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可以问问Irene,你觉得你想变成一个男性吗?” “我也想问黄老师,关于对女权主义和性少数者的看法,你觉得你可以和你的父母、亲戚对话吗?” 这是一场没有预谋,却做了很多准备的对话,发生在两个有共同经历、思想相似、彼此尊重的男性和女性间。这是《请三十》迄今为止最长的一期节目,聊到最后甚至还有些意犹未尽。嘉宾对女性主义的兴趣始于想要做一个普及性别议题的公众号,而我则是临时抱佛脚,在嘉宾提出这个选题后,才去恶补了一番。 女性主义话题在过去几年频频掀起热议,也一次次变成两性之间的舌战场。我非常欣赏日本著名的女性主义学者上野千鹤子对女性主义的定义:“女性主义绝不是弱者试图变为强者的思想。女性主义是追求弱者也能得到尊重的思想。” 在对一个思想提出支持或反对之前,难道不应该先了解它究竟是什么吗? 带着初学者的谦卑和好奇心,我们从公共事件聊起,以文学作品结束,在对话中思考和挑战着: 我们仍处于男权社会吗?男性是不自知的既得利益者吗? 女权主义被污名化了吗? 中国的性别环境真的优于我们的邻居吗? 性别角色是习得的吗? 为什么朋友间可以相敬如宾,夫妻间只能“同归于尽”? 文学作品更容易让人接受异见吗? …… 【收听索引】 04:59 从杨笠和普信男的段子聊起 14:47 女权主义被污名化了吗? 18:29 每个人其实都只是想做他自己本来就是的那一个人 23:06 市场-家庭二元模式 30:37 中国的性别环境优于日韩吗?《82年的金智英》中的细节 33:12 掀起巨浪的公共事件,也会很快被大众遗忘 42:05 那么,你敢从改变自己和身边的人做起吗? 57:24 为什么在很多时候人类语言都无法传递真正的所思所想 01:05:11 性别角色是被社会定义的吗? 01:17:12 女性主义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01:20:55 也许文学作品中“陌生化(Defamiliarization)”的手法更容易被人接受 提到的书: 《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日] 上野千鹤子、田房永子 《82年的金智英》[韩] 赵楠柱 《Signs Preceding the End of the World》[墨] Yuri Herrera 【本期节目】 主播:Irene 嘉宾:黄老师 制作:Irene 场地设备:播客公社 音乐:Matt’s Blues, by Kevin MacLeod (CC-BY 保留署名许可协议) 【关于请三十】 请三十是一档访谈类播客节目,每季邀请30位嘉宾聊一聊自己的职业、爱好和生活。这里有一切值得热爱的琐碎日常,和值得分享的人生故事。
你前期介绍我是一个产品经理,但是我出去介绍的时候只会说我是手抓。我不会把任何标签作为我身上的束缚。当别人用这个标签贴在你身上以后,他们就会形成对你相对固化的认知。所以我有时候会刻意地去撕掉这些标签,让自己成为一张相对空白的纸,去重新进行尝试。我过去做了什么事,不会去影响我未来想做什么事。 过年好!这里是《请三十》虎年的第一期节目。 话虽如此,这期节目其实是春节前录得,但我们聊得内容作为开年的“鸡血”,比年末的总结要合适得多。这期节目的嘉宾叫手抓,我刚认识他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手抓…饼?至于名字的来历,大家听了节目就会知道了。如果按照这档播客惯常的文案,我会介绍他来自“做生意”氛围浓厚的包邮区、是从大学开始的连续创业者、是互联网大厂产品经理、业余还做了ABCDE……但看了标题和前文引用的话,你就会发现这期节目的嘉宾和内容,都不适合被定义。 