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期节目,播客编辑部的四位姐妹们聚在“宇宙中心”——小宇宙的录音室,一起真诚地聊起姐妹情谊,虽然我们年龄跨度超过20岁,却发自真心的相互爱护、尊重与帮助。在各自的故事中,我们也发现,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女性朋友都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人,是女朋友们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会爱自己。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女性友谊被塑造成充满嫉妒、心口不一、相爱相杀的形象,女性们的生活也围绕着爱情(男人)、婚姻、家庭以及贯穿始终的身材容貌焦虑。这当然是典型的叙事范本(陷阱)——不仅是文学影视的脚本,也是女性日常生活的规训脚本,这些范本只给了女性家长里短的空间,让被物化的女性想方设法提升性魅力和持家能力,变得“斩男”“好嫁”,也让女性在这条狭窄的路上成为彼此的竞争对象。 然而,女性友谊真实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呢?简单来说就是,好到超乎想象!女朋友们在一起,总是充满温暖互助合作的氛围。可能是因为有同理心,能够看到彼此的难过;可能是因为善于反省和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爱的能力;也更因为,身为女性,太了解长期受打压后的自我怀疑、自我厌恶,也太了解这个社会有多善于将女性当作被审视、被body shame,甚至被“性资源”的对象。所以,有越来越多的姐妹,想鼓励身边的女性,给彼此更多耐心跟信任,为姐妹们创造更安全、更健康、更把女性当成自由个体的世界。让我们成为彼此的灯塔和堡垒。 【本期主播】 巫昂:上个世纪末开始写东西,昨天才知道服美役的七零后作者和旧媒体人和写作课教师和会画人。新浪微博@巫昂 丁影子:前(新)媒体人,非必要不回职场的九零后自由写作者。小红书@影子猫在家 阿贝:零零后书店店主,梦想是成为四线城市的三流小说家。小红书@好语录的安慰 【本期嘉宾】 心心:播客封面插图作者,正在学习绘画的小学生,未来的大艺术家。 【收听目录】 04:01 全女工作室在一起好安全好快乐 10:29 彼此选择的女生宿舍,每天活在爱里 14:06 “塑料姐妹”“雌竞”都是厌女话语体系的发明 20:54 相互鼓励让女孩成为真正的自己 29:48 因为懂得长期受打压的自卑,而更能彼此共情 33:58 播客主创们第一次见面是什么样的 41:19 为什么我们那么爱姐姐:来自女性前辈的安全感 48:16 在群体中,男性下意识地将女性当作客体 58:04 女性社群的温暖互助合作氛围 01:08:49 爱是给予、流动和彼此回应 【本期节目提到的作品】 浪漫主义时代的小说,女性往往是“待嫁”角色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本期制作团队】 后期剪辑:阿贝、阿君 插画:何心 文字:丁影子 【关于“和别人的男朋友一起逛公园”】
“世界破破烂烂,猫狗缝缝补补”,每一个从(云)养猫狗中获得爱与快乐的人,都感谢猫猫狗狗与人类祖先所完成的彼此驯化——这个世界还有来自小猫小狗的爱,就不算太糟糕。 作为最常见伴侣动物的小猫小狗与当代人的关系有多密切呢?一个普通互联网冲浪者,即便没有养过小猫小狗,没有和学校/小区/街道的流浪猫有过互动,没有点赞过小猫小狗视频,也一定发送或收到过猫狗形象的表情包。小猫小狗早已形成了猫狗文化,而这些文化真的在塑造人类的生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本期节目就是三个真情实感爱着猫猫狗狗的主播,在一起分享那些由小猫小狗带来的纯粹、真诚、简单的爱。这种爱在充斥忙碌与竞争的人类世界似乎越来越稀缺,但好在,我们仍然在与伴侣动物那里学会彼此信任、尊重,学会直接的表达喜欢与不喜欢。