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夏天的记忆总是会格外鲜明。 热烈的阳光、无尽的蝉鸣、冰镇的西瓜,以及当时身边的那个人、那些事…夏天的一切好像都被施了魔法,被赋予了一种永恒的错觉,在我们的脑海里反复播放,永远不会结束。 为什么夏天总能留下那么多美好的记忆?为什么夏天总让人念念不忘?也许是因为夏日的阳光更明亮、温度更炽热,让每一刻都显得浓烈而深刻;也许是因为夏天足够长,长到足以让我们遇见故事、发生故事、记住故事。 于是,在这个夏末秋初的时候,我们决定聊一聊——那些属于夏天的、永不褪色的记忆。 夏天会过去,但记忆不会。 【时间轴】 00:12 夏日会给人留下很多印象深刻的事情 01:32 这个夏天!这部剧!真的让我们感受到了幸福! 06:00 每天本该重复不变的生活,因为这部剧而变得不一样了 10:22 和爸妈,拿着旅行社的宣传单,坐在一起讨论去哪旅游 13:01 和姐姐,在烈日下去买冰淇淋,在空调房里吃西瓜 14:58 睡懒觉被妈妈电话call醒,清嗓子接电话 18:11 很奇怪,为什么对冬天的记忆不会像夏天这么深刻? 19:55 谁也走不出高考结束的那个晚上 24:21 第一次遇见台风、和爸妈出国旅游、下雨天提着裙摆走在重庆的街道上… 25:50 因为某些人、某些事,那段时光才会让人记忆深刻 30:14 第一次在家上网课、开会议一起学习 32:21 第一次实习、在学校备考、台风天和室友在寝室一起追剧… 34:43 初夏,在沈阳,没去旅游景点,“浑浑噩噩”过了几天 35:41 四川限电、上海被封、狂磕cp… 39:48 无法忘记的毕业季、离职后和爸妈的自驾游、树荫下在车里的午睡… 42:51 每一年夏天,关于我们俩之间的回忆都有一场雨 44:41 在山里呆了半个月、边喝酒边看披哥、回沈阳和大学室友一起旅游、出国留学… 45:17 开始进行心理咨询,在咨询师面前嚎啕大哭 49:41 没能参加好朋友的婚礼,会很遗憾 50:09 这个夏天,感觉大家走到了分叉路口,人生步调开始变得不一样,一些人结婚了,而我们依旧单身
终于,我们聊到了“中式教育”这个话题。 中式教育锻造了我们的坚韧和竞争力,但也在我们身上留下深刻的烙印——那些如影随形的焦虑、紧绷、自我怀疑、自我价值感低下…这份烙印,往往又与原生家庭的爱与期待紧密交织,成为我们心底最复杂的情感。 回望,并非为了指责,而是为了更清晰地走向未来。当我们正视中式教育和原生家庭带来的伤痛与局限,不再回避或怨恨;当我们停止自我攻击,允许自己脆弱和犯错,一条更自由美好的道路才会在脚下展开。 中式教育和原生家庭是我们无法选择的起点,但它们不定义我们的终点。 看见伤痕,是疗愈的开始。 希望我们都能拥有在“镣铐”中依然起舞的勇气。 【时间轴】 00:14 手受伤后,第一反应是下周的考试怎么办?! 04:41 父母:万事皆可为学习和考试让路 11:14 初入职场:工作=作业?领导=老师? 15:52 现在:管他的,我先善待自己 21:41 刻入骨髓的焦虑和“无法松弛” 27:38 考试创伤|那些控制不住的应激反应 42:34 逃避不可耻!逃避是有用的! 44:09 阿文:没有我姐,我可怎么办啊! 48:51 允许自己失败,接受自己普通
习惯养成之“不吃零食,健康饮食” ——听起来似乎很简单,但实施起来真的有点困难…我们都低估了生活的忙碌和嘴巴的叛逆。 理想中的健康饮食vs现实中的数次崩盘 这期节目,我们来聊聊那些我们“健康饮食”路上的绊脚石。从立志开始健康生活,到面对现实的数次“崩盘”,再到“有松有紧,不完美坚持”也挺好。 也许我们离“完美健康饮食”还很远,当然,我们肯定也做不到完全的干净、健康饮食,毕竟我们是人,不是机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更懂得倾听身体发出的声音,更接纳身体发出的信号,这就足够了。 