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西川、俞飞鸿、陈冲、崔健、廖凡、崔永元、刘文飞、严歌苓、夏雨……一连串让文艺青年欢呼的名字,二十多位文化、艺术领域的嘉宾,从活字文化出品的《给孩子的诗(增订版)》选取内容,为孩子读诗。 本期节目,活字文化几位编辑各取其中一首,进行诗歌和名人背景介绍,更好地展现了诗与读诗的魅力,愉悦、动听。 你还可以在《给孩子的诗(增订版)》新推出的礼盒装里听到这些音频,里面还附有5位诗人、译者讲诗的音频。也欢迎对诗歌感兴趣的朋友们去了解一下活字策划的“北岛和朋友们的诗歌课——醒来”,以及《北岛集》里《时间的玫瑰》这本书,里面有很多对诗歌的讲析,以及诗人们的故事。 不要错过。 本期时间轴: [00:00]陈冲 朗诵篇目:《你好,哀愁》 依群 [02:35]关于北岛和《一束》,一个95后女孩的感受 [05:36]崔永元 朗诵篇目:《一束》北岛 [08:30]普希金与凯恩的爱情故事 [11:15]刘文飞俄语朗读《致凯恩》 [15:00]威尔士诗人R.S.托马斯的矛盾人生 [20:20]俞飞鸿 朗读篇目:《孩子们的歌》R.S.托马斯 [21:50]橄榄林的一阵悲风,洛尔迦跟达利等人的青春往事 [25:40]崔健 朗读篇目《吉他》 洛尔迦 [27:10]越来越热的演员廖凡 [28:45]廖凡 朗读篇目《饮着科林斯的太阳》埃利蒂斯 [30:45]《沉默的真相》与“正义”
朋友,你听说过安利失败吗?你曾经强烈推荐、真诚分享却一记安利都卖不出去吗?你为之疯狂,对方却很冷漠,你安利TA不听,TA还被别人带入坑……到底哪里出了错? 君有安利焦虑症在大脑,不治将恐深。本期活字电波探讨了安利手法,抒发了安利失败的伤感,通过比拟对话交流,升华了安利失败的意义,更有朋友圈KOL小天和曾经的饭圈女孩阿廖,现身说法,拓宽了本期的探讨内容。快来听听吧! 注:zqsg意为“真情实感” 欢迎加入“活字电波”听友群,与听友、主播互动
用探案解谜的方式去写历史,会是什么样的效果?历史是可以假设和推理的吗? 什么?秦朝的政坛,有一半是楚国人说了算? 《秦谜》最初版本出版于2009年。十余年间多次再版,一直特别受读者欢迎。今年活字文化联合世纪文景推出的插图增订版,是《秦谜》的第七个版本,也是《秦谜》的第一个精装本。比起旧版,这一版不仅补充了大量的文物图照,作者李开元老师还特地增补了近万字的新内容。 本期节目,我们请到了这一版《秦谜》的编辑,也是活字电波的老朋友,小闫,与大家分享《秦谜》所描述的历史背景,李开元教授写法的独创性和“做书”的故事。 本期内容提要: 1 研究秦始皇身世宫廷等方面的未解之谜有什么学术意义? 2 秦帝国崩溃之后,汉帝国未兴之前,主导中国历史的是楚国人 3 楚是秦汉之间的纽带,楚汉战争中刘邦集团的胜利,是楚人平民集团与旧秦国民众联合起来打败楚国贵族项羽的产物 4 秦楚两个民族间的历史纠葛是理解秦始皇时代秦国政局变动的关键 5 秦并天下是一个长时期、大战略的过程,从秦孝公开始,中经秦昭襄王,秦始皇最终完成。 6 秦始皇所依靠的“六世之余烈”,主要是楚国外戚宣太后、魏冄等人主持经营的结果。秦昭王时代秦国第一次“称帝”,取得了统一天下的绝对优势。 7 秦国内部的集权趋势让楚外戚集团一度衰落,但吕不韦看中了公子子异,为楚外戚牵线,促成两者的合作,让秦始皇年少时期楚国外戚再次主导秦国政局。 8 秦谜的一系列推理,主要集中于考证各系外戚势力的人物事迹、兴衰缘由,其中以楚国外戚主要人物昌平君最为显耀 9 李开元教授热爱推理小说,在研究秦汉之际的历史时发现秦始皇这个人迷雾重重,遂产生了一探究竟的热情,因此开始写历史推理 10 历史考证与推理文学之间确有不少相似之处,史学前辈周一良、吴晗等人都已经注意到这些联系,知名作家马伯庸更是充分发挥想象力,将历史与文学融为一体构成 11 插图增订版的编辑思路,用文物、风景、拓片、遗迹等还原历史时代的风貌 本期推荐书目: 李开元 《秦谜》 历史推理开山之作,了解秦始皇必读书 刘禾 《六个字母的解法》 探案推理式写作在文学领域的尝试,寻找纳博科夫小说里一个名字的原型 李开元 《秦崩》、《楚亡》 秦汉之际英雄豪杰的历史,叙事追慕太史公遗风 李开元 《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 理论性较强,考察了楚人与汉王朝的关系 田余庆 《秦汉魏晋史探微》 于秦汉魏晋史上诸问题,能发千古未发之覆 杨宽 《战国史》丰富宏赡的战国史集大成之作 周一良《周一良学术文化随笔》 日本的推理小说与清代的考据之学:——一种文化比较 王蘧常 《秦史》 今人所撰纪传体秦史 西嶋定生 《秦汉帝国:中国古代帝国之兴亡》 秦汉史普及之作 鹤间和幸 《始皇帝的遗产:秦汉帝国》 秦汉史普及之作 加入活字电波听友群,与活字文化编辑互动
