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7明晰减肥的目的 04:49不要苛责自己,尽可能提高自己的心理效能 09:00晚睡、熬夜和失眠是三个概念 10:44健康的饮食,很关键 22:41适当的运动,但不要把运动当惩罚 35:58杨沁弦老师的减脂经历 42:42心理状态对健身的影响 45:20人与食物的关系 49:00将注意力从食物上引开的小妙招 56:24尝试去寻求稳定长久的愉悦,而不是一味追求刺激 1:06:44与运动的关系 1:20:27压力会造成增加皮质醇 1:24:19给食物排优先级 1:27:14用健康的饮食结构,去代替断食或者暴饮暴食 1:29:41减脂成功后的心理感受 1:38:30健康地长久地变瘦
03:06大雨中,撑伞散步,缓解焦虑 06:43特殊时期,喜剧节目,功德无量 08:01去录制了一次喜人奇妙夜 15:00一个演员风华绝代,不只是长相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他的精神内核 17:15张嘴就来,按捺不住的夸人天赋 24:15没有创作是不焦虑的 27:15运动、饮食和创作,积极平衡三者关系 30:25去看喜人的展演,观众的笑声是演员最大的养分
00:26 松本大洋《东京平常日》 13:15 一个人可以过着再卑微的生活,仍旧拥有心怀星辰大海的权利 15:44 最珍贵的是,按喜欢的方式过了一生 16:08 东京旅行日志 19:50 小时候恐怖的黄山特种兵之旅 21:41 体验好友的东京平常日 26:20 东京饮食,食材新鲜,但味型单一 34:52 附近相对完整 39:41 想拥抱世界,但不多 43:30 被小盆栽、鱼、庭院、精油、香料深深吸引 46:54 克服出门的恐惧 51:08 日本庭院廊下喝陈皮热水,心生清凉 52:34 横滨的洗浴中心之行,啼笑皆非大乌龙
04:55 既然不能不痛苦,那就尽量让自己痛苦的舒服一点 08:00 一个关于维持现状的隐喻 10:02 高圆圆,一个非常周到的人 11:54 真诚推荐《走走停停》,灵光一现,妙趣横生 13:27 岳红老师,是她托住了生活的底子 16:20 其实很多人在我们还没有接受自己的时候,就已经充分接受了我们 18:33 胡歌,放下自己的光环,走入寻常人群之中 19:35 高圆圆,一张属于大荧幕的脸 24:30 允许一切发生,做勇敢快乐的人 28:00 《幻世浮生》,一种深刻复杂的母女关系 31:54 《幻世浮生》的大致故事和关键人物 47:52 穆谢丽,永远不把自己放在一个受害者的位置 54:10 从不苛责人的感性和人的非理性 56:57 希望她活着不是为了面包,希望全世界的蛋糕都是为她准备的 62:56 否认女儿比否认自己还难受 69:00 猫吃老鼠不是最残忍的,最残忍的是它吃之前还要玩弄它 71:58 愤怒的爆发,是可贵的 76:35 凯特·温斯莱特,一张脸,同时承载两种截然相反的情绪 79:15 心理终于完成了与女儿的剥离 80:00 亲手喂养出一条毒蛇后,如何从毒牙下逃走 音乐选取: 《我活着呐》-step.jad依加
01:59 珍惜给自己起始力的人 04:26 起承转合,每一趴都重要 07:15 身体要省着点用 09:11 写故事,是疗愈 12:52 分享自己阅读习惯:原著小说、剧本加上剧集,三位一体 14:27 喜欢的华语剧本大神:贾樟柯、邱刚健、朱天文、李樯、刘恒 19:53 原著文本,朴实简单,没有过多渲染,是现实主义笔触 29:38 从原著到剧本,改编的非常优秀,一波三折,有起有落 39:30 给人物加色彩,让陈旧的人物贴合当下语境 41:33 刘琳老师,剧中的定海神针 49:50 戏不怕狗血,重要的是要稳稳接住 50:49 周雨彤,美出新高度,大戏演得好,小戏不马虎 53:28 李现,在泛霸总的路上,各有各的诠释,各有各的魅力 59:58 导演,通过影像语言,把俗世日常拍得自成角落,把情感拍得荡漾充盈 69:23 电视剧没有强冲突,很难精彩 78:45 关于《春色寄情人》的小瑕疵 音乐选取: 《春色悠悠不及你荡漾》- 陈婧霏