习惯的养成不一定要非要完美,愿意继续尝试,本身就是最珍贵的进步! 【时间轴】 00:13 说好的健康饮食呢??? 02:15 是真的一日三餐,也是真的没健康饮食 03:21 生活太辛苦了,要犒劳一下自己 06:00 阿文:无蛋无麸质饮食真的太难了 09:50 高糖高脂=爆痘套餐 11:47 饮食习惯也需要多尝试、多调整 13:54 压力肥真的很难减!!! 18:19 和朋友聚餐就是减肥路上的绊脚石 20:42 吃了重口的东西,感觉整个人都很“油腻” 26:48 柚柚子:裤子穿不上预警!真的要减肥了! 28:06 长胖的元凶:嘴馋、压力、上班… 31:24 太瘦也不好,脂肪在关键时候能保命 33:32 健康就是最好的! 34:43 25岁了!是时候把“动起来”提上日程了! 37:56 早睡早起,能坚持吗?
嘿,朋友们!不知不觉,我们的播客已经一周年啦!说实话,我们也没想到能坚持这么久。 这一年,我们用声音记录了什么?是柴米油盐的日常琐碎,是触及心底的沉重话题,是聊high时的爽朗笑声,也是沉默时的深度思考。从最初的忐忑不安,到如今的步履坚定,每一次按下录制键、每一次按下发布键,都让我们觉得:“嗯,做播客是值得的。” “坚持”听起来很重,“长期主义”似乎也很宏大。但对我们而言,它其实藏在每两周一次如约而至的制作和反复打磨的时光。 这期播客,我们想聊聊,在那些看似重复的动作中,时间究竟悄悄改变了什么?坚持表达本身,又为我们带来了哪些意料之外的惊喜?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感谢每一位用耳朵陪伴我们走过这一年的你!无论是偶然点开的朋友,还是一路相伴的朋友,你们的每一次收听、每一次留言,都是我们坚持路上最温暖的回响,真的真的,超级感动! 接下来的日子,我们依然会在这里,说想说的话,做想做的事,分享我们相信的声音。 【本期核心内容】 · 时间带来的变化:回望这一年,哪些变了?哪些愈发清晰?那些只有时间沉淀才能带来的,关于内容创作、自我认知与深度思考的微妙变化。 · 习惯的力量:当新鲜感退去,是什么支撑着我们持续创作?将表达融入日常的真实体验,以及坚持“长期主义”带给我们的回馈。 · 表达的馈赠:持续输出,最大的收获或许并非向外,而是向内。这一年,声音是如何成为我们梳理自我、磨练内心的工具的? · 自我风格的坚持:在信息洪流中,如何找到并坚守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和表达内核?我们对“做自己”的坚持与反思。
选礼物,这件看似简单的事,却常常让我们绞尽脑汁。是选择实用,还是追求惊喜?给不同的人的礼物,又该有何不同? 说到底,送礼物其实是在用行动表达:你,在我心里。 每一份用心准备的礼物背后,都藏着一个故事、一份“小心思”。真正打动人心的好礼物,价值从不在价格标签上,而在于它承载的那份“用心”与“懂得”——懂得对方的需要,懂得对方的心意,也懂得表达的恰到好处。 本期节目,我们将和大家一起深入探讨选礼物的学问。我们会从自己的真实经验和观察出发,为大家提供真诚的思考角度和实用的行动指南。希望大家在听完这期节目后,能够告别“不知道送什么”的困扰,找到属于自己的送礼之道。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选礼故事、困惑或是独家秘诀!你的经验,或许正是他人需要的灵感~ 【时间轴】 00:13 每年头疼时刻——为父亲挑选礼物 01:34 我们的选礼准则:用心、适配、惊喜 03:51 口红、项链、包包…送妈妈的礼物真的太好选啦 06:23 筋膜枪、运动手环…送爸爸的礼物要绞尽脑汁去想 08:33 生日万能公式:蛋糕+鲜花 10:08 兄弟姐妹之间真的啥都送 12:06 小朋友最爱:他们喜欢的IP周边 12:52 送姐姐的新婚礼物:熬了半个多月大夜做的diy小屋 15:10 柚柚子:不同类型的朋友,送礼策略不同 16:46 到底要不要提前问对方想要什么? 