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怪正常的第014期節目。這一期和大家分享的是台灣大學中文系教授、作家周志文的作品《巡禮之年》及其他作品。 2018年10月19日,受到媒體同行彥武兄的邀請參加一個在北京的飯局,印象中是在中青報附近的天下鹽餐館。 彥武兄作東,在座的多為京城文化記者、編輯、書評人,當日主要為宴請來自台灣的周志文教授。席間大家相談甚歡,我是首次聽到周教授大名,更沒拜讀過其作品。只記得是位在現實生活中難得一見的儒雅長者,周教授笑起來皺紋會動,笑容卻如孩童般天真,眼睛裡有光。 生性靦腆不善交際的我也僅僅匆匆打過這一照面,並沒有主動留聯繫方式,且以為此後不會相見。 2021年我隨Zoe一起來到台灣。我們一起瞭解台灣藝文風景,有意識地閱讀文學作品。卻發現台灣藝文圈整體小確幸淺碟化,「撒嬌討拍求抱抱症候」嚴重。我們開始回頭讀老一輩的作家,遇到喜歡的就主動拜訪結交。不意通過作品與五年前有過一面之緣的周志文教授重逢。 先翻閱大陸新近出版的《巡禮之年》,其中的跋寫得蕩氣迴腸,充滿了時光與記憶的蛛塵在陽光下的影子;在誠品書店購得幾冊《家族合照》、《有的記得,有的忘了》、《黑暗咖啡館的故事》、《時光倒影》;在三民書局買了印刻出版的《台大教授的論語課》…… 散文、小說、樂評、學術文章,如此讀下來,發現精彩的作品背後其實有值得尊敬的人品:孤絕、悲憫、敏感多情卻又有浩渺的心胸。 剛巧看到台灣文學雜誌《文訊》的活動,遂去打招呼。 活動很精彩,參與活動的作家鍾文音真誠懇切,不苟且裝熟;周志文教授分享了很多頗有洞見的看法,和如春天細葉剛長出絨毛般生動的細節。 活動結束後去打招呼,提到幾年前的相聚,再次見到周教授如孩童般天真的笑容,並約好找時間去拜訪他。拜訪周教授之前,我們先繼續讀他的作品。 從自傳體散文集《家族合照》中,我讀到了「不動聲色,滿紙驚雷,尺短情長,心驚肉跳,周教授有能力看見和消化生命的陰影。」從小說集《黑暗咖啡廳的故事》我看到了「黑暗的光,心亮眼亮。」從散文集《有的記得,有的忘了》我識得了周教授「容得下天際與宇宙,浩瀚與磅礡的人心與魂靈。」 散文集《記憶之塔》中,我看到周教授「拉偶像下神壇,還原為人。把邊緣人放在舞台中央的燈光下。看到他眼冷心熱,提刀四顧,刀光劍痕叢中過,片甲不傷身,昂然立於天地間。」正如賈島的詩歌《劍客》所記:「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今日把示君,誰為不平事?」 《時光倒影》一書中,看到周教授獨立蒼茫,與古人為友,高山流水韻依依。 樂評集《冬夜繁星》,周志文教授寫道:「音樂是時間的藝術,只有一次。」我從他的文字之間,想到自己過往的經歷,回憶起「火把、 歌聲 星光、石頭、 舞步、 大霸尖山、 嘎仙洞」這些神秘的意象,也從他的樂評中知道如何正視陰影。 「我們的生命充滿了憂苦與歡樂,每當憂苦時我們想超越,每當歡樂時我們想提升,貝多芬的音樂說的就是這些事。」這是周志文教授在《誰是貝多芬》一文對貝多芬的評價,這句話用在他身上也正切題。 本期主播: 振江@北方,胡人,前媒體人,自由撰稿人 Zoe @南方,漢人,前媒體人,文化創意策劃人 本期提到的作品: 《巡禮之年》 《有的記得,有的忘了》 《家族合照》 《時光倒影》 《記憶之塔》 視覺:DSt. 「怪正常的」播客,分享台灣藝文風景,每週四上午七點更新。 在小宇宙和蘋果播客都可以找到我們,歡迎分享節目給你的朋友。 「怪正常的」是由媒體人趙振江、Zoe發起的文化品牌,包含podcast、繁體出版、策展、工作坊等內容,亦創造、收集、分享一切奇怪、有活力的念頭。一南一北、一山一海,共振發聲,在彼此之間,也在兩人和這世界之間。