Shownote: 01:36 与福州在地文化杂志《homeland》结缘,结识副主编许灵怡 03:22 福州,一个常被忽略的城市 05:04 不着急,先喝会儿茶吧 06:25 《homeland》杂志社,一个非常适合写稿的地方 07:42 巴晓光与《诸神的游戏》,既有风土人情,又有人文积淀 10:44 血脉里的龙舟基因 11:52 福州内河发达,有五千多条龙舟 13:08 巴晓光老师制定了的专属龙舟行,了解全须全尾的神俗文化 15:19 以境社为单位,一境一神 17:33 龙舟与皮划艇的区别 18:55 热爱神俗文化的年轻人,对龙舟有很深的热爱 23:25 划龙舟,坐龙头 25:31 女人不能上龙舟,但男人却有很多世俗的快乐和荣耀 27:21 林岑,摄影师,他镜头里的龙舟照片,总能呈现一瞬间的血涌和豪壮 31:52 七拐八拐,从高档小区,恍惚走进一个村落 35:00 一个让人震颤的神殿 39:31 请龙头,供奉神明 41:21 番鸭米线,围观乡厨做饭 48:50 青白蛇境社 50:00 潘属打鼓,摇头摆尾,让人沉迷 54:22 近距离看划龙舟,激情澎湃 59:00 划龙舟,感受群体的快乐 62:00 去吃盛大的龙舟饭 68:00 敬过神的饭,是必须要吃的 71:07 龙舟兄弟的狂欢宴,至情至性 75:05 用身体去呼应土地上发生的事情 音乐选取: 《七溜八溜 WAIYA》- 万妮达
00:20 故事终于跑起来了 06:15 托芙·扬松《爱与创作》 08:10 不是摇旗人,是践行者 10:20 一个牺牲自己的母亲,和一个有名望的父亲 13:12 年轻女性的必经之路:心疼妈妈,渴望被父亲肯定 16:00 那些影响过托芙·扬松的人 20:30 一直抱有清贫艺术家的习惯 23:17 对自己的感受和生活保持一种最大程度的诚实 25:24 人总活在悖论里 29:21 心之向往,是灵魂的配重 31:23 不要忘记一个初学者珍贵的自信,不要忘记作为一个出发者的精神 37:36 《我的阿勒泰》,一剂强心针 40:00 马伊琍老师,不仅能演精致泼辣的东方明珠,也能演粗犷洒脱的草原女子 45:30 托肯,一匹要奔要跑的小马驹 48:00 于适,真情实感胜过演技 52:45 澡堂的戏,一个女性的伊甸园 54:28 今年的人生目标:身心健康第一位 70:30 给睡前思绪归类,人就会慢慢解绑放松 音乐选取: 《Travel To Edinburgh》-Tom Tykwer
03:32 让三亚的归三亚,让北京的归北京 05:14 自行车与整个青春期有关,很年轻很美好 08:57 一些创作者的幸福时刻 13:47 曾经叛逆过,慢慢回正 16:22 热爱、尽力尽力、尽量从容 22:29 中年人如何面对荷尔蒙的消退 24:19 被荷尔蒙迷惑很蠢吗? 29:00 对“辛苦人生”向内和向外的两种方式 32:11 心动的感觉,很好 34:31 四十岁的收获,情绪稳定,看待问题相对客观 36:34 对成功的渴望消减了 40:20 建立价值感的坐标系,多元一些,有外界的,也要有向内的 42:00 喜欢的人的类型变化 44:23 不喜欢社会化程度很高的人 47:11 会对“才华”和“有趣”祛魅 48:41 拳怕少壮,棍怕老狼 54:34 对激情的消失抱有恐惧 58:31 三十五岁害怕衰老,买化妆品,交智商税 63:02 “气血充足的美”,是很好的夸赞 65:13 四十岁,迎接身体的变化 67:09 “生理期”,每个月的“哲学家时刻” 69:00 两个老友:一个是智能手机,一个是诺基亚 72:00 四十岁了,更有承担了 75:11 老友眼中对方的变化 78:33 珍惜生活中能给你推动力的人 83:00 手账本,认真且珍惜的过日子 86:05 你害怕孤独吗? 88:07 如何习惯孤独? 91:54 对孤独有耻感 94:33 不必过度美化孤独 98:19 假设我们过上另一种人生 102:59 格格不入好,还是和别人一样好? 108:13 感谢北京,感谢自己的选择 111:05 我现在的样子,就是我最好的样子 112:11 六十岁,彼此的样子 音乐选取: 《Thank You for Hearing Me》-Sinéad O'Connor
