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需要宠物? 人类驯养猫猫狗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期。最早因为猫能捕鼠、“知护案间书”,而狗能狩猎、看家护院,人类养宠物更多出于功利性的需要;但很快,人类饲养宠物便开始出于情感需求——史料记载,宋人养猫要带着一包红糖或一尾鱼去「聘」,市场上有猫粮、狗粮出售,而宠物美容在那时也已经流行起来。 到了今天,我们早就习惯宠物是家庭的一份子,但在国内,与养宠紧密相关的宠物医疗行业是从1980年代才开始慢慢起步的,相较于宠物食品、用品等赛道,宠物医疗仍然面临相对分散、信息差等问题。小动物不会说话,当它们面临疾病,我们要如何对症下药、让它们得到正确的治疗? 本期节目,我们请来宠物医疗与医药领域的校友,聊聊他们入局赛道的背景,以及宠物医疗在中国的市场概况与发展前景。宠物医疗的定价体系是怎么样的?宠物特效药的研发存在哪些门槛?以及,当小动物作为「伴侣动物」而不是「玩宠」,我们要如何让它的一生过得更好? 本节目由中欧EMBA出品,JustPod制作发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版权所有。 -本期主播- 王庆(中欧EMBA2007),硕腾国际区高级副总裁、大中华区总经理 张瑞(中欧EMBA2018),萌兽医馆创始人 -时间轴- 02:00 人医出身的他们,在什么契机下选择进入宠物医疗赛道? 09:42 中国的宠物医药市场与海外有哪些异同? 13:54 宠物医药的销售模式 16:24 宠物医疗直营与加盟的经营逻辑 20:46 中国宠物市场的医疗率与用药费用,还有哪些增长空间? 25:05 如何面对宠物医疗市场的同质化竞争? 29:16 宠物医疗也符合「模仿性创新」的逻辑 34:51 宠物医疗行业的盈利水平 42:15 人药企业进入动物用药领域,存在进入门槛吗? 45:31 宠物医院的定价体系与经营模式 52:20 从个体与行业角度看,如何应对越来越多的宠物变老? 56:30 宠物保险在中国的发展 58:12 宠物行业最缺的是兽医 62:49 中欧校园咖啡馆里小猫咪的故事 -延伸阅读- 95后高开低走,00后低开向上 疾病是如何影响历史进程的? 卫哲:一个千亿市值新消费公司的诞生 -互动方式- 微信公众号:中欧EMBA(CEIBSEMBA)
「食物」是我们觉得再平常不过的东西——但如果我们站在更大的视角,食物不仅有商品属性,也有社会属性。从种植原料到走上餐桌中的每一环,支撑我们日常食物的农食系统,它远不止与「吃饭」这件事有关。 全球生产的粮食中有1/3都是被浪费的,而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产业链效率与大众意识;而全球农业、畜牧业带来的碳排放,直接关联到我们生活的地球气候,以及未来人们的生存环境。 本期节目,我们请来两位农食系统专家,探讨当下在全球以及在中国,农业和粮食系统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背后潜藏的商业机遇。以及从个体角度,我们要如何在食品可持续上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本节目由中欧EMBA出品,JustPod制作发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版权所有。 -本期主播- 牛志明(中欧EMBA 2016),亚洲开发银行高级项目官员、全球化智库高级研究员 徐伟昊(中欧EMBA 2016),惜食魔法袋发起人 -时间轴- 04:17 农食产业链的基本概况 06:58 为什么农食系统需要转型? 11:33 食物通胀是什么概念? 14:04 饮食结构不健康背后的本质原因 15:34 农食系统的资金量限制和贸易管制问题 18:15 全球气候变化对农食产业链的影响 23:59 农业排放量是全球排放总量的1/3 31:42 农食系统转型的意义 33:07 从产业链角度,农食系统如何转型? 49:13 聊聊惜食魔法袋的商业模式 55:09 如何通过SaaS系统和期货预售的模式,帮商家减少浪费? 67:17 除了食物,还有哪些消费品可以减少浪费? 69:24 作为社会企业的动力与优势 -延伸阅读- ESG,让谁欢喜让谁愁? 无限供电的时代结束了,怎么办? 大闸蟹有几种滋味? -互动方式- 微信公众号:中欧EMBA(CEIBSEMBA)
