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攻读
从出版物出发谈论文化、历史与思想

Album
主播:
深焦小主播、黄哲成、林晓筱
出版方:
深焦小主播
订阅数:
1.95万
集数:
60
最近更新:
1周前
播客简介...
“以读攻读”是一档从各类出版物出发,谈论文化、历史与思想的播客。我们期待重现经典作品的力量,也注目当下世界格局的最新趋势。我们强调“阅读”的动作,相信“阅读”的价值。深焦Deepfocus旗下子栏目。
以读攻读的创作者...
以读攻读的节目...

059 社会在抑郁,个体在承受,我们为何备受抑郁症的折磨?

这些年来,抑郁症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之中。它是关乎肉体与精神的双重折磨,也是一种无法言说却真实存在的痛苦。抑郁症不会在一瞬间击溃你,却会缓慢地将你拉入黑暗深渊。今天的抑郁症不仅仅只是一种疾病,它更像是我们这个时代独特的症候。在这个人人都曾感受抑郁的时代,它已成为我们理解自身的窗口,更是洞察时代特质的钥匙。 抑郁症的本质是什么?为何在当代社会渐成流行病?如何理解世界、体验生活,才能避免被抑郁症等精神疾病纠缠?我们对抑郁症存在哪些误解?又该如何描述痛苦、正确认识抑郁症? 本期节目依托阿兰·埃伦贝格《疲于做自己:抑郁症与社会》,重新认识抑郁症。 购买链接:《疲于做自己:抑郁症与社会》 嘉宾: 李新雨 拉康派精神分析(者)家,现居南京个人执业,拜德雅·精神分析先锋译丛主编,万千心理·拉康精神分析临床系列主编,微信公众号“跨拉康圈”主理人,精神分析行知学派(EPS)创始成员,长期以来致力于推动精神分析思想在国内的传播与发展。译有《导读拉康》《导读弗洛伊德》《拉康精神分析介绍性辞典》《拉康:不顾一切》《拉康精神分析的临床概念化》等;待出版译著有《主体性结构的拉康式诊断》《导读拉康著作集》《穿越疯狂》《失重的人》等。 黄哲成 有趣而无用的人做着有趣而无用的事 豆瓣 @hzcneo 《在永恒之门》(梵高,1890) 时间轴: 00:04:42 抑郁症与社会之间的联系 00:07:22 国内对于抑郁症的认知过程 00:12:15 拉康的道德怯懦理论对抑郁症的解释 00:14:59 对抑郁症认识的历史 00:17:57 忧郁和抑郁的区别 00:23:42 二十世纪抑郁症开始大规模流行的原因 00:30:13 当代社会的各种变化,对抑郁症流行的影响 00:34:49 为什么我们对心灵看法的改变也造成了抑郁症的流行 00:39:31 普遍的自恋心态与抑郁症的关系 00:44:10 抑郁症的治疗历史 00:53:41 为什么有些人对药物治疗抑郁症有抵触心理 00:59:47 普通人有了抑郁的感受之后应该怎么处理 1938 年使用的一台原始电休克治疗仪,展示于罗马医学博物馆 涉及作品: 阿兰·埃伦贝格《疲于做自己》 米歇尔·福柯《疯癫与文明》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哀悼与忧郁》《自我与本我》 韩炳哲《倦怠社会》 《忧郁症》(阿尔布雷特·丢勒,1514年) 本期使用音乐: 开场: Lady & Bird—— Suicide Is Painless 中插: Nao'ymt —— Frequency 结尾: 陶喆 —— 黑色柳丁 制作团队 监制:Peter Cat 统筹:黄哲成 策划:黄哲成 剪辑:黄哲成 编辑:黄哲成

66分钟
39k+
1周前

058 《了不起的盖茨比》100周年,黛西的绿光今天还能看到么?

