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撞:玻璃幕墙正在成为鸟类的“死亡之墙” vol.11

�城市建筑越建越高,窗户越来越大,那些明亮的玻璃幕墙为什么会成为鸟类难以飞跃的“死亡之墙”? 本期我们邀请到柴子文一起来聊聊鸟撞与鸟撞调查的那些事儿,他是自然之友野鸟会的防鸟撞项目负责人,同时也是全国防鸟撞行动网络区域负责人。 / 本期团队 / 嘉宾:柴子文,自然之友野鸟会的防鸟撞项目负责人、全国防鸟撞行动网络区域负责人 主持人:叶叶,自然之友筹款负责人 节目制作:犀牛 音频剪辑:Shera,犀牛 播客Logo及封面设计:李十字儿,犀牛 特别致谢:晓雨 录制致谢:感谢声湃提供录音场地,感谢罗德麦克风提供录音设备 / 本期 shownotes / 02:40 本期嘉宾「柴子文」的介绍 02:50 子文介绍“鸟撞”现象是什么? 03:10 哪些鸟类最易发生撞击? 04:05 相对于本地鸟儿 ,迁徙鸟类更易发生鸟撞 04:25 鸟类撞建筑的死亡率有多高? 05:00 为什么会发生鸟撞? 05:52 高大建筑相较于低矮建筑,会更易发生鸟撞吗? 07:00 除了玻璃,高压线、城市灯光也会引发鸟撞 08:20 鸟撞存在地域和季节性差异 09:00 防鸟撞行动对保护生态系统的具体价值 09:50 鸟撞数据对其他领域产生的价值 11:35 除了防鸟撞贴纸,还有哪些防鸟撞有效方法? 13:20 子文是如何接触到鸟撞项目的 14:45 带领公众观鸟和防鸟撞项目的工作与意义区别 16:15 防鸟撞项目与自然之友的缘起 17:25 防鸟撞行动网络的运作模式 18:30 鸟撞调查工作具体如何运行? 20:20 零经验、零基础如何报名参加鸟撞调查? 22:00 如何处理受伤或死亡的鸟类? 24:00 除了参与鸟撞调查,还有哪些方法可以减少和预防鸟撞的发生? 24:45 志愿者进行鸟撞调查的故事分享 28:10 面临的最大挑战 29:00 贴纸要如何设计才能起到防鸟撞的作用? 30:00 推广防鸟撞贴纸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 31:00 子文希望未来达成的突破;公民科学项目的发展 32:00 北京林业大学的防鸟撞贴纸改造 33:40 2025春季全国鸟撞调查志愿者招募中, 欢迎报名 34:20 相信春风和种子的力量,欢迎关注「自然之友服务号」,成为自然之友的月捐人 下期再见 (=´∀`)人(´∀`=) / 播客中提及的资料 / 全国防鸟撞行动网络: 2022年由昆山杜克大学、朱磊博士、自然之友、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守护荒野、红树林基金会、乐观地球等机构共同发起的关注鸟撞议题的跨机构合作网络。 希望围绕“鸟撞”议题,从公民科学调查、公众意识提升、防鸟撞行动和行业政策倡导四方面行动入手,积累关于鸟撞的知识,全面提升社会公众和政府、企业对于鸟撞的认识,探索出有效预防鸟撞的方法和策略,向着减少鸟撞悲剧、建设鸟类友好型城市的目标而努力。 全国鸟撞调查项目,是2021年最早发起的围绕“鸟撞”的公民科学志愿者调查活动。希望通过公民科学的方式,带动更多的公民关注鸟撞事件,为关于鸟撞的科学研究和政策倡导提供数据支持。 / 收听平台 / 欢迎在以下平台订阅、收听、评论互动「就是现在」:小宇宙、喜马拉雅、Podcast、网易云音乐、豆瓣播客 / 成为自然之友的月捐人,可持续地做公益 / 欢迎加入月捐,用每月小额但持续的捐赠形式,助力中国环境保护公益事业。 和自然之友一起守护大自然。

34分钟
1k+
3周前

vol.10 2025年观鸟新方式:闭上眼睛,打开耳朵(内含听鸟装备包)

