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飞鸿、陈冲、崔健、廖凡:给你的假期一个诗意的角落

北岛、西川、俞飞鸿、陈冲、崔健、廖凡、崔永元、刘文飞、严歌苓、夏雨……一连串让文艺青年欢呼的名字,二十多位文化、艺术领域的嘉宾,从活字文化出品的《给孩子的诗(增订版)》选取内容,为孩子读诗。 本期节目,活字文化几位编辑各取其中一首,进行诗歌和名人背景介绍,更好地展现了诗与读诗的魅力,愉悦、动听。 你还可以在《给孩子的诗(增订版)》新推出的礼盒装里听到这些音频,里面还附有5位诗人、译者讲诗的音频。也欢迎对诗歌感兴趣的朋友们去了解一下活字策划的“北岛和朋友们的诗歌课——醒来”,以及《北岛集》里《时间的玫瑰》这本书,里面有很多对诗歌的讲析,以及诗人们的故事。 不要错过。 本期时间轴: [00:00]陈冲 朗诵篇目:《你好,哀愁》 依群 [02:35]关于北岛和《一束》,一个95后女孩的感受 [05:36]崔永元 朗诵篇目:《一束》北岛 [08:30]普希金与凯恩的爱情故事 [11:15]刘文飞俄语朗读《致凯恩》 [15:00]威尔士诗人R.S.托马斯的矛盾人生 [20:20]俞飞鸿 朗读篇目:《孩子们的歌》R.S.托马斯 [21:50]橄榄林的一阵悲风,洛尔迦跟达利等人的青春往事 [25:40]崔健 朗读篇目《吉他》 洛尔迦 [27:10]越来越热的演员廖凡 [28:45]廖凡 朗读篇目《饮着科林斯的太阳》埃利蒂斯 [30:45]《沉默的真相》与“正义”

34分钟
99+
4年前

【悦读联盟】跟真实历史比起来,推理小说简直弱爆了!

用探案解谜的方式去写历史,会是什么样的效果?历史是可以假设和推理的吗? 什么?秦朝的政坛,有一半是楚国人说了算? 《秦谜》最初版本出版于2009年。十余年间多次再版,一直特别受读者欢迎。今年活字文化联合世纪文景推出的插图增订版,是《秦谜》的第七个版本,也是《秦谜》的第一个精装本。比起旧版,这一版不仅补充了大量的文物图照,作者李开元老师还特地增补了近万字的新内容。 本期节目,我们请到了这一版《秦谜》的编辑,也是活字电波的老朋友,小闫,与大家分享《秦谜》所描述的历史背景,李开元教授写法的独创性和“做书”的故事。 本期内容提要: 1 研究秦始皇身世宫廷等方面的未解之谜有什么学术意义? 2 秦帝国崩溃之后,汉帝国未兴之前,主导中国历史的是楚国人 3 楚是秦汉之间的纽带,楚汉战争中刘邦集团的胜利,是楚人平民集团与旧秦国民众联合起来打败楚国贵族项羽的产物 4 秦楚两个民族间的历史纠葛是理解秦始皇时代秦国政局变动的关键 5 秦并天下是一个长时期、大战略的过程,从秦孝公开始,中经秦昭襄王,秦始皇最终完成。 6 秦始皇所依靠的“六世之余烈”,主要是楚国外戚宣太后、魏冄等人主持经营的结果。秦昭王时代秦国第一次“称帝”,取得了统一天下的绝对优势。 7 秦国内部的集权趋势让楚外戚集团一度衰落,但吕不韦看中了公子子异,为楚外戚牵线,促成两者的合作,让秦始皇年少时期楚国外戚再次主导秦国政局。 8 秦谜的一系列推理,主要集中于考证各系外戚势力的人物事迹、兴衰缘由,其中以楚国外戚主要人物昌平君最为显耀 9 李开元教授热爱推理小说,在研究秦汉之际的历史时发现秦始皇这个人迷雾重重,遂产生了一探究竟的热情,因此开始写历史推理 10 历史考证与推理文学之间确有不少相似之处,史学前辈周一良、吴晗等人都已经注意到这些联系,知名作家马伯庸更是充分发挥想象力,将历史与文学融为一体构成 11 插图增订版的编辑思路,用文物、风景、拓片、遗迹等还原历史时代的风貌 本期推荐书目: 李开元 《秦谜》 历史推理开山之作,了解秦始皇必读书 刘禾 《六个字母的解法》 探案推理式写作在文学领域的尝试,寻找纳博科夫小说里一个名字的原型 李开元 《秦崩》、《楚亡》 秦汉之际英雄豪杰的历史,叙事追慕太史公遗风 李开元 《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 理论性较强,考察了楚人与汉王朝的关系 田余庆 《秦汉魏晋史探微》 于秦汉魏晋史上诸问题,能发千古未发之覆 杨宽 《战国史》丰富宏赡的战国史集大成之作 周一良《周一良学术文化随笔》 日本的推理小说与清代的考据之学:——一种文化比较 王蘧常 《秦史》 今人所撰纪传体秦史 西嶋定生 《秦汉帝国:中国古代帝国之兴亡》 秦汉史普及之作 鹤间和幸 《始皇帝的遗产:秦汉帝国》 秦汉史普及之作 加入活字电波听友群,与活字文化编辑互动

