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丨严墨竹(青年小提琴音乐家) 主播丨小树(豆瓣@树儿) 剪辑丨大卫 封面丨咩咩 运营丨Ace(微博@逍遥醉梦仙THEATRE) 文案丨小树 无论是学生党还是上班族,如何开启充满能量的一天,是我近些年一直思考的问题,因为某种程度上,我们度过一天的方式,或许也折射着我们度过一生的方式。 特别是在充满高压与内卷的都市生活里,当神经和生命都十分脆弱,作为城市里的游牧人,如何通过安置身心、处理物我的关系,来提高日常生活和生命体验的质量就变得尤为重要。 在长期关注一些有成就的艺术家、企业家之后,我发现有一些关于生活方式的词会高频出现,比如放空、放松、专注、坚持。它们折射着我们和时间相处的方式,也折射着我们和自我相处的方式。 如果每天睡前我们可以清空大脑,不把白天的琐事带到枕边,带进梦里,睡眠质量就会提高; 如果每天醒后我们有时间独处、锻炼,让身体和意识有一个逐渐苏醒的过程,保证元气满满地开启一天,头脑清晰地做出决定,就可以遵从自己的内心而非外界的喧嚣; 如果做每件事时我们都能全情地投入,真正享受那个做事的过程,做事就会变成快乐的事情; 如果面对纷繁的选择,我们能够删繁就简,就可以选择真正需要的事情; 如果对于喜欢的事物,我们有足够长时间的投入,给时间一个发酵的过程,那么,我们的坚持或许才有机会看到成效。 我们改变生活的方式或许不在未来,就在眼前。 墨竹在后浪剧场·李晔表演工作坊第2期,摄影:Ace 带着这些想法,我想到邀请学琴23年的青年小提琴家严墨竹一起来聊这个话题,因为墨竹在第一次见面时就告诉我,拉小提琴不只是个技术活,还需要在拉琴之前让身体充分放松,墨竹一直很关注放松这件事,也很关心专注和意志力的事情,为了更好地拉琴,她的生活方式也做了相应的调整,睡前打坐,早起站桩,打太极,练书法,甚至为了保证长时间的专注而经常开启飞行模式,创造空间独处。 同时,与大家分享一份与本期节目话题有关的书单:《365日:永恒如新的日常》《如何停止不开心:负面情绪整理手册》《深度工作》《我们为什么要睡觉?》《我们为什么要行走?》《不做》《简单的艺术》。 本期节目聊到的话题有: 如何提高睡眠的质量? 如何开启元气满满的一天? 为什么专注这么重要? 试试飞行模式,清静地独处一段时间。 如何提高日常生活中的自觉? 长期坚持的习惯会带来哪些益处? 我们如何通过处理物我的关系来改善内在生态? 【本期福利】 我们会在3个平台抽取3位幸运听众,各送1份「蓝盒子&大明宫限定好睡礼盒」,包含香薰、眼罩、折扇。(开奖时间为9月1日) 一、在喜马拉雅FM本期节目下方留言(抽1人) 二、在小宇宙APP本期节目下方留言(抽1人) 三、转发后浪剧场本期内容的相关微博(抽1人) 【时间轴】 00:55小树导语 01:21嘉宾墨竹学小提琴23年,学太极9年,学书法6年,作息方式也很特别:睡前打坐,醒后站桩。 清晨,墨竹在美国校园里练太极 02:13小树为什么想聊聊关于身心修养的话题呢?一方面,作为城市里的“游牧人”,压力山大,还要面临“内卷”。另一方面,不管是疫情,还是我们生活中的很多天灾人祸,经常让我感觉到我们的神经和生命都是非常脆弱的,那么在这样一种生活状态和生命状态中,我们如何能够很好地去安置我们的身心,如何能够很好地处理好物和我之间的关系,其实也关乎我们的生活质量以及我们的生命体验。 04:16技术它一定是有一个限度的,但是艺术是无止境的。 05:14日常生活中的修养,从吃饭睡觉聊起。 墨竹练习书法 07:46睡觉前清空大脑,可以花十到十五分钟,不去想事情,就只关注自己的呼吸,还可以放舒缓的音乐。 09:05早上醒来,缓缓睁眼,让身体先舒展开,再慢慢坐起来,做一些肢体的伸展动作,再静坐一会,让自己有一个苏醒的过程。要学会心疼自己。 10:15墨竹:太极和站桩对我的帮助,是翻天覆地的。 12:44小树谈身体变轻盈的体验;一个是在那种畅快的体育运动之后,一个是在表演课上进行大量身体训练的和呼吸发声训练之后。 13:19要身心合一。有杂念的时候,你不要跟着念头走,让它回去。