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状态美丽”逐渐成为一种带有夸赞意味的自嘲,本期节目中,各自经历了不平静春天的主播一起分享了“凑合活着”的生活经验。长大是一种逐渐破除对完美生活想象的过程,凑合活着某种程度上才是成年人当下生活的常态。聊着聊着我们发现,凑合活着四个字听起来消极,事实上也不失为当代年轻人的一种生活智慧—— 不再被虚假繁荣迷惑,不执着于“卷”或“躺”,明白生活本身充满变化与意外,不存在任何一个完美解法,相对健全、近乎正常的生活与精神状态已经足够好,那么,不如务实地投入切身感到幸福感和满足感的事,让这些事带来和同频人类的连接。 【本期主播及嘉宾】 丁影子:前(新)媒体人,非必要不回职场的九零后自由写作者。小红书@丁影子 阿贝:零零后书店店主,梦想是成为四线城市的三流小说家。小红书@好语录的安慰 【收听目录】 01:35 成年人日常“什么都没做但是辛苦自己了” 09:35 被生活锤打、感到虚弱时如何提振精神 14:29 书展感受:贫穷的书店主获得了力量 22:01 喜欢做的工作稳定了我的情绪 26:07 既然都凑合活着了,就别内耗了 29:02 破除完美生活的想象 38:03 可爱的事带来可爱的人 42:04 生活中需要切身感到幸福感满足感的事 49:41 还能活着,因为还能感受爱 52:28 看哈利波特长大的纯爱战士 【本期节目提到的创作者/作品】 阿伦特 上野千鹤子 播客随机波动、海马星球 姜思达 【本期制作团队】 后期剪辑:阿贝 插画:何心 文字:丁影子 【关于“和别人的男朋友一起逛公园”】
时至今日我仍然记得中学的课间,我的同桌认真地与我聊起“友情、亲情、爱情”的排序,十几岁的女孩子肯定地说“友情和亲情是最重要的”。在传统观念中,这是“孩子气”的发言,因为成年人会逐渐走向(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家庭之中,建立自己的亲缘网络,而再好的朋友也会被归为“外人”,分配给友情的时间精力自然也会大大降低。 在我们今天看来,这种传统模式当然是对感情的阉割,且不说结婚生子后在朋友中失踪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选择hard模式更需要好朋友的情感支持吧),一段好的友情能够达成的深度与层次并不逊色于其它任何类型的感情,而所有亲密关系的一个重要基础正是友情,友情带来的安全、信任、快乐教会我们成长与爱。《老友记》中 Phoebe有一句经典台词“Boyfriends and girlfriends will come and go, but this is for life.”不主动放弃像共生植物一样彼此吸收养分共同成长的朋友,也是不放弃完整的自己。 那么要怎么找到真正的好朋友啊?当你找到自己的样子,早晚会遇到真正同频的人。 【本期主播及嘉宾】 丁影子:前(新)媒体人,非必要不回职场的九零后自由写作者。小红书@丁影子 阿贝:零零后书店店主,梦想是成为四线城市的三流小说家。小红书@好语录的安慰 瓜瓜:站在毕业季路口的零零后准打工人,目前精神状态美丽。 【收听目录】 01:18 网友提问:成年人要怎么样才能交到好朋友? 04:56 和朋友不再是一个世界的人? 10:21 怎么样交到同频朋友 13:15 玩伴逐渐变成不同的人是一个自然过程 19:08 放松下来相信直觉,你能立刻知道对方是不是你的朋友 22:20 找到自己的样子,就能遇到真正同频的人 26:18 年轻女孩友谊的层次与张力 36:29 好朋友的一起成长,像两株植物彼此吸收养分 43:59 对感情的神化倾向,也会阻止我们真正去爱 48:15 交朋友的原则以及对待朋友的原则 50:17 职场里有真朋友吗? 56:10 关于友谊的书影推荐! 【本期节目提到的作品】 《简爱》 《五四婚姻》 《我的天才女友》 《花儿与少年》第五季 《机智的医生生活》 《Friends》 《哈利波特》 《拼团人生》 《明亮的夜晚》 波伏娃《形影不离》 【本期制作团队】 后期剪辑:瓜瓜 插画:何心 文字:丁影子 【关于“和别人的男朋友一起逛公园”】
