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停止要求父母(无限)进步

最近流行一个句式:质疑____理解____成为____。这个下划线里可以填进“父母”,但是在假意讨好年轻人的网络空间里,填入父母这个词,很容易引起声讨或者不耐烦,流行的声音是“这代年轻人选择断亲了”,“扫兴的父母”。确实在感觉整个人生无形压力的生活之中,父母是最具体的、通常带来焦虑感的形象。“质疑____理解____成为____”当然不是万能公式,我们生活里还有太多的时刻只能用两个字“算了”。但是今天我们要试着把生活这团揉皱了纸,摩挲一下,我们和父母的生活究竟有怎样的纹理,我们将怎样相互支撑。这不能用公式以及算了二字来顶替。 本期节目活字编辑部里作为女儿和妈妈的伙伴们一起,从质疑反抗父母的占有和支配、试图“断亲”聊起,叩问我们与父母能否真的彼此理解。客观存在的生活时差,横亘在两代人之间。而城市生活的原子化和人口结构的少子化,让原有的家庭关系持续消退,家庭中的权力结构也在悄然瓦解,这种回不去的旧模式和不确定的现实,是父母和我们一样,都在共同面对和经历的。 【本期时间轴】 [05:02]我们都有一个想过“断亲”或者说真正剥离跟家人的精神脐带的过程 [23:30]跟母亲过一样的人生,有时是种误解。有时我们从未理解彼此的生活 [34:00]创意性地解决“父母进步”的问题,需要有真的深刻的认识 [39:20]我们跟父母有同时性的生活,在一起面对社会的压力 [44:20]父母和我们一样的孤独,而他们要面对的,我们需要很久很久才能明白 [56:10]母亲的委屈是女儿该承担和治愈的吗?要求个体特别难(而且不该) [01:03:00]物理距离、电子科技、学会“不讲理”我们还有其他共处的可能 【与我们交流】 欢迎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你还可以搜索微信id“moveabletype”,添加小助手“活字阿浪”为好友,我们会将你加入活字电波听友群。欢迎与我们交流分享!

75分钟
1k+
1年前

毛尖✖️田浩江:写作,就是一种摧毁自己的行为

一年多来,歌剧艺术家田浩江被多位活跃于各个领域的大咖粉丝邀请,围绕着他的艺术家散文集《角斗场的〈图兰朵〉》,谈他的经历、故事和他的写作,如陈丹青,俞敏洪、如许知远的《十三邀》。这本书同样被学者们重视和欣赏,独一无二的写作和波澜壮阔的人生,用“耳目一新”来形容还不足以相称。一向以锋利著称的毛尖老师选用了一个词“天籁”。 10月21日下午,歌剧艺术家田浩江与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毛尖相聚上海朵云书院戏剧店,围绕《角斗场的〈图兰朵〉》一书展开了精彩对话。对谈中,两位结合田浩江在书中描绘的四十余年歌剧职业生涯,直面天神人物的独特风采和小人物的生动瞬间,将写作与歌剧交融,体悟跨越民族、国家、种族的艺术和人性。毛尖特别提到,田浩江是“百年汉语写作的奇才”,因为他重新发明了汉语的感官系统,重新发现了汉语的呼吸系统,重新定义了动词名词形容词。 田浩江与毛尖在活动现场 世界上最动听的男低音与评论界语速最快的女声,被毛尖老师戏称为一对反义词,本场对谈不仅有反差、有观点,还有可供欣赏和感受、别处绝无仅有的歌剧体验,请调整好耳机。收听当天的对谈内容。 田浩江(左)与青年歌唱家对话 【本期时间轴】 [03:00]这是一本只有田浩江才能写出来的书:歌剧风格的写作 [08:45]歌剧生涯中经历的最大伤害是什么? [17:00]在白人艺术舞台上,是否遭遇过身为亚裔的凝视 [24:20]只要他开口,只要他上台,就是天籁 [33:30]歌剧演员的灾难性时刻 [46:40]现场飚音:《我的太阳》 [48:20]歌剧院风格写作,开创了写作新的style [01:00:00]写作与歌唱的关系:来自内心的东西 [01:10:00]田浩江的写作里特别诚实、真实 [01:15:20]演艺生涯中,哪个角色“八字最合” 田浩江在科隆大剧院演出《浮士德》中的魔鬼梅菲斯特,也是第一个亚裔歌唱家饰演这个角色 【与我们交流】 欢迎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你还可以搜索微信id“moveabletype”,添加小助手“活字阿浪”为好友,我们会将你加入活字电波听友群。欢迎与我们交流分享!