這是怪正常的第013期節目。 兩位主播分別來自台灣和山西,都有多年北京生活和工作經驗,目前座標台灣。 我們創造、收集、分享一切奇怪、有活力的念頭。一南一北、一山一海,共振發聲,在彼此之間,也在兩人和這世界之間。 本期和大家分享的是台灣編輯、書評人、讀書人傅月庵的新作《閉門讀書》。 我們介紹該書的內容,並提出我們的看法,也試圖討論評論文章,尤其是書評的價值,分享我們對台灣出版業的些微觀察。 傅月庵堪稱台灣出版業的活化石,從業三十餘年,他親歷了台灣出版業的沈浮起落,嘗試了出版業的各個形態。從大型出版集團編輯到網絡社群經營,從二手書書店的運營管理到古書拍賣,再到小而美的書籍出版工作室,重拾書籍的收藏價值,無論在工作的哪個階段,除了資深編輯之外,他唯一不變的身份就是愛書成痴的讀書人。 何以解憂,唯有讀書。 讀得多了,自然想和人分享,尤其是在大疫之年,病毒橫行四方之際,傅月庵正好閉門讀書,重讀以前讀過的書,並把其中的心得和朋友們一一分享。 《閉門讀書》當然是一本關於書的書,但也是一本關於人的書,更是一本關於人性的書。 我在該書中見到了天地、眾生、自己。 見到天地是因為傅月庵視野開闊,興趣廣泛,陸地、海洋,日本,韓國,但凡有趣的事物他都有涉略,並專研其間,有自己獨到的觀察和看法。 見到眾生,是因為傅月庵即使閉門讀書,仍然交遊廣闊,除了作為編輯合作過的作者,還有讀過書的作者,他都有一番細緻入微的觀察,眾人在他的筆下栩栩如生。 見到自己,則是一方面通過這本書看到作者傅月庵的喜怒哀樂興趣愛好,為人風度;另一方面也通過對《閉門讀書》中文章的態度來反觀自己的為人處事。 他的書精彩不止於此,一位讀書人、資深編輯的讀書報告,這報告卻不是案頭公文,全憑自己興致而來,他讀得入神,讀得開心,忍不住一讀再讀,並且覺得這麼好的書,不分享,豈不可惜? 寫到此處,彷彿看到書後,杯酒在手的作者,笑吟吟地說:「讀書這麼好的事。」 本期主播: 振江@北方,胡人,前媒體人,自由撰稿人 Zoe @南方,漢人,前媒體人,文化創意策劃人 本期提到的作品: 《生涯一蠹魚》,傅月庵 《閉門讀書》,傅月庵 《我的日本作家們》,李長聲 視覺:DSt. 「怪正常的」播客,分享台灣藝文風景,每週四上午七點更新。 在微信公眾號、小宇宙和Apple Podcast都可以找到我們,歡迎分享節目給你的朋友。 「怪正常的」是由媒體人趙振江、Zoe發起的文化品牌,包含podcast、繁體出版、策展、工作坊等內容,亦創造、收集、分享一切奇怪、有活力的念頭。一南一北、一山一海,共振發聲,在彼此之間,也在兩人和這世界之間。
這是怪正常的第012期節目。 兩位主播分別來自台灣和山西,都有多年北京生活和工作經驗,目前座標台灣。 我們創造、收集、分享一切奇怪、有活力的念頭。一南一北、一山一海,共振發聲,在彼此之間,也在兩人和這世界之間。 本期和大家分享2023年台北電影節,我們看的四部電影及我們對台北電影節的一些觀察。 和台北金馬影展相比,台北電影節更強調商業性與本土價值。除此之外,台北電影節還有哪些特點,它的百萬大獎如何分配,我們都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本期節目中,也談了: 王穎導演的《命賤》是一部超前於時代的邪典電影,早在1989年就預言了香港未來的命運。 黃驥 、大塚龍治導演的《石門》 是一部誠懇的作者電影,毫不獵奇的視覺呈現讓人有關注鄰居生活的生動感,並和電影的主角深度共情,隨著她的命運起伏揪心不已。 