这个读书日前夕,邀请朋友们来一起手拉手做更有力量的“高知悍妇”(Intelligent, classy, well-educated woman who says f*** a lot)! 我们重点推荐了两本来自女性作家的书,韩国作家崔恩荣《明亮的夜晚》以细腻动人的语言讲述了四代女性的成长故事,这本书是阿贝在感到生活很痛苦的时候看的,虽然看的时候哇哇大哭,但是这些眼泪,和故事带来的力量,让她非常平静地度过了那段时间。而匈牙利作家雅歌塔的《恶童日记》,影子在每次读之前都要深吸一口气、读完要缓很久,却仍能不断感受振动,并感谢作者能以如此大的勇气与坦诚,以绝妙的叙述结构和干净的恶童视角,带我们深入真实的战争世界。 我们聊到了贴在女性创作者身上的刻板标签(事实上依旧是《如何抑止女性写作》中归纳的千百年来的那些问题),一边撕开这些标签一边感慨,女性创作者真的写出了太多深入人类心灵和世界的作品,值得被更多看到,这不仅对文学、对创作者至关重要,对我们的日常也意义重大,因为,脑海中的观念也影响着生活或是行为的选择,所以从观念上打破一个刻板单一的叙事,它能让人看到“原来也可以这样” ,能激发起更多勇气。 【本期主播及嘉宾】 丁影子:前(新)媒体人,非必要不回职场的九零后自由写作者。小红书@丁影子 阿贝:零零后书店店主,梦想是成为四线城市的三流小说家。小红书@好语录的安慰 【收听目录】 03:44 阿贝分享韩国作家崔恩荣《明亮的夜晚》 05:06 INFP 和 INFJ 人的必读书目 18:58 那些用食物和爱喂养日常的人,更能珍惜当下 28:09 撕下那些关于女性创作者的刻板标签 32:02 影子分享匈牙利作家雅歌塔《恶童日记》 37:35 像雌性动物一样生猛地活 42:54 干净的恶童视角,带我们进入真实“战争世界” 01:05:13 我们需要更多贴近人类心灵的叙述方式 01:10:09 被文学拯救生活的那些瞬间 【本期节目提到的作品/创作者】 崔恩荣《明亮的夜晚》 雅歌塔·克里斯多夫 《恶童日记》 孔慧怡《五四婚姻》 播客节目“No News is Good News” 上野千鹤子《为了活下去的思想》 《秋园》 《盐镇》 李雯播客节目“海马星球” 李斯佩克朵 科塔萨尔 阿列克谢耶维奇 【本期制作团队】 后期剪辑:阿贝 插画:何心 文字:丁影子 【关于“和别人的男朋友一起逛公园”】
失去的艺术不难掌握/如此多的事物似乎都/有意消失,因此失去它们并非灾祸。 ——《一种艺术》伊丽莎白·毕肖普;包慧怡译 分手这门艺术,实在是太容易搞砸了,从甄别分手信号,选择/接收分手契机,到如何提出分手,如何面对分手阵痛期,甚至进行分手后的“灾后重建”,每一步都可能惊心动魄。对任何一段真实的感情而言,分手都是一种丧失,一种创伤,也是一门需要智慧来帮助自己应对的课题。 本期节目我们和嘉宾坦诚分享了一些搞砸的和健康的分手史,聊完之后不禁感慨,我们不仅需要死亡教育,也需要分手教育。希望我们都能拥有在该分手时不逃避的勇气,以及在一段关系里爱自己和对方到最后一刻的担当(对方不值得爱的话,就给自己双份的爱吧)。 *欢迎添加微信:suwriting-01,备注听友,加入听友群和我们成为赛博朋友* 【本期主播及嘉宾】 巫昂:复合型人才,绝经不绝望的七零后。新浪微博&小红书@巫昂 丁影子:前(新)媒体人,非必要不回职场的九零后自由写作者。小红书@丁影子 发条蓉:坚决不回职场的心理咨询师,东五环外野生两性专家,原生家庭爹妈惧怕的能量导师。新浪微博@发条蓉 【收听目录】 03:32 分手的信号:在关系中得不到回应 08:57 宽容是主动发出的,被要求宽容是霸权 13:03 处理不好与前任的边界,绝对是个大雷区 24:31 理解对方是要以尊重自己感受为前提的 28:48 唯一可靠的分手信号:看到并相信自己真实感受 33:08 搞砸分手的背后:恐惧与逃避 38:18 糟糕分手后非常需要一段独处空窗期 41:52 “恋爱体力”被剥夺,深入关系是需要勇气的 53:46 男性更需要学会平衡感情、生活和事业 57:37 情感残疾:没有共情能力 01:01:38 表达与倾听本身就是意义,吵架也很必要 01:20:07 一方不爱/劈腿了,怎么面对不公平分手 01:29:54 温馨平和的分手现场 01:37:47 分手本质是一个边界的转换 【本期制作团队】 后期剪辑:阿君 插画:何心 文字:丁影子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Swans In Flight - Asher Fulero 【关于“和别人的男朋友一起逛公园”】
