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7 [日]芥川龙之介《地狱变》:心软的神明

Thursday Bookclub

【本期音乐】 The Hunger Artist, by Circus Homunculus, Free Music Archive (CC BY-NC-ND) 【本期主播】 Eve & Iris 【本期内容】 第一部分:来自学生的推荐 00:18 口袋本的美丽:这本书出自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和一页文库出版的芥川龙之介文库本系列(全8册)。这个系列收录了芥川龙之介的小说《罗生门》、《地狱变》、《舞会》、《竹林中》、《偶人》、《点鬼簿》和随笔《侏儒警语》、《中国游记》。这个系列都是口袋本大小,有漂亮的封面。 01:20 阅读缘起:当学生告诉我们他们喜欢芥川龙之介的时候,我们既感到兴奋和骄傲,也会有些心疼。 第二部分:进入书中,聊聊我们俩各自最喜欢的三个短篇 全书收录的18个短篇故事是芥川龙之介在两年时间内(1917-1918)完成的。其中《掉头的故事》和《地狱变》是我们俩都喜欢的,我们还分别喜欢《大石内藏助的一天》和《黄粱梦》。 8:11《大石内藏助的一天》:这个故事的主题跟全书的母题,人性的挣扎和迟疑,是契合的。这也是一个典型的芥川龙之介式的“历史小说”。故事里,复仇带来的一系列影响,让这个本该快意的事情变得“拧巴”。“拧巴”,也会是芥川龙之介的精神状态吗? 20:11《黄粱梦》:依旧是一个改编故事,它改编自唐代小说家沈既济的《枕中记》。不过,中举失败的颓唐不在这个故事里,取而代之的,是芥川龙之介鲜少透过文字体现出来的一份积极向上的少年朝气。 28:50《掉头的故事》:在痛恨战争的主题下,提供了一个珍贵的中立视角。故事中最动人的部分是对垂死之际,何小二的理性思考和感性思考的描写。我们能几乎亲身体会到痛苦一层,一层地把何小二裹挟起来。 38:28 《袈裟与盛远》:故事开头,“夜晚,盛远在泥墙外远眺月华,一边踏着落叶,心事重重”,古典意境美在这寥寥数笔中被体现得淋漓尽致。 39:45 《地狱变》:这是一个描述人间炼狱的故事,是一个被害者在历经地狱般的体验之后,终于让傲慢的加害者“下”了地狱的故事。 第三部分:该不该读芥川龙之介? 57:34 心软的神明:对我们来说,在每一个年纪读芥川龙之介,都能尝到不同的“苦”。把这样一个心软的神明,推荐给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里,坚强而勇敢过的我们。

61分钟
99+
1年前

016 [日]乙一《夏天、烟火和我的尸体》:孩子与恶

Thursday Bookclub

【本期音乐】 Light and Darkness, Music materials providing: MusicNoteWorld, URL:en.music-note.jp 【本期主播】 Eve & Iris 【本期内容】 第一部分:悬疑轻小说 00:17 日本轻小说:《夏天、烟火和我的尸体》和《优子》这两个故事,都是可以轻松读的悬疑推理、怪诞反转故事。 02:29 封面好看:书皮和书封上都是烟火。除此之外,作者的名字下面有一句点睛之笔,“九岁那年,我的尸体漫山遍野奔跑”。 第二部分:进入书中,聊聊我们俩各自最喜欢的三个片段 《夏天、烟火和我的尸体》 06:42 第18页,一次清清爽爽的死亡:在乙一的描述里,死亡的过程顺利又简洁。同时,他天才的设置,让第一视角叙述转为了第三视角叙述。 11:185 第97页,一步之遥:故事里有好几个“一步之遥”的设计。一步之遥的距离,明明无限接近,却让大家远离了的真相。 15:04 第106页,女孩来到了石墙上:我的尸体,看到了夏季夜空中的星辰和月亮。 19:09 第112页,孩子的恶与不安:石墙内,小孩子的恶积聚到一起,慢慢腐烂,被时间封印住,不再被轻易找到。小孩子作恶的时候,是在表达一种强烈的不安。帮小孩子圆谎的大人,会是最亲密的。 《优子》 29:55 第125页,紫阳花作为象征:政义和清音都有一定程度的认知障碍,他们各执一词,让故事的“平衡感”维持到了最后。 35:53 第157页,夕阳般的生命状态:无论是作为病人还是作为人偶,优子都是受人摆布、生命状态非常稀薄的。 第三部分:“过目不忘”的故事 40:27 推荐理由:只需要一个小时的阅读时间,就能收获两个看过就不会忘的故事。

