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够进行课题分离,那么人生就会简单得令你吃惊。” 大家好,这里是《书读完了》的第42期节目,我们的形式是三个人共同读一本书,聊聊各自的阅读感受。本期主播是简宁、村长、苑伶。 本期我们一起阅读的是近期讨论度非常高的心理学书籍《被讨厌的勇气》。作者是日本的岸见一郎和古贺史健,前者是一位哲学家,专门研究阿德勒心理学;后者是一位自由作家,擅长对话创作。 本书有两个抽象的主人公,以“青年与哲人” 的对谈形式总结了阿德勒心理学。所以这本书并不是阿德勒一手的原著作,而是研究阿德勒心理学的哲学家的二手转述,希望帮助普通人降低理解门槛,解答真实的人生困惑。 本期我们还邀请到了一位特别嘉宾Queeny,她是前鹅厂员工,现在转型做心理咨询师。 以下是我们的讨论: 00:47 为什么从大厂转型做心理咨询师? 16:20 阿德勒心理学的一些介绍 38:31 课题分离:可以把马带到水边,但不能强迫其喝水 53:52 人际关系的出发点是课题分离,终点是“共同体感觉” 01:00:45 “目的论”而不是“原因论” 01:13:11 此时此刻:认真过好每一个刹那,人生总是处于完结状态 01:27:38 推荐:优缺点明显,但有很真实的启发
“每个人总会有某个瞬间,觉得此生就是为此刻而设的。” 大家好,这里是《书读完了》的第41期节目,我们的形式是三个人共同读一本书,聊聊各自的阅读感受。本期主播是村长、苑伶、简宁。 今天我们一起阅读的是陈春成的小说集《夜晚的潜水艇》。陈春成是一位90后作家,福建人,《夜晚的潜水艇》是其第一部作品。《夜晚的潜水艇》在2020年出版,被评为《亚洲周刊》2020年度十大小说、豆瓣读书2020年度中国文学(小说类)Top1。 本期我们还邀请到了一位好朋友乔芊。她曾在2022年36氪编辑部年度书单里推荐了《夜晚的潜水艇》,且评价很高,“是国内近两年最不可错过的虚构作品之一”。 以下是我们的讨论: 02:43 写得很南方城市,湿漉漉、很绿的感觉 06:19 令人惊艳的想象力,好像在四维空间里游荡 14:10 不长不短的句子,朗读起来有一种现代汉语的韵律 26:54“文字纷纷扬扬从天而降,我像在雪中舞剑,总能在万千雪花中击中最恰当的一朵” 41:56 要在人生里找到一些不被磨损的东西 56:29 四星以上推荐
“没有她们,历史是不完整的。” 大家好,这里是《书读完了》的第40期节目,我们的形式是三个人共同读一本书,聊聊各自的阅读感受。本期主播是村长、苑伶。我们的另一位主播简宁因为宝娟嗓缺席了本期录制(下期准时出现!)。 今天我们一起阅读的是《漫长的余生:一个北魏宫女和她的时代》,作者罗新是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暨历史学系教授,专业研究方向为魏晋南北朝史和中国古代民族史。本书讲述的是一位生于动荡的南北朝时期一位普通宫女王钟儿的故事,罗新教授用墓志等史料为我们还原了她普通却又不平凡的一生,如何与权力中心的“子贵母死”制度发生关联,她又如何能以宫女和比丘尼的身份成为抚育两代皇帝的关键人物,直到八十六岁才撒手人寰。 我们还邀请到了一位热爱文史类读物的好朋友九连环一起来聊聊这本书,以下是我们的讨论: 04:14 大历史背景下,一个小宫女的生平也值得关注 19:24 动荡的南北朝:北魏14个皇帝有9个死于非命 33:35 子贵母死:反人性的权谋斗争手段 40:21 1600多年前,女性们在乱世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55:14 4星以上打分,以及更多历史读物推荐
