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白,是自己某一时的思绪,某一刻的情致的抒写,甚至只是某个一闪而过的念想。 它不需要沟通,可以不被解读。 在看一些影视剧的时候,你会发现有些独白是非常有冲击力的,它是人物内心所思所想的一种语言的自然流露,它既可以起到交待剧情的作用,也能帮助看的人更好地理解人物的形象,所以,独白用得不好,就会让人觉得是在讨巧,而用得好,就会像《黑暗荣耀》一样,营造一个完美的复仇氛围。 我喜欢那些独白时刻,它是一针见血的自我袒露,是不加掩饰的自我对话,它真实而浓烈,在每个思考的时刻,它就会出现,问:“嘿,你想好了吗?” 我们都需要独白时刻。 让我们在充斥各种对话的世界里,找回一点点独白的可能。
过年回家我的小侄子让我给他讲故事,虽然我到目前为止可能已经录过one的短篇故事有2000多个了,但是实在不适合讲个一个6岁的小朋友听,因为马一宁闹的厉害,我张嘴就说出了那个几乎所有中国人都听过的“从前有个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他说,从前有个山”当我说到第三个循环的时候,小马终于反应了过来,问我然后呢?是啊,然后呢,这个故事好像没有结局。 其实我第一次听到老和尚的故事的时候,反应过来没有结局的时候已经是我4-5年级了,已经不再需要妈妈给我讲故事的时候了,而我听的时候其实都没想过这个问题,因为当时的我只有晚上睡觉前才会有这种要求,从小睡眠就很好的我,可能在听到第三个循环刚有点反应过来的时候就已经睡着了。 也许梦里的我成了小和尚,也许梦里的我变成了那座山,但醒来我都忘了,所以我一遍遍的让妈妈给我讲着这个没有结局的故事,故事的结局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当时妈妈在我身边,重要的是讲故事的人,和故事里的我,故事里的我们是不是笑着的。
记起一件小事,当初面试一家新公司,老板问我:“你知道做媒体类工作很辛苦吗?为什么还要选择这份工作?” 他猜想我会说出“因为热爱”这样的话,但我从头到尾没提热爱,也不觉得自己是出于热爱,我说的是:“因为我没得选,这么多年,不做这个我也不知道我还能做什么了。” 导演是枝裕和在电影《海街日记》里有这样一句台词:“生活本就是一餐一饭,一生专心做好一件事儿。” 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一句话:“一个导演一生只拍一部电影。”这句话出自法国诗意现实主义导演让·雷诺阿,在他之后很多导演引用了这句话,比如:侯孝贤。 侯孝贤说:“为什么一个人能拍摄出某部电影,是因为他当年有自己独特的经历。”也因此,在侯孝贤看来,每个导演一生只能拍出一部电影,“当然,你的电影可能范围很广,但角度就是固定的那个。” 包括作家也是一样,很多作家一生写了很多本书,但细细读起来,他们其实内核都是同一个故事。 能把一件事情、一种视角做好就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了。 你会一直专心坚持的事情是什么?
春节返乡,无论同学聚会还是朋友见面,很多人会把场合设在KTV里。在我们这个南方小镇,城区人口不到十万,正规营业的KTV目测不低于一百家。每到夜晚,除了在宵夜摊上吃吃喝喝,人们主要的娱乐休闲方式便是到KTV里耍一下。 在我的印象中,十几年前我们这儿的街上只有零星几家可以唱歌的酒吧。那时候都还不叫KTV,叫做卡啦OK音乐酒吧。这种酒吧通常有一个大厅,中央放置一台可以点播歌曲的设备。除了大厅之外,还有少数包厢,不过包厢灯光幽暗,隔音效果相当糟糕。人们在酒桌上推杯换盏称兄道弟的同时,能听到四面八方嘶哑的怒吼和歌声,颇有一种乡下杀年猪的氛围。 KTV里的那些热门点播歌曲,仔细想来,就是一部中国人的情感回忆录。
在今年跨年的那一刻,我就有种强烈的预感,今年会是特别的一年。 不出意外地话,我应该会考虑今年结婚,在三十岁成家本来也是我一直以来的打算,而我的妈妈选择今年结束婚姻,女儿和母亲都将进入人生的新阶段。 是什么让她想要离婚呢?在婚姻走到尽头,她对婚姻是怎么理解的呢? 1月25号,我和妈妈进行了一次对话,这场对话,不是辩论,是倾听。
其实本来假期前定的主题是春节电影,但是回到家里才想起来,我出生的村庄并没有电影院,所以这个春节我一部贺岁片都没看,倒是陪着一家人在家看了两遍芈月传。 看着朋友圈有朋友带着一家人去三亚迎新,有人年夜饭去顶好的馆子把酒言欢,有人留在公司赚着好几倍的工资,有人独自享受一个人的旅行跨年。 而这些都是我此刻为了这期节目拿出手机才看到的,因为我的春节太忙碌,忙着买烟花,忙着包饺子,忙着打麻将,忙着和奶奶爷爷唠家常。我们家的饭不贵,我们家的车不新,我们家的人不有钱,我们家的小镇没有电影院。 但这是我的家。 这里有正在消亡的村庄,正在衰老的长辈,和正在炸响的鞭炮以及搓麻将的声音。然而此刻的我已经踏上了回京的火车,这些声音正在离我越来越远,但这些声音也会在每一个难熬的异乡夜晚在我耳边响起。 告诉我,不用加油也可以,爸妈养你呀。
假期过半,平淡的过年心情多了一种情绪:不舍得。 于是一边觉得平淡一边想紧紧抓住这种平淡,就这样,来到了大年初四。 说平淡,是我的个人感受,自从家里的老人都走了之后,大家基本上就各家过各年了,上没有老人,下到我这辈还没有小孩,过年,就和普通周末差不多,只不过这个周末漫长一些。 娱乐方式自然也是很匮乏的,除了去电影院看电影之外,还有什么可以玩儿的呢? 不管过年好不好玩,过年依然是很重要的。 作家韩东写:“它的重要性就在于:要让孩子们感到热闹,少年人可以据此表达叛逆,年轻人不至于感到孤独,中年人则感觉正常。唯有如此,老年人的这个年才会过得安生。“ 过年有时候就是给每个人的童年种下热闹的、完全快乐的几天回忆,给我们长大后以回忆煮酒,需要什么特别的娱乐方式吗?不需要,不写作业就是最大的娱乐。 过年这几天,你是怎么度过的?
