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4. 移居日志:带着儿子去东京,35+换个土壤再生长

你现在身处哪座城市?在这座城市里,你做过怎样重大的人生选择?是什么理由让你决定留下或离开一座城市呢? 上海lock down的第二个月,我一直在想:是哪些元素组成一座包容,而有生命力的城市?城市的质感是怎样影响我们个人成长的?如果30岁之后想换座城市生活,除了客观环境,需要厘清哪些内在需求? 这一期我们很荣幸再次邀请到鸣翠柳FM的老朋友Rurika(第16期嘉宾)分享她的移居日志。一年多前她带着儿子从福州移居东京,从熟悉的土壤到异国他乡,勇敢地着手开垦人生新天地。她决定和儿子一起,像一个孩童一样学习崭新的一切。同时,也带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感受,去观察东京的人事物,以及儿子正在接受的日式教育。 不论你有没有“搬家”的打算,相信Rurika的移居故事,以及对城市的思考,都能带给你一些观察城市的新灵感。 * 节目时间戳 02:28 女侠Rurika仗剑携子走日本的契机 06:36 定居不是旅游,开垦异国新天地 12:31 日本公立小学太讲究:校长、同学都帮你看孩子 19:46 日本小朋友哪里来的活力?疯跑+种菜+养小龙虾 28:08 《他乡的童年》:从娃娃抓起,丹田发力,体能up 34:19 集体第一?个人优先?日本社会的平衡生态 44:52 幸运的你我:保留私域,拥抱自由 * 音乐 Rose (Prod. by Lukrembo) * 延伸信息 收听平台:小宇宙、苹果播客、爱发电、喜马拉雅、Spotify、Google podcast、Pocket Casts 苹果播客国内服务区,需手动添加rss地址:https://mclfm.typlog.io/feed/audio.xml 谢谢你的收听呀!我们很期待你的留言。如果你喜欢我们的播客,也请把我们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或在爱发电 为我们的创作发电,鼓励我们持续的录制下去。

53分钟
99+
2年前

012. 奥斯卡最佳:健听女孩,手语敢做敢为

第94届奥斯卡获奖名单新鲜出炉,《CODA》(健听女孩)荣获最佳影片奖。电影讲述一个生于聋人家庭的听人女孩Ruby,帮助家人与听人世界进行沟通,共同操持渔业生意。当她的歌唱天赋被老师发现后,她要在家庭和音乐梦想之间做出艰难选择。《CODA》的获奖让聋人演员、聋人生活的复杂性被更多人看见,这对聋人社群意义重大。 在做这期节目之前,我对聋人的生活了解甚少,甚至不知道该如何称呼他们。国内包括主流媒体对聋人称呼的恰当性都很敷衍,更不用提看见聋人艺术家,或者举办类似西雅图聋人电影节这样的活动。社会中尊重“少数派意识”或许还在萌芽阶段,很多设计对他们并不友好,聋人被迫需要迁就听人社会而变得隐形、变得不方便。 亚迪这学习了手语相关的语言学,于是这一期我们想借《CODA》浅谈手语和聋人文化。希望你听完这集节目,发现手语绝不是一门弱势语言,它的复杂和丰富远超我们的了解。某些情况下,手语更优于口语的表达效率。总而言之,口语能做到手语都办得到!你没听错,包括用手语来写一首诗。 * 节目时间戳 01:27 被边缘化的聋人演员 04:48 片名明明是《聋人成人的孩子》 08:32 影片梗概:在汹涌寂静的海浪里欢歌 14:38 大部分聋人降生于听人家庭 19:06 有听力才能欣赏音乐吗? 21:29 敲黑板!手语科普小课堂 31:05 你身边的聋人:咖啡厅服务员 33:17 聋人文化的独立性 42:36 矛盾的母女:“如果你也是聋人就好了” * 音乐 Rose (Prod. by Lukrembo) * 延伸信息 收听平台:小宇宙、苹果播客、爱发电、喜马拉雅、Spotify、Google podcast、Pocket Casts 苹果播客国内服务区,需手动添加rss地址:https://mclfm.typlog.io/feed/audio.xml 谢谢你的收听呀!我们很期待你的留言。如果你喜欢我们的播客,也请把我们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或在爱发电 为我们的创作发电,鼓励我们持续的录制下去。

