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学别走!
揭秘艺术生的创业、职场经历

Album
主播:
放学别走制作组
出版方:
放学别走制作组
订阅数:
26892
集数:
19
最近更新:
1年前
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播客简介...
一档学生运营的思考栏目。 我们会通过揭晓艺术生的创业、职场经历及日常生活,探索“精彩”背后的多样性。 你的学习生涯不会止步于学校…
放学别走!的创作者...
放学别走制作组
放学别走!的音频...

「如何制作一个标本」不是关于“死”,而是在于“生”,在于留存和延续生命的细节

你们有接触过标本吗?你们对标本的第一印象是什么?都是哪些人在制作这些标本?带着这样的疑问,欢迎收听《放学别走》第20期! 在和Wendy与天志聊了关于标本创作的种种故事之后,我们才发现,标本创作不是关于“死”,而是在于“生”:在于留存和延续生命的细节,传递对自然的热爱。 🎤 本期嘉宾 Wendy Tang 罗德岛设计学院,工业设计专业,发起罗德岛设计学院的标本社团。 王天志 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专业,目前是中央美术学院标本社的社长。 ⏰ 播客时间轴 00:00 - 嘉宾与社团介绍 05:16 - 为何创建标本社:凝聚了学校里热爱自然和动物的可爱人们 18:10 - 关于标本伦理的讨论:标本创作不是关于“死”,而是在于“生”:留存和延续生命的细节 26:00 - 中国和美国的标本制作文化差异:美国专业资源丰富,已成一条产业链;中国靠“土法子”也能成大器 34:00 - 标本制作是否算“艺术创作”:主流标本创作以还原为主;也有艺术作品以标本为媒介进行二次创作和加入艺术的表达 51:00 - 新技术对标本制作的影响:3D扫描、3D打印等都可以更好的还原假体 55:24 - 制作标本的动物从哪来:来自自然死亡的动物和宠物店的折损生命 1:05:00 - 推荐的标本艺术家 🌏 拓展阅读 天志推荐的艺术家: 邬建安《是海 是沙丘》展览 邬建安《无妄》展览 Wendy推荐的艺术家: 感谢参与制作: 👩🏻‍🎓嘉宾:Wendy Tang, 王天志 👩🏻‍🎓主持人:EK,Jiayin 🎬剪辑:EK 📒校对排版文案:EK 🎵音乐:Fickle Throns - Jon Bjork

75分钟
14k+
1年前

「对话王云」夏天在非洲摄影野生动物,冬天在南极当探险队员的日子...