本期节目阿贝以一个坦诚的“恐弱心理”大分享作为开场,我们聊起在恐弱驱使下的那些逞强史,表面看来,恐弱逞强与我们的“理想自我”相关,我们希望成为独立、强大、值得信赖和依靠的人,但这种理想人设的塑造却不完全是发自内心的,从生长环境到职场环境,到处都在厌恶和打压人柔软敏感的一面,我们在内化这种社会取向的过程中,不自觉地对“弱”感到羞耻和厌恶。然而恐惧弱厌恶弱也就是在厌恶自己,因为一个完整的人不可能没有脆弱面,在我们压抑与掩盖脆弱的时候,就是在攻击自己,而非支持自己。 我们聊到一些隐约影响过自己的教条主义,比如“独立女性就不该轻易示弱”,但其实它和“撒娇女人最好命”本质上都是刻板教条。还比如经典的“木桶短板”理论,很多职场仍在用它pua员工,但很多时候我们更需要看到并精进自己的优势,而不是成为十八般武艺样样平庸的(救急好用)螺丝钉。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商人正在利用着“恐弱心理”收割韭菜。我们的环境总是在将人与其他人进行比较,总是在劝导我们居安思危,然而这一切的前提,是能够全面的看到自己、能够先安于当下。 对很多人来说暴露脆弱都是一件需要勇气的事,有时它也需要智慧,但我们能先为自己做的一件事是,在安全的环境中看到和接受自己的脆弱,比如在面对自己的时候。它会让我们的生活获得更多弹性,和更多“柔”的力量。 欢迎添加微信:suwriting-01,备注听友,加入听友群和我们成为赛博朋友 【本期主播及嘉宾】 巫昂:复合型人才,绝经不绝望的七零后。新浪微博&小红书@巫昂 丁影子:前(新)媒体人,非必要不回职场的九零后自由写作者。小红书@丁影子 阿贝:零零后书店店主,梦想是成为四线城市的三流小说家。小红书@好语录的安慰 【收听目录】 00:21 阿贝的“恐弱”分享 05:44 狮子座好像很容易逞强 07:01 恐弱的真实心理 16:57 整个环境都在厌恶和打压人的柔软敏感 21:17 “恐弱”本身是男性制造出来的问题 25:46 女性不应该依靠他人和撒娇女人最好命,本质上都是教条主义 29:33 职场鼓励你补所有短板,做一个平庸螺丝钉 40:26 宣传恐弱+贩卖技术课,再割一波韭菜 46:20 恐弱是一种自我厌恶 52:09 好烦东亚社会什么都要比比比比比啊 55:44 柔软的力量是可以救命的 01:04:54 远离“被观看”的生活才是真的去生活 【本期制作团队】 后期剪辑:阿贝 插画:何心 文字:丁影子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Swans In Flight - Asher Fulero 【关于“和别人的男朋友一起逛公园”】
我一直很喜欢四川好朋友从普通话切换成四川话模式后的状态,松弛、自信、犀利,同时保持着一种阴阳怪气的幽默与江湖气。这期节目我们请来了三位四川女嘉宾,一起聊了聊四川江湖。三位(靠近)z世代的年轻嘉宾们一边切换语言模式,一边和我们分享了“四川话人格”到底是一种什么状态。 提到“四川话人格”,“耙耳朵”(男性惧怕妻子/听妻子话的形象)似乎是一个绕不开的标签,在四川女儿们的眼中,所谓的“耙耳朵”不过是另一种隐性剥削罢了,丈夫们让渡了一部分表面的权力,拥有了更多的坐享其成,妻子们“泼辣”“强势”的背后是被迫操持一切、承担里里外外的劳动,无法得到来自懒惰丈夫的支持。“或许仅仅是四川女人在被剥削的时候骂得声音大了一点而已,并不是真的拥有了更多的女性地位”。但与此同时,我们也欣赏那种来自“泼辣”的力量,放到今天的语境下,它像是一种“发疯”,是一种宣泄的出口,一种自我保护,也是一种表达愤怒的武器。 我们也顺着这个话题聊到了《狂飙》现实版、“很癫”的四川江湖,在经济收缩的环境下,很多四川家庭正在靠坚韧的四川女人努力支撑。我们试图去理解,为什么她们不离婚?但我们最终能够把握的,或许也只是通过观察她们的故事,思考婚恋模式对自己来说意味着什么。 畅快地聊完天、被安利完四川话骂人方式和四川美食之后,我隐约有一种感觉(或是祝福)——当四川女儿们说起四川话,她们依旧能够牙尖嘴利与快意恩仇,而她们将不必再承受母辈们一直默默忍受的不公境遇和对此的巨大愤怒。