“通往觉醒之路实艰,如锋刃之难蹈。” 大家好,这里是《书读完了》的第39期节目,我们的形式是三个人共同读一本书,聊聊各自的阅读感受。本期主播是村长、简宁、苑伶。 今天我们一起阅读的是英国作家毛姆的小说《刀锋》。毛姆是一位很传奇的作家,也是20世纪最受欢迎的小说家之一,他的代表作品有《月亮和六便士》、《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等。今天我们讨论的《刀锋》的主角叫拉里,他一战时期服役于空军,因为亲眼目睹战友死去,导致他对人生的态度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战争结束回到美国后,拉里不上学、不就业,最后抛下亲友去流浪,要寻找自己内心的答案。故事就围绕他的自我追寻之旅展开。 以下是我们的讨论: 00:47 “当人英勇地面对着世界的疯狂” 05:25 主人公拉里 vs 悉达多:普通人如何求道? 09:32 他爱抽象的人类,却无法让未婚妻开心 24:39 "自我牺牲的情感足以压倒一切,就连欲望和饥饿都相形见绌" 39:10 你喜欢作家直接出现在小说当中的写法吗? 50:42 开播以来最大荐书分歧:4.5星和2星同时出现
“没有完美的管理者,但可以有完美的团队。” 大家好,这里是《书读完了》的第38期节目,我们的形式是三个人共同读一本书,聊聊各自的阅读感受。本期主播是苑伶、村长、简宁。 今天我们还请到了一位好朋友 Shayla,她从事了多年战略分析工作,曾就读于杜克大学的MBA项目。我们和她一起聊了聊 MBA 对她的影响,以及她在多年工作里看到的职场人面临的管理问题。 本期我们一起阅读的是《发现你的管理优势》。这本书是世界知名的管理专家,组织变革和组织治疗专家伊查克·爱迪思的作品,他在这本书里提出了用于分析不同管理风格的 PAEI 模型,帮助管理者识别自己的工作风格,比如这四个字母分别对应了四种基础的风格:业绩创造者、行政管理者、企业家、和整合者。他还结合了企业的生命周期理论,告诉管理者应该在每个阶段如何调整自己的风格模式,从而和组织一起成长进化。 以下是我们的讨论: 01:21 MBA 对我的影响:职业转型、人格塑造 07:56 你的老板属于哪种类型:独行侠,官僚,纵火犯,应声虫,还是朽木? 20:45“纵火犯”型老板:喜欢变来变去,下属疲于奔命 26:01 让人窒息的老板,会让下属拿出什么样的“应对之道”? 44:24不止有老板拿高薪,才能解决完美团队的缺失问题 51:57 打工人 vs 管理者,看这本书的心态有何不同?
“互动!互动!想要和听众互动!” 大家好,这里是《书读完了》的第37期节目,我们的形式是三个人共同读一本书,聊聊各自的阅读感受。本期主播是苑伶、简宁、村长。 本期是一期特别节目,世界读书日的番外篇!今天我们不打算聊特别严肃的内容,主要和听众朋友们分享一下我们节目近期的一些变化,有哪些里程碑,还有我们三个主播自己的个人成长。 以下是我们的讨论: 00:40 作为被访者,第一次在36氪直播感觉如何? 03:52 43天涨粉1000,我们做对了什么? 07:30 在这个过程中个人生活有什么变化吗? 15:29 互动!互动!想要和听众互动! 18:31 聊聊读书习惯:读到不喜欢的书你会放弃吗? 26:50 2023年以来我们最推荐的书
“一个人尽管可以选择简单生活,但终究还是无法挣脱复杂的人生。” 大家好,这里是《书读完了》的第36期节目,我们的形式是三个人共同读一本书,聊聊各自的阅读感受。本期主播是村长、简宁、苑伶。 本期我们一起阅读的是一本英国小说《激情耗尽》。作者薇塔·萨克维尔-韦斯特于1892年出生在贵族之家,作品以小说和诗歌为主,曾两度获得霍桑顿文学奖。 值得一提的是,薇塔与丈夫的婚姻是开放式的,两人都还有过同性伴侣。薇塔最为人熟知的伴侣,是另一位女性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薇塔和伍尔夫密切交往的那十年,是双方文学创作的高峰期。这本书也诞生于这一期间,并被称为伍尔夫的代表作《一间自己的房间》的小说版本。它讲述了一位女性在人生暮年自我觉醒的故事,它告诉我们,女性的觉醒、自我解放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永远都不会太晚。 以下是我们的讨论: 01:54 一个女性在老年也能鼓起勇气去寻找自我的故事 07:39 70年顺从的婚姻,女主对丈夫的爱是真实还是自欺? 14:01 被一眼看穿内心的恐惧和热爱,你相信这样的一见钟情吗? 18:08 88岁,她听到跨越50年的告白 28:51 看完《暮色将尽》和《激情耗尽》,我们对老年生活想象的改变 40:40 “一个人尽管可以选择简单生活,但终究还是无法挣脱复杂的人生” 47:08 4星以上推荐:晚年爱情故事比自我觉醒更好看