42分钟
99+
1年前

015 [法]安德烈·纪德《窄门》:无处可去的女性

Thursday Bookclub

【本期音乐】 Melody of Love, by Tim Taj, Free Music Archive (CC BY-NC-ND) 【本期主播】 Eve & Iris 【本期内容】 第一部分:低开高走的一部经典 00:24 阅读缘起:感谢告诉我们从书里读到爱情的那个学生!在众多的版本中,十字架都是封面上的主要元素。我们选择了这册紫水晶般的封面,它比大部分黑白分明的封面要混乱、要生动很多。 01:46 性价比超高:只用三个小时,就能读完一个诺奖作品,欣赏到老师(萨特和加缪)的老师的作品,是不是挺超值? 02:43 充满谜题:虽然这本书在情节、人物、语言都看似没有过人之处,是一个关于“爱和信仰”的传统故事,大概能用“经典”来形容,但这个故事的最后部分给我们留下了很多谜题。 第二部分:进入书中,聊聊我们俩各自最喜欢的三个片段 08:38 第24页,选自第二章,关于早熟的杰罗姆:双亲去世后,“我”慢慢成长为了一个更喜欢清静的大人。在不算成熟的年纪里,“我”无意识地开始构建一种成熟的爱。 13:445 第77页,选自第五章,关于阿莉莎的困惑:在这里,我们看到了阿莉莎困惑于眼前妹妹朱丽叶拥有的世俗婚姻和自己向往的“窄门”般的灵魂之爱。 20:24 第99页和第125页,选自第七章和第八章,关于阿莉莎的觉醒:“我”带给阿莉莎的信和书,对于阿莉莎来说都是过于美好的存在。隐约意识到自己的成长完全依附于爱人的阿莉莎,清空了书柜,决绝地与爱人分离。 26:30 第104页,选自第七章,关于爱情的本质:爱情的本质是外在的吸引,灵魂的共振,还是二者合一?灵与肉之间的角力,是阿莉莎最深层的不安。 32:55 第118页,选自第八章,关于看待“幸福”的方式:纪德太懂女性这种迟疑的感觉了!“现在我不禁扪心自问,我所期望的究竟是幸福,还是走向幸福的过程。” 39:54 第124页,选自第八章,关于克制和理性:学会克制是不是一种理性?克制到哪一步才会成为一种美德? 第三部分:继续分享 44:58 故事结局:第八章是全书最精华的部分——一本日记带来的女性视角,揭示了阿莉莎从头到尾都没有被“懂得”的事实。原来在百年前,拒绝了被男性塑造的女性,曾经无处可去。如果说灵魂之爱是“窄门”,在女性觉醒之路上,曾经也有过一道“窄门”。