《鸟鸣时节》书中说:“光学设备如此先进的今天让我们很难想起,其实直到最近,人与鸟类的接触主要还是依靠听觉而非视觉”。其实“听觉”也是观鸟活动的一种重要体验方式。 本期我们邀请到自然之友野鸟会志愿者、听声辨鸟达人“麻杰夫”来做客,一起聊聊如何学习“鸟语”、如何分辨鸟类方言;如何把耳朵作为望远镜,通过声音去观鸟;如何带领一场视障伙伴的观鸟活动...... 欢迎收听本期节目,也欢迎成为自然之友的月捐人,助力中国环境保护公益事业,一起守护大自然。 / 本期团队 / 嘉宾:麻杰夫,自然之友野鸟会志愿者、听声辨鸟达人 主持人:叶叶,自然之友筹款负责人 节目制作:犀牛 音频剪辑:Jordy,犀牛 播客Logo及封面设计:李十字儿,犀牛 特别致谢:晓雨 鸟声音频致谢: 黄腹山鹪莺的“小猫叫” XC658339. Matthew Kwan, Hong Kong, Yuen Long District, New Territories, China, 2021-06-18 北京雨燕的群飞鸣 XC741406, Geoff Carey, Zhong Wei Shi, Ning Xia Hui Zu Zi Zhi Qu, China, 2007-07-03 薄顺奇(上海、杭州、香港的三段白头鹎鸣唱) 麻杰夫(本期节目出现的其他鸟声音频) / 本期 shownotes / 01:20 本期嘉宾「麻杰夫」的介绍 02:25 “听取鸟声一片”.mp3 【听声辨鸟的经历】 03:05 麻杰夫可以通过声音辨别几百种鸟类 03:35 第一次听声辨鸟的经历和爱上这种观鸟方式的瞬间 05:55 让初学者“听”而却步的柳莺叫声.mp3 【如何学习“鸟语”这门外语】 07:55 入手学“鸟语”的独家学习方法 09:15 方法一:拟音法——自古就有的“空耳”法 11:05 方法二:类比法——像敲击鹅卵石的褐柳莺的叫声.mp3,像猫叫的黄腹山鹪莺的叫声.mp3 12:05 方法三:图像法——通过声谱进行深度观察 13:15 对于初学者来说,最大的困难是鸟在叫,但我们听不见 13:50 打开耳朵,保持好奇,多录多听多琢磨 14:45 鸟声竟然也有不同的“音乐流派” 15:10 方法四:鸟叫的模式——吟诗型、饶舌型、颤音型、念经型、混合型 16:25 吟诗型:黑尾蜡嘴雀.mp3 16:45 饶舌型:鹪鹨.mp3 17:20 颤音型:叉尾太阳鸟.mp3 17:40 念经型:沼泽山雀.mp3 18:10 混合型:树鹨(有褐头山雀).mp3 18:35 长期的地理隔绝会导致鸟类出现方言的情况 19:00 白头鹎在京津冀:“遵守纪律”.mp3 19:35 白头鹎在上海:“有一说一”.mp3 19:40 白头鹎在杭州:“你干嘛去啊,给我催上网催”.mp3 19:52 白头鹎在香港:“天天,这不听那不听”.mp3 20:35 鸟类的叫声会随着季节发生变化 21:03 繁殖季初期的四声杜鹃.mp3 21:08 繁殖季初期的乌鸫.mp3 21:50 乌鸫幼鸟的乞食声.mp3 22:00 四声杜鹃幼鸟的乞食声.mp3 22:25 不同种类的鸟可以听懂彼此的叫声吗? 22:50 山雀群的鸟浪声.mp3 23:52 大山雀的警告声.mp3 24:25 大山雀模仿银喉长尾山雀.mp3 25:12 鸟能听懂方言吗? 【鸟类与生态的关系】 28:05 环境的改变对鸟类会产生的影响 28:30 一份研究:城市化对鸟类声音的影响 30:00 对于观鸟人来说最可怕的情况:“寂静的春天” 【闭上眼睛:带领视障伙伴观鸟的体验】 30:55 策划视障伙伴的观鸟活动的初衷 33:10 视障伙伴在听声观鸟种会有听觉上的优势吗? 36:50 带领视障伙伴观鸟与平时的公园观鸟与鸟调活动的不同:行前观鸟培训,预习鸟种;需要更多的志愿者;路线需要重新规划 41:25 视障伙伴比领队麻杰夫更先发现鸟儿 43:55 对未来观鸟活动的启发:加入可触摸自然物的体验;麻杰夫作为志愿者参加了助盲机构的视障体验活动:蒙眼看电影,吃盒饭 【听声辨鸟的入门指南】 47:15 观鸟是一张大自然剧场的永久免费门票 48:10 城市鸟声盲盒推荐:白头鹎、珠颈斑鸠、灰喜鹊 50:00 麻杰夫日常记录鸟声的流程 52:20 用手机录制的鸟声同样可以助力科学研究 54:40 听鸟装备包:懂鸟小程序、 在地的观鸟图鉴、收集录音 58:10 通过“听声辨鸟”重建与自然的联系 59:05 通过拟音等方法记忆鸟声:奥森乌鸫的“dididu”.mp3;乌鸫模仿北京雨燕.mp3 1:01:10 麻杰夫小时候的鸟声记忆是“北京雨燕”.mp3 1:02:50 属于听声辨鸟爱好者的节日:五月第一个周日的“黎明大合唱节” 1:03:45 麻杰夫最想听懂灰喜鹊的“鸟语”,南京大学的李忠秋团队对其做过研究 1:05:15 灰喜鹊的弹舌音.mp3 【彩蛋】 1:06:01 麻杰夫拟音珠颈斑鸠 1:06:40 珠颈斑鸠三声五声两声-纯享版.mp3 相信春风和种子的力量,欢迎关注「自然之友服务号」,成为自然之友的月捐人 下期再见 (=´∀`)人(´∀`=) / 播客中提及的资料 / 书籍与网站: 《鸟鸣时节》[英] 布雷特·韦斯特伍德 / [英] 斯蒂芬·莫斯 《寂静的春天》[美] 蕾切尔·卡森 《北京常见野鸟图鉴》李兆楠 / 王瑞卿 / 李强 野生动物数据库:Xeno-canto 收听、订阅麻杰夫的账号: 公众号:各种Jeff的故事 小红书:麻杰夫的观鸟日常 / 收听平台 / 欢迎在以下平台订阅、收听、评论互动「就是现在」:小宇宙、喜马拉雅、Podcast、网易云音乐、豆瓣播客 / 成为自然之友的月捐人,可持续地做公益 / 欢迎加入月捐,用每月小额但持续的捐赠形式,助力中国环境保护公益事业,一起守护大自然。

68分钟
2k+
1个月前

vol.09 我为大自然打官司|对话环境公益诉讼律师“沙湿地”

