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访广东艺术自组织的在地脉络:阳江青年、黄边站与上阳台 |S3EP7

例外状态 State of Exception

回访广东艺术自组织的在地脉络:阳江青年、黄边站与上阳台 |S3EP7 诡谲子在广州生活的这段时间里,深受本地当代艺术氛围的影响,也开始做起了空间,接待和社群链接。这些影响对于我来说是潜移默化的,但同时也是与我内心深处的某些想法和欲望产生共鸣。因此,我希望通过播客的形式,对于身边的一些朋友和他们的自组织进行一些采访和交流。我很想了解这些实践背后的来龙去脉,以及他们在做这种参与式艺术中的经验与教训。 本期节目是这个系列访谈的第一期,我邀请到了黄边站的负责人,策展人华哥(梁健华),来跟我们聊聊他眼中的广东艺术自组织的在地脉络。我们首先会从去年华哥在时代美术馆的展览阳江青年的历史背景聊起,作为广东沿海城市对改革开放和商业社会对一种回应,还有世界书店的现代主义文学出版。随后,我们回顾黄边站十多年来的发展轨迹,以及上阳台的社群实践。在这里,我们想讨论在这么多年的实践中,我们又该如何重新思考个人与集体,公共性与私人性,自我教育,共同工作,社群联合等议题。 关键词: 自我教育,联合, 基础建设, 集体, 行动, 共同工作,共同生活, 相互协作 实践: 出版,上阳台, 榕树头旅行社 本期嘉宾 梁健华 策展人,艺术家。黄边站当代艺术研究中心负责人,现工作生活于广州 本期主播 诡谲子 比利时天主教鲁汶大学 文化研究MA ,译者,青年批评家,策展人 时间轴 01:42 阳江青年 展览介绍 04:51 阳江青年的命名,郑国谷(1994)《阳江青年的越轨行为》 06:31 作为空间的世界书店及其建筑风格 16:07 世界书店的命名,文学社群、出版与文本渴求 19:00 现代主义之后? 博尔赫斯书店,午夜文丛,法国新小说,作为方法的出版 25:19 阳江青年所面临的语境与问题,艺术话语的断裂,新感受的渴求 28:20 广州当代艺术系统的确立(2000年前后) 34:00 酒吧餐厅,改开后消费带来的新感性及其失落 45:44黄边站 黄边站介绍,体制外的当代艺术教育 49:39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之后?艺术脉络的断裂与缺失,迷茫与探索 1:00:00 学院内部当代艺术教育的问题:结构问题媒介化,缺乏解释现实的语言1:09:06 黄边站实践介绍 1:21:30 个人还是公共?还是没有公共? 1:23:54 自我教育,联合,基础建设,行动,友谊,集体 1:53:27上阳台(相关讨论已经在黄边站的后半部分有所触及) 上阳台介绍(2022年结业) 2:02:00旅行团:定海桥,info,松本哉 剪辑 粥粥&诡谲子 延伸信息 阳江青年 展览“叱咤于街中”即将于2022年3月12日到5月15日在广东时代美术馆展出,展览起源于2017年由黄边站发起的“阳江青年研究项目”,对90年代至千禧年初阳江及其周边的艺术实践和自组织进行研究性展示。但这并不是一次历史的回返,而是从具体语境出发,将“阳江青年”拥抱社会现场的姿态及互助精神视为激发行动力的方法来考察。我们将陆续分享研究策展小组的研究和写作,第一篇是梁健华撰写的“酒神气质与行动力——站在今天观察阳江青年”。 文章来源:https://read01.com/7G83a4d.html 黄边站 黄边站HB STATION(Contemporary Art Research Center)是一个非营利艺术机构,2012年创立于广州,2016年注册为独立的社会民间团体,参与者由艺术家、写作者、策展⼈及相关领域的行动者组成。黄边站尝试通过“研究-实践”的相互推动,建构面向当代情境的共同工作和学习交流平台,并探索一种替代性当代艺术教育形态。 上阳台 上阳台 SJT 座落于中国广州的一个普通居民社区,它是互助的、开放的自主空间,也是一种联合运动的平台;2016 年启动,2017 年正式运作至今。它的发起人和紧密参与者包括诸多具有不同身份、但不愿意接受社会和国家体制约束,也不愿意以疏离的原子状态生活的人们,包括艺术家、作家、策划人、厨师、影像工作者,等等。原子自由组织成不同形态的分子(实践单位),通过在分子间实行平等协商的参与式民主,继而持续联合,这些人共同经营并扩大着上阳台 SJT 的可能性。到 2019 年4 月,这样的实践单位已经有十三个。 引用来源:《法兰克福开了个上阳台》[1] (注:由冯俊华执笔,并经李筱天、潘赫修改和确认。本文对上阳台的表述仅代表三人的意见。) 参考资料: 梁健华:“虚时而行”讲座回顾(2020,上海外滩美术馆) 梁健华:酒神气质与行动力——站在今天观察阳江青年(2022,时代美术馆) The new alt|丨顶上-腾挪-上阳台-黄边站…广州独立空间在城中隐蔽地带的日常抵抗(2018,艺术新闻中文版) 黄边站:实验艺术教育的“乌托邦”(2013,羊城晚报) 艺术与社群|广州“上阳台”:作为共治组织和公共空间(2018,澎湃新闻)

