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对谈Steve:只能隐忍或分离?揭露亲密关系困境的解决之道

C计划PlanC

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很多亲密关系的质量并不高,女性的性别平等意识又逐步觉醒,离婚似乎成为更常见的事情。但传统观念和社会压力依然难以动摇,很多女性又担心离婚对孩子造成伤害,陷入了两难困境,应该如何面对这种冲突?是否还有更好的出路? C计划邀请了史蒂夫说主播Steve,一起和大家聊聊心理学在其中的价值,以及帮助大家打破常见的误区。 ⏱ 时间轴 02:50亲密关系中有哪些思维误区? 26:57面对感受和需要的长期压抑,我们有什么出路? 33:15面对无法改变他人的无力感,如何进入良性沟通模式? 38:10面对亲密关系中的性别不平等,如何激励男性? 42:50我们可以影响伴侣吗?如何把握需求和指责的边界? 52:30如何无条件爱伴侣的同时,又能够保护自己的边界? 56:10爱他人之前,如何爱自己? 🎙 主播 Steve:心理咨询师,2019苹果最佳播客史蒂夫说主播。译有《人生十二法则》1&2,著有《假性亲密关系》《文学中的人生进化课》,2017年中国最具影响力50位心理学者。 郭兆凡:C计划联合主创,曾接受美国批判性思维协会培训;曾任职21世纪教育研究院,深度研究国内外创新教育案例,深入教学一线,熟悉教育的本质与规律。

67分钟
99+
2年前

05|对谈方可成:为什么批判性思维在今天尤其重要?

C计划PlanC

C计划正式成立六周年啦!六年来,从成人通识课程、公共倡导活动、教师课程再到儿童思辨课……一路走来,我们始终不忘初心,相信改变,始于思辨。 我们认为,思辨能力不仅是给个体赋能的最有利工具之一,也是让社会回归理性和常识的最佳方式之一。因此,我们期待让更多个体掌握明智决策,去收获自主和美好的人生;通过培养一个个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公民,去成就一个更加理性、多元、良善的社会。 本期是与《新闻实验室》合作的节目,聊聊我们是如何在这个时代做批判性思维教育的。 ⏱ 本期时间线 01:45 本期碎碎念:拒绝反思是一种特权 05:50 本期访谈:“C计划”怎样做批判性思维教育 08:26 公民教育的理想 13:08 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19:20 批判性思维真的可以训练吗? 21:50 为什么付费学习批判性思维的更多是女性? 27:29 为何转向儿童教育? 34:46 用阅读的方式做批判性思维教育 45:55 如何选出合适的书籍? 48:15 与孩子讨论情绪管理、人际关系 50:07 与孩子讨论《动物农庄》 1:00:07 用批判性思维分析热点事件 1:09:57 怎样应对政治抑郁? 🎙 主播 蓝方:C计划联合创始人,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和法国巴黎政治大学,曾任《财经》杂志、财新传媒公共政策资深记者。 郭兆凡:C计划联合主创,曾接受美国批判性思维协会培训;曾任职21世纪教育研究院,深度研究国内外创新教育案例,深入教学一线,熟悉教育的本质与规律。 方可成: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助理教授 🔗 相关链接 * C计划网站:www.planc-edu.com * 朋友圈撕裂报告:mp.weixin.qq.com * 蓝方:做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有问题吗?:mp.weixin.qq.com

76分钟
99+
2年前

04|生孩子是人生必须完成的节点吗?