余修善的《虎紋少女》是一部讓人熱血膨脹的少女青春片,看後不由生出這樣的感慨:「來吧,少女,伸出你的利爪 撕破這社會的壓力與偏見」。 何爵天導演的《死屍死時四十四》則是香港一則樓市鬧劇,同層大樓鄰居丟屍體的過程中相互熟悉,聽起來各有各的故事各有各的小算盤,最後卻發現大家同為天涯淪落人,有同一個身份——香港房奴,導演用黑色幽默直指香港的居住正義。 更多細節,我們在播客中一一為你分享。 分享我們觀看的四部電影的海報: ▲《命賤》海報 ▲《石門》海報 ▲《虎紋少女》海報 ▲《死屍死時四十四》海報 本期主播: 振江@北方,胡人,前媒體人,自由撰稿人 Zoe @南方,漢人,前媒體人,文化創意策劃人 本期提到的作品: 《命賤》 導演:王穎,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石門》 導演:黃驥 大塚龍治 ,製片國家/地區: 日本 《虎紋少女》(Tiger Stripes)導演:余修善(Amanda Nell Eu),製片國家/地區: 馬來西亞 / 法國 / 德國 / 荷蘭 / 新加坡 / 卡塔爾 / 印度尼西亞 《死屍死時四十四》,(英語:Over My Dead Body)導演:何爵天,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香港 海報與部分電影相關資料參考豆瓣網,謹致謝忱。 視覺:DSt. 「怪正常的」播客,分享台灣藝文風景,每週四上午七點更新。 在微信公眾號、小宇宙和Apple Podcast都可以找到我們,歡迎分享節目給你的朋友。 「怪正常的」是由媒體人趙振江、Zoe發起的文化品牌,包含podcast、繁體出版、策展、工作坊等內容,亦創造、收集、分享一切奇怪、有活力的念頭。一南一北、一山一海,共振發聲,在彼此之間,也在兩人和這世界之間。
這是怪正常的第011期節目。 兩位主播分別來自台灣和山西,都有多年北京生活和工作經驗,目前座標台灣。 我們創造、收集、分享一切奇怪、有活力的念頭。一南一北、一山一海,共振發聲,在彼此之間,也在兩人和這世界之間。 本期節目分享一部台灣電視劇以及由該劇引發的,波及全台灣各個領域的 me too 運動。 我們特別梳理目前在台灣泛文化領域非常活躍的張鐵志個案來做分析。 張鐵志在這波me too 風潮中表現搶眼,是首個性騷擾施害者發聲的案例,他聲稱有人追著他二十年前「醉酒斷片觸摸學妹」的往事不放,不斷發黑函威脅他,導致他博士學業中斷,工作(仕途)不順。 他的文章一經發出,很多知情者實名留言,戳破了他的謊言,涉事的學妹通過友人發聲,稱「二十年前,我的感受是蠻嚴重的,是性騷擾無疑 。」 另有音樂學博士、古典音樂評論者焦元溥從博士學制的角度指出張鐵志所言不實,並在臉書上實名號召大家關注張鐵志:「如果『不具名者的威脅』都能讓張鐵志放棄學業,那我們現在,一起來具名好不好?如果您不知道發生什麼事,請利用臉書搜尋功能,尋找:『承風青鳥 退書』『青鳥 空總』『Verse 空總』。您也會看到非常多討論。請您再次比對各種證據,自行核實一遍張鐵志等人發文的真實性與誠實度。 我相信您的良心會告訴您答案,也會讓您知道該做什麼。至少,請把這些事告訴所有您覺得應該知道,也會關心的人,特別是張鐵志經手,Verse和Vibes兩本雜誌的廣告業主與合作夥伴。」 自由撰稿人、在台大公館一帶開了十幾年咖啡館的余永寬指出了張鐵志中斷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習的真實原因,以及張嘗試從政被所謂黑函威脅的真相。 近半年以來,余永寬從公開渠道收集到不少張鐵志的資料,並且公開發佈在臉書上,呈現出張如何拿到巨額的政府補助款卻敷衍了事不作為的狀態。 