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类环志是指世界上用来研究候鸟迁徙动态及其规律的一种重要手段。鸟环由镍铜合金或铝镁合金制成,上面刻有环志的国家、机构、地址(信箱号)和鸟环类型、编号等。
鸟类的育雏方式各有千秋,有父母双方共同进行的,也有靠大自然的力量协助喂养的,最有趣的是把自己的蛋下到别的鸟巢中让别人代育的,被代育妈妈养大的鸟也叫巢寄生的鸟,全世界大约有100多种鸟是这样的懒父母。
产卵、孵化是鸟儿繁殖后代的方式。因为鸟类的体重较轻,所以不能让雏鸟在体内发育成熟。只能在出壳后继续抚育。这是大自然的最佳选择。 鸟卵一般分为卵壳、卵壳膜、卵白、气室、系带、卵黄膜、卵黄以及胚盘。其中,卵黄、卵黄膜以及胚盘是鸟卵的卵细胞,其余部分则是非细胞结构。卵黄是卵细胞主要的营养物质,供胚胎发育。胚盘是卵黄中央盘状的小白点,里面含有细胞核。卵黄膜紧包在卵黄外面,起保护卵黄的作用。
西山森林公园的前身是西山林场,是70年前为了改造西山地区贫瘠的山地植被而设立的。开始种植的都是油松、后来增加了其它树种,形成了现在郁郁葱葱的山林。这里设立的自然观察径主要是为了让更多的人通过观察和标牌介绍,了解树木生长的故事。当然我也在这里观察到了珠颈斑鸠、黑头䴓等森林鸟类。
今天中秋意外在奥森见到了一直心心念念的寿带,红色的尾巴非常美丽。虽然是一只雌鸟,没有雄鸟那么长的中央尾羽。很幸运的一个中秋,也希望把这种幸运带给你。
今天去了百望山的秋季猛禽迁徒监测点去观测猛禽,百望山位于北京的西边。是北京境内太行山的起点,被称为太行之首。也处在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带上。所以每年过境的猛禽有上万只。因为待的时间不长,我只看到了三种猛禽:燕隼、雀鹰和红脚隼,但后来听说有两百多只猛禽过境,最多的是集群的凤头蜂鹰。
9月6日,在官厅水库观察到了三种猛禽:游隼(Peregrine)、白腹鹞(Eastern Marsh Harrier)、白尾鹞(Hen Harrier)。不仅看到了它们在天空中翱翔,还看到了它们扑食、喝水、洗澡等各种行为。真是非常的幸运。 游隼:中型猛禽,共有18个亚种。体长41-50厘米。翅长而尖,眼周黄色,颊有一粗著的垂直向下的黑色髭纹,头至后颈灰黑色,其余上体蓝灰色,尾具数条黑色横带。主要栖息于山地、丘陵、半荒漠、沼泽与湖泊沿岸地带,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安哥拉的国鸟。 白腹鹞:中型猛禽,体长50~60厘米。雄鸟头顶至上背白色,具宽阔的黑褐色纵纹。
白露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到了白露时节,鸿雁(大雁)从北方飞往南方;五日后,玄鸟(燕子)开始飞回北方;十日后,那些留鸟(没有迁徙习惯的鸟类)也开始储存起了食物,以备冬日的不时之需。
今天去了官厅水库边的马场。看到了包括弯嘴滨鹬、红颈滨鹬、黑尾塍鹬等5-6种鸻鹬类的鸟,很开心。但真的累坏了。因为一直在手持相机拍摄视频和照片。 弯嘴滨鹬(Curlew Sandpiper;学名:Calidris ferruginea)是丘鹬科、滨鹬属鸟类,小型涉禽,体长19-23厘米。嘴较细长,明显的向下弯曲。夏羽头和下体栗色,上体黑色,具暗栗色和白色羽缘。飞翔时从上看白色腰和翼带极为醒目,从下看, 翼下和尾下白色,其余下体红色,反差亦甚强烈。冬羽上体灰褐色,下体白色,颈侧和胸缀有黄褐色,眉纹白色,飞翔时白色翅带和腰亦甚明显。 红颈滨鹬(Red-necked Stint;学名:Calidris ruficollis)体长约15厘米,是一种灰褐色滨鹬。腿黑,上体色浅而具纵纹。冬羽:上体灰褐,多具杂斑及纵纹;眉线白;腰的中部及尾深褐;尾侧白;下体白。 黑尾塍鹬(Black-tailed Godwit;学名:Limosa limosa):中型涉禽,体长36-44厘米。嘴、脚、颈皆较长,是一种细高而鲜艳的鸟类。嘴长而直微向上翘,尖端较钝、黑色,基部肉色。夏季头、颈和上胸栗棕色,腹白色,胸和两胁具黑褐色横斑。头和后颈具细的黑褐色纵纹,背具粗著的黑色、红褐色和白色斑点。眉纹白色,贯眼纹黑色。尾白色具宽阔的黑色端斑。冬季上体灰褐色、下体灰色,头、颈、胸淡褐色,虽无显著的羽色特征,但通过它长直而微向上翘的嘴、细长的脚和颈以及翼上翼下的白斑,亦容易辨认。
两山公园位于颐和园西门外,又称玉东园、玉东郊野公园,因其在玉泉山与万寿山两山之间而得名。这里曾是古代瓮山泊退水区域,自元代起即由政府整体开发、直接管理。逐渐形成了山林环护、田湖交错的特色景观,被喻为北京的江南水乡,目前还保留着150亩的稻田,出产曾为皇家御用的京西稻。
今天去沙河水库北岸进行鸟类分布情况调查,结果被开了花的艾草和荨草整得很惨,它们拉着你、勾住你,在你的衣服、背包等各种地方留下花粉。我成了被动传播者。 今天的鸟况不错。还拍到了棕扇苇莺(Zitting Cisticola或Fan-tailed Warbler)和普通朱雀(common rosefintch),很开心,当然白鹭等常规留鸟都在。
鸟类迁徙(migration of birds);是鸟类遵循大自然环境的一种生存本能反应,研究鸟类的迁徙行为,了解候鸟的迁徙时间和路线、迁徙数量、种群关系、归巢能力、死亡率、存活率、寿命,以及与繁殖地、越冬地环境的关系等生态规律,对于保护珍稀濒危鸟种、利用候鸟保护农林生产和维护生态平衡、保障航空安全、计划利用经济候鸟、防止流行病的传播、制定法律等可以提供科学的依据。 鸟类起源于南方的热带森林,种群的大量繁殖造成了对食物需求量的增加,因此生态压力使得某些鸟类在夏季向北方冰川退却的地扩散,而当冰川来临时再回到南方越冬,久久之,便形成了定期迁徙的行为。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