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四十岁,荷尔蒙在消退,是庆幸还是害怕?

03:32 让三亚的归三亚,让北京的归北京 05:14 自行车与整个青春期有关,很年轻很美好 08:57 一些创作者的幸福时刻 13:47 曾经叛逆过,慢慢回正 16:22 热爱、尽力尽力、尽量从容 22:29 中年人如何面对荷尔蒙的消退 24:19 被荷尔蒙迷惑很蠢吗? 29:00 对“辛苦人生”向内和向外的两种方式 32:11 心动的感觉,很好 34:31 四十岁的收获,情绪稳定,看待问题相对客观 36:34 对成功的渴望消减了 40:20 建立价值感的坐标系,多元一些,有外界的,也要有向内的 42:00 喜欢的人的类型变化 44:23 不喜欢社会化程度很高的人 47:11 会对“才华”和“有趣”祛魅 48:41 拳怕少壮,棍怕老狼 54:34 对激情的消失抱有恐惧 58:31 三十五岁害怕衰老,买化妆品,交智商税 63:02 “气血充足的美”,是很好的夸赞 65:13 四十岁,迎接身体的变化 67:09 “生理期”,每个月的“哲学家时刻” 69:00 两个老友:一个是智能手机,一个是诺基亚 72:00 四十岁了,更有承担了 75:11 老友眼中对方的变化 78:33 珍惜生活中能给你推动力的人 83:00 手账本,认真且珍惜的过日子 86:05 你害怕孤独吗? 88:07 如何习惯孤独? 91:54 对孤独有耻感 94:33 不必过度美化孤独 98:19 假设我们过上另一种人生 102:59 格格不入好,还是和别人一样好? 108:13 感谢北京,感谢自己的选择 111:05 我现在的样子,就是我最好的样子 112:11 六十岁,彼此的样子 音乐选取: 《Thank You for Hearing Me》-Sinéad O'Connor

113分钟
23k+
11个月前

51.她二十一岁,曾抑郁,她说:每天一个小目标,活过今天

shownote: 00:03 在三亚,奇妙的际遇 08:53 人生是隧道还是旷野? 10:28 在英文的世界里,突然与中国古人发生了联结,体会到知识的奥义 12:04 教育体制锻造了韧性,但韧性背后的代价,是隐形且长远的 14:33 虽然第一名,却深陷自我否定的泥淖 15:56 十六七岁的年轻人,没有探索兴趣的自由度 17:51 抑郁症潜伏期,感觉到全世界的灯光都熄灭了 20:30 习以为常才是最可怕的 21:25 偶尔治愈,常常复发 25:47 心理咨询师造访了内心从未被看见从未被聆听的角落 26:38 大部分的内驱其实都是他律 28:22 从未调用过真正的内驱,以致在全然陌生的环境里,没有了支撑自己的火种 29:00 外部的镜子一旦撤出,人就失去了坐标 31:26 不同学科之间的思想碰撞,让人沉醉 32:19 抑郁中,一件非常轻易的小事,都会变得艰难无比 36:13 用不同的视角去看待一切,慢慢重组破碎的自己 37:48 原生家庭的问题,是很多小朋友抑郁的原因之一 40:15 什么能自救就用什么 41:59 选择哪种玩法来参与这场游戏 43:49 剃寸头,做新造的人 45:15 社交网络各式各款的晒,都在隐形地晒同一种东西,就是财富 48:30 不想被什么年龄,应该穿什么,或者怎么样穿所定义 52:06 用新的视角,去探索家庭关系 54:32 光是以你的方式存在,就可以告诉所有人你是什么样的人 59:24 当灵魂遇到重大伤害时,就是与大灵魂对话的时候 61:30 要务第一 63:09 坐在尘土中,就是脏的吗? 音乐选取: 《Good Morning Anne》-Ari Posner/Amin Bhatia 《Goodnight Anne》-Ari Posner/Amin Bhatia

