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064 《额尔古纳河右岸》鄂伦春族的归宿在山林与河流

额尔古纳河是一条带有伤痕的河流,也是真实存在于中俄边境的河流,而故事中生活在额尔古纳河右岸的游牧民族,是中国最后一个狩猎民族-鄂温克族。 迟子建笔下的游牧世界,是古老文明与现代发展的激烈交锋,是人性爱与恨的充分闪耀,也是自然给人类上的一堂重要的课。 沉寂与蛰伏多年后的这本书,真正被大众知晓是因董宇辉的强烈推荐,而同样身为内蒙古人的我,这本书唤起了我对家乡、对自然和生命的由衷敬畏,关于人生这场冒险,读完这本书,仿佛走过一遭。 当爱情、信仰与死亡,接连出现在一个游牧民族的部落,史诗般的故事画卷就此拉开序幕。 ——收听时间线 01:30 爱情 03:49 死亡 05:57 信仰 很多人说《额尔古纳河右岸》充满了悲伤的底色,原始文明被现代文明吞噬,祖先的生活轨迹被渐渐磨灭,一个民族走向没落,而部落中的他们,践行着对于自然和生活的信仰,他们真实存在着,坚守着属于自己的文明方式,与驯鹿作伴、热爱饮酒与舞蹈、与流水和高山相依为命,他们在自然中获得,也在自然中笑着离开。 书中有一段关于生命的感悟:我懂得了真正长生不老的是天上的东西,水中的投影不管有多么美,它都是短命的。 生命很短,更应笑对人生,不负来这人间一趟。

9分钟
1k+
1年前

vol.063 《与自己和解》为什么我们总要说跟自己和解

人生最有用的鸡汤,是心理学书吗?不见得。 人生中最有利的鸡汤其实是数学和物理,具体来讲,是物理和数学带给我们的思考力与认知,但有时候我们又不得不接受鸡汤文,励志故事和鸡汤文就像是一个启动器,让思考快速运转,才有精力去解决生活中繁杂的问题。 近些年我们总在说“与自己和解”,但具体怎么和解,好像都是泛泛而谈,这本书,从认知层面去发现情绪的问题、个人的问题、家庭的问题和世界的问题等等,在理解的层面去发现焦虑、不开心、困惑的背后隐藏着什么,让我们都能轻松掌握人生命运的主动权。 整本书有情绪篇、个人篇、目标篇、认知篇、家庭篇、伴侣篇、社交篇和世界篇九大章节,每个章节下面还有若干小主题。其中有作者个人的经历与思考,也有一些会对我们有帮助的思维与工具。 现在和大家分享两篇最受关注讨论的热词:抑郁情绪和社恐。 ——收听时间线 02:08 情绪从哪儿来的 04:57 社恐怎么破? “与自己和解”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和哲学。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常常被各种压力和矛盾所困扰,导致身心疲惫,而这本书则教会我们如何放下过去的痛苦和阴影,珍惜当下的幸福和美好,以及勇敢地面对未来的挑战。与自己和解就是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和失败,不再过分苛求自己,从而释放内心的压力和负能量。 这种态度可以让我们更加自信和坚定,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学会了接纳过去的不完美,寻找让自己安定下来的力量,减少焦虑和内耗,与自己和解才是真正爱上自己的开始。