張鐵志這種喜歡「撒嬌討拍要抱抱」的人格特質在台灣相對典型,但為什麼一個具有這樣人格特質的人卻可以在台灣佔有大量公共資源?我們試圖從社會文化心理的角度去分析這種現象,也專門請教了學者去分析這種現象在台灣產生的原因。 無論如何,me too 運動是好事,它讓處在權力結構弱勢一端的人,有機會開口發出自己的聲音,也讓施害者知道,冥冥中還有一雙天眼正在盯著你。 陽光是最好的消毒劑,曬一曬更健康,無論對社會還是個人。當然,保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不盲目崇拜權威,也是每個人遠離侵害的保證之一,與諸位共勉。 本期主播: 振江@北方,胡人,前媒體人,自由撰稿人 Zoe @南方,漢人,前媒體人,文化創意策劃人 本期提到的作品: 一部台灣電視劇 本期内容参考以下内容,谨致谢忱: 1、焦元溥先生臉書文章 2、余永寬先生臉書文章 視覺:DSt. 「怪正常的」播客,分享台灣藝文風景,每週四上午七點更新。 在微信公眾號、小宇宙和Apple Podcast都可以找到我們,歡迎分享節目給你的朋友。 「怪正常的」是由媒體人趙振江、Zoe發起的文化品牌,包含podcast、繁體出版、策展、工作坊等內容,亦創造、收集、分享一切奇怪、有活力的念頭。一南一北、一山一海,共振發聲,在彼此之間,也在兩人和這世界之間。
這是怪正常的第010期節目。 兩位主播分別來自台灣和山西,都有多年北京生活和工作經驗,目前座標台灣。 我們創造、收集、分享一切奇怪、有活力的念頭。一南一北、一山一海,共振發聲,在彼此之間,也在兩人和這世界之間。 本期和大家分享的是台灣仙女藝術家倪瑞宏的故事。 倪瑞宏是一位被廟宇認證過的仙女,她從事藝術工作,仙女這個身份會給她的藝術創作帶來什麼?同時,我們也討論了台灣的廟宇文化,女性的社會角色與符號,仙界與網絡社會的異同,以及「個人的自由是否可以構成一個藝術實踐」。 以下分享藝術家倪瑞宏作品: ▲《仙女日常奇緣:藝術家倪瑞宏的女子妄想》書封照片 ▲「閃亮抽籤機」中的黃衣小仙女提供面對人生困難的解套籤詩,倪瑞宏藝術作品,2013 ▲倪瑞宏藝術作品《我以為我很特別》,於台北市立美術館展出情形 ▲《我以為我很特別》花園預示圖,橋上是梁山伯與祝英台相遇的地方,走下橋,你會進到「情人雅座」體驗一段特別的關係 ▲倪瑞宏在紙盒上完成的畫作《天降葡萄小精靈的變身》 ▲倪瑞宏作品,姐妹陶瓷燈座組「深宮怨婦&包法利夫人,休閒娛樂抽空做做陶,結果她們都長得一臉哀戚」 ▲倪瑞宏作品,麻姑獻壽 ▲倪瑞宏作品,仕女持燈組 ▲倪瑞宏作品,蚌殼精系列(一) 圖片:自藝術家網站、臉書。 本期主播: 振江@北方,胡人,前媒體人,自由撰稿人 Zoe @南方,漢人,前媒體人,文化創意策劃人 本期提到的作品: 《仙女日常奇緣:藝術家倪瑞宏的女子妄想》:倪瑞宏 《蓬萊仙山悲情夢》:倪瑞宏 《蓬萊仙山春遊記》:黃郁仁 視覺: 「怪正常的」是由媒體人趙振江、Zoe發起的文化品牌,包含podcast、繁體出版、策展、工作坊等內容,亦創造、收集、分享一切奇怪、有活力的念頭。一南一北、一山一海,共振發聲,在彼此之間,也在兩人和這世界之間。