新能源是中国汽车工业弯道超车的关键力量,中国本土的造车新势力在过去几年中也一度交出了相当漂亮的答卷——2022年全年,除了“蔚小理”实现了超过20%的交付量增长,其他造车新势力的表现也愈发强势,比如当年的交付冠军哪吒汽车,同比增长达到惊人的118%。 本期节目,我们从中国乘用车市场近几年正在发生的显著变化出发,聊聊新能源车行业的底层逻辑与发展趋势。由特斯拉掀起的新能源车降价大潮,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中国购车人群的偏好在过去几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当传统车企“大象转身”,他们将如何追上新能源行业的一路狂飙? 本节目由中欧EMBA出品,JustPod制作发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版权所有。 -本期主播- 黄亮(中欧EMBA 2021),保利汽车集团总经理 -时间轴- 03:10 中国乘用车市场的整体概况 04:50 插电混动将成为汽车零售市场里的重要增长力量 07:02 聊聊新能源车行业今年的降价大潮及原因 12:20 汽车行业的合资品牌会彻底消亡吗? 14:44 新能源车的核心三大件 18:50 购车人群在过去五年中的变化 21:53 为什么说新能源行业的未来在中国? 26:05 传统汽车与新能源车经销网络体系的区别 34:01 如何选择新能源车品牌? -延伸阅读- 6个关键词,看见2023年信心和趋势 龚焱对话蔚来李斌:你把用户当作目的,还是手段? 57岁,一边上市,一边创业 -互动方式- 微信公众号:中欧EMBA(CEIBSEMBA)
我们所生活的空间,无论是高楼林立的繁华商业区还是市井气息浓重的老城区、又或者是带有地方特色的现代乡镇,都离不开规划与建筑本身。 城市中的公共空间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容器,也是城市之所以能够聚集人群的关键所在。那么,城市中的建筑是如何被设计和建造出来的;以平方公里为尺度的城市规划,又是如何让城市的格局变成如今的样貌? 本期《合以见得》,我们请来两位规划与建筑领域的嘉宾,聊聊城市规划和建筑——从专业角度看,规划、建筑与土木工程的区别是什么?如何理解城市中的网红地标与国际化的建筑?西学东渐之后,中国是如何重塑自己的城市规划与建筑体系的? 以及,城市的本质是人。当我们讨论城市中的某个建筑群或者单一建筑,从规划与设计者的角度看,他们是如何将「人」的因素放进设计中的? 本节目由中欧EMBA出品,JustPod制作发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版权所有。 -本期主播- 郭驽(中欧EMBA2019),AUD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设计总裁 马春庆(中欧EMBA2021),未来城市(上海)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CEO -时间轴- 01:05 从学科角度,聊聊规划、建筑、与土木工程的关联与区别 04:20 规划的服务对象是政府,而建筑设计更多地面向开发商 06:40 中国城市规划体系发展的三大阶段 09:08 西方学术体系如何影响了一代中国建筑学的发展? 12:02「国际化」的建筑意味着什么? 18:22 城市规划中是如何界定区域与建筑群的? 20:55 城市天际线与街道尺度的平衡 23:17 聊聊老城区更新背后的考量 29:24 上海世博会背后的规划故事 33:39 上海影城作为地标建筑的更新故事 41:54 网红打卡地的利与弊 48:00 城市综合体概念在中国的落地与发展 56:27 一个健康的城市形态是什么样的? 58:48 建筑与规划行业的人才培养周期 67:12 中国的城镇化发展,与背后的规划建筑思考 69:37 AI等技术会对建筑设计行业带来哪些影响? 79:50 聊聊中欧校园背后的建筑细节 -延伸阅读- 中国房地产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我们为什么要赞颂「无序之美」? 「无用」的美学思考,如何影响商业决策? -互动方式- 微信公众号:中欧EMBA(CEIBSEMBA)
