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现在
自然之友筹款部主理,为生活提供一个自然视角

Album
主播:
大然子FON
出版方:
自然之友_FON
订阅数:
1,921
集数:
15
最近更新:
4周前
播客简介...
「就是现在」是一档自然之友筹款部孵化的播客。我们关注当下青年人关心的气候问题、生物多样性、湿地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等环境议题;也讨论青年人喜欢的观鸟、攀树抱树、零废弃、断舍离、徒步露营飞盘等户外活动和生活方式。 通过嘉宾对谈,我们希望提供一种思考的视角:作为公众,我们如何更好地认识自然,与自然相处,进行自然向善的行动。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环境保护亦如是。 与大自然为友,尊重自然万物的生命权利; 真心实意,身体力行。 就是现在!
就是现在的创作者...
就是现在的节目...

世界萤火虫日:除了会发光,萤火虫还能反映环境质量?vol.15

有一种小虫。 它是很多人儿时记忆中不可缺少的一抹萤光,它是夏夜梦幻的视觉符号。在自然生态方面,它还是一种环境指示物种。 这种“小虫”就是萤火虫。 这个周末(7月5号-6号)是它们的专属节日——世界萤火虫日。 本期我们邀请到法学专业出身的嘉辞来聊聊关于萤火虫、气候变化、科学观萤以及萤火虫的保护。 欢迎收听本期节目,也欢迎成为自然之友的月捐人,助力中国环境保护公益事业,一起守护大自然。 / 本期团队 / 嘉宾:嘉辞(自然折叠创始人,法学生,湿地生态保育从业者) 主持人:叶叶(自然之友筹款负责人) 节目制作:犀牛 音频剪辑:Shera,犀牛 播客Logo及封面设计:李十字儿,犀牛 特别致谢:晓雨 封面照片致谢:火炉山萤火虫 by 小鸽 录制致谢:感谢「声湃」提供录音场地;感谢罗德麦克风提供录音设备 / 本期 shownotes / 00:25 2025年世界萤火虫日:7月5号-6号 01:47 关于嘉辞的三个关键词:法律、生态、气候 02:40 嘉辞在自然之友广州小组带领的自然教育活动:蝴蝶科普,湿地导览 03:15 嘉辞在广州带领公众观萤,那观萤主要观什么?如何观察? 05:05 关于萤火虫的小知识科普:一生都在发光;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寿命 06:55 萤火虫喜欢出现在哪些地方?一般什么季节和时间段比较常见? 09:10 嘉辞对于“网红观萤地”现象的看法 10:40 如何友好地观萤:1.使用红光手电筒,避免直射;2.不要走进萤火虫的栖息地 12:35 这些观萤行为不文明,不要做:1.白光到处照射;2.踩进草地;3.捕捉;4.防蚊水(对昆虫也会有影响,尽量物理防蚊) 15:30 公园的有些措施对萤火虫也会造成干扰:光污染——比如观光车的远光灯照射,办公楼夜间过于明亮的照明,密集的公园路灯照射,清除落叶 18:25 广州地区萤火虫的数量和种类,以及生存现状 20:20 中国的萤火虫丰富度很高,但调查起步很晚 21:35 萤火虫越来越少了吗? 26:10 公园如何保护萤火虫 :1.减少光污染;2.保护栖息地(保留落叶、增加护栏、用药时划分区域) 28:45 公众如何保护萤火虫:1.了解萤火虫的科学知识(可以关注嘉辞的账号「自然折叠」);2.不参加任何放飞萤火虫的活动 31:25 观萤工具包:长袖长裤,红光手电筒,光污染地图,中国香港萤火虫网站 33:15 萤火虫吃什么?又被什么吃? 34:35 萤火虫为什么是一种环境指示物种?为什么对环境破坏的反应很迅速? 37:00 作为气候行动者,作为玲珑伙伴,嘉辞观察到的气候变化对于萤火虫的具体影响 39:05 萤火虫的生存智慧——气候与环境适应。引用付新华老师的萤火虫实验 42:35 在其他的自然教育活动中,嘉辞观察到的受气候变化影响的生物 44:05 萤火虫目前的保护等级,以及从法律视角的萤火虫保护困境 47:30 法律实习生、玲珑伙伴给予嘉辞更多视角去进行跨界协作以及政策倡导 50:40 嘉辞的玲珑项目 53:00 玲珑计划对嘉辞气候行动和环保理念的转折性影响 55:10 用气候行动去缓解气候焦虑 58:25 作为第三期的玲珑伙伴,想对即将报名第6期的伙伴们说的一句话 58:50 本期互动: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小时候很常见,但现在很少见到的生物 相信春风和种子的力量,欢迎关注「自然之友服务号」,成为自然之友的月捐人 下期再见 (=´∀`)人(´∀`=) / 播客中提及的资料 / 全球光污染地图 中国香港萤火虫网站 嘉辞主理的公众号:「自然折叠」 背景图片:火炉山萤火虫 by 小鸽 自然之友玲珑计划: 第6期报名截止:2025年7月13日24时。项目组将在5月12日开始按照报名顺序面试,面试结果将于7月底邮件告知所有报名者,如有任何疑问,欢迎添加玲珑计划小助手微信咨询(微信号:linglongjihua) 扫描图中“报名通道”二维码可直接报名: / 收听平台 / 欢迎在以下平台订阅、收听、评论互动「就是现在」:小宇宙、喜马拉雅、Podcast、网易云音乐、豆瓣播客 / 成为自然之友的月捐人,可持续地做公益 / 欢迎加入月捐,用每月小额但持续的捐赠形式,助力中国环境保护公益事业。 和自然之友一起守护大自然。