自然之友办公室经常会接到一些有关环保的投诉电话,比如我家小区楼下有一个店铺产生了大量的粉尘,我要向谁投诉?月捐人群里也会有人讨论:我家附近有个沥青厂,每天晚上都排放,味道很大,举报了也没有解决。可以请自然之友介入、帮忙协调吗? 本期我们邀请到自然之友秘书长、前法律与政策倡导团队负责人“沙湿地”来做客,一起聊聊环境公益诉讼是如何保护个体和公共利益、如何解决社会和环境问题的。 欢迎收听本期节目,也欢迎成为自然之友的月捐人,助力中国环境保护公益事业,一起守护大自然。 / 本期团队 / 嘉宾:沙湿地,前自然之友法律与政策倡导团队负责人,现自然之友总干事,代理过绿孔雀案、连云港生态修复案等环境公益诉讼案件 主持人:叶叶,自然之友筹款负责人 节目制作:犀牛 音频剪辑:Jordy,犀牛 播客Logo及封面设计:李十字儿,犀牛 特别致谢:晓雨 / 本期 shownotes / 01:45 本期嘉宾「沙湿地」的介绍 02:25 通过“公地悲剧”了解公益诉讼是什么 04:05 我家小区楼下有一个店铺产生了大量的粉尘,我要向谁投诉 10:10 公众如何取证、搜集法律依据 11:55 公众举报的前提不一定基于违法 13:50 在什么情况下会提起公益诉讼 16:55 环境公益诉讼 VS 环境私益诉讼 20:25 中国政法大学污染受害者帮助中心:专门接环境私益诉讼(付费) 21:20 自然之友法律与政策倡导团队如何“评估”是否发起诉讼 25:25 案源 VS 案子 30:00 选案会是如何运转的 32:30 选案会以“能不能赢”为标准吗 35:14 感谢月捐人的捐赠支持 36:00 遇到过无法通过“环境公益诉讼”解决的情况吗 37:45 个人也能提起 “公益”诉讼 :迪士尼案 38:40 社会组织不是一开始就拥有“公益诉讼权利”的 41:20 拥有环境公益诉讼资质的社会组织有几百家,提起过环境公益诉讼的仅有不到30家 43:20 环境公益诉讼的费用来自哪里 47:35 除了月捐,还能如何支持法律团队 50:40 常见困惑一:为什么要为大自然打官司?绿孔雀消失了和我有什么关系? 52:45 常见困惑二:调解就是私了吗?和判决的区别是什么? 58:30 常见困惑三:胜诉可以赚钱吗 1:00:15 常见困惑四:败诉了怎么办? 1:01:50 公益诉讼案件不能仅以诉讼的成败来评论 1:06:00 用法律保护大自然,就是现在 1:06:15 相信春风和种子的力量,欢迎关注「自然之友服务号」,成为自然之友的月捐人 下期再见 (=´∀`)人(´∀`=) / 播客中提及的资料 / 1、提供环境污染线索的方法: 公益诉讼热线:010-65232040 环境公益诉讼案件线索登记表,可扫码填写 2、扫码成为志愿者,支持法律团队的工作: 3、通过文章,回顾自然之友提起过的部分环境公益诉讼案件: / 收听平台 / 欢迎在以下平台订阅、收听、评论互动:小宇宙、喜马拉雅、Podcast、网易云音乐、豆瓣播客 / 成为自然之友的月捐人,可持续地做公益 / 欢迎加入月捐,用每月小额但持续的捐赠形式,助力中国环境保护公益事业,一起守护大自然。

67分钟
99+
4个月前

vol.08 气候变化入门,可以从这10个误解开始|对话译者 Lei

本期我们邀请到自然之友玲珑计划的三期伙伴 Lei(张蕾),聊聊她是如何开启一个公民气候行动项目的。 “气候不就是变化的吗?这有什么可争论的呢?”,这是在社媒上第一次接触到“气候变化”这个议题时,Lei 产生的想法。今年4月,一本由她翻译的引进自法国的科普漫画书《关于气候变化的 10 个误解》正式在国内出版。 如她所说,翻译这本书,让她从一个100%的文科生变成了一个能看懂各种气候报告的“理科生”,一个“真心实意、身体力行”的公民气候行动者。而这一切,其实源于她想把朋友圈的1分钟打卡活动,升级成工位上的 8 小时气候行动——出版一本关于气候变化的书。 因为出版(publication),本身就是“公之于众”。 欢迎收听本期节目,也欢迎成为自然之友的月捐人,助力中国环境保护公益事业,一起守护大自然。 / 购书方式 / 本书《关于气候变化的 10 个误解》的译者 Lei 亲笔签名版已经在盖娅自然教育的微店「盖娅可持续生活馆」上架,欢迎扫码购买。 我们还将随书赠送《自然之友玲珑计划|中国公民气候行动案例集》一份,限量10份,先到先得。 除了基本成本,本书的销售所得将全部捐赠给自然之友。 / 本期团队 / 嘉宾:Lei(张蕾,《关于气候变化的 10 个误解》中文译者,自然之友玲珑计划三期伙伴,一个热爱环保的文艺女青年) 主持人:叶叶(自然之友筹款负责人) 节目制作:犀牛 音频剪辑:犀牛,Jordy 播客 Logo 及封面设计:李十字儿,犀牛 特别致谢:晓雨 / 本期 shownotes / 一脚踏进气候变化的大门 00:50 本期嘉宾 Lei 的介绍 01:48 译者 Lei 介绍书中提到的关于气候变化的 10 个误解 06:50 面对身边亲友对气候变化的误解,法语原版作者创作了本书 11:30 Lei 也有对气候变化的误解:误解9 没关系,我已经有点儿环保啦 13:50 本科学中文,留法继续学习文学,却因为一场工作坊踏进了气候变化的大门 这本关于气候变化的法文书,就这么顺其自然地相遇了 16:15 法文原版书的出现,恰好解开了我在气候拼图工作坊中的知识疑惑点 16:45 出版这本书本身,也是一次气候行动呀 19:50 顺利拿到版权但还没有足够的信心翻译陌生的气候议题,恰好这时遇到了自然之友玲珑计划第三期的招募 22:40 翻译的过程依然有很多困难:本土化的语言体系、故事趣味性的保留、解读各种数据、报告与科学确认 26:40 在中国的出版市场,环保主题书籍是一个冷门,而气候议题则是冷门中的冷门 法国的公民气候行动根植于日常生活,但影响的不仅仅是当地人 29:50 在法国留学时,接触到很多当地的环保设施和环保氛围:比如食堂阿姨会给素食者多加一份素菜,公共洗手间用棒状香皂替代塑料包装的洗手液...... 40:20 以本书作者为例,她们既是创作者,也是气候行动者 42:15 气候拼图工作坊是如何基于一份气候报告而被创立的 43:45 气候拼图工作坊在全球已经有189万人参与,被翻译成45种语言,变成了一个全球性的气候行动项目 45:55 法国拥有公民气候行动的土壤 46:55 这些气候行动产生实际的效果了吗? 48:45 没有玲珑计划,这本书可能不会这么顺利地出版 52:00 未来会继续翻译更多的环保主题书籍 52:54 尽我所能,个体也能对气候这个系统性的问题产生可见的影响 54:30 在“就是现在”前面加一句话,我会说:_______ 55:00 相信春风和种子的力量,欢迎关注「自然之友服务号」,成为自然之友的月捐人 下期再见 (=´∀`)人(´∀`=) / 播客中提及的资料 / 气候科普书《关于气候变化的10个误解》: 中文译者:Lei 中文版序言作者:陈迎老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法文版作者:[比]米里亚姆 · 达曼 [法]夏洛特 - 弗勒尔 · 克里斯托法里/著,[法]莫雷恩 · 普瓦内克/绘 法文版序言作者:[法]卡米尔·艾蒂安(Camille Étienne) Lei 的公众号:我与气候变化的距离 气候拼图工作坊: 创始人Cédric Ringenbach 工作坊基于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报告设计,解释了气候变化的发生机制以及产生的后果 一些书籍和报告: 蓝皮书《中国应对气候变化蓝皮书2022》 由比尔 · 盖茨写的《气候经济与人类未来》 法国漫画《无尽的世界》(Le monde sans fin),由法国达高出版集团在2021年底出版,2022年已售出51.4万册 法国碳咨询机构 Carbone 4的报告:《尽我所能》(Faire Sa Part, 2019) /收听平台/ 欢迎在以下平台订阅,收听,并与我们互动:小宇宙、喜马拉雅、Podcast、网易云音乐、豆瓣播客 /成为大自然的合伙人/ 欢迎成为自然之友的月捐人,用每月小额但持续的捐赠形式,助力中国环境保护公益事业,一起守护大自然。

