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人而议
讨论“身边议题”

Album
主播:
出版方:
JasmineWang_i52K
订阅数:
578
集数:
16
最近更新:
1年前
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播客简介...
内向人,内向话,一个在南洋讨论“身边议题”的的双语播客节目。
IN人而议的创作者...
IN人而议的音频...

Vol.17 “她”是Greta,而“他”只是诺兰

【本期内容】 芭比和奥本海默同时段上映,媒体不自觉地将这两者放在一起比较。我们在看完芭比和奥本海默后认为:奥本海默很好,诺兰很优秀,但这部电影既可以出现在明年,也可以出现在3年前,都会是一部优秀的传记类商业片。但芭比只会出现在2023年,只会出现在此刻。它开启了一场不会结束的对话:当女性在主流商业片中从被凝视的客体,变成了叙事的主体,并大获成功,下一步会是什么?此刻,全球范围关于芭比的争议和不断刷新记录的票房,或许可以让我们的想象再大胆一点、更乐观一些。 本期播客,三位主播久违地一起录了一期线下播客,聊聊芭比和她的导演格雷塔。 【本期主播】 Jasmine,UU,小明 【本期重点】 01:22 看完电影出来后在外面拥抱 04:09 终于有一部这么轻松愉快的电影来讲我们的故事 07:18 在电影院遇到现实中的Ken 12:19 过去也有只拍给女性的电影,但我们叫它“泪水片” 15:49 男人在观看女人,而女人在观看被男人观看的自己 19:51 我看向芭比,照见了自己作为女性的困境 20:55 最好的故事是开启了一场永远无需结束的对话 29:50 神话故事中的女性角色 35:44 《弗朗西斯·哈》中的女性情谊,真的存在吗? 41:23 I love you so much! 【本期书影音】 书: 《那不勒斯四部曲》- 埃莱娜·费兰特 《应得的权力》-凯特·曼恩 《爱说教的男人》-丽贝卡·索尔尼特 《乐园之丘》-米尼克•希珀 影: 《弗朗西斯·哈》、《小妇人》、《伯德小姐》、《芭比》、《奥本海默》、《封神》 文章: 端/孙小椒-《《芭比》,以及永遠對《芭比》不滿意的你》 端/弦子-《不眠芭比的黑鏡警告:當芭比走進現實世界,人們卻穿成芭比走進虛擬》 【本期音乐】 LIZZO-Pink Billie Eilish-What was I made for? 【后期制作】 小明 【特别鸣谢】 谢谢困困送的森海专业话筒~

49分钟
99+
1年前

Vol.16 MBTI是赛博算命还是心理疗愈?

【本期内容】 本期节目,我们终于来到这个节目取名的灵感来源——“MBTI”。 从大学课堂到职场破冰,从朋友聚会到网络聊天,MBTI已成为我们日常话题中的一个惯例。然而,有人觉得它利用心理暗示并不靠谱,有人觉得它就如曾经的星座塔罗,是当代“赛博算命”,但也有人觉得它可以帮助发现潜在的自己。那么,这四个字母是如何定义我们的不同人格的?这些人格真就是大众所认为的那样吗?MBTI的火爆背后又预示着怎样的年轻人困境? PS. 结尾有彩蛋 【本期主播】 Jasmine,UU,小明 【本期重点】 0:31 彼时星座此时人格?什么是MBTI? 9:53 为什么会感到心理测试“超准” 10:50 MBTI 和“I人与E人”,可能并不完全是大家想的那样 16:40 伊莎贝尔希望大家通过MBTI更了解并悦纳自己 18:00 来自豆瓣话题:MBTI是科学还是赛博算命? 20:00 一定程度上,MBTI确实能帮助我们认识自己 23:00 MBTI就像现实“算命”,也有心理暗示与鼓舞的作用 24:10 MBTI无法预告未来,但暗示我们想成为的样子 26:16花了十万给自己算命,以及斥巨资给追的爱豆算命的年轻人 30:00 心理测试、算命占卜那么火,是年轻人与日俱增却无处可去的心理疗愈需求 36:00 殊途同归的人生课题——“认识自己” 38:10 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人格,无需标准与标签,去试试寻找自己吧 40:00 MBTI也能帮助人格各异的我们互相理解对方,减少隔阂 【本期音乐】 Big Love – Fleetwood Mac Happy Birthday to You – Geburtstag Heart Sutra (short mix) – Kanho Yakushiji, kissaquo 【本期提及书目】 《技术垄断》–尼尔·波兹曼 《天生不同: 人格类型识别和潜能开发》– 伊莎贝尔·迈尔斯/彼得·迈尔斯 《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 洛莉·戈特利布 【本期后期制作】 UU