55分钟
99+
3年前

011. 一日哲学:即使跌入谷底,我只疗愈今天

全国人民都成了资深隔离家。镜子里自己油光满面,却懒得洗。要是不巧还同时经历着分手,或是失业,或是亲人离世,苦痛更让人无处可逃。遇到重大挫折,天崩地裂时,如何留住最后一丝希望,如何在破碎后重塑自我?只是把“爱自己”这句话挂在嘴边也不是没用,但何必呢。 我们和嘉宾Rurika畅聊了她自我疗愈和自我梳理的经验。即便面对事业和家庭双重打击,她刻苦锻炼筋骨,重新树立信心,梳理思绪。她用跑出的每一步,用呼吸的每一口气,用写下的每一个字,对抗下沉的心。不能小瞧日日重复的力量,身体在一动一静中变舒畅,心中本不足示人的小小阴暗也敢于见光。 重复这些简单的练习还有什么其他好处,只有你自己试了才知道。至少,又多了购入新衣服和新文具的借口。 * 节目时间戳 01:30 嘉宾Rurika 自我介绍 03:40 开启身心100日自我对话的契机 05:02 当身体不能支撑精神,我开始跑步 09:36 练习剑道,负面情绪自然消解 17:50 当世界颤抖时,镇定以保存实力 20:20 坦诚书写时,见自己见他人得释然 23:13 向朋友倾诉、找心理咨询,我失落而归 33:40 最强保养套餐:常耕常新,内外兼修 37:37 从平凡而日复一日的练习中,习得信心 40:00 即使世界巨变,我也能live in the present * 音乐 Rose (Prod. by Lukrembo) * 延伸信息 收听平台:小宇宙、苹果播客、爱发电、喜马拉雅、Spotify、Google podcast、Pocket Casts 苹果播客国内服务区,需手动添加rss地址:https://mclfm.typlog.io/feed/audio.xml 谢谢你的收听呀!我们很期待你的留言。如果你喜欢我们的播客,也请把我们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或在爱发电 为我们的创作发电,鼓励我们持续的录制下去。

42分钟
99+
3年前

010. 嘿!有意义的工作,你在哪?

如同“为爱而婚”的价值观在当代被视为理所当然,我们面对工作也有了更多野心。一份好的工作不再只是填饱肚子,而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 当一个人孤独地踏上寻找一份好工作的旅途,除了现实的挑战,还要不断面对内心的声音:此刻我是在勇敢寻找自己所爱,还是仅仅因为吃不了眼下这份工作的苦?“对工作倦怠、被工作毒打是人生常态。” 我要接受这样的设定吗?工作的意义感是个伪命题吗?我热爱什么,又为何而爱?怎样厘清这些纷繁复杂的欲望和抱负…… 这每一问都是对自信的考验。 今天我们邀请到嘉宾花花,一起讨论这些年的“转行”经历。花花本科专业是新闻学,毕业后回国从事相关工作,几年后她决定回到美国攻读法学院,并成功通过司法考试,成为了一名律师。我和亚迪也有着轨迹相似转行或转专业的经历,我们相信好的工作可以深入内心,帮助挖掘自我,但也不得不随时调整心态,迎接内心与现实发出的挑战。这一路的摸索、得失和困惑促成了这一期主题。 * 节目时间戳 04:49 行囊里的好奇心,总会跳出来挑逗你去了解“外面的世界“ 09:09 不戴假发,不去法庭:窥探商业律师的日常 12:43 当电影工作的意义感冷却,语言学点起了热情的一把火 20:59 记者有时很渺小 24:53 环境法真的有用吗? 31:25《理想的工作》:整理内心的乱毛线团 39:13 即便身负重债,法律援助中心也不能停 48:10 需求排序,按图索骥 * 拓展阅读 《自洽》 史欣悦 《理想的工作》(「事业课」我们到底能不能靠兴趣维生?)(英)人生学校 编著 * 音乐 Rose (Prod. by Lukrembo) * 延伸信息 收听平台:小宇宙、苹果播客、爱发电、喜马拉雅、Spotify、Google podcast、Pocket Casts 苹果播客国内服务区,需手动添加rss地址:https://mclfm.typlog.io/feed/audio.xml 谢谢你的收听呀!我们很期待你的留言。如果你喜欢我们的播客,也请把我们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或在爱发电 为我们的创作发电,鼓励我们持续的录制下去。

