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折叠
当代艺术的解密之旅

Album
主播:
祝羽捷
出版方:
祝羽捷
订阅数:
13942
集数:
33
最近更新:
4天前
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播客简介...
《艺术折叠》是一档全网发布的免费播客节目,欢迎留言说出你对当代艺术的困惑和问题。让我们一起踏上这趟当代艺术的解密之旅吧。
艺术折叠的创作者...
祝羽捷
艺术折叠的音频...

彭薇:我用水墨画给聊斋女鬼平反

收听提示 1. 为什么“女性艺术家”有问题? 2.《聊斋》里面为什么那么多女鬼? 3. 水墨画一定是古典的吗? 4. 千禧年的地下艺术是什么样? 本集相关 彭薇 彭薇,南开大学哲学硕士,现居北京。她的作品结合了中国文人画的经典美学与当代生活形态的表现方式。彭薇的作品一举逸出传统的物质范式,在三度空间的装置游戏中,「国画」在异质化、陌生化的过程中,被彻底篡改,而国画的神韵竟不曾丝毫丧失。她不仅保留了中国传统水墨的精华,也将水墨画形式带出平面,由纸上进入多维的空间,同时完整保留老祖宗的绝活,从水墨走出,最终回归水墨。 《故事新编》2019 《我就在这》2018 《七个夜晚》2017-2019 《梦中人》2020 波伏娃 西蒙·露西·埃内斯蒂娜·玛丽·贝特朗·德·波伏娃(法语:Simone Lucie Ernestine Marie Bertrand de Beauvoir,1908年1月9日-1986年4月14日),她是个法国作家、存在主义哲学家、知识分子、社会运动行动主义分子、女权主义者及社会理论家。她于1970年代成为女权运动的重要理论家和始创人。尽管她不认为自己是个哲学家,但她对女权主义的存在主义,以及女性主义理论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薇薇安·迈尔 薇薇安·迈尔(英语:Vivian Maier,1926年2月1日-2009年4月21日),美国业余街头摄影师,她的主业是保姆。薇薇安是法国人后裔,出生在纽约,但在法国长大,后回到美国先后生活在纽约和芝加哥,她一生拍摄了超过10万张照片。2007年,当地历史学家约翰·马鲁夫(John Maloof)发现了她的大量底片并开始整理。2010年,薇薇安的作品开始在芝加哥进行展出,成为摄影圈中热议的人物,并被认可为美国当代最重要的街头摄影师之一。 曹斐 曹斐(1978年生于广州)是在国际舞台上出现的最具创新性的中国艺术家之一。目前居住在北京,她在她的电影和装置作品中混合了社会评论、流行美学、对超现实主义的引用以及纪录片的惯例。她的作品反映了当今中国社会正在发生的快速而混乱的变化。 安迪·沃霍尔 安迪·沃霍尔(英语:Andy Warhol,1928年8月6日-1987年2月22日),美国艺术家、印刷家、电影摄影师,是视觉艺术运动波普艺术的开创者之一。安迪·沃霍尔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匹兹堡出生,在他的家乡匹兹堡,有安迪·沃霍尔博物馆纪念他的作品及一生。在他成为商业插画家获得巨大成功之后,沃霍尔曾经从事画家、前卫电影制作人、档案家、作家等工作。他亦发明了广为流传的“成名十五分钟”理论。 那不勒斯四部曲 2011年至2014年,埃莱娜·费兰特以每年一本的频率出版《我的天才女友》《新名字的故事》《离开的,留下的》和《失踪的孩子》这四部情节相关的小说,被称为“那不勒斯四部曲”。它们以史诗般的体例,描述了两个在那不勒斯穷困社区出生的女孩持续半个世纪的友谊。

60分钟
1k+
1个月前

钟刚:流量内卷,“慢媒体”如何破局?

本期嘉宾: 钟刚,打边炉创办人、主编 收听提示: 00:00:46打边炉的创立初心与媒体定位;拒绝机构媒体范式,强调在地性(“打边炉”即粤语“火锅”); 00:06:03打边炉的跨领域联结(艺术/建筑/设计) ; 00:08:15自媒体的文献功能——“读者检索资料时与打边炉的邂逅”是相比于流量数据更让人想追求的; 00:09:34对于“剥离时效性”的实践:访谈五年后仍可阅读(例:庄辉病后首篇打边炉采访后被选为展览文献); 00:10:25打边炉的年度目录归档:系统性整理内容,构建媒体自身历史维度; 00:11:26 2024年打边炉的行业观察:美术馆影响力衰退(上海某美术馆停运)、艺博会与画廊收缩、自媒体生命周期缩短、“艺术批评已死?”……; 00:14:15 毒舌锐评流量化,严肃批评被算法挤压……钟刚如何看待自媒体乱象下的“独立批评”? 00:17:06 对于自媒体时代AI替代艺术批评的看法:生成“锐评”本质是数据重组,缺乏问题意识与作者性;“抖机灵”的背后则缺乏系统性知识网络支撑; 00:22:57 对于“个人IP vs机构媒体表达”的讨论; 00:25:52 如何在平台“流量强权”的缝隙中找到持续自由表达的空间; 00:28:12 为什么我们没有真实的艺术批评?“忍不住的评论”与艺术媒体缺乏公共价值的现实; 00:31:00 在当今的艺术语境下如何在坚持艺术批评的理想下生存?打边炉如何运用“编辑意识”而非“媒体的方法”?; 00:32:52 钟刚推荐谢晋《芙蓉镇》(80年代电影对现实的批判力度); 00:33:45 个人表达、写作的信念