刻板印象(Stereotype) 是认识人和事最偷懒的办法,也是我和手抓刚开始这场对话的时候使用的策略。我们从刻板印象中南北方的差异聊起,但随着话题的深入,我的思路和心态都有所改变…… 【收听索引】 06:49 手抓的外号来源于第一次创业 21:36 南方和北方家庭里,榜样的类型并不相同 33:06 在大学里做连续创业者 39:26 不希望被自己身上的标签束缚 43:37 如何在主业和副业间分配精力 47:37 怎样摆脱Deadline带来的压力 51:04 像规划工作一样规划人生中的大小选择 【本期节目】 主播:Irene 嘉宾:手抓 (播客 @当下舒服) 制作:Irene 场地设备:播客公社 音乐:Matt’s Blues, by Kevin MacLeod (CC-BY 保留署名许可协议) 【关于请三十】 请三十是一档访谈类播客节目,每季邀请30位嘉宾聊一聊自己的职业、爱好和生活。这里有一切值得热爱的琐碎日常,和值得分享的人生故事。
大家好,你没有走错,这里还是《请三十》,只不过是一期solo节目。 我把这个新尝试的栏目叫做“请读书”,顾名思义,聊得就是读书。如果你有听过《请三十》的第7期——“又到年末,你的读书焦虑怎么破”,你可能还记得嘉宾聊到过“为行动阅读”这个理念。行动并不是指读完一本书后马上去做什么,而是一个总结和分享、复述的过程。所以,借着这档播客的一亩三分地儿,我私心想好好分享下我近期读过的、非常推荐的书。 第一期的起点有点高,我想试试聊老舍。在老舍先生的文字本身面前,我再写些什么介绍都是多余的。 比如,在《骆驼祥子》中,他写道: “穷人的命,他似乎能看明白了,是枣核儿两头尖: 幼小的时候能不饿死,万幸;到老了能不饿死,很难。只是中间的一段,年轻力壮,不怕饥饱劳碌,还能像个人儿似的。” 在《月牙儿》中,他写道: “她们似乎还都作梦呢。她们都打扮得很好,像铺子里的货物。她们的眼溜着年轻的男人,心里好像作着爱情的诗。我笑她们。是的,我必定得原谅她们,她们有饭吃,吃饱了当然只好想爱情,男女彼此织成了网,互相捕捉;有钱的,网大一些,捉住几个,然后从容地选择一个。我没有钱,我连个结网的屋角都找不到。我得直接地捉人,或是被捉,我比她们明白一些,实际一些。” 在《无题》中,他写道: “人是为明天活着的,因为记忆中有朝阳晓露;假若过去的早晨都似地狱那么黑暗丑恶,盼明天干吗呢?是的,记忆中也有痛苦危险,可是希望会把过去的恐怖裹上一层糖衣,像看着一出悲剧似的,苦中有些甜美。无论怎说吧,过去的一切都不可移动;实在,所以可靠;明天的渺茫全仗昨天的实在撑持着,新梦是旧事的拆洗缝补。” 这本南海出版社2010年出版的老舍文集《茶馆》,是我重新认识老舍、深刻感动于他的文字的起点。分享给你,希望它能带给你一样的震撼和感动。 在这期节目中,你将听到: -为什么想做“请读书” -最近对我触动很大的两个事件 -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 -短篇小说《月牙儿》 -散文《取钱》 -散文《想北平》 -散文《北京的春节》 【本期节目】 主播:Irene 制作:Irene 场地设备:播客公社 音乐: -Blue Creek Trail, by Dan Lebowitz (CC0许可) -Cryptic Sorrow - Atlantean Twilight, by Kevin MacLeod (CC-BY 保留署名许可协议) -The Closing Of Summer, by Asher Fulero (CC0许可) 【关于请三十】 请三十是一档访谈类播客节目,每季邀请30位嘉宾聊一聊自己的职业、爱好和生活。这里有一切值得热爱的琐碎日常,和值得分享的人生故事。