52分钟
99+
1年前

014 李娟《我的阿勒泰》:写故事的散文家

Thursday Bookclub

【本期音乐】 Qara jorga,酸奶乐队 【本期主播】 Eve & Iris 【本期内容】 在看那部绝美的电视剧之前,先把书读完吧! 00:22 熟悉的李娟:对Iris来说,李娟是一个再熟悉不过的作家。对李娟的喜爱,是从《冬牧场》的开篇开始的,“太阳未出时,全世界都像一个梦,唯有月亮是真实的;太阳出来后,全世界都真实了,唯有月亮像一个梦。” 03:19 阅读视角:李娟笔下的生活,同时存在的“亲近感”和“疏离感”。这本书不是一个写给汉族人的哈萨克族介绍,它更是一个女孩儿成长的故事。写的是生活,不是游记。 07:54 当散文成为故事:散文竟然能改成电视剧?李娟自己在“三版序”里说“再回过头看看这部同样非虚构的短篇集,觉得相比之下,文字的精致与精心,倒更像是一部短篇小说集。” 10:09 橙绿色的封面:展开这本书,封底和封面组成了一幅连贯的图,橙绿色的草原,是秋天的阿勒泰,也是日落时候的阿勒泰。 第二部分 进入书中,聊聊我们俩各自最喜欢的三篇散文 这本书中收录的二十四篇散文,分别是是李娟在23到27岁,28-30岁这两个时间段里,完成的作品。 Iris最喜欢的是《想起外婆吐舌头的样子》、《乡村舞会》和《通往一家人去的路》,Eve喜欢《我们这里的澡堂》、《我家过去年代的一只猫》和《在荒野中睡觉》。 14:30《想起外婆吐舌头的样子》:外婆是李娟文字里的“常客”。外婆去世后,常常“吐舌头”外婆给李娟留下的是一种“满不在乎的”生活态度。就像外婆说的那样,“满不在乎的人不是无情的人”。不仅外婆是顽皮而有生命力的,李娟也是。 20:59《我们这里的澡堂》:这一篇里,李娟写出了年轻女孩儿逆天的美!那个场景好似维纳斯的诞生。除此之外,“我”本人身上青年的平凡是美的,青年的风风火火是美的,老年的坦然求助也是美的。 27:26《我家过去年代的一只猫》:那只被“卖掉”之后两次试图回家的猫,就是李娟自己,也是每一个草原上的生命。“故乡感”和“异乡感”交织到一起,因为无法深深扎根与某一处,所以那片广袤的土地成为真正的归属。 36:51 《乡村舞会》:这一篇特别像小说。想象中英俊的“麦西拉”,想象中的喜欢,想象中的心动。距离,让这份想象生动而美好。跳舞,可不就该是求偶的信号吗? 52:03《在荒野中睡觉》:“溜号”中的李娟用文字“画”出了她躺下来看到的天色,无比美丽!学会“摸鱼”吧,逃到闲暇中去,感受真正的风云变幻。 59:23《通往一家人去的路》:写得实在太美了!“路”是个隐喻,它代表我们人生的方向。往不同的方向走,会遇到不同的旷野。 第三部分 彩蛋 1:06:42 超级推荐李娟!阿勒泰的生活是永恒的,但不单调。愿生活在我们的文字里自然流淌,愿我们都有能力活成草原,愿女性创作者,成为希望。

72分钟
99+
1年前

013 [荷]杜布拉夫卡·乌格雷西奇《狐狸》:在流亡的狐狸

Thursday Bookclub

【本期音乐】 Fox Kits, by Matt Bauer, Free Music Archive(CC BY-NC-SA) 【本期主播】 Eve & Iris 【本期内容】 第一部分 这本书引发的头脑风暴 00:26 以荷兰为国籍:荷兰只是杜布拉夫卡·乌格雷西奇的定居地和政治属性,不完全代表她的文化属性。 01:07 封面设计:运用了设计中的正负形概念,让封面上的图案拥有了双重意义。看起来既是一根燃烧的火柴,也像一只狐狸的眼睛。 04:07 我们的南斯拉夫记忆:来自塞尔维亚的网球运动员德约科维奇,作为韩剧《Dear My Friends》的取景地的克罗地亚,和去圣彼得堡和莫斯科的旅行经验构成了我们的南斯拉夫记忆。穿过书之后,这些记忆无一例外变得更加生动。 06:30 “狐狸”这个意象:Fleabag第二季最后狐狸的出现,是我们爱上狐狸的理由,也是我们正视狐狸的开始。Stephen Colbert更引用了Francis Thompson的The Hound of Heaven来解释剧中“狐狸”这个隐喻,他觉得剧中的狐狸就是天堂的猎犬,也就是神的化身,它追逐感化背弃信仰而选择俗世欢愉的人。这本书中,狐狸是作家的化身。 08:10 流动的文体:这本书是游记散文还是小说?我们认为它跨越了虚构和非虚构。 第二部分 进入书中,聊聊我们俩各自最喜欢的三个章节 全书分为六个章节,彼此独立又统一。我们都喜欢的是《第二章:平衡的艺术》和《第六章:狐狸的遗孀》。除此之外,我们还分别喜欢《第一章:故事之为故事的故事》和《第四章:忒奥克里托斯的冒险》。 11:43《第一章:故事之为故事的故事》:你怎么看待虚构和真实?故事是如何被生产出来的?作家和读者是什么关系?思想史家以赛亚·伯林(Isaiah Berlin)借用古希腊的寓言,把作家分为“刺猬型”和“狐狸型”,前者更倾向于输出一个one big idea,后者更乐于进行复杂而真实的探究。 23:46《第二章:平衡的艺术》:让作者出名的是他的作品还是行为?作品思想的表现形式,到底是应该更加传统还是更加现代?文学的严肃性和可得性,哪个比较重要?男女话语权该如何平衡?与作家遗孀的相遇,好像粉碎了“我”成为“狐狸”,成为作家的愿望,放大了“我”作为女性的劣势。 44:50《第四章:忒奥克里托斯的冒险》:这一章读起来是很畅快的。作者在不断照应前三章中埋下的各种意象的前提下,更深刻地在描述家、回家、战争、流离失所、故事为什么成为故事,以及她要写什么样主题的故事。 55:05《第六章:狐狸的遗孀》:狐狸会在什么时候出现?讲故事能学会吗?让文学活很容易,给它增添足够多的商业价值就好了,对吗? 第三部分 彩蛋 1:03:10 为什么会有一个人愿意用这么长的篇幅来回答“想讲故事的原因”?面对当下大量重复的社媒内容,我们不可能用最简单的东西塞满生活中所有的空白,“人的手稿是不灭的”。