這是怪正常的第009期節目。 兩位主播分別來自台灣和山西,都有多年北京生活和工作經驗,目前座標台灣。 我們創造、收集、分享一切奇怪、有活力的念頭。一南一北、一山一海,共振發聲,在彼此之間,也在兩人和這世界之間。 本期節目分享台灣導演蔡崇隆的紀錄片《九槍》。 2022年該片獲金馬最佳紀錄片,頒獎現場,蔡崇隆全程不發一言,以此凸顯片中反映出來的移工在台灣被漠視、幾乎失語的現狀。在請製片代讀的獲獎感言中,蔡崇隆提到: 「拍攝這部片的最大目的,是希望阮國非的死是有價值的。就像當年鄒族青年湯英伸事件令人痛心,現在越南青年阮國非的悲劇也不應該被遺忘。他們的生命和我們的一樣珍貴。 福爾摩沙台灣,除了原住民族,所有人包括我,都是華人移民工祖先的後代,我們不應該排斥任何到這裡生根或工作的外來族群。」 ▲金馬頒獎現場,圖片來源:金馬影展 TGHFF臉書專頁 紀錄片源於2017年的阮國非事件,「當年8月31日,越南籍失聯移工阮國非在新竹縣鳳山溪畔遭警員連開九槍,最終不治身亡,年僅27歲。當晚,蔡崇隆和太太阮金紅在兩人共同創立的「越在嘉文化棧」吃晚餐。他太太出身越南,位於嘉義縣民雄鄉的「越在嘉」是當地越南人聯繫情誼的重要據點。新聞一曝光,蔡崇隆不解,警察追捕失聯移工可以理解,但為何要開如此多槍?」 媒體報導,「蔡崇隆過去十餘年來與妻子阮金紅一起拍新移民的故事,過去多以人物故事、逃跑移工為主,但與其說因為另一半是新移民而拍,更精確的是,他因另一半逐漸融入新移民社群,了解外界因移工刻板印象而產生的疑問與背後原因。 於是熟悉逃跑移工脈絡的他,看到了新聞媒體中的阮國非案,覺得太不尋常,因此有了好奇心,起初構想是希望透過調查、訪談,以戲劇重演阮國非被開槍的過程,以第一人稱的視角呈現結構性問題,但在偶然機會下,他拿到了事發當天的密錄器影像,才發現過程跟外界想像的完全不同。」 ▲蔡崇隆採訪阮國非父亲 蔡崇隆接受《人物志》採訪介紹,「看完20幾分鐘的(密錄器)影像,發現社會爭論用槍時機、比例原則完全偏離重點,他甚至認為,只要看了密錄器動態畫面,觀眾自有定論問題出在哪裡。 蔡崇隆原本想像,是阮國非做了什麼動作攻擊對方,當事人才會開那麼多槍,但畫面的呈現,跟自衛沒有關係。幾乎就是事發經過的全程影像,可以看到阮國非在警察對面,那九槍是怎麼開的;中槍以後,他躺在地上的狀態,警察的情緒狀態,以及第二批、第三批抵達的十幾位警察、民眾與救護車的處置情況。 儘管蔡崇隆多少也明白,台灣對移民移工的心態,但看完了影像,他仍沒辦法理解,現場人們的反應。『簡單來說就是,台灣社會不了解移工的集體心理,然後莫名的害怕,幾種想法結合在一起,也因為那樣的集體心理反應,造成延誤就醫』。」 幾經思考,蔡崇隆把未經剪輯的密錄器影像完整放進了紀錄片,我在電影院看到了這一段影像:阮國非被連開九槍,在現場的警察和圍觀的眾人眼中,他好像是和台灣人不一樣的獵物,甚至可以說是社會的漠視心理殺死了阮國非,並連開了九槍。 但誰都不能保證,槍口何時會反噬,對準台灣社會。 導演蔡崇隆率先朝台灣社會開了一槍,提出警告。 本期主播: 振江@北方,胡人,前媒體人,自由撰稿人 Zoe @南方,漢人,前媒體人,文化創意策劃人 本期提到的作品: 《九槍》導演,蔡崇隆 本期内容参考以下内容,谨致谢忱: 1.王昀燕:紀錄本身即有其意義:蔡崇隆紀錄片《九槍》 2.吳亭儀:【金馬59】最佳紀錄片獎《九槍》 導演蔡崇隆專訪,他用事發影像翻轉真相 視覺: 「怪正常的」是由媒體人趙振江、Zoe發起的文化品牌,包含podcast、繁體出版、策展、工作坊等內容,亦創造、收集、分享一切奇怪、有活力的念頭。一南一北、一山一海,共振發聲,在彼此之間,也在兩人和這世界之間。