34分钟
1k+
2个月前

徐冰:当代艺术里,谁说了都不算

收听提示 1、什么是真正的太空艺术? 2、艺术存在成功或失败吗? 3、艺术家的核心是什么? 4、艺术有评判标准吗? 本集相关 徐冰 徐冰(1955- )被广泛认为是当今语言学和符号学方面重要的观念艺术家。198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曾担任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1999年获得美国麦克阿瑟“天才奖”。 2015年被美国国务院授予“AIE艺术勋章”。作品展出于中国美术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纽约现代美术馆、大英博物馆等,并被广泛收藏。 《天书》1987-1991 这件作品从动工到完成共四年多时间。徐冰创作出四千多个“伪汉字”,以明代宋体字手工刻版,印制出一套四册的《天书》。该作品的整体装置由几百册大书,古代经卷式卷轴以及被放大的书页铺天盖地而成。这些成千上万的“文字”看上去酷似真的汉字,却实为艺术家制造的“伪汉字”。它们是由艺术家手工刻制的四千多个活字版编排印刷而成。极为考究的制作工序,使人们难以相信这些精美的“典籍”居然读不出任何内容。既吸引又阻截着人们的阅读欲望。 《地书》2003年至今 《地书》是徐冰自2003年起持续进行的一个艺术项目。他以搜集来的公共标识为单位编纂一本书,不管读者是何种文化背景或教育程度,只要他是卷入当代生活中的人,都可以释读。它在视觉表意上的共通性,使它成为了一本在任何地方出版都不用翻译的书。 《背后的故事 1》2004 《背后的故事》所呈现的画面,不是通过物质颜料的调配来模仿三维效果(光感、立体感等),而是通过对光的调配构成的。换一种说法就是:艺术家在空气中调配光,而光是散落于空间中的,是通过一块切断空间的毛玻璃所记录的。这块毛玻璃的作用好比空气中光的切片,《背后的故事》可以说是一种光的绘画。 《日出轨道》1965 1965年3月18日,阿列克谢·列昂诺夫乘坐上升2号(Voskhod 2)宇宙飞船前往太空,在舱内完成了这幅表现日出的彩铅素描。“想像一下他穿着厚重的宇航服,呆在一个高速运行的飞船中,并且得克服零重力状态……这过程无疑是个噩梦,但他想向人们分享那一刻”策展人 Natalia Sidlina 评价“这幅画象征着艺术与科学之间的关联。” 《倒下的宇航员》1971 《倒下的宇航员》(英语:Fallen Astronaut)是由比利时艺术家保罗·范霍伊东克创作,表现一位穿着宇航服的宇航员,以纪念在探索太空旅程中牺牲的宇航员。它是月球上的唯一一件艺术品,由阿波罗15号的成员放在哈德利山上。 《#Laugh》 以色列艺术家Eyal Gever提出构想,与Made In Space合作推出了一个全球性的众包艺术项目“#Laugh”。鼓励全球的用户使用#Laugh APP来记录他们的笑声,随后这些笑声会被生成一个3D模型或者“笑星”。最终被选中的笑声将会使用在国际空间站(ISS)著名的零重力3D打印机上完成,并放置到太空中。 万户 万户,一作万虎,是传说中中国明朝的一个官吏,根据作品描述“是历史上首位尝试用火箭升空的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曾将月球表面的一个陨石坑命名为万户。 《徐冰:思想与方法》 这本书是以时间线索为主轴,力图全面梳理艺术家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至今40余年的创作历程,囊括以版画、素描、装置、文献记录、手稿、影像、纪录片等为形式的60余件作品,以勾勒出艺术家艺术探索的完整轨迹,展示艺术家的思想与方法。 晁楣 晁楣 1931年生于山东菏泽。著名版画家。北大荒版画开创者、组织者代表人物。1949年在南京读书时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考入第二野战军军政大学,并开始从事艺术活动。1952年调至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工作。1958年转业参加北大荒军垦,并致力于艺术创作。1962年调至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任专业画家至今。其间的1977至1979年被借调至中央美术学院任教。 《像火箭科学家一样思考》 当你像火箭科学家那样处理日常问题,你将成为自己人生的主宰,质疑各种假设和陈规旧习,并树立起自己的思维模式。当别人看到重重困难时,你看到的却是各种机遇,并且使现实服从你的意愿。你将理性地处理问题,制订创新的解决方案,重新定义现状。你将开辟新的道路,找到方法来解决所遇到的各种难题。

46分钟
6k+
2个月前
艺术折叠的评价...

空空如也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