20:55 阿文送礼偏好:书、“美丽废物”、文创产品、独特小玩意儿… 22:51 组合拳是一个很好的形式 25:12 送对象的礼物…有些就是“赛博案底”的存在… 28:37 送同事,礼貌得体、能拿得出手就可以了 29:19 有些时候,心意比价格更重要! 30:49 收到乐事大礼包的我服了 32:11 前leader送的离职礼物,让人又震惊又感动 34:15 小卡、1000ml水杯、金坠子手链、他送的玩偶…都很让人印象深刻 35:41 参加工作后的第一个生日,收到了姐姐送的彩金项链 36:48 tips1:用心、真诚、有心意 41:23 tips2:包装要美!送达要及时! 42:41 tips3:不同时间节点送什么礼物也有讲究 43:37 tips4:送香薰、香水这种,一定要提前了解对方喜好 44:45 tips5:安全牌推荐:书、摆件、数码产品、手工类… 48:42 不知道送父亲什么就陪他吃顿饭吧
越来越觉得,人真的需要一些温柔的约束,有一定的约束感才能变得更好。于是,我们决定开启一个新专题——「习惯养成挑战」系列。 第一期的挑战,我们选择了「阅读」。 为什么是阅读呢?坦白说,我们俩已经太久没有长时间阅读过了。那些空闲的时间,不是在刷手机就是在追剧。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整个人也变得非常浮躁,耐心像沙漏般流失,做什么都求快、求速成。 这是多么恐怖的一件事情啊!再这样下去可能真的就“废”了,所以我们决定开始“自救”。 这个系列,是我们与自己的一场诚实的实验。我们想知道,当放下一些喧嚣,拾起一些“古老”的习惯,生活会回馈给我们什么。 我们也想把这份探索的过程,这份「自救指南」,分享给同样在寻找内心锚点的你。 如果你也在寻找一丝改变,渴望内心的秩序感,不妨和我们一起,尝试先从阅读一本书开始。 【时间轴】 00:14 为什么进行阅读挑战? 01:35 预想有多顺利,进行起来就有多困难 03:22 刚开始阅读,有深度和难度的书真的有点劝退 06:15 怎么一阅读时间就变慢了呢?! 07:33 不硬性规定,主打一个随缘阅读 11:00 早上通勤是一个绝佳的阅读时间段! 13:51 每日使用手机时间明显下降 15:57 有事儿做就不会没完没了的刷手机了 18:15 阅读让人对生活有了一种实感 19:39 非小说类书籍是助眠好物! 21:18 没有难度的无脑小说不参与挑战~ 23:23 进行学术性探讨也是很有意思的事儿 26:04 阅读让浮躁的我们“沉”下去了 28:36 刚开始会读不进去,但坚持一段时间就好了 32:08 用纸质书的感受会比电子书更好 36:16 采取强制手段!把手机放远一点! 38:13 允许自己被干扰、会走神,给自己正反馈 41:04 建立一个习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45:46 能保持学习的能力和深度思考的能力是很难得的 47:12 不要图快,慢慢积累的过程很重要 49:05 阅读是一件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