55分钟
2k+
5个月前

vol.07 普通人如何应对高温天气(内含热射病预防)

提前入夏,高温预警,高温热浪...... 高温天气对身体健康有什么样的影响?普通人要如何做好自我防护? 热射病的死亡率为什么这么高? 夏天应该喝冰的还是喝热的? 南方的糖水、北京的汤水,民间避暑方子真的管用吗? 脆弱人群如何更好地适应气候变化? 为什么要策划发布《高温热浪天气下老年人健康防护手册》? 本期我们邀请到卢辉医生,从中医师的门诊经验出发,结合中西医的视角,科普一下如何有效、科学的避暑,如何更好地做好高温天气的自我防护。 欢迎收听本期节目,也欢迎成为自然之友的月捐人,助力中国环境保护公益事业,一起守护大自然。 /本期团队/ 嘉宾: 卢辉医生 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省肇庆市公立医院副主任医师,中医全科医师。 自然之友“玲珑计划”三期伙伴,四期陪伴导师。 广东省体质健康管理学会委员,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创伤骨科管理分会委员,肇庆市中医药学会委员。 通过自然之友“玲珑计划”的三期培训与陪伴,卢医生发布了《高温热浪天气下老年人健康防护手册》。目前正在开展肇庆市乡镇地区“老年人群体和残障人士气候适应力提升”项目,针对护理老年人的工作人员、老年人等群体开展系列的科普讲座、操作实践技能培训等活动。 主持人:叶叶(自然之友筹款负责人) 节目策划与制作:犀牛 音频剪辑:旺仔,犀牛 播客 Logo 及封面设计:李十字儿 ,犀牛 特别致谢:晓雨 /本期 shownotes / 02:25 卢辉医生的介绍 03:22 随着高温天气的频发,卢医生在门诊接待的哪类病患在增加 04:55 雷暴天气导致的“雷暴哮喘”与预防 08:00 高温热浪与高温的区别,对人体五脏六腑的具体影响 10:23 高温天气下,身体有这些反应,代表健康已经在报警:四大生命体征的变化(体温、血压、呼吸、脉搏),恶心头晕,口渴,出汗,无汗 12:35 “日夜混合热”尤其要注意 14:40 极端天气诱发的疾病也在增多:花粉过敏症 16:45 气候适应:从高湿度的“回南天”突然转入高温天气,身体能适应吗? 18:00 气候迁移(比如海南过冬,东北过夏)对免疫系统的挑战 20:50 感冒的发烧和中暑的发烧如何区别? 24:05 喝藿香正气水能有效防中暑吗? 26:25 正确的喝水:喝水时间、频率,喝水量,喝什么水 30:35 夏天应该喝冰的还是喝热的? 35:05 冬病夏治:天灸(三伏贴) 37:25 民间的避暑方子:喝糖水、喝汤水 39:25 从中西医的角度分别解释三伏天“晒背” 42:34 空调病到底是什么病?去医院要挂什么科? 45:40 接诊的真实案例:因为频繁往返于空调房和高温的厨房而导致中暑晕倒 48:15 高温对人的情绪同样有很大的影响 50:55 在《热浪》书中提到的芝加哥事件导致的社会问题,尤其是脆弱人群 54:00 卢医生的玲珑项目就是考虑到脆弱人群的气候适应方案;希望减少“有感知没认知”的问题 57:00 热射病的高发人群:孕妇、户外工作者、有基础病的老年人 59:50 热射病的科普:发病率低但死亡率高;如何合理预防 1:06:45 卢医生的玲珑项目:气候科普《高温热浪天气下老年人健康防护手册》 卢医生将会在自然之友的月捐群围绕气候适应和这本手册做一场分享,欢迎月捐人们添加大然子的企业微信,蹲蹲活动 1:14:00 卢医生和其他玲珑伙伴有项目合作 1:18:50 自然之友的玲珑计划介绍与卢医生的参与感受 1:23:30 相信春风和种子的力量,欢迎关注「自然之友服务号」,成为自然之友的月捐人 下期再见 (=´∀`)人(´∀`=) /播客中提及的资料/ 自然之友服务号:了解自然之友的月捐项目,以每月小额的捐赠方式支持自然之友 书:《热浪》 自然之友的“玲珑计划”——公民气候行动计划:在公众号「自然之友」中搜索“玲珑计划”,即可查看项目介绍和玲珑伙伴的案例集。 《高温热浪天气下老年人健康防护手册》:添加大然子的企业微信,备注“高温手册”免费领取 /收听平台/ 欢迎在以下平台订阅、收听我们:小宇宙、喜马拉雅、Podcast、网易云音乐 /成为大自然的合伙人/ 欢迎成为自然之友的月捐人,用每月小额但持续的捐赠形式,助力中国环境保护公益事业,一起守护大自然。