她们定义的“四川话人格”会更加自由。 【本期主播及嘉宾】 丁影子:前(新)媒体人,非必要不回职场的九零后自由写作者。小红书 @丁影子 小吓:出走半生归来仍是成都郊县人,播客「下马威」主播。 吾心:出生读书工作都没离开过四川的四川人。小红书@遂宁捌小时外书店 咯咯:离家12年,沦为微辣人,现在沪晃来晃去的季节性闲散人员。 【收听目录】 05:00 四川话和重庆话有很大区别?? 08:51 四川话人格vs普通话人格 21:44 “耙耳朵”背后的隐形剥削 28:17 “很多四川女人都是华妃一样的存在” 31:14 “泼辣”就像如今的“发疯”,是一种出口和自我保护 37:20 表达愤怒也是不公正环境里的武器 41:10“戳一下动一下”不会是全国男人的统一特质吧? 50:54 过年餐桌上感受四川江湖(癫狂版) 58:12 经济下行后,女人们靠自己艰难撑起家 01:08:51 当我们试图去理解,为什么她们不离婚? 01:24:40 一个悄悄的变化:有些父母已经开始不催生了 01:34:14 向四川话学习阴阳怪气跟快意江湖 01:38:42 年轻人的四川认知:酒桌麻将路边摊和rap 01:45:39 四川话是最擅长骂骂咧咧(可爱版)的方言吧 01:51:51 四川美食大安利环节 【本期节目提到的作品/创作者】 嘉宾小吓播客指路:www.xiaoyuzhoufm.com 嘉宾吾心书店指路:https://www.xiaohongshu.com/user/profile/5d1c0f510000000011005337?xhsshare=WeixinSession&appuid=5cde6ada000000001803cbeb&apptime=1710840665&wechatWid=d391f6d93e33f2058c59204e46ec47bb&wechatOrigin=menu [美] S.M.吉尔伯特 / [美] 苏珊·古芭 《阁楼上的疯女人》 易小荷《盐镇》 电视剧《狂飙》 【本期制作团队】 后期剪辑:阿贝 插画:何心 文字:丁影子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The Trapezist - Quincas Moreira 【关于“和别人的男朋友一起逛公园”】
当地时间2024年3月4日,法国将“保障妇女自愿终止妊娠的自由”写入法国宪法第34条。在这个妇女节前夕,我们也想真诚地聊一聊作为个体的女性,我们所考虑的生育选择。 本期节目我们请来了两位非常有生命力的返场嘉宾,三年前刚生完孩子的85后嘉宾阿梅、正在考虑要不要生孩子的85后嘉宾发条蓉,和曾经在30多岁认真思考并决定不生孩子的主播巫昂一起,几乎毫无保留地分享了关于生育的思考及经历。暂且抛开全世界都在面临的生育率下降的背景,当个体面对是否生育的选择,我们需要看到和考虑哪些? 有各不相同但无法避免的生育损伤问题,有怀孕过程可能遇到无法找到原因的种种小概率事件(诸如怀孕40天后发现受精卵着床失败),有“抽盲盒”般的遇到高需求敏感宝宝要面对的彻底无眠的问题…… 时至今日,这些围绕生育的信息仍然未被广泛科普,甚至被有意淡化。在嘉宾阿梅的讲述中,孩子出生的那一刻,影视作品和人们的普遍想象都更多围绕着新生的喜悦,母亲与孩子依偎的温馨场面,然而那一刻,也是产妇面临体力耗竭、身体开始修复的一刻。另外,生育对于家庭来说,当然不仅是女人的事,从备孕、怀孕到分娩、养育,身为伴侣的男性在每一步都应当主动、积极地承担起责任(做到这些是一个丈夫和父亲的基准线)。 而比起这些,更值得思考的或许还有,生育孩子作为一个重大责任,所要占据人生的时间精力显而易见,那么生育与“我”的人生价值与目标是否相悖?当然,对于还在面临生育选择的人来说,这些问题很可能在很长时间都是无解的。嘉宾发条蓉最近正在和我们的诗人朋友、两位孩子的母亲1/2在书信中交流关于生育的想法,1/2给了她一个温柔地回应: “并不是生孩子与不生孩子都会后悔,而是生与不生,都很好。” *欢迎添加微信:suwriting-01,备注听友,加入听友群和我们成为赛博朋友* 【本期主播及嘉宾】 巫昂:复合型人才,绝经不绝望的七零后。新浪微博&小红书@巫昂 阿梅:成长于闽南半岛小镇,赤子空间&巴浪鱼咖啡联合创办人。小红书@赤子阿梅 发条蓉:坚决不回职场的心理咨询师,东五环外野生两性专家,原生家庭爹妈惧怕的能量导师。