你可以内观,精神内守,不让你的神散出去。 15:44墨竹的习惯:我在周末或者放假的时候,会把手机关上几天甚至是一两个星期。我觉得我必须怎么做,要不然的话,灵魂都要枯竭了。手机对我们的干扰太大了。 18:18本期福利揭晓。我们会在3个平台共抽取3位幸运听众,各送1份「蓝盒子&大明宫限定好睡礼盒」,包含香薰、眼罩、折扇。开奖时间为9月1日,大家踊跃留言吧~~ 18:18插曲:《勃拉姆斯第一小提琴奏鸣曲》,小提琴:严墨竹,钢琴:Charlie Tauber 墨竹演奏《勃拉姆斯第一小提琴奏鸣曲》现场照 21:33小树:专注,是对时间的一次聚焦,是我们在单位时间内注入的心力。 21:46墨竹:置心一处,无事不办。 22:48小树谈奥运会:如果运动员在比赛的时候分神,哪怕只分了零点一秒的神,他可能就会输掉比赛。 23:00墨竹谈音乐会:我们在台上演奏,可能是50分钟的曲子,台下有上千人。一旦脑子里进了一个杂念——“我千万别错”,那就真的会错,然后大脑一片空白。 23:58小树:人生也是这样啊,当做错一个决定,我们可能会追悔,然后它又会影响我们的下一个决定。 24:12墨竹:如果我们不活在当下,我们一直活在过去或者是未来的时候,那我觉得人生的质量,或者你的幸福感,其实是会丧失很多很多的。 墨竹在松美术馆 24:29小树:你刚才提到,当你非常专注的时候是很享受的。那试想,我们的一生中这种享受的时间很多,我们做很多事情都可以非常专注地进去,那就跟咱们看的这个《桃花源记》《黄粱一梦》特别像。就是我们从一个时间的孔洞里钻进去,突然就到达一个更大的天地,等你从那晃神儿回来,你才发现世外已千年。 如果我们在做很多事情的时候,都能专注,那我们心流的状态就会很多。如果我们一生中的大部分的时间都是这样的话,我们的一生整体是享受的一生。其次,我们所体验到的时间跟我们的寿命所抵达的真实的时间是不一样的。 25:46墨竹:我常常这么想,如果今天是我生命的最后一天,我该怎么过?那今天我就会做我最想做的事情,我一定会珍惜我面对的人和事。特别是这两年疫情,我们都有感受。我会觉得别做让自己后悔的事情,你觉得应该做的事情,现在就做,别等着,以后真的没以后。 墨竹在正阳书局 26:33小树:最近演员于月仙老师突然遭车祸,才50岁就离开了我们。这件事情刺激我思考了很多,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可能会出现的大大小小的意外。 29:25李浩老师对危险有预判,会提前提醒学生。 30:41墨竹:近两年我很喜欢去关注小孩子,观察他们,然后学到他们身上很多东西。我觉得他们才是真正的最有自觉,最在当下的一群人。 34:56墨竹:我们现在长期把自己当成一个工具来用,没有善待自己,我们没有爱护自己自己的身体,然后我们切割这个生命去换钱也好,换名利也好,其实没有真正跟自己好好相处。 36:30墨竹:我们没有学会爱自己,爱自己的身体,爱自己的心灵。我们很少去向内问问自己:你到底需要什么?我们现在很多做的事情是别人告诉我们,或者说社会告诉我们的,但是你有没有问过自己,这些是不是你真正想要的? 37:15墨竹:我觉得一定要找到让自己舒服的一个节奏,因为生命是你自己的,外边的观众其实可能是虚幻的。每个人最关心的其实还是自己,你的人生别人没你想象中的那么重视。当你有能力跟自己好好相处爱自己之后,你自然就会去珍爱你身边的东西,你自然就不会对身边的人事物视而不见,你甚至会心生感谢。 墨竹学习古琴 38:16小树谈租房:刚开始,我觉得可能随时会搬走,所以我不会在这个房子里多买什么东西,我就是一个寄宿者的心态,就是一个“游牧者”的心态。后来,慢慢地去换掉原有的一些东西,一点一滴地把这个空间打造成自己想要的样子,你会觉得这是你的家了,它不再只是一个寄居的场所。 39:42小树:我发现我很容易对物体产生情感,我会更加珍惜它们、爱护它们。后来,我发现我的人际关系在悄然变化,我现在经常能感受到一种被爱包围的感觉。 41:12墨竹:我以前我听过一句话,是说我们走路都要轻轻的,因为大地会痛。每一个生命或者物命,其实它们跟我们都是有感应的,你是怎么样的,它也会怎么样。 