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少鹏《“西洋镜”里的中国与妇女:文明的性别标准和晚清女权论述》第四章:女性的声音:对国族话语的翻转和颠覆 (选段) 今日主播:躺 “从陈撷芬自办女报,女子教育女子,到张竹君倡导经济独立、合群互助,都是女性诉诸性别框架下的身份政治,希望通过人格独立和经济独立,在未来新社会中拓展出不受男子干预的独立的社会空间,享有人格尊严。女子成为社会主体,鼓励女性成为生计之人,服务于国家之强大,尽管并未脱实业救国的国族主义大框架,但女性论者努力在这个国族主义的大框架下重新彰显和定位自己的女权目标,争取独立自主的女性地位和主体身份。” “何殷震的“女权”所指与晚清主流话语中的“女权”无异。“权”,既有“权利”之意,又有“权力”之意。无政府主义者对于一切强权的关注,使何殷震之“女权”的内涵更侧重于权力,而不仅仅是权利。在权力的层面,何殷震既反对男子对女子之强权,也反对女子对女子的强权。这是何殷震的无政府主义理论超越自由主义女权之处。自由主义女权把摆脱男子干预的希望寄托于明达的精英女子对于愚陋之下层女子的教导,用统一的女性身份掩盖了妇女内部的阶级差异和权力关系。” “对于推崇西方文明、“解放”妇女的现代男子,她同样批评这些男子实则也是基于男子私心,是出于男子之名利而不是为了利于女子而发动女权。何殷震指出了男子发动女权运动的三个原因。一是男子博“文明”之名。中国男子崇拜强权,视欧美国家、日本为今日文明之国,所以仿行其制,让自己的妻女放足入学,以获中外人士赞自己为“文明人”。这美誉不仅事关个人,而且关系到家庭荣誉。所以,崇拜欧美文明的人士推行女权,无非是利用女子成就自己的文明美名。二是有利“男子之私”。让女子学习实用之学、一技之长,男子可以“抒一己之困”,名曰使女子独立,实则是男子获利。三是有利于男子之家。中国男子向以家自私、后嗣为重,把治家教子之事归于女子。何殷震一针见血地指出当时的女学首重家政,只不过是希望通过“文明女子”,让女子用文明的方法治家教子,但“家”仍是男子之家,“子”仍为男子之子,所以,男子是为求己身安逸而解放女子。“今日之解放女人出于男子之自私自利,名曰助女子以独立,导女子以文明,然与女子以解放之空名,而使女子日趋劳苦”;“男子之解放妇人,亦利用解放,非真欲授权于女”。何殷震一语道破了晚清维新男子所倡女权的男性中心的问题。” “何殷震把造成男女不平等的原因追溯到社会制度的问题上,所以,她的女权革命——女界革命的实质是一场以女性为主体的社会革命,而不是以女性为改造对象的女权运动。” “她之所以在“女权”这一概念之外,创造性地使用“女界革命”一词,表达的是其对于“妇女解放”的理解。“解放”是相对于“压迫体制”而言,在无政府主义视域内,何殷震之目标是破除一切压迫体制。如果说从字面意义上,“女权”是相对“男权”而言的,追求在既存体制内拥有与男性一样的权利与权力,那么,“女界革命”追求的是彻底的人类解放和摆脱一切强权压制。”
阿什利·米尔斯《美丽的标价:模特行业的规则》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7-5,译者: 张皓 今日主播:小毛 模特界似乎是一个异常的案例,在这个案例中女性占上风,但事实上突显了性别和文化是如何构成一个劳动力市场中的一般模式的,即使我发现的是作为展览品从文化上提高女性的身体和她们的更大的相对价值(第六章 309) 展示类职业中女性的酬劳高于男性,女性主义学者认为因为女性的身体作为性和美的客体拥有更高的文化价值。无论是在报纸广告中、文艺复兴的油画里、叙事电影还是在现代的时尚形象中,女性的身体长时间被认定为是被动的、视觉愉悦的客体。这种认定呈现在女性的工作和人生轨迹中。女性从历史上讲就比男人更有可能以她们身体上的美丽换取经济上的保障,她们的外表在人生际遇上承载着比男性更重要的意义。女性从事展示类职业貌似是自然而然的,但当男性进人色情片拍摄或者脱衣舞领域时,他们发现很少有异性恋观众,这促使一些男性表演者为追求高报酬而伪装成同性恋者(第六章 316) 当男模不是同性恋者或者他们的经纪人认为他们不是时,在某种意义上而言他们是奇葩,他们侵犯了男性气概的霸权。如同恩特维斯特尔(2004)指出的,男模是一种“奇怪”的工作,因为它让大量直男变成了男同性恋的注视对象。