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几天就过年了,过年前喜悦和焦虑的情绪交织,对我来说,喜悦于即将团圆,焦虑于年终繁琐的工作。 对有些人来说,过年的焦虑大于喜悦,要见亲戚,要会应酬,要备红包,要面临选择…… 你有什么过年的小烦恼吗? 我们提前向听众征集了那些烦恼,选出了几个问题在本期节目中和大家聊一聊。
监狱——一个绝大多数人这辈子都不会踏足的场所,也正因如此,他很神秘,我最初关于那里的印象是非常可怕的,当时我小学6年级,然后我的父亲租了一盘vcd,名字叫做《力王》,讲的就是监狱里的事情,但现在回忆这应该归为科幻片+恐怖片,这部影片之后我决定再也不看恐怖片了。 后面上了初中接触了到了发哥的《监狱风云》,那个时候我还沉浸在《古惑仔》的余味之中,虽然骨子里就不是当大哥的命,但毕竟青春期,还是觉得这些有点帅哦,大一左右我看了人生第一部美剧《越狱》,这就不是有点帅了,简直就是太帅了。再到后面的《肖申克的救赎》,这可是奥斯卡最佳影片,豆瓣电影排名第一的神作。 我当然知道这不是歌颂监狱和犯罪的电影,回忆里我看过的这些片子里面描绘的情景其实都很危险,打架是家常便饭,莫名被暗杀也是会出现的,后来看了《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里面还有一个小段落说到了四脚兽的故事。 总的来说,大部分人应该和我想的一样,监狱很可怕,可人类总是对于未知充满好奇,所以我其实一直很想知道真实的里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终于,我通过各种关系认识到了一位外国的狱警刘哥,听他讲讲这十多年的狱警生活到底是怎样的。 PS:出于刘哥的特殊身份,所以对他的声音进行了变声处理。
早上八点二十五分,我从被窝里爬起来,打开电脑,继续完成昨天未完成的工作,这个时间不算早,但对于昨晚一点多才合上电脑的我来说,已经起来得有点吃力了。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过,我就像是个滚轮里的小仓鼠,一直不停地跑呀跑。我停不下来,不敢停,也根本不能想什么时候要停。 于是开始了今年第44次思考:为什么我们不敢停下来? 哪怕有人有间隔年,也往往会变成考研二战、考公、申请出国留学前实习、自媒体创业……也就是说,我们的间隔不能是无用的假期,它必须有用,必须有收获,看似间隔年,其实一点都没有停下来。 当我们想停下来的时候,其实是身体给予的一种信号,我们应该有随时让自己休息的权利,暂停以后,人生还可以重启。
有些书籍和电影是可以陪伴你成长的。它们就像种子,埋藏在你生命的土壤,等待着有一天长出枝叶,结成果实。在历经了漫长的岁月之后,你停下脚步回头去看,发现它们还在那里,还是老样子。而你变了。 在我有限的观影历史中,《海上钢琴师》正是这样一部陪伴我长大的电影。我还记得那时是在学校的校园网观看它。那个夜晚,我看完一遍,然后立刻又接着重看了一遍。电影是造梦的机器。我在那个晚上连续做了两个相同的梦。
好像大家都默认,人一旦成年,就应该努力将负面情绪调整为正面情绪,我们企图转移自己的注意力避免陷入到负面情绪里,像所有不情绪化的成年人那样,学着做一个平和的人。 今天我听孟慧圆的专辑《我看你是疯了》,专辑介绍写着:“情绪不是一个需要控制及自我审视的事情,如果一个人的情绪有很大的波动,那也是他生活的一部分。” 其实负面情绪对我们是很好的警醒和保护,就像是疼痛一样,一个没有疼痛感的人一般生命都很短,情绪也是一样,要是你对外面的世界没有感受了,那也会是很大的麻烦。 情绪是本能,我们要观察本能、尊重本能。 用一个词形容你最近的情绪。
你会做饭的吗?我会啊,而且做得还不错。 那你应该很少吃外卖吧?不,我从不给自己做饭。 为什么?因为我觉得我自己不配。 没错,这就是我,一个觉得自己不配自己的人。买东西也是的,我可以给奶奶家买大电视,但是我自己家的我觉得能联网不用太大。我吃的最贵的东西,住过最好的酒店,都不是我自己的时候,原因就是觉得自己不配。我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自己吃饭的时候不过是为了维持我的生命体征罢了。 我们被教育要对爸妈好,这是孝,要对朋友好,这是义,要对国家好,这是忠,传统文化中的忠孝义唯独没有人告诉我们要对自己好一点。 我们最不会讨好的就是我们自己。
在2023年的一月,我预言:《中国奇谭》可能是2023年的最佳动画。 这部动画片每一集的主角都是中国传统故事里的妖怪,你可以看到中国式的想象力和满满的中国元素。 这部动画片的背后有一个很熟悉的名字——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每个人的童年记忆中,一定都有一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动画。 比如:《葫芦兄弟》《黑猫警长》《舒克和贝塔》《邋遢大王》……是70、80、90后一辈子的美好回忆。 那时的中国动画,站在世界巅峰惊艳着世人,因此它也被人称为“东方迪士尼”。 在新旧世纪交际之处,上影作出了一个巨大的决定,要打造新世纪中国动画启程的新起点,走出国门迈向世界,于是有了那部《宝莲灯》。 那时人们曾以为它是国产动画新时代的象征。 但后来才发现,《宝莲灯》其实宣告以上美厂为代表的老国产动画时代结束了。 所以,在看到《中国奇谭》时,内心很感动。 你小时候最喜欢的动画片是哪一部?