“不要期待成品,而是把它当成一个起点。” 大家好,这里是《书读完了》的第35期节目,我们的形式是三个人共同读一本书,聊聊各自的阅读感受。本期主播是苑伶、村长、简宁。 本期我们还请到了一个强力外援 Shawn,他长期专注于科技行业的投融资,对技术变化有自己的洞察和理解。 今天是一期有点特别的节目,我们阅读的是 LinkedIn 领英创始人 Reid Hoffman 关于 GPT4 的新书《Impromptu: Amplifying Our Humanity Through AI》。它暂时没有出官方的中文译本,标题大意是:如何让 AI 来帮助人类获得更多能力。这本书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一大半内容都是由 GPT4 写就的,这也是我们阅读的第一本由 AI 参与撰写的书籍。 相信这一段时间,即便你不是 AI 行业从业者,也肯定感受到了 ChatGPT 带来的汹涌浪潮。它让人欣喜,也让人恐慌,关于 AI 将替代知识工作者的讨论不绝于耳。而 Reid Hoffman 作为 OpenAI 的创始人之一,在去年 7 月就已经提前用上了最近才开放的 GPT4 版本,并和 AI 探讨了一系列有关教育、法律、新闻等行业可能面临的变革的问题,以及它可能对我们每一个普通人会带来的影响。 以下是我们的讨论: 01:55 这段时间你尝试用GPT4了吗? 08:36 ChatGPT 背后的公司 OpenAI 是何方神圣? 26:47 GPT4写书:有壮观的废话,也有不少亮点 32:23 GPT4令人惊艳的案例:取标题、写小说 38:13 创意危机?“AI将帮助不太有才华的人充斥市场” 45:30 搜索与AI的区别:“直给”会让思维越来越懒惰吗? 51:45 被AI取代的职业与新职业 01:08:23 一个争议:大模型真的具备“理解”能力吗?
“没关系,不必担心未知。” 大家好,这里是《书读完了》的第34期节目,我们的形式是三个人共同读一本书,聊聊各自的阅读感受。本期主播是:简宁、村长、苑伶。 本周我们阅读的是戴安娜·阿西尔《暮色将尽》。这是阿西尔在近 90 岁时写下的一本老年生活随笔,极其坦诚地书写了文学作品中常常缺席的主题:衰老与凋零。 戴安娜·阿西尔是一位编辑,在她五十多年的编辑生涯中,她发掘了《简·爱》前传、著名的女性主义小说《藻海无边》的作者简·里斯,以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奈保尔等不少文学大家,直到 76 岁才退休。 她一生未婚,在退休后又开启了写作事业,创作了一些小说和多部回忆录,并凭借《暮色将尽》获得 2008 年科斯塔传记奖。今天我们就一起通过这部回忆录,走进她的一生。 以下是我们的讨论: 01:12 灵魂提问:你会给自己设计一句怎样的临终遗言? 05:42 一本讲老年的书不一定要以呜咽收场,当然也不可能锣鼓喧天 06:50 具象的衰老:一个衰老的人去照顾一个更衰老的人 17:58 对抗恐惧:成为受人欢迎的作家,70岁开始也不晚 33:26 独特的女性样本:理智又清醒,不遵照社会规训去生活 42:45 四星以上推荐:既幽默又极其坦诚的自白
“三十多岁的人失去了童年无所不能的感觉,会渐渐感觉到能力与体力层面的极限。我们会扪心自问,在达到极限之前,明确区分自己做得到的和做不到的。” 大家好,这里是《书读完了》的第33期节目,我们的形式是三个人共同读一本书,聊聊各自的阅读感受。本期主播是:苑伶、村长、简宁。 本周我们阅读的是上野千鹤子与铃木凉美合著的《始于极限:女性主义往复书简》。这本书因近期一个对上野千鹤子的采访视频,在中文互联网上的热度不断攀升。但我们无意参与这场讨论,只是想纯粹地聊一聊书里对于女性主义的研究和思考,以及两位作者如何看待女性面临的职场、婚姻、生育等人生困境。 