45:23小树荐书环节 《365日:永恒如新的日常》 《如何停止不开心:负面情绪整理手册》 《深度工作》 《我们为什么要睡觉?》 《我们为什么要行走?》 《不做》 《简单的艺术》 50:50片尾曲:《普朗克小提琴奏鸣曲第二乐章》,小提琴:严墨竹,钢琴:李诗琪 【本期歌单】 插曲:《勃拉姆斯第一小提琴奏鸣曲》 小提琴:严墨竹 钢琴:Charlie Tauber 片尾曲:《普朗克小提琴奏鸣曲第二乐章》 小提琴:严墨竹 钢琴:李诗琪 【互动方式】 公众号:后浪剧场 微博:@后浪剧场 欢迎大家来和我们聊与艺术有关的一切~ 在公众号点击菜单栏-联系我们-交流社群,即可找到入口哦~~
嘉宾丨李丹枫 主播丨谦(微博@藤井谦Roman) 剪辑丨大卫 封面丨咩咩 运营丨Ace(微博@逍遥醉梦仙THEATRE) 文案丨小树(豆瓣@树儿) 【本期嘉宾简介】 李丹枫,著名声音指导。 毕业于法国巴黎École ESRA-ISTS。旅法多年,2007年归国一直从事电影声音前后期工作,有十多年的电影声音从业经验。 2018年,凭借影片《地球最后的夜晚》获得第55届金马奖最佳音效;同年,凭借影片《暴裂无声》获得第13届华语青年影像论坛年度新锐录音师 。 代表作品:《白日焰火》《热带往事》《姜子牙》等。 【本期内容简介】 本期节目的嘉宾是李丹枫老师,他会在节目里与我们分享自己是如何与电影和声音结缘的,分享他在法国留学的经历,最初回国的行业感悟,以及电影《热带往事》的声音设计。 本期节目还有视频版、图文版,大家如果感兴趣,可以去后浪电影的B站和公众号查看。 视频: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df4y157E8 推文:https://mp.weixin.qq.com/s/6_dnbnlUR6-AELIm7KE1jA 【互动方式】 公众号:后浪剧场 微博:@后浪剧场 欢迎大家来和我们聊与艺术有关的一切~ 在公众号点击菜单栏-联系我们-交流社群,即可找到入口哦~~
豪华嘉宾团丨李东、黄盈、邵泽辉 全能女主播丨小树(豆瓣@树儿) 百万剪辑师丨大卫 最美设计师丨咩咩 首席运营官丨Ace(微博@逍遥醉梦仙THEATRE) 文案小妙手丨小树 最强整理员丨Ace 【本期嘉宾简介】 制作人:李东 制作人,曾获得全国戏剧文化奖话剧金狮奖“经营管理奖”、中国话剧金狮奖“杰出制作人奖”、上海静安戏剧谷壹戏剧大赏年度最佳制作人奖 制作作品有:《生死场》《狂飙》《赵氏孤儿》《红玫瑰与白玫瑰》《明——明朝那些事儿》《四世同堂》《风华绝代》《青蛇》《北京法源寺》《一句顶一万句》《德龄与慈禧》《上甘岭》《辅德里》《战马》(中文版)等。 编剧、导演:黄盈 国家一级导演、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 在北京土生土长的他一直努力提炼北京生活的当代性,开创了具有“黄氏”味道的“新京味儿戏剧”。作为京味儿话剧的代表人物,他先后推出《枣树》《马前马前!》《梦行者》《断金》《打开一九九〇》《福寿全》七部京味儿戏。《开饭!》是黄盈导演的第八部新京味儿作品,也是他导演生涯的第五十部作品。 主演:邵泽辉 199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2004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现任教于北京理工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北京青年戏剧工作者协会会长,北京戏剧家协会理事。 从IT界高级白领转型为极具创造力的青年导演之后,一系列的舞台剧作品迅速让邵泽辉被业内的专家前辈和普通观众认可。无论是大师经典、原创新作、贺岁喜剧、跨界实验都取得了令人赞叹的成绩。 【本期内容简介】 民以食为天,吃饭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人生大事。 