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54《苏东坡新传》:在苏轼的故事里,发现人生的旷野

“苏轼成为悲剧人物,几乎是必然的命运,但他也和苏格拉底一样:‘果是天意如此,我很乐意接受。’” 大家好,这里是《书读完了》的第54期节目,我们的形式是三个人共同读一本书,聊聊各自的阅读感受。本期主播是简宁、村长、陈翔。 本期我们一起阅读的是李一冰先生的《苏东坡新传》,一本分为上下两卷的厚重传记。我们多少都读过苏轼的诗,他是中国文化史上罕见的全才,在诗、文、书、画等方面都有不俗成就。但即便是如此天才,在变幻莫测的局势中一生颠沛流离,高处时曾为翰林学士,落魄时曾为狱中囚犯。波澜曲折的人生际遇,个中滋味都在诗里。 身边的朋友对这本《苏东坡新传》多有赞扬,因其非常详实。李一冰先生以苏轼的诗词为主线,参考东坡文集和后人笔记等百余种资料,还原了一个真实、立体的苏东坡形象。 以下是我们的讨论: 01:11 古人当官很辛苦,苏轼也会发牢骚 06:22 乌台诗案:苏轼如何面对人生第一次重大挫折 10:48 57岁重回官场,个性决定了苏轼在政治上的悲剧命运 20:36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27:23 苏轼的乐观是如何炼成的? 37:11 苏轼和他的朋友们 44:07 苏轼的精神源头:儒、释、道 54:39 写诗文、会画画、懂美食,你最想点亮苏轼的哪个技能点? 58:32 苏轼生命里的几个女性角色 01:12:04 三位主播一致四星推荐

77分钟
11k+
1年前

EP53《外面是夏天》:人生就是悲伤和美丽之间的一切

“盛年已过,懂得了蔬菜的味道,也懂得了水的味道。谁能想到活着活着就会懂得水的味道?” 大家好,这里是《书读完了》的第53期节目,我们的形式是三个人共同读一本书,聊聊各自的阅读感受。本期主播是村长、简宁、苑伶。 本期我们一起阅读的是韩国作家金爱烂的短篇小说集《外面是夏天》。这是金爱烂的第四部短篇小说集,共收录七篇作品。故事中的主人公大多在经历“失去”,失去孩子,失去父亲,失去能用母语与之交流的人…… 金爱烂似乎有意将这种种失去之痛揉碎,均匀地分布在字里行间,让痛感不时击中读者的心。 《外面是夏天》是第四十八届东仁文学奖获奖作品,其中《沉默的未来》《您想去哪里》分别为作者赢得第三十七届李箱文学奖和第八届年轻作家奖。 以下是我们的讨论: 01:06 以克制和平静的笔法写“失去” 06:18 一件很小很小的事,写出“一切都毁掉了”的时刻 14:23 很敢于写小孩子的善与恶 23:42 “我像撞上玻璃墙而死的鸟,屡屡与他的不在碰撞,跌落在地” 35:24 与《海边的房间》相比:写每个人都可能面对的“失去”,悲伤但有温暖 44:49 “琐碎而无聊的日子,一天天积累下来成为四季,四季积累下来就是人生” 51:51 4.5星以上推荐

57分钟
4k+
1年前

EP51《当下的力量》:你有没有想过,是思维在操控你?

“经常倾听你大脑中的声音。特别关注那些重复性的思维模式,那些多年来缠绕你的‘旧唱片’ ”。 大家好,这里是《书读完了》的第51期节目,我们的形式是三个人共同读一本书,聊聊各自的阅读感受。本期主播是简宁、村长、苑伶。 本期我们一起阅读的是《当下的力量》,一本身心灵畅销书。作者埃克哈特·托利出生于德国,他从伦敦大学毕业后,在剑桥大学担任研究员和导师。 30岁以前,作者一直处在一种焦虑不安的状态中,时常有伴随着自杀倾向的抑郁。在29岁生日之后不久的一个晚上 —— 他感到想要毁灭自己,让自己不存在的渴望,远远超过本能求生的渴望。 紧接着,他感受到大脑完全停止了运转,仿佛“被吸进了一个能量的旋涡”,但是当思维停止之后,他进入到一种深深的宁静和快乐之中。 作者认为,大脑才是我们痛苦的创造者,我们需要终结时间的幻象,深深地进入当下。在这本书中,他和世界各地的读者分享了关于「当下的力量」的心灵实践。 以下是我们的讨论: 01:16 一本实用的身心灵工具书 06:12 你分别有多大比例生活在过去、当下和未来? 10:57 “活在当下”具体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23:16 观察自己:像抓小偷一样抓住负面情绪 45:37 你需要一个完完全全属于你自己的空间 52:29 看完本书最大的收获:明确“敌人” 01:02:55 四星以上推荐