在和猫猫狗狗相处的世界里,吃饱喝足很重要,睡觉很重要,拥抱抚摸很重要,开心很重要,所以,即便我们仍间歇性的在狗屁工作或生活压力中挣扎,ta们带给了我们“去人类中心主义”的视角,让我们生活在一个更丰富更有爱的环境中。 节目的最后,我们也提及了沉重的“虐猫话题”,有很多热爱猫狗的人正在为反对虐待伴侣动物做努力,实际上,我们不仅在为小动物做努力,更是在为人类自己。 关于《反虐待动物法》,以及我们普通人能做的努力,可参考以下访谈内容: “没有《反虐待动物法》,虐待猫狗就不会被惩罚吗?” mp.weixin.qq.com 【本期主播】 丁影子:前(新)媒体人,非必要不回职场的九零后自由写作者。小红书@影子猫在家 阿贝:零零后书店店主,梦想是成为四线城市的三流小说家。小红书@好语录的安慰 【本期嘉宾】 陈桥,只出版了一本出版物的出版人。 猫豆豆,诨名猫逗比,狸花(加白)女猫,丁影子的室友。 【收听目录】 01:27 阿贝:“快乐小狗”喜欢快乐小狗 05:08 养猫爱猫从什么时候开始变成全球风潮? 13:39 作为伴侣动物/室友的猫,在重塑人与猫的关系 23:34 人与伴侣动物的安全感,是彼此爱的给予 27:09 人类学家唐娜•哈拉韦:“人已经部分的变成猫了 34:54 猫猫狗狗的爱:敏感、简单、纯粹,还有边界感 42:05 从和小猫小狗相互尊重到学会人和人之间如何相处 51:58 放下人类中心主义的执念会变得更开心 01:00:47 “猫狗效应”:对待猫狗的态度与社会道德呈正相关 01:19:41 领养代替购买,祝喜欢小动物的你遇到“命中注定” 【本期节目提到的作品/创作者】 [美]唐娜•哈拉韦,《伴侣物种宣言:狗、人与意义重大的他性》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Jingle Cats - That's Entertainment 【本期制作团队】 后期剪辑:阿君 插画:何心 文字:丁影子 【关于“和别人的男朋友一起逛公园”】
“我觉得最大的一个思想和生活方式上的转变就是自由职业者的兴起。我要感谢王小波,王晓波是第一个把这个概念带给我们那代年轻人的,就是你可以不上班,靠稿费,那时候叫自由撰稿人。”(70后巫昂) “我曾经有个法语老师问我们所有人,你们以后想干什么?我记得当时我说,我最期待的其实是变化,我希望我一生都有这个余地去变,可能隔两年就毫不犹豫放弃现有的(学位/工作),去追求新的东西。”(80后陈桥) “社会制造了一个自动扶梯,一开始我并不知道那个扶梯会把我带向哪,但是当我走到一半,我知道那个扶梯上会经历什么样的生活,它对我作为一个人来说会有什么样的影响的时候,我跳了下去。”(90后丁影子) 本期节目,70、80、90年代的朋友们一起回忆了大学生活,以及大学时对理想人生的设想。当回忆从90年代到千禧年再到10年代,社会时钟开始急剧加速,年轻人能够拥有的“隔绝家庭与社会”的青春探索期正在减少。但在激烈竞争的当下,依然有很多人(比如主播和嘉宾)在探索生命跟赚钱压力的缝隙中努力创造自由。在深入生活后,认识到人生选项可以是自己的,并为之负责。 重要的不是你从哪里来,曾经想要到哪里去,或许也不是你此刻站在哪里,而是你意识到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在意识到这一切之后,你如何选择。无论如何,每个人的降落伞都是背在自己身上的。 恰逢一年一度的高考日,曾经的现在的未来的大家加油! 【本期主播】 巫昂:上个世纪末开始写东西,昨天才知道服美役的七零后作者和旧媒体人和写作课教师和会画人。新浪微博@巫昂 丁影子:前(新)媒体人,非必要不回职场的九零后自由写作者。小红书@影子猫在家 【本期嘉宾】 陈桥:只出版了一本出版物的出版人。 【收听目录】 00:47 70后、80后、90后的大学理想生活 08:28 巫昂:“我们曾经对钱完全没有概念” 18:15 曾经的大学是一个远离家庭和社会的自由真空期 25:31 青春期似乎在缩短 30:33 90年代大学探险之骑行去新疆 37:24 千禧年代之去东欧做背包客 43:45 陈桥:“你以后想要什么”“我只想要变化” 47:31 在探索生命跟赚钱压力的缝隙中创造自由 58:09 输出好内容的前提,是保持人的活性 01:04:23 精神和身体的营养应该是同步进行的 01:11:19 丁影子:“我从社会的自动扶梯上跳了下去” 01:22:22 书籍不是商品,是人类集体智慧的u盘 【本期节目提到的作品/创作者】 王小波 艾什诺兹《一年》 电影《布拉格之恋》 杰克·凯鲁亚克《在路上》 《三联生活周刊》 邹韬奋 电影《黑客帝国》 马丁·艾米斯 《爱因斯坦的怪兽》 麦克尤恩 柏拉图、苏格拉底 老子 曹雪芹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窦靖童-With you 【本期制作团队】 后期剪辑:阿君、阿炎 插画:心心大侠 文字:丁影子 【关于“和别人的男朋友一起逛公园”】