虽然现在因为可以随时订外卖,吃饭变得更容易,虽然现在物质丰盛到几乎全民都在节食减肥,虽然很多地方铺张浪费在饭馆、食堂屡见不鲜,但其实对于中国人来说,老百姓能填饱肚子也就二三十年的事儿。 我们今天能够轻易吃饱饭,衣食无忧,是建立在前辈艰苦朴素甚至抗饥挨饿的基础上的,也是建立在我们的国家飞速发展的基础上的。 我们每天和谁吃饭,在哪吃饭,吃什么,能不能吃饱,愿意为吃饭花多少时间,既折射着人的生活状态乃至价值取向,也折射着一个家庭甚至一个国家的发展状态。 而了解我们的父母甚至祖父母一辈关于吃饭的历史,其实也是我们重新了解父辈和祖辈的过程,了解我们自己从哪里来。 由李东制作、黄盈导演、邵泽辉主演的《开饭!》正是这样一部借吃饭探讨家与国发展的舞台剧,在这部戏首轮最后一场演出之前,我们在首都剧场和三位主创聊了聊关于吃饭的事儿,也聊了聊关于创作的事儿。 本期节目聊到的话题有: 从《卤煮》《点心》到《黄粱一梦》,黄盈导演为何对吃饭情有独钟? 为什么说台上的7顿饭可以看到我国近70年的发展历程? 为什么要让幕后的工人一起谢幕,并且站在演员之前? 为什么黄盈导演的很多戏中主角都姓何? 李东老师为什么说这是一部可以带着父母一起看的戏? 什么样的20年之约,让邵泽辉导演以演员的身份挑起了大梁? 鲜少登台的邵泽辉老师,以演员的身份登上首都剧场的舞台,压力有多大? 如何与这些压力相处? 为什么黄盈导演喜欢与非职业演员合作? 为什么李东老师说非职业不等于非专业? 这部戏里的多位演员平时都得上班,如何克服这种时间上的紧张? 黄盈导演与首都剧场有着怎样的缘分? 面对第50部作品,黄盈导演有没有创作瓶颈? 【时间轴】 01:12《开饭!》主题曲piano版 01:20开演前剧组聚气 02:46小树导语 05:13从《卤煮》《点心》到《黄粱一梦》,黄盈导演为何对“吃饭”情有独钟? 08:46做《开饭!》这个戏的初衷:有没有可能从一家人吃饭的故事开始,从50年代粮票政策执行以来,每隔10年的时段,通过7顿饭来讲述家庭的演变,以及侧面反映国家在近70年的发展历程。 10:33曾大量采访亲人、父母的朋友、老邻居等,也想通过这个戏,替上一代上两代的人发声 12:22黄盈导演选自己师哥邵泽辉来演男一号何庆生 14:41这个戏献给我们的前辈,也献给工人阶级 15:39六次换场本身的力量超过任何一幕戏 15:57为什么要让幕后的工人一起谢幕,并且站在演员之前? 16:26七顿饭发生的七个年份,是怎么选的? 28:22黄盈导演:我小时候听到爷奶奶爸爸妈妈念叨他们小时候的苦日子的时候,会反感,但是到到了某些具体的时刻,比如说在做这戏之前,我就开始对他们的青春开始感兴趣了。那么我相信看完这部戏,你可能对自己的长辈经历过什么会燃起兴趣,你可能会愿意去耐心聆听,或者说充满好奇心地去关心你曾经拒绝过的故事。 29:33为什么今天要给前辈们做这么一个习题,替他们发言,把这个戏像给工人阶级? 30:41为什么开饭后面要加感叹号? 32:12为什么黄盈导演的很多戏中主角都姓何?(导演:这么多采访,没想到你注意到了诶。) 36:26李东:我和小邵、黄盈认识都20多年了,他们在大学的时候我就认识,这一下他们也到了四十多岁的年龄了。我做这个戏特别感慨,对我来讲,有一种情谊在里面。也要表达一下对黄盈的感谢。 40:53李东:这个戏是这几年里面让我特别感动和开心的一个。 41:27李东:这个戏适合一家人来看,他们会产生很多家庭话题。我们今天在家待着看手机,不就是没有家庭话题吗?大家看到戏中经历过的东西,联系自己生活中的东西,会找到很多共鸣,也会去补家族史上所空缺的一些东西。我觉得这个戏非常了不起。 42:45我觉得黄盈的作品特别好的一点,就是它所有的人物,跟老舍先生的东西、北京的传统是一脉相承的,就是有有幸和不幸的人,或者说有缺陷和有缺憾的人,但是他们都是善良的人,温暖的情感一直贯彻在里面,这是我们生活里缺失的。 43:23邵泽辉:我跟黄盈比较像,我们虽然不会特别在意吃什么,但是一定不浪费。 43:58邵泽辉:新中国的确是从建国之后,每十年一个变化,这个代际是非常清晰或者说明显的。五零后,六零后,七零后,八零后,九零后,零零后,并不只是年龄上的差别,确实是时代在发展。