无论是在亲密关系还是在职场中,女性所身处的结构性困境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公开表达并试图解决。 在性别议题之外,我们也能看到女性正在摆脱一直以来被社会规训的身份,以不被定义的姿态,在职场、家庭和公共视野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本期《合以见得》,我们请来一位拥有37年工作经验的职场女性康志清——她曾有11年的神经内科临床经验,又先后在拜耳、辉瑞和阿斯利康任职高管,她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关于女性的职场成长,以及如何培养领导力、发掘更多潜能——让我们一起听听她的故事。 本节目由中欧EMBA出品,JustPod制作发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版权所有。 -本期主播- 康志清(中欧EMBA2002),北京埃瑞斯管理咨询有限公司CEO、高级高管教练、《成功由我-女性领导力的修炼》作者 -时间轴- 04:46 女性常遇到的「自我设限」状况 05:29 康志清的职业发展故事 10:26 把「我不行」换成「我试试」 16:15 如何实现全面的自我认知、确定自己的优势 25:07 如何三位一体打造自己的成功力? 26:42 成功力的三个维度 34:36 VUCA时代的领导力升级 39:31 如何突破女性身处的结构性困境 43:35 工作与生活的兼容关系 50:23 从孙子兵法到团队管理:道天地将法 53:39 敢于承认自己的脆弱 58:41 男性高管与女性高管的共性与不同 61:54 面对不同的意见,如何实现有效沟通? -延伸阅读- 为什么70%的空降高管会失败? 数字化时代,女性拥有AI无法替代的「她能力」 不断突破自我的边界,就是最好的成长方式 -互动方式- 微信公众号:中欧EMBA(CEIBSEMBA)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赫尔曼·黑塞有一句关于「读书」的话:“世界上任何书籍都不能带给你好运,但它们能让你悄悄成为你自己。” 在4月23日的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我们请来两位商学院校友聊聊读书的意义、以及他们关于阅读的个体经历与体验。 商学院校友书单里的“护身符”书目是什么?注意力碎片化的当下,阅读习惯要如何培养?工具书与畅销书单是否具有参考价值?霸总文学的本质是什么?以及,在新书层出不穷的当下,我们为什么依然需要阅读经典?本期《合以见得》,让我们听听他们的讲述。 本节目由中欧EMBA出品,JustPod制作发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版权所有。 -本期主播- 高利民(中欧EMBA2003),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投资人,中欧校友上海文创产业协会联席会长 杨蕾(中欧EMBA2014),上海文广传媒集团东方卫视中心主持人,中欧校友上海文创产业协会理事 -时间轴- 02:17 为什么我们需要阅读热门行业的普及类书籍? 04:12 阿德勒《自卑与超越》中的个体心理学 08:02 德鲁克《成果管理》,一本“护身符”书籍 08:48 王小波的书,荒唐时代里纯粹自由的梦想 12:32 回顾经典的意义 19:05 阅读到了一定阶段,要学会“消毒” 26:52 读书“由薄到厚、由厚到薄”的过程 30:46 在不同的人生阶段,经典可以反复阅读 34:55 什么是一部好作品? 39:08 阅读是一种非常个人的体验,你可以选择“不喜欢它” 45:24 我们要如何对待畅销书以及热门书单? 49:04 聊聊网文,以及“霸总文学”的本质 58:00 读书很难帮我们解决问题,但可以让我们更接近答案 64:19 工具书有阅读意义吗? 69:20 如何在碎片化的生活中形成阅读习惯 -延伸阅读- 许小年:少看微信多读书,读书就要读经典 当艺术开始改变商业 美的历程指向未来 | 管理者的假日书单 -互动方式- 微信公众号:中欧EMBA(CEIBSEMBA)