彩蛋预告:节目结尾邀请到巫昂老师的妈妈林医生(我们都称呼她林妹妹),来为我们做一个简单的妇科知识普及。林妹妹曾是妇产科的主任医师,有将近半个世纪时间的从业经历。大家记得听完哦~ 本期节目我们从一个“姐妹茶话会”话题聊起——你意识到子宫的存在了吗?当然,也欢迎所有男性朋友来听节目,毕竟,我们都曾在妈妈的子宫内长大。子宫,无疑是女性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拥有强大的孕育能力,而这项能力/生育权利却也常常被偷换概念为“责任”。比如每当提起生育率这个宏大问题,总是有人将低生育率归因为“女性受教育程度高之后不想生孩子”,却不探究真正的原因(男女在生养孩子中的付出比例、社会与职场对女性的歧视等等),以至于很多网友感慨“为什么总是有人惦记女人的子宫。” 对每个女性个体来说,子宫的存在究竟意味着什么呢?究竟还有多少关于女性身体的“禁忌”,一直被视为“不可讨论”却默认有诸多限制?在日常生活中,子宫、身体、性、更年期这些的确属于个人隐私话题,但是,让隐私话题真正回归隐私的前提,是我们拥有自主选择权。不谈论或许就意味着默许错误观念,不谈论就得不到修正机会。 所以,我们一起大声地、平静地、温柔却坚定地去讨论与表达。 【本期主播】 巫昂:上个世纪末开始写东西,昨天才知道服美役的七零后作者和旧媒体人和写作课教师和会画人。新浪微博@巫昂 丁影子:前(新)媒体人,非必要不回职场的九零后自由写作者。小红书@影子猫在家 阿贝:零零后书店店主,梦想是成为四线城市的三流小说家。小红书@好语录的安慰 【收听目录】 01:10 你意识到你的子宫的存在了吗? 09:50 在妇科检查遭遇厌女医生 16:45 打破耻感,打破关于女性身体不可谈论的禁锢 20:03 让卫生巾回归到日用品,以及公共场域的文明建设 29:07 性教育的缺失,自我及互助型性教育 39:10 与妈妈聊一聊性、更年期和老年性生活 44:09 男女平等对话前提:真正理解为什么女性如此愤怒? 53:17 “(传统)婚姻是最小单位的奴隶制”,奴役身体时间与精力 59:05 性别可以不是对立的,但对女性的压迫却无处不在 01:14:56 巫昂老师的母亲,前妇产科主任医师为大家科普妇科知识! 【本期节目提到的作品/创作者】 专栏作家毛利及她的个人公众号“和毛利午餐” 西蒙·波伏娃 《寻找救生艇》爱尔兰文学特辑(单读出品) 《伤心咖啡馆之歌》美国女作家卡森·麦卡勒斯 公众号“橙雨伞”(性别意识及性别暴力科普平台)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Michele Nobler - Joking Together 【本期制作团队】 后期剪辑:阿贝、阿君 插画:何心 文字:丁影子 【关于“和别人的男朋友一起逛公园”】
本期节目我们从巫昂老师的推理小说系列聊起,在上海的某天下午我们三个人面对面坐在一起,读者与作者共同在记忆中翻开《床下的旅行箱》和《兴趣小组》两本书,比起那些诡谲惊骇的案件情节和精妙缜密的侦查推理,侦探以千计所看到或亲身经历的孤独、人与人之间或缥缈或实在的爱,更令我们回味。 我们顺着侦探以千计的世界,聊到了这两本书的创作过程,它历时很长,常常发生在冬天,作家在旅居中日夜打磨,在长达十年的时间中反复思考,为了“让人物自己站起来”。巫昂老师毫无保留地向我们展示了作为推理小说家的工作过程,亲身抵达现场、googlemap实时观察路面、线人采访、查阅社会学材料——通过一切可以利用的方法调查走访,像FBI那样制作线索板、不断复盘,以及如何真正进入人物的世界(读他要读的书、听他会听的音乐、学习他精通的鸟类知识、喝他喝过的所有酒、体会当光线从后方照射到他身上的感觉)等等。 