83分钟
3k+
1年前

真相、阴谋论及其他——美国国家级谋杀的破案始末

马丁•路德•金遇刺已过半个世纪,然而关于这场刺杀案的真相,至今仍是众说纷纭、疑雾重重。多数人倾向认同阴谋论,更愿意相信,一场悲剧背后有宏大的原因,而不是一连串混乱的偶然。 (金遇刺现场,同行人员指认凶手方向 约瑟夫·卢拍摄) 美国历史学家、记者汉普顿•塞兹也曾经认真考虑过宏大阴谋。他阅读了所有能找到的关于阴谋论的书,查阅了大量的卷宗和秘密文献,分析了至今仍未解答的问题和令人费解的疑点,特别研究了几个影响力最大的阴谋论,并认真追查了著名阴谋论认同者、律师威廉•F.佩珀的理论。但他发现,他的研究越是深入,事情越是朝着另外一个方向展开。 杀死金的人却是他想要努力拯救的人?渴望理解的孤独灵魂为何变成独行杀手?这是个普通到让人立刻忘记的人,但也是个精神世界极其丰富的人——他渴望意义,渴望目标;他兴趣繁多,喜欢舞蹈、调酒、催眠、电影;他喜欢看书,关注时尚和新闻;但同时,他很孤独。他不知道自己是谁。独行杀手心底也有一个不被理解的巨大宇宙。 这种混乱的精神状况,反映了当时真实的社会样貌,也给普通人的生活境遇带来反思。即使是马丁•路德•金,在书中也是以一位普通人的样子有血有肉地活着和死去,也有缺点,也会脆弱,也对未来有质疑。 本期活字电波邀请A纪实系列《白与黑》《头号追凶》《正午》的编辑小杨,一起讨论、分享阅读这本纪实+侦探小说般的《头号追凶——马丁·路德·金》的感受。 【本期时间轴】 [00:40]一部侦探推理性非虚构著作的“5W” [05:04]美国国家级谋杀案是桩什么案件?FBI在其中的尴尬 [10:10]以“赤裸生命”为例,探讨仇恨文化是如何形成的? [19:44]凶手的形象是如何一点点浮现的 [30:05]一边写马丁·路德·金,一边大篇幅写凶手,是在同情凶手吗? [38:00]金死后,一切也如悬崖般坠落,时代河流分叉 [45:00]汉普顿·塞兹的人文关怀视角 [52:35]第40届奥斯卡因金的遇刺被推迟,获奖影片的政治回应 [58:35]改变历史进程的“小人物”与阴谋论 [01:06:50]对本书及A纪实系列的阅读体验分享 图书简介 1968年4月4日,一个名叫詹姆斯•厄尔•雷的普通白人开枪射杀了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整个美国陷入震惊、愤怒和悲伤之中。随后,全国各地暴乱不断,哀悼者们聚集在金的葬礼上寻求真相。而曾经竭尽所能想要毁掉金的机构FBI,最终却承担了追查凶手的责任,为此展开了为期65天的紧张搜索,穿越两大洲去追踪刺客。 关于金的遇刺,官方版本是一个独行侠跟踪并最终杀死金的故事,但这打破了人们心中的平衡。一个小人物通过一己之力竟然可以重创几乎整个国家的命运?这引起了所有人的恐惧和怀疑,阴谋论也日嚣尘上。许多人认为刺客是被精心安排的替罪羔羊,金之死是多方合谋的结果。真相究竟是什么?历史学家汉普顿•塞兹带领我们走进迷雾深处,揭开美国非凡自由的另一面。 【与我们交流】 欢迎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你还可以搜索微信id“moveabletype”,添加小助手“活字阿浪”为好友,我们会将你加入活字电波听友群。欢迎与我们交流分享!