欢迎收听《放学别走》第19期! 本期请到的嘉宾是摄影师王云老师“云姐”;但她的身份远不止如此:云姐夏天的时候,会在非洲时刻追踪着野生动物的踪影,而冬天呢,会变身成为南极探险队员。更让我们意外的是,云姐在14年接触摄影之前的本行并不是摄影,而是一名医药行业的外企主管。 所以本期呢,就请云姐来和我们分享她转行到摄影时的机遇、挑战和乐趣,以及一些摄影和南极探险过程中遇到的有趣的故事。 01:35 云姐成为摄影师前的工作与生活? 06:00 一台为父母旅行拍照购买的相机而进入摄影行业的机遇! 12:00 跨领域到摄影时的挑战与乐趣! 16:43 在非洲野生摄影团“起早贪黑”的一天 25:11 野生摄影时,新手容易犯的错误? 35:39 在津巴布韦与母狮的相遇 - 印象最深的一次摄影! 47:36 南极探险队员的一天 - 探险日记的诞生 55:42 德雷克海峡的不同风景 59:32 未来的计划 1. 云姐成为摄影师前的工作与生活: 顺其自然。 我在大学的时候读了两个学校,两个专业。 先读了中科大的计算机,又读了北大的经济,到工作的时候又误打误撞进了医药行业。在国内做了12年之后,因为陪同学,意外的顺利移民的到加拿大。移民之后发现还是来晚了,可以早一点闯荡,世界还是非常精彩的。任何机会,只要你努力去做了,都会生活很精彩。 到加拿大之后也是开始非常迷茫,到底做什么?我考了很多证书,包括我现在也还是房地产经纪人、报税、房地产开发等等,后来发现都不是那么喜欢,只是一个糊口的方式。但从中,我也更加了解到加拿大的法律,社会,和城市规划。我们又一起买了一个水果农场,里面还带酒庄,也学到了很多的跟农业相关的知识,直到2014年的时候进入摄影行业。 2. 一台为父母旅行拍照购买的相机而进入摄影行业的机遇! 摄影行业我也是非常误打误撞的进来了。 因为我父母要到加拿大黄刀镇(Yellowknife)看极光,是世界上看极光最漂亮的地方,一年200多天都能看到极光。难得父母过来,我想帮他们拍好的照片,就跑到相机店去买相机。我跟售货员的要求是买一个能够拍到极光的相机,预算大概3000加币,他就跟我推荐了尼康D600。 我当时完全不知道买相机以后还要买镜头,结果最后竟然买了13,000加币,完全超出了预算,我也完全不会用,那次没有拍到照片... 因为我从小打排球,一次机缘巧合之下,我才开始跟着排球队的摄影老师正式走进了摄影领域。 3. 跨领域到摄影时的挑战与乐趣! 科班出身的人肯定有更强大的理论基础支持;我后来也上过北京电影学院的一些课,也希望能够明年后年回国,线下加入一个专业的课程去学习。 我们常说,技术决定下限,艺术决定上限。 技术,比如对相机的熟悉程度、后期的制作水平;而真正决定拍到多好的作品是你对艺术的理解来决定的。艺术这个东西不是科班的问题,是每一个人的人生的体验。越到后来你会发现一张摄影作品就是你如何去看世界。 4. 在非洲野生摄影团“起早贪黑”的一天 我本来是一个特别爱睡懒觉的人,从起床到出门需要2个小时,现在已经被训练到10分钟以内了(笑)。摄影是“光的艺术”,日出日落的光线是最漂亮、最柔和的,所以需要五点多起床,六点出发。 太阳升起后,天气慢慢变热,很多动物就没有那么活跃了。中午我们一般直接回营地休息。如果是拍风光片,正午光比大的时候,也可以出去拍拍黑白照片。休息到下午大概三四点钟再出门,拍到晚上日落之后回到房间。如果去马达加斯加之类的地方,晚上出去去拍星空也是非常美的体验。 摄影团带给我们观察世界的不同的角度,更加细致。 5. 野生摄影时,新手容易犯的错误? 我们常常会说拍片子的数量和拍出好片的数量是成反比的。一定要先观察,构思好了再拍。很多人到了非洲非常兴奋,不停地按快门,但是能够“出片”的照片并不多,因为没有时间去观察和思考。 在野生动物的拍摄过程中,也很容易因为看不到长焦镜头之外发生的事情而错过好镜头。一定要看准了再构图。野生动物也很拼反应能力;再车停下3秒钟之内,如果你没有摁下快门,就会错失一个不可复制的好镜头,所以也一定要熟悉相机参数。 不过真正的新手比有一定经验的人反倒学得快一些,新手是一张白纸,很多习惯可以从头培养。 6. 在津巴布韦与母狮的相遇 印象最深的一次摄影师在津巴布韦;我们差一点儿被狮子盯上。 那里的气候特别干旱,各类动物的食物和水相对较少。我们一路回捡到很多即将渴死的鸟类,如果还能喝水就救一下,救不活的话我们会去喂给鱼鹰,拍摄鱼鹰捕鱼的场景。于是,我们车后面就放了一筐鸟。 一次回营地的图中我们遇到了一只狮子,那个眼神和动作,一看就是捕猎状态,目标完全就是我们。通常坐在车上是不会被动物视为捕猎对象的,但那天就很奇怪,一反常态。突然我们意识到车的后面放了一筐半死不活的鸟,狮子肯定是闻到味道了,我们赶快驱车而逃,还被狮子追了一段。 后来我们把鸟撒在地上,可能喂了当地的鬣狗了,也是挺有趣的一件事。 7. 南极探险队员的一天 - 探险日记的诞生 从2017年加入夸克探险队开始,我每年的11月到第二年的3月都会在南极工作。非常辛苦,并不像你们以为的那么酷,每天欣赏美景,看看企鹅鲸鱼就完事儿。 每天从早上六七点工作到半夜,几个月没有休息的。如果再公开海域,游客们没有外出的活动,我们就给客人讲课,或者兼职当翻译,还会组织客人的一些各种各样的活动。到南极后,每天都需要开冲锋舟,带着客人去做巡游、登陆,去看各种各样的南极风景以及动物。我个人回来还需要每天处理照片视频。 今年从年初开始,我开始创作南极探险队员日记系列,记录探险队员的日常生活与饮食,欢迎大家关注。 8. 德雷克海峡的不同风景 每次穿越德雷克海峡,每个人都非常的紧张。这个海峡常年都是大风大浪,但实际上每次过德雷克海峡的感受都不一样。今年浪也大,甚至把我们船上的玻璃还打碎了。但我也见过非常平静的德雷克海峡,平静道令人不敢相信是同一座海峡,水面像镜面一样。 9. 未来的计划 我希望能够再精进视频拍摄的技巧,也希望将来有时间去做一个系列的短纪录片,让大家更加了解大自然。 第二个也是希望能够去到更多的地方。接下来可能会去摩洛哥,因为我爸爸在摩洛哥也待了一年,据说非常与众不同;摩洛哥也很适合人文摄影。我希望开发一条线路。 除了这些可预见的事情,还有许多不可预见的事情...我还是那句话,顺其自然。我希望能够拓展我生命的厚度和宽度,而不只有一个长度。我从小就觉得,如果我知道明天什么样,生命会很没趣。我希望能够在有限的生命当中让自己的生命更精彩。 👩🏻‍🎓嘉宾:王云 👩🏻‍🎓主持人:EK,Jiaying 🧑🏻‍🎨设计:Ke, Kelly 🎬剪辑:EK 👂🏻听者笔记:Jiaying 📒校对:EK 📏排版:EK 🎵音乐:Bed of Flowers - Jon Bjork