作为一个教育行业从业者,这档播客终于干了一件“正经事”。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即“双减政策”。本期嘉宾Smile是一位英语老师,她的工作室从教成年人口语开始,逐渐转型到青少年的英语教学。时隔半年,政策带来的最初影响已经被逐渐被市场吸纳,Smile也终于有时间来和我聊聊她感受到的“变”与“不变”。 这期节目我们关注的是“双减”后家庭的教育规划、家长的心态变化,和未来中国的英语教育会走向哪里。 【收听索引】 02:19 嘉宾的英语工作室 05:00 成年人学习英语是什么心态 17:09 现在的少儿英语培训教什么? 24:48 “双减”后家长的心态是怎样的 35:44 对于国际教育规划趋于理性 38:22 学习是快乐还是痛苦,这个价值判断不该由家长来做 42:30 在这个年代,学英语还是刚需吗? 【本期节目】 主播:Irene 嘉宾:Smile 制作:Irene 场地设备:播客公社 音乐:Matt’s Blues, by Kevin MacLeod (CC-BY 保留署名许可协议) 【关于请三十】 请三十是一档访谈类播客节目,每季邀请30位嘉宾聊一聊自己的职业、爱好和生活。这里有一切值得热爱的琐碎日常,和值得分享的人生故事。
“看到了很多羊毛毡翻车集锦,觉得怎么世界的参差这么大吗?我就非常想试一下” 你是不是和本期的嘉宾一样,也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了好多羊毛毡制作的视频?一个个鸡蛋大小,又非常可爱的形象——玲娜贝儿、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小动物……这些视频还配了制作过程中“chichichi”的戳刺声,声音配合着加速的制作画面,和几分钟之后无比可爱的成品,让人看了心里痒痒,也想尝试一下。不过,只要你稍微搜索一下这些作品的买家秀,就会发现十个人里有九个做起来都会翻车,而且翻车后的形象特别好笑。 本期嘉宾大竹子从一位单纯的手工爱好者,到入坑成为羊毛毡艺术家,她把羊毛毡视为一种艺术创作的材料,本质上和黏土、木头等等雕塑作品的原料无异。她制作了很多原创羊毛毡形象、参加过手工市集、办过羊毛毡工作坊,也在定期更新自己的羊毛毡视频频道。在这期节目里,她和我分享了从入坑到爱上羊毛毡的经历,和在制作手工的过程中获得的治愈感。 马上就要到春节了,如果你想利用休息时间感受一下手工的魅力,不妨跟随本期节目,试试羊毛毡吧! 【收听索引】 03:32 嘉宾和羊毛毡的初接触 05:47 羊毛毡的原理 10:27 把制作羊毛毡当做雕塑一件作品,它就与艺术创作无异 14:15 为什么羊毛毡作品特别容易翻车 21:11 启发了嘉宾的羊毛毡艺术家 殷越 25:26 羊毛毡的变现途径 37:14 为什么做手工又开始流行起来了 42:22 羊毛毡拓展了生活的边界 47:40 嘉宾给羊毛毡小白的建议 【本期节目】 主播:Irene 嘉宾:大竹子(B站、微博@一只李融融) 制作:Irene 场地设备:播客公社 音乐:Matt’s Blues, by Kevin MacLeod (CC-BY 保留署名许可协议) 【关于请三十】 请三十是一档访谈类播客节目,每季邀请30位嘉宾聊一聊自己的职业、爱好和生活。这里有一切值得热爱的琐碎日常,和值得分享的人生故事。