76分钟
1k+
1年前

一个彻底的爱书人。出版人汪家明聊《范用——为书籍的一生》

你也许不了解范用这个名字,但如果你爱读书,肯定听过《读书》《新华文摘》《西行漫记》《傅雷家书》《干校六记》《随想录》等等一系列响当当长销几十年的作品。可以说,没有范用,就很难见到甚至根本就不会有这些书。他的一生,是以读书和出版工作为核心的一生。想想什么人能称得上“为书籍的一生”这样的标题呢?你了解了范用、听了这期节目之后,就会明白,这的确名副其实。 “为书籍的一生”是出版人汪家明先生最新写作的《范用》的副标题。汪家明先生是范用先生晚年的“忘年交”,两人有十几年的交情,同为志同道合的出版人,同样有着三联书店领导人的身份,汪家明还编辑了范用先生的最后一本书《存牍辑览》,也曾三次成为书写范用传的作者。最新这本《范用——为书籍的一生》脱开了书系、特定角度等等束缚,梳理了更多的实录和史料。而书写范用先生本身就是在写三联书店出版史,甚至是中国当代出版史,这本书能帮助我们一览出版史中具体的人、具体的书、诞生和曲折的过程,以及那一代人的精神风貌。 本周末恰逢出版编辑资格考试,而决心做书的人,出版是ta一辈子的事。 本期嘉宾 汪家明,1953年出生于青岛。1984年进入出版行业,曾任山东画报出版社总编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副总编辑、副总经理,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著有《难忘的书与人》《难忘的书与插图》《爱看书的插画》《立尽梧桐影——丰子恺传》《美术给予我的》,编辑《范用存牍》《三心集》。 【本期时间轴】 [02:35]“为书籍的一生”背后有两位伟大的出版人 [10:50]少年时便与三联书店结缘“给书店一篮子鸡蛋,就收留他了” [15:40]读书、生活、新知,三联革命性的历史 [25:20]范用先生出版生涯的大致面貌 [36:10]《西行漫记》的出版 [40:15]《新华文摘》和《读书》杂志的酝酿 [44:10]《傅雷家书》出版始末 [52:26]《干校六记》及其他 [58:40] “没关系,我一个字都不改”《随想录》 [01:00:05]郑超麟,晚了2小时送达的书 [01:05:15]范用促成的书与历史的见证者 [01:09:20]《存牍辑览》背后的出版故事与文化人的心灵史 [01:20:00]对国际友人作品的观照“他们帮助过我们” 图书简介 范用先生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影响力最为深远的出版家。他的一生,是为书籍的一生。本书即以“书”为线索,呈现其一生的出版风貌: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腥风血雨中的读书、做出版,到新时代波澜中的编书、出书、设计书,再到晚年的写书、推广书,凡七十余年,历经坎坷,唯文化坚守不变。书中披露了《读书》《新华文摘》等重要刊物的创办历程,《西行漫记》《傅雷家书》《干校六记》《随想录》等经典图书的诞生始末,也叙写了范用与李公朴、陈白尘、田家英、启功、王世襄、罗孚、丁聪等师友的交往故事。“书多、酒多、朋友多”,其行事为人每每见出人情之美、人文之光。今年是范用先生诞辰一百周年,谨以此书纪念他。 【与我们交流】 欢迎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你还可以搜索微信id“moveabletype”,添加小助手“活字阿浪”为好友,我们会将你加入活字电波听友群。欢迎与我们交流分享!