C计划PlanC

这周末是母亲节。很多女性可能认为,做母亲是件理所当然的事情,根本不需要思考或者做什么决定。真的如此吗? 生孩子,其实是很重大的人生决定。它会改变你的一生,也是很重大的责任。无论从法律上,还是观念上,作为女性,你应该意识到,自己拥有生育决定权。这意味着你应该自主的思考:生孩子到底意味着什么?这对你和你的伴侣是好的选择吗? 又或许,你还很年轻,觉得这些问题离自己还很遥远。但如果你能比同龄人更早、更深入的思考人生的重要问题,它可能影响你现在选择伴侣或者工作,能帮你更主动的把握人生。 孩子可能给你带来的“好处”? -精神上的成就感和愉悦感 -自我的成长 -继承人 -养老 -促进家庭稳定 关于这些“坏处”,你想过吗? -孕产期风险 -对事业的负面影响 -生孩子可能改变你的生活方式 -引发家庭矛盾 这样看来,应不应该生孩子?没有一概而论的答案,取决于你和你伴侣的情况,以及你们觉得哪些更重要。比如我觉得最为关键的一项是你伴侣的支持力度,而另一个女性可能更看重生孩子带来的成就感和愉悦感。如果你还是想不清楚,也可以把分析的过程量化。比如根据对下面13个陈述的认同度打分,也可以以100%为总和,给这13个陈述分配不同的权重,最后加权算出总分。你可以和伴侣分别打分。满分65分,你们各自的分数是多少呢? 陈述(非常同意5分、同意4分、没意见3分、不同意 2分、非常不同意1分): 1.我现在的工作和生活无法给我带来足够的成就感和愉悦感 2.我认为生孩子是给自己带来成长的必要方式 3.我很希望有人传承自己的基因 4.我不希望由直系亲属之外的人来继承遗产 5.我认为由孩子为自己养老是最可靠的 6.我认为婚姻的形式比质量更重要 7.医生并没有认为我的身体不适合生育 8.事业对我来说并不太重要 9.我现在的工作环境/领域能给有孩子的女性很多支持 10.我的伴侣愿意并且能够在教育孩子方面投入时间和精力 11.我的精力非常旺盛,能力很强,可以很好的兼顾不同任务 12.我并没有自己希望坚持的个人生活方式,或者即使有孩子,我也有信心能保持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 13.我和伴侣的关系和沟通非常好,我们总能很好的解决冲突 生孩子毕竟是件大事,是很大的责任。它并不是理所当然、非做不可的事。或许你应该放下偏见,放下社会对你的期待,真正去了解你自己和你的伴侣,共同作出这个决定。

19分钟
79
3年前

03|对谈冯媛:恶性新闻频发,除了告诉女孩要保护自己,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C计划PlanC

面对不公正的现象,我们很容易习以为常,意识不到问题出在哪儿,比如 “男孩有男孩的样子,女孩有女孩的样子”,女孩要温柔乖巧,男孩要坚强不要哭;或者陷入自怨自艾、愤世嫉俗的情绪中,你可能也感觉到,谁也无法独善其身,不公正会影响我们自身,也会让我们的良心难以做到视而不见。 疫情之下,家庭暴力的求助率日渐提高,性别议题依然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话题,我们希望和大家聊一聊关于家庭暴力,以及社会大框架下有哪些大家容易习以为常的现象,背后体现着性别的不平等?它们会带来什么问题?我们能做些什么? 【嘉宾】 冯媛:北京为平妇女权益支持机构负责人,曾任中国妇女研究会理事、汕头大学妇女研究中心创始负责人和客座教授,哈佛大学尼曼学者、原“反对家庭暴力网络”组织负责人。 【主播】 郭兆凡:C计划联合主创,曾接受美国批判性思维协会培训;曾任职21世纪教育研究院,深度研究国内外创新教育案例,深入教学一线,熟悉教育的本质与规律。 【时间轴】 05:30 每封城一个月,全球遭遇家庭暴力的人会增加一千万 06:57 封城措施对于不同模式的家庭关系有不同方向的作用 10:44 疫情下的心理压力是否成为暴力的借口 13:58 不平等的权力关系是暴力的根源 15:20 对家暴零容忍是现实的吗? 20:10 观念上对于暴力的零容忍如何体现在行动上? 23:48 男孩女孩有不同的养育方式吗? 24:45 生活在性别陈规的环境中,要规避不经意间的性别不平等 34:59 如何让参与者知道性别议题和他们密切相关 38:13 有性别平等意识的孩子,在婚恋和职场上是否会遇到更多障碍? 40:20 成为女权主义者后,与家庭的关系更加亲近了 43:36 恶性新闻层出不穷,除了告诉女孩注意安全,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47:44 拒绝家暴的行为,是否把问题推给了受害者? 49:21 男女平等对于处于优势地位的男性有什么好处?

51分钟
87
3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