shownote: 00:35 重新开始运动,感受身体,健康成为第一诉求 06:49 开始尝试跳舞,想要忘情的舞动,享受身体 14:03 做正念练习,标记认识了解当下的情绪 15:38 上课,莎士比亚的课程以及精神分析莎士比亚作品的课程 17:56 在海口,吃吃喝喝,逛批发市场,看南洋小建筑,去庙宇拜佛 27:33 去东坡大展,去接近大灵魂 29:10 去东京看《祭侄文稿》,去合羽桥看厨具 35:28 看展前的完美休息 36:12 站在东坡真迹前,奢侈地欣赏两小时 37:27 苏东坡的《寒食帖》,普通人的沉痛沮丧,令人感动 41:19 苏东坡《新岁展庆帖》,有日常有兴味的活下去 46:52 苏东坡《人来得书贴》,墨尽人枯的苦痛 音乐选取: 《have a good day》—— 旅行新蜜蜂
shownote: 00:03 在三亚,奇妙的际遇 08:53 人生是隧道还是旷野? 10:28 在英文的世界里,突然与中国古人发生了联结,体会到知识的奥义 12:04 教育体制锻造了韧性,但韧性背后的代价,是隐形且长远的 14:33 虽然第一名,却深陷自我否定的泥淖 15:56 十六七岁的年轻人,没有探索兴趣的自由度 17:51 抑郁症潜伏期,感觉到全世界的灯光都熄灭了 20:30 习以为常才是最可怕的 21:25 偶尔治愈,常常复发 25:47 心理咨询师造访了内心从未被看见从未被聆听的角落 26:38 大部分的内驱其实都是他律 28:22 从未调用过真正的内驱,以致在全然陌生的环境里,没有了支撑自己的火种 29:00 外部的镜子一旦撤出,人就失去了坐标 31:26 不同学科之间的思想碰撞,让人沉醉 32:19 抑郁中,一件非常轻易的小事,都会变得艰难无比 36:13 用不同的视角去看待一切,慢慢重组破碎的自己 37:48 原生家庭的问题,是很多小朋友抑郁的原因之一 40:15 什么能自救就用什么 41:59 选择哪种玩法来参与这场游戏 43:49 剃寸头,做新造的人 45:15 社交网络各式各款的晒,都在隐形地晒同一种东西,就是财富 48:30 不想被什么年龄,应该穿什么,或者怎么样穿所定义 52:06 用新的视角,去探索家庭关系 54:32 光是以你的方式存在,就可以告诉所有人你是什么样的人 59:24 当灵魂遇到重大伤害时,就是与大灵魂对话的时候 61:30 要务第一 63:09 坐在尘土中,就是脏的吗? 音乐选取: 《Good Morning Anne》-Ari Posner/Amin Bhatia 《Goodnight Anne》-Ari Posner/Amin Bhatia
Shownote: 00:28 认真践行新年目标:身心健康 06:39 因为《坠落的审判》,拥有一个神奇的际遇 09:18 借由马尔克斯的《我们八月见》,和何大草老师聊什么叫“富有人性” 11:44 代入一个视角绝不是我们进入电影的唯一途径 13:46 什么叫做作家的成功? 22:24 女性成为强者的唯一途径,就是变成一个男人吗? 24:24 两个作家伴侣,存在一种更好的相处方式吗? 32:59 生活中困境确实如此,但是不是应该有一些更好的盼望 35:20 水老师观影感受:虽然主题严肃沉重,但是讲述方式举重若轻 37:42 法国人的思辩传统 40:03 故事很巧妙,悬疑性非常强,一气呵成 42:57 电影的故事性,到底重不重要? 44:13 想要故事如此深刻,是需要写作者对自己下狠手 45:48 水老师:会先入为主地代入作家的职业,而非性别角色 47:43 为什么很多作家都是单身? 