84分钟
99+
1年前

沉迷几天《大梦》后,服用《资本论 》补了补气血

每一个商品,每一个细节,都是总的生产方式的暴露。《大梦》的火,固然折射了时代里普遍的社会情绪,歌词里反复呢喃的“该怎么办”,准确地表达了很多人都有过的彷徨和无助,但低吟浅唱无法带我们走入更深处——造成这些焦灼和问题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为什么工资总是不够用?找不到工作怪谁?资本主义能消除贫困吗?资本主义能让你成为中产吗?活着,确实需要点理论知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离我们一点都不远,离作为一枚螺丝钉的打工人来说,更近。为了弄懂这个时代,清楚自己身在历史何处,打工人真的需要重新翻阅《资本论》。 【本期时间轴】 [01:40]不同的人对歌曲《大梦》的感受 [12:00]生活为什么这么难?文化产品里没有答案 [21:05]把矛盾、结构等问题考虑到自己的微观世界里来 [27:10]86年出生的经济学副教授许准 [30:28]如何看待85后的“马克思热” [40:25]无处不在的消费主义之中的思考 [47:45]怎么理解“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52:30]从社会螺旋里跳出来一点点的方式 [57:30]读《资本论》的方式 活字文化在B站上推出了纽约大学经济学副教授许准讲《资本论》的视频课,欢迎了解。 【与我们交流】 欢迎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你还可以搜索微信id“moveabletype”,添加小助手“活字阿浪”为好友,我们会将你加入活字电波听友群。欢迎与我们交流分享!

64分钟
1k+
1年前

串台“最近买了什么书”书市让我们找到了同温层

如果春天不是读书天的话,那么秋天才是。无论是作为受邀播客之一,参加9月8日——10日在北京朗园vintage举办的图书市集,还是日常生活工作中的遭逢,都使我们在这个秋季思考一个问题:当代爱书人为他们的心头所爱做了些什么? 本期节目“活字电波”与“最近买了什么书”的两位主播山猪和野兔,就市集的魅力、书市和书展的区别、书店和书市的差异等问题展开了讨论。在这些话题的碰撞中,我们呈现了一类青年爱书人的状态:为书消得人憔悴,却乐此不疲。 本期时间轴: [01:30]当代爱书人在努力些什么 [07:25]图书市集是时代思潮的落地形式 [12:50]串台“最近买了什么书”聊书市 [15:20]书店和市集的场景区别 [20:50]实体书店对图书市集会百感交集吗? [28:30]不同城市间书业的差异和体会 [36:40]畅想不同形态的图书市集走入更多的城市 提到的书展: 上海书展 北京图书订货会(BBF) 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 上海国际童书展(CCBF) 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 南国书香节 提到的图书市集: 新京报书评周刊×朗园·北京图书市集 做書图书市集 独立书店生活节 提到的传统书市: 北京地坛书市 全国书市(全国图书博览会的前身) 提到的书店: 北京·旁观书社 武汉·诚与真书店 北京·阿果拉书店 北京·万圣书园 桂林·野山书店 关联播客节目: 活字电波:大雨里的图书市集,有一群爱书人“用真心”唠嗑 银杏树下:Vol.122流动的盛宴:当播客走进秋季书市,我们一起开盲盒 最近买了什么书:从书展到市集,读者与编辑的双向奔赴 【与我们交流】 欢迎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你还可以搜索微信id“moveabletype”,添加小助手“活字阿浪”为好友,我们会将你加入活字电波听友群。欢迎与我们交流分享!