84分钟
3k+
8个月前

vol.06 湿地无处不在,但我们似乎并不认识 Ta

作为地球上三大生态系统之一的湿地,是众多水生植物、鸟类、两爬、昆虫的栖息地,被称为“地球之肾”。 ● 湿地里都有什么? ● 湿地在哪儿? ● 湿地为什么是地球上三大生态系统之一? ● 作为普通公众,可以做什么来保护“地球之肾”? ● ...... “有水,水里有土、植物等生命的地方,就是湿地”,听起来随处可见的湿地,但我们对Ta的认识似乎并不多。 本期我们邀请到自然之友绿色公民团队的「柠檬」来聊聊关于湿地的那些事儿,以及自然之友公众守护湿地项目、湿地守护小组成立的幕后故事。 欢迎收听本期节目,也欢迎成为自然之友的月捐人,助力中国环境保护公益事业,一起守护大自然。 /本期团队/ 嘉宾:柠檬(自然之友公众守护湿地项目负责人、自然之友志愿者小组项目主任) 主持人:叶叶(自然之友筹款负责人) 节目策划与制作:犀牛 音频剪辑:Jordy,犀牛 播客Logo及封面设计:李十字儿,犀牛 特别致谢:晓雨 /本期 shownotes / 00:48 本期节目介绍和嘉宾“柠檬”的介绍 什么是湿地 03:00 关于“什么是湿地”,国际和国内略有不同 04:04 一块儿小水洼是湿地吗?人工喷泉也是湿地吗? 06:43 中国的湿地类型原来有这么多 08:15 去哪儿找湿地 湿地里都有什么 09:31 常见湿地植物: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 13:50 常见湿地鸟类:游禽(绿头鸭、鸳鸯)、涉禽(“长脖子老等”苍鹭、白鹭、金斑珩 ) 17:18 其他常见湿地动物:鱼类、两栖爬行、昆虫、底栖生物 18:10 蜻蜓一生中有90%-95%都待在水里 20:40 湿地是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 21:40 湿地有啥用? 自然之友的「公众守护湿地项目」是如何发起的 24:00 2005年,圆明园防渗“之争” 26:55 2015年,北京都市芳园环境公益诉讼案,守护社区的湿地 27:35 2014年-2021年,清河项目 30:20 自然之友「公众守护湿地项目」正式成立 31:50 自然之友「公众守护湿地项目」的两个行动方向:面向公众的湿地培训与活动;法律与政策倡导 自然之友「湿地守护小组」 38:45 自然之友志愿者小组的构成与介绍 41:24 自然之友「湿地守护小组」的建立过程、主要活动 43:15 自然之友的21个志愿者小组。参与小组活动可以关注小组同名公众号、自然之友服务号、自然之友订阅号 人类活动对湿地的常见影响 47:00 亲近湿地亲近水是我们的天性,但这些行为不提倡:不科学的放生、投喂、诱拍摆拍 53:12 一个小的行为背后,可能会带来系统性的湿地问题:河道硬化、物种单一化、外来物种入侵 55:54 中国“蛙哥”——上海行动网络的发起人之一“海狸”:带领公众给青蛙造房子 57:35 海口的五源河改造:引种本土水生植物 59:00 河道修复需要因地制宜: ● 北京水毛茛是指示性物种 ● 守护永定河畔的崖沙燕 ● 尊重生境中的动植物,恢复北京奥森公园的芦苇滩涂,进行数据记录与对比 1:05:10 除了北京,这些城市的志愿者小组也在守护湿地;湿地物种日历 1:07:00 作为普通公众,可以如何守护身边的湿地 ● 参与各志愿者小组的湿地活动 ● 湿地、湿地物种的自然观察与记录 ● 不干扰、不投喂、不放生 ● 遇到问题找“河长”,或者拨打当地市民电话 1:10:40 相信春风和种子的力量。真心实意,身体力行,就是现在。下期再见 (=´∀`)人(´∀`=) /收听平台/ 欢迎在以下平台订阅、收听、评论互动:小宇宙、喜马拉雅、Podcast、网易云音乐 /成为大自然的合伙人/ 欢迎关注「自然之友服务号」,成为自然之友的月捐人,用每月小额但持续的捐赠形式,助力中国环境保护公益事业,一起守护大自然。

71分钟
99+
9个月前

vol.05 编辑部闲聊|我们在做書图书市集上“捡垃圾”