61分钟
99+
3年前

009. 这是我的爱情说明书,可以跟你谈“恋爱”吗?

爱情是一段飞行旅途,确认好安全感才能起飞,最好自己还能准备点娱乐,劝退厌倦。 我们对安全感的需求从婴儿时期起就因人而异。依恋关系的实验发现,婴儿和照看者之间的互动模式分为几类。虽然照看者暂时离开会让很多婴儿不安,但当这个最值得依赖的人再度回到婴儿身边时,一些小宝宝会表现得很冷漠,另一些则欢欣鼓舞。不论是什么样的小朋友,逐渐成熟后,类似的模式也许会再次上演。只是,这次的对手戏是由一个情人,爱人,或者亲密伴侣来扮演的。 Ta毕竟是从另一个娘胎里来的,能满足你的情感需求吗?你对爱情的胃口又有没有上限?感情大道上好像有太多一模一样的路口,很快就容易倦怠。如果不能互相尊敬,意识不到双方各自发生的变化,更不可能走远。这期节目里,我们为爱的冷却捶胸顿足,也为甜蜜达人们鼓掌欢呼。 * 节目时间戳 01:40 小剧场1:那些我们曾经谈“失败”的恋情 10:30 安全感:依附关系理论及实验 15:20 就算不是人间清醒,你也值得被爱 16:49 大骗局之更好的自己 23:25 小剧场2:割双眼皮的当天,你也是我的宝贝 28:17 活着是为了讲述,书写是为了改述 31:16 危险关系:出轨和享乐跑步机理论 43:58 厌倦对方?还是自我身份认同的危机? 50:38 父母牌狗粮,关系倦怠不是必经之路 * 拓展阅读 《危险关系》埃丝特•佩瑞尔(Esther Perel) * 音乐 Rose (Prod. by Lukrembo) * 延伸信息 收听平台:小宇宙、苹果播客、爱发电、喜马拉雅、Spotify、Google podcast、Pocket Casts 苹果播客国内服务区,需手动添加rss地址:https://mclfm.typlog.io/feed/audio.xml 谢谢你的收听呀!我们很期待你的留言。如果你喜欢我们的播客,也请把我们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或在爱发电 为我们的创作发电,鼓励我们持续的录制下去。

