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正常的
两岸艺文风景

Album
主播:
荒原狼振江、Zoe@南方
出版方:
佚名
订阅数:
1,643
集数:
77
最近更新:
2天前
播客简介...
“怪正常的”是由媒體人趙振江、Zoe發起的文化品牌,創造、收集、分享一切奇怪有活力的創意和想法。 世界上正常的人都是類似的,世界上的怪人卻各有各的不同。我們“不怕新,不怕怪,不尚平庸,不喜歡人云亦云”,也信奉“美總是古怪的。” 我們一南一北、一山一海,共振發聲,也期待和這個世界共振,和所有怪正常的人類共振。
怪正常的的创作者...
怪正常的的节目...

EP072韩国太史公黄皙暎:铁道家族与日暮时分

怪正常的

這是怪正常的第072期節目,我們採訪台灣春山出版社的總編輯莊瑞琳和編輯莊舒晴。一起聊一聊春山新近出版的長篇小說《鐵道家族》。 我們不僅聊到《鐵道家族》的小說文本,也追溯該書作者、韓國國民小說家黃皙瑛傳奇的人生經歷。 黃皙瑛不是書齋型小說家,現年82歲的他,幾乎經歷過韓國近現代歷史裡所有的大事件,屢經大難而不死,被稱為「韓國不死男孩。」搞革命、坐牢、絕食,這些經歷都成為他寶貴的文學養分。因為對韓國歷史與現實的書寫,他也被稱為「韓國的太史公。」 黃和台灣淵源頗深,早在1988年就被陳映真請到台灣對談。巧的是,《鐵道家族》一書的責任編輯莊舒晴正是幾年前參加關於陳映真的讀書會,才知道黃皙瑛這位作家。一讀之下,大受震撼,為日後出版這位小說家的作品埋下了伏筆。 莊舒晴長期關注勞工議題,成為編輯前,曾在勞工組織工作過七年,她關心韓國工人運動的歷史,能指認出《鐵道家族》中角色的原型,甚至了解小說關鍵橋段與黃皙瑛個人經驗的對應關係。今年六月她與莊瑞琳赴韓國採訪黃皙瑛,談了五個半小時。 莊瑞琳曾出版過《靈魂與灰燼:台灣白色恐佈散文選》與《讓過去成為此刻:台灣白色恐佈小說選》,長期關注台灣轉型正義的議題,她在出版行業浸淫多年。除了被黃皙瑛作品的文學性打動,她也好奇這位東亞的文壇前輩,如何在歐美佔據主流、制定標準的文學世界蹚出自己的一條路來。她希望黃皙瑛的創作能為台灣新生代作家提供鏡鑑。 我們還聊到黃皙瑛2024年在大陸出版的小說《日暮時分》。如果說《鐵道家族》是磅礡的大河小說,《日暮時分》則是精巧的小品。大家各自都有不同的解讀。 黃皙瑛是韓國、東亞、世界層面上的作家,這個意義上,他對台灣、大陸乃至世界都有獨特的意義。節目中,莊瑞琳對比了韓江和黃皙瑛這兩位不同世代作家的不同,也分析了台灣作家的歷史書寫與出版情況。 更多精彩內容,節目裡見。 本期主播: 振江@北方,胡人,前媒體人,自由撰稿人 Zoe @南方,漢人,前媒體人,文化創意策劃人 特邀嘉賓: 莊瑞琳,春山出版社總編輯 莊舒晴,春山出版社編輯 本期提到的作品: 《悠悠家園》,黃皙瑛 《鐵道家族》,黃皙瑛 《日暮時分》,黃皙瑛 視覺:DSt.[图片] 「怪正常的」播客,分享兩岸藝文風景,每三週更新一期,更新時間為週四上午七點。 在同名小宇宙、Spotify和蘋果播客都可以找到我們,歡迎分享節目給你的朋友。 「怪正常的」是由媒體人趙振江、Zoe發起的文化品牌,包含podcast、繁體出版、策展、工作坊等內容,亦創造、收集、分享一切奇怪、有活力的念頭。一南一北、一山一海,共振發聲,在彼此之間,也在兩人和這世界之間。