2023年的第一期《到底聊点啥》来啦! ONE电台听众@1527问:“已经决定不结婚,还要随礼吗?” 由此,我们讨论了各个地方随份子的忌讳和讲究,以及彩礼习俗。 节目时间线: 0:52——6:28 开场寒暄,马晓橙又要得罪一位明星的粉丝了。 6:42——22:30 朋友结婚随多少礼金合适? 22:30——28:20 彩礼有必要吗?彩礼的现代含义是什么? 28:21——38:20 理想中的婚礼模样;如何看待婚礼跟拍、婚纱照、婚礼传统流程? 38:25——42:58 如何看待升学宴、满月酒、生日宴? 43:20——65:08 听众连线。彩礼60万?婚礼贷?各地的随礼和彩礼标准。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你的家乡在哪里?你家随份子和彩礼的标准是多少? 我们一个月会进行一场语音直播,如果想和我们直播互动,欢迎添加编辑微信:「oneapp2020」。
所以成长,不应该只是灰色调的,更不代表着所有美好东西的逝去,成长应该代表着理性,代表着释然,我们在成长中与过去美好的或是不堪的经历和解,然后以一个新的高度,新的角度去面对生活。 我们憧憬理想,但要回归现实,我们得到时珍惜,失去时释然,我们不惧孤独,更乐意独处,我们认清自己,同时也认清世界,我们接受所有失意,然后努力改变自己。 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所谓成长,亦是如此。
还有半个月就过年了,想起小时候,零点一过,楼道里的鞭炮要放一晚,到了白天,原本安静的院子里,也是不是发出一阵响亮的鞭炮声,不管去年有钱没钱,都要放一串鞭炮驱赶瘟疫,迎接好运。 如果谁家赚了钱,那就不止有鞭炮了,还会有各种烟花。 每个烟花都像是盲盒,不知道点燃升空之后会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会持续多久。 在日剧《有喜欢的人》当中,女人问男人:“明天,去看烟花吗?”在含蓄的日本人眼里,这可能是和“今晚月色真美”异曲同工的吧。 如果说烟花是一种艺术语言,那么很多电影都钟爱用它来传达感情。 在所有电影里最打动我的一个烟花场景就是在《新桥恋人》里,它讲述了一个特别的爱情故事,爱情故事发生在两个残疾的流浪汉之间,他们在烟花下笨拙的舞蹈,两个最不可能的人却相爱了,感情的生发如此奇怪、迅疾而自然,不得不让人感叹,人生充满了烟花似的奇遇。 烟花落尽的黑暗,才是人生常态。 不辜负每一场烟花,也不辜负烟花后的,平静与黑暗。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这是顾城的诗,你知道他的上一句是什么吗? 第一次听到这首诗是什么时候早就忘了,当时的感觉就是原来现代诗人如此好当。后来听到了摇滚乐我觉得这句诗就是摇滚乐最好的注脚。再到最近几年,再看这句诗,突然觉得他字面的意思就很浪漫,我不再妄图给简单的事情加入复杂的揣测让其显得深刻。我愿意相信,这种寻找是我们骨子里对美好事物最朴素的向往,因为当我们看到太阳升起的时候,我们的眼里都出现了光。 我仔细的想了一下,为什么很多人会喜欢日出呢?是因为他代表希望?是因为他很美?还是因为他出现的时候,我们大部分人还在睡觉,因为很难看到才觉得珍惜?这些理由都对,但好像又都不太准确。 我想最本质的原因在于,他代表了还有时间,不管是否乌云遮蔽,不管我们是不是亲眼看见了,只要他升起来了,就代表了我们还有时间。有时间去处理那些让人讨厌的事情,有时间去和爱的人相拥,有时间去吃早饭,午饭和晚饭,不管你愿不愿意。 只要日出了,你就还有时间去爱这个世界,去干翻自己的生活。
朋友兴致勃勃地筹备着自己的生子计划,想赶在龙年生一个龙宝宝,理由是她属鸡,鸡是小凤凰,凤和龙听上去很吉祥的样子。 五年前的她,还是一个对生肖、星座嗤之以鼻的人,现在居然研究起了什么生肖生什么生肖好。 虽然我们喜欢把世界想象成一个有秩序的地方,一个随机性没有肆虐成灾,可以预见结果的地方,但回看过去的一些事情,会发现很多时候都是运气在起着决定性作用。 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疫情的到来无疑加剧了生活的不确定性,这让我们变得更容易焦虑,想从玄学寻找答案。 其实我们心里都明白,没人可以告诉自己生活的答案,但我们需要的,只是一点确定的希望而已。 你能做的就是前行,是创造,同时做好精神准备,迎接命运的迎头撞击。 回头,再悄悄看看星盘、看看运势,在寺庙里求个签,拜个佛。 执着努力同时心怀侥幸的人,才最可爱。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