135分钟
1k+
2年前

作为亚裔在联合国会受到系统性歧视吗:联合国的平权之路 S3EP6

例外状态 State of Exception

作为亚裔在联合国会受到系统性歧视吗:联合国的平权之路 S3EP6 日内瓦是一个国际化的城市,这里是40多家国际组织的总部,拥有700多家NGO。 日内瓦系列播客将聚焦于在国际组织工作的expats群体,事实上他们在成为国际公务员之前就已经是一个全球自由流动的状态,而有着高度全球公民的资格也促成了他们成为联合国等国际机构的工作机会。这个城市以其国际组织的议题和庞大的expats community构建了我们对于世界公民的想象和实践。以一个中国公民的身份,如何在西方主导的国际组织进行国际发展援助和人道主义援助的工作?日内瓦系列将围绕「国际·日内瓦」这一主题展开,探寻每个在国际组织工作的中国人的全球流动的故事。 这一期的主题围绕中国人作为少数族裔在联合国的工作体验,联合国作为拥有193个会员国的国际化组织,是否做到了平等地招聘和平等对待不同族裔的员工?联合国各个机构在不同国家的平权项目实施情况如何?这期嘉宾们分享了各自的工作项目和职场中感受到被尊重或不公正的体验。 本期内容: 联合国招聘的Diversity and inclusion政策 联合国难民署人事部门(DEI)团队架构和招聘规则 实习工作内容和体验 体会:成就感,任重道远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韩国办公室的LGBT平权项目 各自工作时遭遇“歧视”的体验 申请经验分享 本期主播: 螺丝:联合国难民署和开发计划署前实习生 目前在field支持叙利亚难民项目 本期嘉宾: Andrea:联合国难民署总部人事部门实习生 日内瓦高级国际发展研究院硕士 Xinran: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韩国光州办公室城市反歧视联盟项目实习生 日内瓦高级国际发展研究院硕士 剪辑+后期 螺丝+诡谲子 背景音乐 Op: Now that my love is gone – Rude Bones Ed: Faithless the wonder boy- Radiohead