自然之友作为展商,参加了5月中旬在北京工体举办的「做書图书市集」,这也是我们第一次参加图书市集。本期我们邀请到参与摆摊的几位同事,一起聊了聊关于市集的那些事儿: 为什么在撤展日满场跑着“捡垃圾”? 为什么用手写的形式布置摊位? 关于气候变化的误解互动区,读者们的投票结果是怎样的? 乐高二维码真的可以扫出来? 布展花费大公开...... 欢迎收听本期节目,也欢迎成为自然之友的月捐人,助力中国环境保护公益事业,一起守护大自然。 /本期团队/ 嘉宾:蒲公英(自然之友盖娅自然学校工作人员),犀牛 主持人:叶叶(自然之友筹款负责人) 节目制作:犀牛 音频剪辑:大象,犀牛 播客Logo及封面设计:李十字儿 特别致谢:晓雨 /本期 shownotes / 00:45 一期特辑:编辑部闲聊——关于第一次去「做書图书市集」摆摊儿(欢迎在现场涂鸦区找找我们) 02:18 我们为什么要在市集上捡垃圾?都捡了啥? 06:59 本次市集的可循环使用展具:蜂窝纸板 09:23 第一次参加图书市集,布展前的脑暴:如何通过一个互动,让读者了解关于气候变化的误解 13:35 在办公室演练现场布展,物料来自打印店的“垃圾” 16:18 布展物料费用大公开 17:25 市集现场的投票互动区 17:58 盖娅自然教育学校的“可持续好物包”和自然书单推荐:绝版书《无痕山林》、《土里土不气》、《里山资本主义》、《生物多样性》、《北京野花》 22:50 盖娅的「出摊百宝箱」:手工布艺Logo、废弃纸壳的手写价目单、夹子包、麻绳网 27:40 “你们这摊位一看就没花多少钱布置” 28:05 乐高拼的二维码,真的可以扫! 29:35 摊位的布置,来自我们的“逛展”收获 36:10 自然之友的玲珑计划是啥?自然书单推荐:《关于气候变化的10个误解》、《绿孔雀》绘本、《垃圾魔法书》 43:58 自然博物类的书籍在增加 48:00 同事苗苗的现场签绘,沙龙分享「气候变化知多少」,《关于气候变化的10个误解》的译者张蕾的签售 49:30 印象深刻的市集摊位:“请问您的帆布包是哪里买的”、“i人e人小扇子”、只有一本书的摊位 51:28 分享在市集上买到的好书和小玩意儿: 蒲公英买的迷你书项链: 叶叶买的书《环境科学》: 犀牛买的两个帆布袋儿,两本书《一起散步》《电闪雷鸣:天气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有一片田野」在市集现场的漫画快闪展览(给人一种看过就会画的勇气)(´▽`) 56:30 手工:“如何做一本书” 57:50 购物袋可以用废弃的各类手提袋代替 1:00:22 现场可以做更多关于“垃圾分类”的倡导 可以在公众号「诺路环保」获取《零废弃赛事指南》 1:04:30 可以面向赞助商、展商、读者做更多的“零废弃”行为倡导,甚至把塑料瓶回收再制作成书籍周边 1:09:55 建议在展商内部开设【广告时间】板块 1:11:07 感谢来市集帮我们 看摊的月捐人志愿者祝福、叶思妤 1:11:48 相信春风和种子的力量,欢迎关注「自然之友服务号」,成为自然之友的月捐人 下期再 见 (=´∀`)人(´∀`=) /播客中提及的资料/ 公众号:盖娅自然教育(报名参与自然课程、培训) 公众号:自然之友服务号,自然之友 /收听平台/ 欢迎在以下平台订阅、收听,和我们评论互动:小宇宙、喜马拉雅、Podcast、网易云音乐 /成为大自然的合伙人/ 欢迎成为自然之友的月捐人,用每月小额但持续的捐赠形式,助力中国环境保护公益事业,一起守护大自然。

72分钟
99+
10个月前

vol.04 从晾马河到京城塞纳河,亮马河是如何被改造为北京最chill的河流?

在小某书搜索“亮马河”,会弹出一些热门标签:桨板、皮划艇、海棠、City Walk......如何获得更好的「游玩指南」,似乎是大家在提到亮马河时最先关注的话题。那如果从自然、环境的视角去看呢,亮马河是一条被成功改造的“河流”吗? 带着这样的疑惑,我们邀请到自然之友湿地守护小组的顾问「忍冬」,来聊聊用哪些指标去评估亮马河的改造;它的水从何而来;北京有水网状的河湖,为什么依然缺水? 人类因水而兴,城市依水而建。人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河流相伴。而关于河流本身,或许我们了解的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少得多。 欢迎收听本期节目,也欢迎成为自然之友的月捐人,助力中国环境保护公益事业,一起守护大自然。 /本期 shownotes / 【从“臭水沟”到“京城塞纳河”,亮马河是如何被城市改造的】 00:53 本期嘉宾「忍冬」的介绍 03:39 从亮马河的出圈,聊聊亲水活动的好坏之分 06:59 亮马河不仅是北京最chill的 City Walk 路线,作为北京425条河流中的其中之一,它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其实也承担了不同的功能 09:40 从亮马河看城市河流大概经历的三个阶段 15:05 河流的问题往往并非来自“水”,而是来自“岸上” 16:40 亮马河具体指哪一段河流?它的水从哪里来?它最终竟然流向了渤海 18:58 从哪几个方面来评估一个水体改造项目的好坏? 23:23 河流的改造需要从环境、经济、社会文化等不同角度去平衡 25:19 亮马河改造后形成的“一河、两湖、24桥、18景” 28:04 从环境视角来评估亮马河改造的四个具体指标:物理、化学、生态、亲水环境指标 29:50 地表水环境共分为5级:3级及以上的水才能直接接触皮肤 31:45 可以通过“水务局”查询自己身边水的等级 34:50 要给河流的生态修复一些时间 36:57 我家的自来水从哪儿来:看得见的水循环 42:54 看不见的水循环 46:43 从用水总量来辅助评估一个城市的人口承载量 【北京的五大水系;中心城区“六海映日月,八水绕金华”】 54:00 北京的五大水系 55:40 北运河水系 56:30 永定河水系:北京的母亲河如何从“无定”变“永定” 59:07 大清河水系 59:45 潮白河水系 1:00:35 蓟运河水系 1:01:22 中心城区五大水系格局改造的历史 1:03:45 中心城区:两大洼地、六海、八河 1:07:14 对水文化遗产的保护 1:09:46 中心城区之外、六环以内的水系 1:10:40 横跨三个区的温榆河公园建设 1:11:45 清河之州的生态改造 1:16:00 北京的河湖水系特点:经过人工改造的“水网” 1:16:26 北京的防洪排涝格局:西蓄东排、南北分洪 1:17:53 不同水系的水功能如何划分?由谁来划分? 1:23:00 自然之友湿地守护小组面向公众的活动:走河、净滩、湿地调查、参访...... 1:30:10 如何申请成为湿地守护小组的领队志愿者 1:32:20 相信春风和种子的力量,欢迎关注「自然之友服务号」,成为自然之友的月捐人 下期见 (=´∀`)人(´∀`=) /本期团队/ 嘉宾:忍冬(自然之友湿地小组顾问) 主持人:叶叶(自然之友筹款负责人) 节目制作:犀牛 音频剪辑:旺仔,犀牛 播客Logo及封面设计:李十字儿 特别致谢:晓雨 /节目中提及的资料/ 公众号「自然之友湿地守护小组」:报名活动、参与培训 北京的五大水系图: 北京部分城区的水系图: /成为自然之友的月捐人/ 欢迎成为自然之友的月捐人,用每月小额但持续的捐赠,助力中国环境保护公益事业,一起守护大自然。 /收听平台/ 小宇宙、喜马拉雅、Podcast、网易云音乐