122分钟
56
2天前

EP071 詩人陳滅:離亂經賦比興

怪正常的

這是怪正常的第071期節目,專訪香港詩人陳滅。我們聊了聊,他新近出版的詩集《離亂經》。 新詩不容易讀,除了很考驗讀者,它對評論者要求也高,當然,作為文學皇冠上的明珠,它對作者的要求也不低。 這期節目的精彩在於,《離亂經》的作者既是詩人,又是評論家,還是《香港文學大系一九一九-一九四九.新詩卷》的編者,更是有心的讀者。 我們既聊到詩歌創作的傳承與創新,也聊到詩歌與不同藝術之間的對弈;詩人開箱介紹詩歌如何寫作,如何閱讀,亦親自用粵語朗讀詩作,以饗讀者。 詩人陳滅在鋼筋水泥叢林裡抒情,能看到中老年大廈的皺紋;一邊喊「市場,去死吧」,一邊用低保真、單聲道的方式抵抗遺忘;南音、粵劇、基督教唱詩班,地鐵裡濕漉漉的臉;賽博朋克香港,古詩十九首與八達通,铁幕下诗人抒情,废墟中的哭丧与安魂;譜一曲離亂經。 附上節目中詩人用粵語朗讀詩歌的文本,如下: 1. 九龍公園之中國花園/陳滅 (2009.09) ————擬南來文人 在九龍的肚內苦尋中國 聽說那一角已變成灰燼 這一角剩下灰和泥,這一片湖 細看不過是滋生蚊蠅的積水 在昔日軍營高地幻想中國 繞過起伏的迴廊與亭台 洞窗框住了殖民建造的香港 教我用殘損的腳步回來 另一角剩下灰和泥,另一片工地 該是我曾居住的重建前的樓房 暗淡下午的公園是否深深埋藏 九龍或中國那已逝的蓬萊? 我把全部的力量運於腳掌 重重寄予香港更殘損的幻想 2.無聲譜 /陳滅 (2025.01.24)全詩如下,詩人用粵語讀了最後兩段。 西北有高樓,上與浮雲齊。交疏結綺牕,阿閣三重階。上有絃歌聲,音響一何悲。誰能為此曲,無乃杞梁妻。清商隨風發,中曲正徘徊。一彈再三歎,慷慨有餘哀。不惜歌者苦,但傷知音稀。願為雙鳴鶴,奮翅起高飛。──《古詩十九首》其五 多麼劇烈的追想 劇烈得近似冷漠 居民步履蕭散也冷寂 店家焦灼而攤販落寞 記者、教師莫名地奔波 一代人有話而無言 理念茫茫懸掛如一具 部首殘缺的破霓虹 滿目夜都市的字形剝落 流浪人勉力仍願彈奏結他 那知弦音燃著了 窗戶間乾枯的思念 冷風播弄滾地的空罐頭 我可以感受到那崢嶸的痛 小城何以變得蕭索 海報褪色、雜誌過期 文字如雨──滴滴碎散的心 灑落到滿地都是 前人抒懷又孜孜修訂的句子 小城可曾感受那撇捺? 帶點微熱是那沾襟的筆劃 ——多麼多麼劇烈的思念 劇烈得變作無言 等待旺角給我呼喚一語 走到奶路臣街東面盡處 列車低空劃過,似無力的流星 可仍有願望或祈求寄予 麥花臣球場旁邊的水月宮觀音廟 敬問堂內可會是無言的雕塑 還是安坐一位酣睡的神祇? 替我夢回旺角的夜色 夢會旺角的佳人 相偕自彌敦道南行再北返 每到亞皆老街總要分別 殷勤話別後仍記掛她盈步細碎 東行轉赴或西移北向 就在旺角右前方茫茫視域以外 尚有更幽寂而遼廓的九龍城 更古遠而隱秘的黃大仙 新蒲崗與鑽石山相互傳話沉思 旺角還是不是他們同盟般的戰友? 呼喚麥花臣球場旁邊的小神祇 可別昏睡啊山東街唯一的小神祇 可有法力為我們驅逐 橫空高頻尖叫的警車? 小神祇抖擻地說要堅定心志 遇著警車強光也不要驚惶 旺角有揮發高濃度酒精的霓虹 有催淚迷魂的雲吞麵 呼叫機動部隊小販,便裝的秘密示威客 要有禮貌地盤問交通燈 ——但報販是否可靠的情報員? 替我夢回旺角的夜色 夢會旺角的佳人 盈盈步過舊伊館路經諸聖堂 街燈掩映半照薄晚飄逸的娉婷 更懷戀她談文論藝最美的哲思的心 自西洋菜街隱閉的樓上書架 細讀出幾許旺角式優雅 共懷念那消失的書店東岸 撿拾另一片片飄落的洪葉 記否南山五車貽善堂 還有文星實用馬健記 多麼多麼數不清的思念 多得變作無言 踽踽獨行彌敦道南向再北返 亞皆老街總是每一市民的轉折 ——西北有高樓 深水埗後還有廣漠的長沙灣 可是絃歌音響一何悲 清商隨風發,中曲正徘徊 ——我們多少父輩,曾躑躅在去或留之間? 一片一片蕭索漫漠的邊境 一道一道森羅如鬼域的關卡 又到了嗎,我的父輩Oh my God 又到了離散時代 幾代人歧路哭窮途? 