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音乐】
Fox Kits, by Matt Bauer, Free Music Archive(CC BY-NC-SA)
【本期主播】
Eve & Iris
【本期内容】
第一部分 这本书引发的头脑风暴
00:26 以荷兰为国籍:荷兰只是杜布拉夫卡·乌格雷西奇的定居地和政治属性,不完全代表她的文化属性。
01:07 封面设计:运用了设计中的正负形概念,让封面上的图案拥有了双重意义。看起来既是一根燃烧的火柴,也像一只狐狸的眼睛。
04:07 我们的南斯拉夫记忆:来自塞尔维亚的网球运动员德约科维奇,作为韩剧《Dear My Friends》的取景地的克罗地亚,和去圣彼得堡和莫斯科的旅行经验构成了我们的南斯拉夫记忆。穿过书之后,这些记忆无一例外变得更加生动。
06:30 “狐狸”这个意象:Fleabag第二季最后狐狸的出现,是我们爱上狐狸的理由,也是我们正视狐狸的开始。Stephen Colbert更引用了Francis Thompson的The Hound of Heaven来解释剧中“狐狸”这个隐喻,他觉得剧中的狐狸就是天堂的猎犬,也就是神的化身,它追逐感化背弃信仰而选择俗世欢愉的人。这本书中,狐狸是作家的化身。
08:10 流动的文体:这本书是游记散文还是小说?我们认为它跨越了虚构和非虚构。
第二部分 进入书中,聊聊我们俩各自最喜欢的三个章节
全书分为六个章节,彼此独立又统一。我们都喜欢的是《第二章:平衡的艺术》和《第六章:狐狸的遗孀》。除此之外,我们还分别喜欢《第一章:故事之为故事的故事》和《第四章:忒奥克里托斯的冒险》。
11:43《第一章:故事之为故事的故事》:你怎么看待虚构和真实?故事是如何被生产出来的?作家和读者是什么关系?思想史家以赛亚·伯林(Isaiah Berlin)借用古希腊的寓言,把作家分为“刺猬型”和“狐狸型”,前者更倾向于输出一个one big idea,后者更乐于进行复杂而真实的探究。
23:46《第二章:平衡的艺术》:让作者出名的是他的作品还是行为?作品思想的表现形式,到底是应该更加传统还是更加现代?文学的严肃性和可得性,哪个比较重要?男女话语权该如何平衡?与作家遗孀的相遇,好像粉碎了“我”成为“狐狸”,成为作家的愿望,放大了“我”作为女性的劣势。
44:50《第四章:忒奥克里托斯的冒险》:这一章读起来是很畅快的。作者在不断照应前三章中埋下的各种意象的前提下,更深刻地在描述家、回家、战争、流离失所、故事为什么成为故事,以及她要写什么样主题的故事。
55:05《第六章:狐狸的遗孀》:狐狸会在什么时候出现?讲故事能学会吗?让文学活很容易,给它增添足够多的商业价值就好了,对吗?
第三部分 彩蛋
1:03:10 为什么会有一个人愿意用这么长的篇幅来回答“想讲故事的原因”?面对当下大量重复的社媒内容,我们不可能用最简单的东西塞满生活中所有的空白,“人的手稿是不灭的”。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