69分钟
99+
1年前

012 [韩]金爱烂《你的夏天还好吗》:她的笔是在记录社会

Thursday Bookclub

【本期音乐】 Summer by Ketsa, Free Music Archive (CC BY-NC-ND) 【本期主播】 Eve & Iris 【本期内容】 夜雨陪伴我们完成了这一期播客的录制,这是我们记录下的第三本韩国文学。 第一部分 从韩国女性文学聊起 00:37 关于金爱烂:我们也常常念不对她名字,因为既是灿烂的烂,也是烂人的烂。 02:34 从封面说开去:我们俩的书是不同的封面,一个是半跃出水面的热带鱼,一个是米黄色封面,带着索然无味的西瓜。 04:16 关于这本书:虽然书写了那么多苦难与挣扎,但依然让人觉得温暖。她的温柔体现在细节里面,平静的心痛,在每个瞬间被记住。弥补了对年轻女性的书写,所以我们很有共鸣。 07:11 “像美丽却不能吃的热带鱼一样残忍地发光”:原来热带鱼封面的意象来自序,也让我们想要对她的散文集《想要忘记的名字》有了更多好奇。 第二部分 进入书中,聊聊我们俩各自最喜欢的三个短篇 Iris最喜欢的是《虫子》、《水中的歌利亚》和《这里是夜,那里有歌》,Eve喜欢《角质层》、《尼克塔酒店》和《三十岁》。但是基本上来说,我们对这本短篇集里的大部分篇目是满意的。 15:12《虫子》:这一篇和《水中的歌利亚》放在一起是非常明智的编排,虫子预示着不安和孩子的同时到来。我们看到了女性生存空间的压缩,被禁锢在家庭空间里的女性失去社交属性,也看到了“痛饮城市”的年轻人,被固定在城市的样子。她写女人,但其实是借写女人来写社会。 25:38《水中的歌利亚》:是否了解歌利亚其实不影响阅读,好的短篇会用内容和氛围来弥补陌生典故带来的缺失感。水中的歌利亚与自然的关系,失去和保护,都在自然里发生。我们也深入聊了一下水、树和歌利亚的意义。 37:40《这里是夜,那里有歌》:标题和开头再次抓住了我们的注意力。标题的冷暖远近的对比,把感觉具像化。底层人的挣扎中,没放完的歌和那些磁带都成了温暖的底色。我们羡慕他们的爱情。 56:06 为什么把最后三篇放在一起说呢? 56:53《角质层》:都市丽人的故事,这个女孩儿人生第一次构建了自己的角质层,又以一个非常唐突的方式破坏了自己的角质层。是我们人生里都会遇到的“第一次尝试”的故事。爱慕虚荣和接地气并不矛盾。 1:08:16《尼克塔酒店》:也是女孩们结伴出国旅游的故事。亲近的朋友,却有着不同的生活层次,彼此之间互相观看。酒店的奇遇并不能改变故事的任何走向,好似代表阶级本身是无法跨越的。 1:15:18《三十岁》:无路可走的人在逼仄的社会,越走越无路可退,同时,那些生在“罗马”的人,是不是路就是会越走越宽的呢?时间过得太快了,在三十岁的时候,却还是竹篮打水。 第三部分 彩蛋 1:21:16 拿着小说家的笔,书写真实社会的故事。用女性的故事,去传递声音,去自救。 1:23:03 我们喜欢她的野心和视野,她的手术刀非常精准,切开社会的肿瘤。她可以只用女性的故事来反映社会的问题。在她这里,语言是一把刀,是一把武器。