47分钟
99+
1年前

大雨里的图书市集,有一群爱书人「用真心」唠嗑

本期节目是活字电波与2023北京图书市集·秋季场共同发起的一期节目。同时也是串台播客【最近买了什么书】,与主播野兔一起逛市集、跟摊主聊天的声音实录。 北京图书市集每年会举办两次,春季场和秋季场各一次,到今年已经连续举办了4年。今年以“阅读的诚意”为主题的秋季书市举办于9.8-10日,活字文化受主办方之邀,以“串摊儿”的方式,在现场随机采访了多家出版品牌练摊儿的编辑,及路过的读者和听友,制作了这期现场感满格的节目,百分百记录了本届图书市集的现场氛围。 图书市集最大的特性在于摊主,各家出版社的编辑、营销、发行,甚至是现场To签的作者,不仅充当了销售,更是真正的讲书人。无论是本品牌下经典的、重要作者的书,还是刚刚出版的好书,摊主们如数家珍,购书人大饱耳福。「用真心」去听,不光能找到符合自己口味的、严肃的、深度的阅读书单,也能略知出版社未来的选题方向。 主办方首创朗园和新京报书评周刊说,因为书市,我们和这座城市的、可爱的,还在阅读的人有了连接。他们会继续「用真心」去做每一次的书市!希望和读者朋友们一起,在这个被信息洪流裹狭下的时代中,通过深度阅读,超越人性的狭隘,去认知世界和自我的真实图景。 【本期时间轴兼出场编辑顺序以及TA的书单】 [02:22] 主播初入市集之观察,社恐时间 [08:22] 特种兵式营销编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春卷 《爪牙:清代县衙的书吏与差役》 [美]白德瑞 《中华帝国晚期的性、法律与社会》[美]苏成捷 [14:40] 《夏日木屋札记》([瑞典] 妮娜·波顿)及插画作者孙显 [20:20] 野兔讲讲:图书市集的特别魅力 [22:55] 本季市集最佳装潢——磨铁 《身为女性的选择》《无薪主妇》 [日]上野千鹤子 《量子物理如何改编世界》[意] 卡洛·罗韦利 《长相思》桐华 [27:40] 一位总编、诗人的画猫日记——里所 (你猜猜这书名怎么读吧) [27:40]自己出的书在自己所在的工作室出版是种什么感觉 《苔藓森林》[美]罗宾·沃尔·基默尔 [35:52] 商务印书馆·涵芬楼—文化总编辑龚琬洁 《发现之旅》[英]托尼•赖斯 《古埃及<亡灵书>》金寿福译注 丛书·交界译丛(《虚无主义》《犬儒主义》《避孕简史》《极端主义》) [40:26]挺一位少女读者青少年。读者要有选书自由 [45:50]浦睿文化的E人策划编辑—何啸风 《我想生下妈妈》[日] 宇佐见铃 《五四婚姻》孔慧怡 《我在北京送快递》胡安焉 《十日谈:新冠时期故事集》《纽约时报》杂志主编 [53:25]I人编辑推荐 《女性的力量》[刚果] 德尼·穆奎格 [55:19]读者1号 书市是一种生活方式 《潮汐图》林棹 《乐园之丘》[荷]米尼克•希珀 [59:10]金城出版社 E人销冠—《我的骨头会唠嗑》责编 《我的骨头会唠嗑》廖小刀/刘八百 《C罗列传》苗霖 《曼巴精神》[美]科比•布莱恩特 [01:03:30]读者2号 在商科学校做杂志 《新京报书评周刊合订本》 读者3号 老师说不不管用,咱得自己读读 《雪国》[日]川端康成 [01:07:30]雨中出摊,声音实录—三联生活书店营销编辑赵庆明 丛书·中国社会学经典文库 《中国金银器》扬之水 《迦陵谈词》叶嘉莹 《考古笔记》李零 [01:13:50]出版人就一心想帮咱读者提升—三联书店学术编辑冯金红 丛书·当代学术 《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王晓明 《杜甫评传》陈贻焮 《酒之爵与人之爵》阎步克 《天朝的崩溃》茅海建 【与我们交流】 欢迎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你还可以搜索微信id“moveabletype”,添加小助手“活字阿浪”为好友,我们会将你加入活字电波听友群。欢迎与我们交流分享!

80分钟
99+
1年前

跟北外研究生们一起聊聊学小语种这回事

九月的热闹和昂扬通常来自于开学和入学,同学们踌躇,或者踌躇满志。比如如何开展新学期、准不准备实习和考研,甚至在想要不要转专业。而在全国顶尖的外国语大学生活,学习一门小语种是种什么样的体验呢? 在全球化渐受挑战的空气下,外国语大学能否保证其包容性、差异性、多元性,维持一种全球地方同在性?在大学教育备受工具理性挑战、就业压力传导到大学校园的今天,受教育、学习一门小语种又是否能满足时代的诉求?学习其他民族语言有什么样的方法,是否存在共通性? 本期活字电波邀请了两位北京外国语大学的两位同学——大雨和小雨,他们两位在北外分别学习了希腊语和斯洛文尼亚语,经历过交换并一路考至研究生。我们将以常见的关于小语种学习的困惑进入,跟两位00后来聊聊,学习小语种的大学生活是什么样子的。 【本期时间轴】 [04:20]小语种和非通用语种概念厘清,以及他们学的小语种有多“小” [12:54]希腊语、斯洛文尼亚语,他们如何选择的专业 [16:48]入学之前如何了解一个不算强势的文明 [19:40]在北外学习小语种的经验 [34:05]学习小语种,如何找语伴儿 [44:40]以大舌音为例,学语言的苦练过程也可以很有趣 [48:35]学小语种的出路 [53:50]当代大学生更热衷于转专业吗? [01:01:35]学习小语种给自己带来了什么(意外)收获 [01:09:40]超干货时间:后学历阶段如何学习一门小语种 【与我们交流】 欢迎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你还可以搜索微信id“moveabletype”,添加小助手“活字阿浪”为好友,我们会将你加入活字电波听友群。欢迎与我们交流分享!