我忽然很想知道当年记忆中的春晚是什么样的。于是在大年初一的早晨,我找到1998年的春晚来看。没想到看了开头就停不下来,于是把将近四个小时的节目都看了一遍。 如今回头再看当时的春晚,色彩黯淡设备简陋,镜头切换机位摇移也很笨拙,但是有种很质朴的东西在。在那个娱乐匮乏的年代,春晚是真的有让人开心娱乐的节目。 无论怎样,那个年代过去了。 正如《岁月》里的歌词唱的那样,生活是个复杂的剧本,但是希望能不改变我们生命的单纯。 1998年过去二十五年了,我很怀念它。
嘿,过年回家但依然觉得孤独的人,新年好。 可能你现在正捧着手机,窝在10平米的小卧室里,听着外面的人高高兴兴大声聊天,你总有种自己不属于这里的感觉,这样的心态和行为与过年的气氛格格不入,放心吧,不是你一个人这样。 其实,也不是不想回家,只是漂泊久了,他乡定不下来,故乡也融不进去。 回家,感觉来到了一个互不理解的世界,加重了孤独感。 “过年只是一个契机,让我们意识到曾经习以为常的人际关系和生活状态,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你说你过年回家感到不习惯,但家如果会讲话,它也会告诉你它不习惯你回来。但你不会因为不习惯而不再回家,家也不会因为不习惯你回来而让你走。 此为羁绊。” 今天是大年初一,你到家几天了?还能适应亲人旧友相聚的热闹氛围吗?
上学的时候最讨厌的就是成绩排名,因为自己永远都不会在第一页,“上位圈”是永远没有我的,本以为离开学校就可以跳出排名,可没想到,公司生活有okr,kpi等级,社会生活有收入排名,太多人觉得自己一辈子都没有办法跻身各种排名的前列,其实有些人是有机会的,这个排名叫做过年回家的人,国家预计今年春运人次将再次达到20多亿人次,我不是学数学的,不懂如何把人次转化成具体人数,就只好简单的除个二,因为每个人最少一来一回,那么就是10亿人,再加上那些工作地和家在一个城市不需要参与其中的人,其实他们也是回家过年的,全国13亿人,恭喜还没回家的你,成为了上位圈的分子。终于我们不再是大多数。在春运的大潮中我们固执的成为了逆行者。
你在日复一日过重复的生活吗? 在美国作家约翰·厄普代克著名长篇小说《兔子,跑吧》中,男主角哈利就为了逃脱他干涩的、无望的、重复的生活而进行了一场逃跑,他逃出了原来被他叫为“陷阱”的生活,可当他发现,不一样的明天和昨天其实并没有什么差别,新的路不过是同一个陷阱的一部分,他最终还是回到了家。 所以我觉得重复的生活不是问题,重复的生活会给我们生活带来确定感和可掌控感,我的需要这种确定感。 反而将生活推翻重来,大多时候不过是陷入下一个相同的困境。 但是,我们还是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一些“重启时刻”,它不是让你的人生方向重新来过,而是给自己一个期待。 最近的一个重启时刻,是把记账的app重新下回来,记录每天的开支,并控制在一个合理范围内,紧接着是决定了年后开始自己做饭,这样更健康和节省,不管我年后能不能做到,至少在下决定按下重启键的那一刻突然觉得生活有期待了。 你的重启时刻是什么?
本期节目应该是录合作节目以来我们录制过程中笑的最多的一次。 本期的主题也很特别“假如我是你”。 我和荟莹认识已经快七年了,她已经基本上是我认识最久还关系很好的女性朋友了,七年的时间我们是否了解彼此呢?于是有了这样一期节目。 我们相互提出一个假设,然后让对方站在提问者的角度回答,然后提问者再说出正确答案,看看最终得分。 马晓橙的问题: 1. 假如马晓橙有一天喜欢男生了,那么他会怎么办? 2. 假如马晓橙变成李荟莹,会怎么过他之后的生活? 李荟莹的问题: 1. 假如李荟莹突然现在男朋友其实有个孩子她会怎么办? 2. 假如马晓橙向李荟莹表白,李荟莹会怎么办? 我只能说,本期节目真的太有趣了,做付费都值得那种!也是希望可以给大家在回家的路上带去欢乐,祝各位一路平安哦!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