“每一天都是值得被记录的”,这句话听起来特别矫情,但我不知道你是否经历过这样的时刻:走过秋天午后沐浴在阳光下的一棵树,那一刻阳光正好、气温是刚刚好让人打起精神的那种凉,你感受到自然超乎寻常的、近乎神圣的美。你掏出手机拍下一张照片,回看起来却怎么都无法还原那个时刻、那棵树带给你的“感觉”。 照片无法记录的时刻、无力传递的情绪,影像或许可以。 这期节目的嘉宾Wendy是一位导演,从广告片、宣传片到动画电影她都拍过,但她最常拍的是生活本身,只用一部手机就够了。对于没有营销需求、也不追求爆红的普通人来说,不妨把拍视频和制作视频变成一种记录生活的方式。十年前我们也许没有比照片更恰当的记录方式,但现在不同了。 这期节目是12月份录制的,和她聊完后,我真的有开始拍摄。虽然剪辑还在学习中 :) 【收听索引】 03:27 被迫“独立”——被“双减”政策波及的导演 04:37 动画形象是怎么制作出来的 11:50 视频拍摄的门槛没有想象得那么高 22:32 从业人员能很容易地看出影片的质量高低 25:15 视频大众化之后, 导演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 26:51 拍摄心态的转变过程 32:20 照片fail你的时刻,也许视听语言可以拯救 【本期节目】 主播:Irene 嘉宾:Wendy 制作:Irene 场地设备:播客公社 音乐:Matt’s Blues, by Kevin MacLeod (CC-BY 保留署名许可协议) 【关于请三十】 请三十是一档访谈类播客节目,每季邀请30位嘉宾聊一聊自己的职业、爱好和生活。这里有一切值得热爱的琐碎日常,和值得分享的人生故事。
你好,这是《请三十》年终特辑的第二集。新年目标里,怎么能没有运动和减肥这两项呢? 在和这期的嘉宾坐下来聊天之前,我一直以为她单纯是因为喜爱户外运动,才会在“夜总会”(夜里总开会)之后穿上跑鞋出去跑一会儿;在仅有两天的周末时间里,驱车到成都郊外爬野山。当我问了她开始运动的原因之后,才发现原来这个习惯的养成,也是出于上学时对身材和外貌的焦虑。只是跑着跑着,习惯成了自然。 如果你常刷小红书,就一定看到过带有#暴食症#字眼的视频和帖子。生活带给我们多少焦虑,食物就相应给了多少快乐。怎样才能把情绪从吃东西的快感中转移出来呢?只要外貌焦虑一直存在,我们和食物、和身体就没办法达成和解。 这期节目里我们开诚布公地聊了聊自己的经历(以及体重!),虽然远不能帮你缓解焦虑,但也许能提供一个直面它的思路。 【收听索引】 02:50 嘉宾在阿拉巴马州读书的经历 07:40 焦虑的读书期间,一年胖十斤轻轻松松… 13:22 那些下定决心要减肥的时刻 16:30 艰辛的减肥路从户外跑开始 27:54 比一个人跑步更享受的,是一个人骑行、徒步、爬山 32:00 成都周边环境得天独厚,太多山可以爬了 38:30 未开发的山路怎样保证安全 45:40 如何才能开启户外运动这个习惯 50:00 少些计划,你可能更容易迈开步子 【本期节目】 主播:Irene 嘉宾:Snow 制作:Irene 场地设备:播客公社 音乐:Matt’s Blues, by Kevin MacLeod (CC-BY 保留署名许可协议, incompetech.com) 【关于请三十】 请三十是一档访谈类播客节目,每季邀请30位嘉宾聊一聊自己的职业、爱好和生活。这里有一切值得热爱的琐碎日常,和值得分享的人生故事。
你好,这是《请三十》年终特辑的第一集,希望2021年的最后几期节目,能成为你新一年的动力来源! 让我们倒回365天,你在立下新年flag的时候,渴望过甜甜的爱情吗?这期节目,我请到了一对在2021年初相识,并且幸福了一整年的小情侣。唯一特别的是,他们相识于约会软件,还是多少有些被污名化的Tinder。很多人觉得约会软件和“玩”、“奇葩”、“约炮”这些关键词紧密捆绑,并不是正经恋爱的渠道,也因此抗拒使用约会软件和陌生人社交。但正如本期的女嘉宾Wendy所说,好的爱情是目标明确、认真筛选来的,约会软件也好,相亲也好,“一定要告诉自己,我可以,OK,我试试!”。 