50:12 大灵魂和小灵魂 52:28 大灵魂和小灵魂是相形而言 53:22 大灵魂的统一招式 57:09 家务确实是妨碍写作的 57:33 除了婚姻,一些女作家的其他选择 63:54 对很多男性来说,并不是困境,问题相对来说容易解决 65:26 两个大灵魂,能很好地相处吗 66:06 水老师:对创作环境的羡慕 71:46 水老师:《草木人间》,一部很真诚的电影 73:06 法国社会,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让人震撼 77:16 虽然复杂痛苦,但底色还是相信爱 80:59 创作者最大的温柔,是让观众根据自己生命经验,去感受和看见不同的人性和真相 音乐选取: 《24 Préludes, Op.28:4. In E Minor》- Ivo Pogorelich 《Dying In the Sun》-The Cranberries
4月2日是世界孤独症日。借由这特殊的节日,邦妮向张梓琳发出邀请,两人进行了一场亲密的对谈。2007年,张梓琳成为首位华人世界小姐,在任期内她首次接触到孤独症儿童,在以后的岁月里,她一直身体力行,关注着这一特殊群体,并在2021年创办了“聆画廊”。“聆画廊”是坐落在北戴河阿那亚的一个艺术画廊,致力于为不同年龄的参观者呈现丰富多元的艺术作品,更重要的是,画廊会一直为特殊小画手留有固定的展览席位,让我们普通人走进孤独症儿童,聆听他们的声音。 本期节目,两位好友从梓琳的运动员生涯、选美经历,再到她成为“聆画廊”的主理人,过程中的意外与惊喜、成长与转变、低落与收获,坦诚分享。更重要的是,两位就孤独症儿童的世界,展开交流,让我们了解到通过画作,去看见、去聆听、去拥抱孤独症儿童。 作为孤独症的话题延伸,在最后邦妮推荐了电影《这里是亚美子》。这部电影用孤独症儿童亚美子的视角,真实地还原了特殊儿童的处境与心理,让我们理解了不能理解的部分,也理解了不想去理解的部分。 Shownote: 01:50 资深运动依赖者和运动小白的心得交流 05:18 常年运动,对人的积极作用 06:40 运动对孩子的塑造,有残酷的部分,也有积极的部分 08:34 梓琳:运动,不是天赋是热爱 09:33 梓琳:枯燥的运动,给人乐趣,乐趣的来源,是成就感 10:28 关于梓琳最沮丧的一次比赛经历,虽然得了冠军,却陷入深深的痛苦 17:26 梓琳:小时候从来没有接受过对于外貌的赞美,一切成就感都是来源于自己所做的事 18:28 梓琳:本想用世姐的比赛来结束自己的模特生涯,结果拿到了冠军 22:43 梓琳:用平常心,认真过好当下 24:45 关于梓琳第一次接触孤独症 27:37 梓琳:对特殊儿童的父母,唯有敬佩 32:22 关于特殊儿童的画作,关于他们的表达 33:57 关于“聆”画廊 35:59 关于梓琳印象最深的一幅画:猫头鹰 38:29 关于梓琳目前的日常生活 40:29 梓琳:希望能帮助到更多的特殊儿童 42:06 在中国,140个小朋友里,就有1个是自闭症儿童 43:16 《这里是亚美子》,非常强的颤栗和疼痛 45:38 《这里是亚美子》,一些孤独症儿童的兴趣点 49:11 这部电影,如实地还原了自闭症的生存困境,以及他家人面临的压力和艰难 53:51 这部电影里,家里没有坏人,但每个人都在被磨损,得不到修复,迎接的是雪崩 58:33 电影真伟大,让我们理解了不能理解的部分,也让我们理解了不想去理解的部分 63:41 《这里是亚美子》:喜欢也会变成对别人的伤害 64:33 电影最后,一些明亮的温暖 68:39 电影最后的呈现,是创作者最大的温柔 73:04 如果大家有一定心理能量,希望能关注这个特殊群体。能参与进来很好,不能参与的话,提高对这个群体的认知,也是一个很好的事情。 音乐选取: 《这世界唯一的你》-周迅 《Hello》-青葉市子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