65分钟
99+
4年前

【悦读联盟】三十而郁,他们用工作摆平寂寞

古人说“三十而立”,可现在的年轻人却“三十而郁”。为什么是三十岁,我们又因为什么而“郁”? 1902年,奥地利诗人里尔克初到巴黎。那时,他也正面临着自己的“三十而郁”,将他意外开解的只有两个字:工作。该怎么理解“工作”之于一位青年诗人的意义? 里尔克逝世于1926年。同年,年轻的诗人冯至首次读到里尔克,却与他“擦肩而过”。几年后,三十岁的冯至留学德国,再次接触里尔克,深受其影响,并翻译了那本著名的书信集《给一位青年诗人的十封信》。为什么又是三十岁?里尔克之于那时的冯至又意味着什么? 数十年后,北大中文系教授贺桂梅将冯至作为课题研究的对象,阅读过程中,冯至的文字也恰恰纾解了她的“三十而郁”。而她写下的关于冯至和里尔克的评论,则成了我们探寻上述几段“跨时空相遇”的一个契机。本期阅读联盟,我们请到了一位爱书之人——活字编辑部主任刘盟赟老师,一起来聊聊这群心绪敏感的爱书人都怎么摆平自己的“三十而郁”。 本期提到的书目: 1. 《给一位青年诗人的十封信》[奥地利]里尔克 著,冯至 译,活字文化·北京出版社2019年10月 2. “冯至小辑”其他作品:《山水》《杜甫传》《伍子胥》冯至 著 3. 《时间的玫瑰》北岛 著,活字文化·三联书店2015年7月 文章: 1. 《里尔克——为十周年祭日作》作者冯至,摘自《给一位青年诗人的十封信》 2. 《“我们准备着深深地领受”》作者贺桂梅,摘自《我在哪儿错过了你》洪子诚、刘鼎、卢迎华主编,商务印书馆2019年7月 诗歌: 《秋日》《寂寞》里尔克,作于1902年 《蛇》冯至,作于1926年 时间轴: 03:22 从里尔克和冯至的故事开始,揭开“30岁的咒语” 03:33 里尔克的代表诗作《秋日》及其创作背景 11:37 里尔克会见罗丹:“应当工作,只要工作。还要有耐心。” 15:41 “寂寞其实是里尔克的艺术核心,或是出发点” 19:28 里尔克的《寂寞》与冯至的《蛇》比读 21:08 冯至与里尔克的相遇:从擦肩而过到精神共振 31:04 贺桂梅教授研读冯至,收获了对三十岁的新理解 36:22 人都是复杂的,里尔克和冯至也有他们的矛盾之处 42:30 “我恰恰不觉得罗丹和里尔克会是知己” 43:13 “为什么是三十岁?其实不应该问,甚至不应该提出它”

47分钟
99+
4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