幾代人……明白了且暫拋卻愁思 何妨再登臨俯瞰之巔 何妨尋索另一自由仙界之濱 可是日暮漫回頭,不覺眾鳥高飛盡 花近高樓低訴萬方多難 恨別香港史的一頁 留不住每一過路者的淡然一瞥 ──此刻迷霧漸濃、步凌亂、難掩倦 滿目路徑與父輩的履痕交錯 滿途呼嘯與消逝的人影略過 驀見暗暗三兩深情人面,如電影淡出 也知已逝的喚不回、剎不住 只有停滯汽車催促旺角凌亂的心 旺角的汽笛高唱如號角 旺角的驪歌奏出色士風半闕低冷藍調 留待另一個落花時節 又有渴望的季風把我們吹回來 哪怕風塵澒洞昏香港 去吧,願有歌聲滿路 去吧香港舉杯為我們餞別 焉知旺角的慷慨總有餘哀 滿眼交錯盡是淡出的人面 盡是淡去了畫面的街巷 旺角的寺廟、教會盡皆默然熄了燈 宛似上蒼深刻填寫一頁無聲譜 留待分成四音部的詩班合唱 是那多麼崇高而痛楚的追想 崇高得近似無讀者的詩句 無市民的香港 看那無乘客的列車劃過 停不住劇烈而痛楚的追想 劇烈得近似冷漠 3.發了一場香港夢/陳滅 (2015.10) 在獅子山上俯瞰九龍 鱗次櫛比的真實如夢 疾馳汽車奔赴焦躁時光 留下司機在路邊更換輪胎 雲端有夢,但忘不掉更逼狹土地 煉就城市堅固而確切的有限 而不是田園和詩 我們偶然如木偶化成活人 輕盈而抽離的木質眼波 溫婉地凝視每一戶的香港夢 在太平山上俯瞰港島 夢境在足下或如霧更迷濛 維港海面交錯船隻暫見的印跡 十字路邊人群看到也無視於彼此 在每條街巷望向各自區域 在同一時分誰也只身處一方 地點原來叫做香港,那又何妨? 他在人群中顛簸浪蕩 他奔波於居所與商場 偶然為夢境發狂 更珍重苦苦成立的正常 呼喚自己和群體的聲音 至少有部份可以更闊更易相信 從化寶塔輕輕飛出了 上一代孜孜捕捉的黑蝶 他從九龍拍攝樓景上空天際 那升降浮沉的獅子山 他也許想留住急景變幻之前 一幅輪廓如霧的太平山 比模造的社區更像模型 夜夜烹煮工資,戶戶化無為有 洗滌正言若反的土地哲學 看透幻風吹散煙花 我們何必學步昂揚的演辭 亦何必說破它早已是濫調? 殘局散落的棋子是你和我 還是你我主宰更詭譎的棋局? 留待覺醒後再看破 就這樣發了一場香港夢 整個香港打了一個盹 為了一場,一場香港夢 4.香港有落/陳滅 (2011.09) 醉客藏匿在乘客列隊等候的尾段 放棄酒精,把希望寄託給夜車 寄託給擁抱著的男女、手抱嬰兒的夫婦 憤怒或慘綠的少年,卻都行將消失 沒人認紀念,唯獨夜車一一記錄 八達通嚴謹如同撰寫著歷史 夜車像昆蟲奔向發光的地方 亂飛並旋轉如狂:它不知大廈已熄滅了燈 何處是人們夢想中的香港? 理想是甚麼都留給夜車去闖 但司機放棄找續——他放棄的已經夠多 八達通嚴謹、可恨也只有它在意 處處記錄人民比貨幣更無從的流浪 載著一車奄奄一息的男女 司機笑著,笑聲與收音機的廣播相和 超速警號響著,與我們的心跳也混和 其實一切都不必要響,誰都知道 超速警號遠未能標示我們的失落 幽閉大廈和屋邨間飄蕩著遊魂 教人們標認被壓縮的居所,喊一聲有落! 下車前不禁回頭彷彿探問 還有沒有發光的地方 教我們再如同昆蟲奔往? 亂飛並旋轉如狂…… 何處是人們夢想中的香港? 理想是甚麼都留給夜車去闖 誰在意我們的住處、精神和感受? 誰在乎歷史、公理和願望? 有的,八達通嚴謹、可恨也只有它在意 處處記錄人民如貨幣的流浪 本期主播: 振江@北方,胡人,前媒體人,自由撰稿人 Zoe @南方,漢人,前媒體人,文化創意策劃人 特邀嘉賓: 陳滅,詩人、學者、台灣清華大學副教授 视觉:DSt. 「怪正常的」播客,分享兩岸藝文風景,每三週更新一期,更新時間為週四上午七點。 在同名小宇宙、Spotify和蘋果播客都可以找到我們,歡迎分享節目給你的朋友。 「怪正常的」是由媒體人趙振江、Zoe發起的文化品牌,包含podcast、繁體出版、策展、工作坊等內容,亦創造、收集、分享一切奇怪、有活力的念頭。一南一北、一山一海,共振發聲,在彼此之間,也在兩人和這世界之間。

