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第一次接到联合录制的邀请,来自「不方时间」—三个95后人大女生搭建的电台。这一次,我们从《你的苦痛,与我相关:一位全科医生的平行病历》这本书出发,把书中作者所经历的事,与我们几位医学生所经历的事串起,一同探讨如何理解、面对与处理苦痛。医生不只是医生,而有着医生、患者、患者家属的三重身份。疫情时代不知何时能够结束,生活也不知何时能回归正常,非疫情时代已经是3年前了。或许,对于那个不需要戴口罩时期的回忆,已经模糊。让我们期待一个春暖花开时吧~ 本期节目,你将听到: * 5:44 全科大夫与专科大夫的区别 * 14:19 伤医事件:“白大褂并非铠甲” * 20:44 大白鹅在医师节遭遇患者的恶性伤害? * 27:00 当金钱阻碍生命进程:就医并不是一场金钱与命运的博弈 * 37:37 接受现代医学并非万能的无奈感:面对至于希望渺茫的病人,是否还应该坚持? * 40:22 在生命末尾时,医生能做什么? * 47:46 了解患者病情的多面不只是了解疾病 * 57:07 理想的分级诊疗模式 * 1:02:50全国顶尖医学院毕业生会选择社区医院吗 * 1:16:00 用叙事语言写「平行病历」有必要吗? * 1:27:10 医生看淡生死、看破红尘了吗?
上一期吵架特辑「医生该不该加患者微信」成功冲上小宇宙首页,引起了大家的热烈讨论,我们收到了很多留言是关于自己的故事,我们也看到,其实大部分患者也不想私下麻烦医生。这一期,我们再次邀请Stella,来一场思想碰撞。 本期题目: 三甲医院紧缺科室(如急诊、儿科)该不该降低招聘标准(如硕士)? 正方(应该降低):Stella & 小怂 & 大白鹅 反方(不该降低):小宁 & Kofi 在招聘季中,我们会发现,三甲某些紧缺科室,比如儿科、急诊会降低一定的门槛,比如选择招收硕士。但儿科、急诊确是对临床能力要求很高的科室。理论上,可能这些科室对医生的要求,不光是技术能力方面,还有比如说儿科的人文关怀,急诊的危机处理方面,都有更高的要求。降低门槛一方面可以缓解人才紧缺的问题,但是否会影响医疗质量,有待讨论。 本期节目录制时间为3月27日,但在推送发出的前一天,又发生了上海「急救医生未向求救患者施救事件」,事后对相关医生作出停职处理的决定。疫情之下,医疗人员和资源的紧缺变得更加残酷。接连两起急诊事件,暴露的不只是面对突发事件能力的不足,也是医疗人员和资源的紧缺问题。疫情时代,面对的不只是对新冠的处理,其他疾病也需要处理,目前这种一切为疫情让路的做法,是否值得。 本期节目,你将听到: * 5:16 降低标准不利于科室发展 * 6:38 降低员工的职业荣誉感 * 7:03 提高待遇有助于解决人才紧缺 * 7:38 学历是否可以反映能力 * 8:22 科室氛围造成人才紧缺 * 11:34 博士对科室的热爱度高于硕士 * 14:20 提供给硕士进入三甲的机会 * 15:11 最快解决人才紧缺 * 16:56 清华取消毕业一定要论文产出 * 17:58 行业发展的金字塔结构 * 20:47 医疗安全质量不能通过学历表示 * 23:40 高门槛的原因是供过于求 * 25:46 职业耗竭会阻碍自我发展,选择离职 * 34:40 降低门槛会加大招聘负担 * 39:12 对科室的热爱是在热爱什么 * 44:53 因疫情防控关急诊造成本院护士因哮喘去世 * 59:47 综艺中有梦想而没有学历的故事 * 1:01:07 热爱不等同于能力 从这个辩题,我们讨论到,虽然学历不能代表能力,但是招聘过程中,学历可能是最公平的硬性标准。那合理理想的招聘标准应该是怎么样的,用人单位怎么能最高效的招到想要的人?此外,科研文章和能力在招聘中的地位是否过高。最近的一档综艺—「初入职场的我们-法医季」中向琴琴专科护理出身,进入殡葬行业,但对于法医仍然充满热爱,打败了名校毕业的对手。由于时间原因,关于这个话题我们没有过多讨论,但也很想听听大家的想法,欢迎朋友们留言~