62分钟
4k+
1年前

「玩转大学系列」徐科的欧洲交换之旅

欢迎收听《放学别走》第17期! 本期是我们2023年录制的第一期,新的一年里,我们筹备了很多新的内容带给大家,也会开启Instagram和网站平台的内容更新!大家敬请期待。 本期是新企划《玩转大学》系列的第一期,希望通过探索那些大学四年同学们所体验的宝藏机遇,帮助我们发现更多大学生活的可能性。 [图片]本期我们邀请到了来自罗德岛设计学院平面设计的徐科,今年读大四! Ke在2022年秋季学期申请了一个欧洲交换的项目,在欧洲玩遍了许多不同的城市,也借此机会充分的探索了欧洲的文化。本期,我们会和徐科一起探索在欧洲游学的所见所闻所学,也会聊聊ta怎么发现的这个项目,还有申请项目的过程。 过得不开心? 那就去积极寻找新的环境和机会吧! 我是今年即将毕业的平面设计专业学生,志向是不做平面设计(笑)。 我在大四的Fall Semester申请了一个欧洲的交换项目,在罗马的天保大学罗马校区(Temple University)待了一个学期,上了许多的文化课,也借着这个机会认真的探索了许多地方,比如意大利、西班牙、挪威、德国、丹麦、冰岛… [图片] 我其实原本想去北欧留学。我舅舅在丹麦待了10年,他对丹麦的国际化、教育、设计氛围都是一顿猛夸。我一瞬间就心动了:可以和苦闷的大三说拜拜,迎接北欧的怀抱。但事情总是不那么顺利,因为疫情,大部分Exchange Travel Courses都被取消了,我一下子就倒吸了三口凉气。但我并没有就此放弃,而是和国际项目Office纠缠了许久后找到了我所上的欧洲项目。项目里有差不多一半的学生都是非天保大学的学生,有来自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杜克大学的等等,而我是我们学校的唯一一个人。这个项目历史悠久,教育质量也很高,我很推荐。 老实说,我在罗德岛设计学院的大一过的非常痛苦,但这段经历教会我利用主观能动性去追求新的环境。于是,我每个学期会给自己一个主题/挑战,努力把学期里所花的时间和精力都拧成一股绳,把四散的拼图和课程拼成一幅完整的画面,以快速试错,找到自己的热爱所在。 [图片] 时间安排与课程: 认清交换的终极目的 我在天保大学主要报了一些文化课:西方艺术史、意大利语、意大利饮食文化、古罗马古希腊神话。 RISD的课程分为Studio课和文化课两种,当时和一些交换的朋友交流过之后他们建议好好利用交换时间去探索和游学,而不是把时间花在更费事费力的Studio课上。我报名交换项目也并不是为了技能,更多是为了体验欧洲的文化。 而且在欧洲上文化课还多了一重“在地考察”的意义:你想,都是上西方艺术史,比起看PPT和图片,我为什么不直接去罗马实地考察呢?我可以在博物馆里看到书上描述的真迹,有一个博士学位的教授在旁讲解。而除了名胜古迹,罗马城的文化沉淀也无处不在:从咖啡馆、到民宿、到饮食、到社群:到处都是艺术氛围和历史的呈现。 [图片] Q: 虽然说项目在意大利,但小编我可时刻关注着你的Instagram动态呢,你好像去了许多不同的地方啊。 Ke:那要说到这个项目的具体安排了。我们是周一到周四上课,周五和周末就有一个三天的小长假。如果周五没有安排,很多学生都会周四晚上到机场,然后进行一场说走就走的三道四天的旅行。你甚至可以周一再请假,时间非常灵活。 欧盟的签证又很自由,一个国家的学生签证就相当于获得了整个欧盟区的出行证,可以到差不多二十多个国家。有这个机会就要好好利用啊! [图片] 意大利比美国的课堂更重视讨论和交流,但又如同中国文化那般重视家庭 意大利的教育文化和美国的非常不一样。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课堂的互动模式,美国的文化课堂倾向于在上课时传授非常密集的知识点,仿佛所有知识都像瀑布一样流向你,而你需要在课后时间进行反思和消化。 意大利的课堂是对答式的(小编:这让我想到了孔子的课堂,以讨论和提问为主),老师会不停的向学生抛出问题,探讨理解的不同之处,鼓励学生提出新的角度。