如同不少最初打着「小众」标签的新兴户外运动一样,滑雪如今在中国已经逐渐转变为一项全民参与的热门项目,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则让滑雪更深入地走进大众视野。2022年的数据显示,滑雪当年以44.9%的渗透率成为国内冰雪运动中最受欢迎的项目,相关产业市场规模达到6446亿元。 不过对于滑雪运动,大众依然有不少「迷思」:滑雪的门槛高吗?要花多少钱才能入门滑雪?从产业角度看,中国滑雪市场未来的拓展可能在哪里?滑雪文旅是一门好生意吗? 本期《合以见得》,我们请来两位将滑雪从爱好变为专业的发烧友——一位是因为热爱滑雪、离开大厂成立专业滑雪社区GoSki的赖刚,一位是身为外企高管,同时也是北京冬奥会裁判之一的娄骅——关于滑雪运动以及这门生意是如何运作的,一起来听听他们的讲述。 本节目由中欧EMBA出品,JustPod制作发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版权所有。 -本期主播- 娄骅 (中欧EMBA 2022),爱迪德技术(北京)有限公司高级总监 赖刚(中欧EMBA 2022),Go Ski 创始人&CEO -时间轴- 01:54 从互联网大厂员工到爱上滑雪自己创业,赖刚与GoSki的故事 06:53 身为外企高管的娄骅,是如何成为北京冬奥会滑雪裁判的? 16:34 过去十年,滑雪市场在中国的变迁与重要转折点 21:57 GoSki在2016年“发掘”了谷爱凌与苏翊鸣的故事 28:09 滑雪不再是一项“北方”运动 31:33 入门滑雪的前期投资是多少? 39:03 Go Ski的商业模式、渠道合作与背后的考量 46:55 国内的滑雪人才培养体系是怎样的? 49:31 聊聊中国专业滑雪赛事的前景与挑战 52:46 从全球发展格局看,中国滑雪产业链未来的增长点在哪里? 59:11 滑雪赛道的智能硬件机会 63:19 从供应链角度,聊聊滑雪赛道的发展机会 65:55 雪季过了如何滑雪?滑雪文旅模式的探索之路 69:30 滑雪爱好者的消费者画像 72:56 两位滑雪发烧友的雪场推荐 -延伸阅读- 从亏损到营收超200亿,FILA的崛起之路 | 独家案例 德州扑克话人生 「无用」的美学思考,如何影响商业决策? -互动方式- 微信公众号:中欧EMBA(CEIBSEMBA)
从早期的《铁臂阿童木》《哆啦A梦》到《星球大战》《流浪地球》,机器人存在于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科幻作品中,是未来世界必不可少的角色。实际上,机器人离我们的日常生活也并不遥远。 特斯拉去年发布的人形机器人,在不久的将来有望实现量产;而如今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工业机器人应用于国民经济的60个行业大类,除此之外,服务机器人在餐饮、教育、医疗、物流等领域也已经广泛应用。 本期《合以见得》,我们请来三位深耕机器人行业多年的嘉宾,从投资人和创业者的视角,聊聊机器人赛道的投资机会、关注方向与技术发展进程——工业机器人产业链有哪几环?服务机器人如何被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中?而投资机器人赛道,未来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增长点? *本期标题灵感源自ChatGPT 本节目由中欧EMBA 出品,JustPod 制作发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版权所有。 -本期主播- 李澳(中欧EMBA2020),美的资本 管理合伙人 刘大志(中欧EMBA 2020),优地科技联合创始人 副总裁 郑昊(中欧 EMBA 2021),YOUIBOT 优艾智合机器人 联合创始人 副总裁 -时间轴- 02:11 机器人在细分领域内的技术成熟曲线度如何? 06:48 工业机器人在哪些产业会得到广泛应用? 09:07 服务机器人未来会在哪些产业提高渗透率? 12:50 机器人行业的产业协同趋势 17:35 机器人链条中,哪些环节可能会被“卡脖子”? 