本期节目,活字君为听友们邀请到的嘉宾是青年历史学者,清华大学历史博士——李硕老师。李硕老师著有《南北战争三百年》《孔子大历史》,最近也刚刚在活字文化出版了书籍《俄国征服中亚战纪》《楼船铁马刘寄奴》。从李硕老师的研究趣味、行文风格与学术经历,可以感受到他似乎自觉地远离“中心”而关注“边缘”,远离所谓“精英知识分子群体”而更多地与普通大众交游,不拘泥于正统的学院派论文写作而更投入于科普式的通俗历史著述。 那么,这位不拘一格的野生历史学者如何看待人文学科的学术训练对他的意义?他对历史写作与研究有什么独到的见解?痴迷于战争史的他是如何考据冷兵器时代作战方式的?身为历史学者,他又如何在广袤的边疆地区寻觅“旅行的意义”? 请收听本期活字电波~ 添加vx号:moveabletype 进群与主播互动
拍个照、喝几口,一杯奶茶的使命就结束了吗?对有些人来说,夏天的命是奶茶给的,而一杯奶茶是如何折射现代人焦虑的? 情绪茶、续命茶、尝鲜茶、不喝茶,本期节目活字文化四位女同学开了个“茶话会”,盘点生活中的热门奶茶,聊一聊奶茶、糖的历史和广告营销。 从要么不喝要么天天喝,人类沉迷奶茶的“迷惑”行为,剖析当代年轻人的心理、精神状态和消费动因。 点一杯奶茶,边喝边听吧!
差点儿成了由南向北统一中国第一人的他,为何被历史冷落?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对不起,我们本期的主角是一位专门克制草原上来的“射雕英雄”的男人。天龙八部慕容复兴复大燕固然是搞笑,但大燕却是被这个男人结结实实灭掉的。出身低微,在血战中崛起,他一步步实践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这就是我们本期的主人公,战场上的指挥艺术家,有着不亚于亚历山大和成吉思汗的精彩战争史,却几乎被历史遗忘。从“穷二代”到“气吞万里如虎”本期听活字编辑小闫聊聊刘寄奴和他的时代。 历史学者李硕也将专答网友提问,不要错过。
全世界年轻人都能自由恋爱,吗?地球上相当的地区里,自由恋爱仍是一种特权。本期节目小雪与阿富汗的博士生罗明、塞尔维亚的本科生杜山和柬埔寨的博士生苏文,聊了聊当地青年婚恋、生活等方面的话题。 阿兰·巴迪欧说爱是一种坚持到底的冒险,它能引领我们进入对未来的伟大冒险,由爱出发的行动里,我们才会表现出勇气。在《爱的多重奏》他谈到“爱就是用世界上既有的一切来赋予生命以活力,打破和跨越孤独。”“爱情不可能是在完全没有风险之下赠予生命的礼物,失去风险的爱情,同样也失去爱情给予生命的诗意。”希望听完这期节目后,反观我们“平常”的生活,能放松些对安全和舒适的需求,去创造爱的历险和传奇。 毕竟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些人被限制恋爱。
你有放假不回家,独自留在宿舍里的经历吗?你是即将开学的学生一族吗?面对开学通知上的“封闭管理”四个字,你有心理准备吗? 上一个寒假没有回国的留学生,在这七个月里经受了彻底的隔离和封闭。和宿舍一条马路之隔的学校不可出入,七个月来,他们就生活就在拥有9栋楼的宿舍区,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许点外卖,就连新学年需要提前续签时,也要由学校统一安排车辆载入学校。来自一百多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在这段特殊的时间里相互结识,在封闭管理的环境中,过一种孤独又不得不集中的生活,反复照见传统和他者,学习理解整个世界成了他们的必修课。 本期青年调频,小雪和经历了封闭管理的,来自阿富汗的博士生罗明、来自塞尔维亚的本科生杜山和来自柬埔寨的博士生苏文,一起聊聊他们这半年的经历和状态。 对阿富汗、巴尔干、柬埔寨地区和文化感兴趣的朋友不要错过。
毛尖问:情色电影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看吗?戴锦华答:我自己会尴尬。 活字文化策划出版的“给孩子系列”第15部重磅作品《给孩子的电影》,于8月正式上市,亮相上海书展。本书由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戴锦华老师和她的团队精心编选,在世界范围内,遴选出50部经典电影详细解读。8月13日下午,戴锦华老师和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毛尖老师做客思南读书会,两位重磅嘉宾进行了一场关于《给孩子的电影》的对谈。 为什么要选这“50部电影”,它们代表了什么? 从电影之中的“爱”与“死”习得什么? 戴老师的人生普鲁斯特的问卷(27个问题)…… 巅峰对谈现场,只有毛尖老师敢问,只有戴老师能答,据说有人因为没挤进现场在烈日下痛哭。 你还有什么理由不订阅收听?