65分钟
8k+
1年前

EP50《埃隆·马斯克传》 :“疯王”马斯克和他的火星使命

“对于所有曾被我冒犯的人,我只想对你们说,我重新发明了电动车,我要用火箭飞船把人类送上火星。可我要是个冷静、随和的普通人,你们觉得我还能做到这些吗?” 大家好,这里是《书读完了》的第50期节目,我们的形式是三个人共同读一本书,聊聊各自的阅读感受。本期主播是苑伶、简宁、村长。 本期我们一起阅读的是《埃隆·马斯克传》,这是知名传记作家艾萨克森以近距离观察的视角,为全球最引人注目、同时最富争议的创新企业家——埃隆·马斯克所作的传记。 马斯克是知名科技企业特斯拉、SpaceX 等公司的创始人,他从小在南非生活,经常遭受校园霸凌,父亲也给他造成了不可磨灭的情感创伤,这一切使他成为一个坚强又脆弱的男孩,并在后来的人生中过着冒险又富有戏剧性的生活——这本书试图回答一个问题:那个在马斯克心底里驱使着他的“恶魔”,是推动创新与进步所必须的吗? 值得一提的是,艾萨克森也是《乔布斯传》的作者,他在《马斯克传》里有多次提及两人的相似之处。 另外,本期我们再次邀请到了返场嘉宾 Shawn!作为创投行业从业者,Shawn也对特斯拉、SpaceX还有马斯克本人保持关注。以下是我们的讨论: 01:30 用几个词来形容马斯克:冒险家、“暴君”、英雄主义 35:30 马斯克收购推特是“小男孩赌气”吗? 51:30 事业成功的人是否有一些共性? 01:01:01 “每年真刀真枪的实干家越来越少,动动嘴皮子吹哨的裁判却越来越多” 01:04:53 四星以上推荐

71分钟
2k+
1年前

EP49《疼痛部》:战争之后,一切都坏掉了

“流亡途中,你既过早地衰老,又永远长不大——两者是同时的。” 大家好,这里是《书读完了》的第49节目,我们的形式是三个人共同读一本书,聊聊各自的阅读感受。本期主播是苑伶、简宁、村长。 本期我们一起阅读的是《疼痛部》,作者是女性作家杜布拉夫卡·乌格雷西奇,我们在第46期节目的时候聊过她的另一本著作《狐狸》。如果说《狐狸》更像一本文学评论,在对他人作品的谈论里表达作者个人的喜好见地;那么《疼痛部》这本小说则更像一本虚构的“自传”,讲述一位流亡者,在失去故土之后,如何在新的国度,也就是荷兰生存、寻找自我又丢失自我的故事。 作者杜布拉夫卡与小说主人公有着极为相似的经历,她出生于前南斯拉夫,在南斯拉夫内战爆发、解体后,不得不离开故土,定居荷兰。有意思的是,这本书的名字《疼痛部》,来源于书里提到的荷兰第三大城市的一家SM俱乐部。 以下是我们的讨论: 06:56 来自已经不存在的国家,教授一门四分五裂的语言 19:19 家园的彻底的沦丧,是在反复确认中到来的 27:37 “我们不需要分数,也不需要文学,我们需要一个讲道理的人来建立秩序” 48:52 流亡等于失败,回家等于死亡。只有在做出选择那一刻我们才是自由的 51:40 一个绝妙的隐喻:红白蓝塑料条纹包 01:06:51 文学作品当中的痛苦情绪是怎么被表达出来的? 01:14:10 比《狐狸》更高的评价,4.5星以上推荐

78分钟
1k+
1年前

EP48《诗人十四个》:陶渊明和辛弃疾的MBTI竟是?