65分钟
12k+
1年前

50.两位女作家由《坠落的审判》聊开去:大灵魂与小灵魂的吞噬与供养

Shownote: 00:28 认真践行新年目标:身心健康 06:39 因为《坠落的审判》,拥有一个神奇的际遇 09:18 借由马尔克斯的《我们八月见》,和何大草老师聊什么叫“富有人性” 11:44 代入一个视角绝不是我们进入电影的唯一途径 13:46 什么叫做作家的成功? 22:24 女性成为强者的唯一途径,就是变成一个男人吗? 24:24 两个作家伴侣,存在一种更好的相处方式吗? 32:59 生活中困境确实如此,但是不是应该有一些更好的盼望 35:20 水老师观影感受:虽然主题严肃沉重,但是讲述方式举重若轻 37:42 法国人的思辩传统 40:03 故事很巧妙,悬疑性非常强,一气呵成 42:57 电影的故事性,到底重不重要? 44:13 想要故事如此深刻,是需要写作者对自己下狠手 45:48 水老师:会先入为主地代入作家的职业,而非性别角色 47:43 为什么很多作家都是单身? 50:12 大灵魂和小灵魂 52:28 大灵魂和小灵魂是相形而言 53:22 大灵魂的统一招式 57:09 家务确实是妨碍写作的 57:33 除了婚姻,一些女作家的其他选择 63:54 对很多男性来说,并不是困境,问题相对来说容易解决 65:26 两个大灵魂,能很好地相处吗 66:06 水老师:对创作环境的羡慕 71:46 水老师:《草木人间》,一部很真诚的电影 73:06 法国社会,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让人震撼 77:16 虽然复杂痛苦,但底色还是相信爱 80:59 创作者最大的温柔,是让观众根据自己生命经验,去感受和看见不同的人性和真相 音乐选取: 《24 Préludes, Op.28:4. In E Minor》- Ivo Pogorelich 《Dying In the Sun》-The Cranberries

83分钟
12k+
1年前

49.世界自闭症日对话张梓琳:被定义的世界小姐,不被定义的人生

4月2日是世界孤独症日。借由这特殊的节日,邦妮向张梓琳发出邀请,两人进行了一场亲密的对谈。2007年,张梓琳成为首位华人世界小姐,在任期内她首次接触到孤独症儿童,在以后的岁月里,她一直身体力行,关注着这一特殊群体,并在2021年创办了“聆画廊”。“聆画廊”是坐落在北戴河阿那亚的一个艺术画廊,致力于为不同年龄的参观者呈现丰富多元的艺术作品,更重要的是,画廊会一直为特殊小画手留有固定的展览席位,让我们普通人走进孤独症儿童,聆听他们的声音。 本期节目,两位好友从梓琳的运动员生涯、选美经历,再到她成为“聆画廊”的主理人,过程中的意外与惊喜、成长与转变、低落与收获,坦诚分享。更重要的是,两位就孤独症儿童的世界,展开交流,让我们了解到通过画作,去看见、去聆听、去拥抱孤独症儿童。 作为孤独症的话题延伸,在最后邦妮推荐了电影《这里是亚美子》。这部电影用孤独症儿童亚美子的视角,真实地还原了特殊儿童的处境与心理,让我们理解了不能理解的部分,也理解了不想去理解的部分。 Shownote: 01:50 资深运动依赖者和运动小白的心得交流 05:18 常年运动,对人的积极作用 06:40 运动对孩子的塑造,有残酷的部分,也有积极的部分 08:34 梓琳:运动,不是天赋是热爱 09:33 梓琳:枯燥的运动,给人乐趣,乐趣的来源,是成就感 10:28 关于梓琳最沮丧的一次比赛经历,虽然得了冠军,却陷入深深的痛苦 17:26 梓琳:小时候从来没有接受过对于外貌的赞美,一切成就感都是来源于自己所做的事 18:28 梓琳:本想用世姐的比赛来结束自己的模特生涯,结果拿到了冠军 22:43 梓琳:用平常心,认真过好当下 24:45 关于梓琳第一次接触孤独症 27:37 梓琳:对特殊儿童的父母,唯有敬佩 32:22 关于特殊儿童的画作,关于他们的表达 33:57 关于“聆”画廊 35:59 关于梓琳印象最深的一幅画:猫头鹰 38:29 关于梓琳目前的日常生活 40:29 梓琳:希望能帮助到更多的特殊儿童 42:06 在中国,140个小朋友里,就有1个是自闭症儿童 43:16 《这里是亚美子》,非常强的颤栗和疼痛 45:38 《这里是亚美子》,一些孤独症儿童的兴趣点 49:11 这部电影,如实地还原了自闭症的生存困境,以及他家人面临的压力和艰难 53:51 这部电影里,家里没有坏人,但每个人都在被磨损,得不到修复,迎接的是雪崩 58:33 电影真伟大,让我们理解了不能理解的部分,也让我们理解了不想去理解的部分 63:41 《这里是亚美子》:喜欢也会变成对别人的伤害 64:33 电影最后,一些明亮的温暖 68:39 电影最后的呈现,是创作者最大的温柔 73:04 如果大家有一定心理能量,希望能关注这个特殊群体。能参与进来很好,不能参与的话,提高对这个群体的认知,也是一个很好的事情。 音乐选取: 《这世界唯一的你》-周迅 《Hello》-青葉市子

77分钟
5k+
1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