85分钟
1k+
1年前

诗人蓝蓝:读过好童话的孩子不会轻易被PUA

“绝版书再版”对于读者来说,无异于“久旱逢甘雨”,是一可以开心到原地转圈儿的大乐事,诗人蓝蓝的《童话里的世界》就是这样一本书。这本书选篇极好,虽然冠以童话之名,但是于很多读者而言,并不浅显,配以蓝蓝真挚而富有洞见的解读,值得被反复阅读。该书于2016年首版,一年后各大网站就断货了,着实让读者们翘首以盼了好一阵子。如今,不必再在二手市场上“高价求”,《童话里的世界》终于增订、再版,并更新了书名《和孩子一起读童话》。 每一本书的再版都有编辑、作者、出版社的百般考量,在增删、装帧设计、定价、印数等各个方面种种斟酌,工作量可能不亚于出版一本新书。但于书本身而言,又多了可以讲述的故事。本期活字电波邀请《和孩子一起读童话》的作者——诗人蓝蓝,一起聊聊这本书从诞生到增订的十年跨度中、这些内容多元广泛的童话中、我们生活着的世界的变与不变中,童话所拥有的力量。 本期嘉宾 蓝蓝,诗人、童话和随笔作家。1967年生于山东,祖籍河南。出版汉语诗集、中英文双语诗集、俄语和西班牙语诗集等19部;出版童话童诗、散文随笔集等15部。作品被译为英、法、俄、西班牙、德、希腊等十余种语言。曾获第四届诗歌与人国际诗人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诗人奖、袁可嘉诗歌奖、首届苏轼诗歌奖等。 【本期时间轴】 [06:38]从《童话里的世界》到《和孩子一起读童话》 “最聪明的脑袋、最聪明的孩子会去读童话,最有智慧的家长会陪着孩子读童话” [10:38]如何发现这些图书市场上罕见的童话的 “看着看着我就坐起来了,兴奋得不得了” [19:10]童话里呈现的是怎样的世界 “好的童话,有5岁的天真和99岁的智慧” [31:40]《和孩子一起读童话》在蓝蓝的作品序列里是怎样的存在 “格外的认真,格外的严肃” [42:15]增订版新加的两位中国童话作者的童话 “事实上我选篇目的标准是它不断地跟我们的现实发生关系,但是它也可以放在任何一个时代” [54:25]童话给诗人的写作带来了什么 “我最早接受的文学熏陶,就是故事” [59:00]和双胞胎女儿一起共读童话的经历 “我看完以后热泪盈眶,忍不住去找到孩子们说‘我要给你们讲个故事!’” [01:06:25]一些特殊的读法 [01:27:50]在加速时代、鸡娃背景下,对童话的信心来自何处? “你的真实,你的诚实,才是对孩子的真正的爱” 图书简介 人一生有三次机会读童话:小时候,为人父母时,年老时。童话是高智慧的产物,像水滴映照世界,童话与人的生命彼此映照。童话看似简单,却往往触及人生、命运等幽深命题,值得在不同人生阶段反复阅读。 在《和孩子一起读童话》中,蓝蓝以诗人的敏锐、思想者的深刻、母亲的宽厚,通过44篇参与了自身生命成长的童话,带孩子去探寻世界、自我、爱、死亡、权力、幸福、命运等永恒命题的答案。 蓝蓝以细腻深微的笔触、诗性的语言、智性的思考,带孩子轻松穿梭于心理学、哲学、伦理学、教育学等多个领域,为孩子打开广阔的阅读思考空间。适合作为枕边书长相陪伴,叩响人生最初的哲思之门。 【与我们交流】 欢迎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你还可以搜索微信id“moveabletype”,添加小助手“活字阿浪”为好友,我们会将你加入活字电波听友群。欢迎与我们交流分享!