75分钟
99+
3周前

EP070 艺术家蔡定邦:本是同根生

怪正常的

這是怪正常的第070期節目,專訪攝影藝術家蔡定邦。 我們和剛獲得兩項攝影書大獎的26歲藝術家聊了聊,他的影像啓蒙,他12歲輟學後的自修歷程,還有他所有的藝術養分。在台北西門町,我們還聊到台灣、越南以及世界。 歡迎收聽。 蔡定邦攝影書《本是同根生》 所有的養分 我們處在一個時間錯亂的時代裡。 不再是神話時代的環形時間,彼時,春種秋收,四季循環,報應不爽;也不僅處在理性時代的線性歷史時間裡,那時英雄不問出身,有因必有果;也不僅在後現代的小徑分岔的花園時間裡,彼時每個分身都有其命運,一個人可能擁有無數個分身;也不單單是碎片化的網路時間裡,那裡眾聲喧嘩卻又沈默如雷貫耳。 如此交雜的錯亂時序裡,肉身經驗的重要性迴環顯影。追求心靈療癒的人,回頭尋找身心這個容器的穩妥。手機成為人體器官的同時,其他器官的體驗變得重要,手工感因稀少而珍貴。網路一秒鏈接的當下,身邊比遠方的距離更遠。 個體成長經驗中的匱乏與富足,傷害與愛,嫉妒與寬容,邪惡與善良,都成為養分,如果你是一個有心的創作者,如果你善於傾聽自己的聲音。 本期主播: 振江@北方,胡人,前媒體人,自由撰稿人 Zoe @南方,漢人,前媒體人,文化創意策劃人 特邀嘉賓: 蔡定邦,攝影藝術家 視覺:DSt. 「怪正常的」播客,分享兩岸藝文風景,每隔週週四上午七點更新。 在同名小宇宙、Spotify和蘋果播客都可以找到我們,歡迎分享節目給你的朋友。 「怪正常的」是由媒體人趙振江、Zoe發起的文化品牌,包含podcast、繁體出版、策展、工作坊等內容,亦創造、收集、分享一切奇怪、有活力的念頭。一南一北、一山一海,共振發聲,在彼此之間,也在兩人和這世界之間。

