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 26. 朝鲜行纪:边境线与安宫牛黄丸,再次重逢的世界

马上开摆

欢迎回来(指我自己) 之前挖的坑本来是准备讲一下韩朝边境线的,后来发现专门讲一期太单薄了,我又不太想讲什么时事政治分析,正好有朋友在评论区提到期待讲一下朝鲜,简直一拍即合,我正好不也去过嘛,就以聊天的形式摆摆我眼中的朝鲜。 我去到朝鲜,通过自己的眼睛观察了普通朝鲜人的生活:衣着、交通、住房、食物、购物等各个方面。既全面又片面,有和我去之前想象不一样的,也有加深了我之前印象的,感觉很复杂,但我也不准备过多解读,纯纯搬出来和大家聊聊天。 当然,我说的也不一定是真的。如果有机会,等开放了以后(指朝鲜)大家可以去旅游看看,感受一下真实、或者说相对真实的朝鲜。 一些朝鲜影像 相关视频(点击观看) 电影《特工》里的朝韩合拍广告,李孝利×赵明爱 空降兵指挥部 00:01 闲话:为什么隔了这么久才更新、为什么这期主题是朝鲜、以及回应之前听众的意见 06:29 中国人要通过什么方式才能去朝鲜旅游,报团有哪些讲究 16:18 从差点误机开始我的朝鲜之旅,唯一一个贴签的傻小子,入境倒是很轻松 21:54 破除第一个迷思:去朝鲜旅游真的顿顿没肉吃不饱吗? 23:55 终于见到了我的导游,对我千叮咛万嘱咐的居然是这件事 29:51 平壤市中心的交通状况如何,在平壤打车、开车方便吗? 35:03 朝鲜旅游拍照指南,其实远没有网上说的那么多限制 37:11 作为白头山真身的妙香山常被忽视,以及一顿早饭再度打破刻板印象 40:01 光荣的"义务劳动",在少年宫见识了卡得一批的window XP 44:04 朝鲜怎么称呼韩国,开城板门店边境线之旅 51:08 从韩国一侧游览DMZ纯纯的血亏,韩国人对朝鲜人复杂的情感 56:00 站在我国看朝鲜,又是一条情绪复杂的边境线 59:54 开城:古都、人参、安宫牛黄丸 01:03:40 朝鲜什么值得买?市面上的外国货也不少? 01:06:04 朝鲜的商品经济是怎么构成的?都有哪些商店? 01:10:46 平壤和地方的城建差距明显,以及朝鲜是怎么样分配房子的 01:14:36 游客必体验的平壤地铁,免费加了游览平壤夜景的项目 01:17:58 服装、鞋子、化妆品、手机,我眼中的普通平壤人 01:20:43 面对中华文化的挣扎,朝鲜的去汉字化,谁在主导高句丽认同 01:26:19 一部表现韩朝之间复杂情感的电影《特工》 01:28:28 和两位金导道别,希望能一起拥抱再次重逢的世界 01:32:10 Ending Music 音乐 * 少女时代 - 다시 만난 세계(再次重逢的世界)

92分钟
39k+
2年前

vol 25. "韩国新年",这是可以说的吗?