本期节目中提到的约会软件数据,和从业者角度的建议,大家可以搜索播客《牛油果烤面包》第85期:“赛博姻缘——如何在社交App上找对象” 续听。 【收听索引】 03:45 为什么嘉宾想聊约会软件这个话题 05:15 酒吧搭讪的桥段只存在在影视剧里 10:41 Tinder的会员制 13:00 约会软件上的男女待遇大不同 15:20 什么是好的个人简介(Profile) 20:00 约会软件照片大赏 26:24 线上怎么聊才能不把天聊死 37:03 见面后是心动还是心死 43:55 第一次见面就强行混进了家庭聚餐 51:20 见面后如何继续线上聊天 54:00 多少次dating试错才能找到合适的人 60:00 - - 听下去哦,真的有彩蛋! 【本期节目】 主播:Irene 嘉宾:Wendy & 爵爷 制作:Irene 音乐:Matt’s Blues, by Kevin MacLeod 场地设备:播客公社 【关于请三十】 请三十是一档访谈类播客节目,每季邀请30位嘉宾聊一聊自己的职业、爱好和生活。这里有一切值得热爱的琐碎日常,和值得分享的人生故事。
2021年接近尾声,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这是没有国际旅行的第二年。 奥密克戎毒株的流行,让原本已经开放国际游的国家再次紧急关闭边境。然而即便国际游恢复,失去了中国游客的旅游胜地们,也远远无法起死回生。《纽约时报》12月初的一篇报道中,聚焦了失去旅游业经济支柱的东南亚:越南自疫情以来,95%的旅游业店铺停业或关闭;曾经的热门城市岘港和芽庄,旅游相关的服务业几乎荡然无存。 在一个星期日晚上,我和本期嘉宾Emily喝着酒,聊了聊她在越南的旅行故事。有惊险的、也有温暖的。如果你也想念热带的棕榈树、细软的沙滩、海边的日落和热闹的夜市,就听着这期节目和我们一起回忆一下吧。 哦,为了不剧透故事情节,本期没有收听索引。封面图是2019年12月25日泰国普吉岛的日落,也是我疫情前的最后一次国际旅行。 【本期节目】 主播:Irene 嘉宾:Emily 制作:Irene 音乐:Matt’s Blues, by Kevin MacLeod 场地设备:播客公社 【关于请三十】 请三十是一档访谈类播客节目,每季邀请30位嘉宾聊一聊自己的职业、爱好和生活。这里有一切值得热爱的琐碎日常,和值得分享的人生故事。
当食物不再是食物,而变成盐、糖、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吃东西的快乐还在吗?前几周看到虎嗅的一篇文章《自律让你自由,但能让你快乐吗》,写得是就当下年轻人的饮食“内卷”,针针见血。被社交媒体上不断更新迭代的饮食概念裹挟着,这个时代的每个人似乎都吃得更健康,也更纠结了。轻食和沙拉不仅是麻辣烫和盖浇饭的对立面,也成了新饮食浪潮中绝对的政治正确。 不过,这波浪潮对本期的嘉宾来说,来得稍晚了几年…… 【收听索引】 02:30 在荷兰吃到的主食沙拉 08:00 还记得这些店吗?米有沙拉、甜心摇滚沙拉 10:00 研发创新基本靠自己在家鼓捣 13:13 沙拉作为产品,有哪些组成部分 17:50 沙拉酱汁怎么选才真减肥? 27:26 古早的外卖平台 30:58 为什么轻食价格这么高? 37:29 经营轻食店的繁琐程度一点不比其他餐饮低 47:15 想开店?这里劝退一下 54:20 轻食是真的健康吗,怎么挑选好店 【本期节目】 主播:Irene 嘉宾:硕鹏 制作:Irene 音乐:Matt’s Blues, by Kevin MacLeod 场地设备:播客公社 【关于请三十】 请三十是一档访谈类播客节目,每季邀请30位嘉宾聊一聊自己的职业、爱好和生活。这里有一切值得热爱的琐碎日常,和值得分享的人生故事。