72分钟
60
1个月前

EP069导演崔明慧:真实与鬼影

怪正常的

這是怪正常的第069期節目。我們分享華裔美國紀錄片導演崔明慧的作品《誰殺了陳果仁》,及《真實與鬼影:女導演崔明慧回憶錄》。 抓鬼 紀錄片試圖捕捉真相就好比抓鬼。每個人心中的鬼都長得不一樣,且聽聽紀錄片導演崔明慧如何抓鬼。 崔明慧的紀錄片如她本人一樣,直接、跳躍、乾脆、有行動力,絕不鄉愿苟且。她從不做造神、造山的事,只抓鬼。「我用美國人的納稅錢,替窮人發聲。」她在「陽光衛視」的紀錄片《人生在線》裡提到。 「我的紀錄片從不用旁白,那樣很沒藝術性,像是把觀眾當孩子餵食。」崔明慧的觀點如此鮮明。 她在回憶錄裡闡釋過自己的創作理念如下: 「我的目的很單純。我不喜歡想太多,因此我轉而拍電影。目的?也不是很複雜,只是想成為一個把美國大悲劇與人類墮落的事蹟說得有聲有色的說書人。我所有的電影都一五一十地反應這個『愚蠢』的社會。每個人都討厭窮人,不管黑人還是白人。有些白人喜歡黑人,但很少有黑人喜歡白人,亞洲人或亞裔美國人則是夾在中間,當有錢時,大家都相處融洽,但融洽並不一定是仁慈。 我既不善良也不仁慈,我的議題是殘酷的。我的電影類型並不賣座。贊助人常跟我說,這種電影不會吸引很多觀眾。但他們錯了,當我放映我的電影時,總有三種人在看:黑人、白人及其他人種。 我不喜歡電影。我不喜歡電視節目。我討厭那些沒有意義的電影交易。所有的導演、製片、經紀人、春宮片製造者都是偽君子。我不讀《美國電影》《綜藝》、《銀幕》。電影雜誌或對電影有些興趣的雜誌為數太多,它們都是垃圾,所以才能賣錢。全都是些胡言亂語的東西。 從『技術上』來說,我是(頭腦)很簡單的人。我喜歡用最少的燈光,一則省電,二能節省我的精力,因為燈光效果是給黑猩猩設計的。我用五美元一個的省電燈泡、一支鎢絲燈、兩個日光燈泡,就這麼多。我給新進導演的建議就是要務實,用快速電影設備、快速鏡頭,大量地拍,先別管質量如何。 我掌鏡、錄音、安置燈光、採訪人,這些讓我不大像位導演。作為製片人,我只是在一堆又一堆的文件中打轉,偶爾把壓在底層的文件抽上來罷了。 從『美學上』來說,我很純潔,還是處女,不讓自己受好萊塢或『前衛』運動的影響。這是『崔氏』風格,是影像的推動者與顛覆者。 從『觀念上』而言,我身為亞裔美國人、東方人、第三世界、有色人種婦女、瘋子、『失敗者』、成功的專業人士、非專業出身、下層階層、勞工階級、中產階級(還不能說是上層階級)。看看我的觀念源自何處,就在我兩腿之間。 酷一點。」 本期主播: 振江@北方,胡人,前媒體人,自由撰稿人 Zoe @南方,漢人,前媒體人,文化創意策劃人 本期提到的作品: 《真實與鬼影:女導演崔明慧回憶錄》,崔明慧著,王映月譯 《誰殺了陳果仁》,崔明慧,導演 《人生在線之崔明慧》陽光衛視紀錄片 視覺:DSt. 「怪正常的」播客,分享兩岸藝文風景,每隔週週四上午七點更新。 同名微信公眾號、Spotify和蘋果播客都可以找到我們,歡迎分享節目給你的朋友 「怪正常的」是由媒體人趙振江、Zoe發起的文化品牌,包含podcast、繁體出版、策展、工作坊等內容,亦創造、收集、分享一切奇怪、有活力的念頭。一南一北、一山一海,共振發聲,在彼此之間,也在兩人和這世界之間。

40分钟
91
2个月前
怪正常的的评价...

空空如也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