1925年,斯科特·菲茨杰拉德出版了自己的第三本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这本小说在出版时并没有太大的反响,却在许多年后成为了美国文学的标志性作品。在20世纪的美国文学史上,《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它既是对纸醉金迷的美国爵士时代的真实写照,也在某种程度上也预言了今天美国的现实。 同时《了不起的盖茨比》背后也有着很多的故事,作者菲斯杰拉德的起起落落的人生,编辑珀金斯在出版前后做出的种种努力,以及《了不起的盖茨比》从出版时的默默无闻到今天成为传世经典。这一系列的故事都成为了文学史上的佳话。 今年是《了不起的盖茨比》出版100周年,本期节目我们来重新回顾这本20世纪的经典巨著。 本期节目由中图网赞助播出。中图网主营出版社的尾货书,1-5折销售,性价比很高,还有其他平台难以买到的稀缺书、绝版书。很高兴地告诉大家,《以读攻读》现在与中图网达成合作。现在只要点开节目详情页里的领券链接,输入关键词“以读攻读”,就能领到一张8元优惠券。另外,中图网的淘书团频道将于7月10日10点准时开启14周年庆,届时会有满88元送文创、周年庆见面礼等活动。新用户加入书友群,还可享受指定书籍“一元购”的福利。 领券链接:https://m.bookschina.com/ActityDaily/BaiDuCoupon 《了不起的盖茨比》初版封面 嘉宾: 林晓筱 1985年生人,浙江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文学译者,现为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教师。译有大卫·福斯特·华莱士《所谓好玩的事,我再也不做了》《弦理论》《永远在上》,大卫·利普斯基《尽管到最后,你还是成为你自己:与大卫·福斯特·华莱士的公路之旅》,帕梅拉·保罗《至少还有书》,以及艾拉·莱文、萨尔曼·拉什迪、雷蒙·格诺等人的作品,参与合译《格兰塔·英国最佳青年小说家》等。 豆瓣 @无人售票 黄哲成 有趣而无用的人做着有趣而无用的事 豆瓣 @hzcneo 《了不起的盖茨比》美军部队教育版 时间轴: 00:03:44 1925年在美国文学史上的特殊意义 00:08:44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创作过程 00:11:27 编辑珀金斯对《了不起的盖茨比》出版起到的关键作用 00:22:37 《了不起的盖茨比》如何从默默无闻变成历史经典 00:30:00 盖茨比能不能简单地理解成凤凰男 00:37:47 黛西的绿灯究竟如何理解 00:41:43 从本雅明的"历史天使"角度理解盖茨比的形象 00:44:46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新钱和老钱的形象对比 00:53:35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故事的叙述者尼克的视角与心态变化 01:05:39 《了不起的盖茨比》与今日美国社会的联系 《了不起的盖茨比:秘密宝藏》游戏截图 涉及作品: 斯科特·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人间天堂》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达洛维夫人》 海明威《我们的这个时代》 德莱塞《美国的悲剧》 斯坦因《美国人的成长》 A.司各特·伯格 《天才的编辑》 托马斯·沃尔夫《天使望故乡》 本雅明《历史哲学论纲》 肯·福莱特《圣殿春秋》 T·S·艾略特《荒原》 萨尔曼·拉什迪《戈尔登一家》 哈罗德·布鲁姆《美国梦》 《了不起的盖茨比》相关书单: www.bookschina.com 斯科特·菲茨杰拉德 本期使用音乐: 开场:Lana Del Rey —— Young AndBeautiful 结尾:Bruce Springsteen ——Born in the U.S.A. 制作团队 监制:Peter Cat 统筹:黄哲成 策划:黄哲成 剪辑:黄哲成 编辑:黄哲成