86分钟
1k+
2年前

围产期抑郁:女人位置、母婴关系、父亲功能|S3EP5

例外状态 State of Exception

围产期抑郁:女人位置、母婴关系、父亲功能|S3EP5 母亲在成为母亲之前,首先是女性,她要面对性别不平等的现状、对女性身份的种种限制:一方面,她需要认同菲勒斯秩序,另一方面她则要独自面对被社会压抑的女性性和不可言说、不被认同的享乐。婴儿出生的时候也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它的出生伴随着父母的自恋式期待与欲望,它先要和周围的人产生关系,完成与母体的分离,习得语言与符号后,才能成为一个主体。我们不能离开“他者”去讨论生产与成长。 母亲的抑郁如何传导给婴儿?父亲情绪的不稳定或缺席对母亲和婴儿有什么危害?如何在社会面强化、支撑母亲的功能?今天我们谈论围产期抑郁和母婴、夫妻关系,而不仅仅是产后抑郁,就是要把婴儿、母亲和第二家长放置在三角模型当中去思考这三方的内在心理和他们主体间的心理机制,了解围产期抑郁的循环性成因,以及在临床中怎么样照料母婴,使得这一困境得到改善。 时间轴 03:15 为什么女性在成为母亲之前本身更容易抑郁? 07:13 大写的女性并不存在:女性的“分身”;“额外享乐”的不被认同 13:07 循环性成因:母亲产前抑郁-婴儿的情感缺乏及躯体症状-母亲功能的自我怀疑 19:16 临床中第三方的语言符号功能 27:35 父母的互动对婴儿的影响;“父亲”功能的重要性 35:14 太过母亲的母亲//被欲望的女人 39:20 符号性的父亲隐喻:在母婴关系中引入欲望的缺失 46:44 女性四重身份带来的困境;调和母亲身份有益于其他身份的稳固 本期主播 小柏Boo 巴黎八大精神分析硕士。巴黎圣-安娜精神病医院实习生,临床方向:儿童、青少年、酷儿。巴黎七大文学、艺术与当代理论硕士。 个人分析、工作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嘉宾 安静 法国巴黎大学精神分析与精神病理学博士研究生 临床接待:儿童青少年,大学生。咨询电话:18868894460 施思 南京大学哲学学士,硕士,巴黎大学精神分析与心理病理学博士研究生 个人分析、工作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剪辑+后期 粥粥+诡谲子 背景音乐 Op: Cirrus – Bonobo Ed: Birth in Reverse – St. Vincent

62分钟
2k+
2年前

(ed.)第十二期 Where are you from? 语言、文化、与身份认同

例外状态 State of Exception

第十二期 Where are you from? 语言、文化、与身份认同 注:本期節目為刪減版 1.您可以使用anchor(https://anchor.fm/lwzt), Spotify, google podcast, apple podcast等泛用型播客客户端收听完整版的「例外状态」节目。 2.有关制噪课程的相关内容请参看「表征与拟像」公众号。 3.例外状态「听众群」已经解散,请勿在公众号后台继续询问。 4.诡谲子的「例外空间」在广州成立,欢迎各位有空可以联系主播来聊聊天,喝杯咖啡,搞搞活动等。 5.「理论工作坊第一期:后结构主义—德里达,拉康,福柯,徳勒兹」已经开始,请大家在公众号查看参与方式。 (请大家在「爱发电」(https://afdian.net/@lwztsoe)上打赏支持我们!) 身份认同这个词可能是在英语人文社科学界比较常见的一个关键概念,这个概念也许对于很多中国的听众来说较为陌生,或许身份认同也尚未在中国被问题化。本期节目,我邀请到了三位我在温哥华的朋友,想来聊一聊我们自己对于身份认同的看法。在我们四人当中,有三人的身份都是 international student 留学生,而有一位则是早年间跟随父母技术移民来到了加拿大。我们几人基本上都有在北美生活过的背景,我跟 lily 则也同时有在欧洲生活的背景。 身份认同之所以在我们看来需要被讨论,恰恰是因为,我发现在现有的符号系统当中无法对我们自身的经验进行概括和总结,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断裂,也是德里达说的 difference and supplement。在这种后结构主义的语境下,身份认同的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因为我们认识到了一种剩余,一种在符号之外的剩余。对于身份认同的讨论,恰恰就是想要去捕捉这种剩余,去突显那些没有被符号系统所概括的真实经验。在此,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与后结构主义是共享了同一套元理论假设。基于这个元理论前提,我们本期节目尝试对文化身份做一次较为充分且具有华语视角的经验和理论之间沟通与交流。 时间轴 00:40 主题介绍 02:20 嘉宾介绍 05:20 身份问题的提出 Where are you from? 08:08 对于「Where are you from?」进行问题化 (problematize) 13:03 欧洲人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和北美文化语境的差异 14:32 microaggression in everyday life 16:06 移民社会的文化特殊性 18:59 身份意识的出现 20:18 温哥华高中学生的背景分布与文化情景 27:14 走出二元对立的思考方式 31:01 美国社会(洛杉矶)的文化政治 34:23 文化与食物 43:00 什么是「西餐」? 48:37 「东方主义」与「西方主义」 1:05:24 米其林与文化霸权 1:17:01 现代化与西方 1:23:36 「西方与东方 」or 「中心与边缘」? 1:34:20 加拿大「多元文化主义」的困境 1:36:26 加拿大华人与原住民之间的利益冲突 1:39:17 美国和加拿大对待原住民的差异 1:48:00 华人缺乏对于其他少数族裔的关切,看不见「他者」 1:52:32 对「汉族中心主义」的批判 1:54:48 「边缘」之间的距离甚至远远大于「边缘」与「中心」的距离 1:56:10 汉服,汉族中心主义,与多民族国家的悖论 1:59:30 少数民族,「帝国凝视」,与「被展示的文化」 本期主播 诡谲子(豆瓣 @云波诡谲) 比利时天主教鲁汶大学 文化研究 MA 本期嘉宾 金鱼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 艺术史与批判性策展研究 MA Lily 帕森斯设计学院 时尚文化 MA Liz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 传媒系 BA 延伸阅读: 赵希方,《后殖民理论》 萨义德,《东方主义》 罗伯特・杨 ,《白色神话》 霍米巴巴,《文化的位置》(The Location of Culture) 霍尔,《文化身份问题》 迪克斯,《被展示的文化》 霍布斯鲍姆,《传统的发明》 德里达,《论文字学》 葛兰西,《狱中札记》 玛丽・路易斯・普拉特,《帝国之眼》 约翰・厄里 / 乔纳斯・拉森,《游客凝视》 李育霖(编),《華語語系十講》 背景音乐 Opening《Jump trap》作曲者:雪莲 Ending,《皇后大道东》作曲:罗大佑

