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有的人被封困在家中,失去了身体的自由;有的人被网络纷扰,失去了思考的自由;还有更多的人在这样的环境中,被抑郁与焦虑缠身,失去了情绪健康的自由。 此刻,书便成为能帮助我们获得自由的载体。我们在书中游览外面繁华的世界、享受深度思考的愉悦、抚慰彼此受伤的心灵。阅读一本好书,能帮助我们丰富内心,掌控精神世界。 提到的书: -《病毒星球》:阅读它,了解什么是病毒 -《血殇:埃博拉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阅读它,思考疫情之下的人文关怀 -《注定一战——中美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吗?》阅读这本书,探究灾难背后的政治思考 -《冬牧场》:阅读它,反思日常生活中被忽略的美 -《万物有灵且美》:阅读它,感受在渺小中伟大的美 -《我的心只悲伤7次》:阅读它,感受语言的美,享受心灵的抚慰 -《像哲学家一样生活 - 斯多葛哲学的生活艺术》:阅读它,收获内心的安宁
学业重压之下,抑郁呈现低龄化趋势,孩子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甚至选择自杀。但家长如何识别孩子是否有心理健康问题?抑郁该如何界定?孩子起不来床、累、厌学是抑郁的体现吗?哪些孩子容易患病? 察觉孩子有心理障碍后,家长该如何营造家庭氛围、处理家校关系、抵御社会焦虑,采取哪些具体的方式保护和支持孩子? 孩子该如何进行自我疗愈?思辨能力与公共参与对孩子的精神健康、个人成长有什么意义? 【嘉宾】 张进:媒体人,财新传媒创办人之一,曾任财新传媒副总编辑,财新《中国改革》杂志执行总编辑。患抑郁症后创办了康复疗愈社群“渡过”和以精神健康为主题的“渡过”公众号,著有《渡过》系列书籍,现在从事抑郁症的科普与康复工作。 【主播】 蓝方:C计划联合创始人,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和法国巴黎政治大学,曾任《财经》杂志、财新传媒公共政策资深记者。 【时间轴】 [08:40] 为什么关注青少年心理障碍的问题? [13:25] 青少年抑郁与青少年心理障碍是什么关系? [14:20] 有心理障碍的孩子是什么样子的? [17:52] 家长如何识别孩子是真的生病了,还是找借口不想学习? [21:52] “内卷(剧场效应)”加剧,是学业的压力导致孩子患上心理障碍吗? [31:16] “爹妈太虚伪”,敏感、理想化、讲究规则的孩子更容易抑郁吗? [32:45] 家庭氛围、校园环境、社会压力如何导致孩子抑郁? [42:02] 家校关系紧张,家长该如何处理校园问题对孩子带来的影响? [47:23] 家长可以采取哪些具体的方式保护、支持孩子? [56:25] “渡过”的营地活动如何帮助孩子自我疗愈? [59:55] 思辨能力与公共参与对孩子的精神健康、个人成长有什么意义? [1:07:15] 孩子对人生感到迷茫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