92分钟
99+
1年前

高兴×柏琳×彭裕超:误解是常理,理解是奇迹

1969年的南斯拉夫电影《桥》以及由片中插曲改编的《啊,朋友再见》这首歌都为中国观众所熟知,“桥”也是南斯拉夫所处的巴尔干地区的象征。巴尔干处在沟通东西欧的战略要地,不只是地理区位,还有文化上的内涵。去向此岸还是彼岸,向左转还是向右转,站在“桥”上的巴尔干人难免会有身首异处之感。 《克服欧洲》是一本来自巴尔干半岛的新书,在它的封面上也有一座桥,有趣的是,这是一座已经被炸毁的桥。它叫亚历山大国王桥,位于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它分别于1941年和1944年受到nazi德国和盟军的轰炸,并被彻底摧毁。 《克服欧洲》由活字文化和商务印书馆联合出版,也是“文明的另一种声音”系列的第一本书。本书梳理、阐释了巴尔干半岛上的塞尔维亚知识分子笔下的欧洲形象,并探讨了他们对待欧洲的态度又如何反映、塑造了塞尔维亚自身的文化。 书封上“被炸毁的桥”与书中内容互为映照。文化交流中往往充满了偏见、误解甚至冲撞,而我们去审视、研究这些误解的同时,也正为互相理解提供了新的愿景和可能性。 借《克服欧洲》新书出版的契机,7月的一个晚上,我们特别邀请高兴、柏琳和彭裕超三位嘉宾一起,围绕“理解与误解”这个话题进行了一场头脑风暴。 【本期嘉宾】 高兴:诗人,翻译家,博士生导师,《世界文学》原主编。 柏琳:独立记者,青年作家,北京外国语大学巴尔干中心特聘研究员。 彭裕超:欧洲语言文学博士,北京外国语大学欧洲语言文化学院讲师。 【本期时间轴】 06:23 彭裕超:《克服欧洲》的写作背景和主要内容 13:22 高兴:从米兰·昆德拉到伊沃·安德里奇,东欧文学家们怎么看“欧洲” 23:18 柏琳:波兰作家米沃什和他的“第二个欧洲” 26:50 柏琳:巴尔干真的是座“桥”吗?《克服欧洲》恰恰是要“把桥炸掉” 31:36 彭裕超:现代性是巴尔干文学中非常重要的议题之一,以安德里奇为例 37:01 高兴:安德里奇的叙事节奏和特点 42:37 柏琳:参观安德里奇故居的“奇遇” 46:47 柏琳:塞尔维亚知识分子对于欧洲现代性问题的思考和反抗 53:33 彭裕超:塞尔维亚知识分子尝试“克服欧洲”的几个阶段 59:22 柏琳:安德里奇的“第三世界” 01:05:21 高兴:注意各种概念的“相对性” 01:12:05 柏琳:今天的巴尔干的几种新思潮,和他们在尝试的“第三道路” 01:29:39 柏琳:近几年,巴尔干半岛上最受欢迎的作家(竟然)是他 01:31:06 高兴:别想当然地把米兰·昆德拉当作“捷克作家”的代表 01:33:53 彭裕超:“野蛮”、“巴尔干”也都是相对的概念 01:38:00 彭裕超:对于“南斯拉夫怀旧主义”的潮流,前南地区各国心态各有不同 01:41:00 高兴:90年代在萨拉热窝接触到的“南斯拉夫怀旧主义” 【与我们交流】 欢迎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你还可以搜索微信id“moveabletype”,添加小助手“活字阿浪”为好友,我们会将你加入活字电波听友群。欢迎与我们交流分享! (三位嘉宾在活动现场。)

105分钟
99+
1年前

从芭比塑料世界到真人世界会水土不服吗?