130分钟
1k+
2年前

对谈罗福兴、庄一:“杀马特”的过去、当下与未来 S3EP4

例外状态 State of Exception

S3EP4 对谈罗福兴、庄一:“杀马特”的过去、当下与未来 簡介 自从李一凡导演的《杀马特我爱你》出圈以来,年年都喊着“不再低调”的杀马特终于再一次暴露在社会的聚光灯下。作为流传于中国互联网的初代亚文化,杀马特自诞生之初便野性十足,独特的视觉风格、语言符号让他们曾经“站在潮流的最顶端”。在节目中“教主”罗福兴也向我们揭秘了早期的杀马特如何通过占领贴吧,疯狂建群、爆照等形式迅速传播,最终成为许多90后不可磨灭的青春回忆。而在2023年的上海,青年戏剧导演庄一创作的“水浒”改编版《四海之内皆兄弟》将为我们再次呈现小说中的经典形象史进、林冲和鲁智深,他们分别由杀马特教主罗福兴与青年话剧演员张露和帕赛饰演。而庄一导演改编版的神奇之处则在于将《水浒》中三人的故事与三位演员现实生活中的人生际遇糅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了一种亦真亦幻、“打破次元壁”的效果。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了“杀马特教父”罗福兴与青年戏剧导演庄一。罗福兴与我们聊了聊杀马特的过去和当下,庄一导演则和我们聊了聊他想通过这部话剧讲述怎样一个动人的故事。杀马特x 水浒,究竟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请收听本期的节目。 时间轴 4’33 罗福兴谈“审美的自由是一切自由的起点” 9’18 最初的杀马特 13’21 不同杀马特家族间的爱恨情仇 14’54 早期的杀马特发家和传播如同今天的“饭圈” 18’48 如何成为杀马特的一员 27’37 帝吧入侵与杀马特家族的“人走茶凉” 41’04 “来大城市玩杀马特的都不是真正的杀马特” 42’50 早期的杀马特与溜冰场生活 54’39 庄一介绍“戏痞士”剧团的由来 62’15 如何从中国古典小说中汲取素材并走上戏剧道路 76’10 希望通过《四海之内皆兄弟》传递给观众什么 80’23 最初如何启用素人罗福兴 教主与专业演员的区别 88’09 罗福兴:“戏剧排练就像流水线” 91’19 罗福兴怎么看待和媒体与文化圈的接触 98’55 舞台是结果但最留恋的还是排练过程 102’04 《四海之内皆兄弟》上海版是重排的特别限定版 105’06 庄一导演新戏预告:反思预制菜,关于味觉的故事 119’27 庄一导演谈自己的阅读偏好 本期主播 法厄同,文化研究爱好者、俄国文学读者。 本期嘉宾 罗福兴:杀马特教父 庄一:青年导演、“戏痞士”、编剧、演员; 代表作有《风尘三侠》、《林徽因》、《山居》、《在那遥远的地方2514》、《四海之内皆兄弟》等。 參考文獻: 《罗福兴,走出杀马特》 https://mp.weixin.qq.com/s/mu1eYN0yv18KWVb6T9MakQ 《杀马特最后一次大会》 https://new.qq.com/rain/a/20201102A0IVL500 《庄一:我想让大家在剧场里与真实的世界相遇》 https://mp.weixin.qq.com/s/H3Yoe4d2PFw-N2okExs45g 《“戏痞士”庄一与他的水浒版瞬息全宇宙 | <四海之内皆兄弟>导演专访》 https://mp.weixin.qq.com/s/u4_1wa8jk39qWrklFw6mYQ 背景音乐 Opening Walking In the Sun - Defrix Ending I Miss You – 青春美少女/罗百吉 致谢:感谢陈挺挺与可仔对本期节目的协助。