8分钟
1k+
1年前

vol.062 《被讨厌的勇气》人生的两件事:关你屁事和关我屁事

《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我一口气读了两遍,主要是对话易理解,虽然这是我第一次读这本书,但是我却在以往的生活中已经不自觉的践行了书中的一些观点和方法,觉得自己和作者之间已经像老朋友一样了。 这本书以哲人和青年对话的形式,以简单易懂的形式阐述了阿德勒心理学的基本思想。 本书分为5个章节讲述了阿德勒心理学,且每个章节的观点都是层层递进。第一章的核心就是“目的论”,反对弗洛伊德的“一切结果之前都先有原因”。书中提到:“你并不是‘受怒气支配而大发雷霆’,完全是‘为了大发雷霆而制造怒气’。”这让我想到了上世纪80年代神经生理学家利贝特曾做过的实验,结论是受试者在察觉自己意图之前,大脑就已经做出决定。 书中一再强调:“重要的不是被给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对此,我的理解就是不要找借口。你不想出门就是不想出门,不要怪罪于天气。真的想出门的时候,风雨无阻。所谓主观能动性便是如此。 这本书采用青年与哲人“对话”的方式,用一个烦恼不已的青年通过与哲人的对话,了解了阿德勒思想之后整个人变得豁然开朗一个故事。这本书的很多说法都有种“竟然是这样”的感叹。这本书不仅仅是阿德勒心理学的入门读物,它更像是一面镜子,让我们反思自己的生活和心理状态。 ——收听时间线 02:29 你的不幸,都是自己选择的 03:52 一切烦恼都来自于人际关系 04:48 培养被讨厌的勇气 人生,不论温和还是残酷,乐观还是悲观,但我觉得我能够为我所知而感到幸福,一种有限却坦然的幸福。

9分钟
2k+
1年前

vol.056 《窄门》在“拧巴”里过一生的男女主角

《窄门》是法国作家安德烈·纪德创作的中篇小说。小说描写主人公杰罗姆自小爱着表姐阿莉莎,阿莉莎虽然对杰罗姆也怀有同样的感情,但她恪守清教徒的自我约束,把感情深深埋在心底,最后积忧成疾,不幸身亡。在《窄门》中,纪德将爱情中的神秘主义体验推向极致,讲述了一段纯洁炙热、却又含着无边孤寂和无限辛酸滋味的爱情故事。 窄门,很具象的理解,窄到无法让两个人并肩通行。 牧师这样说窄门:“你们要努力进窄门,因为宽门和阔路引向沉沦,进去的人很多;然而窄门和狭道却通向永生,只有少数人能找到。” 书中三位主角,分别是阿莉莎、杰罗姆和朱丽叶特。 阿莉莎仿佛一位虔诚无比的朝圣者,甘心情愿做苦行僧,跋山涉水、历经沧桑,她宁愿独自承受孤独,唯有灵魂的升华才是终点,她只愿拥抱虚无缥缈的宗教与想象,把全部的心思寄托给那个虚拟的世界,她爱的人,可能也只存在与那个世界。在真实的世界,她不相信也不期待。即使面对自己明明动心的杰罗姆,阿莉莎“拧巴”般不接受。 朱丽叶特作为阿莉莎的妹妹,和姐姐爱上一个人的她,当然又难熬又悲痛。她爱着姐姐阿莉莎,也知道杰罗姆和阿莉莎的情谊,她一直都知道,她不敢诉说自己的心事,主打一个陪伴。发现阿莉莎有退让的意图,她惨白脸色晕了过去,这一病令她选择了决绝的告别,嫁给了一个陌生人。 杰罗姆因追随阿莉莎而驱动去生活的,他很早便一见钟情于她。他想要实实在在的幸福,和阿莉莎长厢厮守。但阿莉莎是一位虔诚的教徒,她只想抵达窄门,甚至愿意追求苦难,因为一旦幸福起来,就是对主的背叛,就是对自己信仰的背叛,她便不够德行圆满走向永生。 ——收听时间线 00:34 窄门,是什么? 01:13 偏执女-阿莉莎 让人又爱又恨 03:28 “负心汉”-杰罗姆 被动型爱人 05:27 拧巴爱情 恨铁不成钢