它更像讲座和研讨课,组织非常的有机,让我有种回到幼儿园般的熟悉感觉。反倒是美国来的学生会有一些不适应呢。不过天保大学虽然是意大利的项目,也有不少美国人在那里教书;我有一门课就是Parsons帕森斯艺术学院的教授教的。 而意大利对家庭和饮食文化的重视也经常让人想起中国文化。比如意大利的母亲形象往往掌管着家里的话语权和家庭文化,而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也非常近,你可能会下课和老师约着一起吃Gelato冰激凌,也可能会和老师一起去实地探索考察,一起坐火车。火车的普及程度和便利程度也让我想起了中国。虽然文化冲击是有的,但又能找到一些熟悉的味道。 [图片] 未来的计划: 游学将如何影响我 我这几天也在和我爸妈聊关于未来的事情。我未来可能会学习艺术和设计之外的方向。我觉得当一个人选择研究生项目的时候,其实就在决定未来的方向和想生活的环境等等。这段在意大利交换的经历让我觉得欧洲是我想要生活的地方!我考虑的因素有:人文气息,排外程度,对文化的包容度,文化和学术环境等。 不过我接下来三年打算留在美国工作,也正好充分利用好平面设计的OPT签证,这三年也是我给自己一个节点。这三年里,我会积极寻找新的工作机会,无论是否符合我当下的专业和技能。三年之后,可能会去一个研究生项目深造,大概率会在欧洲。 [图片] 申请建议: 时机、费用、联络 时机 如果你对我的分享心动,或者对当下的状态感到迷茫或者疲惫的话,我非常推荐你在大三的春季或者大四的秋季进行交换项目;尽量赶在大四春季之前,不然你要忙着搞毕业设计呢。 费用 大多数情况下,欧洲的教育花费都比美国要低,而欧盟体系下也会提供很多可以申请的津贴和奖学金。 联络 对RISD的学生来说,所有的国际项目都可以在这个网站找到:global.risd.edu 没有罗列在网站上的项目你也可以去调研和申请,只要确保你要申请的项目/课程的RISD学分能转换就可以,所以其实选择非常多! 有哪些意料之外的收获? 超多的资源和探索空间! 我是抱着养老的心态来意大利游学的,身为艺术学生也没有那么GPA(也许是迷思,也许是事实~),所以我发现我有了很多mental space去探索以前没有机会接触的器材和技术,比如油画、版画、摄影等等,设备齐全,而且也没有什么人和你抢。我甚至有点后悔没有上更多艺术探索的课程。 并且因为天保大学是一个公立学校,没有常青藤学院或者私立大学的那种就业资源,所以天保大学会更注重在地的经验和提供志愿的机会。我当时刚好就参加了一个Fendi的Logo设计比赛,竟然最后还意外赢了比赛,他们真的把我制作的logo用在了一个项目的封面上,也算是认可了我在平面设计方面的水准势能在就业市场被认可的。虽然没有得到金钱报酬,但这是个很好的实践机会,他们还送了我一个Fendi的小卡包呢。 [图片] 和城市深度对话! 和在美国的许多城市不同,意大利的城市会让你觉得相对安全,导出都是各种各样的旅游团,也到处都沉淀着历史和艺术的痕迹。真的是对艺术学生有一种特殊的吸引力。我基本上每周都在外面乱逛探索,我的步数统计告诉我,我到了意大利之后会多走近三倍的步数,算是健康方面的一个小意外惊喜吧。 [图片] [图片] >>徐科的Instagram @hsoocool [图片] >>徐科的个人网站 kes-showreel.webflow.io [图片] 👩🏻‍🎓嘉宾:徐科 👩🏻‍🎓主持人:Haoxi, EK 🧑🏻‍🎨设计:Kelly 🎬剪辑:Haoxi 👂🏻听者笔记:Haoxi 📒校对:EK 📏排版:EK ✨搬运 Yimeng 🎵音乐:Longing For Sunny Days (String Version) by Sight of Wonders

53分钟
2k+
1年前
放学别走!的评价...

空空如也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