59分钟
99+
4周前

个人气候行动的想象力正在被打开:自然之友玲珑计划诞生记 vol.14

作为一个成立了32年的中国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为什么要在2021年发起公民气候行动计划——「玲珑计划」? 项目为什么要坚定地支持“个体”气候行动者? 「玲珑计划」这个名字有什么由来? 玲珑计划在寻找的是什么样的人?支持的气候项目的边界是什么? 本期我们邀请到自然之友玲珑计划的发起人“刘金梅”和现任负责人“李华”来聊天,从项目组的角度来深度讲讲「玲珑计划」这个气候行动计划。 面对气候变化这个系统性问题,我们相信个人的力量尤其重要。个人不仅仅是一个“个体”,一个“个人”背后可能有一个农场、一个社区......我们每个人都有能影响和改变的人。 在项目初创期,没有项目资金支持的情况下,是当时的数千位月捐人用每月小额但持续的捐赠给了自然之友勇气和底气,去面对真正的问题,解决真正的问题。再次感谢各位月捐人。 欢迎收听本期节目,也欢迎成为自然之友的月捐人,助力中国环境保护公益事业,一起守护大自然。 / 本期团队 / 嘉宾:刘金梅(自然之友玲珑计划发起人,自然之友前总干事);李华(自然之友玲珑计划项目负责人) 主持人:叶叶(自然之友筹款负责人) 节目制作:犀牛 音频剪辑:Jordy,犀牛 播客 Logo 及封面设计:李十字儿,犀牛 特别致谢:晓雨 录制致谢:感谢「声湃」提供录音场地,感谢罗德麦克风提供录音设备 / 本期 shownotes / 本期主题介绍和关于嘉宾的三个关键词 01:30 气候变化这个话题听起来很大,但又和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气候行动者。 02:20 「玲珑计划」发起人刘金梅的三个关键词:气候行动者、长期主义、现实的乐观主义者 03:25 「玲珑计划」现任负责人李华的三个关键词:正在kuku冒汗、植物、李华 自然之友2021年为什么决定发起玲珑计划? 04:20 2021年对于自然之友和金梅个人都是一个转折点 06:10 开始反思:自然之友在2007年就发起过一个气候项目,到2021年的这个时间节点上,要如何链接当下的气候行动者,在为中国培育本土气候行动力量这件事上贡献自己的力量 06:59 为什么取名「玲珑计划」? 07:25 自然之友的一个重要历史时刻:1993年在北京西郊的玲珑塔下,我们发起了这家机构 08:45 作为一个公民气候行动计划,玲珑计划设立的目的和目标是什么? 09:35 最初是在怎样的契机下想到要发起一个气候行动计划?是因为某次极端气候事件触发的行动思考,还是长期关注环境问题后的结果? 12:45 李华2022年加入自然之友,在西北长大的她看到家乡的祁连山雪线在不断退化 在中国培育本土气候行动力量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14:00 和其他气候项目相比,玲珑计划的不同之处: 1.支持个人的气候行动 2.支持非典型性的气候行动者和公益行动者,不倾向于支持非常成熟的项目,希望能站在公益体系之外去设计项目 3.玲珑计划不是一个资助项目,也不是一个气候赋能项目,而是一个支持体系 4.凝聚一个气候行动的社群 18:15 项目初期遇到的困难: 1.谁是我们要找的人? 2.应该支持什么样的行动?什么样的行动是一个好的行动?玲珑计划支持的气候行动的边界在哪里? 3.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和困难是没有明确的项目资金。当时的资金全部依赖于2021年3000多位自然之友月捐人的支持,是各位月捐人给了自然之友勇气和底气,让我们始终能面对正确的问题,做出正确的行动方向 4.个人要克服的困难最主要是心态 23:40 截止到2024年年底累计报名1300多人,入选了157位种子伙伴,资助了93位玲珑伙伴去开展气候行动。 24:20 玲珑伙伴的年龄和职业分布介绍 25:50 玲珑计划现阶段面临的新挑战:如何支持长期气候行动者,如何让她们的案例被更多人参考和借鉴 27:15 李华成为玲珑计划的负责人之后,面对的个人新挑战:学习如何让玲珑伙伴和导师更好地发挥个人潜力,如何去支持个人 27:40 从“0-1.5”的气候行动者中的“0”和“1.5”要如何界定? 玲珑伙伴们的气候行动案例和行动故事 28:45 金梅印象深刻的玲珑伙伴:胡望月和吕杭州 胡望月的气候行动: 始终坚定和执着地要做气候变化。她的行动是在云南少数民族社区进行气候适应以及增强气候韧性的工作。 