
99+
1年前

EP01:我们理所应当的被社会删掉?

Outlier离群点

2023是恢复流动的一年,时间转动,物理移动,心理变动,在365天中重新平等地思考每一个个体在庞大的体系下具有的意义和价值。 每人每日24小时,无论贫富皆只有一生,这本身是如此的公平,但社会时钟的存在总在提醒你是否行将踏错,走在了边缘,远离了主道。 小镇青年的出生,填鸭教育的压迫,非兴趣驱动的专业选择,流水线职场的人格工具化,非主流的文化反叛,形成我们的底色。 在体验日常生活之外,失落于无所适从的社会身份, 纠结于无可参照的人生选择,痛苦于不被聆听的精神呐喊,成为加缪所述的局外人。 在2024年之初,我们开启“离群点”Outlier,这本是指统计数据中那些与其他数据显著不同的观测值。人们研究离群点的成因,判断它们是否应该被保留或排除。它可能指向新的发现或未被注意的现象。 我们在本期中探讨了: 为何觉得自己是outlier?1:50 主流人群是被规训的吗?4:28 意识到自己格格不入的瞬间:职业?生活?精神世界?7:35 如何接纳自己是outlier:找到同盟?阅读?思索?13:03 作为outlier在世界不断迁徙的理由21:25 人生真的可以被设计吗?34:00 寻找自我的路为何如此艰辛 46:20 未来在哪里?55:17 第一期,欢迎你来到我们敞开的小小世界,一起聆听自己,再向更深更高的山海走去。

60分钟
99+
1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