马上开摆

在欢快的春节假期期间,网上出现了一些不愉快的音符,从大英博物馆庆祝"韩国新年"到韩国明星祝愿"新年快乐",一系列事件再度点燃部分中国网民的情绪,认为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矮化、盗用以及侮辱。 这一期内容的大纲其实已经写完好几天了,但我选择过完春节假期再来录也有现实考虑。显然,不那么激进的声音在热度非常高的当时容易被批评,"忠诚不彻底就是彻底不忠诚"。我又是一个不喜欢被情绪裹挟的人,所以还是等大家稍微冷静以后,狂热分子差不多散了,再和大家来聊聊我的观察和理解。 当然,就算仍然会挨喷,至少喷的人也会比正在热点时少一些吧。 这类"锐评"的内容我尽量少做,这样会显得我在不停说教,说教多了就会显得油腻。我尽量专注于"是什么"、"有什么",至于背后的原因和听完的想法就交给大家自由发挥啦。 不过情绪到位了也不是不能安排几期,"锐评"系列给我自己的情绪反馈还是非常正面的,通俗地说就是,喷得爽嘛。但必须建立在对一个事件的知识了解完整的基础上。我仍然坚持,要尽量整体地、全面地了解一件事情,不要被碎片化的内容过多干扰,即使我这期节目说了一个小时,但在整个复杂的知识体系面前仍然是碎片化的,请大家听完以后抱着积极批判的心态去查阅更多资料。砖头留给我,美玉全拿走。 话不多说,马上开摆。 你将听到 * lunar new year的说法从何而来? * lunar这个词的文化根源是什么? * "韩国新年"到底是说给谁听的? * 韩国人根据什么历法算日子? * 可以说"韩国人过中国新年"吗? * 中韩网友在网上到底在吵什么? * 争夺话语权的正确方式是什么? 看图说话 * 韩国人在宣传seollal的时候也有点没常识,你家新年(农历正月初一)能看到满月啊?你过的是哪个位面的新年? * 网友说农历是韩国人偷的,这倒真不是偷的,大清的时宪书有记载,每年颁行历法的时候是官方给朝鲜授历的。 几点话外思考 * 韩国在全世界大力宣传Seollal(韩国新年),我们是否也应该多宣传Chun-jie? * 捍卫传统文化属于内宣还是外宣?在微博超话刷屏能改变外国人的偏见和无知吗? * 文化自信强调的是"整体优越"还是"唯我独尊"? * 外国有自己的文化片段需要我们"允许"吗? * 在追求文化自信的路上除了原旨主义还有哪些逆流? 空降兵指挥部 00:01 先给大家拜年以及为什么做这期内容 05:11 从大英博物馆庆祝韩国新年说起 09:00 争议颇大的lunar具体指代什么 16:47 有明确发源的中国农历如何传播 21:13 古代中国历法如何影响朝鲜半岛 31:01 以农历新年为例了解语言传播的特性 34:53 "韩国新年"这个概念是存在的吗 42:08 文化原旨主义者的双标和灵活底线 46:33 刻意造假以及"骗廷杖"的韩国学者 50:20 傲慢的宗主意识vs自卑的藩属情绪 54:16 如何认识新年传统及捍卫自身文化 01:00:29 最近和半岛话题纠缠不清了

61分钟
6k+
2年前

vol 23. 大马士革,我远比见到她第一面之前更早就爱上了她

马上开摆

大马士革,中东腹地最重要的城市,我在内战前曾一睹她的风采。 我远比见到她第一面之前更早就爱上了她,即使中东腹地还有太多重要的城市,但"那些都是顶好顶好的,可我偏偏不喜欢"。 我穿过哈米迪亚市场,进入倭马亚清真寺,流连在老城狭窄的小巷,遇到的每一个不同年龄的叙利亚人都将我遥远的喜爱补完得更加立体。十二年过去了,希望他们都一切安好。 我推荐你通过以下链接触碰更为立体的大马士革 直接点击即可阅读/收听/观看 * 图片:都是牧先生说的 - 一些内战前的叙利亚影像 * 播客:禁止携带 - 大马士革,游乐园、爱、寂静、离去与炮火 * 视频:食贫道 - 中东大宝荐(EP1-4在叙利亚) 空降兵指挥部 00:01 前奏(算是个彩蛋吧) 00:23 决定聊聊内战前的叙利亚见闻 02:34 当时怎么选择去叙利亚旅行的 04:27 前往大马士革:区别对待的落地签 11:16 小阿萨德画像,从黄沙到绿地 18:26 我比遇见大马士革时更早爱上她 20:59 心大的哈桑经营着一家小旅馆 26:37 萨拉丁菜刀、阿拉伯头巾和义乌水烟壶 31:23 倭马亚清真寺最多的是孩子的笑脸 37:23 不知十二年后的阿米尔是否依然可爱 39:42 老街,裁缝店,和不飞的鸽子 43:18 念叨周总理的叙利亚大爷让我落泪 50:36 过分热情的富二代小伙子 53:37 有困难找警察是全球通行的准则 58:11 霍姆斯寒风中的小插曲 01:04:14 夕阳下的帕尔米拉再也回不来 01:08:36 结尾音乐 音乐 * 前奏:Sarah Brightman - Time to Say Goodbye * 结尾:Louis Armstrong - Wonderful World

