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吱声

Album
主播:
懂自然
出版方:
懂自然
订阅数:
1077
集数:
5
最近更新:
2年前
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播客简介...
一档科学类访谈节目,希望能通过对话的形式,探讨科学与人的关系,分享学霸的成长史,打破大众对科学家的刻板印象,从科幻洞察科学对人类的影响,了解科学对普通人的价值。
科学吱声的创作者...
懂自然
科学吱声的音频...

E04 对话王元卓:大数据科学家和他的最美家庭

本期节目邀请了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大数据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王元卓老师聊聊科学家的成长之路,除了关于科学以及科普相关的话题,本期内容还涉及了很多关于家庭教育相关的话题,并且还邀请了他的女儿一起畅谈,由父亲和女儿从不同的视角里来观察这个首都十大最美家庭的诞生。 【主持】 懂自然 【嘉宾】 王元卓,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科大数据研究院院长。出版有《科幻电影中的科学:科学家奶爸的宇宙手绘》《科幻电影中的科学:科学家奶爸的AI手绘》。 玥玥,王元卓老师的大女儿,就读于北京一零一中学初一。 【时间轴】 03:00 大数据研究院都研究什么? 08:40 大数据的概念2012年才被学界认可 12:50 大数据的前世今生 18:05 小学的理想影响至今 24:30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是一体两面 27:20 91年第一次接触计算机 32:15 曾经的星际争霸战队选手 39:30 大数据协助抗议是最有成就感的工作 46:00 全家人一起种菜是最开心的事 49:00 报菜名 57:00 送给孩子一个定制的机器人 61:00 编制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主题 67:30 叛逆的情绪只会在没有作业的时候出现 78:10 四人的家庭生态很神奇 80:20 漂亮、担当、大气 82:30 帅气、可靠、受欢迎 84:20 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陪伴 92:40 广告牌上的最美家庭 98:40 成为了练习册上的一部分 100:20 无心插柳柳成荫 114:00 填补价值空缺是做书的初衷 124:00 双减之后需要更多的科学课程

137分钟
99+
3年前

E03 对话徐中华:千禧年的极光,让南极成了他的第二故乡

本期节目邀请了南极研究科学家徐中华。1999年,刚刚从北京大学毕业的徐中华跟随中国南极科考队进行中国第十六次南极科考,22岁的他在中山站度过了可能是人生中最特殊的一段岁月,十六个月的南极生活,让他找到了人生的目标,从此和南极结下了不解之缘。 从南极回来后,选择了继续深造,在美国读完大学后,继续开始了对南极的研究,先后六次登录南极大陆,进行科学考察。多次的南极科考让他对南极的方方面面有了全面的了解,这片充满未知的大陆,也成为了他的第二故乡。 近些年随着自己孩子的长大,徐中华老师对教育产生了更多的兴趣,希望能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给更多的小朋友介绍南极,了解南极,激发更多小朋友的好奇心,对科学产生兴趣。于是便开通了短视频账号,开始在网络进行南极相关的科学分享。 今天就让我们随着徐中华老师的声音,走进他眼中的南极世界。 【主持】 懂自然 【嘉宾】 徐中华,南极研究科学家,科普视频制作人。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学系,空间物理专业,1999年参加中国第十六次南极考察队,在南极中山站工作16个月,负责高空大气物理实验室多台仪器观测。博士毕业于犹他州立大学物理学系,空间物理方向。就职于弗吉尼亚理工,是多项NSF. NASA项目的PI和COI。2012-2019年,参加美国NSF MRI项目,5次带队赴南极野外科考,建立和维护多个自主型低能耗多仪器空间天气观测合站。 【时间轴】 01:42 初次去南极是偶然的机会 03:35 登录南极没有土地的南极 06:04 孤独的南极越冬之旅 07:40 帝企鹅抱团取暖产卵 08:22 千禧年初见极光 15:00 美丽的东西都是能量的释放 16:22 《黑洞频率》中的极光 20:00 极夜的间隙才能休息 25:10 跟火星地表一样的南极 29:20 中山站过春节 32:15 长城站和中山站的区别 35:40 硬核的南极旅游 37:07 极点每年都在迁移 39:44 掌握了神奇技能,闻到多远有树 41:33 南极条约是全人类的共识 46:00 南极点一周只能洗四分钟淋雨 50:28 在南极做科研需要一些理想主义 52:25 中国南极科考发展迅速 57:50 高分辨率的卫星监测南极的变化 60:00 做科普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科研目的 70:30 培养孩子的求知欲 80:10 反对父母是生命中必须完成的过程 86:25 南极有没有外星人? 91:40 想去南极要趁早 96:00 师姐赠送的家乡口味 97:16 中华在南极