新浪微博@发条蓉 【收听目录】 02:43 来自亲姐妹真诚分享的生产全过程 06:16 在攻略之外,分娩前面临血压飙升突发状况 11:56 阿梅躺在产房成为现场教学素材及采访素材 15:49 孩子生下的那一刻,和想象中的温馨场景并不一样 25:06 发条蓉:考虑要不要生孩子的时候,做了哪些攻略 33:24 怀孕过程可能遇到无法找到原因的种种小概率事件 38:32 “生完孩子之后,以前那个你就死掉了”? 40:59 从备孕怀孕到带孩子,男人应该全程主动学习和参与! 43:32 生养孩子之前要了解好令你恐惧的部分,才能更好地应对 51:56 生完孩子更加理解了母亲的处境 01:04:37 “女儿像自己的镜子”,阿梅和女儿的小故事 01:10:32 爸爸带孩子的好处 01:13:49 生育选择中可能最需要慎重考虑的一些点 【本期节目提到的作品/创作者】 弗兰纳里·奥康纳 Flannery O'Connor 卡森·麦卡勒斯 Carson McCullers J.M.库切 六层楼(女性健康科普博主、前妇产科医生) https://www.xiaoyuzhoufm.com/episode/65dc53d2513a776b57b8aba9 往复书简·来信│ 36岁,生育之惑 https://mp.weixin.qq.com/s/zzMAV0S4Eg2X24-10bqlOQ 往复书简·回信 │ 生命本身有时在替我们作决定 https://mp.weixin.qq.com/s/tjTNj3bwhKzQcxaKaztnkA 【本期制作团队】 后期剪辑:阿君 插画:何心 文字:丁影子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The Trapezist - Quincas Moreira 【关于“和别人的男朋友一起逛公园”】
我们和颜怡、颜悦一起认真聊了聊文学。在《单读》36辑《走出我房间》中,颜悦发表了她的短篇小说《霉菌》(虽然她们的朋友小佳看完后的第一反应是,特地找到颜怡道贺“你们的新小说写得真好”),颜怡也正在创作自己的小说。吐槽完“双胞胎”在影视及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后,颜怡、颜悦迅速反客为主,向身处文学行业多年的诗人及小说家巫昂抛出了她们的疑问:“文学如今的困境在什么地方?”以及“严肃文学(在国内)有过好的时候吗?” 在这场真诚并且即兴的对话中,我们没有问颜怡和颜悦为什么写小说,但书店店主阿贝问了另一个问题,也是她开书店以来经常会被问的一个问题:“严肃文学的意义在哪里?它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帮助?”这是一个无法给出标准答案的问题,但在场的每一位文学阅读者与创作者,都凭第一直觉作出了真挚的回答—— “人类交流从来都不是通过字面上的意思,我们都是在不停地阅读和理解潜台词,那些潜台词就是通过这些呈现的故事,慢慢地引进在我们心里。”“人性的复杂,可能只有文学这个载体才有能力去接住。” 这个问题之后,我们在这场文学圆桌上不知不觉聊了近两个小时,关于作者与小说人物如何共沉浮,会给自己的小说人物设计星座吗,对于写到一半的小说感到倦怠是怎么回事,我们眼里的关于气质型天才作家(卡夫卡)和不断更新的学习型作家(马尔克斯),以及《继承之战》的编剧故事,李沧东电影里如何精准、残酷又莫名有喜剧感的展示当代普通人的尴尬生活…… 关于文学的讨论事实上永远不会结束,关于文学的创作当然也一样。另外,在节目的最后我们盲目乐观地认为,“文坛小爆炸”该来了吧,并且会在女性创作者这边开启。 *欢迎添加微信:suwriting-01,备注听友,加入听友群和我们成为赛博朋友* 【本期主播及嘉宾】 巫昂:复合型人才,绝经不绝望的七零后。新浪微博&小红书@巫昂 丁影子:前(新)媒体人,非必要不回职场的九零后自由写作者。小红书@丁影子 阿贝:零零后书店店主,梦想是成为四线城市的三流小说家。小红书@好语录的安慰 颜怡,颜悦:脱口秀演员,笑女,正在写小说。 【收听目录】 00:02:16 颜怡颜悦:“小佳的反应让我们明白区分独立性这种努力是妄想” 00:04:41 双胞胎形象在影视文学作品中 00:10:04 文学如今的困境在什么地方? 