44分钟
99+
1年前

Vol.15 数字时代下的家,微信就是我们的乡愁

【本期内容】 “叮——”你的微信提示音又响了吗? 在社交媒体无孔不入的今天,微信在便捷我们生活的同时,也在侵蚀我们的生活。微信等社交媒体作为人与人之间现实关系的投影之一,通过微信家庭群重塑了传统的代际关系,也通过朋友圈的时刻分享打造了圈层社交。数字时代下,中国家庭的亲密社交因此改变了吗?在海外的我们,本期从外部视角聊聊微信对我们的特殊性。 【本期特邀嘉宾】 熊雨田,英国莱斯特大学传播学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数字媒介化的移民家庭和故乡。 【本期主播】 Jasmine,UU,小明 【本期重点】 02:08 听到微信的提示音,你是什么反应? 09:12 技术塑造了人类,微信成全了中国人 10:52 社会文化环境影响人的技术使用方式 12:37 西方世界为何做不出微信这样的软件 18:00 打开微信等于跨入中国社会 20:02 微信如何进一步塑造中国式家庭 22:02 微信让中国人的家庭观更加传统 25:50 微信的崛起:“发红包” 28:12 数字世界里 “拉黑父母”与“家和万事兴”并存 31:27 东亚家庭管制模式在数字空间上的复刻 33:32 微信从设计之初就兼顾了东亚的文化性与社会性 37:17 微信满足了中国人所有人情世故的需求 39:17 为何在海外的华人会比国内同辈人更传统? 45:12 微信是我们的乡愁 【本期音乐】 Suspicious Minds -- Elvis Presley 新写的旧歌--李宗盛 【后期制作】 Jasmine

55分钟
97
1年前

Vol.14 20多岁的我们,想退休了

【本期内容】 转眼间,我们在新加坡工作已满一年。新加坡交出新冠防疫高分答卷的同时,也成为了亚洲首选的“淘金地”,各类人才前仆后继奔赴至此。然而我们却开始反思:新加坡真的适合我们吗?我们未来还能去哪呢?是什么决定了我们的退休目的地? 二十多岁讨论养老有用吗?UU说,“我们需要在开始变老变弱之前,找一个可以安心变弱的地方。” 本期三位主播就来闲聊一下我们的“退休梦”。 【本期主播】 阿U、Jasmine、小明 【本期重点】 01:54 新加坡物价上涨多离谱? 05:56 新加坡好像不是一个适合打工人生活的地方 06:10 但谁适合生活在新加坡? 10:26 不管在哪里,我们好像都是“异乡人” 14:48 当工作空间和生活空间可以被分开,我们开始思考“退休目的地” 18:37 聊聊泰国的养老项目 23:45 多元化的环境让我们看到不同人的人生故事 24:34 那些影响我们选择养老定居地的因素:医疗,多元化,治安和气候 28:12 “异乡人”的身份也让我们自由 30:15 我想和爱的人在一起变老 34:17 我们想要的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而非一个具体地点 35:02 “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 39:57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本期音乐】 文雀 - 春分 文雀 - 浮生若梦 【本期书/影清单】 上野千鹤子 -《最后一堂课》 海明威 - 《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 约翰·史崔勒基 -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 电影 - 《晒后假日》(播客中被误读为“夏日午后“) 【后期制作】 小明

49分钟
99+
2年前
IN人而议的评价...

空空如也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