92分钟
99+
11个月前

快速观鸟入门,国内外观鸟态度大对比|vol.03 就是现在

上期节目我们聊到了观鸟作为一种环保行动,是如何通过持续的鸟类调查数据记录,在连云港“蓝色海湾”生态修复案中发挥关键作用的。 本期,我们邀请到同样是自然之友野鸟会领队的志愿者「灰灰」,从观鸟爱好者和观鸟领队的角度,聊聊如何入门观鸟,以及国内、国外的观鸟差异。灰灰本身是一位金融相关从业者,当观鸟成为她的一种生活状态之后,她看待世界的角度也在悄悄发生变化......欢迎收听本期节目。 也欢迎成为自然之友的月捐人,助力中国环境保护公益事业,一起守护大自然。 /本期shownotes/ 【国内、国外的观鸟大对比】 01:17 本期嘉宾「灰灰」的介绍 01:40 灰灰在英国读书时第一次接触观鸟 02:40 观鸟和看鸟有什么区别? 04:21 观鸟活动在国内、国外分别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06:00 观鸟人群在国内、国外的对比:大众运动 vs 小众爱好 07:24 国内、国外对于观鸟的科普 09:25 当被朋友问到:你为什么有一个大爷的爱好? 10:00 观鸟是一种生活状态,不是一种具体的活动 11:50 国外很日常的“后院观鸟” 13:05 国内、国外的观鸟大年与观鸟比赛 15:54 鸟塘经济 17:57 国内的麻雀 vs 英国的欧亚鸲 19:00 北京的黑天鹅为什么在大冬天育雏? 21:05 北京一天可以看到多少种鸟类? 23:33 灰灰最难忘的观鸟经历:丹东的鸟浪 24:47 除了感官上的震撼,观鸟是如何“滋养”一位金融从业者的 26:50 观鸟带来的新视角:“去人类中心主义” 29:23 作为爱好者或者领队时,观鸟对灰灰的意义完全不同 【保姆级观鸟入门指南】 32:35 为什么要观鸟:20分钟公园效应 34:00 观鸟简单分三步:走出家门,拿出望远镜,开始观鸟 34:35 如何选望远镜 35:37 我是i人,入门观鸟必须找人带我吗? 37:28 观鸟出发前的准备 37:02 观鸟入门常见困难:哪里有鸟?我怎么看不见? 40:59 听声辨鸟:白头鹎“遵守纪律”,四声杜鹃“光棍好苦”“割麦割谷”“one more bottle”,山斑鸠“gugu gugu”,珠颈斑鸠“gu gu gu”,乌鸫“学狗叫”,大嘴小嘴乌鸦的“aaa” 44:35 第一次如何使用望远镜 49:12 观鸟也有淡旺季:一年四季、一天中的鸟况变化 51:12 观鸟地点推荐 52:28 去年北京的常见鸟类:灰喜麻珠乌 55:05 记录观鸟数据的工具:小程序“观鸟记录中心”、eBird App 56:10 祝大家鸟运亨通! 下期见 (=´∀`)人(´∀`=) /播客中提及的资料/ 书籍《窗外飞过一只鸟》[英] 西蒙·巴恩斯 /本期团队/ /成为自然之友的月捐人/ 欢迎成为自然之友的月捐人,用每月小额但持续的捐赠,助力中国环境保护公益事业,一起守护大自然。 /联系我们/ 播客收听平台:小宇宙、喜马拉雅、苹果Podcast 微信公众号:自然之友服务号、自然之友 微博:自然之友 小红书:自然之友 B站:自然之友

56分钟
2k+
1年前

vol.02 观鸟,是如何叫停一个投资18亿的生态修复项目的?

观鸟不仅仅是一种逃离办公室的娱乐活动,更是一种重要的环保行动。 2024年1月4日,自然之友收到连云港“蓝色海湾”生态修复案的一审判决书。本案是自然之友为保护半蹼鹬等迁徙水鸟的天然觅食地,免遭不科学的生态修复破坏,于2021年5月提起的预防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 历时1000多天,半蹼鹬终于等来了一审结果。而在案件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正是「勺嘴鹬在中国」提供的当地的多年鸟调数据。 本期我们邀请到自然之友法律与政策倡导团队的负责人「沙湿地」,以及自然之友野鸟会的领队志愿者、拥有生态学专业背景的「子文」,一起来聊聊观鸟的意义,以及观鸟和鸟调到底是如何叫停了这个投资18亿的生态修复项目的。 【本期shownotes】 00:40 本期节目主题介绍和两位嘉宾「沙湿地」「子文」的介绍 02:00 「沙湿地」从去专业化的角度聊了聊什么是环境公益诉讼,和我们理解的“打官司”有什么区别 03:30 “公益诉讼”的制度是如何争取到的 05:18 自然之友提起的环境公益诉讼的概况 05:33 为什么要对这个投资18亿的生态修复项目提起诉讼? 07:00 “连云港案”一审判决的结果 07:45 缘起:这个案件是如何来到自然之友身边的,以及鸟调在其中起到的具体作用 10:29 什么是鸟调?一定要有相关的学术背景才能参加吗? 15:48 为什么要做鸟调?鸟调数据对环境有什么意义 17:45 以志愿者的身份长期坚持做“鸟调”的过程中,坚持下来的动力是什么? 21:30 作为观鸟爱好者,连云港案对「子文」的触动 23:20 作为预防性公益诉讼案件,“连云港案”遇到的那些困难 30:48 自然之友提起的国内首例预防性公益诉讼案:绿孔雀案 36:09 致谢「勺嘴鹬在中国」和无数鸟调调查员们常年的持续性行动 37:35 什么是生态修复? 38:28 如何评估一个工程项目是造成了生态修复,还是生态破坏? 41:28 生态破坏之后真的可以进行“修复”吗? 44:20 为什么说鸟类的栖息状况,可以反映出我们环境的好坏? 47:05 鸟儿到底有什么用?如果鸟类的栖息地被破坏,数量减少,最终会对人类会造成什么影响? 50:08 经过“连云港案”之后,观鸟的意义也发生了变化 52:25 我国对于鸟类栖息地的保护现状 53:25 “连云港案”中半蹼鹬的栖息地保护现状 55:04 为了更好地了解城市鸟类的生存状况,自然之友野鸟会做出的尝试和探索。普通公众如何参与观鸟活动? 57:45 除了收集鸟调数据,公众可以如何参与环境保护?遇到环境问题,普通公众可以做什么? 01:01:25 自然之友的《30个环保小行动手册》,可以下拉shownotes查看 01:11:50 感谢自然之友的月捐人们,也欢迎大家加入自然之友的月捐大家庭 01:02:40 下期见 (=´∀`)人(´∀`=) 【播客中提及的资料】 1. 书籍《欧亚鸲的四季》大卫·拉克 2. 北京地区鸟类救助可拨打以下电话:北京猛禽救助中心(010)62205666;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010)89496118 3. 自然之友的30个环保小行动手册: 欢迎成为自然之友的月捐人,助力中国环境保护公益事业,一起守护大自然。

