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书读完了》的第十八期节目,我们的形式是三个人共同读一本书,聊聊各自的阅读感受。本期主播是:村长、苑伶、简宁。 这期我们一起阅读的是美国小说《斯通纳》。作者约翰·威廉斯是一位美国作家、诗人、学者。他辍过学,当过电台播音员,从过军,退役后进入大学并获得博士学位。约翰·威廉斯一生只写了四部小说:其中一本《奥古斯都》在1973年获得了美国国家图书奖。 今天要讨论的《斯通纳》,首次出版于1965年,而在出版50年之后它才真正畅销。《斯通纳》勾画了一位勇者失败但不失意的人生:即使不能拥有完美的生活,所幸追求过完整的自我。 以下是我们的讨论: 02:35 什么是失败但不失意的人生? 06:39 歇斯底里的行为背后,是浮于表面的自我拯救 13:15 本书唯一反派:自卑而导致的防御性攻击 19:18 生命尽头的终极一问:你还在期望什么? 28:28 你最初爱的那个人并不是你最终爱的那个人 31:40 “莎士比亚先生穿越 300 年在跟你讲话” 35:37 战争时代背景下,集体情绪与个人情绪的混合 39:49 五星推荐:克制而准确,洞察生活本质
大家好,这里是《书读完了》的第十七期节目,我们的形式是三个人共同读一本书,聊聊各自的阅读感受。本期主播是:简宁、苑伶、村长。 这期我们一起阅读的是伊坂幸太郎的小说《白兔》。我们可以非常轻松地,像登录一个游戏一样去打开这本小说。这本小说也获得了日本游戏策划师小岛秀夫的倾情推荐。 《白兔》讲述了一个绑架事件,这起绑架事件也被叫做“白兔事件”,全员主线任务是寻找一个名叫「折尾折尾」的人。其中,职业绑匪「兔田」、失去妻女的刑警「夏之目」、颇有职业原则的小偷「黑泽」,都卷入了这场错综复杂的绑架事件当中。 《白兔》延续了伊坂幸太郎的典型叙述风格,甚至出现了另一部代表作《华丽人生》中的经典人物——小偷黑泽。让我们从这本小说开始,进入伊坂宇宙。 以下是我们的讨论: 01:07 朝九晚五的绑架集团小职员 06:45 坚持职业原则、极具人格魅力的小偷 12:05 等待救赎的警察:“他只是在模仿从前的他自己” 16:36 伊坂幸太郎的典型叙述风格:环环相扣的惊奇感 21:27 老是乱入的作者,是自嘲还是自恋? 24:00 致敬《悲惨世界》:任何人都有罪,但要坚持做一个正直的人 30:11 作者为什么这么喜欢写绑匪和小偷的故事? 35:18 创作者的难题:代表作之后,如何打造持续的惊喜感
大家好,这里是《书读完了》的第十六期节目,我们的形式是三个人共同读一本书,聊聊各自的阅读感受。本期主播是:简宁、苑伶、村长。 本月上线了一部电影《沼泽深处的女孩》,影片改编自我们今天要分享的这本书:由美国作家、生物学家迪莉娅·欧文斯创作的现象级畅销小说《蝲蛄吟唱的地方》。 故事的主角名叫基娅,她自小被家人遗弃,独自生活在一片海滨荒凉的湿地中,受到小镇居民的排挤和歧视,被称为“沼泽女孩”。书中有爱情的元素,在情窦初开的年纪,两名小镇青年陆续闯入了基娅的生活,但爱情的伤害却接踵而至。也有悬疑的剧情,当小镇花花公子被发现死在湿地中时,人们立刻将怀疑的目光投向了她。 “沼泽女孩” 如何在荒野中独自生存下去,又如何做出关于生活和爱情的选择? 以下是我们的讨论: 01:05 悬疑小说还是爱情小说? 04:43 湿地生物与女孩的成长:兼具专业与诗意的描写 10:24 忍受校园暴力还是忍受一个人在湿地生存的孤独? 14:27 生活把她变成一个粉碎专家,擅长把情绪捣碎成可贮存的尺寸 19:28 被定义为抛弃的一生 26:15 结局反转,而真相又似乎在意料之中 28:10 像观察苍鹭那样观察初恋 33:13 四星推荐:世界文学长廊又一个独特的人物形象