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感慨,在同样攻克了结构及技术问题后,女性写作者更擅长捕捉微妙的灵光,也更擅长体察不同人类的心灵。拥有性别意识这一视角,是书写者十分重要的素养,它能帮助我们抵达一个更广阔自由的世界。在传统的社会结构中,长期以来女人的生活半径是很小的,女人在家庭中耗费了大部分的时间精力,所接触到的信息大部分都是家长里短。而对现在的女性写作者来说,我们要拥有自己的房间,也要深入广博的世界。 【本期主播】 巫昂:上个世纪末开始写东西,昨天才知道服美役的七零后作者和旧媒体人和写作课教师和会画人。新浪微博@巫昂 丁影子:前(新)媒体人,非必要不回职场的九零后自由写作者。小红书@影子猫在家 阿贝:零零后书店店主,梦想是成为四线城市的三流小说家。小红书@好语录的安慰 【收听目录】 01:11 主播阿贝激情打书:巫昂老师的推理小说系列太好看啦 07:29 文学所赋予推理故事的:侦探以千计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13:24 “我不想放过任何一点去体察他们心灵的机会” 27:27 创作过程:冬日旅居、日夜打磨,让人物自己站起来 36:30 女性小说家更擅长书写更平等更多样化的世界 45:59 在以千计的推理世界里,看到集体孤独感和流动的爱 55:46 看文学与哲学的侦探,如何构建小说人物的趣味系统? 01:03:28 养毒物、做线索板、调查走访,揭秘推理小说家的工作流程 01:13:45 女性写作的独特优势和必要准备 【本期节目提到的作品/创作者】 巫昂短篇小说集《兴趣小组》 巫昂长篇小说《床下的旅行箱》(角色:以千计、老K、小丁先生、舒刻) 夏洛克·福尔摩斯 《名侦探柯南》 阿加莎·克里斯蒂(昵称“阿婆”)《无人生还》 雷蒙德·钱德勒《漫长的告别》 东野圭吾 劳伦斯·布洛克 斯蒂格·拉赫松《千禧年》三部曲,第一部《龙纹身的女孩》 新星出版社《午夜文库》系列 J. D.塞林格《九故事》 播客“银杏树下”主播普洱猫 播客“随机波动” 厄休拉·勒古恩《黑暗的左手》《寻获与失落》 尼尔·盖曼《坟场之书》 项飙的“蜂鸟”意向(人类学教授项飙谈到优绩主义在中国语境下的应用,提到“我们其实更像在空中拍打着翅膀保持静止的蜂鸟,无法承受停止的代价”) 加缪 安妮·普鲁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使女的故事》 苏珊·桑塔格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Promising future——Cross The Galaxy 【本期制作团队】 后期剪辑:阿贝、阿君 插画:何心 文字:丁影子 【关于“和别人的男朋友一起逛公园”】
一家以女性主义观念来创造工作模式的公司是什么样的?本期节目我们请来了出版品牌明室Lucida的创始人与主编陈希颖,一起聊关于女性领导及女性职场环境的话题。 由明室策划出版的上野千鹤子的《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一度成为国内很多人了解女性主义的必读书,作为身体力行女性主义的女性领导,希颖与我们一起聊了聊,如何构建公司审美体系,如何去权威化、鼓励“女性遇到不满问题就要大声说出来”,如何创造一个可以自由笑自由哭的公司氛围。我们也一起讨论了职场中无处不在的性别双标,在结构性的不平等中,女性从就业机会到工作能力都毫无疑问在被打压及轻视。同时,我们无比珍视并在共同创造由女性建立起来的,“能看到一起工作的每一个人”的氛围。 如今当我们提起女性领导,不仅意味着我们需要更多女性领导者,需要鼓励女性去发声与争取,也意味着我们需要打破长期以来由男权主导的职场环境,亲自决定规则,为自己和为彼此真正建立多样化的工作环境。 【本期主播】 巫昂:上个世纪末开始写东西,昨天才知道服美役的七零后作者和旧媒体人和写作课教师和会画人。新浪微博@巫昂 丁影子:前(新)媒体人,非必要不回职场的九零后自由写作者。小红书@影子猫在家 阿贝:零零后书店店主,梦想是成为四线城市的三流小说家。