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一开始,#乌乌医师 立刻对平均25岁、尚无任何孕产经验/规划的哩哩叩叩团队,丢出一个犀利的提问:「为什麽关注产后抑鬱这个题目?」而我们也想知道,在专科化的医疗训练下,乌乌医师是怎麽从本职的妇产科工作,关注到产后忧鬱议题? 对彼此的好奇,碰撞出这一集精彩的节目,我们从孕产迷思聊起、慢慢讨论到乌乌医师在粉专收到的产后低潮来信,也思考面对产后抑鬱时,除了个人的同理和支持,社会可以有哪些更积极的行动? 这集节目中,我们聊了: 关于产后抑鬱,乌乌医师的诊间观察和「售后服务」 从科学和政策角度切入,看产后情绪低落的可能成因 乌乌医师想开拓的孕产知识科普受众,为什麽是学生族群? 时间轴: 01:26 乌乌医师对哩哩叩叩的好奇、在诊间观察到的孕产迷思 09:55 产后低潮来信分享1:不想让别人抱孩子,是我太小家子气吗? 12:19 产后低潮来信分享2:亲餵母乳为什麽让人压力这麽大? 28:30 乌乌医师观察产后抑鬱讨论风气的变化、政策建议、如何陪伴 33:19 同理与真实:认识身体很重要、年轻妈妈的孤单感、以女性视角出发的传播
本期节目是四月“产后抑郁”主题的第一期节目,我们一起阅读了英国作家劳拉·多克里尔的《What Have I Done?》简体版翻译是《我做错了什么?一个产后精神疾病康复者的自白》,繁体版则是《孩子,我好想成为你最好的妈妈》。 在这本书中,劳拉·多克里尔详实地记录了自己是如何从一位对生育充满信心与满怀期待的妈妈,转变为住进精神疾病医院的患者,她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向我们展示了一位母亲在生育过程中,身心可能会遭遇的疼痛与折磨。 本期节目你讲听到: 生产过程中的无力与自主性的丧失 无法入眠的疲惫的妈妈 天生自带的母性与养护知识? 如何照顾他人?如何面对自我? 时间轴: 01:25 书中让我们印象深刻的产后抑郁细节 10:30 妈妈的「母性」是天生的?精疲力竭的母亲怎麽爱孩子? 15:10 我们如何理解萝拉的负面情绪:变成自己的酸民、改写故事之难、从心疼到不谅解的警醒 23:15 当朋友或自己遇到产后抑郁,我们该怎麽面对? 32:45 看完这本书,会不会不敢生孩子?
这是“哩哩叩叩”三月最后一期节目,也是“哩哩叩叩”第二季最后一期节目,第二季从2021年3月4号开始,那一期我们聊了两岸的方言,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我们做了很多尝试,例如开启了每个月的读书会单元,也在第22期完成了“哩哩叩叩”的第一次外访,我们和德伦学姐聊了高学历青年的抑郁。在这一年中,我们做了很多尝试、聊了很多感兴趣的话题,也收获了很多听众朋友们的认可~谢谢大家! 在每年春节,我们三个人都会开个例会,讨论这一年来“哩哩叩叩”的优缺点,以及下一年的规划。因此,在今年初七的晚上,我们做了这个重要的决定~ 时间轴: 01:28 对听友们的感谢、哩哩叩叩的新决定 02:19 做出这个决定的原因 08:58 我们在三月对节目的分歧想法:维持更新、内容缩短、停更一个月 11:10 小聊近况:大家三月过得还好吗?