“宝玉应该努力仕途经济才能保护女孩子们。”“《泰坦尼克号》《乱世佳人》讲的都是偷情的故事”“《大宅门》里的杨九红是妄图嫁入豪门的无良妓女”“《橘子红了》里的秀禾和耀辉是背着老爷双双出轨的渣男渣女”。 最近,因为网络上频繁出现的这种陈腐严苛的性道德批判言论,和频频可见的自认为站在道德制高点、实则僵化腐朽的“弹幕三观警察”的激烈性言辞,有网友称年轻一代保守的价值取向为“数码牌坊,赛博猪笼,电子裹脚布”。 这种保守的话语和思潮为何会出现?这届年轻人的婚恋观念真的更为市侩精明了吗?影视剧中屡见不鲜的“凤凰男”与贫寒“恶毒女配”折射出怎样的群体焦虑?这种思潮究竟是“中国特色”还是“环球症候”? 本期节目,活字君小天邀请到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青年学者罗雅琳,共同探讨这一趋势形成背后的社会结构性原因。
你是个爱哭的人吗?最近你因为什么哭了?综艺节目中“以哭圈粉”的现象你又怎么看? 本期活字电波【青年调频】栏目召唤了活字文化编辑中的“小哭包”六一,和小雪、阿豪一起讨论哭的经验,和对“综艺哭”的观察。你会听到: 04:03 外卖难吃会哭,打不到车会哭,小时候考砸了会哭 08:11 为19世纪末的变革而哭,为刚刚发生的水灾而哭 13:04 央视开启了以哭圈粉的综艺传统,哭是KPI的一部分 14:28 我是歌手和李阳疯狂英语使用了同一种催泪技术 18:48 选秀和综艺节目只会选取天灾式的悲剧故事 26:22 存在科学上的爱哭体质“高敏感人群” 28:12 综艺节目曾经的主流还是寻找欢笑而非感动 37:00 年龄大了后会把哭写到日程表里 40:52 关于眼泪的金句(或鸡汤) 周末了,让我们体验一次“泪失禁”的感觉……
古人说“三十而立”,可现在的年轻人却“三十而郁”。为什么是三十岁,我们又因为什么而“郁”? 1902年,奥地利诗人里尔克初到巴黎。那时,他也正面临着自己的“三十而郁”,将他意外开解的只有两个字:工作。该怎么理解“工作”之于一位青年诗人的意义? 里尔克逝世于1926年。同年,年轻的诗人冯至首次读到里尔克,却与他“擦肩而过”。几年后,三十岁的冯至留学德国,再次接触里尔克,深受其影响,并翻译了那本著名的书信集《给一位青年诗人的十封信》。为什么又是三十岁?里尔克之于那时的冯至又意味着什么? 数十年后,北大中文系教授贺桂梅将冯至作为课题研究的对象,阅读过程中,冯至的文字也恰恰纾解了她的“三十而郁”。而她写下的关于冯至和里尔克的评论,则成了我们探寻上述几段“跨时空相遇”的一个契机。本期阅读联盟,我们请到了一位爱书之人——活字编辑部主任刘盟赟老师,一起来聊聊这群心绪敏感的爱书人都怎么摆平自己的“三十而郁”。 本期提到的书目: 1. 《给一位青年诗人的十封信》[奥地利]里尔克 著,冯至 译,活字文化·北京出版社2019年10月 2. “冯至小辑”其他作品:《山水》《杜甫传》《伍子胥》冯至 著 3. 《时间的玫瑰》北岛 著,活字文化·三联书店2015年7月 文章: 1. 《里尔克——为十周年祭日作》作者冯至,摘自《给一位青年诗人的十封信》 2. 《“我们准备着深深地领受”》作者贺桂梅,摘自《我在哪儿错过了你》洪子诚、刘鼎、卢迎华主编,商务印书馆2019年7月 诗歌: 《秋日》《寂寞》里尔克,作于1902年 《蛇》冯至,作于1926年 时间轴: 03:22 从里尔克和冯至的故事开始,揭开“30岁的咒语” 03:33 里尔克的代表诗作《秋日》及其创作背景 11:37 里尔克会见罗丹:“应当工作,只要工作。还要有耐心。” 15:41 “寂寞其实是里尔克的艺术核心,或是出发点” 19:28 里尔克的《寂寞》与冯至的《蛇》比读 21:08 冯至与里尔克的相遇:从擦肩而过到精神共振 31:04 贺桂梅教授研读冯至,收获了对三十岁的新理解 36:22 人都是复杂的,里尔克和冯至也有他们的矛盾之处 42:30 “我恰恰不觉得罗丹和里尔克会是知己” 43:13 “为什么是三十岁?其实不应该问,甚至不应该提出它”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