20:34 机器人行业的盈利点、以及资本市场如何看待 34:58 站在产业的角度,机器人赛道投资存在哪些风险 40:44 机器人产业的热门标的 45:28 机器人行业增长背后的驱动逻辑是劳动力总量 53:51 国产机器人的发展进程 56:07 服务机器人的主要应用场景和产品 62:20 优艾智合的机器人出现在《流浪地球2》的幕后故事 64:34 梳理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史 73:42 机器人企业及整个制造业企业的上市之路,要注意什么? 80:13 人形机器人在应用上的挑战 -延伸阅读- 十问半导体的中国机会 新能源供应链的6个挑战和6点借鉴 6个关键词,看见2023年信心和趋势 -互动方式- 微信公众号:中欧EMBA(CEIBSEMBA)
80后、90后、95后、00后......很多时候,我们被社会认知的第一个标签多少来自我们所处的代际。围绕代际总有不少特征与变迁可探讨——90后曾被认为是“叛逆的一代”,而如今90后都已步入而立之年,他们的价值观选择是否发生了变化?95后、00后的成长环境与过去相比产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他们又有哪些特征?而近三年疫情、宏观环境带来的巨大的不确定, 又是如何让95后开始“集体转向”的? 本期《合以见得》,我们请来Ylab品牌创新增长实验室创始人李玉红,从她由4A广告高层转型为品牌咨询公司创业者的经历出发,聊聊过去多年她在持续的代际研究中的发现,及其背后的社会意义与商业价值。 本节目由中欧EMBA 出品,JustPod 制作发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版权所有。 -本期主播- 李玉红(中欧EMBA2020),Ylab品牌创新增长实验室创始人 -时间轴- 03:02 聊聊Ylab品牌创新增长实验室成立背后的故事 08:37 开始代际研究的契机,来自当年大热的《快乐男声》 14:54 代际研究能为品牌带来哪些价值? 16:34 代际研究的模型和方法是什么? 22:29 如何挑选不同代际的研究对象? 28:12 奋斗的80后、体验的90后与探索无边界的00后 33:38 为什么说00后是“站在下行的扶手电梯中往上走”? 38:39 哪些因素塑造了不同代际间迥异的价值观? 40:18 品牌要如何在实际操作中,把代际研究落地? 53:21 过去三年开始“集体转向”的95后 61:02 95后与00后的根本差异与形成原因 -延伸阅读- 70后与90后的妙谈:赢得Z世代的9个问题 资本跌倒网红吃饱,为什么爆款策略不香了? 没有职场人能轻松度过过去一年,每个人的职业成长都受制于认知 -互动方式- 微信公众号:中欧EMBA(CEIBSEMBA)
创业是一场风险与收获并存的“持久战”——你需要有清晰的商业规划、被验证持续的盈利模式、自己的技术护城河等等因素,才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与变化的大环境中活下来。 但除此之外,每个创业者也许都在某个阶段考虑过另一个相当关键的外部因素:融资。而在整个融资过程中,投资人与创业者有时各怀目标和商业利益,有时也会朝着一致的方向——但一个确定的答案是,当创业者找到好的投资方,除了得到资金支持外,还能为团队架构、客户资源方面带来帮助。 本期合以见得,我们同时邀请来2位投资人与3位创业者,从双方的立场,聊聊创业与融资这件事。 本节目由中欧EMBA 出品,JustPod 制作发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版权所有。 -本期主播- 盛雷,嘉溢创投创始合伙人 郭颖秋,国华人寿股权团队负责人 邵言杰,智迩智能未来创始人、总裁(中欧EMBA2021) 庄秀丽,圣博玛生物材料联合创始人、董事总经理(中欧EMBA2021) 黄鹏,可明信息科技CEO(中欧EMBA2021) -时间轴- 08:06 企业发展到什么阶段,要开始考虑外部融资? 11:32 融资这件事,能为企业带来哪些支持? 21:28 企业的融资过程中,哪些环节是最困难的? 24:13 创业成功的“五要素” 33:30 从投资人的角度,聊聊融资这件事 36:13 如今各方所感知的“市场不好”,根本原因是过去市场太好了 40:27 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犯下哪些错误,会让投资人放弃他们? 50:07 对于创业者而言,哪些融资条款难以接受? -延伸阅读- 当投资人和创业者彼此说真心话 三件事困扰15个月后,「亲爱男友」找到了品牌的原点 | 创业真相 被500强并购后,我们复盘了创业十年趟过的七个坑 -互动方式- 微信公众号:中欧EMBA(CEIBSEMBA)
