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怪正常的第014期節目。這一期和大家分享的是台灣大學中文系教授、作家周志文的作品《巡禮之年》及其他作品。
2018年10月19日,受到媒體同行彥武兄的邀請參加一個在北京的飯局,印象中是在中青報附近的天下鹽餐館。
彥武兄作東,在座的多為京城文化記者、編輯、書評人,當日主要為宴請來自台灣的周志文教授。席間大家相談甚歡,我是首次聽到周教授大名,更沒拜讀過其作品。只記得是位在現實生活中難得一見的儒雅長者,周教授笑起來皺紋會動,笑容卻如孩童般天真,眼睛裡有光。
生性靦腆不善交際的我也僅僅匆匆打過這一照面,並沒有主動留聯繫方式,且以為此後不會相見。
2021年我隨Zoe一起來到台灣。我們一起瞭解台灣藝文風景,有意識地閱讀文學作品。卻發現台灣藝文圈整體小確幸淺碟化,「撒嬌討拍求抱抱症候」嚴重。我們開始回頭讀老一輩的作家,遇到喜歡的就主動拜訪結交。不意通過作品與五年前有過一面之緣的周志文教授重逢。
先翻閱大陸新近出版的《巡禮之年》,其中的跋寫得蕩氣迴腸,充滿了時光與記憶的蛛塵在陽光下的影子;在誠品書店購得幾冊《家族合照》、《有的記得,有的忘了》、《黑暗咖啡館的故事》、《時光倒影》;在三民書局買了印刻出版的《台大教授的論語課》……
散文、小說、樂評、學術文章,如此讀下來,發現精彩的作品背後其實有值得尊敬的人品:孤絕、悲憫、敏感多情卻又有浩渺的心胸。
剛巧看到台灣文學雜誌《文訊》的活動,遂去打招呼。
活動很精彩,參與活動的作家鍾文音真誠懇切,不苟且裝熟;周志文教授分享了很多頗有洞見的看法,和如春天細葉剛長出絨毛般生動的細節。
活動結束後去打招呼,提到幾年前的相聚,再次見到周教授如孩童般天真的笑容,並約好找時間去拜訪他。拜訪周教授之前,我們先繼續讀他的作品。
從自傳體散文集《家族合照》中,我讀到了「不動聲色,滿紙驚雷,尺短情長,心驚肉跳,周教授有能力看見和消化生命的陰影。」從小說集《黑暗咖啡廳的故事》我看到了「黑暗的光,心亮眼亮。」從散文集《有的記得,有的忘了》我識得了周教授「容得下天際與宇宙,浩瀚與磅礡的人心與魂靈。」
散文集《記憶之塔》中,我看到周教授「拉偶像下神壇,還原為人。把邊緣人放在舞台中央的燈光下。看到他眼冷心熱,提刀四顧,刀光劍痕叢中過,片甲不傷身,昂然立於天地間。」正如賈島的詩歌《劍客》所記:「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今日把示君,誰為不平事?」
《時光倒影》一書中,看到周教授獨立蒼茫,與古人為友,高山流水韻依依。
樂評集《冬夜繁星》,周志文教授寫道:「音樂是時間的藝術,只有一次。」我從他的文字之間,想到自己過往的經歷,回憶起「火把、 歌聲 星光、石頭、 舞步、 大霸尖山、 嘎仙洞」這些神秘的意象,也從他的樂評中知道如何正視陰影。
「我們的生命充滿了憂苦與歡樂,每當憂苦時我們想超越,每當歡樂時我們想提升,貝多芬的音樂說的就是這些事。」這是周志文教授在《誰是貝多芬》一文對貝多芬的評價,這句話用在他身上也正切題。
本期主播:
振江@北方,胡人,前媒體人,自由撰稿人
Zoe @南方,漢人,前媒體人,文化創意策劃人
本期提到的作品:
《巡禮之年》
《有的記得,有的忘了》
《家族合照》
《時光倒影》
《記憶之塔》
視覺:DSt.

「怪正常的」播客,分享台灣藝文風景,每週四上午七點更新。
在小宇宙和蘋果播客都可以找到我們,歡迎分享節目給你的朋友。

「怪正常的」是由媒體人趙振江、Zoe發起的文化品牌,包含podcast、繁體出版、策展、工作坊等內容,亦創造、收集、分享一切奇怪、有活力的念頭。一南一北、一山一海,共振發聲,在彼此之間,也在兩人和這世界之間。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