133分钟
1k+
2年前

例外驻留|与留德艺术家Tim聊聊语言、友谊、艺术与生活 S3EP3

例外状态 State of Exception

例外驻留|与留德艺术家Tim聊聊语言、友谊、艺术与生活 请大家在爱发电https://afdian.net/@lwztsoe上打赏支持我们! 例外状态公告栏 1.请大家使用Google podcast等泛用性播客客戶端收听我们完整的节目 2.在抑郁症的精神病理学这期节目的留言中,有两位听众留言,我特地帮忙广播一下 · 在北京的有颗太空胶囊希望可以找人一起来读《恋人絮语》 · 在悉尼的小k希望可以找人一起读《主体解释学》,以及一起看展,看演出和瞎聊天。请有意愿的小伙伴在留言中与她们取得联系 -------------------------------------------------------------------------------------------------------- 今天邀请到了在德国留学的艺术家Tim来节目里聊聊这几年在德国上学的反思与收获。Tim正好目前也在例外空间进行为期一周的驻留,简单来说就是给朋友提供一个可以落脚的地方。我跟Tim恰好是在我刚回国以后认识的,那时候他还住在西安美院附近,不久后就要去德国了。如今我们两年后再次相遇,彼此都有了不少的变化,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对谈,加深彼此的相互了解。 主要内容 语言 1. 德语是很难学的,你在当时国内学到b1的情况下去到德国,整体的感受是如何的? 2. 你如何思考母语与外语之间的关系? 3. 怎样可以快速提高德语? 4. 你会如何把你对语言的这种感受带到你的作品当中? 友谊 1. 你在国内当时是社团社长,经常搞活动,去了德国以后突然面对一种新的环境,很孤独,你会怎样反应和理解这种情况?(这对留学生来说其实是很普遍的问题) 2. 你在德国怎么交朋友? 3. 你似乎很讨厌当地中国人的艺术圈子,谈谈你的看法 艺术 1. 出国前后,你对艺术的理解发生了哪些变化? 2. 你曾说一度想放弃艺术,为什么?后来看了卡赛尔文献展后,又想继续了? 3. 对你来说,什么是艺术? 4. 谈谈在欧洲办展的经历 生活 1. 聊聊这几年在欧洲的生活吧,你喜欢收集,逛跳蚤市场,这里面有什么心得体会? 2. 你如何理解物品和收藏? 3. 寿司店打工,以及在国外的一些遭遇 本期嘉宾 危佳乐Tim 西安美术学院实验艺术BA, 德国不来梅艺术大学自由艺术系在读,艺术家 小红书:332727445 本期主播 诡谲子 比利时天主教鲁汶大学 文化研究MA ,译者,批评家,策展人 剪輯 粥粥 ED: 草東沒有派對- 我先矛盾