70分钟
10k+
2年前

vol 22. 打卡机场:一种小众而且很奇怪但是非常有趣的旅行方式

马上开摆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种旅行方式,一种听上去有点怪,再一听还是特喵的很怪的旅行方式——打卡机场。 有这么一帮人,他们乘坐飞机旅行的目的不是为了景点、也不在乎美食,他们的关注点就只在飞行本身。机场迷也是飞友的一部分,包括我在内,我们出行的一大兴奋点就是解锁各个之前没有飞过的机场。是不是觉得有点难理解,这帮人在想什么?别急,这期节目就来好好摆摆。 你将听到 * 这一帮叫飞友的人到底是干嘛的 * 飞友成天念叨的字母究竟啥意思 * 请不要再对着乘务员喊服务员了 * 苏州机场为什么取个名字叫梅友 * 到达世界最高机场—理塘(划掉) * 以后提到广西玉林别再只说狗肉 * 买六次机票都飞不成是什么体验 * 机场还有哪些隐藏福利你不知道 空降兵指挥部 00:01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种小众古怪的旅行方式 02:17 飞友到底是一群什么样的人 08:58 为宅正名:不要以为宅男宅女就是家里蹲 11:43 如何在人群中一眼识别出飞友 16:56 打卡机场的初心就是自然而然诞生的好奇心 18:53 让人哭笑不得的性价比观以及如何实现打卡效率最大化 22:42 飞过那么多机场让我更深刻地意识到祖国的幅员辽阔 26:56 通过打卡机场可以从硬件软件各方面认识一座陌生的城市 30:14 玉林机场的网红看台让我享受到打卡机场带来的人情味 33:15 计划再周全也没用,打卡一个机场订了好几次票也没飞成是常态 39:58 打卡成功的例子也是极限操作,全靠天使乘务姐姐给予的好运气 45:29 飞得多了就知道,机场提供的中转免费餐食、免费住宿都可以薅起来 49:50 好好利用"立返"既可以打卡机场也可以曲线操作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52:45 Ending Music 音乐 * 今井優子 - Airport

60分钟
6k+
2年前

vol 21. 忽近忽远的圣诞新年,以及注定远去的2022

马上开摆

从北美到南美再到东欧 整理过去的圣诞新年回忆,作为今年最后一期。 以及做一个年度心情总结,和2022告别。 祝大家新年快乐,都能实现美好的愿景。 你将听到 * 远离赌博,未成年人请勿饮酒 * 一切不放假的节日都是耍流氓 * 消费降级,圣诞节完全带不动 * 去年大火的热红酒怎么消失了 * 在任何平台都要记住别看评论 * 当然播客除外,感谢大家支持 空降兵指挥部 00:01 Prelude 00:35 节礼日录今年最后一期,从小时候的圣诞节回忆开摆 03:50 和各国同学一起过圣诞激发了我对世界的好奇心 06:26 在冰天雪地的加拿大独自过圣诞节全靠有网有暖气有储备粮 11:10 去加拿大人家里吃圣诞大餐以及如何用魔法打败对中国人吃狗肉的质疑 16:11 在尼亚加拉瀑布下凄惨的过圣诞喜提爱心老板的冰酒礼物 18:13 一分钱没花,我去古巴享受了一次阳光沙滩的圣诞节 23:40 在委内瑞拉工作生活两年半,海滩变得热闹又无趣 28:15 穿插回忆在加拿大boxing day的抢购经历以及在委内瑞拉买东西太便宜 31:21 去厄瓜多尔过圣诞没按照领事的套路来可能让他损失了一笔钱 32:55 白俄罗斯过两个圣诞节,而且都是法定节假日 41:15 白俄罗斯的圣诞大餐就是咣咣喝酒,其实他们喝的伏特加也就40度 43:34 在欧洲主要体验一个圣诞市场气氛,去年在中国社媒上爆火的热红酒今年失宠了 47:41 总结一下2022吧,省流:哪儿都没去,尽在家反思了,以及感谢大家支持播客 50:24 今年最大的感悟:不要和陌生人在网上争论,会变得不幸 55:56 给明年立下好几个flag,这一期至少预告了三个要做的主题 57:16 Ending Music 音乐 * op:Wham! - Last Christmas * ed:José Feliciano - Feliz Navidad

60分钟
3k+
2年前

vol 19. 对话前新华社驻两伊记者:道德警察将把伊朗带向何方?