這是怪正常的第008期節目。 這期節目分享台灣導演林靖傑的紀錄片《大俠胡金銓》。這部紀錄片分為兩部,其一《先知曾經來過》,其二《斷腸人在天涯》。去年11月在台北看完紀錄片,我就發出感慨,要把掌聲送給林靖傑,更要把掌聲和鮮花獻給導演胡金銓。 後來,我真的去台灣金寶山墓地為胡金銓導演獻上了鮮花,點燃了一支煙。 本期節目,我們聊了林靖傑如何去貼近一個偉大的導演,如何在致敬之余展現自己的洞見和野心;也分享了我們對胡金銓導演的一些看法,我們爬梳資料,閱讀文本,試圖理解胡金銓如何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行進在創作的荒原上。 ▲胡導在金寶山墓園的紀念碑 ▲胡導紀念碑文 ▲我為胡導獻上鮮花與香煙 ▲刊發在《經濟觀察報》的文章《儒俠胡金銓》 本期主播: 振江@北方,胡人,前媒體人,自由撰稿人 Zoe @南方,漢人,前媒體人,文化創意策劃人 本期提到的作品: 《大俠胡金銓》:導演,林靖傑 《大醉俠》:導演,胡金銓 《俠女》:導演,胡金銓 《空山靈雨》:導演,胡金銓 《山中傳奇》:導演,胡金銓 《老舍和他的作品》:胡金銓 《胡金銓武俠電影作法》:胡金銓述,山田弘一、宇田川幸洋著,歷河、馬宋芝譯 《關於胡金銓:壯闊與哀愁》:印刻文學大俠胡金銓專題藍祖蔚、林靖傑 《武俠女力與陰性山林——胡金銓與中國小傳統文化》:陳相因 視覺: 「怪正常的」是由媒體人趙振江、Zoe發起的文化品牌,包含podcast、繁體出版、策展、工作坊等內容,亦創造、收集、分享一切奇怪、有活力的念頭。一南一北、一山一海,共振發聲,在彼此之間,也在兩人和這世界之間。
這是怪正常的第007期節目。這期節目分享台灣導演王童的電影《策馬入林》,藉著台北舉辦王童導演回顧展之際,我們也聊了第56屆金馬終身成就獎獲得者王童導演的創作生涯,分享了我們在北京和台北兩地看王童導演作品的不同感受,也聊了電影涉及到的台灣歷史和台灣現實。 分享王童導演回顧展現場照片如下: 本期主播: 振江@北方,胡人,前媒體人,自由撰稿人 Zoe @南方,漢人,前媒體人,文化創意策劃人 本期提到的作品: 《策馬入林 》:陳雨航 《策馬入林 》:導演,王童 《無言的山丘》:導演,王童 《香蕉天堂》:導演,王童 《稻草人》:導演,王童文 《假如我是真的》:導演,王童文 《王童七日談:導演與影評人的對談手記》:藍祖蔚 「本集主圖」特別感謝Cheela 小屋咖啡館牆體藝術裝置的兩位創作者,我們的台東兄弟鄭學庸和陳建行。 視覺: 「怪正常的」是由媒體人趙振江、Zoe發起的文化品牌,包含podcast、繁體出版、策展、工作坊等內容,亦創造、收集、分享一切奇怪、有活力的念頭。一南一北、一山一海,共振發聲,在彼此之間,也在兩人和這世界之間。
這是怪正常的第006期節目。這期節目分享藏族導演、小說家萬瑪才旦的兩本小說集《故事只講了一半》和《烏金的牙齒》。也分享我們對電影《塔洛》、《氣球》的觀感,同時嘗試瞭解藏族不同於漢族的生死觀。 本期主播: 振江@北方,胡人,前媒體人,自由撰稿人 Zoe @南方,漢人,前媒體人,文化創意策劃人 本期提到的作品: 《塔洛》:導演,萬瑪才旦 《氣球》:導演,萬瑪才旦 《撞死了一隻羊》:導演,萬瑪才旦 《故事只講了一半》:萬瑪才旦 《烏金的牙齒》:萬瑪才旦 《西藏:說不盡的故事》:編譯,萬瑪才旦 部分内容参考以下文章,谨致谢忱: 1.蘇牧:《憶萬瑪才旦》 2.吾嘶:《逝者|万玛才旦:使时间免于腐朽》 視覺: 「怪正常的」是由媒體人趙振江、Zoe發起的文化品牌,包含podcast、繁體出版、策展、工作坊等內容,亦創造、收集、分享一切奇怪、有活力的念頭。一南一北、一山一海,共振發聲,在彼此之間,也在兩人和這世界之間。