每个十年过去,整个社会的生存方式、运转方式、大家的思维方式,都在改变。很多时候你交流不上并不是因为年龄,而是因为时代变化太快。所以这个作品能够把中国的这几十年的时代变迁很清晰地描摹出来,我觉得是特别有价值的。 44:52小树:你们之间是有一个“二十年之约”,是吧? 45:08黄盈导演:邵泽辉老师比我大一届,是我师哥。零二、零三年的样子,那会儿研究生宿舍已经调成双人间,有一次我室友不在,他就睡我室友的床,关了灯之后我俩夜聊,就互相吹嘘对方是好导演、好演员。然后我师哥就说,你这么好的演员,你为什么只导戏不演戏呢?我说你要是导我就来演。然后呢,我说,哎,师哥,那以后我导戏你也来给我演。当时就有这么一个约定,一直在我心里装着,但是呢,也一直没有什么时间去实现。直到排这个戏的时候,找这个戏的男一,就忽然想起这二十年的约定。 46:30为什么会想起这个二十年的约定,为什么要选师哥邵泽辉来演何庆生这个角色? 49:28邵泽辉:补充二十年之约的一个细节,当年我看了黄盈的毕业大戏(丁茹茹老师排的)觉得特别好,黄盈真是好演员,不能光演,浪费了。但是从来没有人说过我是好演员,因为我从来没上过台。这个起点好高,直接来人艺演出了。 50:19邵泽辉:这是我第一次和黄盈合作,在排戏的过程中,他对表演的要求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我就在想我做导演的时候我怎么排的,我有这么高的要求吗?好像没有。他对表演的要求非常细致,一个动作,一句台词,一个重音,甚至发声的位置,他都会去跟演员去讲。我心想,这太牛了。 51:01小树:你俩是不熟吗,需要这么恭维,哈哈哈。(皮一下很开心) 51:34黄盈导演:原来聊的都是中国戏剧进程的那种大事,现在特别具体的就是说这个戏怎么怎么样,我们到这饭一口一口吃,不再说明年吃什么,就不再想那种大话题了。 51:57邵泽辉:你看着他粗枝大叶的一个人,其实还是很细腻的,从作品里能看出来。 58:08黄盈导演:之前无不及防被问到,觉得什么样的戏是个好戏?我就一下跳到那,为人民服务的戏,就是好戏。戏是排给大家看的,是排人民看的,就是说你要关注大家的生活,而不仅仅是一小群特别独特的人。我觉得戏剧不应该只有精英意识,其实是应该更多地有人民意识,有大众意识。 58:59小树:李东老师,我看您一直很强调这个戏跟一个家族的关系。我看完有一个感受,其实跟您这个是呼应的,现在越年轻的孩子们对自己的父母、爷爷奶奶,甚至再长一辈,是怎么过来的,都缺乏了解。 59:23李东:我跟你说一事儿。牟森,他在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当老师嘛,他带着一年级的学生做了一个“家庭编年史”作品展,呈现方式呢,有一个家庭场景微缩模型,一张家乡图景渲染图,我看了就特别感动,觉得特牛。所有的孩子,几乎都不知道爷爷奶奶叫什么,因为只是叫“爷爷”“奶奶”嘛,他们对那一代人的了解几乎为零。对父母呢,其实也不太了解,这一代人呢,有一部分,他们的父母正在打拼阶段,所以都是聚少离多的,然后是爷爷奶奶带。他们回去做这个“家庭编年史”的时候,就把整个家族做了一个梳理,列出了年表。他们班18个人,我看了18个作品之后,非常震惊。你能从这些年表里看到二三十年里面的共性和差异性。差异性就是家庭的差异,比如百分之九十的家庭都是离异家庭。 延伸阅读: 科艺先锋——2020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家庭编年史课程艺术创作实践展 https://mp.weixin.qq.com/s/uDkrzbBp0pjeCdH7h3QRBg 01:02:13李东:黄盈导演的戏里有很多小角色让我印象非常深,他有特质,有非常鲜明的东西,在这个过程中,你都不会太去注意所谓的技巧性的东西。 01:03:06《开饭!》主题曲:粮票的回忆 01:03:34李东老师谈专业和职业。非职业不代表非专业。 01:07:35邵泽辉:大家的时间其实并没有那么多,因为有些演员还要上班工作的,他们下班了跑过来,马上切换身份,特别投入。 