她真正实现了玲珑计划的设想——如果支持一个人,她就可以影响一家机构,而这家机构又进一步影响更多的在地伙伴共同行动 吕杭州的气候行动: 当时还是学生的吕杭州并没有获得一期资助,但作为一位长期的气候行动者,他并没有因此停止自己的行动。 他与望月合作,面向整个西南地区的社区开发出一个气候工具包,用以评估所在社区的气候风险。 32:00 李华印象深刻的玲珑伙伴:王春阳 王春阳的气候行动: 把遭受极端天气的人的故事,通过戏剧的方式搬上舞台,让更多人了解到“当极端天气发生的时候,人们正在经历什么”。 具像化地看到玲珑伙伴的项目如何影响身边人的生活:剧团中的一位演员受春阳项目的影响,在去年上海遭受台风天气时手把手教自己的家人如何应对。 33:50 曾经来播客做客的两位玲珑伙伴 对话译者 Lei|气候变化入门,可以从这个10个误解开始 vol.8 就是现在 对话卢辉医生|普通人如何应对高温天气(内含热射病预防) vol.7 就是现在 34:20 金梅又安利了一位玲珑伙伴:于坤 于坤关注的气候行动方向: 高温天气之下的户外工作者,比如建筑工人、外卖员、快递员。 她本身是一位青年学者和研究者。为了了解户外工作者真实的问题,她在最热的7月和8月开始送外卖,去工地搬砖,把自己放在行动对象的位置上,去真实地体验,去发现真实的问题和困难是什么,有哪些有效方法可以回应和解决这些真实的问题。 她真正践行了自然之友和玲珑计划的精神——看到真实的问题,回应真实的问题,解决真实的问题。 37:05 李华关注的气候变化议题:公正转型 如果报名玲珑计划,李华希望做一个气候变化与女性相关的项目 38:05 金梅过去半年的工作方向:塑料上下游的减排;全球航运的减排 38:50 如果报名玲珑计划,金梅希望做的气候行动项目: 方向一:城市重要基础设施的气候应对和抗风险能力评估,以及应急机制 方向二:撬动更多的企业采取气候行动 41:10 玲珑计划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取得了哪些可见的影响和成果 1.卢辉医生:让媒体和公众对气候变化和健康的关联的讨论增多 2.凝聚到100多位玲珑伙伴,为更多人打开了气候行动的想象力 44:20 公众对参与气候行动的态度和行为发生的变化 气候变化对个人生活的影响,以及个人在气候行动中的力量 50:15 李华的西北老家突发大雨,爸爸险些因为大雨而导致触电 52:25 金梅说自己是一位重度气候焦虑者,手机里下载了各种天气预报的APP 54:30 李华甚至关注了小红书博主来获得实时的天气情况 55:25 玲珑计划给金梅带来的影响:把气候变化这样一个技术、政策问题,平衡和拉回到一个以人为中心的问题 58:40 玲珑计划给李华带来的影响:极大地缓解了自己的气候焦虑 59:54 个人不仅仅是一个“个体”,一个“个人”背后可能有一个农场、有几个班的学生、一个社区......我们每个人都有能影响和改变的人 1:01:45“积少成多”的案例:志超的气候行动项目——邮差慢递 1:03:20志超的项目让金梅重新审视自己的出差交通工具选择 女性视角下的气候行动 1:05:10作为两位女性领导者,女性在气候行动领域发挥着怎样的独特作用?有哪些不同的女性视角和特点? 金梅:在玲珑计划中,女性的特点在于包容和团结 李华:女性会有更独特的视角去关注气候变化下相对弱势的群体——玲珑伙伴“芋头”的故事 1:08:50对于想要投身到气候行动中的女性的鼓励和建议 金梅:你是在其中的、去参与的、去做决策的,而不是被动等待的、被动受到影响的 李华:相信女性是有力量的,相信自己是有力量的 玲珑计划第6期的招募从今年422地球日开启,到7月13日截止。如果用一句话来邀请大家报名,你会说什么? 1:11:35金梅:如果你和我们一样,关注气候变化;如果你也和我一样,有气候焦虑;如果你也希望和我们一样,去塑造一个更好的未来,请加入玲珑计划吧 1:12:10 李华:气候行动不只是一个宏大的议题,也可以从每个人的附近去寻找行动方向 相信春风和种子的力量,欢迎关注「自然之友服务号」,成为自然之友的月捐人 下期再见 (=´∀`)人(´∀`=) / 播客中提及的资料 / 玲珑计划第6期的招募: 报名截止:2025年7月13日24时。项目组将在5月12日开始按照报名顺序面试,面试结果将于7月底邮件告知所有报名者,如有任何疑问,欢迎添加玲珑计划小助手微信咨询(微信号:linglongjihua) 扫描图中“报名通道”二维码可直接报名: / 收听平台 / 欢迎在以下平台订阅、收听、评论互动「就是现在」:小宇宙、喜马拉雅、Podcast、网易云音乐、豆瓣播客 / 成为自然之友的月捐人,可持续地做公益 / 欢迎加入月捐,用每月小额但持续的捐赠形式,助力中国环境保护公益事业。 和自然之友一起守护大自然。