87分钟
99+
1年前

011 [韩]崔恩荣《明亮的夜晚》:一条结冰的大河

Thursday Bookclub

【本期音乐】 Woman, by Red Trees (CC BY-NC-ND) 【本期主播】 Eve & Iris 【本期内容】 母亲节快乐! 第一部分:继续从封面聊起 00:29 封面:啊哈这次从一开始,我们俩就产生了分歧......是火山一样喷发,火星像瀑布一样飞速往下落,带来了明亮的夜晚。还是应该让黑暗的海边,放起烟花! 04:33 内容超简介:全书由五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里都有两条时间线,一条是我的现在进行时,另一条是祖母的过去进行时。这五个部分共同讲述了一个家庭里,4.5代女人们之间的故事。 第二部分:进入书中,聊聊我们俩各自最喜欢的三个片段 07:03 第34页,选自第一部分,关于“十七岁”:书中祖母和曾祖母的十七岁,和现实里我们的十七岁,我们的妈妈们的十七岁......这些十七岁的故事哪怕无法即时帮助我们活好自己的十七岁,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打理十七岁的日子。回听的时候发现,其实在这里问“为什么要分享十七岁的故事”有点太早了。 19:40 第102页,选自第二部分,关于“月光与爱”:书里的每一代女性都有一个闺蜜。这四对闺蜜故事,跟母女关系一样动人。原来在东亚的文学里,我们对生命的眷恋,对爱的表达,都是“月光”这样淡然而含蓄的。 26:00 第124-125页,选自第三部分,关于“疗伤的速度”:明明治愈的过程是很难量化的,为什么我们不得不成为在伤痛面前都分外着急的人? 35:28 第164页,选自第三部分,关于“非线性时间与女性”:相比于男性只着眼于“现在”,女性似乎总能同时拥有“过去,现在和未来”,甚至大多是“悲伤的过去,愤怒的现在和灾难性的未来”。而我们希望自己看待时间能像刚刚解冻的水。水面偶尔结冰,暗流一直在流淌。 41:06 第169页,选自第三部分,关于“一瓶清酒带来的快乐”:不安的基因深藏在女性的身体里。尤其是在我们过得特别幸福的时候,总会。 50:48 第204页,选自第四部分,关于“一个没有得到真心道歉的人们的国度”:道歉需要练习吗?我们都在等待被道歉,是因为我们都在等待自己受的苦被看到。 56:00 没忍住,所以继续分享了好些书里的句子! 第三部分:彩蛋 1:09:01 总的来说:在这个宏大的故事里,作者崔恩荣既是女儿,又是母亲,还是曾祖母,高祖母......她精准描述了随着时间走过,女性们的每一重身份。是这样层层叠叠的经历累积出的智慧,经过代代讲述,让女性有机会成为温柔而坚定的存在。我们超推荐!