小红书@好语录的安慰 【本期嘉宾】 陈希颖:出版品牌明室Lucida创始人、主编,策划编辑有《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黑箱》《为了活下去的思想》等 【收听目录】 01:24 嘉宾陈希颖自我介绍 07:24 女性领导的出版品牌是如何构建公司审美的 11:00 女孩子们一起领导与工作的书店 16:55在彼此扶持的工作环境中,鼓励女性争取与发声 22:37打破男权社会的职场框架,建立新的多样化的秩序 25:44明室:以女性主义的观念来创造更加健康的工作模式 30:58 职场中无处不在的性别双标 36:24在结构性的不平等中,女性需要亲自决定规则 45:17女性们建立的公司氛围:去权威化,看到每一个具体的人 55:57女性做领导者真的有很多优势 1:04:43 对于想成为leader的女性们说的话 【本期节目提到的作品】 上野千鹤子《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 嘉宾陈希颖的播客“有关紧要” 播客“随机波动” 《在路上》凯鲁亚克,巫昂译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Joep Beving - Ala 【本期制作团队】 后期:阿贝 插图:何心 文字:丁影子 【关于和别人的男朋友一起逛公园】
为什么我这么穷还这么忙?打工+消费=又穷又忙?穷忙状态是越来越多的人必然走入的趋势吗? 本期节目中,我们集合了80后、90后、95后、00后四种不同的穷忙生活样本,来和大家一起聊一聊我们是如何走入被动或主动的又穷又忙生活的。对如今的大多数的职场年轻人来说,就业市场紧缩、项目预算紧缩、物价飞涨、通货膨胀已经是一种常态,一方面无休止的加班剥夺了打工人的自由时间与剩余精力,另一方面劳动获取的报酬则被用于填补越来越贵的住房,以及被发明出来的五光十色的商业消费。 阿伦特在《人的境况》一书中写道:“激励着马克思的希望——自由时间最终将把人从必然性中解放出来并让劳动动物富有创造性,在马克思之后的一百年间,我们认识到了这个推理的谬误之处:劳动动物的空余时间只会花在消费上面,留给他的空闲时间越多,他的欲望就越贪婪越强烈。这些欲望也会变得更加精细,以至于消费不再限于生活必需品……一种不能在劳动结束之后还存在主体中肯定和实现自身的生活,注定是空虚的。” 比起摆脱“穷忙”状态更重要的,可能是慢慢跳出被剥削的框架,看到自由时间的重要性,并将自由时间用于真正的自身生活。毕竟,我们唯一能拥有的也就是时间。 【本期主播】 丁影子:前(新)媒体人,非必要不回职场的九零后自由写作者。 阿贝:零零后书店店主,梦想是成为四线城市的三流小说家。 【本期嘉宾】 宋肠肠:85后,现居北京,中文系毕业,当了10年+图书编辑,做过sales,做过很多穷忙的事,每天还在设想其他穷忙的事。生命不息,折腾不止。 彤彤:95后,现居西双版纳驻上海接待处,是个影像导演,也是个骑摩托车旅行的gai 溜子 【收听目录】 02:24 00后四线城市书店店主,没空看书的穷忙日常 05:53 95后上海-西双版纳自由职业者,惬意又焦虑的穷忙 09:30 90后深耕加班到辞职后“非必要不回职场”,存钱好难 13:35 80后从“只穷不忙”到“又穷又忙”,物价涨得比收入多 22:29 城市白领生活刺客:经历房价飞升,一年半搬家6次 33:00 书店一起工作的伙伴不是“用人成本”是相互支持的资源 36:41 人造游戏场规则:压榨生产,剥削剩余价值,再发明消费 39:33“劳动动物的空余时间不会用于创造,只会花在消费上” 47:13 为自己工作、拥有自己时间的状态是什么样的? 57:28“穷忙同盟”一起建设自己的自由时间吧 【本期节目提到的创作者/作品】 阿伦特《人的境况》 卡夫卡《变形记》 国产电视剧《爱情而已》 播客“疲惫娇娃CyberPink” 巫昂《兴趣小组》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Golden Cage - Jimena Contreras 【本期制作团队】 后期剪辑:阿贝、上校 插画:何心,新浪微博@何心heicy 文字:丁影子 【关于和别人的男朋友一起逛公园】