75分钟
3k+
3周前

057 谁在定义“高级”?身份焦虑背后的消费与品味战争

消费时代,没有人能逃过买买买的诱惑。大多数时候,我们最关心的不是商品的实用价值,而是它背后代表的文化。购物不仅是为了使用与自我满足,更是自我证明的标识。新贵、老钱、网红、潮人,我们通过商品为自己代言。我买什么东西,就意味着我是谁,我拥有什么样的社会地位。 如今,我们总是通过各种方式追求和标榜自己的地位,也会为此感到自豪或焦虑。潮流的变化构成文化变迁,人们追逐它却从未追问——文化变迁是随机无序的,还是有深层的社会历史原因?在消费焦虑的时代,我们能否独善其身? 本期节目我们将从W.大卫·马克斯的《地位与文化:身份焦虑如何塑造审美与潮流》切入,理清文化、地位与消费的复杂关系。 《地位与文化》在多抓鱼平台独家发售:地位与文化 - 多抓鱼二手书 嘉宾: 欧阳 生活消费媒体“清单”创始人 老秦 中年上班族、通勤骑行推广者、SHIMANO S-TEC单车机械师。编辑出版《奇迹之城》《雷蒙德·卡佛短篇小说自选集》等图书。 小红书 @老秦骑车上班 黄哲成 有趣而无用的人做着有趣而无用的事 豆瓣 @hzcneo 时间轴: 00:04:45 消费、文化与身份之间的关系 00:09:50 嘉宾生活中为身份买单的消费行为 00:17:37 社会地位为什么对我们每个人如此重要 00:20:54 社会地位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 00:28:12 如何通过文化符号来构建社会地位 00:37:31 “新钱”与“老钱”对文化符号的不同理解 00:43:21 互联网新贵颠覆我们对传统“新钱”的认知 00:48:54 国内互联网上“新钱”与“老钱”的身份置换 00:53:50 亚文化的兴起对社会地位的提升作用 01:00:03 主流文化对亚文化的吸收 01:06:42 鄙视链对地位争夺的联系 01:12:37 互联网的崛起是否抹平了汲取文化的门槛 01:17:34 互联网对社会地位影响的双面性 “老钱风” 涉及作品: W.大卫·马克斯《地位与文化:身份焦虑如何塑造审美与潮流》 《原宿牛仔:日本街头时尚五十年》 保罗·福塞尔《格调 : 社会等级与生活品味》 《高级生活的品味》(William Hogarth,1742) 本期使用音乐: 开场:The VelvetUnderground / Nico ——Sunday Morning 中插:吉森信 —— きらめいててご免(太闪耀了真是抱歉) 结尾:郑智化 —— 中产阶级 制作团队 监制:Peter Cat 统筹:黄哲成 策划:黄哲成 剪辑:黄哲成 编辑:黄哲成

85分钟
4k+
1个月前

056 狗屁不通的毕业论文,你不想写,我不想看 | 辛辣暴论

又是一年一度的大学毕业季,每到这个时候,就有一件能让大学生和老师一起“怀疑人生”的终极任务——毕业论文。写过的都懂,没写的也迟早要面对。从开题时的雄心壮志,到查文献查到头昏眼花,再到对着空白文档憋不出一个字,最后是没完没了的格式修改。这过程, 简直是精神和体力的双重压榨。 大学的毕业论文,无论是老师、学生还是学校,都非常看重,特别是对于文科专业。它既是学生毕业的凭证,也是检测学校和老师教学水平的标杆。但是一旦写完,它似乎又毫无用处,变成了一堆废纸。 为什么写个论文这么难?老师学生都累?格式要求为什么那么死板?AI的广泛使用,对论文写作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不用论文,还能用什么方式考察学生? 本期节目我们来聊聊这个让人无语的毕业论文。 嘉宾: Kevin 宾夕法尼亚大学英文系在读 林晓筱 1985年生人,浙江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文学译者,现为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教师。译有大卫·福斯特·华莱士《所谓好玩的事,我再也不做了》《弦理论》《永远在上》,大卫·利普斯基《尽管到最后,你还是成为你自己:与大卫·福斯特·华莱士的公路之旅》,帕梅拉·保罗《至少还有书》,以及艾拉·莱文、萨尔曼·拉什迪、雷蒙·格诺等人的作品,参与合译《永远在上》《格兰塔·英国最佳青年小说家》等。 黄哲成 有趣而无用的人做着有趣而无用的事 豆瓣 @hzcneo 时间轴: 00:03:55 高校老师毕业季面对毕业论文的精神状态 00:05:22 为什么毕业论文让老师学生全都身心俱疲 00:10:09 美国高校对毕业论文的态度 00:13:31 国内对于论文格式的要求为什么如此严格 00:19:20 中国大学毕业论文制度的历史 00:21:41 毕业论文到底在考察学生的什么能力 00:24:54 理论套文本的论文写作模式为什么泛滥 00:30:43 高校毕业写作中普遍存在的功利主义 00:38:23 对于本科生来说,在毕业论文中进行创新是不是过高的要求 00:46:01 学术写作能力的匮乏对毕业论文的影响 00:51:35 AI在毕业论文中的实际使用情况 00:57:24 为什么毕业论文中的AI率不可能为0% 01:03:33 使用AI写作存在的最大问题 01:08:01 如何在论文写作中合理使用AI 01:14:22 有没有其他的考核模式可以代替毕业论文 本期使用音乐: 开场: The Stone Roses —— Going Down 中插: Eu Nice ——Cartographie d'un geste 结尾: Sparklehorse London 制作团队 监制:Peter Cat 统筹:黄哲成 策划:黄哲成 剪辑:黄哲成 编辑:黄哲成

82分钟
13k+
1个月前
以读攻读的评价...

空空如也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