921地震20年后,房屋被重建了,那受到创伤的心呢?本集,我们邀请Ava来到节目中,分享她的报导论文《九二一地震创伤后成长: 震后家庭关系转化》,聊聊她怎么走进田野、拓展受访者地图,看见了哪些性别权力的翻转,以及创伤为小镇家庭带来哪些改变。 收听节目之前,欢迎先看Ava的专题报导网站《九二一地震创伤后成长: 震后家庭关系转化》 这集节目我们聊到: �地震像是一面镜子,反应传统社会的性别关系 �重建的路上,有人先重建房子、有人先重建情绪 �当创伤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事件,该如何面对? 1:03 当创伤是每个人生命中都会有的经历 3:16 不被看见的东势小镇(以及研究生老实说) 6:52 走进田野、敲下潜在受访者的大门,也是敲开一座很久没有被打开的心门 10:49 要得到受访者信任前,先说说你是谁、你要什么 19:06 地震震毁家园,也松动传统性别关系、20年带给家的变化 32:51 不只受访者需要被书写,报导者也需要抒发 36:21 报导创伤,才理解有创伤是正常的
如果书店架上放着一本书,封面印着「教育」两个大字,感觉被读者拿起的机率不大,因为......好像有点无聊? 而这週哩哩叩叩读书会聊的书叫《Educated》,就是一本名字这麽简洁的书,我们大胆推测,负责中文翻译的出版社们为了避免上述的状况,各自认真地生出了和原书迥然不同的译名:繁体版书名译作《垃圾场长大的自学人生:从社会边缘到剑桥博士的震撼教育》,简体版则是《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这让我们在翻开这本书之前,脑中浮现了形象迥异的关键字:轻小说?励志?很有意境? 即使如此,当我们开始读这本书,内容还是出乎意料之外...... 在这集节目中,我们聊了: 两种书名翻译,三种天差地远的解读 《Educated》有着励志文学的起手式,却让我们读得很揪心 在讨论教育的本质时,意外迸出意见不同(但没吵架喔)的火花 时间轴: 00:58 翻译是门艺术,尤其碰上原文书名只有一个单字更难 07:25 作者Tara与家人的关係, 让我们忍不住跺脚又觉得窒息 14:35 从「黑鬼」、「躁鬱症」和「妓女」这三个词聊起,教育如何翻转一个人的世界观? 27:35 我们各自为这本书重写结局,结果书末的「那个词」变成......
本期节目我们聊了去年很火的动漫《奇巧计程车》,这部豆瓣评分9.5的高分作品,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惊喜与冲击?我们又被哪些人物吸引着,共情着呢?欢迎大家收听这期节目~也欢迎大家和我们分享自己最想成为的动物�,一起在幻想的都市森林中漫步~ 提前预警,还没看过动漫的朋友们可以先暂停收听,因为这期节目涉及大量剧透! 这期节目你将听到以下内容: 01:34 与其他动漫相比,《奇巧计程车》有什么特点? 10:45《奇巧计程车》中破梗的时刻与内容 20:10 关于河马桦泽所经历的社交媒体追崇与影响力的讨论 27:05 最共情与印象深刻的人物 36:25 在想象的都市森林中,我们彼此会是什么动物
就读研究所的感觉就是,外面的人很想进去,里面的人很想出来。除了完成论文,哩哩叩叩在研究所还得到了什么?我们三人作为研究生同学,因为读书而结缘,也邀请到许多研究所朋友来到节目中分享,回顾作为研究生的这几年的时光,我们对于台大新闻所都有着满满的收获。 本集你会听到: 对于台大新闻所的基础认识 除了学历和论文,作为研究生的收获 给学弟妹的就读小意见 时间轴: 1:10 新闻所初见面前,要先在校园漫步20分钟 8:03 传播研究所这么多,为什么要选择台大新闻所? 13:26 研究生与论文的大长征,以及在这之间度过的地位万圣节 30:53 再当一次研究生,我会告诉自己:不要比较,走自己的路就好 41:17 即便这是一条荆棘路,但我想我成为了一个更好的人 55:02 想要读台大新闻所?以下是我们三个人的意见
铁道与火车,对多数人来说只是普通的交通工具,但在铁道爱好者的眼裡,却是蕴含满满故事的宝藏。这集节目,我们邀请到研究所的同学Luffy分享他的报导论文,从铁道爱好者聊起,讨论铁道文化保存的意义,以及臺湾的铁道如何走进博物馆? 这集节目裡我们聊到: → Luffy为什麽会选择「铁道文化」作为论文主题? → 从体制外到体制内,铁道爱好者为铁道文资保存做了哪些努力? → 对「文资保存」的思考:很难?很政治?怎麽证明它很重要? 听节目之前,欢迎先看Luffy的专题报导网站《轨迹上的记忆──保存臺湾铁道文化》:https://memory-track.surge.sh/ 时间轴: 02:00 聊聊Luffy与铁道的故事、两年前迸发「我就是要写这个」的瞬间 09:04 对「文化保存」的思考:太难写了、既客观又主观、高度政治性 12:32 铁道爱好者的故事:50几岁仍上山下海追火车的龙鹰大哥、花一年蹲点製作糖铁纪录片的19岁大学生 17:00 铁道博物馆如何让老火车活过来? 23:48 令人惊豔的「黄金隧道」多媒体网页设计,是怎麽做的? 31:39 所以,铁道文化为什麽值得保存呢?