今年的世界读书日,我们邀请了来自“宿写作中心”的诗人朋友们,和大家一起线上聚会。我们会一起读读诗,聊聊八卦,听听我们所有人共同经历的日常生活、每一天的情绪感受,是怎么被诗歌敏感地捕捉跟记录下来的。每位诗人会携带一首自己的诗歌来做自我介绍,聚会正式开始后,暴露本性的诗人们纷纷自由开麦并互读诗歌,推荐自己喜欢的诗人/作家。 “语言在清晨醒来。所有能被说出的事物,都始于具体的经验性存在以及我们给予这个世界的所有回应。”* 让我们一起读诗吧。诗歌文本请点击下方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Q6WkqtLqDtvBx1F4FDIPtA 【本期主播】 丁影子:前(新)媒体人,非必要不回职场的九零后自由写作者。小红书@影子猫在家 【本期嘉宾】 秦小破,1/2,陈桥,思捷,宋肠肠,心心大侠,李又青 【诗人嘉宾们推荐的诗人/作家及作品】 玛丽·奥利弗,杰克·吉尔伯特,辛波斯卡 麦基卓&黄焕祥《懂得爱》 谷川俊太郎,莎朗·奥兹,菲利普·雅科泰《无知》 廖伟棠《超级月》 杰克·吉尔伯特《试图让某些东西留下》 博尔赫斯,里尔克,切·米沃什《诗的见证》,本哈明·拉巴图特《当我们不再理解世界》 【读诗活动】 5月1日20点,欢迎参加“高桥睦郎读诗夜”线上活动。可扫码进入“宿写作中心”的公益读诗群,一起读诗。本次读诗夜的指定读本是高桥睦郎先生的诗集《让我们继续沉默的旅行》。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被复活的人demo - 望春桥乐队 O Holy Night - DJ Williams Swans In Flight - Asher Fulero 【本期制作团队】 后期剪辑:阿君 插画:何心,新浪微博@何心heicy 文字:丁影子 *引自简·赫斯菲尔德《十扇窗——伟大的诗歌如何改变世界》 【关于“和别人的男朋友一起逛公园”】
本期节目中,两位文科出身并多年从事文字工作的主播,与一位理工科背景,但最终选择以文学创作为探索媒介的嘉宾展开了谈话,我们一起回顾了对自身专业/行业的选择与探索,以及我们身处的时代大潮—— 近二十多年来,以深度内容为核心的纸媒黄金年代的衰败; “新媒体时代”对深度内容的轻视与低估,文字工作者在流量与审查的双重夹击下左右为难; 更重要的是,伴随媒介内容的碎片化之后,人们被吸走的除了时间,还有专注力、阅读与思考能力。 当专业选择与职业选择被社会大潮所左右,作为个体的自由探索真的存在吗?当大量的信息为了“更易产生大脑刺激”而生产,我们如何选择自己脑中的世界?在“颠覆世界人类生活”变成时代潮流的当下,关注人类心灵、人的感知的人要如何选择自己的生活? 在节目的后期,嘉宾阿当分享了自己的探索结果,他最终选择文字作为媒介与基石,在他看来“普通人想要有所表达,阅读几乎是唯一可靠的途径”。每个人会给出自己的答案,但无论如何,文学作为通道的一种,早已向我们敞开了一个更自由永恒的人类世界。或许对每个个体来说,真正能感受和掌控的那部分,才是生活的核心。比起趋势与浪潮,每个人身上“人的部分”更加意义重大。 【本期主播】 巫昂:上个世纪末开始写东西,昨天才知道服美役的七零后作者和旧媒体人和写作课教师和会画人。新浪微博@巫昂 丁影子:前(新)媒体人,非必要不回职场的九零后自由写作者。小红书@影子猫在家 【本期嘉宾】 阿当,一个谜一样的男子 【收听目录】 02:37 文科生如今是社会弃民吗?工科生也有“四大天坑”? 07:30 选专业如抽盲盒,而很多专业在把人当工具培养 11:01 被社会挤压的“探索期”,对每个年轻人来说都很重要 15:12嘉宾:学理科到入商科,内心真正想做的事一直在冒芽 19:46 文科生的才能与工作价值,在被市场低估 23:08 择业在被“二级市场”般的社会大潮左右 26:18 文字转向图片及影像,随之碎片化的是阅读与思考能力 33:45 “普通人想要有所表达,阅读几乎是唯一可靠的途径” 38:01 面对不健全的“产业链”,选择薪火相传以人影响人 45:49 始终能够相信的,是自己在阅读中的真实体验 52:01 潮流是被制造出来的,并不以个人幸福为出发点 1:03:56 在更贴近人类心灵的行业,坚持专业与操守 【本期节目提到的作品/创作者】 《白鹿原》 麦克卢汉:媒介是人体的延伸 《娱乐至死》 加西亚·马尔克斯 冯至 董乐山 李文俊 电视剧《狂飙》及主演张颂文 荷兰的郁金香热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Floating Home - Brian Bolger Jingle Bells - DJ Williams 【本期制作团队】 后期剪辑:阿贝,公众号@好语录的安慰 插画:何心,新浪微博@何心heicy 文字:丁影子 【关于“和别人的男朋友一起逛公园”】
