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照片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秤锤树。 中科院北京植物园曾经是我特别喜欢的一个观鸟点,因为里面多是为科研之用栽种的树木,对其管理也随顺自然生长的方式。改成国家植物园南园后有些部分开始定期除草,路也经过了一些改造,更整齐划一了,但也缺了些野趣。所以一个夏天也没怎么来。 今天还是选择了保留了自然状态的草药园观鸟,果然有了收获。红嘴蓝鹊、黑尾蜡嘴雀都在这里觅食、栖息。看来鸟儿也喜欢自然原本的样子。
9月1日通常是北京堵车的开始,也是我的秋日观鸟季。 昌平滨河森林公园从十三陵一直延续到北沙河。恢复自然景观后鸟也多了起来。
8月30日,在2022服贸会新闻中心举行的发布会上,服贸会吉祥物“福燕(FuYan)”亮相,其主体形象取材于北京雨燕。 每年4月到7月中下旬,北京雨燕会现身京城,它们在正阳门、雍和宫、北海公园、颐和园等古建的梁、檩、椽间繁衍生息。它们小巧灵活的身姿与精美的古建相映成趣,北京雨燕也成了古都北京的生态符号。每年7月底到8月初返回非洲南部越冬。它们像“旅行家”一样,迁徙之路单程近1.5万公里。是名符其实的飞行冠军。
今晚北京又下了一场雷阵雨,雨声中跟大家再聊聊关于鸟巢的那些事。 集群建巢是海鸟优先选择的一种繁殖方式,因为可以共同抵御天敌,但有时也会跟邻居因为种种原因起冲突,食物争夺就是其中的一种。 很多鸟在繁殖季到来时都会建新巢,但有的也会把旧巢加固一下,巢穴很可能就会变得越来越大。
今天在两亩半地里面观鸟,看书,发现上周还吵成一片的蝉声消失了。出伏蝉息秋意起,大自然的节律就是这样精准而奇妙。 鸟儿筑巢的主要目的是有一个可以躲避天敌和恶劣天气,安全孵蛋、喂养雏鸟的地方。因为种群的不同,鸟儿筑巢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样式有十几种之多,最大的十几米,最复杂的有一百多间分室,最简单只是石壁上的一个凹槽而已。
鸟儿生儿育女的前提是求偶成功,而求偶的方式五花八门,但万变不离其中的是雄鸟必须想方设法让雌鸟喜爱自己并愿意与之共同繁育后代。 鸟儿生儿育女的时间大部分为选择春季,将春分到夏至这段时间。有的鸟会根据食物的多寡选择生育时间,以便让雏鸟吃到更丰富的食物。
今天又去沙河水库的巩华城半岛做了鸟调,很幸运的拍到了草鹭。 沙河沿岸是一个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的地方。不仅有鸟类,有昆虫和其它的生物,还有自然生长的各种植物。所以每次的调查都会很有收获。
《八堂自然课》是美国博物学家盖瑞~弗格森写的一本书,它的副标题是大自然教会我们的生存之道。 接纳未知,调动知觉去感受世界及其奇妙之处,对大自然的宁静沉思是维持心身平和的灵丹妙药。
秋天的颐和园,团城湖、昆明湖中都是今天出生的雏鸟,它们有的已经独立觅食,有的还赖着妈妈。一只小䴙䴘还去啄妈妈的嘴,希望得到食物,但妈妈觉得它长大了,不再去捉鱼给它吃。这就是野生动物的本性,觉得孩子长大了自己的职责就完成了,孩子就应该独立,去自己讨生活。明年也许孩子也将成为父母,这也是生命的轮回。
处暑第二天,在沙河看到了秋迁的先导,东亚石䳭和红喉姬鹟。坐在树林边上,听着秋蝉鸣唱,看着鸟儿飞翔。感受着秋风秋意。
处暑三候:鹰乃祭鸟;天地始肃; 禾乃登。 一候:鹰乃祭鸟。老鹰自此日起感知秋之肃气,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并且先陈列如祭而后食,古人称之“义举”。 二候:天地始肃。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充满了肃杀之气。 三候:禾乃登。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意思就是开始秋收了。
鸟儿喝水有些动作是固定的,低头仰脖把水倒进喉咙;用舌头吸食甚至像燕子那样轻点水面而食。 吃昆虫的鸟一天就喝一次水,吃干食的鸟一天两三次,有的鸟干脆直接从食物里获取水份。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