医生是电视剧中常见的主角职业,也是职业剧的最爱。之前我们聊过「机智的医生生活」这一部很受我们喜爱的剧,这部剧更注重的是医患关系、友情和爱情。还有部分医疗剧会偏重医疗知识,比如「豪斯医生」、「周一清晨」等。这一期,我们邀请到神外同学—某钒来和我们聊一聊看过的杂七杂八的医疗剧。医疗剧用较夸张的冲突映射真实世界的问题,但也有些医疗剧存在低级错误。欢迎大家留言分享最爱的医疗剧吧~ 本期节目,你将听到: * 3:00「心术」是医疗剧启蒙 * 3:21 诊断就像探案 * 7:49 不穿白大褂做气管插管 * 10:03 疼痛是成瘾的天然拮抗剂 * 17:46 医疗剧有一定科普性质 * 19:31 器官移植协调员 * 24:03 流浪汉的知情同意书 * 29:51 新版医师法许可特殊情况下没有知情同意的手术 * 31:51 NEJM的吞牙签case * 34:30「白色巨塔」中的内外科纠纷 * 38:54 好的医疗剧可以推动社会进步 * 41:41 年度爆剧「皮科医生行医记」和「爱在头颈外科」 * 55:01 电视剧中的无菌观念
一个热知识,口腔科和临床医学一样,是一级学科。之前在匿名提问箱收到一条评论,问「牙医是真的很赚钱吗?」。这一期,我们就邀请到就读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口腔八年制的橘子🍊,来和我们分享下读口腔是怎么样的体验。第一次拔牙是什么感觉?和患者靠得那么近紧张嘛?应该多久洗一次牙?牙齿黄了怎么办?我们都对橘子的生活充满好奇,问题接二连三,最后得出结论:好好刷牙,定期洗牙。 本期节目,你将听到: * 6:34 crush了我的口腔医生 * 7:56 口腔的二级学科真的太多了! * 10:48 洗牙频率应该多少呢? * 11:31 继龋病和牙周病后最常见的口腔疾病真是「TMD」烦人 * 18:50 小心!埋伏牙在埋伏你 * 23:17 拔完智齿会瘦脸吗? * 23:51 不要再张嘴呼吸了! * 25:25 口腔疾病重在预防 * 31:05 水牙线有必要购买吗? * 37:54 口腔感染有窒息风险 * 42:04 在朋友圈「满地找牙」 * 48:51 口腔八年制的安排 * 54:54 可乐,达咩! 「颞下颌关节👇」 「颞下颌关节紊乱👇」
临床中有很多问题,并不是非黑即白,随着我们的成长,看法会产生变化。本期,我们邀请了16级清华实验班的学妹Stella加入我们的辩论,我们有还没有进入临床的医学生Stella,正在见习中的Kofi,已经完成见实习的小怂和小宁,从不同的角度分享对于某些话题的看法。虽然名义上是一场辩论,但实际没有规则,随时随地battle。本来准备了四个辩题,没想到最后一个题目就录制了1小时。 本期题目: > 医生该不该加患者微信? 正方(应该加):Kofi & 大白鹅 反方(不该加):Stella & 小宁 & 小怂 此题目来源于丁香园的一篇推送「给患者留了联系方式以后,我一天接到了 40 个问诊电话」。在临床中,常常有患者提出能不能加一个医生微信,方便之后随诊。不同的医生会有不同的做法,有的医生会直接拒绝,有的医生会有一个同种疾病的病友群,而有的医生会直接加私人微信。所以,我们就从医学生的角度探讨下医生该不该加患者微信。我们从这个话题聊到了生活和工作的边界感,聊到了患者和医生的边界感,还探讨了分级诊疗制度的不完善。最后想说,加不加微信只是个人选择,播客中的观点也仅代表个人。也欢迎大家在留言区写下你们的想法💡。 本期节目,你将听到: * 5:52 微信无法提供医疗工作必备的查体 * 7:27 私下加号是对其他患者的不公平 * 9:22 医生和患者的界线感 * 11:24 微信会让工作侵占私人生活 * 12:23 生活和工作是否可以割裂 * 13:24 互联网提供平台给医生在工作闲暇时间帮助患者 * 23:31 微信的诉求不只有医疗诉求 * 24:34 加微信是提前了部分医疗决策,从而节约资源 * 26:16 提供帮助的同时也学会拒绝不合理的要求 * 27:29 微信并非提供帮助的唯一途径 * 31:41 医疗体系的不完善应该谁来填补 * 35:42 专科医生承担全科医生的工作可能增加内耗 * 41:24 惯性思维的养成该怎么改变? * 44:27 患者也会给予正面的反馈 * 46:40 如果所有人都不去做这件事情,谁去做这件事情呢?