69分钟
1k+
2年前

(ed.)第十四期 例外状态与我们:共同体、弥赛亚与奇迹的降临

例外状态 State of Exception

第十四期 例外状态与我们:共同体、弥赛亚与奇迹的降临 注:本期節目為刪減版 1.您可以使用anchor(https://anchor.fm/lwzt), Spotify, google podcast, apple podcast等泛用型播客客户端收听完整版的「例外状态」节目。 2.有关制噪课程的相关内容请参看「表征与拟像」公众号。 3.例外状态「听众群」已经解散,请勿在公众号后台继续询问。 4.诡谲子的「例外空间」在广州成立,欢迎各位有空可以联系主播来聊聊天,喝杯咖啡,搞搞活动等。 5.「理论工作坊第一期:后结构主义—德里达,拉康,福柯,徳勒兹」已经开始,请大家在公众号查看参与方式。 (请大家在「爱发电」(https://afdian.net/@lwztsoe)上打赏支持我们!) 我们当下都处于一种永久性的例外状态之中,为了反思我们的生存处境,我们必须对例外状态这个概念进行一次学理性的回溯,探讨例外状态在政治神学当中的关联与谱系。 时间轴 00:40 intro 本期主题「例外状态」 01:50 例外状态与我们 04:38 政治神学在当代批判理论当中的回归 06:50 政治神学当中的现代性 08:00 定义例外状态 10:36 “主权者决断例外状态” 11:14 例外状态与神圣人 13:25 共同体、替罪羊、与享乐他者 16:13 例外状态的常态化 19:05 如何应对例外状态的常态化? 20:11 本雅明对于例外状态的回应:审美弥赛亚主义 24:55 健康码、核酸检测与福柯谈论的治理术 33:56 “共同体就是共同犯罪” 37:05 节庆与例外状态 42:22 奇迹、主权者、与例外状态 44:33 施密特眼中的左派 50:02 左派理论当中的偶然性 本期主播 诡谲子 比利时天主教鲁汶大学 文化研究 MA 本期嘉宾 孙健 巴黎高等师范学院 政治哲学 Phd 小柏 巴黎七大 文学、艺术与当代理论 MA 参考文献 本雅明《历史哲学论纲》 阿甘本《例外状态》 施密特《政治的概念》 施密特《政治神学》 背景音乐 Opening《Jump trap》作曲者:雪莲 Ending 《亚细亚的孤儿》罗大佑

62分钟
1k+
2年前

(ed.)第二十六期 导读巴特勒《性别麻烦》:酷儿理论与性别操演

例外状态 State of Exception

第二十六期 导读巴特勒《性别麻烦》:酷儿理论与性别操演 注:本期節目為刪減版 1.您可以使用anchor(https://anchor.fm/lwzt), Spotify, google podcast, apple podcast等泛用型播客客户端收听完整版的「例外状态」节目。 2.有关制噪课程的相关内容请参看「表征与拟像」公众号。 3.例外状态「听众群」已经解散,请勿在公众号后台继续询问。 4.诡谲子的「例外空间」在广州成立,欢迎各位有空可以联系主播来聊聊天,喝杯咖啡,搞搞活动等。 5.「理论工作坊第一期:后结构主义—德里达,拉康,福柯,徳勒兹」已经开始,请大家在公众号查看参与方式。 (请大家在「爱发电」(https://afdian.net/@lwztsoe)上打赏支持我们!) 简介 《性别麻烦》成书于1989年,这部朱迪斯·巴特勒自我坦言是青涩时期写就的理论著作、也是巴特勒的成名作,一经出版便被人文社科领域各学科所引用、并引发了持续的争议,一举跻身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最具影响力的学术作品之一。于女性主义理论思潮而言,此书被视作对女性主义理论具有挑衅性的“介入”、同时也被奉为开创酷儿理论的奠基性文本之一。 本期节目,我们将循着巴特勒在《性别麻烦》一书中的写作思路、一起重思“性”与“性别”,在批判性地考察女性主义理论的基础上看巴特勒的激进性别政治构想的可能性。 本期主播 诡谲子 比利时鲁汶大学 文化研究 MA 本期嘉宾 Elio 哲学学徒 参考文献 1.朱迪斯·巴特勒著.宋素凤译.《性别麻烦》[M].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2009. 2.何磊著.《欲望·身份·生命》[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19. 3.王玉珏著.《主体的生成与反抗》[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4.萨拉·萨里著.马景超译.《导读巴特勒》[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8. 5.汪民安编.《文化研究关键词》[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20. 背景音乐 Opening 《Jump trap》雪莲 Ending Sufjan Stevens - Mystery of Love