01:10:04小树:黄盈导演,您好像一直对非职业演员是一个非常开放的态度。 01:10:12黄盈导演:职业非职业与专业非专业之间,其实它不是一个等同的事。我之所以会这样,在合适的时候就会邀请非职业的演员来演出,是因为我觉得做创作这件事,出身特别不重要。就像我师哥,本科学信息管理的,我是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我们俩都还真的是工作了差不多一年,在二十出头的时候,才有点确定自己要干嘛,才去考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研究生。所以我觉得出身特别不重要,你不能说你十八岁报了个志愿定下来的事儿,就注定这一辈子属于啥样的人。而且,当大家都心无旁骛、全情投入的时候,我们再说职业非职业、专业非专业就没有必要了。 01:12:52黄盈导演:我的新戏招演员的时候,其实永远不是看他是不是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是不是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有些人是,有些人也不是学这个的,只要你够好就会长期合作。大家只看到他们下了班来排练,其实也没有看到这十几二十年来,在其他人游玩、恋爱、或者过家庭生活的时候,他们割舍了很大一部分,来投入到这中间。他们的时间积累、技术训练其实是一点一点积累到现在的。所以他们其实才能做到专业技术的起评分儿,有了起评分儿之后再谈天赋,再谈质感,然后再有那个认真劲儿,我觉得这样来讲,你就不会在意他哪儿来的,你就会对他充满敬意,而且他一定对得起他站上的这个舞台。 01:14:06《开饭!》第6幕转第7幕的转场音乐 01:14:28小树:邵老师,因为首都剧场是大剧场嘛,舞台也大,观众也多,您又这么长时间没登过台,压力挺大吧? 01:14:40邵泽辉:嗯,挺大啊,谁一想想得到。(笑) 01:14:45小树:那这几天演下来有没有什么变化? 01:14:48邵泽辉:没有,或者说我就没有想。首演那天,吕彦妮还问我,马上就演出了,你有没有想过,作为一个演员,第一次登台就站在北京人艺的舞台上,这个台上曾经有过那么多的艺术家......我就说,你别跟我说,别跟我说,千万别跟我聊,我什么也没想,我现在不能想,就是我想都不敢想,就当那是排练场,就不能想这是人艺的舞台,不然我就乱了。 01:15:43小树:那您自己消解压力的方式呢?怎么样去除焦虑? 01:15:53邵泽辉:不用去焦虑。我从上台到谢幕,两小时十分钟,中间不能停,我每一分钟都有任务,我不在台上的时候,就在换服装、化妆,这其实是挺累的一件事。一方面是因为我以前没有这么多的表演经验在台上,另外一方面就是需要你在两个小时的时间里面要高度集中,你不集中,就一定会出错,会乱。这对我这个年龄段来讲已经是很大的挑战了。哪场的服装要放在哪换,哪场的道具要放在哪拿,这些都是要想好的,中间只有十到十五秒,然后下一场戏是十年之后,还要调整状态,所以真的是来不及去想别的。 01:19:56黄盈导演的“聚气”小仪式 01:20:46小树:提到首都剧场,我觉得也挺有意思,因为我之前听这个您上坏蛋调频的那个节目才知道您最初对戏剧感兴趣,是因为在这个剧场看了《古玩》。我也留意到,您早期的《四川好人》也是在人艺首都剧场。 01:21:10黄盈导演:第一个在人艺首都剧场卖票的戏,虽然不是处女作。是在三楼的实验剧场。当然那时实验剧场刚开成,先是演的邹静之老师写的、任鸣老师排的《我爱桃花》,然后第二个戏就是我们。我们当时《四川好人》做了两个版本,户外版和人艺版。 01:21:59小树:所以您看这一圈下来都好些年了。 01:22:09黄盈导演:一下就把咱推入中老年行业了。(笑)从九七年到现在,是二十四年。因为我对戏剧感兴趣,是因为九七年来到咱们今天演《开饭!》的这个首都剧场做观众。在这看郑天纬老师编剧、林兆华老师跟任鸣老师排的《古玩》,那是我人生真正意义上看的第一个戏,然后开始觉得呀,剧场里的相遇太美妙。