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去机构是找老师的,为什么却只能见到销售? - EP.45

如题,今天这集播客我们想来挑战这个在教培机构界已经被人习以为常,却细思极其不合理的现象。 家长去机构的本意,是找老师来满足某一个成长或者学习方面的需求,所以逻辑上讲应该是直接见到老师,然后判断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然而我们去机构,往往只能见到销售,然后被灌一脑袋的话术、挑选出来的过往辉煌和解释不清楚做法的承诺。 我们作为家长和消费者只能接受这种待遇吗?我们可以不按机构设定的这套规则从事吗?这集播客,G大和我们旗下两位坚决不用专职销售的业务合伙人聊一聊这个话题。 -聊天的人- G大 - 公众号:G大成长论 沈老师- G大成长论创客教育FORMSHOP合伙人 罗老师 - G大成长论十有五学科教育合伙人 -本期内容- 01:08 机构销售的恶 05:44 教育机构为什么需要销售岗位? 13:25 家长对教育的认知是不全面的 16:00 销售为了KPI常常不会兑现承诺 26:05 学科教育里销售卖课的各种手段 34:31 小的教育机构一些夸张的销售手段 41:43 我们尝试解决这种现象的一些方法 47:14 教育机构如何避免销售走向“恶” 50:23 一个思想实验 -联系方式- 对本期节目感兴趣,欢迎扫描添加罗老师或沈老师微信沟通 G大成长论十有五学科教育罗老师 G大成长论创客教育FORMSHOP沈老师 -收听方式- 小宇宙APP、微信公众号中搜索「G大成长论」

55分钟
3k+
10个月前

你用心安排的博物馆之行,变成了孩子眼中的“可怕旅程” - EP.38

带孩子去逛博物馆,是一场身心灵都很对的事情,所以哪怕最后只是走马观花,也并不坏。但今天的节目里,我们请来一位资深少儿博物馆课程讲师,告诉我们事情没有这么简单。 -聊天的人- G大 - 公众号:G大成长论 悠悠老师 - G大成长论的研学板块合伙人 乐老师 - G大成长论博物馆课程讲师 -本期内容- 3:42 乐老师接触博物馆的经历 8:09 孩子觉得博物馆枯燥甚至可怕,怎么办? 13:36 通过文物串联所有知识 18:39 孩子逛完博物馆的收获 23:59 非典型性博物馆讲解可以做成课程吗? 30:14 我们想做成一个完整的通识教育体系 39:04 这个课程如何才能吸引家长? 45:57 让孩子们回去给家长科普刚学到的内容 50:47 给播客粉丝的抢先福利 56:36 我们还想把它做成线上的全国版 -联系方式- 对本期节目感兴趣,欢迎扫描添加悠悠老师微信沟通 -资料- 研学,即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基于项目的学习方法。它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组成的环境中展开,让学生在原有概念基础上主动提问、主动探索和归纳知识。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研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研究过程,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自主学习能力。 PBL(“Problem - Based Learning”),中文意思为“以问题为核心的学习”。PBL项目式教学,是一套设计学习情境的,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 -收听方式- 小宇宙APP、微信公众号中搜索「G大成长论」

63分钟
4k+
11个月前

我们来暴论下生源和师资哪个对升学结果更重要 - EP.35

上海在四年前对民办学校的招生进行了一次改革,从面试录取变为摇号录取,使得民办生源平均水平大幅下降。今年初中的摇号一代们要参加中考了,我们从他们的考场表现出发,想讨论一个经典的问题:生源和师资到底哪个对升学结果更重要? -聊天的人- G大 自明老师 - G大成长论中高考及高等教育合伙人 朱迪老师 - 资深初中老师,G大成长论初中规划及中考咨询师 -本期内容- 6:11 上海“摇一代”的整体情况 9:05 为什么“摇一代”觉得自己被耽搁了? 15:40 公办学校和老师对于摇一代的观感 19:54 “摇一代”实践的结果是什么? 25:10 家长对作业量的态度各有不同 32:46 民办学校和老师对于摇一代的观感 38:44 从高中招生的视角来看摇一代 42:22 家长们对于摇一代的观感 48:12 学生对于摇一代的观感 51:22 这些初三学生是怎样的? 55:34 破除刻板印象:死读书的孩子真的有吗? -联系方式- 对本期节目感兴趣,欢迎扫描添加自明老师微信沟通 -资料- 摇一代:上海从2020年起,初中阶段开始实施“公民同招”政策。上海初中教育是4年,也就是说,今年(2024年),是公民同招、民办摇号政策下的第一届中考毕业生,又被称为“摇一代”。 二模:中考统考前,以区县为单位进行的第二次模拟考试的简称。二模是距离中考最近的一次考试,与中考仅差不到两个月时间,这期间孩子成绩一般浮动不会太大;另外二模仍是以区统考的模式,所以二模成绩可以作为中考填志愿的重要参考依据。 -收听方式- 小宇宙APP、微信公众号中搜索「G大成长论」

61分钟
9k+
1年前

从头开始讲解国际教育里的IB、AP、A Level都是啥 - EP.34

今天,我们邀请了上海头部国际学校的学术负责人康斯坦丁,以及G大成长论中高考及高等教育合伙人自明老师,聊一聊国际学校的选择和各种课程,包括A Level、美高和IB,讨论了国际学校课程的特点和优势,以及申请国际学校需要准备的考试和材料。 这是我们国际教育系列的开篇内容,后续还会制作更多国际教育的节目。 -聊天的人- G大 - 公众号:G大成长论 自明老师 - G大成长论中高考及高等教育合伙人 康斯坦丁 - 上海头部国际学校的学术负责人 -本期内容- 5:31 嘉宾康斯坦丁的求学经历 7:54 初三考虑国际教育的路径选择 10:09 美国高中课程特点与评价标准 13:54 美高课程学习难度以及“背景提升” 22:45 “卷竞赛”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24:09 学美高课程所花费的时间、精力和金钱 28:21 IB课程的特点和要求 32:58 幼升小、小升初的时候要不要去读 IB ? 38:23 打好初中基础是很重要的 39:47 A Level申请英国学校的条件和要求 47:19 A Level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课程选择 51:28 总结:初中生国际教育体系的选择 -联系方式 - 对本期节目感兴趣,欢迎扫描添加自明老师微信沟通 -资料- 美式先修课AP:AP 是美国大学的先修课程(Advanced Placement),不是国际文凭,而是学生学有余力时提前修读的大学课程,可用于转换美国大学学分。 欧洲IB:IB 是国际文凭课程IBDP(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Diploma Programme)的简称,源于日内瓦,常见于欧洲国家和印度。IB最大特征是要求学生文科、理科兼备。学生修读学科的同时,要规划好时间掌握多门语言、参与课外活动、撰写毕业论文等。 英式A level:A level 国际课程是国际高中文凭课程,源于英国高中教育体系(General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 Advanced Level)。在亚洲,包括中国香港、新加坡的中学教育体制都是A level的本地化版本。A level最大特征是选科制,学生可以选择最擅长的5-6门参加国际性考试,然后以最优的3-4门成绩报读世界各地的大学。 平均学分绩点(Grade Point Average,即GPA):是以学分与绩点作为衡量学生学习的量与质的计算单位,以取得一定的学分和平均学分绩点作为毕业和获得学位的标准,实施多样的教育规格和较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

61分钟
6k+
1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