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也就是这期节目上线的前一天,是美国的感恩节。逃离欧洲宗教迫害的清教徒初到北美大陆,受到了印第安人的恩惠,决定设立一个庆祝丰收、向上帝表达感谢的日子。发展到今天,这个节日已经脱离了原本的意义,变成了一个阖家欢聚的日子。相信每个初到北美的留学生,都有过在感恩节假期被同学和老师邀请到家里的经历,享受过火鸡大餐和朴实的美国家庭的温暖。 也正是如此,这期的嘉宾和我都觉得中西两国在亲子关系的内核上无甚差别,特别是父母对子女纯粹、无条件的爱。90后的她,父母已过古稀,这让她相比同龄人对感恩与反哺有更强的紧迫感。 这期节目并不是深入探讨亲情话题、没有和解和治愈,我们聊得都是和亲人间最普通不过的小事。如果某个部分有触动到你,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说说你的故事。 【收听索引】 02:58 嘉宾略显特殊的家庭情况 05:59 爱看书的小孩多半都是受家庭影响 13:11 什么时候开始关注家庭和关心亲人 16:35 一部让主播泪目的电影《少年时代Boyhood》 18:22 中西亲子关系的差别 23:00 嘉宾是如何开始反哺父母的 28:10 帮父母录入手机通讯录的意外发现 32:30 父母是我们和死亡之间的最后一道墙壁 34:30 取悦父母可能是世界上最容易的事 【本期节目】 主播:Irene 嘉宾:海悦 制作:Irene 音乐:Matt’s Blues, by Kevin MacLeod 场地设备:播客公社 【关于请三十】 请三十是一档访谈类播客节目,每季邀请30位嘉宾聊一聊自己的职业、爱好和生活。这里有一切值得热爱的琐碎日常,和值得分享的人生故事。
上一次咨询公司火出圈恐怕还是在《我的前半生》这部电视剧播出的时候。但正如中国的许多职业连续剧一样,这部剧加重了人们对于咨询行业的误解,高薪、高智、高工作强度是咨询公司留给人的传统印象。然而,商业咨询的世界远不止头部的麦肯锡、波士顿、贝恩三家公司,而咨询人更多时候过着与互联网搬砖人相差无几的工作日和时常加班的周末。在我看来,咨询公司就是曾经的互联网大厂。经过精心挑选的年轻人在几年的项目历练、快速学习和广泛接触行业后,能够跳到相对轻松的甲方公司,或者创业、写书、做职业教育等等。 本期的嘉宾Daniella,包括我自己,都是研究生毕业之后就在追寻咨询梦的年轻人之一。没有进入头部咨询公司的我们,走的更多是一条“普通”咨询顾问的成长路径:从克服恐惧去打约访电话、学习访谈,到写报告、做汇报。咨询五年,我们学着在“社恐”和“社牛”的角色间切换、学着观察被访者的状态去引导接下来的提问、学着更有逻辑、更少废话地工作甚至生活。借着嘉宾同时也是好朋友的口,这期聊聊我自己的热爱。 【收听索引】 04:00 用大白话来说,商业咨询是什么 13:34 为什么说咨询公司的面试和笔试其实非常实际 20:40 刚入行的咨询顾问常常面临哪些挑战 24:50 咨询顾问是“社恐”还是“社牛” 29:30 为什么访谈是咨询项目成功的关键 37:40 是一通百通,还是精耕细作 41:20 学习写报告和精进报告是一个长期过程 45:33 管理客户和管理时间 51:50 咨询工作带给我们的成就感和职业成长 57:49 你会一直让自己远离comfort zone吗? 【本期节目】 主播:Irene 嘉宾:Daniella 制作:Irene 音乐:Matt’s Blues, by Kevin MacLeod 场地设备:播客公社 【关于请三十】 请三十是一档访谈类播客节目,每季邀请30位嘉宾聊一聊自己的职业、爱好和生活。这里有一切值得热爱的琐碎日常,和值得分享的人生故事。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