61分钟
99+
3年前

008. 年终忏悔,拖延症好不了了

在古老的玛雅文化中,从旧的一年过渡到新的一年时,会有很特别的一天叫做「无时间日」(timeless day,玛雅13月亮历法)。这一天既不属于上一年,也不计算在下一年当中,它是时间的间隙。据说,玛雅人会在这一天尽量保持头脑的清晰,和心灵的宁静,使过去的日子和记忆在无时间日里沉淀、转化为来年的养分。 今天是21年的最后一天,也是「鸣翠柳FM」第一季的最后一期。我们将这一天设定为我们的无时间日,在盘点过去一年的回忆之前,首先进行忏悔。年初设定的目标毫不意外地没完成,拖延症还是中晚期,但我们绝不放弃治疗。借日常写稿拖延的痛苦挣扎,试图找出拖延症的共性和解药,希望这样的讨论可以调整来年与时间相处的频率。 最后,短暂地告别是为了更好地重逢。非常感谢第一季订阅收听、认真写留言的朋友们,因为你们的回声,我们的摸索才更有方向。下一季,我们会时不时掉落嘉宾,以新的组合和碰撞,继续用声音为大家带来陪伴与启发~ 明年再见! * 节目时间戳 02:00 初级拖延:通宵整行李,做全小区最亮的家 06:31 高级拖延:憋出文章第一段 09:03 卢曼写作大法好 13:34《心灵写作》:认清适应不良的完美主义 23:09 中英文思维时间轴大不同 27:49 忏悔时间到,效率软件大赏 38:27 承上启下的无时间日—玛雅厉的智慧 * 拓展阅读 《卡片笔记写作法》作者: [德] 申克·阿伦斯 《心靈寫作-創造你的異想世界》作者: 娜妲莉.高柏 * 音乐 Soul and Mind by E's Jammy Jams * 延伸信息 收听平台:小宇宙、苹果播客、爱发电、喜马拉雅、Spotify、Google podcast、Pocket Casts 苹果播客国内服务区,需手动添加rss地址:https://mclfm.typlog.io/feed/audio.xml 谢谢你的收听呀!我们很期待你的留言。如果你喜欢我们的播客,也请把我们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或在爱发电 为我们的创作发电,鼓励我们持续的录制下去。

44分钟
99+
3年前

007. 圣诞限定:讲真,礼物不敢随便送

礼物还分对错吗?狗血八点档里的角色们会摇头,豪车和鱼塘,说给就给。管你喜不喜欢,需不需要,先送为敬。心理学家却认为,选错礼物的话,不仅没法达到拉进关系的效果,还很可能会破坏已有的关系。 这次我们讨论了选圣诞节礼物的难点和要点—考虑的因素有且不限于:礼品价值和价格,双方的亲密程度,赠送的时机和场合。有的送礼人善于从蛛丝马迹中判收礼人的喜好,事后观察出这次是否蒙对了答案。也有豪气的同志,笃定贵的就是对的。那些收过的礼物,可能80%送到你心坎里的只来自于你身边那20%的人,而不是来自于哪个公众号的种草清单。想要提高收礼喜悦指数,直接告诉别人你心里的正确答案也未尝不可。 寒冷的季节里,我们比平时更需要靠人际关系取暖。到头来,人类像企鹅一样,相互依偎才能抵御风雪。无论送出电子产品还是游戏点卡,收到现金还是手工制品,希望你和你关爱的人,都能感受到它们背后的暖意。那才是每个人最想获得的礼物吧。 * 节目时间戳 02:18 第一次过圣诞,礼物走心又尴尬 07:50 礼物价值与价格的关系 10:17 随便送,可能会破坏已有的关系 13:35 我们收过的那些难忘的礼物和爱 14:41 美国新婚夫妇:礼物认领制 19:17 小结:送礼物的巧思和雷区 25:25 寒冬抱团,高纬度地区有更多社交关系 29:00 人形帝企鹅:寒风中喝啤酒的欧洲人 * 拓展阅读 < Heartwarming: How Our Inner Thermostat Made Us Human > by Hans Rocha Ijzerman * 音乐 "Silvermansound - Christmas Spirit" is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CC BY 4.0). * 延伸信息 收听平台:小宇宙、苹果播客、爱发电、喜马拉雅、Spotify、Google podcast、Pocket Casts 苹果播客国内服务区,需手动添加rss地址:https://mclfm.typlog.io/feed/audio.xml 谢谢你的收听呀!我们很期待你的留言。如果你喜欢我们的播客,也请把我们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或在爱发电 为我们的创作发电,鼓励我们持续的录制下去。