作为展示对象,男模鲜于为男性气概发声,而是将他们放在和女性等同的社会地位,然而最终这使得他们的地位低于女性了(第六章 335) 大卫是纽约时装周的 顶级秀选人,通常他每一季定很少的男模,他通常拥有选择范围,即使他通常不会付钱给男模。所以,为什么他何仍旧想要走他的秀?这个问题使他困扰:“嚗光,我猜是为了曝光,或者我不知道实际是为了什么。为什么他们要这样做?”这种感觉就是,这些男人一定是哪里有问题,才会降低自己的男子气概和职业选择,为了在模特行业中得到个拍摄(第六章 339)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虽然模特业是一个反常规的个案,是一个公认的女性享有特权的领域,但实际上这里展示出了一个更为普遍的根深蒂固的性别不平等的模式:就身体而言,女性比男性拥有更多价值(第六章 362) 节目里提到的一席演讲: 为了做研究,我卧底成一个参加派对的女孩,加入全球VIP夜店的巡游 | Ashley Mears 一席第834位讲者 https://mp.weixin.qq.com/s/ilEQtnbcFolwwy23l6bc7g
阿西娅•吉巴尔(Assia Djebar)《送水女人篇》 选自《房间里的阿尔及尔女人》 今日主播:林珊 “沉睡的人, 我是沉睡的人, 有人带我走, 谁带我走......” “沉睡的人, 我是沉睡的人, 人们将我的身体带走......” “我是——是我——我是揭去面纱的女人......” “我是——是我——我是被放逐的人…...” BGM:Goldmund - The Wind Wings
克拉拉·蔡特金,被誉为国际妇女运动之母,一生倡导妇女解放、组织工人运动。 本期朗读的篇目有: 打倒战争——在妇女代表集会上的演讲(1915年3月)——主播:林珊 组织起劳动女性(1922年11月)——主播:Dali 无产阶级妇女们,准备起来!(1914年8月5日)——主播:小毛 关于妇女劳动问题(1889年7月19日)——主播:惕若、躺 BGM: Me and the Sky-Jenn Colella-Come From Away (Original Broadway Cast Recording) Sicilienne-Jacqueline du Pré
阿什利·米尔斯《美丽的标价:模特行业的规则》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7-5,译者: 张皓 今日主播:小毛 社会学者可以从研究模特的工作中学到很名东西。模特是劳动力市场中向自由职业模式和审美化的劳动力转变的典型。“审美劳动”(aesthetic labor)是互动式服务领域对 “风格化劳动需求上升的典型”,其中包括零售业、餐厅、酒吧、旅游和娱乐业。在这些产业中,受雇佣者被招募并且训练令人讨喜的性格和俊俏的外表(第三章 103) 这里列出的是模特工作的独特属性之一,进人这个领蜮和在这个领域获得成功都超出劳动者的控制。一旦他们获准在这个市场中出售他们的外形,不论是通过邀请还是个人意愿,或两者皆有,他们就把事业的一部分交给命运多种的表述如幸运、时机、缘分还有 “上天的安排”。一位女模用文化生产上陈词滥调的骰子游戏来描述她的职业轨迹。模特面对的不可预测性来自:面试、被工作选择、在日常生活中与他们的经纪人相互影响。他们的工作是新经济自由的例证,还包含被迫需要容忍拒绝和架于个人肩上的风险这些身体和思想的所有陷阱(第三章 111) 新面孔不断地进人经纪公司,旧人则被淘汰掉。替换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模特们事实上就是可以替换的。虽然每个模特的外形都有着高度的自身特质,但是,有庞大数量的竞争者渴望进人这个队伍中(第三章 118) 所有我采访过的模特都强烈地意识到,在这个行业中他们的工作对他们的身体的需求,他们将这些需求制定为工作要求。他们并不是那些在基因博彩中获得胜利的玩家,而是与自己身体进行持续斗手的战士(第三章 128) 这些每天都要面对的客观化,浮动正常值、 被婴儿化对待凝视和羞辱形成的一套工作程序和期望使得模特获得什么是正确的外形,或者至少使他们远离了错误的外形。