00:12:44 开书店会被问“严肃文学的意义在哪里?有什么帮助?” 00:17:50 严肃文学有过好的时候吗?70后中文系来回答 28:58 写小说或诗歌之前有预设的“目的性”吗? 34:15 作者要和小说人物共同沉浮,接受人性复杂折磨 36:19从《继承之战》编剧故事聊到默多克与邓文迪 43:40 李沧东电影的文学性以及当代人的“尴尬喜剧感” 59:49 会给自己的小说人物设计星座、生日和籍贯? 01:07:12 文风突变/写不下去/感到厌倦的时候要怎么办? 01:12:22 文风:关于气质型天才作家(卡夫卡)和不断更新的学习型作家(马尔克斯) 【本期节目提到的作品/创作者】 雅歌塔·克里斯多夫《恶童日记》 金荷娜《拼团人生:无关爱情的同居生活》 科塔萨尔、波拉尼奥、博尔赫斯、卡夫卡、马尔克斯、福克纳 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 余华、莫言、苏童 尼采、康德 库尔特·冯内古特 Kurt Vonnegut Jr. 美剧《继承之战》 李沧东 电影《燃烧》《诗》 卡佛、布考斯基 美剧《怒呛人生》 费兰特 胡安·鲁尔福 “爱尔兰作家们”(托宾、吉根、特雷弗等,以及推荐单读32《寻找救生艇:爱尔兰文学特辑》) “韩国女作家们”(本节目中指金爱烂、韩江等近年受到国际关注的作家们) 【本期制作团队】 后期剪辑:阿贝、阿君 插画:何心 文字:丁影子 【关于“和别人的男朋友一起逛公园”】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了一对母女作为嘉宾,曾琼(笔名扫舍)和Chloe罗衣都是创作者、作家,也是工作上的“合作伙伴”,同时她们各自在网络上进行自媒体内容生产。罗衣在自己的账号中有一个叫做《妈,你怎么想》的栏目,分享了很多母女对谈内容,她们坦诚地交流一切真正关心的重要话题,诸如能否摆脱原生家庭,女性在婚姻中的自我,多语言者的身份认同,对彼此来说人生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很多关注者在视频下留言,除了对内容本身的喜欢,更有对母女间能够有如此平等、有爱、真挚又理性的交流感到惊喜。 如曾琼所说,母女关系是一个微妙的关系,母女是彼此最亲的人,但是如果关系处理不好,也可以变成是彼此伤害的人。理想的母女关系可能就是,我们能够理解与共情对方的女性处境,也能尊重与支持彼此的个人选择。 (场外音)节目的最后主播巫昂和罗衣、扫舍开始交流起画画技巧、哲学阅读与文学写作,进入到了女性创作者交流时间,每次听到女性们能够自然地跨越年龄、地域、背景,真挚地彼此分享和相互学习,都觉得世界变得更温柔有爱了一点。 【本期主播及嘉宾】 巫昂:上个世纪末开始写东西,昨天才知道服美役的七零后作者和旧媒体人和写作课教师和会画人。新浪微博@巫昂 曾琼:笔名扫舍,生于成都,策展人,作家。 Chloe罗衣:写作者,绘画者,模特。 【收听目录】 00:06:35 妈妈对小女儿敏感内向的理解 00:11:23 i人艺术家最初是在网络找到兴趣与方向 00:25:53 女儿们在建立&定义新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00:39:41 母女对话:关于婚姻在女性生活中的位置 00:52:49 向00后学习更理性的生活 00:59:19 母女作为工作伙伴的边界 01:06:42 非纯艺专业“自学成才”的探索 01:11:55 多语言背景:哲学用法语,数学用中文,日常交流用英语 01:16:06 哲学是思考甚至写作的某种根基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Auld Lang Syne - DJ Williams 【本期节目提到的作品/创作者】 王鸥行 Ocean Vuong,越南裔诗人/作家 【本期制作团队】 后期剪辑:阿贝 插画:何心 文字:丁影子 【关于“和别人的男朋友一起逛公园”】