72分钟
99+
1年前

010 冯军鹤《X书店》:私人话文学课

Thursday Bookclub

【本期音乐】 Silence By Sentence, by One Man Book(CC BC-NC-ND) 【本期主播】 Eve & Iris 【本期内容】 第一部分:与这套书的相遇 01:51 当故事照进现实:Iris有过一段跟文中女主角沈青一样的,在初高中时期上文学课的经历。“文学课就像一个取景框,它塑造了我直到现在看世界的方式”,或许这份感受就是这样一套书珍贵的意义之一。 06:15 阅读顺序:如果按顺序阅读,会发现这十二堂文学课是形散而神不散的。 08:04 装帧和插图:整一套书体现了非常儿童友好的设计理念,插图、藏书票、书签的设计有趣又漂亮。 12:24 作为礼物也作为纪念:这套书到底更像是“送给孩子的礼物”,还是“来自孩子,写给大人的礼物”?希望这两个答案都是“对”的,因为这两个答案都是温暖的。 第二部分:进入书中,聊聊我们俩各自最喜欢的三堂课 虽然这套书主要由十二堂文学课组成,但是这十二堂文学课更是主角沈青的一段成长故事。因此,十二个分开的部分既分离,也统一。 我们想要分享的包括《序章:偶遇》、《第1节课:翻译与诗》、《第2节课:诗是什么》、《第5节课:他们为何死去》、《第8节课:长大与经验》、《第10节课:女人的故事》和《第12节课:一种爱情》。 《序章:偶遇》 21:23 第34页,选自第一本《从诗歌开始》:文学课的内容包括“阅读好的文学作品、交流彼此的想法,然后偶尔写点东西”。在第一堂“试听课”里,马老师引导孩子们用一个具体的物品,一个自然界中的事物,或是一个抽象的符号来介绍自己,把自己珍藏了起来,让孩子们得以以另外一种身份进入文学。从这一课开始,沈青不仅“偶遇”了这家书店,更“偶遇”了文学课。 《第1节课:翻译与诗》和《第2节课:诗是什么》 29:06 在这节课里,诗歌像流动的液体,没有形状。 《第5节课:他们为何死去》 41:22 第51页,选自第三本《伤害及被伤害》:“也许刚才不应该强调这是一场辩论......让我们跳出刚才剑拔弩张的氛围吧,来到作者的位置上”这是一段非常妥帖的课堂语言。老师在课堂上的功能,在于带领于无形。 《第8节课:长大与经验》 53:32 第111本,选自第四本《成长是一部小说》:无论是Iris和她的凌老师选择的《大淖记事》,还是马老师选择的《昙花、鹤和鬼火》和《晚饭花》,三四代人跨越时间的选择,这样心照不宣的默契,是文学给读者的礼物。 《第10节课:女人的故事》 1:05:04 选自第五本《关于性别》:在认同文中对比“杜十娘”和“羊脂球”两个女性角色的基础上,我们花了不少时间讨论“观察人”在探讨性别议题时的重要性,就好像福楼拜曾经对莫泊桑的训练一样。 《第12节课:一种爱情》 1:16:58 第106页,选自第六本《情感教育》:这节课上,马老师用“感受爱”的方式让学生体验了爱情,这是以学生为中心,打开张爱玲的又一种方式。 第三部分:彩蛋 1:22:49 推荐语:这套书适合所有的老师读,适合还没有感受过理想文学课的大人读,也应该是适合孩子们读的!

87分钟
56
1年前

009 [韩]韩江《素食者》:让我们成为森林

Thursday Bookclub

【本期音乐】 Romantic Revolution(우리 둘만의 혁명)inst. 【本期主播】 Eve & Iris 【本期内容】 第一部分:与这本书的相遇 我们是从聊《恋爱兄妹》里的女宝五号开始的! 02:21 封面:被风吹动的森林忽明忽暗,一个女孩儿闭着眼屈膝坐在风里,她的脚边有三只黑鸟,它们以不同的姿态看向不同的方向。这封精心透露了全书不少信息的作品来自卤猫。 07:40 作者:韩江在国际布克文学和颁奖礼上说道,“我在写作时,经常会思考这些问题:人类的暴力能达到什么程度;我们能在多大程度上理解别人……我想通过《素食者》刻画一个誓死不愿加入人类群体的女性。” 08:20 我们与这本书的相遇:既是哈韩进入第三阶段,从欧巴和韩剧韩综,到策展和审美,最后终于进入韩国文学的成长变化;也是来自身边一个素食朋友的亲自推荐。 第二部分:进入书中,聊聊我们俩各自最喜欢的三个片段 全书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第一人称丈夫视角的《素食者》,第三人称姐夫视角的《胎记》,以及第三人称姐姐视角的《树火》。 10:38 第188页,选自第三部分《树火》:故事最后,姐姐终于理解了决定素食的妹妹,于是她看到“她(妹妹)安静地吸了一口气,紧盯着路边‘熊熊燃烧’的树木,它们就像无数头站立起的野兽,散发着绿光。她的眼神幽暗而执着,像是在等待着回答,不,更像是在表达抗议。”“树”这个意象包含了很多,比如树的成长过程跟人的成长是相似的;树的枝干是分叉的,仿佛手足之情...... 17:59 第41页,选自第一部分《素食者》:在“吃与被吃”的关系里面,经历痛苦折磨,从生命变成食物的“狗肉”不仅象征女性被支配的命运,甚至泛指社会中所有弱者被凌辱的遭遇。 25:47 第123页,选自第二部分《胎记》:看到作为自己的作品的英惠摇曳进风里,姐夫在多大程度上理解了英惠?作为这个故事的过渡,被一个男性角色理解一点点皮毛,是一个重要的安排。 30:59 第164页,选自第三部分《树火》:如果说女性在这个故事里是“树”的形象,男性在故事里就是“鸟”。姐姐回忆起丈夫以鸟的姿势想要冲出英惠家阳台的画面,产生了理解、怜爱的感觉。 39:14 第169页,选自第三部分《树火》:通过这段姐姐的心理活动,姐姐的角色由强者、旁观者,帮凶,转变成了逐渐面对自己和理解妹妹的存在。 第三部分:彩蛋 45:57 总地来说:这是一本好懂,但会给人带来很大震动的书。我们还聊了关于语言的一些事儿。

