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对不公正的现象,我们很容易习以为常,意识不到问题出在哪儿,比如 “男孩有男孩的样子,女孩有女孩的样子”,女孩要温柔乖巧,男孩要坚强不要哭;或者陷入自怨自艾、愤世嫉俗的情绪中,你可能也感觉到,谁也无法独善其身,不公正会影响我们自身,也会让我们的良心难以做到视而不见。
疫情之下,家庭暴力的求助率日渐提高,性别议题依然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话题,我们希望和大家聊一聊关于家庭暴力,以及社会大框架下有哪些大家容易习以为常的现象,背后体现着性别的不平等?它们会带来什么问题?我们能做些什么?
【嘉宾】
冯媛:北京为平妇女权益支持机构负责人,曾任中国妇女研究会理事、汕头大学妇女研究中心创始负责人和客座教授,哈佛大学尼曼学者、原“反对家庭暴力网络”组织负责人。
【主播】
郭兆凡:C计划联合主创,曾接受美国批判性思维协会培训;曾任职21世纪教育研究院,深度研究国内外创新教育案例,深入教学一线,熟悉教育的本质与规律。
【时间轴】
05:30 每封城一个月,全球遭遇家庭暴力的人会增加一千万
06:57 封城措施对于不同模式的家庭关系有不同方向的作用
10:44 疫情下的心理压力是否成为暴力的借口
13:58 不平等的权力关系是暴力的根源
15:20 对家暴零容忍是现实的吗?
20:10 观念上对于暴力的零容忍如何体现在行动上?
23:48 男孩女孩有不同的养育方式吗?
24:45 生活在性别陈规的环境中,要规避不经意间的性别不平等
34:59 如何让参与者知道性别议题和他们密切相关
38:13 有性别平等意识的孩子,在婚恋和职场上是否会遇到更多障碍?
40:20 成为女权主义者后,与家庭的关系更加亲近了
43:36 恶性新闻层出不穷,除了告诉女孩注意安全,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47:44 拒绝家暴的行为,是否把问题推给了受害者?
49:21 男女平等对于处于优势地位的男性有什么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