虽然没有因为《芭比》的流行“拜芭子”,但《芭比》塑造的塑料世界与真实世界的互文,仍给了我们带来了讨论的素材。我们并无意讨论“KEN言KEN语”提供的戏谑和笑料,电影彩色斑斓的芭比空间和现实的加州洛杉矶、芭比和肯在现实世界里的不同遭遇,都有更深层甚至无意识的内容。而且联系到上周活字电波聊过的商场到购物中心的变化,其实与女性走入公共空间密不可分。 最近聊《芭比》的节目非常多,但我们这次的讨论有很突出的地方在于嘉宾之一海德堡大学博士研究生张诗敏,有长期在海外求学的经历,对《芭比》诞生的水土及世界其他国家对该片的反应,有更深层和系统的认识;同时另一位嘉宾卤煮,是活字文化精品视频课程《戴锦华讲电影》《北大贺桂梅讲女性文学》的课程主编,长期浸淫在女性主义讨论之中。如果你看了这部电影有不吐不快的欲望,或是关心女性主义议题,就来听听吧! 【本期时间轴】 [03:30]关于芭比的记忆:“玩娃娃”、的士高舞曲《芭比娃娃》 [06:44]芭比和肯在现实空间遭遇的是加州的两种价值趋向 [10:00]《芭比》中让人联想起伍尔芙的场景是有意识的吗? [15:20]女性是如何跟购物空间相联系的 [23:02]政治正确强调“每一个人都很美”,但仍是制作对立 [28:20]导演格蕾塔·葛韦格热衷于刻画的(白人)女性 [36:25]对粉色的观念变化 [39:00]《芭比》与《妇女参政论者》 [41:40]好莱坞妈妈变成控制狂:禁锢女性成长的不是社会环境,是她妈? [45:00]芭比世界都没有性别器官了,为何还要遵守社会性别和异性恋规则? [48:10]面向全球宣发,《芭比》也有水土不服之处 [55:05]推荐一些开拓女性主义观念的内容 [56:40]观众反应、带老公,去电影院看《芭比》感受到的独特经历 【与我们交流】 欢迎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你还可以搜索微信id“moveabletype”,添加小助手“活字阿浪”为好友,我们会将你加入活字电波听友群。欢迎与我们交流分享!

64分钟
99+
1年前

ヾ(ToT)Bye~Bye~百货大楼。你好,Non-place

童年记忆里的大百货,什么都有,但那不过是只有几层楼高的一栋小楼。而在物质过剩、商品繁荣的今天,我们游历一整片购物中心,却未必找得到“适合自己的款”。原因是多重的:也许是电商冲击,我们早已习惯了线上购物的便捷(但可能效率低下);也许我们去商场的目的早已改变(不为购买只为消闲);也许是商家为盈利和自保做出的种种策略……但经济生活始终建立在社会变革的背景之下,一些看似不言自明、自在的存在,其实都有其历史脉络和政策、文化、市场动因,不断暗涌着变动的激流。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百货大楼的兴衰伴随着地产业的浮沉,经历了更迅速的变化。我们以为的只是商场变宽敞了、品牌变多了,其实有更根本的经营模式的变化,以及市场和社会文化的选择。本期活字电波邀请海德堡大学汉学研究所博士生、中国当代动画艺术资料馆年度研究员张诗敏,一起从个人经历过的购物模式聊起,谈谈对百货大楼“大势已去”的相关看法。 【本期时间轴】 [05:45]留学在欧洲,如何进行购物 [07:40]小镇青年关于百货大楼的记忆 [09:30]“深二代”经历过的百货大楼:去东门老街买一条“窄脚裤” [17:40]百货大楼和购物中心的区别 [20:36]百货大楼的颓势、购物中心的兴起,背后立体的深层的原因 [26:50]先施、新新、大新、永安,中国的最早的百货大楼 [31:45]购物广场的出现与市民阶层的出现和巩固密不可分 [37:30]社会迪士尼化,现代性,与non-place [47:20]以地产商为主导的“繁荣”,遮蔽着“空间正义”的问题 [50:00]县城百货大楼受到的冲击,与本地居民获得的更多选择 [55:50]年轻人期待和感受到的新型消费模式 【与我们交流】 欢迎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你还可以搜索微信id“moveabletype”,添加小助手“活字阿浪”为好友,我们会将你加入活字电波听友群。欢迎与我们交流分享!

60分钟
99+
1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