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名网友呼吁广大社畜积极摸鱼、勤勉划水的帖子在互联网世界里疯狂热转,让当代社畜的“摸鱼”之道成为一门显学。这名网友在文中振臂高呼:“我是什么中国就是什么,只要我摸鱼,职场就不能超时奴役所有的年轻人。” 而上班摸鱼是当代社畜抵抗资本主义剥削的有效方式吗?在注定被榨取剩余价值的社会中,我们该如何审视雇佣关系下“工作”的意义?为什么东亚御宅族越来越多?只恋爱不工作的“废青”梦想是不道德的吗?“一定要努力工作”的道德伦理是怎样被建构起来的呢?为什么一个人一定要热爱并投入他所从事的雇佣劳动? 带着这些问题,活字君小天与主要研究领域为工作文化与工作伦理的、天津师范大学副教授——王行坤老师进行了一些讨论。在本期节目中,王行坤老师将告诉所有的职场人,什么是比上班摸鱼更积极有效的抵抗剥削与压迫的方式。
你是否也曾思考过这个问题:35岁之后的程序员都去哪里了?当代劳动者面临着在年富力强时被榨干剩余价值、而后被市场无情抛弃的处境吗?为什么我们在学校里埋头书卷、研习专业,但实际工作却大都乏味机械、缺乏挑战?如果你恰好是女性,又如何面对父权制与资本主义的双重剥削?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势不可挡,它又会为当代工作形态产生怎样的冲击? 本期节目,活字君小天为听友们请来了主要研究领域为工作文化与工作伦理的青年学者、天津师范大学副教授——王行坤老师,一起就上述话题进行讨论。如果你是不得不直面“史上最难毕业季”的2020届毕业生,是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为自己的职业前景而焦虑忧心的社畜,抑或是在职场摸索前行的一名最普通的劳动者,都希望你们千万不要错过这期节目!活字君由衷盼望,这期节目能够帮助听友们重新思考工作的价值与意义,以及作为劳动者和这个社会、时代之间的关系。
佛系、丧、宅等词的流行似乎昭示着新时代的年轻人已经彻底摒弃了从前人们劳动就是光荣的价值观,在资本主义愈发严密和有力的剥削下,做一份不会让自己在40岁前报废的工作,拒绝买买买,成了唯一可能的消极抵抗方式。 佛系/宅/文艺青年因此被视为缺乏思想觉悟,对社会建设毫无贡献。与此同时,这些标签还带着一丝淡淡的中产属性,相比于受困于就业问题的中底层劳动者,佛系青年毕竟还拥有选择的自由。在戏谑与自嘲之下,不仅佛系青年的执着和迷茫被描述为某种早衰式的懒散,得不到严肃的表达。那些努力工作,攒钱买房的奋斗青年也淹没在了以流量和消费为导向的公共平台讨论中。 他们有着什么样的奋斗历程和喜怒哀乐?为何在这个阶级跃迁如此困难的时代依旧选择奋勇直前?活字电波邀请到了两位靠自己拼搏在北京成功买房的优秀青年,和两位编辑进行了一场佛系vs奋斗灵魂对话。
《三国演义》是英雄的世界,但是其中独特的历史观你了解吗?《红楼梦》是未完成的巨著,它真正的结局走向充满纷争,而曹公对中国女性充满关切和同情,以“女性世界”来总结了中国古典文学,如何才能领略其中更多的风采呢? 本期活字电波,活字编辑——熟读四大名著和相关研究,并看遍了四大名著所有的影视作品的图书的骨灰级爱好者小闫,继续带你听这趟四大名著之旅。
最近B站上线了四大名著电视剧,反响火爆。 “古早”的影视作品,再次引发了改编作品与原著关系的讨论,而如何阅读四大名著,也是代代相传的问题。 《西游记》是一个不畏艰险,斩妖除魔,为了理想历尽千辛万苦最终修成正果的故事吗?《水浒传》里面,为何有比比皆是的地理错误?为什么有人读《三国演义》坚决不看蜀国灭亡之后的情节?《红楼梦》的剧情又有怎样不为人知的玄机? 本期活字电波邀请了活字编辑中时常在饭局上将话题引到四大名著、熟读四大名著和相关研究,并看遍了四大名著所有的影视作品的图书编辑——小闫。让我们听听骨灰级爱好者如何讲述四大名著原作和衍生品的同与不同。
只有又美又有钱的姐姐才可以乘风破浪吗?以瘦为美的审美观是怎样建构起来的?当代女性的身材焦虑从何而来?东亚审美为何独独青睐“白瘦幼”“少女感”?“颜值即正义”的逻辑背后,折射出了什么样的时代症候? 本期活字电波邀请到巴黎第三大学电影学博士候选人缴蕊与活字君小天对话,一起回答上述问题。如果你也为“化妆究竟是取悦男性还是取悦自己”而烦恼,为“30岁之后,人生的可能慢慢变少”的说辞而愤怒,欢迎收听本期节目哦!
