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派
人文艺术领域跨学科碰撞

Album
主播:
江冉
出版方:
梓嘉
订阅数:
11351
集数:
111
最近更新:
2天前
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播客简介...
这是由长三角之声出品的泛文化播客,我们的话题会涉及历史地理、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不求做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但希望让大家在跨学科、跨领域的观点碰撞中,“听见水自由流动的声音”。 表达,是现代社会普遍的权利;智识,是现代社会日渐稀缺的东西。智性寓于每个人的自有天性之中,有时候,花点时间一起聊聊看似遥远的事情,或许能把自己从当下抽离出来,明晰我们的价值坐标。期待您在评论区的真知灼见! 合作邮箱:[email protected] 主播介绍 / 江冉(小红书/江染之)上海广播电视台主持人,长三角之声总监助理、文化垂类主理人。
江南派的创作者...
江冉
江南派的音频...

110-世界读书日 | “是谁轻叩着这沉沦的大地?”一家二手书店的骄傲与世俗

* 我高声追问,是谁,是谁轻叩着这沉沦的大地? 又是一年一度的世界读书日,每年这一天,作为媒体人,我总会被要求做各种各样的策划;社会上也有关于“读书”的各种狂欢。我对这种“狂欢”深感力不从心,我不理解为什么读书还需要节日,然后有很多从来不读书的人成为节日的主要参与者。 我们的节目已经对话过很多作者、推介过很多新书,但在这一天到来前,我很想走出录音间,去寻找一种近似纯粹的读书方式。于是,我通过网络找到了一家位于杭州老城区的二手书店——梦蝶书店。他们家的老店去年7月份曾发生过一场小小的火灾,老板把灾后现场办成了一个展览,没想到竟吸引了不少眼球,小火了一把。我起初以为这只是一种“将惨就惨”的营销方式,但我认真观看了多篇笔记之后,开始对它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于是我在4月16日,约这家书店老板做了采访。老板是95后,不愿意公开自己的姓名,只要我称呼他为“橄榄”,他也不愿意公开自己的形象。更有趣的是,当我比他早到了近一小时的时候,他直接告诉了我书店钥匙放在哪里,让我自己开门干活(包书皮)或者搬椅子出来晒太阳。嗯,显然,他已经默认我是他今天的“一日店长”了。 我必须承认,我把自己关在书斋里太久,并且由于长期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在我面对这位曾经混迹于各大中文论坛、耽读近现代文学的95后青年面前,多少显得有点“失语”,加上当天我有点宿醉,整个谈话近乎“尬聊”;而当他谈及王阳明、曾国藩时,我本能的价值观又条件反射地形成抵触。幸运的是,橄榄非常健谈,而且非常坦诚,他在饿着肚子的情况下,耐心回答完我所有的问题。他的松弛感倒让我的“正襟危坐”有些“不合时宜”,也让我理解了“梦蝶书店”之所以能活下来且必须活下去的原因。 这种反差,本身也是一种合理存在,于是我停止了内耗。 (封面图来自小红书@Obvious) * 老店“火蝶”展(小红书@散仙啊啊呀) * 新店店面(小红书@梦蝶书店) * 本期嘉宾 橄榄/梦蝶书店创始人 * 收听指南 00:00:03 梦蝶书店的生存模式 00:06:05 一场火灾,书店从地下曝光到地上 00:12:04 对庄子“梦蝶”的另一种理解 00:16:47 80年代一个杭州普通工人、函授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的王先生留下的“书单” 00:28:02 95后二手书店老板个人的阅读喜好 00:31:30 这两年卖的最好的书 00:35:31 走进书店,你是消费的是书?还是别人的能量? 00:38:46 不希望书店成为“谁的书店” 00:56:17 “我想轻叩这沉沦的大地” 00:58:06 中文论坛的消亡与深度讨论的变形 01:04:34 江湖 * 推荐阅读 陈映真 著《夜行货车》 朱东润 著《李方舟传》