为什么我们总认为“只有优秀才配被爱”?为什么他人的看法成了自我价值的标尺?为什么面对夸奖时,我们总是觉得自己不配? 从小到大,那些隐形的否定、世俗的规训、性别的枷锁似乎将“我不配”的种子深埋心底,让我们在本该肆意绽放的年纪习惯性蜷缩。 本期节目,我们将探讨自我配得感低的原因,并从根源出发找寻提升配得感的方法。 提高配得感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但我们可以先从一个小改变开始: 每天早上对自己说一句:“我很棒!我值得拥有一切!” 当我们不再等待被允许,而是坚定地说“我值得”,那么整个世界都会为我们让路。 「我的存在本身,就值得被爱、被尊重、被看见。」 【时间轴】 00:14 配得感:存在即值得,无需向世界证明 01:50 不会表达爱的父母和那些“有条件的爱” 03:40 很愿意给别人花钱,但对自己却很吝啬 08:45 当经济独立,我才敢说“我值得” 09:44 好像只有取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才能觉得自己配 12:13 为什么不能gap呢?人不是机器,就是需要停下来休息呀! 19:59 咱们女人就该学学男人那种“盲目自信”! 22:36 拒绝谈钱羞耻!我就是爱钱!我就是配高薪! 23:51 自我否定、完美主义、自我怀疑逐渐吞噬配得感 29:20 把自我价值建立在别人的评价当中 30:38 对他人的夸奖表示怀疑 33:51 不相信无条件的喜欢和关爱 38:59 讨好型人格和习惯性过度解释 41:31 允许自己“不够好”,接受自己的一切 44:13 做让自己有成就感的事情,提高自信 44:44 建立自我评价体系和外部支持系统 47:01 别怕,别想,去做,先“装”起来
你是否经历过沟通中的“鸡同鸭讲”?或是因误解而产生争吵? 沟通不畅带来的不仅是低效,更是情绪消耗和关系裂痕。 本期节目我们将从亲身经历出发,拆解有效沟通的底层逻辑,并分享高效沟通的实操方法。 希望这期播客可以帮你减少沟通内耗和苦恼~ 【时间轴】 00:14 因工作沟通不畅爆发友谊危机? 04:48 - 21:58 有效沟通的6大核心逻辑 · 04:48 认真倾听|反驳型人格真的很难沟通 · 06:55 换位思考|对方的储备+对方的感受+对方的需求 · 08:45 清晰表达|有逻辑+减少语气词/口癖/无效词/模糊性的词语 · 13:05 结果导向|沟通是为了解决问题 · 13:50 直面沟通|不要害怕发生冲突 · 16:05 提前准备|减少沟通成本,提高效率 21:14 - 31:51 实操技巧:日常聊天 · 22:28 用“肯定+但是+观点”代替直接拒绝 · 24:25 提问式结尾 · 26:41 大主题/细节/感受+延伸思考 · 28:22 客观描述+感受+需求 31:51 - 51:33 实操技巧:提高工作效率 · 32:52 先共情再理性 · 34:29 结构化表达/可视化数据/具体细节 · 40:15 用“给方案+求证”代替直接提问 · 43:41 反向确认+沟通留痕 · 47:12 减少不必要的铺垫和赘述,直接给结果 · 49:05 用“我”代替“你” · 50:12 不用太卑微,但把感谢挂在嘴边 51:33 - 55:17 总结:良好的沟通能解决绝大部分问题 · 51:33 事实>情绪,逻辑>感受,目标>对错 · 54:00 建立“利他思维”
每次都会在日记本里写下“要好好生活”,但生活到底是什么? 是呆在母亲身边就莫名心安;是决定在父母面前卸下懂事面具坦诚相见;是躺在草坪上惬意的感受阳光;是循环歌曲进行心灵按摩;是赶完ddl瞬间感受到的颅内高潮;是和AI深夜聊天突然看清自己;是和朋友排队两小时只为领个冰箱贴… 正是这些看似"无用"的零碎日常,构成了我们活着的实感。 本期播客不聊大道理,也没有深刻反思,只有生活中的那些微小的感受和不经意的发现。毕竟生活从来不是宏大叙事,而是无数个“此刻”的蒙太奇。 不管好坏,下回遇到这种"啊,这就是生活"的瞬间,记得记录下来。 看,活着的感觉多实在呀! 【时间轴】 00:40 窝在妈妈身边真的可以快速回血! 04:25 与其内耗不如发“疯” 09:51 当我们停止扮演“懂事小孩” 16:38 大自然给予的治愈是不可替代的! 20:55 一心情不好就听特定的歌曲是为什么? 