98分钟
99+
3年前

E02 对话周思益:走近天才少女的弦论世界

本期节目邀请了最近活跃在各大短视频平台的科普视频制作人周思益。29岁的周思益曾与野海俊文、竹内啓人、Suro Kim合作论文获得了第十五届粒子物理学奖章、理论粒子物理学青年科学家奖。 曾经,周思益在童年时代一直相信自己可以成为下一个爱因斯坦,但她在学术生涯近距离接触了许多金字塔顶尖的科学家后她逐渐意识到自己和天才的差距,周思益接受了自己的相对平凡。 就在这时周思益看到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研究员袁岚峰老师的一则视频,袁岚峰曾被冠以“天才神童”名号,是活跃的科普专家《科技袁人》节目的主讲人。袁岚峰提到,曾有人在他眼皮底下传播“伪科普”,如果他们这些专业人士不站出来做正确的科普,那只会加重大众对科学的误解,这也启发了周思益。与其追求遥不可及的“爱因斯坦”,不如将科学研究用最通俗的话语讲述出来让更多的人爱上科学! 周思益的第一条视频发布在2021年7月,那是科普人类第一次发现9亿光年外的黑洞和中子星合并。视频中,她详细介绍了黑洞、中子星,以及二者相互绕转产生的引力波,并用水波和两支笔进行了举例。周思益的这条科普视频,获得很多对物理感兴趣的网友支持。从发布第一条视频开始的4个月间,弦论、时空图、引力子、高维空间、曲率、史瓦西黑洞、宇宙对撞机、真空衰变等概念,她讲了个遍。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天才少女的弦论世界。 【主持】 懂自然 【嘉宾】 周思益,90后理论物理学博士后,科普视频制作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科,香港科技大学博士,目前在日本神户大学做二期博士后,研究方向为宇宙学、弦理论和场论。 【时间轴】 02:25 初识物理源于观察生活 05:55 物理教材只是写出了内心的想法 07:44 高中做题没有意义,看了我就会了 10:38 现在觉得科普比科研更有趣 15:50 内驱力和家长认知升级是家庭教育最重要的 20:40 理性上不在意,还是会被气哭 22:45 被科研大佬专门写文章表扬 25:20 “你不要害了小朋友” 31:54 做科普的原因之一是想转行 33:16 最开始每个评论都会回 38:35 和粉丝一起造梗是乐趣之一 39:00 “幼儿园”里来了真大佬 42:07 好的环境甚至可以让民科变好 43:13 平台竞争不是零和博弈 51:05 用卫生纸科普把导师惊艳到了 53:35 搞科研也是资深幻迷 55:27 跟志同道合的人不聊天是好事 58:30 邀请朋友一起做科普 64:25 女生学不会物理是刻板印象 67:40 经常上热搜的原因是敢讲大实话 68:33 不需要外在的东西去证明 【节目中提到的人】 阿兰·古斯:美国理论物理学家、宇宙学家,麻省理工学院教授,1947年2月27日出生,宇宙学中暴胀模型的创立者。 陶哲轩:1975年7月17日出生于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华裔数学家,菲尔茨奖获得者、英国皇家学会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James and Carol Collins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 尹希:1983年初审,物理学家,哈佛大学物理系教授。尹希的主要研究领域为弦理论,是被国际物理学界寄予厚望的青年物理学家之一。 曹原:1996年出生,麻省理工学院Jarillo-Herrero实验室和哈佛大学yacoby group博士后研究员。是《Nature》杂志创刊149年来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的最年轻中国学者。 袁岚峰:1978年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传播系副主任 ,科普专家,《科技袁人》节目主讲人。 徐中华:物理学家,儿童教育专家。 【其他提到的名词】 意大利面效应 零和博弈

69分钟
99+
3年前
科学吱声的评价...

空空如也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