56分钟
99+
1年前

008 残雪《垂直的阅读》:万花筒里的地下空间

Thursday Bookclub

【本期音乐】 The Fields, by Sean Ferree (CC BY-NC-ND) 【本期主播】 Eve & Iris 【本期内容】 第一部分:与这本书的相遇 00:54 关于作者:残雪是一个名声在“外”的作家。 01:48 目田书店:18年左右,一个长沙小孩,在一家长沙的独立书店里,遇见了一个“拥有漂亮封面的”长沙作家的作品。 06:40 阅读感受:我们总是向往更宽、更广的世界,但这12个故事琢磨出了一个“垂直的角度”,带来一个更深、甚至更黑暗的世界。在这些或许缺乏故事情节的故事里,我们得以充分去感受自己意识的流动。 第二部分:进入书中,聊聊我们俩各自最喜欢的三个故事 这本书里一共收录了12个残雪的短篇故事。我们俩都喜欢《垂直的阅读》和《剪纸》,除此之外,Eve还推荐《自然的意志》,Iris还喜欢《梨园记事》。 12:44 第10-13页,《垂直的阅读》:故事里的“作家”,是隐身于社交场合、日常生活里的。因此,“文本”直接去遇见了它的“读者”。或许残雪试图用这样一个夹叙夹议的故事,来给我们提供一份“阅读指导”,指导我们该如何“浸润”进文本之中。 23:57 第24、33页,《梨园记事》:鹰叔从农场离开,拥有了自己的梨园,当他在梨园遭到挫败之后,农场又重新接受了他。我们跟故乡、跟远方的关系是,故乡会对离开她的人说,“你走走看,走到哪里算哪里!” 32:48 第68页,《自然的意志》:故事发生在一个到城市打工,在一座五十三层的摩天大楼上建造天空花园的花匠身上。从“天上”到“地下”,他终于理解和找到了“世俗的欲望”,成为了这栋大楼里一个“合格”的人。 41:47 第83页,《剪纸》:这既是一个中年母亲经历焦虑的故事,也是一个青春期小女孩找自己的故事。虽然故事里的猫头鹰和母亲是一体两面,但跟选择吃掉自己的孩子的“猛禽”不一样,母亲最后目送着自己的女儿离开。 第三部分:彩蛋 54:48 推荐理由:推荐给不追求故事线的,有耐心的,愿意借一本书的时间,与自己独处一阵子,面对自己的紊乱,失态的人。

60分钟
99+
1年前

007 [日]村上春树 编著《生日故事集》:祝我们生日快乐!