然后《开饭!》这个戏,是我个人的第8部新京味儿作品,也是我的第50部戏。这是一个巧合,最大的感触是,希望从第51部开始就回到自己做第1部戏的心境,依然把自己当做一个新人。因为在艺术创作面前,你所有既有的经验和你以往取得的所谓的成功,都变得不重要。在每一次全新的创作面前,任何创作者,不管是有经验的还是新人,其实都是初学者。你不问这问题,我没想到,我其实是因为来这个剧场看戏才......第50部来这演,确实是有没到想到的格外的意义。这事儿对我自己,不是感怀,是警示,不要忘记自己是怎么爱上创作的。然后第50部作品很幸运能在这里演出,希望从下一步开始再回到那个初学者的心态,一点一点来。 01:24:14小树:您看20来年,做了50部戏,到现在这个阶段,您会感觉有瓶颈吗? 01:24:23黄盈导演:你在创作的过程当中遇到瓶颈期,这是做艺术创作的人的一个常态。你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会来,有的时候是你真的到了瓶颈了,有的时候是你对自己不满意而已,这个原因也多种多样。我在做《开饭!》的时候,没觉得自己遇到瓶颈。我们在瓶颈期的时候都会很难受,然后我也遇到不止一次。但是我觉得有一件事是,当你回头来看曾经遭遇过的瓶颈期,从历史的大视野而言,对于个人来讲是个好事。因为你在想我怎么去突破,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做艺术创作,其实挺容易进入一个情绪低落的状态,但是你事后一看,哎,这都不叫事。你肯定采访过很多艺术家,我个人觉得,说自己没有瓶颈期的创作者都是骗人的,他一定有,有的人可能从第一部就来了,有的人可能从第十几部第几十部来。我面对它的方式就是,不要妥协,不是说你现在要马上解决问题,因为有些瓶颈期呢,不光是你个人能力的问题,那可能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人和这个你还能努力,天时地利这事儿有时候就得顺缘分,然后随着成长呢,你看待什么东西会形成你的瓶颈,你的视角也会变化。你曾经二十几岁,觉得是一个天大的问题,可能等到了四十岁,觉得这根本就不叫事。所以为什么说不用妥协,是因为你只要有一个乐观的精神 ,你相信生活会走下去的话,有时候瓶颈会自己开的,你不用怎么努力,瓶颈自己就打开了口,自己就敞开了。 01:27:58黄盈导演谈“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听起来特像陈词烂调,实际上特别金科玉律。 01:31:26《开饭!》谢幕原声 【本期歌单】 《开饭!》主题曲piano版 《开饭!》主题曲:粮票的回忆 《开饭!》第6幕转第7幕的转场音乐 (上述音乐片段皆由剧组提供) 《开饭!》谢幕原声 【互动方式】 公众号:后浪剧场 微博:@后浪剧场 欢迎大家来和我们聊与艺术有关的一切~ 在公众号点击菜单栏-联系我们-交流社群,即可找到入口哦~~
嘉宾丨李嘉龙、王小欢 主播丨小树(豆瓣@树儿) 剪辑丨大卫 封面丨咩咩 运营丨Ace(微博@逍遥醉梦仙THEATRE) 文案丨小树(豆瓣@树儿) 提到侯麦,很多影迷可能会想到舒适的穿搭与配色,音乐、爱情、阅读、建筑,以及恋爱中那些可爱的人。有网友说,侯麦的作品就适合在一个慵懒的午后观看,永远有度假的感觉。侯麦甚至成了一种形容词,那么作为形容词的侯麦其迷人之处到底是什么呢? 刚刚过去的周日午后,主播小树去鼓楼西剧场观看了由嘉龙和小欢主演的《降E大调三重奏》,剧本正是候麦先生唯一的舞台剧剧本。在一场充满了亲密与趣味的浪漫演出之后,小树和卸掉戏服的嘉龙、小欢夫妇一起,在刚刚演出的舞台上,坐在主角保罗的家里,坐在空荡而安静的剧场里,一起聊起了侯麦,也聊起了爱情,爱情中的人儿,及其亲密与浪漫。 我们从热天午后的周末场有何特别之处演出聊起,接着聊到了: 为什么侯麦作品里的那些男女都那么可爱动人? 传说中的侯麦女孩除了穿搭好看真正迷人的地方在哪里? 这部戏的服装和空间对演员的表演有哪些帮助? 