73分钟
99+
1个月前

地球日特辑 :在自然里,我们该留下什么痕迹|对话无痕山林讲师 vol.13

当越来越多的人走向山野,我们是否真的懂得如何与自然相处?走进户外,我们怎样做才能降低对山林的影响?户外徒步一整天如何吃上一口“热”的?果皮丢弃在自然真的可以自行降解吗?排泄物应如何正确处理?...... 本期节目来自422地球日自然之友的视频号直播,邀请到自然之友无痕山林LNT认证讲师蚊子和山竹,户外爱好者水獭一起聊聊山野中的“无痕”行动,分享“行前做好充分的计划与准备”、“适当的处理垃圾”的LNT七大原则和户外故事。 山野不是游乐场,让我们共同学习成为自然真正需要的“客人”。 欢迎收听本期节目,也欢迎成为自然之友的月捐人,助力中国环境保护公益事业,一起守护大自然。 / 本期团队 / 嘉宾: 蚊子(一辈子的无痕山林人、自然之友无痕山林LNT高级讲师) 山竹(自然之友无痕山林LNT高级讲师) 水獭(户外爱好者,无痕山林萌新) 主持人:狸花猫,自然之友传播负责人 节目制作:犀牛 音频剪辑:Jordy,犀牛 播客Logo及封面设计:李十字儿,犀牛 特别致谢:晓雨 / 本期 shownotes / 关于嘉宾的三个关键词;环境教育与自然教育 03:00 地球日活动介绍 5月11日北京清香活动,欢迎扫码报名: 04:50 “唯有了解才会关心,唯有关心才会行动”——关注户外垃圾的现状,从而去了解无痕山林的七个原则 05:30 蚊子的三个关键词:驴友、教育者、环境教育从业者 07:25 环境教育(环境问题的解决)vs 自然教育(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最终改善自己) 08:15 山竹的三个关键词:生活教育、自然艺术、全人发展 08:50 教育的本质是善意的影响 09:55 自然艺术是近几年的工作手法,用好玩的方式去接触、探索自然 10:35 全人发展:不论做什么,都希望人与自己、人与他人、人与环境这三个关系都能整全的发展 11:35 “自然教育、环境教育、生态教育、博物教育”,在不同的时代和场景下,定义可能是有所不同的。 但更重要的是去思考作为地球的一份子,如何在享受资源的同时尽到义务和责任。 14:10 水獭的三个关键词:好奇宝宝、冒险家、大自然的学生 在户外曾遇到过的不文明、对环境不友善的现象 17:50 山竹:4月21日的清香行动,单程 2.5km 清出 3.79 公斤的垃圾——基本都是人类基本生活需求产生的,比如塑料瓶、橘子皮、纸巾 19:10 有些人可能羞于被人看见自己扔垃圾,所以把垃圾扔在一些更隐蔽和陡峭的位置,让垃圾捡拾变得更困难 21:30 蚊子:上周在深圳的城市公园捡垃圾,灌木丛中的垃圾比开阔位置的要更多 22:35 孩子把手绢当成一次性的,用完即弃 23:50 一位00后男生满脸疑惑,问大家拿在手里的是什么?——其实是手绢 27:45 习惯的代价 28:55 水獭:幼儿园里有手帕,但家里就不一定 29:50 东灵山下山路上的废弃缆车亭里堆积成山的垃圾(很大一部分是自热火锅、自热米饭) 寒冷天气在户外活动,除了自热食品,有哪些更好的“热” 的选择? 31:20 自热食品的尴尬处境:别人已经吃完了,你可能还在等饭熟 35:00 蚊子:焖烧杯、带自热包的饭盒、带电池的保温盒 38:00 零废弃、无痕山林,并不是一点垃圾都不产生,而是让自己在自然里留的“痕”越来越小 39:50 尊重不同的生活方式:只有做得到才能持续做 41:10 无痕深林小组成立的时间 对无痕山林七大原则中印象最深的一条 44:15 蚊子:为什么要把垃圾留在户外? 47:00 关于【原则三:适当的处理垃圾】:垃圾问题就像硬币的另一面——可能上一刻还是我们的必需品,但下一个刻就因为无用而变成了“垃圾” 48:10 跟“一次性”习惯有关——“用过了就是废弃的,就不再被需要了,就成为垃圾了”这似乎是一个误区 49:35 正确处理排泄物:像猫一样挖茅洞,盖上底层土,然后拿一根棍子搅一搅 53:20 水獭:【原则六:尊重野生动植物】;不投喂 56:20 狸花猫:求“偶遇野生动物”,并不值得被鼓励 57:40 使用闪光灯拍摄虫子会影响他们吗? 