大家好,这里是《书读完了》的第十五期节目,我们的形式是三个人共同读一本书,聊聊各自的阅读感受。本期主播是:简宁、苑伶、村长。 这期我们一起阅读的作品是《毫无意义的工作》。这本书最近非常火,身边几乎是人手一本的程度,目前它排在豆瓣非虚构类榜单第一。“毫无意义的工作”、“狗屁工作”,这些直白的表述毫无疑问刺痛了千千万万打工人的心:究竟我们是否处在毫无意义的工作之中?如果是,我们又将如何应对? 美国著名人类学家、社会学家,2011年“占领华尔街”主要参与者大卫·格雷伯,试图在这本书中为我们解答这些问题。 以下是我们的讨论: 00:50 这本书为什么这么火? 02:57“狗屁工作”的5大类别:随从、打手、拼接修补者、打钩者和分派者 12:53 现实生活中的狗屁工作 18:22 相反,什么是有意义的工作? 20:05 提名一个有成就感的工作:按摩师傅 21:28 电竞选手:将热爱的事情做到极致 22:00 狗屁工作是一种精神暴力 23:03 活少钱多不快乐是无病呻吟吗? 26:37 从社会、文化层面来看狗屁工作为什么会激增 31:45 如何对抗工作中的无意义感 32:13 困在系统中的当代打工人,创造力是唯一的解药? 38:35 高分推荐:超出感受层面之外的理性分析
大家好,这里是《书读完了》的第十四期节目,我们的形式是三个人共同读一本书,聊聊各自的阅读感受。本期主播是:苑伶、简宁、村长。 这期我们一起阅读的作品是《下沉年代》。本书作者乔治·帕克作者用非虚构写作的方法,记录了一代人美国梦碎的故事。知名学者刘擎对这本书的概括是:“这是一个时代苍凉的侧影:受挫的努力,被辜负的信任,凋零的生机,以及日渐黯淡的希望。力透纸背的书写,栩栩如生的人物,呈现了美国三十多年的沧桑巨变,也为当下社会撕裂的悲剧写下了发人深省的前传。” 帕克曾连续15年担任《纽约客》专职作者,他写就的这本《下沉年代》曾于2013年因“揭开美国的破碎裂痕”获美国国家图书奖。 《下沉年代》试图用非虚构的写法,真实地记录几位生于二十世纪60年代的美国人的命运。这些写实的内容,看起来甚至比凭想象编造的戏剧还要跌宕。 尽管主人公们生于不同阶层,也有人曾受过良好教育,认为这样就能跻身中产并永远留在那里,但他们错了。他们命运最可悲的地方在于,永远不知道此刻会不会是最差的谷底,他们的人生成为了一个不断探底的过程。 以下是我们的讨论: 01:07 华尔街与华盛顿共同造就的时代悲剧 03:45 最普通的生活充斥着最严重的不安 05:25 美国底层农民如何打破贫穷思维的诅咒 08:53 一个谎言:接受好的教育、找到好的工作就能过上幸福生活 12:32 去工业化背景下,失业、毒品与帮派斗争 20:27 叙事在本质上的准确性,是写作唯一的道德 28:42 华盛顿的枕边风价值千金 33:07 在下沉年代,硅谷投资教父能成功穿越周期吗? 41:48 六个沃尔顿所拥有的财富,相当于美国底层30%人口的总财富 46:57 反思消费主义:当“下沉”来临 54:28 高分推荐:超高完整度的叙事,但有些难读
大家好,这里是《书读完了》的第十三期节目,我们的形式是三个人共同读一本书,聊聊各自的阅读感受。本期主播是:苑伶、简宁、村长。 这期我们一起阅读的作品是《长日将尽》。这本书是日裔英国籍作家石黑一雄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他曾于2017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当时的颁奖词写道:“他的小说富有激情的力量,在我们与世界连为一体的幻觉下,他展现了一道深渊。” 