悲伤、痛苦、抑郁时,你是如何度过的?找个没人的空间放声大哭、将自我封锁,用烟酒消愁、或是找个人聊聊,找个心理咨询师聊聊? 本月哩哩叩叩阅读了《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作为心理咨询师的Lori,讲述了发生在她诊所的四个故事,认为身边人都是蠢货的好莱坞制片人、新婚后被诊断出绝症的大学教师、想在70岁生日离去的老奶奶、受原生家庭困扰的大学生,以及Lori本人,被男友抛弃而悲痛的心理咨询师。 Lori在书中提到,人的一生终将面对的四大难题,死亡、孤独、自由、意义。每一个都像是世纪难题,困扰着我们与芸芸众生。我们畏怯、逃避;困扰、放弃,很多时候,独自一人无法直面,无法看清,无法解决。 本期节目你将听到: 05:40 《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与其他心理咨询类书籍的不同之处 13:10 我们三人各自对心理谘商的认识与经历 21:25 阅读完后,对心理咨询的新看法 27:50 我们对书中最有共鸣的情节 43:05 我们的内心状态,长什麽样子?
每日基本三餐,有人跟Shawn一样可以餐餐吃同样的东西,也有人跟Brenda一样无法接受同一个组合吃超过三次,每个人的饮食习惯与偏好,都与成长经历与生活风格息息相关,各自相异,也各自有趣。 本集你会听到: 每天早餐是包子+咖啡+心经的组合有如掉进黑洞 天天吃鸡胸肉、花椰菜和地瓜的日子有欢笑也有健康 三色豆是否有罪……或许无需太多争论 时间轴: 3:25 小时候吃的那些哩哩叩叩 9:52 营养午餐好吃、不好吃?菜单多数决! 19:15 食物选择自主权的开始与发展 22:10 大家都有煮过吧?楼上楼下宿舍煮饭史 31:39 想吃的一道年菜 33:38 健身“小天才”Shawn的过年也要健康小教室 过年前最后一集,接下来哩哩叩叩会休息两周,各自回家过年,也祝各位听众新年快乐~
翻开《亲爱的图书馆》时,原本以为会迎来刺激的追凶之旅,毕竟这本书的写作起点(及打书的宣传词),是那场1986年烧了七个小时、100万本藏书付之一炬,却一直找不到纵火犯的洛杉矶央图火灾。 但读着读着,才发现这本书原来是部时光机,让读者得以和跨时空的爱书人相遇,同时也想起回忆中那座熟悉的图书馆。 在这週节目裡,我们快乐地聊了《亲爱的图书馆》的读后感,以及杂七杂八的图书馆回忆,包括: 图书馆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什麽角色? 图书馆裡的小人物们,在做哪些重要的大事? 从洛杉矶央图的运作,看图书馆如何落实「对所有人开放」这件事 时间轴: 02:40 我们与图书馆的距离:一念之差就成为图书馆员、一边手抖一边盖馆章、对图书馆员没憧憬却打工最久 09:10 超热血的馆员群像:地图狂热者CJ、有能力又不畏打压的馆长玛丽琼斯、有问必答的「秒资讯」部门 17:30 图书馆再进化:青少年教育基地、免费而开放的公共空间、一条龙社福据点 26:18 难忘的图书馆时光:不用和同学尬聊的秘密基地、被当成图书馆的书店、台大总图的三种回忆打开方式
作为工作不到一年的职场新人,Shawn遇到了诸多问题,工作上的情绪能够带回家中吗?下班后该如何真正地休息?什么样的周末是高质量的周末?而周末接到老板的“夺命”电话又该如何调适情绪呢? 这期节目Shawn分享了他的困扰与自我调适,Brenda与Sophie也为他出谋划策,也很想问问听众的大家,我们该如何平衡生活与工作呢? 本期节目我们讨论了: 1:37 Shawn的困扰一:工作时的情绪是否能带回家中? 2:52 Brenda:工作的情绪便在办公室消化 4:55 Sophie:情绪不必隐藏,可以适当地透露 13:06 Shawn的困扰二:什么样的周末才是高质量的周末 13:18 三人的周末生活 20:14 Sophie:脱离原有的环境,获得新的感觉 24:17 Sophie:重新与人的链接 27:46 Brenda:探索生活区域 30:11 Shawn的困扰三:老板周末的讯息回还是不回? 31:09 三人的建议 32:21 Sophie:及时回邮件也是让对方安心 38:47 Brenda: 葡萄牙法令-禁止雇主在非上班时间交办工作事项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