在无情的监督和尴尬的威胁下,自由审美劳工需要遵守浮劲正常值的标准经纪人和客户仃施加管理的影响力量即兴地测量、让人窘迫的评价和一条特别紧的牛仔裤(第三章 146) 就如同我们所看到的,模特们被不停地拒绝,有时候会遭到完亮全全的恶意。这种感觉自然是不偷快的,男模卢卡斯表示:每个人都想被人喜欢。”对于靠美丽工作的人来说,身体/自我就变成了一个外在的对象,整个人是一件商品。对于身体的冒犯就是对于自我的攻击,由于模特们花费了大量的时候在生理与个性上精修他们的外形,他们必须也同样想出情感技巧来将“真正” 的自我与他们修来的美丽身体 / 自我区别开(第三章 159) 审美劳动对于工作人员们来说是潜在的力量来源。它需要技术和执行来克服自我意识并且管理被操控的自我。这对于模特来说是一种技巧和个人荣誉,一种标准的非人性化视角,例如过去对于情绪劳动会摧毁工人精神、丧失创造力和实际工作权利的警告(如果只有主观地经历)。模特界还提供特定的成功的喜悦,潜在的高昂情绪抹掉平日里的拒绝。虽然可能性很小,但这种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强烈地引诱着模特们继续为模糊不明的理想中的美丽工作(第三章 165) 节目里提到的一席演讲: 为了做研究,我卧底成一个参加派对的女孩,加入全球VIP夜店的巡游 | Ashley Mears 一席第834位讲者 https://mp.weixin.qq.com/s/ilEQtnbcFolwwy23l6bc7g
阿列克谢耶维奇《锌皮娃娃兵》(选段) 今日主播:躺 一位女护士: “我知道他会找到我,向我道歉。可是谁会向他道歉呢?谁会向所有到过那边的人道歉呢?谁会向那些遭到摧残的人道歉?更不用说有人会向那些变成瘸子的人道歉了。一个国家需要怎样地不爱自己的人民,才能派他们去干那些事呀?!” “请您不要对我说:这场战争已经结束了。 每年夏天,只要呼吸一口灼热的尘埃,见到一潭死水里的闪光,闻到干枯的花朵刺鼻的香味,我的太阳穴就像是挨了一拳。 这种感受将伴随我们一辈子……” 一位瞄准手士兵: “谁也不会说出那些地下躺着的人身上,曾经有哪些真实的事情发生。活者授予勋章,死者编成传说,这样对大家都好。” 一位迫击炮手: “最好是让所有在阿富汗战争中装上假肢的人,在红场上走一趟……像我这样,两条腿从腰部以下被截的人……如果从膝盖以下截肢,那该多幸运呀!那我就是个幸福的人了。我羡慕只从膝盖以下截肢的人……” 一位摩托化步兵射手: “人已经飞向宇宙了,可是现在人们和几千年前一样还在相互残杀,用子弹,用刀子,用石头……在村庄里,他们用木杈捅死我们的士兵……” 来电: “军事委员会打来电话:‘大娘,来吧,替您的儿子接受勋章。’授给他一枚红星勋章……‘大娘,讲几句话吧!’我展示勋章,说:‘请你们看吧,这是我宝贝儿子的血呀!’这就是我的发言……” BGM: Herbert von Karajan,Wiener Philharmoniker,Anna Tomowa-Sintow - Requiem in D Minor, K. 626:III. Sequenz - No. 6 Lacrimosa Various artist-Julia Florida
辛西娅·恩洛《香蕉、沙滩与基地:国际政治中的女性主义》(选段) 今日主播:林珊 “认同我们生活在一个“危险的世界”的观点增强了特定男性气质的优越性,同时使大多数女人及其女性气质处于次要地位。生活在“危险的世界”中的男性通常被想象成天然的保护者。依此逻辑,生活于其中的女人则是需要保护的那部分人。通常认为那些划为被保护对象的女人只有“在家”才是安全的,因此她们不能真实评价“超出那里”的危险。” “没有经过女性主义质疑的国际政治太过简单。这种非女性主义的解释回避了复杂性。他们低估了权力的作用。” BGM:Goldmund - The Wind Wings