马上开摆

为什么做这期对谈 今年9月,22岁的伊朗女性阿米尼因涉嫌违反伊朗的"头巾法"被道德警察逮捕,并在昏迷三天后于医院去世。这场悲剧在伊朗多个城市引发大规模抗议,社会动荡一直持续到今日,始作俑者道德警察在这一系列的社会动荡中扮演的不光彩角色被广泛批评。12月4日,法新社援引了伊朗检察总长蒙塔泽里的表述,声称"道德警察已被废除",短时间内引发了剧烈反响。中文互联网上的自媒体、意见领袖等也纷纷转发,声称这是这场女性主导的社会运动的一个重大胜利。但仅过了一天就出现了"反转",伊朗并没有废除道德警察,而是最早报道的法新社理解有误,造成了假新闻的传播。国内各大网络平台虽也有跟进,但因为对伊朗社会了解不深,只能做一些表面的转述报道;意见领袖、大V们也有解读,但他们同样认识不全面,许多号称对中东问题有所研究的甚至没有去过当地。与其听一些半懂不懂的人胡说,还不如邀请到真正的专业人士,做一期真实的、深入的伊朗社会问题解析。 对谈嘉宾 徐俨俨,前新华社驻伊朗伊拉克记者。国际政治专业出身,江湖人称呆哥,曾驻两伊报道数年,亲历两国多次社会变革重大事件,对中东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有深入的了解。 你将听到 * 怎么判断一条关于国外的新闻是不是靠谱 * 伊朗政府是如何利用道德警察规训民众的 * 最高领袖换个总统就能解决人民的愤怒吗 * 中文网络环境对于伊朗的认识有哪些偏差 * 争取自由的伊朗女性背后存在另一种声音 一些图片 * 法新社误读蒙塔泽里发言 * 时代周刊向伊朗女性致敬 空降兵指挥部 00:01 为什么邀请呆哥来聊聊伊朗 01:36 如何正确解读伊朗总检察长蒙塔泽里的表述 04:52 普通网民怎么识别一条新闻是不是fake news 10:24 要了解伊朗社会要从它特殊的政府体系开始 13:43 道德警察是如何建立、兴起、扩张权势的 25:15 了解伊朗的媒体环境有利于判断相关新闻的权威性 29:18 中文网络自媒体对伊朗社会问题的几大误读 35:16 割裂的社会现实与预设立场的判断天然冲突 37:49 伊朗每一次社会动荡的根源在哪里 41:22 伊朗社会在不断经历被压迫和释压的人造循环 46:15 对伊朗人的印象不能摆脱政治形态来认知 51:02 伊朗这次大规模社会运动将迎来什么样的结局 52:51 时代周刊用年度英雄致敬伊朗女性的新闻性解读 54:57 亲眼见证绞刑对专业记者都产生了巨大心理冲击 01:00:06 挖个坑,以后再请呆哥来分享在伊拉克的经历

61分钟
7k+
2年前

vol 18. 深夜聊吃 | 理解不要偏食才能感受入口即化

马上开摆

今天是一期对谈 认识世界有很多种方式,偏见肯定不是其中一种。衣食住行是生活中最基本的元素,好好吃饭也是感受生活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做到不偏食是很重要的。在今天的对谈里,我们把不要偏食解释成"不要带着偏见看待食物",对待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食物,好不好吃只是符不符合自己的口味,不喜欢吃当然没问题,不偏食并不是说什么都要吃,但要是带着刻板印象先入为主会引发更深的偏见。 从食物切入以小见大,入口即化既是内涵又是归宿,在节目里我们把入口即化曲解为"吃到嘴里的食物背后都是当地的文化",这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出发点。今天这一期该锐评的锐评、该拷打的拷打,那些传播已久的刻板印象和谣言应该终结了。 对谈嘉宾 David XIE。大卫哥是一位爱吃懂吃还擅长做菜的究极吃货,关键他还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出身的内行人,buff叠满。走遍五大洲,走哪儿吃哪儿,每次听大卫哥聊吃的总是很开心,引经据典娓娓道来。 大卫哥的作品 相关图表 * 基于菜谱的中国八大菜系能量及营养素分析 * 国外网友对不同地区食物的印象 相关推荐 除了美食,大卫哥还热爱阅读、观影,他在个人公号"深溪虎堂"已经写下几千篇文章,食评、书评、影评的内容都有数百。推荐感兴趣的朋友关注一下。 空降兵指挥部 00:01 又是一期愉快的对谈,以食物为切入点消除偏见 04:00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大卫哥锐评"科技与狠活" 09:45 鲁菜是否没落众说纷纭但是味精肯定不背这个锅 20:41 哪有那么多美食荒漠,要这么说成都也是美食荒漠 25:53 对口味的刻板印象其实根源在于对地域的刻板印象 31:54 麦当劳能代表美国,但麦当劳不能代表美国菜 39:53 有些"刻板印象"还真没说错,比利时人酷爱华夫饼 46:03 绕不开的米其林,应该怎样看待米其林评价体系 52:01 很难说本地美食口味迎合游客是对是错 56:23 大卫哥在北海道洞爷湖难忘的米其林体验 01:01:21 RNM退钱!大卫哥拷打成都米其林二星餐厅 01:07:37 要认识一个国家最基本的餐饮文化还是要去路边摊 01:22:31 认识世界需要做到不要偏食,理解入口即化

84分钟
3k+
2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