“人体的构成无非风、火、水、土/在这个搅拌机内你能造就多大的动静/上面的天,下面的地/中间的河流和道路/一个好的出口/应该通往阳光密布的所在”(节选自巫昂《阳光密布的所在》) 你有在某一刻,感到生活正被一种“暮气沉沉”所笼罩吗?它可能来自于一场毫无意义的“洗脑大会”,一次虚假的“圈子社交”,或是面对某次喋喋不休的自恋式说教。也可能是某个不经意间,你感到自己正在向不认同的、讨厌的人或规则所妥协。 总之,我们共同面对的现实是,生活中有太多僵化的、腐朽的、没有生机的部分在规训着我们,甚至我们共同感知到,如今社会似乎在迅速将年轻人改造成适应苛刻规则的角色。很多时候我们必须置身事内逃无可逃,但是,意识到“暮气”的存在,欣赏自己人性中充满野生生命力的锐气部分,是我们能为自己做的重要的事。 去暮气就像去死皮,是个持续不断的工作,难以时时刻刻做到,但起码,我们还可以去阅读去创作去靠近真实的朋友,在“锐气共同体”中保护内心的真诚。 希望在这个春天,我们一起大口吸入锐气! 【锐气“抵达”】 在这期节目上线前不久,身为书店店主的主播阿贝主编的独立刊物《抵达——孤僻的工作》也正式面市,这期刊物以“宿写作中心”2022年的线下写作营为专题,记录了巫昂老师和写作者们在临海再望书店进行的为期16天、每天超过10小时的文学写作探索。 【本期主播】 巫昂:上个世纪末开始写东西,昨天才知道服美役的七零后作者和旧媒体人和写作课教师和会画人。新浪微博@巫昂 丁影子:前(新)媒体人,非必要不回职场的九零后自由写作者。新浪微博@影子猫在家 阿贝:零零后书店店主,梦想是成为四线城市的三流小说家。新浪微博@阿贝本人阿贝本人 【收听目录】 01:35 00后、90后、70后感到“暮气”来临是什么时候?什么状态? 08:25 年轻人身上毛茸茸的触感,以及怎么可以让一个少女伤心到这个地步 10:55 靠戳穿真相来抵抗暮气,欣赏自己身上的锐气 13:24 充满暮气的人是什么样的?(充满警示作用) 16:30 会议室——被暮气笼罩的重灾区 30:07 掌权者的自恋与既往规则制定者的自我固化 36:50 每个人都会面对的,来自长辈不断自我重复的说教 46:10 那么,要如何去抵抗生活中的暮气? 50:45 去创作吧,警惕“僵死”的状态,感受活着的东西 59:12 一大波充满锐气的真实故事分享,快来注入满满锐气! 【本期节目提到的作品/创作者】 《血观音》(2017),导演&编剧: 杨雅喆,主演: 惠英红 / 吴可熙 / 文淇等 《兔子,快跑》 约翰·厄普代克 彼得·汉德克 播客“随机波动”三位主播 自媒体“萝严肃”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Sad Eyed Waltz - Telecasted 【本期制作团队】 后期剪辑:阿贝,公众号@好语录的安慰 插画:何心,新浪微博@何心heicy 文字:丁影子 【关于“和别人的男朋友一起逛公园”】
返乡可以“反卷”吗?去自己或朋友的家乡,建设新的文化空间怎么样? 清明节这一期节目,我们一起聊了聊要不要到小城市去生活这个话题。三位主播都生长于小城市,在不同年代进入大城市,定居时间或长或短,最终又主动选择(或考虑选择)去往小城市生活。如今,去小城市移民或成为返乡青年重建家乡文化社区是一个新的潮流吗?离开大城市去小城市生活的真实理由是什么?会遇到哪些挑战与麻烦?什么样的人更适合去小城市生活? 大城市与小城市的生活,可能只是人生悖论中的一种。精神上自给自足,活在生动具体的日常里,或许才是很多人真正的生活需求。无论如何,的确已经有很多人在探索的路上种下了种子。 【互动邀请】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与安利你生活(过)的宜居城市呀。 【本期主播】 巫昂:上个世纪末开始写东西,昨天才知道服美役的七零后作者和旧媒体人和写作课教师和会画人。新浪微博@巫昂 丁影子:前(新)媒体人,非必要不回职场的九零后自由写作者。新浪微博@影子猫在家 阿贝:零零后书店店主,梦想是成为四线城市的三流小说家。