94分钟
3k+
2年前

抑郁症的精神病理学 S3EP2

例外状态 State of Exception

抑郁症的精神病理学 S3EP2 请大家在爱发电https://afdian.net/@lwztsoe上打赏支持我们! 抑郁症能否作为单一的精神疾病实体而被分类,一直是精神病理学领域的争议性话题,其张力在于,抑郁患者心境恶劣、情绪消沉的体验有其统一性,而症状的不同形式及其背后的共病性又是多样的。 本期节目将从抑郁症的历史性发现谈起,带大家了解法国体系的抑郁症疾病分类学,从结构的角度了解抑郁的发病机制和症状的轻重缓急,以及主体的特性。其次,对当代的分类提出批判性的思考:DSM-5的抑郁诊断标准有什么问题,为什么临床操作起来具有模糊性和不可信度?最后,我将回到弗洛伊德的《哀悼与忧郁》,了解精神分析角度下抑郁和忧郁症主体结构的区别。 时间轴 06:36 “抑郁状态”是很多严重精神疾病的前驱症状 09:22 Falret:循环性精神病(la folie circulaire)与bipolar disorder 13:23 Dépression primaire(初生/初发型抑郁):Endogène内源性与Exogène外源性/心因性 内源性2种:unipolaire(忧郁症型抑郁);bipolaire(双向/躁郁症) 19:33 忧郁症最严重的形式之一:科塔尔综合症(syndrome de Cotard) 22:20 外源性3种:反应性;神经症性抑郁;burn-out 27:41 Dépression secondaire(次生型抑郁):共病性;伴随其他疾病产生的症状 35:38 DSM-5分类标准的批判性阅读 42:00 自杀:精神疾病中的首要危险 48:46 《哀悼与忧郁》:我们为什么总是对他人心怀愧疚和过度自我攻击? 本期主播 小柏Boo 巴黎八大精神分析硕士,巴黎圣-安娜医院儿童与青少年部门心理实习生,临床方向:儿童、青少年、酷儿。巴黎七大文学、艺术与当代理论硕士。 剪辑&后期 粥粥+诡谲子 背景音乐 ED i was all over her – salvia palth 参考资料 FALRET (J.-P.). « Mémoire de la folie circulaire » (1854), Bulletin de l’Académie impériale de médecine, Paris : Ballière, t. XIX, p. 382-400. COTARD (J.). « Du délire des négations » (1882). Archives de Neurologie, t. IV, p. 152-70 et 282-296. EY (H.), BRISSET (C.). Manuel depsychiatrie, 6e ed., Paris : Masson, 1989. FREUD (S.). « Deuil et mélancolie » (1915), Métapsychologie, trad. J. Laplanche et J.-B. Pontalis, Paris : Gallimard, coll. Folio Essais, 1986, p. 145-171. *牛津中国论坛女性主义分论坛,详情信息和参与方式:https://mp.weixin.qq.com/s/Lcd-pSGLv3UcW90j-Gp-DQ

60分钟
4k+
2年前

新年对谈|与异托邦共存:重新感知身体与空间 S3EP1

例外状态 State of Exception

新年对谈|与异托邦共存:重新感知身体与空间 疫情的网格化封控终于在2022年年末迎来尾声,三位主播借农历新年的契机聚在一起聊聊这一年感受到的身体与空间的变异。 社交生活的骤降使得我们的身体钝化,苦闷情绪的共享、与先前状态的割裂也让我们陷入一种集体性但又有个体差异的抑郁状态,对他者的感知似乎又回到了语言交流的状态,身体的触摸与情动成为了符号化后的剩余。 为何在这样的经验中,曾经的家、居所不再是能够舒适停留的空间,而成为了某种过道式的悬置之地?似乎有必要完成对这一“过渡时期”的哀悼,才能让我们的精神重新收回弹性。 时间轴 2:25 作为异托邦的精神病医院 6:50 练拳、推手:身体感知与社群连接 11:20 身体的对抗vs平衡,“接触即兴” 27:00 临床诊疗中的家庭因素与社会因素 31:34 原生家庭是贬义词吗? 33:37 精神健康是一种弹性且柔韧的概念 39:21 预告:抑郁症的疾病分类学 44:40 抑郁状态(神经症结构)的病理、症候与缓解方式 49:07 封控下的抑郁状态与变异空间 55:22 集中隔离——过道式空间 (lieu du passage) 58:31 虚掩的门与非-空间:两种门槛 (seuil) 1:01:46 音乐、声音与语言的贬损 1:06:07 听觉、黑人音乐与语言的剩余 1:10:59 另一种剩余:女性的神秘体验&艺术实践 1:15:07 “例外状态”的新年计划 主播 诡谲子 比利时天主教鲁汶大学 文化研究MA ,译者,批评家,策展人 小柏Boo 巴黎八大精神分析硕士,巴黎圣-安娜医院儿童与青少年部门心理实习生,临床方向:儿童、青少年、酷儿。巴黎七大文学、艺术与当代理论硕士 胡桃楸 清华大学 文艺学PhD在读 参考资料 福柯:《古典时代疯狂史》 卡夫卡:《法的门前》 阿甘本:《例外状态》 霍米巴巴:《文化的位置》 保罗·吉尔罗伊:《黑色大西洋》 朗西埃:《美感论》 第一届“艺术拳力榜” | 是时候来用“拳头”解决艺术问题了! 一起看展|重建在地性:诡谲子文化生活双年展(2022) ED: St. Vincent- Paris is Burning 寒假开课|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历史与分析的导论 寒假开课|未知的身体 — 舞动的“我“及东亚感知 寒假開課|二十世纪美学与思想史:从韦伯到阿甘本 寒假開課|港台電影:視覺與國族(更新) 製噪 phônê|微店链接更新(课程合集) 请大家在爱发电https://afdian.net/@lwztsoe上打赏支持我们!