《长日将尽》是石黑一雄第一次不以日本为背景写就的长篇小说。用他自己的话说,本书所讲述的故事是“关于一个英国管家,在人生的暮年,为时已晚地认识到他的一生一直遵循着一套错误的价值观——也就是认识到他将自己的大好年华,用来侍奉一个同情纳粹的人;此外,他还认识到因为拒绝为自己的人生承担道德责任与政治责任,在某种深层意义上,他其实浪费了自己的人生。以及:在他追求成为完美仆人的过程中,他自我封闭了那扇爱与被爱的大门,阻绝了他自己和他唯一在意的女人。” 以下是我们的讨论: 01:00 什么才算是最伟大的管家? 08:04 如何理解主人公?他是一个自相矛盾的人吗? 15:27 幽默是可以通过刻意练习掌握的技能吗? 18:47 他为什么“丢失”了自己的爱情? 27:10 为错误理想奉献一切的悲剧人生 28:42 第一人称的不可靠叙述:在读者与主角之间故意制造偏差 34:07 四星推荐:与烛烬相似,但更喜欢后者畅快淋漓的自我剖析
大家好,这里是《书读完了》的第十二期节目,我们的形式是三个人共同读一本书,聊聊各自的阅读感受。本期主播是:村长、简宁、苑伶。 这期我们一起阅读的是《人类群星闪耀时》。斯蒂芬·茨威格是奥地利作家、剧作家和诗人,被誉为“历史上最好的传记作家”,他的代表作品有《人类群星闪耀时》、《昨日的世界》、《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三大师》等。 《人类群星闪耀时》在1927年出版之后,很快受到公众的欢迎,到今天依然畅销全球。这本书一共总结了十四篇历史特写,十四个扭转乾坤的关键时刻。比如历史上首次发现太平洋,拿破仑兵败滑铁卢等。茨威格用小说的形式来记叙历史事实,以非常独特的视角,展现了这些关键时刻人物的复杂情绪,极具艺术性。 以下是我们的讨论: 01:00 你经历过什么人生的关键时刻? 04:53 黄金国的发现,背后是数不尽的欲望和贪婪 11:08 如果列夫托尔斯泰不为他人受苦,今天他就不会属于全人类 17:23 信任一位老实的“打工人”,终致拿破仑兵败滑铁卢 26:42 成为值得被书写的历史人物,是偶然还是必然? 33:25 经过“创作”的历史,你喜欢吗?
大家好,这里是《书读完了》的第十一期节目,我们的形式是三个人共同读一本书,聊聊各自的阅读感受。本期主播是:村长、简宁、苑伶。 这期我们一起阅读的是《枪炮、病菌与钢铁》。作者贾雷德·戴蒙德,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院的生理学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美国国家科学院的两院院士,同时也是一位演化生物学家、生物地理学家以及非小说类作家。他的作品还包括《第三种黑猩猩》、《昨日之前的世界》、《为什么有的国家富裕,有的国家贫穷》等。 本书《枪炮、病菌与钢铁》在1997年出版之后,引起各界激烈的争论。它的颠覆性在于,把现代西方社会引以为豪的文明先发优势,归因于地理和环境的深刻影响。作者认为,在生物学层面“人人平等”,黑人、白人,甚至石器时代的族群也不会比工业社会的人逊色。戴蒙德也凭此作品获得了美国普利策奖和英国科普图书奖。 以下是我们的讨论: 01:15 地中海世界最早驯化的果树之一是什么? 04:05 人类为什么要驯化猫? 06:36 各族群的历史轨迹不同,是环境差异而非生物差异造成的 08:20 人类大多数传染病源自动物 11:27 澳大利亚土著是世界上最悲惨的族群? 15:55 枪炮、文字发展带来的降维打击 18:50 桃花源的幻灭 22:22 什么环境筛选什么基因 29:33 假如你是一个部落的酋长 34:48 五星级推荐?