78分钟
99+
2天前

109-夹缝中的曾国藩:褪下“成功学”外衣,夜夜失眠、应激呕吐的打工人

* 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 曾国藩所处的时代被称为“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而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被称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同处于时代夹缝中的我们,该怎样在变局中抉择?前段时间,我收到一封邮件,推荐我读鞠海老师的《夹缝中的总督:曾国藩的五次生死局》,我对曾国藩了解并不多,这本书让我走进这位晚清总督几次生死的危机和艰险。 曾国藩被誉为“半个完人”,却在历史夹缝中屡次面临生死考验。书中主要讲述了他后半生的五次关键危机:从组建湘军镇压太平天国,到处理天津教案时的外交困境,再到舆论压力下的自我质疑。通过这五次生死局,深入剖析了曾国藩如何以传统儒家文人的身份,在军事、外交与人性间权衡。 曾国藩的身上有许多谜题,是什么促使他从文臣转变为武将?为何他一面推崇儒家仁爱,一面在战场冷血屠城?除此之外他的困境与当代人职场、生活中的困境有着惊人的相似,在这位传奇的晚清重臣身上,我们能获得哪些启示呢? * 本期嘉宾 鞠海/历史作家。厦门大学中国史硕士毕业,曾任新西兰惠林顿维多利亚大学孔子学院汉语教师志愿者、中国海关博物馆藏品管理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媒体客户端(云听)原创内容文化副总监等职。 * 收听指南 3:57 从“天津教案”说起:曾国藩没有外交策略的外交 14:46 国人和洋人之间,“外惭清议,内疚神明” 21:29 是什么促使曾国藩从文臣转变为武将 27:59 湘江团练:名不正言不顺,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32:05 满汉之防:“曾国藩们”的语境 36:09 安庆之战 鞠海 供图 43:25 金陵之战 鞠海 供图 46:14 曾国藩的自杀倾向 56:04 一个儒家知识分子为何会冷血屠城? 1:02:26曾国藩算不算一个“实用主义者” 1:05:18 曾国藩是“精致利己主义”还是敢于断舍离 1:08:26 曾国藩为何被称为“半个完人” 1:11:58 曾国藩算不算是一个“成功学符号” 1:17:23 曾国藩的楹联 1:20:34 作者希望读者在这本书里能够收获什么 * 推荐阅读 鞠海著《夹缝中的总督》 * 友情链接 鞠海-大橘历史 江染之

83分钟
2k+
2周前

108-夏以前的音乐谁能说得清?!距今四五千年前的中国音乐制度

* 声音之道与政通矣 《史记·周本纪》记载:殷商末年,太师疵、少师彊逃出朝歌,跑到西岐,向周武王报告商朝已经“礼崩乐坏”,周武王由此断定时机已到,于是再次挥师孟津,聚合八百诸侯,一举灭掉了商朝。 音乐,在这个故事里成了人心向背的关键因素。在夏商周先民眼中,音乐意味着什么? 我们常说中华文明五千年,这句话大多数人相信,但近代以来,受到西学实证观念的影响,渐渐很多国人也开始“自我怀疑”;也正因此,每当有考古新发现时,我们总在迫切地追问,是不是可以证明尧舜禹的存在了? ▲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演奏《诗经·小雅·鹿鸣》(来源/网络) 上海音乐学院研究院、博士生导师 杨赛老师,是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史的专家,去年,他和上海歌舞团青年歌唱家周杨老师来节目做客,为我们介绍了他们团队整理传唱了三十多位诗人的古谱诗词。事实上,对中国古代礼乐制度的研究,才是杨赛老师积二十年之功专注的主业,他的学术著作《先秦乐制史》详细考订了历代音乐文献和曲谱,把对古代音乐制度的研究,从周代上溯到三皇五帝传说时期。 孔子自己说,夏以前的音乐他也不清楚,遑论我们今人,在没有任何考古资料证明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做这项工作?杨老师说:在没有考古复证前,要先有理论的突破,我们要做对中国文化同情的学问。 那么,杨赛老师是如何看待先秦时期音乐及相关制度诞生和发展的?本期节目,让我们一起走进“先秦乐制史”。 * 本期嘉宾 杨赛/文学博士,上海音乐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客座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音乐文学和艺术学理论,出版专著《中国音乐文学》《中国音乐美学原范畴研究》《先秦乐制史》《中国历代乐论选》等,整理传唱古谱诗词歌曲1000余首。 * 收听指南 02:26 古代为什么会有音乐制度 06:51 音乐制度之于政权意味着什么 10:11 文字记录及乐谱缺失,夏以前的音乐该如何考证 16:45 从郊祀乐、宗庙乐到礼乐体系 20:49 为什么说黄帝是远古时期首位礼乐集大成者 32:57 政权武力更替后,新朝是怎么处理前朝音乐的 43:01 商周礼乐研究的难点 51:09 周王朝乐舞的宏大场面在当下能否被复刻 53:30 诗乐如何做到成德、化性、化俗 01:09:41 古代乐制与当下的链接 * 《周颂》相关考订(杨赛供图) * 推荐书籍 杨赛著·《先秦乐制史》