新浪微博@阿贝本人阿贝本人 【收听目录】 01:02 一波从小城进入大城市生活的追忆 05:37 70后、85后、90后,似乎有越来越多人考虑移民小城市 07:08 以大理、景德镇为代表的“新移民社区”正在展现的生机 14:29 主播阿贝毕业回国后在家乡湘潭开了一家书店 17:57泉州、临海…返乡青年建设文化小基地悄悄成为新潮流? 24:39 为什么主播巫昂没有选择返乡而是定居云南小城市? 28:53 去小城市生活的真实理由:想活久一点、不想再搬家 33:05 当自由职业/数字游民去国内外不同小城市体验生活 36:40 去人生地不熟的小城市生活,会遇到什么挑战?要做哪些准备? 45:17 要不要到小城市生活?什么样的人更适合? 52:37 人们更需要的是生动可感的具体生活,而非数字与趋势 【本期节目提到的作家作品】 詹姆斯·乔伊斯在莎士比亚书店出版(众筹)《尤利西斯》的小故事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The Trapezist - Quincas Moreira 【本期制作团队】 后期剪辑:阿贝 插画:何心,新浪微博@何心heicy 文字:丁影子
在《秋园》的后记中,身为作者女儿、同为作家的章红写道:“这是一部在厨房里完成的书稿。说来奇怪,我每次写点什么都非常困难,好像无时不在写作瓶颈中。但妈妈写起东西来就像拧开自来水龙头,随开随有,文字顺畅地从笔端流出。我想,那是艰辛生活给予她的馈赠。” 杨本芬在60岁以后开始写下自己的母亲——一位普通中国女性的故事,这本自传体小说深深打动了读者,在80岁之后,杨本芬以当红作家的身份为读者们所知。她的创作之路给了很多人力量,其中包括她的女儿章红。在本期节目中,我们请来了章红、思捷两位嘉宾,一起聊一聊“写作可以在何时开始”的话题。 没有勇气、没准备好、执着于意义和价值……从感受到内心的写作冲动到开始写作,会经历哪些障碍?除了真诚和勇气,真正开始写作需要进行准备吗?“科班出身”是成为写作者的条件吗?一个写作者需要过什么样的生活?不同年龄的创作者,会有什么样的写作优势? 无论如何,最重要的或许是,不要放弃,给自己真正想做的事进行一个认真规划。无论何种年龄、何种身份,开始写吧。 【本期主播】 巫昂:上个世纪末开始写东西,昨天才知道服美役的七零后作者和旧媒体人和写作课教师和会画人。新浪微博@巫昂 【本期嘉宾】 章红:在一个边城长大,十八岁来到一个街道两旁遍植悬铃木的城市,为了把读小说变成专业,从南京大学化学系转到中文系,成为文学硕士,成为少年杂志的编辑和主编,成为作家。得过一些奖(冰心文学奖、紫金山文学奖、金陵文学奖等),但最大的奖赏是思考与表达所赋予的尊严、快乐。 思捷:自由撰稿人、业余写作者、手作爱好者、时而话痨时而自闭患者。 【收听目录】 01:30 嘉宾章红与思捷的自我介绍 05:40 没有人的青春期是不痛苦的,那也常常萌发为写作冲动 10:25 章红:感谢19岁时的勇气,我从化学系转去了中文系 18:20 当写作的情绪冲动散去,要逼着自己继续写吗? 24:06 思捷:给时尚杂志撰稿是一个被大纲框定的命题作文 29:55 保持写作的野心是,想方设法写出真诚的被自己认可的东西 36:01《秋园》的开端:一位女性在60岁坐下来,坚持漫长孤独的写作 42:20 不同年龄段的生活,有不同的写作优势 48:48 作家杨本芬给女性书写者带来的力量:无论何种身份,开始写吧 52:40 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值得一个长线规划 1:05:10 嘉宾cue诗人巫昂现场朗诵自己的两首诗 1:09:10开始写作的几大障碍vs以对待职业的态度去推动写作 【本期节目提到的作家/书籍】 汪曾祺 契诃夫 杨本芬《秋园》《浮木》《我本芬芳》 浦睿文化出版的“写作课”系列: 约翰·麦克菲《写作这门手艺》 约翰·特鲁比《故事写作大师班》 美国《作家文摘》杂志社 《短篇小说写作指南》 马特·马登《一个故事的99种讲法》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O Holy Night - DJ Williams 【本期制作团队】 剪辑:阿贝、阿炎 插画:何心,新浪微博@何心heicy 文字:丁影子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