這是怪正常的第005期節目,這期節目分享的是一個小事件,我們「怪正常的」第一次出門擺攤,參加攝影市集,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們在台灣擺攤的經歷和故事。 我們這次練攤兒的地點是「台北當代藝術館」門前廣場,帶出來和台灣朋友們分享的是七位藝術家的攝影集和他們授權限量沖印的照片。七位藝術家分別是嚴明、孫彥初、彭楊軍、神思遠、寧舟浩、李揚、黃曉亮。 出發之前,最好奇的是台灣讀者對這七位藝術家的作品會有何反應。擺攤兩天,我們的攤位上一直都有讀者來互動,更有不少讀者在我們準備的留言簿上寫下了他們想對藝術家說的話,我們在節目裡都一一做了分享。 分享市集現場圖片如下: 本期主播: 振江@北方,胡人,前媒體人,自由撰稿人 Zoe @南方,漢人,前媒體人,文化創意策劃人 本期提到的作品: 嚴明:《昨天堂 》 孫彥初:《沈溺於此》《虛構集》《不夠漫長》《顯影繪》 彭楊軍《可能的往事》 神思遠:《卑鄙的花》 寧舟浩:《毛家工業園》 李揚:《404 NOT FOUND》 黃曉亮:《可黑夜並未因此而離去》 視覺: 「怪正常的」是由媒體人趙振江、Zoe發起的文化品牌,包含podcast、繁體出版、策展、工作坊等內容,亦創造、收集、分享一切奇怪、有活力的念頭。一南一北、一山一海,共振發聲,在彼此之間,也在兩人和這世界之間。
這是怪正常的第004期節目,這期節目分享台灣雲門舞集最近重演的舞劇《薪傳》,這部舞劇說盡台灣先民跨過黑水溝,九死一生,篳路藍縷,以啓山林的故事,真是一部《薪傳》,半部台灣史。 為了慶祝雲門創始五十週年,已經退休的林懷民再次出山,帶領雲門舞者重跳據稱「跳一次死一次」的《薪傳》。 我們分享在現場看到舞劇表演的感受,也試圖分析雲門舞集為什麼五十年屹立不倒?林懷民有何人格魅力,他如何挑選接班人,雲門新任藝術總監鄭宗龍又是如何接手雲門,他如何在葆有雲門原有精神氣質的基礎上,發出自己的新聲音。也分享我來台灣兩年在地生活的新觀察。 ▲《薪傳》紀念冊 ▲《薪傳》演出前的導覽活動 ▲《薪傳》演出前的導覽活動 ▲《薪傳》演出前的導覽活動 ▲《薪傳》演出後舞者謝幕 | 黃秀華攝 ▲《薪傳》演出後舞者謝幕 | 黃秀華攝 ▲舞者謝幕,紀念曾參與《薪傳》道具設計,於4月22日去世的雕塑家朱銘 | 黃秀華攝 本期主播: 振江@北方,胡人,前媒體人,自由撰稿人 Zoe @南方,漢人,前媒體人,文化創意策劃人 本期提到的作品: 《薪傳》:編舞,林懷民 《十三聲》:編舞,鄭宗龍 《霞》:編舞,鄭宗龍 《激流與倒影》:林懷民 《蟬》:林懷民 《少年懷民》:楊孟瑜 《打開雲門:解密雲門的技藝、美學與堅持》:鄒欣寧等 視覺: 特別感謝:在任何時代都有篳路藍縷開路的人,獻上我們的掌聲和敬意。 「怪正常的」是由媒體人趙振江、Zoe發起的文化品牌,包含podcast、繁體出版、策展、工作坊等內容,亦創造、收集、分享一切奇怪、有活力的念頭。一南一北、一山一海,共振發聲,在彼此之間,也在兩人和這世界之間。
這是怪正常的第003期節目,這期節目分享台灣最近重映的電影《悲情城市》,聊了電影涉及到的台灣歷史和台灣現實,以及我們的觀影體驗與田野觀察。 ▲《悲情城市》海報 ▲《悲情城市》海報 ▲《悲情城市》海報 ▲《悲情城市》海報 ▲《悲情城市》海報 本期主播: 振江@北方,胡人,前媒體人,自由撰稿人 Zoe @南方,漢人,前媒體人,文化創意策劃人 本期提到的作品: 《悲情城市 》:導演,侯孝賢 《煮海時光:侯孝賢的光影記憶》:白睿文 《圖解台灣史》:王御風 《從文自傳》:沈從文 視覺: 特別感謝:在任何時代都有勇於發出自己聲音的人,獻上我們的掌聲和敬意。 「怪正常的」是由媒體人趙振江、Zoe發起的文化品牌,包含podcast、繁體出版、策展、工作坊等內容,亦創造、收集、分享一切奇怪、有活力的念頭。一南一北、一山一海,共振發聲,在彼此之間,也在兩人和這世界之間。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