“现代生活与古代心灵之间未必有多深的隔阂。” 大家好,这里是《书读完了》的第48期节目,我们的形式是三个人共同读一本书,聊聊各自的阅读感受。本期主播是村长、简宁、苑伶。 本期我们一起阅读的是在国内颇有人气的一本诗词赏析《诗人十四个》。作者黄晓丹出生于1982年,现任江南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曾是南开大学古代文学博士,师从叶嘉莹教授。 《诗人十四个》最大的特色是以现代心理学解读古代诗人。全书共有七章,每章都会围绕一个主题,选择两个诗人展开对比,呈现作者对诗歌的不同解读,展现生命的矛盾和可能性。这些主题包括友情、孤独、情欲、死亡、别离五种生命事件,以及渴求与接纳两种生命态度。 本期再一次邀请到了青年诗人陈翔,在第45期我们还和陈翔一起聊过另一本诗集,葡萄牙国宝级诗人佩索阿的《我将宇宙随身携带》。 以下是我们的讨论: 03:03 现代人反复焦虑的问题,古人可能已经想过了 05:21 我们真的能够辨别理想与欲望吗? 13:45 王维VS李商隐:命运与意志的比例差异 31:08 INTP陶渊明与ESFJ辛弃疾:前者产生思想者,后者产生实干家 41:07 周邦彦《浣溪沙》:一种青春心境的终结 50:40 作者的奇异能力:在一个褶皱里面打开一个世界 01:07:06你更喜欢古诗还是现代诗? 01:15:50 四星以上推荐

80分钟
2k+
1年前

EP45《我将宇宙随身携带》:仅仅听听风吹也是值得出生的

“我没有雄心,也没有渴望。做个诗人不是我的雄心,它是我独处的方式。” 大家好,这里是《书读完了》的第45期节目,我们的形式是三个人共同读一本书,聊聊各自的阅读感受。本期主播是简宁、村长、苑伶。 本期我们要一起阅读的书是葡萄牙国宝级诗人费尔南多·佩索阿的《我将宇宙随身携带》。佩索阿有一个特别的写作方式是“异名书写”,他创造了超多异名作者,有研究者统计过他有72个异名,这些异名都有各自的性格和世界观。 今天我们读的这本诗集出自于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异名作者,阿尔贝托·卡埃罗。卡埃罗被称为“自然诗人”、“客观诗人”,他的宇宙观是强调把握自然,反对思考,一种完全抵抗解释的观念。 这期我们也特别邀请到了一位青年诗人陈翔。陈翔是武大新闻系毕业,曾获草堂年度青年诗人奖。他现在在互联网大厂上班,业余写诗,过去7年写了150多首作品,并在今年1月出版了自己的诗集《新雪》。 以下是我们的讨论: 01:39 为什么选择诗歌作为表达形式? 02:52 如何写诗?一首好诗的标准是什么? 16:40 怎么看待佩索阿所崇尚的“自然” 21:40 强调“观看”,而非“思考”:花即是花,树即是树 37:54 为什么现在我们很少读诗和写诗了?诗歌会有一次文艺复兴吗? 47:07 怎样读诗能够提升自己的感受力? 53:59 如何平衡打工和写作

64分钟
2k+
1年前

EP43《日本原创力》:宝可梦、凯蒂猫、卡拉OK,它们竟然是这样诞生的

“如我所说,日本人民只是一种风格,一种精致的艺术幻想。——奥斯卡·王尔德” 大家好,这里是《书读完了》的第43期节目,我们的形式是三个人共同读一本书,聊聊各自的阅读感受。本期主播是苑伶、简宁、村长。 本期我们一起阅读的是《日本原创力》,副标题叫《“日本制造”如何制造全球流行?》。这是一个美国作家对日本商业的观察,讲述的是日本创意产业与商业的全球崛起历程。尤其是在二战背景下,当日本经济受到严重打击之后,日本动漫游戏IP却在短短几十年间成为全世界年轻人几乎都耳熟能详的东西。 日本“失去的20年”,也是日本电子游戏公司逐渐占领全球年轻人内心的20年。这个过程是怎么发生的?这就是本书想要一步步为我们揭示的内容。 本期我们还邀请到了首位返场嘉宾Shawn,他不仅对科技投资非常了解,也深受日本动漫游戏文化的影响。以下是我们的讨论: 01:00 日本对我们这一代影响最大的商品是什么? 16:02 原来emoji (绘文字)源自于日本 21:59 卡拉OK和电子宠物:竟是搞笑诺贝尔奖得主? 33:19 日本女性在职场中的处境 42:40 如何理解日本原创力? 50:34 “在框架内思考”:创作始于模仿,复制标志着新事物的开始 52:40 从日本产业发展史中,我们有可借鉴的部分吗?

65分钟
99+
1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