26:18 赶完ddl的爽点只有体验过的人才知道 29:44 别内耗,放轻松,问题不大! 35:50 与DeepSeek深夜对谈,重新认识了自己 41:32 实践会让我们找到自己更擅长的部分 45:13 兜兜转转终会走上属于自己的那条路! 46:25 队可以排2小时,冰箱贴必须拿下 48:02 没有意义就是意义 49:53 有起伏对比,才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当代直女的恋爱就像是一场注定输光的赌局,我们能在理论上解构性别,却解不开对异性荷尔蒙的原始渴望。 生理上喜欢不了女性,心理上喜欢不了男性,谁懂我们直女的痛! 【收听指南】 · 真实案例预警!!! · 含男量80%,厌男量80% · 女孩子太好了!世界上不能没有女性! 欢迎收听本期充满冒犯性大实话的性别观察实录~
明明认识十年了,但一和对方说普通话还要进行心理建设才说的出口;明明平时我们嘻嘻哈哈,但一切换成普通话,我们就变得在做汇报一样;明明说四川话语速飞起,但一说普通话就变得很温柔…这些都是为什么呢? 其实只是普通话束缚住了我们而已! 本期完全freestyle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我们平常聊天的感觉,我们聊的时候也觉得更加放松、自然和流畅。希望之后录播客也能一直是这种状态能吧! 欢迎大家收听本期有一点点吵、一点点抢话的freestyle播客~ 【时间轴】 00:27 我们之间真的很不习惯用普通话交流 04:01 用什么语言认识的就会用什么语言交流 06:41 用四川话交流比用普通话更顺畅! 08:47 与说普通话差不多的别扭:叫彼此的名字 11:49 用普通话交流更像作报告不像聊天 13:08 是不是四川人说普通话都会像变了一个人一样? 16:03 有些方言词汇真不知道用普通话应该怎么说! 18:37 吵架的时候本想疯狂输出,结果普通话卡壳了… 22:12 四川人真的很会阴阳怪气! 30:34 平翘舌、前后鼻音、l和n太为难我们了! 33:04 发语音聊天像有什么羞耻症一样 37:32 回看以前记录下来的东西,好尴尬啊 41:00 熟能生巧才能更得心应手!
为了聊这个话题,我们专门找到了前几年很流行的《国际孤独等级表》,仔细一看,发现里面绝大多数的事情我们都做过,甚至有些事情就是常态。当然,我们独自一人做过的事情肯定不只只有这十件事。我们真的一个人做过好多好多事情哈哈哈~ 以前会觉得一个人很孤单、很孤独,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变得很享受一个人独处的时光,这让我们觉得舒适和自由。 能和别人一起经历、一起分享感受是很快乐和美好的, 但是,孤独是人生的常态, 一个人的生活也可以丰富多彩,别害怕。 【时间轴】 01:10 一个人逛超市|就是日常娱乐活动 04:27 一个人去餐厅吃饭|经常会这样做 07:54 一个人去咖啡厅|好像只有有事的时候会去 09:20 一个人去看电影|太日常了! 13:12 一个人去吃火锅|不好点菜啊… 14:39 一个人去KTV|超级爽!强烈推荐! 17:46 一个人去看海|内陆地区的孩子从小就很向往 20:19 一个人去游乐园|对游乐园不太感冒… 21:05 一个人搬家|勉强算有过吧 23:39 一个人去医院|好像有人陪反而会不习惯 29:03 一个人压马路|日常娱乐活动+1 33:02 一个人锻炼|自己一个人能更专注 34:47 一个人逛博物馆、看展|日常娱乐活动+1+1 36:30 一个人去寺庙|会让人变得平静 37:31 一个人去书店|属于是从小就开始的娱乐活动了 38:43 一个人坐在草坪上晒太阳|一个人晒太阳很舒服的! 41:08 一个人去法院旁听|有点小众了,但很有意思 43:14 学会和自己相处,享受自我独处的时光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