Thursday Bookclub

【本期音乐】 Another Piece of the Cake, by Summer Salt, Matthew Ryan Terry, Eugene Woo Chung, Elliot Edmonds, Anthony Barnett 【本期主播】 Eve & Iris 【本期内容】 第一部分:与这本书的相遇 00:45 作为生日礼物:《生日故事集》是一个很棒的生日礼物。 01:57 关于编著者:村上春树的每一本书都不算是“大部头”,但他坚持不懈的写作人生一定能成为“大部头”。 03:34 全书结构和内容简介:这是一个作家以自己内行的经验和“毒辣”的眼光去阅读、拣选和推荐其他作家作品的产物。加上村上自己的一篇创作,全书一共收录了13个短篇。这13个故事包含了人生每个阶段的生日记忆。而且,村上为每个故事都写了份导语。 第二部分:进入书中,聊聊我们俩各自最喜欢的三个故事 Eve最喜欢大卫·福斯特·华莱士的《永远在上》和威廉·特雷弗的《蒂莫西的生日》,Iris最喜欢的是拉塞尔·班克斯的《摩尔人》和琳达·塞克森的《变》,我们都喜欢村上春树的《生日女郎》。 [美]拉塞尔·班克斯的《摩尔人》 6:10 第14页:主动询问对方的感情是一件很勇敢的事情,也是一件很为难的事情。 [爱尔兰]威廉·特雷弗的《蒂莫西的生日》 14:44 第45页:故事里,过生日的蒂莫西和被蒂莫西送过来作为自己替身的“生日客人”埃迪先后像“出逃”一样从家里离开。生日这一天会把我们日常生活中存在的矛盾放大。它标志着我们需要表达更多,吐露更多,承担更多,尤其是对父母,对我们最亲近的人。 [美]琳达·塞克森的《变》 24:58 第67页:“永远不要,罗伯特,不要在猜出谜底之后去找什么到的寓意。”这是个藏在“暗黑”童话外衣里的“婚前必读故事”。 [美]大卫·福斯特·华莱士的《永远在上》 31:29 第83页:从跳台往下看,十三岁的“我”所认知的“全世界”变得越来越小......“我”自己的步伐、呼吸、想法变得越来越强烈,也越来越重要。华莱士有天才般的、百科全书式的语言融合能力,理性思考和感性体会总是互为表里。 [日]村上春树的《生日女郎》 48:24 第205页:说不定她许的愿望是去看一场日出?每个该许下生日愿望的时刻,都是一个绝好的思考自己“真正想要什么”的时机。最重要的是,我们会靠自己去抵达。 第三部分:彩蛋 58:20 悄悄地说:红色信封那个版本的装帧设计比较好!

61分钟
93
1年前

006 西西《哀悼乳房》:爱上自己的皮囊

Thursday Bookclub

【本期音乐】 A Certain Lightness, by Blue Dot Sessions(CC BY-NC) 【本期主播】 Eve & Iris 【本期内容】 第一部分:与这本书的相遇 00:35 Eve:直到2022年底西西去世的消息传来,才“看”到这个作家。 01:53 Iris:到了关注自身的年纪,被“哀悼乳房”这个书名吸引。 02:52 序言和作者印象:序言是真诚调皮的。它早早透露了作者充满灵气的文字特点,同时也可以作为一份“阅读指南”。 06:27 全书结构和内容简介:不同于散文式的《此生未完成》(于娟,2011),这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作品。 第二部分:进入书中,聊聊我们俩各自最喜欢的三个片段 全书一共有三十章,大部分章节是故事,另外还有几份清单,几篇便利贴式的随记集锦。 10:13 第10页,选自第一章《泳衣》:结构上,作为这个故事的第一章,“泳衣”和“澡堂”很自然地把读者代入了“正视身体”的视角,不同年龄段女人的身体都各有特点。内容上,这也是“我”一个不祥预感的来源。 19:57 第99页,选自第十章《螃蟹》:生活还在继续。想起跟朋友们在秋天吃蟹的场景,随即想到癌症的英文名cancer就是“螃蟹”的意思,想到中文里的“癌”是个可怕的象形文字...... 25:25 第118页,选自第十二章《黛莫式酚》:这里描述了“我”在放疗的阶段被实习医生看病的情景。在“我”的心里,实习医生不是拿病人做实验的存在,而代表未来,代表希望。于是,我很愉快地接受了医院里那几个年轻人的诊治。 30:59 第194页,选自第十八章《肝胆相照》:“如今我知道肝和胆在哪里了,说起肝胆相照,不再会变成自己写给自己看的密码”。病中的“我”,还总能在细微处收获意料之外的快乐。 37:24 第223页,选自第二十一章《东厂》:放眼望去,将自己置于一个更大的世界,关注那些在远方发生的好事和坏事,或许这是“我”得以释然的其中一个方法。 42:54 第291页,选自第二十八章《皮囊语言》:成长过程里,我们一直在忽视对自身身体,自己皮囊的关注。“乳房”在这个小说里,不仅代表女性器官,更代表一种注视,一种对自身的注视。 第三部分:彩蛋 53:53 悄悄地说:一个特别灵动的奶奶,很轻松的16万字,超推荐!

55分钟
47
1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