盛夏来临,很多人的大学生活就要在“超长寒假”中稀里糊涂地结束了。在这个“史上最难毕业季”里,豆瓣小组“985废物引进计划”,一经创建就引来了大量关注。与它同期诞生的还有一个直击人心的概念:“小镇做题家”,指的是那些“出身小城,埋头苦读,擅长应试,缺乏一定视野和资源地青年学子”。 名校毕业却成了“废柴”,这已经成为一种集体性困境了吗?这种现象或者说心态,又是怎么造成的?除了抱团取暖,个人又该如何对抗这种“废柴感”? 我们请来编辑部的几位985、211毕业生现身说法,作为“小镇做题家”当事人,我们一起聊了聊那些让自己感到废柴的时刻,也真诚地分享出自己的经历和观点,希望给迷茫中的朋友们一点微光。 愿大家都能活出最想要的自己。 ----------------------------------- 本期时间轴: 03:41 谁会觉得自己成为了废柴,成为的又是哪种废柴? 09:11 对985毕业后生活的期待不仅是阶级意义上的,也是法理和权利意义上的 10:28 “废柴”是对现状的不满和对自己的否定,以及对曾经选择的懊悔 13:11 “小镇做题家”阿豪的自白:做题成为一种自我的建构 15:05 “小镇做题家”难以接受的是“资源比你好,还好好利用了资源”的人 16:50 以演员ArmieHammer(艾米•汉莫,《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为例,谈privilege问题 18:33 小镇青年缺失的是“试错的权利” 19:30 在比较单一、封闭的环境中长大的有志青年很容易信奉丛林法则 23:12 同学启发小天重新建立了自己崩塌的价值体系,珍视自己的生命经验 26:15 没人告诉我们“毕业了就自由了”是不健康的教育观念 29:45小天自述:欣赏并爱慕上一个在世俗评判标准下“不合格”的男生 33:12 如今我们的情感、价值与认同,全都和消费紧密绑定在一起 35:53 阿廖的工作经历让她觉得,学历与一个人未来的发展的关系是可以很小的 38:23 对于工作和社会的不同认知,让小镇青年和父母常常处在冲突中 41:29 发展主义引发的焦虑是整个东亚文化圈共享的焦虑 47:16 和卵子结合的精子并不是游得最快的那个 49:12 所有权关系作为资本主义的基石造成了零和博弈的局面 50:10 要解决“废柴感”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帮助和改变 55:46 不能放弃呐喊,不能放弃同理心 节目中提到的书、电影和剧集: 《必须保卫社会》[法]米歇尔·福柯 著 《不平等的童年 : 阶层,种族和家庭生活》[美]安妮特·拉鲁 著 《出身:不平等的选拔与精英的自我复制》[美]劳伦·A·里韦拉 著 《文凭社会 : 教育与分层的历史社会学》[美]兰德尔·柯林斯 著 《社会学之思》[英]齐格蒙·鲍曼 著 《同学少年都不贱》张爱玲 著 《天空之城》(2018,韩国) 《天才枪手》(2017,泰国) 《三傻大闹宝莱坞》(2009,印度) 《起跑线》(2017,印度)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2018,中国台湾) 《不求上进的玉子》(2013,日本) 《往日情怀 / The Way WeWere》(1973,美国) 《小别离》(2016,中国大陆) 《小欢喜》(2019,中国大陆)
大多时候是静默无言 偶尔画一画 也似乎可以听见有个心爱的人 在对自己幽幽歌唱 想象一下:一本书只有四千字,却有将近400页,那每一页是什么样子的? 答案是:温柔,好看。 这温柔不是字里行间的构筑,而是在画中游弋的自得。 这本书是一本好看的画作集——鱼山,也就是建筑师曾仁臻绘著的《草间情话》。 在画中人物被无尽缩小,缩小到坐花蕊里赏月,在草叶尖荡秋千,一枚瓜子是他们的小船,蜗牛是他们的坐骑,而作者毛笔的笔毛,尤其是笔肚部分,就是他们卧睡的温床了。鱼山的《草间情话》富有童真、童趣,但可不仅限于此,首先它是一部情话,就像豆瓣网友评论道明明是看着书,却仿佛入了梦。 今天我们请来了《草间情话》的特约编辑,也是活字文化的装帧设计师赵欣,一起聊聊《草间情话》这本书和鱼山创作的建筑和园林思想。在此之前,赵欣也对作者鱼山进行了采访,我们也能听到作者本人的回应和声音。
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是二元对立的吗?在游戏里氪金的都是王思聪吗?网瘾这种疾病真的存在吗?游戏时代会导致娱乐至死吗? 带着这些问题,游戏小白少女活字君采访了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的资深学者型玩家孙佳山老师。孙佳山老师以其高亢的游戏热情、没有丝毫说教味儿的亲近姿态,带领我们一起进入不可阻挡的游戏世界!