情人节这一天,我们来一起聊一聊关于“恋爱脑”的事。 恋爱脑变成网络热词这么久之后,我们发现很多有意思的现象。首先,关于“恋爱脑”的定义(满脑子都是对方,智商和理智降低,把恋爱需求摆在其它需求之前等等),它几乎是所有刚坠入爱河的人必经的阶段(俗称激情上头),按照人类大脑的正常设置,狂热的上头阶段会逐渐消散,亲密关系会逐步进入下一个阶段。如果一个人在关系中无休止地担惊受怕或完全失去自我,被迫持续地对对方“上头”,这很可能是处于对方的pua操纵,或是自己长期处在不健康的亲密关系模式中无法自控,这些都不是简单的“恋爱脑”能概括的,所谓的反恋爱脑,鼓励切断对恋爱的依赖/兴趣,也无法解决这些复杂的问题,甚至会带来新的问题,比如主播阿贝分享自己曾经出于对“恋爱脑”的恐惧,会开始压抑与恐惧自己的正常情感。 其次,恋爱脑对女生来说是贬义词而对男生来说更像是褒义词,这真实地反映了一种错位,实际上很多时候人们“骂醒恋爱脑”骂的也是这种错位,长期以来女生被鼓励成为爱情的化身,被鼓励付出感情甚至将感情当做人生中最重要的事,与此同时男性并不被这样教育和鼓励。于是“女之耽兮不可脱也,男之耽兮犹可脱也”成为这种错位带来的常见结果。与其说要警惕恋爱脑,不如说要真正认真地去分辨个体在恋爱关系中相互争夺自我的界限,警惕那些文化中有毒的浪漫爱洗脑,以及警惕不对等的付出。 但无论如何,在一段糟糕的恋爱中感到痛苦/无法立刻摆脱,这并不是我们的错,不要责怪自己恋爱脑(该死的另有其人),能够真挚、热忱、勇敢地去努力爱另一个人,这本身就是美好人生体验和宝贵品质。我们的恋爱史本质上是围绕自己的人生体验,最终我们还是在写自己的剧本,不是围绕着他人服务。 祝愿大家都能够更好地爱自己,明晰自己的感受并尊重真实的感受,然后好好享受值得的恋爱。 【本期主播及嘉宾】 丁影子:前(新)媒体人,非必要不回职场的九零后自由写作者。小红书@丁影子 阿贝:零零后书店店主,梦想是成为四线城市的三流小说家。小红书@好语录的安慰 发条蓉:坚决不回职场的心理咨询师,东五环外野生两性专家,原生家庭爹妈惧怕的能量导师。新浪微博@发条蓉 【收听目录】 02:04 “恋爱脑”是怎么定义的? 05:23 上头期是恋爱真实发生的阶段,不必去压抑 09:32 “恋爱里不恋爱脑难道要事业脑吗” 10:50 恋爱脑对女生来说是贬义词对男生来说是褒义词? 13:21 骂恋爱脑问题就解决了吗? 16:20 一些反复的不健康恋爱模式无法用恋爱脑简单概括 26:12 享受恋爱脑的前提是独立的大脑+(甄别)相爱的对象 32:44 觉察哪些是自己的想法而哪些是文化洗脑 33:37 发姐恋爱脑往事 45:02 阿贝恋爱脑往事 50:54 影子恋爱脑往事 01:01:19 现场解梦环节:关于年少黑历史的噩梦 01:03:20 所谓的不受控的恋爱脑,很多时候是遇上了pua 01:18:32 恋爱史本质上是围绕自己的人生体验 01:20:01 欢迎来和我们互相写信 《小破来信 │ 恐婚恐育,究竟在恐什么》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本期制作团队】 后期剪辑:阿君 插画:何心 文字:丁影子 【关于“和别人的男朋友一起逛公园】
本期节目的嘉宾是我们的朋友陈十八,十八是一位工作在县城、因脱口秀在网络出圈、有“五险一金”的青年诗人。我们约定在一个工作日的晚上八点线上录制播客,很默契地对节目主题只字未提(因为没人知道主题是什么),就像诗人朋友们的每次线下聚会,因为朋友或朋友的朋友的在场,于是选择钻进书店/咖啡店/酒吧或者夜晚的街道,加入一场坦诚的对话。 (处于爆红前夜的)十八与我们分享了他从“县城文坛”走向“国内诗坛”的成长史,写诗的年轻人们大体分为两种——有五险一金的和没有五险一金的,而有五险一金的那些人正在一面感谢让自己有空写诗的工作,一面努力摆脱无意义的工作内容。然后我们从诗歌和脱口秀聊到在当下网络环境中的表达困境,以和每个人息息相关的性别议题为例,在一个变化着的进程当中,我们不仅面临着各自的局限、共识的错位,也面对积攒了千百年的历史、传统、文化,我们共同看到一些东西在分崩离析,或许朝着我们希望的方向也或许不是,有人敏锐地觉察到而有人选择视而不见,有人真挚地参与其中而有人浑水摸鱼吃进红利。在这种充满碎片和折叠的复杂环境中,理解彼此的困境显得异常重要,只有放下成见理解情绪背后的处境,才有达成交流的基础。无论如何,我们需要这些真实的情绪、理解与讨论。 【本期主播及嘉宾】 巫昂:上个世纪末开始写东西,昨天才知道服美役的七零后作者和旧媒体人和写作课教师和会画人。