大家好,这里是《书读完了》的第十期节目,我们的形式是三个人共同读一本书,聊聊各自的阅读感受。本期主播是:苑伶、村长、简宁。 本周我们阅读的是《莫斯科绅士》。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位被判终身监禁的伯爵,如何在克里姆林宫对面的大都会酒店度过他失去自由的下半生。一个人物几十年的生活经历,同时折射了一个大变革的时代,即俄罗斯如何从专制体制的覆灭,转向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这本小说曾被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影帝汤姆•汉克斯、比尔·盖茨年度推荐,还被翻译成近30种语言,广受读者好评。 在当前不少人面临居家或者减少出门频次的特殊时期,这本书或许能带来不一样的精神慰藉。就像书里的主人公罗斯托夫伯爵不止一次提到的一句话:一个人如果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就会被命运掌控。 以下是我们的讨论: 01:19 封闭的酒店生活:一套桌椅、一张床、一条够绅士踱步的过道 09:02 类似《肖申克的救赎》的结局? 13:53 绅士之间的决斗,绝不会选在垃圾堆或废料场 21:00 大蒜、红酒、铜锅的启示:要在生活里找到自己 24:01 读书人的思考和踱步:把鞋底磨烂 29:41 人性是复杂的:伯爵人设崩了吗? 35:45 封闭的酒店没有改变伯爵的生存逻辑 43:43 人迟早要选择一种哲学,这是生活的现实 46:52 评分达成一致:四星推荐
大家好,这里是《书读完了》的第九期节目,我们的形式是三个人共同读一本书,聊聊各自的阅读感受。本期主播是:简宁、村长、苑伶。 本周我们阅读的是日本小说家冈本加乃子的作品《金鱼缭乱》。本书收录了《花之劲》、《混沌未分》、《疾跑》、《金鱼缭乱》、《老妓抄》等8个故事。 冈本加乃子非常擅长以细腻的笔触描写寻常人的生活,字里行间有微妙的情感张力。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对其有非常高的评价,加乃子49岁逝世时,川端康成说:“我感到我身边的温暖都消失了。”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冈本加乃子笔下的这8个故事。 以下是我们的讨论: 01:24 可悲的父亲,可悲的女儿 09:23 一个乖乖女的离经叛道 12:05 跑步某种程度上意味着解脱和自由 14:25 现实总给人边边角角的希望,而全部的身影若隐若现 22:29 女主的共同特点:令人不解的无限包容 24:10 看似独立的女性,但没有完全走出束缚 30:08 意象与故事紧密串联,与女性力量融为一体 37:16 与《海边的房间》相比,少了些残酷,多了些忧郁
大家好,这里是《书读完了》的第八期节目,我们的形式是三个人共同读一本书,聊聊各自的阅读感受。本期主播是:简宁、村长、苑伶。 本周我们阅读的是英国作家伊恩·麦克尤恩的《追日》。麦克尤恩曾四次获得布克奖提名,分别是《阿姆斯特丹》、《赎罪》、《星期六》和《在切瑟尔海滩上》,最终《阿姆斯特丹》成功摘得奖项。但大家更熟悉的可能是被改编成同名电影的《赎罪》,由一美和凯拉奈特莉主演。 年轻的时候,麦克尤恩极其善于书写人性的阴暗面,其作品大多充斥着黑暗、暴力、爱欲等命题的探讨,麦克尤恩也因此被贴上了“恐怖伊恩”的标签。但是从《阿姆斯特丹》开始,他已经不再是那个集中书写阴暗面的青年了,他的兴趣变得更加宽广,不再只是写局限空间里的局限人物。《追日》可以说是一本探索之作。 以下是我们的讨论: 01:08 男主人公初印象:诺贝尔奖得主,渣男和懦夫 06:12 十年间的故事走向:从桃色到血色,从偷人到杀人 15:22 惊喜之处:幽默感与内心戏 21:38 混乱的更衣室:无法管理好衣服的科学家,和他们拯救地球的理想 26:53 少见的小说主题:科学家理想败给人性 33:50 你会给这本书打几分?
大家好,这里是《书读完了》的第七期节目。我们的形式是三个人共同读一本书,聊聊各自的阅读感受。本期主播是:简宁、村长、苑伶。 本周我们阅读的是日本作家冈岛二人的作品《克莱因壶》。值得一提的是,冈岛二人真的是两个人,是由井上泉与德山谆一二人组成的“合体作家”。他们的名字取自于日语“两个怪人”的谐音。 他们一起斩获了不少奖项,1982年《宝马血痕》摘得江户川乱步奖,1985年凭《巧克力游戏》荣获第39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等。但在1989年,这对搭档突然宣布解散,两人以《克莱因壶》作为“诀别宣言”,从此冈岛二人不复存在。 这本有着“告别作”意味的《克莱因壶》,实际上由井上泉独立完成。由于超前的想像力,《克莱因壶》也被认定是日本“虚拟现实”的开山之作。 以下是我们的讨论: 01:12 开端:一个进去就不想出来的虚拟实境游戏 12:43 克莱因壶:虚拟与现实世界循环相连的隐喻 13:14 循环:这是开始,也是结束 19:59 作者现身书中口述谜底,但真相究竟为何? 25:51 体验全沉浸式游戏的前提,是你不会丢失现实的参照系 29:48 你想生活在克莱因壶内吗?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