Follow的元气小姐姐换了洋气的发色,营销号里去年主张高级感、今年号召女团风,有趣的自媒体文章最后总拉出神转折广告,朋友圈里搞代购的老朋友狂刷你“必须”懂的潮流……我们生活在一个负债的时代,一个过度消费、超前消费并且鼓励过度消费、超前消费的时代。 如果说在一线城市买房背上了30年左右的房贷,还感觉些微的幸福和满足;那买电子产品、甚至于买一支口红、一盒粉饼,都可以通过分期买买买,一期账单压着一期账单,不知不觉滚成了一个让自己惊诧的数字。这在我们父辈年轻时是不可想象的。他们至今觉得欠债是一件非常可耻且恐怖的事情。但我们这一代人对待欠债的态度已经完全不同了,我们会觉得习以为常。但此时,当我们聊到这个话题的时候,重新审视这种让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的现象,会觉得触手可及的各式贷款、几乎没有门槛的便利裸条,其实构成了一个巨大的陷阱,让我们在不经意间就深陷消费主义的泥淖,并且不会有太强烈的道德负罪感;让我们在不知不觉间就成为了为资本卖命的奴隶,然而我们还浑然不觉。 本期活字电波【青年调频】采访了一位曾经“大手大脚”长期背负信用卡卡债的女孩,一起听听她从负债6万走向理财爱好者的转变。
“我们究竟想要做什么?想要度过怎样的人生?在我们尚未思考出结论时,我们自身中机械性的部分就已经擅自启动,和全家人一起按照“幸福家庭”的剧本表演者过家家一样的生活——这是一群追求和他人一致外表、和他人同等稳定的'趋同等成瘾机器人'。隐藏在饱食泡沫时代背后的,就是这样一群时代囚徒颠沛流离的景象。 ” 泡沫经济年代的日本社会,宛如梦幻泡影一样变化无常,又像断梗浮萍一样飘忽不定,到处充斥着不安的色彩。 被眼前的欲望迷住双眼而深陷连环债务不能自拔的他们, 在IT革命的洗礼中被机器同化的他们, 在食欲和失衡的内心世界间痛苦挣扎的他们…… 每个人都在成功强迫症的驱动下随波逐流、筋疲力尽。我们究竟想要做什么?想要度过怎样的人生?漂泊于饱食时代的新穷困人群,将会走向何方? 随着经济的高度发展,日本终于走出了战后在生存线上挣扎的饥荒时代,然而生活水平的提高并没有减少人们的焦虑和不安全感,仅仅是从“贫困中的贫困”转变为“繁荣中的贫困”。在这个不再为温饱发愁的新时代依然陷入穷忙和债务缠身的极限状态的人们,被称为“饱食穷民”。他们既是支撑日本经济发展的“企业战士”,又是这个残酷竞争社会的牺牲品。 这本书记载了这样一群“饱食穷民”的故事,他们中有因自我迷失而参加心理咨询团体寻求慰籍的OL、难耐超负荷的工作节奏而人间蒸发的金融从业者、背负贫穷家庭期待而在东京打拼的保险销售者、为了不落人后的生活水准被贷款消费逼入窘境的夫妇……一边是超饱和、让人身心临近崩溃的工作状态,一边是同侪压力和鼓吹消费的宣传导向下的过度购买,表面的经济繁荣背后日本人的阴影,害怕竞争失败而跌入底层的恐慌和不安全感,埋藏在每个“饱食穷民”心中,也预告了即将到来的泡沫经济崩溃的危机。 本书是日本著名记者斋藤茂男的代表作,被认为是描写日本泡沫经济时代社会问题的经典之作。 听完本期节目之后记得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感受,#参与互动有惊喜#
你觉得自己是抠门一族吗? 如果你是个女生,男朋友加入了“抠门男性联合会”,你会有什么反应? “抠门男性联合会”是非常宝藏的豆瓣小组,里面有大量令人为之一振的抠门、省钱教程和经历,抠得不同凡响、创意十足。在逛组时你不仅会深感生活不易,还能感觉到自己比想象中的“阔气”。 本期活字电波【青年调频】栏目邀请到了“抠门男性联合会”小组组长卢十四,现在就跟随这位创建人走进抠~门吧!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