57:55 山竹:尊重虫子的生活节律,观察就可以,未必一定要使用相机;在一定要使用的情况下,用弱光 1:00:05 山竹:【原则一:行前做好充分的计划与准备】 如果再增加一条无痕山林的原则,你想增加什么? 1:08:00山竹:在第一条之前再加一条【出发之前想想,自己去山林里真正的需求是什么】 1:12:50水獭:【谨慎地分享自己的活动、位置】避免暴露珍稀物种 1:16:40蚊子:在行前准备之前,做一下心理的准备,明确自己的需求 1:17:40地球日活动:京西林场为野生动物挖饮水点——因曾经的采矿导致地表水流失,很多野生动物可能是因缺水而死 1:20:50上海小组之前也为蛙类挖过饮水池 洗涤剂、洗手液是不环保的吗? 1:23:15蚊子:不能直接评价一款产品是否环保,只能看日常的选择是否更无痕、对自然的冲击更小,比如可以尽量选择天然的,做饭时使用更少的油等 对 Ai 工具的使用态度 1:28:55蚊子:Ai只是工具,可以提供线索,但内容真伪还需要自己去判断;同一个问题向多个Ai工具提问 自然爱好者从哪些渠道获得不错的信息来学习? 1:30:10水獭:喜欢动物学的话,可以看下研究生考试的参考书单 1:31:50 蚊子:参与实践也是很好的学习方法,比如参加不同机构的志愿者行动——猫盟的红外相机架设 、山水的传粉昆虫调查、自然之友野鸟会的鸟撞、湿地物种调查等 如果在城市里遇到黄鼠狼怎么办?——在城市中如何看待和处理人与野生动物的关系? 1:33:42山竹:互不打扰、保持尊重。在不知道影响是什么的时候,就少做或者不做 1:37:30 从黄鼠狼的视角:在城市里看见“看见黄鼠狼的人”该怎么办? 1:38:12 蚊子:平常心,看看它,享受两个生命的偶遇瞬间。城市里的野生动物对一般不会危害到我们的安全 1:40:05 山竹:不要轻易“领养”野生动物,刺猬身上可能有寄生虫。做到“三不”——不触碰、不投喂、不靠近 最后,分享一句话大家 1:43:30 水獭:从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 1:44:20 山竹:“无痕”不止在山林, 还有每日的生活点滴里 1:45:35 蚊子:再小的山也是一个绿色的涟漪,大自然会收到它们。希望大家真心实意,身体力行,关注自然之友,做大自然的合伙人 1:49:30 相信春风和种子的力量,欢迎关注「自然之友服务号」,成为自然之友的月捐人 下期再见 (=´∀`)人(´∀`=) / 播客中提及的资料 / 无痕山林: Leave No Trace,简称LNT 。旨在推动尊重和最小冲击为核心的户外环保理念,引导人们如何负责任地享受自然。 自然之友无痕山林小组: 2015年12月26日,自然之友时任理事长杨东平先生为自然之友·无痕山林(LNT)小组正式成立授旗。 无痕山林七原则: 1.行前做好充分的计划与准备 2.在可承载的地表上旅行与野营 3.适当的处理垃圾 4.保持环境原有风貌 5.减低用火对环境的冲击 6.尊重野外动植物 7.考量其他旅行者的权益 LNT Principles and Action Guidelines: 1. Plan Ahead and Prepare 2. Travel and Camp on Durable Surfaces 3. Dispose of Waste Properly 4. Leave What You Find 5. Minimize Campfire Impacts 6. Respect Wildlife 7. Be Considerate of Other Visitors 猫洞: 用20厘米深的猫洞来处理排泄物。猫洞地点应距离野营地、水源、步道至少60米远。完事后掩盖猫洞并尽量恢复原状。 / 收听平台 / 欢迎在以下平台订阅、收听、评论互动「就是现在」:小宇宙、喜马拉雅、Podcast、网易云音乐、豆瓣播客 / 成为自然之友的月捐人,可持续地做公益 / 欢迎加入月捐,用每月小额但持续的捐赠形式,助力中国环境保护公益事业。 和自然之友一起守护大自然。