10分钟
1k+
1年前

vol.055 《听风八百遍,才知是人间》且行且忘且随风,且行且看且从容

本书收录萧红、汪曾祺、鲁迅、丰子恺、沈从文等华语文坛文学大家经典作品,书写人世间最美好的东西:爱、友情、亲情、勇气和真诚。人生路上,我们会遭遇风暴、挫折与创伤,但别慌张,它终将让我们变得坚韧、宽容和充盈,从而走向生命的辽阔。也许,当我们跨越生活的风暴,历尽千帆,才终于懂得,“人间”的真正含义是活着。 我们生而破碎,用活着来修修补补 《背影》是朱自清1925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叙述的是作者离开南京到北京上学,父亲送他到车站,给他买橘子的场景。 朱自清笔下的《背影》,相信每个人都不陌生。可年少初读的时候,哪懂煽情感人在何处。随着时间流逝,逐渐减少的村庄,被钢筋混凝土替代,逐渐消失的炊烟被层层雾霾盖住,而今人到中年的我们,也会被说油腻,而那位从前黑发浓郁的爸爸已白发苍苍,但那份深沉的爱,从未减少。 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 终于开始学会眷恋这人间 对老舍的印象还停留在骆驼祥子?这次你可以改改对他的印象了。 如果把这位敢于自嘲的老舍放在当代,邀请他上吐槽大会都不为过。老舍在《又是一年芳草绿》讲述自己的为人处世态度上,极度富有个性。比如那些想夸他是幽默写家的,他可不想认,他叫自己“脸上平润一点的猴子”,不起劲、不积极的“悲观”态度,让他对结果枞怀揣着最差的心理准备。 可该是他负责的工作他会做完,换点报酬养活自己与家里的人,尽点自己的本分。但更多的时候他其实没做皇上的胆气,也不想给自己那么大的压力。 稿子寄出去,有时候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头;连个回信也没有。这,咱只好幽默;多咱见着那个骗子再说,见着他,大概我们俩总有一个笑着去见阎王的,不过,这是不很多见的,要不怎么我还没想自杀呢。常见的事是这个,稿子登出去,酬金就睡着了,睡得还是挺香甜。直到我也睡着了,它忽然来了,仿佛故意吓人玩。数目也惊人,它能使我觉得自己不过值一毛五一斤,比猪肉还便宜呢。 ——收听时间线 00:33 我们生而破碎,用活着来修修补补 03:47 终于开始学会眷恋这人间

7分钟
1k+
1年前

vol.053 《人生除此无大事》一份告别清单,帮助我们从容渡过生命的转场

本书从理性出发,如何迎接生命必经的最后阶段——死亡,做出了一份清晰准确的运行计划。那些不敢向医生咨询的困惑,那些未曾想象到的问题,都可以通过相对应阶段的计划执行,让可怕的死亡即使有机会来临,也能更体面地处理和应对。 从小到大,死亡仿佛是离得很遥远的一个问题,父母不会和孩子讨论,长大后也不太会和朋友去交流,毕竟死亡代表着痛苦与未知。 对我们来说,谈论死亡需要勇气,但死亡也是终究绕不开的一课。 避谈死亡的我们,到底在害怕什么? 人类对死亡的天生恐惧,让我们不敢主动提及这一课。在所有人的印象里,死亡的过程是痛苦的,没有人可以“积极而又快乐地死去”。 我们都害怕这样的死亡发生在自己和家人身上,一想到自己会失去至亲,失去对未来的掌控。与世界失去连接,悲伤的气息便蔓延出来。 在这样未知的恐惧下,我们不可避免地产生着焦虑,也把这样的死亡焦虑传递给一代又一代。而中国人内敛的性格,无法诚实地面对死亡,我们总用“节哀吧,人已经走了。”来安慰自己和他人,对死亡的哀伤都充满了节制性。 这本书则是建议每个人提前参与到你的死亡准备过程里,尽力参与到你的照护工作中。死亡的结局是确定的,这是一条看得见终点的路,但所有的转角、风景和路口都是可以发现珍贵事物的地方。 书中共有5个部分,围绕每个阶段应该计划的事项,不论是身体的准备,还是心理情绪的疏导,我们将跟着作者一同为必然的结果去计划,经历过这一切,我们将重新审视眼前生活的意义。 ——收听时间线 02:58 第一个部分 提前计划 03:38 第二个部分 应对疼痛 05:01 第三个部分 一路相助 06:26 第四个部分 临近死亡 07:33 第五个部分 逝后 时不时提醒自己,死亡是必然的,我们会去做更多自己想做的事情,在追寻自己和快乐的路上,我们愈发理智与觉醒,死亡方式、临终计划、讣告通知等等,这些一件件具体事项,把死亡的恐惧气息渐渐剥离,笑着谈死,让你我都变得更轻松地活。 村上春树曾在《挪威的森林》中写道: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死亡不是全部的终结,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明白活着的意义。

9分钟
99+
1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