上野千鹤子是一位日本社会学家,曾任东京大学社会学教授,也是日本著名的研究女性解放理论的女性主义者,著有《厌女》、《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父权制与资本主义》等。铃木凉美是一位曾经在大学期间做过夜总会女招待、AV女演员的写作者,其2022年最新小说《资优》还入围了芥川文学奖。 本书收录了上野千鹤子和铃木凉美两人往来的书信,每一回合她们都围绕一个话题展开,比如情色资本、母女关系、女性的认可欲求、自由、能力、独立、团结等。 以下是我们的讨论: 01:44 正视自己的伤痛吧,痛了就喊痛 05:11 “情色资本”不是资本,而是商品 07:21 “我卖想法,但不卖感觉” 10:03 聊聊女性困境:生育、重男轻女、认可欲求 25:50 少女漫画与“浪漫爱” 35:00 天职、职业、工作,你找到了哪一种? 44:58 四星以上推荐 BGM:褚褚音乐《一切的开始》
“阅读更像是一个不断迂回和逡巡的过程。在来回的重读中,困惑生生灭灭,顿悟来了又走,由此,知识的晶体才能逐渐从团块的混沌中析出清晰的轮廓。” 大家好,这里是《书读完了》的第32期节目,我们的形式是三个人共同读一本书,聊聊各自的阅读感受。本期主播是:简宁、村长、苑伶。 这一期我们一起阅读的是南开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张秋子的《堂吉诃德的眼镜》。比起“专业读者”,她更想做“向绝大多数人打开文本的人”。 我们推荐这本书的理由是它非常的“新手友好”。张秋子指出了一个阅读文学批评著作的门槛:当自己的阅读储备和所需要的阅读量不一样,怎么办?所以她以文本细读的方式,从主题和技术两个方向,浅显易懂地向我们传递学院派的解读方法。 以下是我们的讨论: 01:39 “大道理饥渴症”:为什么人们喜欢在文学作品里寻找意义 08:55 文学与自我:你会把自我的存在形容成什么? 16:39 追求物质生活就等同于没有精神世界吗? 25:21 文学中的时间:打破规律,让人一下子跳入不一样的体验 32:13 4.5星推荐:从文本出发,完成自己的思考路径
“生活愉快的关键,在于先去选择必要的东西,然后去热爱所选择的东西。” 大家好,这里是《书读完了》的第三十一期节目,我们的形式是三个人共同读一本书,聊聊各自的阅读感受。本期主播是:村长、简宁、苑伶。 这期我们一起阅读的是美国心理推理小说《当尼采哭泣》。这本书的一大特点是,书里的人物都是来自真实的历史。主人公尼采是19世纪德国著名哲学家,另外一位主角布雷尔是19世纪末欧洲最负盛名的医生,他的学生可能更为人熟知,即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 作者基于史实,将这位哲学家和名医,合理虚构为医生与病人,开启了一段扣人心弦的“谈话治疗”。书中涵盖了中年危机、女性意识、自我探索等话题,以及人生的四大终极关怀:死亡、自由、孤独、人生的意义。 这场谈话十分精彩,借用书中布雷尔对尼采的评价来形容:任何一个问题抛给他,即使是里头最微小的种子,都会在思想上快速成长,成为青葱的树木。 作者欧文·亚隆是当今世界最有影响力、 著作流传最广的心理治疗大师之一,是美国团体心理治疗的权威、精神医学大师、存在主义治疗三大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许多著作不仅给心理治疗师带来启发,也深得普通读者的喜爱。其中《当尼采哭泣》被翻译成24种语言,其改编的同名电影于2007年在美国上映。 以下是我们的讨论: 06:15 人必须要找出帮助自己的力量 09:11 我们对欲望,比对欲望的对象要爱得更多 10:35 如何理解“成为你的存在” 15:27 当亲人得了绝症,要不要如实告诉他? 22:03 尼采的思想实验:永劫回归 30:48 怎么拥有绝对的自由? 34:34 用MBTI来看尼采和布雷尔的人格差异 50:50 超五星推荐 BGM:褚褚音乐《一切的开始》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