33分钟
99+
3年前

006. 母女:相爱相杀,在羁绊中寻找宽容与自由

不同于父子,母女之间有着天然的亲密无间;却犹如父子,母女之间也暗涌着对抗的张力。 在电影《伯德小姐》中,母女之间的爱恨情结被展现的淋漓尽致。女儿对母亲的抗争贯穿始终,大到读哪所大学,小到衣服要怎么叠才对。两人从片头吵到片尾,最终在相互示弱中和解。其中有段很经典的对白,引起身为女儿的我们深深共鸣 —— 母亲:“我只想让你能够成为最好的你。” 女儿:“要是现在已经是我最好的样子了呢?你爱我,但你喜欢我吗?” 父亲的角色固然重要,但在成长的过程中,母亲对女儿的影响则更为深远。女儿会在母亲那里寻找作为女性的身份认同,学习如何建立亲密关系。而成年人的生活和关系总难免挫败和失望,当我们回溯「原生家庭」带来的创伤,重新审视母女关系时,是否能够在看到自己的苦之后,也能看到和自己一样带着创伤的母亲,看到她的局限和不易。 在这一期的节目里,我们袒露和妈妈之间的代沟与争吵,紧密与距离。以及今天面对逐渐上年龄的父母,孝顺是不是应该有新的定义? * 节目时间戳 03:05 爱还是喜欢?妈妈的心思你别猜 04:21 电影《伯德小姐》:母女的终极矛盾 09:02 “灵魂36问” 让我们说实话 14:47 犄角旮旯互相挑刺 23:31 她不是超人,是凡人 26:41 我们都在默默守护对方 33:45 孝顺还是“孝逆”父母? * 拓展阅读 《伯德小姐 Lady Bird 》 《爱的进化论 The Course of Love》阿兰 德波顿 * 本期音乐 Slowly by Tokyo Music Walker * 延伸信息 收听平台:小宇宙、苹果播客、爱发电、喜马拉雅、Spotify、Google podcast、Pocket Casts 苹果播客国内服务区,需手动添加rss地址:https://mclfm.typlog.io/feed/audio.xml 谢谢你的收听呀!我们很期待你的留言。如果你喜欢我们的播客,也请把我们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或在爱发电 为我们的创作发电,鼓励我们持续的录制下去。

43分钟
99+
3年前

005. 运动如何消灭无聊?

运动的好处多到说不完,说归说,坚持运动却难于上青天。如果人生每天都要举铁,火锅就会更香吗?如何才能不带着上刑的心情去锻炼?除了强身健体,调节情绪,运动也可以很好玩。以玩为主,以练为辅,也许更有助于培养动起来的惯性。一旦进入惯性,就没那么容易停下来了(当然也要看各位的质量)。 积累惯性的初期,最好是从最缺乏的东西着手,去找新鲜的锻炼方式。五行缺社交,想去勾搭新朋友?试试巴西战舞。伴着异域的旋律和鼓点,观察对手的一举一动,不打不相识。每天摊坐电脑前,必须伸展筋骨?约同事们去蹦床馆,比比谁跳得最高(不计入KPI)总之,成年人的修炼,主要靠自己引诱自己。 * 节目时间戳 02:05 初学巴西战舞:音乐+武术+舞蹈+即兴的艺术 09:09 巴西战舞历史故事:为获自由,寓武于舞 11:40 蹦床:连蹦带跳,穿回童年 15:10 你和太阳马戏团,只差“练沸”空中瑜伽和环舞 24:18 重新认识身体:在不丹徒步,治好严重失眠 34:20 身心合一:关注训练中的肌肉会提升效果 36:43 私教到底值不值? 40:25 四肢发达,头脑不简单:运动让大脑重获青春 ️ 上海的朋友们!如果听了这期节目也想动动筋骨,尝试巴西战舞这个将音乐、武术、舞蹈融为一体的即兴运动。不!要!错!过!我的巴西战舞老师Alex!10月25日(周一)有0基础入门体验课,「咨询联络」wechat ID:magazeta * 延伸信息 收听平台:小宇宙、苹果播客、爱发电、喜马拉雅、Spotify、Google podcast、Pocket Casts 苹果播客国内服务区,需手动添加rss地址:https://mclfm.typlog.io/feed/audio.xml 谢谢你的收听呀!我们很期待你的留言。如果你喜欢我们的播客,也请把我们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或在爱发电 为我们的创作发电,鼓励我们持续的录制下去。

