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summary > _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1969年的南斯拉夫电影《桥》以及由片中插曲改编的《啊,朋友再见》这首歌都为中国观众所熟知,“桥”也是南斯拉夫所处的巴尔干地区的象征。巴尔干处在沟通东西欧的战略要地,不只是地理区位,还有文化上的内涵。去向此岸还是彼岸,向左转还是向右转,站在“”上的巴尔干人难免会有身首异处之感。

《克服欧洲》是一本来自巴尔干半岛的新书,在它的封面上也有一座桥,有趣的是,这是一座已经被炸毁的桥。它叫亚历山大国王桥,位于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它分别于1941年和1944年受到nazi德国和盟军的轰炸,并被彻底摧毁。



《克服欧洲》由活字文化和商务印书馆联合出版,也是“文明的另一种声音”系列的第一本书。本书梳理、阐释了巴尔干半岛上的塞尔维亚知识分子笔下的欧洲形象,并探讨了他们对待欧洲的态度又如何反映、塑造了塞尔维亚自身的文化。

书封上“被炸毁的桥”与书中内容互为映照。文化交流中往往充满了偏见、误解甚至冲撞,而我们去审视、研究这些误解的同时,也正为互相理解提供了新的愿景和可能性。


借《克服欧洲》新书出版的契机,7月的一个晚上,我们特别邀请高兴、柏琳和彭裕超三位嘉宾一起,围绕“理解与误解”这个话题进行了一场头脑风暴。


本期嘉宾


高兴:诗人,翻译家,博士生导师,《世界文学》原主编。
柏琳:独立记者,青年作家,北京外国语大学巴尔干中心特聘研究员。
彭裕超:欧洲语言文学博士,北京外国语大学欧洲语言文化学院讲师。

【本期时间轴】


06:23  彭裕超:《克服欧洲》的写作背景和主要内容

13:22  高兴:从米兰·昆德拉到伊沃·安德里奇,东欧文学家们怎么看“欧洲”

23:18  柏琳:波兰作家米沃什和他的“第二个欧洲”

26:50  柏琳:巴尔干真的是座“桥”吗?《克服欧洲》恰恰是要“把桥炸掉”

31:36  彭裕超:现代性是巴尔干文学中非常重要的议题之一,以安德里奇为例

37:01  高兴:安德里奇的叙事节奏和特点

42:37  柏琳:参观安德里奇故居的“奇遇”

46:47  柏琳:塞尔维亚知识分子对于欧洲现代性问题的思考和反抗

53:33  彭裕超:塞尔维亚知识分子尝试“克服欧洲”的几个阶段

59:22  柏琳:安德里奇的“第三世界”

01:05:21  高兴:注意各种概念的“相对性

01:12:05  柏琳:今天的巴尔干的几种新思潮,和他们在尝试的“第三道路”

01:29:39  柏琳:近几年,巴尔干半岛上最受欢迎的作家(竟然)是他

01:31:06  高兴:别想当然地把米兰·昆德拉当作“捷克作家”的代表

01:33:53  彭裕超:“野蛮”、“巴尔干”也都是相对的概念

01:38:00  彭裕超:对于“南斯拉夫怀旧主义”的潮流,前南地区各国心态各有不同

01:41:00  高兴:90年代在萨拉热窝接触到的“南斯拉夫怀旧主义”



【与我们交流】

欢迎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你还可以搜索微信id“moveabletype”,添加小助手“活字阿浪”为好友,我们会将你加入活字电波听友群。欢迎与我们交流分享!




(三位嘉宾在活动现场。)








主播...
小雪人
阿廖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paulette
1年前 天津
0
很喜欢这一期啊~在反复听
paulette
1年前 天津
0
1:05:09 现在网暴已经成为了一种生意。
Unorthodox
1年前 四川
0
00:45 ciao 不是再见么???。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