62分钟
1k+
1年前

vol.01 如何无痛过上零废弃生活?(内含垃圾观察记录&减量实践表)

大家好,欢迎收听「就是现在」的第一期节目。 本期我们邀请到了零废弃生活践行者、自然之友垃圾减量的负责人「莲蓬」,一起来聊聊关于零废弃入门的那些事儿: 塑料的原料是什么?湿纸巾的原料又是什么? 家庭内部哪类垃圾的体量最大? “出门五宝”都是什么? 幼儿园里如何进行厨余堆肥? 零废弃就是降低消费欲吗? ...... 欢迎收听本期节目来找找答案, 希望为你审视身边的垃圾提供一些新的视角, 比如自然的视角。 同时,我们还发起了两个活动,欢迎下拉shownotes查看和参与。 本期时间线: 00:11关于播客「就是现在」的小小介绍;欢迎加入自然之友月捐,做大自然的合伙人 00:50本期嘉宾「莲蓬」和主持人「叶叶」分享自己是如何接触到“零废弃”的 04:44 如何理解零废弃的“零” 06:00 零废弃必须要降低物欲吗? 07:30 零废弃就是垃圾分类吗? 14:00 莲蓬分享自己“物尽其用”的故事,比如大学时就已经开始进行可回收物的分类 16:18 为什么以前的“垃圾分类”反而更容易? 21:29 接触零废弃的过程中,对自己触动最大的是什么 25:40 从每日垃圾的观察记录,开始入门零废弃。下拉可获取《垃圾观察记录表&垃圾减量实践表》的免费领取方式 28:44 每一个小的行动,都可以是零废弃的壮举 29:14 垃圾分类、垃圾减量对动植物和整个生态的影响:比如你知道塑料的来源是什么吗? 32:48 零废弃和生活的便利性矛盾吗? 36:45 零废弃的“出门五宝” 37:50 什么是“环保袋”? 39:55 可降解的一次性产品其实并不环保,还有可能造成“粮食”的浪费 45:45 践行零废弃的案例分享|故宫博物院、 北京启明国风幼儿园、深圳的酸奶瓶回收 52:10 践行零废弃生活的痛点 56:45 春节零废弃的小tips:年夜饭打包、闲置交换、年花年桔的回收等 01:05:50零废弃入门的书影音推荐 01:08:30本期的2个互动活动:垃圾观察记录&垃圾减量实践;低碳旅行家大调研。欢迎来参加 01:11:59下期见 (=´∀`)人(´∀`=) 嘉宾:莲蓬(零废弃生活践行者、自然之友垃圾减量负责人) 主持人:叶叶(零废弃爱好者、自然之友筹款负责人) 节目制作:犀牛 音频剪辑:海子、犀牛 播客Logo及节目封面设计:李十字儿 有奖互动:观察垃圾,分享感受,赢“出门三宝” 关注微信公众号「自然之友服务号」,发送关键词“龙年零废弃”,即可领取《垃圾观察记录表&垃圾减量实践表》。 同时,在小宇宙App评论区分享你的垃圾观察、垃圾减量壮举、遇到的挫折和一些感受等,就有机会获得“出门三宝”(自然之友可折叠餐盒+自然之友不锈钢餐具+绿孔雀帆布袋),共3个名额。 备注:获奖名单将于第2期节目上线后公布。 龙年零废弃,从重新认识身边的垃圾开始。 参与调研:“低碳旅行家”在行动 请扫码查看推文,了解详细参与方式: 延伸阅读: 推荐书籍: 《垃圾魔法书》自然之友出品 《零废弃》苏小亲(Shia Su),德籍华人 儿童绘本:《我家的垃圾去哪儿了》《揭秘垃圾》《怕浪费婆婆》《爷爷一定有办法》《约瑟夫有件旧外套》 推荐视频: B站关注「自然之友」,观看零废弃专栏 关于自然之友: 自然之友成立于1993年,是中国成立最早的环保社会组织之一,目前,全国志愿者数量累计超过30000人,月度捐赠人超过5000人。一直以来,自然之友通过环境教育、生态社区、公众参与、法律行动以及政策倡导等方式,运用一系列创新工作手法和动员方法,重建人与自然的连接,守护珍贵的生态环境,推动越来越多绿色公民的出现与成长。 自然之友的愿景:在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中,每个人都能分享安全的资源和美好的环境。 自然之友的使命:建设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平台,让环境保护的意识深入人心并转化成自觉的行动。 自然之友的核心价值观:与大自然为友,尊重自然万物的生命权利;真心实意,身体力行。 欢迎成为月捐人,支持自然之友的环境保护公益工作: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自然之友服务号、自然之友 小红书:自然之友 B站:自然之友

72分钟
99+
1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