110分钟
99+
3个月前

读书日特辑:通过这份自然书单,听见风声、雨声和鸟鸣声 vol.12

文字是自然的另一种语言,而书是人与万物对话的桥梁。你是否也听见了纸张背后传出的风声、雨声、鸟鸣声? 今年的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我们以“自然之书”为主题策划了一场播客共创的活动。大家推荐自己心中的“自然好书”,分享自己的阅读故事。而本期节目的内容,均来自活动中11位伙伴的投稿。 欢迎进入这场特别的“自然声音之旅”——用一本书的温度,唤醒与自然的共鸣。 / 本期团队 / 播客共创伙伴(按投稿时间排序):xnxnxn,Lei(月捐人),李雯秀(月捐人),卷圈,葛蕴丰,芒萁,万梦欣/红隼(月捐人),费雅玲(月捐人),Noah,阿猫,之杳 主持人:叶叶,自然之友筹款负责人 节目制作:犀牛 音频剪辑:Jordy,犀牛 播客Logo及封面设计:李十字儿,犀牛 特别致谢:晓雨 / 本期 shownotes / 00:55 Lei (月捐人、本书译者):推荐《关于气候变化的10个误解》 翻译本身就是一场深度的阅读。 通过翻译这本书,我终于明白气候变化并不是远在天边的宏大议题,而是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行为和消费选择都息息相关的。 02:50 芒萁:推荐道格拉斯.伍德的《只有你》 它是用诗写的自然启蒙书,没有科普的术语,却让五感成为最好的显微镜。 它藏着最朴素的生态观。当我们真正与自然产生独家记忆,保护就不再是责任,而是本能。就像书里说的,所有你最爱的人与自然在一起时,只有你能丰富新的记忆。 05:50 万梦欣/红隼(月捐人):推荐《游隼》 网上关于这本书的信息很少,只有最外层的护风的照片,真正的封皮是最晴朗的天气才会出现的,湛蓝或者湖蓝也是人们观察自由的鸟儿时的背景色。 当我感到学习压力大的时候,就会看一段内容,放松的同时不让自己过度沉浸在作者所在的那片孤独的荒野之中,对于现实的考试不管不顾。 08:40 卷圈:推荐《西布利观鸟指南》 不管是没有经验的初学者,还是有一定经验的观鸟爱好者,都可以从这本书中获得对应层次的知识,并且帮助你在观鸟这条路上走得更细致、更遥远。 12:17 Noah :推荐《鸟类启示录:一部文化史》 通过书写历史中的鸟、哲学中的鸟、艺术中的鸟和自然界中濒危的鸟,《鸟类启示录》描绘了人与鸟之间丰富的文化关联,构建了一个人与自然交错共生的迷人世界。 经由《鸟类启示录》,我们重新认识自己,在鸟的羽翼下看见人类文明的倒影和未来。不仅如此,本书也时刻提醒我们,以去人类中心、去西方中心的视角,重新理解鸟与自然。 15:10 xnxnxn :推荐《北方有棵树》 一直在豆瓣关注作者欧阳婷,后来发现爱记录的人竟然能持续不断创作最后写成一本书。 