76分钟
99+
3周前

107-AI来了,人文学者也会焦虑吗?一位古籍专家的心里话

* 前人之努力,无数心血,惟愿时光不能将其尽数埋没。 为人物撰写年谱很常见,但是为一本书撰写年谱,还是柳向春老师首开先河。柳老师是上海博物馆研究馆员,一位兢兢业业二十年的古籍专家。我与他相识以来,每每感叹他童真的生活状态,也佩服他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敢于直言的性格。最近在读他2023年出版的《海上古籍风云录》,他真是再把每一页发黄的纸片,当作一座瑰丽的岛屿来探索。 从《梅花喜神谱》的百年流转,到《王文公文集》残卷的扑朔迷离,每一本古籍都是文明的漂流瓶,他说:“想要弄清楚一本书是怎么产生、怎么流传、又经过了怎样的研究,(坐冷板凳)这样的工作是有必要的”;从无人问津的残本,到最后定性为善本、孤本,每一位古籍鉴定者都在用热情和冷静挖掘存续文脉,他说:“这需要从业者有着丰富的知识积累和敏锐的观察力,才能把这样不被重视的本子拣选出来、保护起来。” AI工具越来越便利面对,古籍专家耗费数年积累资料的工夫,未来可能会被一个指令代替。柳向春老师会焦虑吗?本期节目,我们听听他的“心里话”。 宋版《王文公文集》 上海博物馆藏 宋版《梅花喜神谱》 上海博物馆藏 * 本期嘉宾 柳向春:复旦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上海博物馆研究馆员,上海市古籍保护中心专家委员会成员、上海市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著有《陈奂交游研究》、《古艳遇》、《海上古籍风云录》等,整理校点《文禄堂访书记》、《爱日精庐藏书志》、《过云楼书画记 岳雪楼书画录》等十余种。 * 收听指南 01:23“我本想将这本书取名为《曾沐古香》” 07:37在国内,很多藏书被忽视了 14:10《王文公文集》扑朔迷离的身世 21:51最开心的事:“捡漏”捡出了孤本 26:41“不收藏”是鉴定者的铁律 30:30古籍学者的浪漫:给一本书写一部“年谱” 40:48不是每本书都有《梅花喜神谱》那么“好命” 43:47古代藏书家会收同时代的书吗 51:47一名古籍学者是怎样成长的? 56:18AI来了,古籍学者会焦虑吗? 01:04:22“我已经开始换赛道,去做些更有难度的事” * 推荐阅读 柳向春 著 《海上古籍风云录》 中华书局 出版

69分钟
1k+
1个月前
江南派的评价...

空空如也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