《“萨福”:一个欧美文学传统的生成》(三联书店,2004)田晓菲 编译 今日主播:Dali 引言 四 “我对你们,美丽的人啊,永不会变心” 神话萨福 本期节目分上下两部分。这里是下半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围绕萨福编织出来的神话会反过来影响我们对她的残诗的解读。须知萨福的歌诗和我们的《诗经》相似,在阐释方面充满疑难,学者们常常不得不根据上下文进行“填空”,而我们可以想见,这种补缺行为是如何参与了诗歌意义的创造;尤为重要的是,学者们在补缺时采用的选择本身会被萨福神话及学者本人的意识形态)所支配,从而丧失确定性和权威性。换句话说,后世的“意识形态”不仅决定了文本的解读,更决定了文本自身的创造与建构。这种情形,实在是比“萨福的性倾向”意义更深远也更复杂的文学与文化现象。” “在中国,周作人大概是最早介绍萨福的人之一。他1914年发表在《中华小说界》上的文章,把萨福译为“萨复”,称其“生周定王时”,又赞其诗“情文并胜……譬诸蝶衣之美,不能禁人手沾捉”。周氏自己译过几首萨福的诗,录在《希腊女诗人》一文中,发表在1926年的《语丝》杂志上。……周氏希望中国能够接受一点古希腊的影响一一热烈地求美,求热烈的生,而不是如植物一般苟活。” “公元2世纪的芦纸文本残片,称萨福“相貌颇陋,皮肤黝黑,身材矮小”。虽然这已是萨福逝世之后将近八百年的记载,譬如三国时候的人谈论西周,但是至少我们可以说:近年不知如何在我国颇为流行的一种说法,称萨福曾因事被判死刑,遂在法庭粗胸,致使观众惊叹,并抗议说“如此美丽女子不可让她死去”云云,完全没有历史根据,只能说是萨福神话在异代异邦的延续而已。 这一新神话的创造,似乎满足了一种新的需要,那就是:在如今的时代,很多人愿意相信,一个女性作家的身体,比她的作品更引人注目,更有魅力。持这种想法的人,不幸是自觉或者不自觉的男性沙文主义者,亦是对人生比对文学更感兴趣的人。” 配乐 Nocturne in C minor, Op. 48 no. 1-Cecile Licad
西尔维娅·普拉斯:爱丽尔&拉撒路夫人&爹地 今日主播:林珊 BGM: Painless Destiny - Silence around us
《“萨福”:一个欧美文学传统的生成》(三联书店,2004)田晓菲 编译 今日主播:dali 引言 四 “我对你们,美丽的人啊,永不会变心” 神话萨福 在这一节里,作者梳理了不同时代的学者作家(主要是男性),如何带着自己的时代偏见,对残缺、模糊的萨福神话进行改写的。 本期节目分上下两部分。这里是上半部分。 “对男性读者来说,有什么比奥维德的诗简更理想呢?让我们在诗和性的双重意义上皆独立于男性世界的女诗人亲口承认,她甘心为了一个男子而放弃过去的一切,忏悔以往“作孽的爱”。如果同性恋爱在异性恋者的眼光里是一种“疾病”,是“不正常”的行为,那么,她被成功地“治愈”和“矫正”了,甚至矫正到这样一种程度一连写作的能力也同时丧失了。” “萨福的声名并没有随着她作品的消失而减低。也许,空白和残缺反而更加刺激了人们的好奇。法翁的传说虽然无稽,却一直在萨福神话中占据着统治地位,时而和萨福的同性之爱错综交叉,时而淹没了萨福的同性之爱。最重要的是,萨福对法翁的爱被视为萨福应得的惩罚。 法国学者比埃尔·贝耳(Pierre Bayle)在他1697年编纂的《历史与批评辞典》(英译本,1710)“萨福”词条下开宗明义地指出:“因为她的诗和她的爱,萨福是上古最著名的妇女之一。”但他在萨福的爱情生活上花费的笔墨远远多于对她的诗歌的赞扬:“萨福一直被视为著名的女同性恋者。有人以为,正是因为如此,她才被称作‘男子气概的萨福'。)但如果她是存心忽略人类的另一半,那么,她的期望落空了,因为她爱上了法翁,而且,虽然她想方设法使法翁也爱她,她的努力全是徒劳。他蔑视她,他的冷漠迫使她从高高的悬崖上跳下,熄灭了她那吞噬一切的火焰。” 配乐:Nocturne in C minor, Op. 48 no. 1-Cecile Licad 封面:Sappho, Gustav Klimt 1888 - 1890
包慧怡《爱丽尔译后记》 今日主播:林珊 “只有死者有权谅解生者,而有权宽恕死者的,在神之外,唯有诗歌本身。” BGM: Painless Destiny - Silence around us
苏珊·桑塔格《在柏拉图的洞穴里》摘自《论摄影》 今日主播:林珊 “所有照片都“使人想到死”。拍照就是参与另一个人(或物)的必死性、脆弱性、可变性。所有照片恰恰都是通过切下这一刻并把它冻结,来见证时间的无情流逝。” “在道德上是否可能受照片影响,取决于是否存在着一种相关的政治意识。没有政治,则记录历史屠宰台的照片就极有可能被当成根本是不真实的来看待,或当成一种令人沮丧的感情打击来看待。”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