去年上映的《困在时间里的父亲》给了很多人触动和思考,电影的构思很精巧,以阿尔兹海默症的老人视角去讲述故事,再现错乱的时空和脑海中的世界,从狡猾孤傲的父亲,到暴躁、无助、胆怯、悲伤的老人,无比真实,也像是每一个人类的黄昏。 老龄化是这个社会日益突出的问题,衰老和死亡,也是我们每个人终将面对的问题。我们恐惧死亡,竭尽全力逃避死亡,但它终将到来。本期的「科室专题」,我们邀请到协和老年科博士研究生—「金爽师兄」,带我们一起看看生命最后的旅程。这一次,我们选择直面,探讨生命的边缘。 在录制中,我们了解到「缓和医疗」的目的不是延长生命的终点,而且为了缓解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很多时候,我们可能更倾向于与患者家属沟通病情,认为「患者不能接受自己的情况」,而选择隐瞒病情。而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更加的「以患者为中心」,花一些时间和患者讨论「生前预嘱」: 你现在还有什么遗憾吗? 你有什么想要完成的事吗? 你希望接受怎么样的治疗? 你不希望接受怎么样的治疗? 你希望以怎么样的方式离开这个世界? 缓和医疗给了患者另一种选择,人生不是一定要当英雄,承认死亡也是对生命的尊重。 本期节目,你将听到: * 8:33 退休了想去环球而非环球 * 12:18 更快地离开会更好吗 * 15:01 如果躺在病床上的是你 * 25:34 「缓和医疗」的硬终点不是生命的长度 * 26:58 「坚持一下」是在坚持什么 * 29:42 隐瞒病情能够缓解焦虑吗 * 32:16 你希望怎么离开这个世界 * 36:26 「疾病和照料专家」与「意愿和感受专家」的结合 * 40:46 我想知道我的将来可能会发生什么 * 49:20 What matters the most? * 57:38 「生前预嘱」尚未合法化 * 58:50 早期接受缓和医疗或可延长生命
协和八啦吧推出「科室专题」,不定期邀请一些不同的科室医生来做客。这次,我们选择了儿科作为开篇之作。如果让我选择一个最不愿意去干的科室,我可能就会选择儿科。从踏入医学院的满怀理想,到找工作时的被现实打败,我们会因为儿科的辛苦而逃避这个科室。根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0年全国儿科医生占比4.0%,全国执业医师总人数为340.2万,推算过来全国儿科执业医师数量在13.6万左右。当时谈医学理想的人,现在还有多少人不忘初心呢。这一期,我们邀请到协和儿科博后—「周煜师兄」,给我们带来儿科医生的酸甜苦辣。虽然依然会向现实屈服,但仍要满怀热忱。在这一期的录制中,我们不断被周煜师兄的故事所感动,他们是站在生命起点的人,也欢迎大家加入儿科的大家庭! 本期节目,你将听到: * 4:05 选择儿科是想给他们带来广阔未来 * 5:57 24周早产儿的奇迹 * 7:53 儿科医生是每一个孩子的爸爸妈妈 * 17:18 儿科「查体」需要乘其不备 * 28:45 接受家长的不理解 * 38:08 如何排解负面情绪 * 46:09 母乳库的建立 * 49:50 儿童用药的特殊性 * 1:05:34 孩子唱祝福歌曲
过完年啦,协和八啦吧重磅回归,可想死你们了(冯巩老师语气)。虎年首期节目,我们又叽叽喳喳地聊了一期关于「那些年上过的医学课程」。从清华阶段的基础课程,到协和的医学基础课和临床实践课,虽然现在已经远离了课堂,但每一门都会留下深刻印象。医学虽然不是魔法,但仍有魔力🧙♀️。不过,聊着聊着,偏题到清华美食回忆录,是时候安排清华美食一日游了。 本期节目,你将听到: * 2:08 主播们的留京过年 * 9:57 解剖课的开课仪式 * 14:03 与大体老师的相遇 * 16:11 只有一人的深夜解剖楼 * 21:53 机能实验是第一次「外科手术」 * 29:11 宿舍楼的特殊味道 * 31:00 实验动物教会我们的事 * 32:24 果蝇们请「抖擞精神」,「多子多福」 * 33:42 香喷喷的培养基🧫 * 34:52 小桥烧烤是深夜美食No.1 * 42:26 「真理姐姐」的quiz * 51:44 查体考试的诀窍是rap * 53:11 怕痒partner在查体考试时的憋笑 * 56:43 「肛诊」的独特体验