87分钟
2k+
2年前

酷儿|浪漫与尊重,由难以启齿的性创伤聊起 例外x姬羊同笼 S2EP32

例外状态 State of Exception

酷儿|浪漫与尊重,由难以启齿的性创伤聊起 例外x姬羊同笼 S2EP32 创伤预警:本期节目包含性骚扰和性侵的描述,可能引发不适和创伤发作,请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收听。 还记得德国拉拉约会综艺节目《白马公主》吗?过去的一段时间,第一季的两位嘉宾公开了在现场被性骚扰和侵犯的遭遇,遗憾的是,制作组并未给出真诚的反思,还有观众发出质疑,比如认为她们为何要现在才发声。实际上,仅仅因为保密协议,参与综艺的嘉宾们就很难及时讲出自己的故事。 性骚扰和性侵会因为什么而难以得到诉说和理解?如何从精神分析的角度看女性创伤?该如何看待亲密关系中复杂的性和隐蔽的暴力,特别是它们发生在两个女性之间时?欲望和爱有什么不同?什么可能是更好的爱、征求合意的方式? 时间轴 04:04 人在遭到侵犯时为什么会「僵住」:精神装置的过载与表征能力的丧失 07:24 创伤是具有主观性的 08:37 不仅仅要关注受害者说的“客观内容”,还要关注她们为何/如何说 (补充:sujet d’énoncé:言说内容的主体或被言说的主体,指主体在言说时必须遵守社会的语言范式和惯习准则,因此主体在一定程度上异化了,Ta处于被动的言说位置;sujet d’énonciation言说动作、言说欲望的主体,言说中包含了Ta们个人的意愿) 13:15 主人辞说(discours du maître)和分析师辞说(discours de l’analyste)的区分 15:03 精神分析关注主体建构、客体的选择而非生理性别 18:25 如何厘清同性间侵犯与纠纷的「真相」 22:55 人年轻时为什么容易喜欢上「渣」人? 29:31 「主动」与「被动」并没有好坏高低之分 32:35 「浪漫」与「征询」并不冲突——把TA人当做异质性的TA者 39:22 「两个人在创造什么东西,是被这个社会规范化以后剩余的偶然性」 本期主播 黑羊,Shanshan 播客:姬羊同笼(新)https://www.xiaoyuzhoufm.com/podcast/60eb32e6a1d9e51d68ea8071 本期嘉宾 小柏Boo,巴黎八大精神分析硕士,巴黎圣-安娜医院儿童与青少年部门心理实习生,临床方向:儿童、青少年、酷儿。巴黎七大文学、艺术与当代理论硕士。 了解更多—— 关于「如何在性行为中说不」,这里有 11 个问题值得思考 为何说描述前后不一致,其实并不代表性侵受害者在说谎? 播客|别任性89「不就是不」:性同意真的那么难搞懂吗? 女人、女同、伴侣暴力受害者:被三重边缘化的她们 背景音乐 Yeah Yeah Yeahs – Hysteric

46分钟
2k+
2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