46分钟
99+
3年前

004. 如何在居住的城市旅行

在一座城市生活一段时间,开始有了固定的职业、固定的生活路线、固定的交往圈,慢慢地连自己也被定格在某种身份,和个性的隐形框架中。是不是你的内心也有一股想要打破“惯性”的能量暗暗涌动呢? 旅行时,空间地变化和文化差异,帮助我们碎掉这些“习以为常”。但今天我们要聊的并不是远走他乡,而是以旅人的视角,在家门口旅行,尝试在熟悉当中寻找陌生感。 换掉自己!把自己想象成奥斯卡影帝影后。走上街头,全心全意地扮演一个旅人,去观察、感受,度过一天。即便身处平凡又熟悉的街道,或许也能够捕捉到很细微得差异和陌生。在观察的同时,如果还能以文字、照片、手绘…的方式记录下来,那就是你对居住城市的独特诠释,第一手资料。 你对自己居住的城市有多了解呢? * 时间戳 01:35 旅行难,找厕所更难 16:16 探寻上海隐秘咖啡馆 25:34 宝藏社区--上海愚园路 34:45 西雅图农民也卖鸡杂 42:58 要不要去看城市阴暗角落? 46:29 像专家一样观察城市 * 延伸阅读 《路上观察学入门》 作者: [日] 赤濑川原平 / [日] 藤森照信 / [日] 南伸坊 * 音乐 Vibe With Me by Joakim Karud * 延伸信息 收听平台:小宇宙、苹果播客、爱发电、喜马拉雅、Spotify、Google podcast、Pocket Casts 苹果播客国内服务区,需手动添加rss地址:https://mclfm.typlog.io/feed/audio.xml 谢谢你的收听呀!我们很期待你的留言。如果你喜欢我们的播客,也请把我们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或在爱发电 为我们的创作发电,鼓励我们持续的录制下去。

55分钟
99+
3年前

003. 城市里的孤独,学着和自己在一起

如果你也曾在傍晚时分睡醒,在黑暗中透过玻璃,看到逐渐被灯泡点亮的城市,我想你对「孤独感」并不陌生。 其实不论身处何处,孤独都有可能如影随形。生活在人满为患的城市里,局促和压力更催生出一种别样的孤独。 这一期我们从自己的经验出发,一起来聊聊,如果单纯身体上的靠近,并不足以驱散内心的隔绝,作为个体要如何建立「向内」和「向外」的联系,才更有机会与孤独和平共处。 * 时间戳 00:00 本期review 00:40 城市密集人群下的孤独 VS 乡下旷野中的孤独 02:30 年轻人in大城市,没有近邻可言啊 06:10 互动一:你有什么和邻居拉进关系的好方法? 06:50 大型托儿(老)所,敬老院生活也可以很精彩 09:00 合租需谨慎,因为“吵架”还需打草稿 13:00 独居的惬意:养宠物、干家务、听广播 18:22 未来,你愿意和AI机器人同居吗? 23:03 最大的孤独是,你以为只有你孤独 27:04 孤独的意义:它促使我们思考更广大的世界 30:05 互动二:你是怎么面对孤独感的呢? 30:28 番外:健忘的邻居奶奶,一段有关孤独的小故事 * 延伸阅读 《我这样的机器(Machines Like Me)》 作者:[英] 伊恩·麦克尤恩 《孤独的城市(The Lonely City)》 作者: [英] 奥利维娅·莱恩 * 延伸信息 收听平台:小宇宙、苹果播客、爱发电、喜马拉雅、Spotify、Google podcast、Pocket Casts 苹果播客国内服务区,需手动添加rss地址:https://mclfm.typlog.io/feed/audio.xml 谢谢你的收听呀!我们很期待你的留言。如果你喜欢我们的播客,也请把我们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或在爱发电 为我们的创作发电,鼓励我们持续的录制下去。

34分钟
99+
3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