写了树也写了鸟,我记得她写到乌鸫怎么唱歌,曲调有什么变化,除了学其他鸟叫以外还会有“喵呜”的尾音,当时我们小区还没有乌鸫,最近每天早上都听到,甚至现在都能听见,“观鸟者都能听出乌鸫的这个尾音”。 16:10 葛蕴丰:推荐《鹿之民》 驯鹿这股生命的洪流流过的地方,便不再贫瘠。 第一次发现《鹿之民》这本书,是在呼伦贝尔海拉尔市的一个小小的画室。 作者法利莫厄特在20世纪初深入加拿大努纳瓦特地区内陆,学习因纽特语,融入伊哈米特人。透过文字,我看到了伊哈米特人如何巧妙地捕捉到驯鹿到来的信号,看到了驯鹿所带来的一切如何帮助他们度过漫漫严冬,也看到了现代殖民者为了毛皮贸易,如何一步步蚕食剥削了伊哈米特人,让荒原彻底贫瘠。 作者在见证了极北民族曾经拥有的微妙的自然平衡如何被迅速打破后,用文字呐喊出的观点无不振聋发聩。 19:30 李雯秀(月捐人) :推荐《八堂自然课》 最好的对话是和大自然的对话。 我会引导孩子尽量走进大自然,看见大自然的问题主动思考可以为生态做什么。 20:10 费雅玲(月捐人):推荐轻读文库出版的“就在身边”系列博物小书——《就在身边的自然观察图鉴》《就在身边的奇妙鸟巢》《动物尸体的博物志》《橡子之谜》 博物学是一种生活方式。 作者盛口满几乎就是日本的”博物君“,对大自然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从橡子的味道到昆虫的迁徙,从变异的蒲公英到很多人觉得又臭又恶心的动物尸体。他甚至为了捡橡子,把自己做了十多年的生物老师的工作都辞掉了。多年来一直坚持写作,希望用书籍唤起人们对自然的热爱。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城市的每一处角落中,自然无处不在。观察自然不仅充满了乐趣,还会带来许多新的可能。 24:24 阿猫:推荐《极北森林:移动的林木线》 在过去五十年里,全球北方森林一直在向北迁移。 英国知名非虚构作家本 · 罗伦斯在 2018到2020年间,穿越加拿大、西伯利亚、挪威、格陵兰岛和阿拉斯加,具体追踪了六种能够经受高纬度严寒的树种。 他带领读者在瞬息万变的北方冰寒世界旅行,告诉我们,森林预示着地球的命运。 26:07 之杳:推荐《身边的鸟类观察:小小的“爱情鸟”已经飞走了?》 这本书可以说是小鸟们的黄金八点档,可谓是集齐了鸟儿们谈恋爱、“出轨”、家长里短之类的狗血剧情。 27:13 相信春风和种子的力量,欢迎关注「自然之友服务号」,成为自然之友的月捐人 下期再见 (=´∀`)人(´∀`=)

27分钟
99+
3个月前
就是现在的评价...

空空如也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