新浪微博@巫昂 丁影子:前(新)媒体人,非必要不回职场的九零后自由写作者。小红书@丁影子 陈十八:诗人,业余脱口秀演员。爱风头。 【收听目录】 00:01:36 “我有个好朋友出了本诗集能不能寄给你?” 00:06:12 县城诗人“发家史” 00:20:25 诗歌与脱口秀是生活的出口 00:25:48 有五险一金的诗人和没有五险一金的诗人 00:31:48 (希望)靠做博主支持自己写作的年轻人们 00:35:31 感谢那些让诗人有空写诗的工作 00:43:06 脱口秀业务揭秘:把自己说的话按在朋友身上 00:47:17 成为“妇女之友”第一步,丢掉“性缘脑” 00:53:53 当下环境中的表达困境:里外不是人 01:00:19 很多时候女性承担了“性别教育”的额外劳动 01:07:31 我们正共同处于变化的进程中 01:14:58 只有两种人在网络吃得开:坏人和机灵鬼 01:20:35 构成“理解弱者处境”的基础,是善良 01:26:02 无论如何,我们需要真实的情绪、理解与讨论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橙光音乐,小旭音乐 - 踩着开心的节奏 【本期制作团队】 后期剪辑:阿贝 插画:何心 文字:丁影子 【关于“和别人的男朋友一起逛公园”】
一年一度团圆日,对很多朋友来说也是一年一度“渡劫”时。本期节目主打一个彼此勉励一起发疯,未婚未育的90后和已婚未育的85后一起,分享自己被父母催婚催育、推到悬崖边的时刻,以及如何应对及度过这些时刻。“发疯”已经成为一种集体向往的状态,发疯意味着真正的沟通无法发生,也意味着对压制、规训、入侵的反抗,渴望得到权力关系的重新洗牌。然而我们面临的困境往往是复杂且持久的,所以我们不仅要聊发疯话术,应对策略,更要聊聊催婚催育的本质、父母亲戚的行为动机,以及成年后与父母深层次的“权力更替/争夺”意味着什么。(内含大量平静发疯实例及方法拆解!) 很多时候,即便我们尽了最大的努力也可能收效甚微,但起码当我们明确了自己的边界、价值取向,并下决心以种种方式守卫它,能够理解与父母观念的分歧和所处环境的巨大割裂,真正做到“课题分离”之后,我们可以不必承受额外的内疚和情感伤害。 欢迎来评论区和听友群寻找赛博情感支持系统。祝我们都拥有一个平和放松的新年。 【本期主播及嘉宾】 丁影子:前(新)媒体人,非必要不回职场的九零后自由写作者。小红书@丁影子 发条蓉:坚决不回职场的心理咨询师,东五环外野生两性专家,原生家庭爹妈惧怕的能量导师。新浪微博@发条蓉 秦小破:写诗三年赚了50。微博@秦小破po;播客@撤退进行中 【收听目录】 00:04:19 “30岁和男友分手,我妈比我更焦虑” 00:09:51 “父亲在我30岁去世,未婚变成我的罪过” 00:22:45 人生突然被推在悬崖边,只能问自己到底是谁 00:27:07 所谓的发疯是为了与父母的权力关系重新洗牌 00:34:02 反客为主:你说关心我,请以我的方式来关心 00:37:38 催婚催生本质上就是对她人边界的一种突破 00:42:38 转移焦点:别把矛头对准自己,甩锅给时代吧 00:45:19 发疯场所也很重要,尝试建立自己的主场 00:47:34 鼓励父母拥有自己的生活乐趣,越早越好 00:53:28 母亲观念上的割裂,女性主义者“腹背受敌”时刻 00:56:52 放弃理解彻底隔离,还是持续努力“反教育”父母? 01:01:22 坚定地亮出自己的底线和雷点 01:07:04 父母的帮助与“权力渗透”的微妙关系 01:11:11 父母亲戚的话术很多时候也是在试探你的底线 01:17:05 女孩子要保护自己?从学会骂人开始! 01:21:31 既然价值观不相容,就放弃做亲戚口中的好孩子 01:23:15 学会课题分离,每个人面对自己的人生课题 01:27:57 平静发疯实例,手把手教学“立自己的规矩”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Pastel,Parthenope - Papaya 【本期制作团队】 后期剪辑:阿贝 插画:何心 文字:丁影子 【关于“和别人的男朋友一起逛公园”】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