苦于想主题的我们,干脆来了一期没有嘉宾、没有脚本的纯闲聊。从相声,聊到剧本杀,又到了恐怖密逃。这一期,咱就是个「在太空中漫游」吧。明明是白天的录制,在小宁的恐怖故事讲述中,吓得我们瑟瑟发抖。最后,如果大家什么想听我们聊的话,欢迎留言! 本期节目,你将听到: * 5:38 小宁还没开始的相声之旅 * 7:46 台湾腔的秘诀是不动舌头 * 9:58 留京过年 * 11:12 剧本杀的drama体验 * 15:14 加麻加辣的密室逃脱 * 23:18 偶然成为鬼屋的NPC * 33:24 跨年夜的清吧不开门 * 38:15 圣诞夜必看「真爱至上」 * 38:53 怒拆5000响鞭炮只为5秒的快乐 * 42:17 包书皮和标自然段的快乐 * 51:30 小众乐团不小众 特别提示,本期可能对密室逃脱有非常轻微剧透。不过不告诉你们密逃的名字,也就算没有剧透😬。小宁节目中推荐的宝藏乐团:King Gnu 和 FIne乐团。
还记得小怂前几期播客开头的slogan「我是焦虑的找工作的小怂」,现在我们终于成功上岸👏。所以这是一期「求职上岸专辑」,请来了内科同学「小九」,外科同学「麻吉」,皮肤科同学「小怂」以及外科同学「小宁」,讲一讲求职经历。本期兼并干货和鸡汤,与其独立焦虑,不如听听我们的故事。最后,在锦鲤、熹贵妃、旺旺、微笑喵、翻车鱼的保佑下,我们都能成功上岸! 插播:协和八医学生成长营招募中,提供与学长学姐对话机会,解答各种疑惑!戳👉求职分享营。 本期节目,你将听到: * 1:59 「翻车鱼」挡住翻车 * 3:50 证件照的正确拍法 * 8:43 如何突出个人亮点 * 15:03 永远keep real * 16:33 令人奔溃的填报系统 * 23:00 不同医院不同科室如何抉择 * 28:57 如何看待「卷王」 * 37:13 不同学制的求职区别 * 40:54 人生导师的名言 * 46:15 面试的奇怪问题 * 51:02 「女外科大夫」的障碍 * 59:12 小宁再次开嗓「热爱105度的你」
「恶作剧之吻」中的江直树成了无数人心中的白月光,大家对男医生的滤镜也随着医疗剧的播出逐渐加重,男医生成为结婚的热门对象。后台断断续续有留言说如何找一个医学生当男朋友。所以,作为2022年第一期,我们邀请了小怂的隔壁床「麻吉」和她的男友「岛主」来播客讲讲他们的爱情神话,开始甜蜜的一年。麻吉和岛主是同班同学,都将成为一名外科大夫。对于过去,他们进行了甜蜜的回忆;对于将来,他们展开了想象。希望收听本期节目的你,相信爱情,浪漫至上,以自己的方式谱写爱情神话。 本期节目,你将听到: * 0:48 小宁返场成为常驻主播 * 8:13 用放大镜🔍刷票圈 * 14:44 小宁的「问诊式相亲」 * 16:12 如何看待网络交友 * 22:37 古老的话题:「男女之间有纯友谊吗」 * 31:27 吵架理由只是不关灯 * 33:19 分手后还能做朋友吗 * 38:20 求职时的「性别差异」 * 43:47 给舍友备注「西伯利亚大野猪」 * 52:00 日天低音版土味情话 特别提示,由于不可抗力,播客后20分钟音质偏差,经过日天的努力抢救,仍然存在部分杂音,我们下期改进!
近期朋友圈爆款「协和医院规培生的一天」,内容真实但有点负能量。住院医作为与病房患者直接接触最多的人群,一天的工作充实且辛苦,但总有那么些暖心的事。本期播客,我们邀请了两位内科住院医-大白鹅和HeHe聊一聊他们的工作日常,从另一个角度,沉浸式体验住院医的一天。HeHe来自心内科,博后二年级,大白鹅来自全科,硕士研究生二年级。两位嘉宾的经历让我们意识到,从见实习生到一名合格的住院医,需要很多历练。学医路很苦,但你并不孤独,我们一起向光而行。特别提醒,本期充满Kofi「鹅鹅鹅鹅鹅鹅」爽朗不做作的笑声,适当调小音量。 本期节目,你将听到: * 4:44 住院医上班第一天 * 9:51 住院医日常工作流程 * 13:14 独值考试三步走 * 15:21 第一次独值夜 * 23:11 值班的那些「小迷信」 * 25:26 急诊/重症病房和普通病房的区别 * 39:07 如何正确「交班」 * 47:20 最爱「有眼力见」的小弟小妹 * 52:19 大型立flag现场 最后在2021年年末,小八啦吧很开心能够和大家相遇,希望大家的2022年一定要是很快乐的一年,我们继续一起用声音分享快乐吧! 新年快乐!Happy New Year!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