男士理容是个需求与增长潜力兼具的新赛道。据青山资本的报告,中国男士洗护市场规模约为150亿元,增速达到17%;而男士彩妆市场近两年增速更是超过50%。过去3年中,男士个护理容品牌相继成立,一度达到小高峰,而这些新消费品牌的背后,我们也可以看到诸如红杉、IDG等顶级资本的身影。 「亲爱男友」就是男士理容赛道中颇有代表性的创业公司之一。品牌创始人乌东伟是广告人出身, 作为消费赛道的外来者,乌东伟是如何从0到1创立品牌的,又是如何找到使命即品牌的“创业真相”的? 本节目由中欧EMBA 出品,JustPod 制作发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版权所有。 -本期主播- 乌东伟(中欧EMBA2017),赞意CEO、亲爱男友创始人 -时间轴- 02:07 从广告人到入局新消费,乌东伟的创业路径 09:16 赚不到钱的时候,「使命感」很重要 15:39 如何找到男性市场的市场洞察和产品差异点 21:16 如何通过自己的产品讲述品牌故事? 33:58 传统品牌和新消费品牌,“以用户为中心”的思维变化 37:13 新消费创业的供应链挑战 43:36 从0到1入局新消费,需要解决哪些现实“短板”? 51:58 在男士理容赛道,如何从产品与品牌端为消费者提供价值 62:59 在中欧EMBA的经历,给乌东伟带来了什么? -延伸阅读- 三件事困扰15个月后,「亲爱男友」找到了品牌的原点 | 创业真相 57岁,一边上市,一边创业 被500强并购后,我们复盘了创业十年趟过的七个坑 -互动方式- 微信公众号:中欧EMBA(CEIBSEMBA)
为什么中欧EMBA的同学上课都在拍照? 有的同学在事业上取得有目共睹的成绩,平时却会拖延交作业? 商学院的社交并不在酒桌上,而在跑步团里? 在中欧EMBA的考试中,早交卷的只能拿C,最晚交卷的才可以拿A? 今年春节,中欧EMBA的同学与老师欢聚在脱口秀舞台上,火力全开、无所顾忌——与大家分享他们的商学院经历、有趣的见闻,以及那些外界不知道的EMBA二三事。 本节目由中欧EMBA 出品,JustPod 制作发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版权所有。 -本期主播- 王雅瑾,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市场营销学教授 郭元秋(中欧EMBA2016),奥美广告(北京)董事总经理 蒋双宇,中欧EMBA班主任 童凌鹏(中欧EMBA2020),中山市爱美泰电器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余家汉(中欧EMBA2022),乐其电商集团副总裁 贾智杰(中欧EMBA2019),中太海事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董事 张胜(中欧EMBA2022),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时间轴- 05:21 中欧EMBA——只有学习强度,没有活动力度 09:13 在中欧,班主任带的不是一群高管,是一群小学生 21:52 有些企业家爱跑路,来中欧的企业家爱跑步 27:11 本以为商学院全是酒局,来之后发现是早晨自律跑步局 38:04 在中欧,考试拿A很难,拿C更难 44:54 为了做两套班服,我们开了十几次会 56:22 在班级层面,把权力关到笼子里 61:03 为什么中欧EMBA的同学上课特别喜欢拍照? -延伸阅读- 终于轮到我们,对中欧EMBA指指点点了 中欧EMBA申请指南——废话文学版 2022年,中欧EMBA最受欢迎的10篇文章 我们为什么要赞颂「无序之美」? -互动方式- 微信公众号:中欧EMBA(CEIBSEMBA)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