如何演出日常恋爱中的真实与舒适? 面对和自己性格相反的角色,两位演员如何迎接挑战? 现实生活中社交恐惧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如何演出爱情中的亲密感? 为了这种亲密感他们做了哪些功课? 演员一起坐下来听音乐是一种什么体验? 在舞台上演过情侣之后,对私下的夫妻生活有哪些影响? 这场谈话是在大家都非常放松的慵懒午后进行的,大家的状态都很放松,我们也希望这场谈话能引起您的极度舒适,对亲密和浪漫有所动容,不管此刻是单身还是身边有伴侣,都能好好感受并珍惜这侯麦式精神假期,珍惜生命中若有所爱的美好。小欢说,侯麦总是带给他的角色好运,愿这期节目也能给您带来好运,带来好的心情。 【本期福利】 我们会在3个平台抽取3位幸运听众,请您去北京鼓楼西剧场看《降E大调三重奏》。(8月6日周五晚场,开奖时间为8月5日下午14点) 一、在喜马拉雅FM本期节目下方留言(抽1人) 二、在小宇宙APP本期节目下方留言(抽1人) 三、转发后浪剧场本期内容的相关微博(抽1人) 【本期歌单】 Sonata K282 Adagio Trio in E flat major K498, 'Kegelstatt':I Andante 【互动方式】 公众号:后浪剧场 微博:@后浪剧场 欢迎大家来和我们聊与艺术有关的一切~ 在公众号点击菜单栏-联系我们-交流社群,即可找到入口哦~~
嘉宾丨西西(微博@西西的马戏团) 主播丨小树(豆瓣@树儿) 剪辑丨大卫 封面丨咩咩 运营丨Ace(微博@逍遥醉梦仙THEATRE) 文案丨小树(豆瓣@树儿) 本期我们继续和时尚博主西西一起聊时尚,在讨论过了男性穿裙子的话题之后,我们本期从女性与BraFree聊起。 女性到底为什么要穿内衣? 穿内衣有什么好处?又有哪些不便甚至伤害? 那么可不可以不穿内衣? 时尚史上有哪些内衣文化? 由此我们会进一步讨论的话题有: 社会上根深蒂固的凝视机制如何束缚了我们? 由凝视引发的身材焦虑怎么破? 女性如何接纳自己的身体? 如何借助衣服进行个人风格塑造? 不同的场合有哪些穿衣礼仪? 为什么说我们和衣服的关系犹如演员和角色的关系? 衣服对于社会角色的构建有哪些帮助? 女性到底需要怎样的内衣? 为什么说好的内衣像是亲密伴侣? 最后祝大家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衣服,穿好衣,穿对衣,和衣服好好谈一场漫长而滋养的恋爱。 【相关节目】 男性到底可不可以穿裙子?【浪话时尚】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12154265/435831409 【片尾曲】 Every Day 歌手:Haruka Nakamura 所属专辑:Grace 【互动方式】 公众号:后浪剧场 微博:@后浪剧场 欢迎大家来和我们聊与艺术有关的一切~ 在公众号点击菜单栏-联系我们-交流社群,即可找到入口哦~~ 【相关图片】 19世纪的服装风格 19世纪的服装风格 19世纪中后叶的巴瑟尔裙撑(Bustle) 19世纪中后叶的巴瑟尔裙撑(Bustle) 克里诺林裙撑(Cage Crinoline) 克里诺林裙撑(Cage Crinoline) 卡戴珊2019年的Met Gala造型(紧身衣来自Mr. Pearl) 麦当娜的紧身胸衣造型 Mr. Pearl品牌创始人Pearl本尊 【补充内容】 1. 关于服装的“上演(on-show)”和“休演(off-show)”及“情境焦虑”这些论调,源于《时尚的启迪:关键理论家导读》这本书。 2. 性别社会“凝视机制”的说法取自《时尚与文化研究》。 3. 有关“边界”的更多解读可以参考鹫田清一的《衣的现象学》。 4. 蒋勋老师也曾表达过“纯棉衬衫就像爱人”,在他的《品味四讲》一书里可以读到。
嘉宾丨西西(微博@西西的马戏团) 主播丨小树(豆瓣@树儿) 剪辑丨大卫 封面丨咩咩 运营丨Ace(微博@逍遥醉梦仙THEATRE) 文案丨小树(豆瓣@树儿) 前些天有一篇关于男孩子穿裙子上学的文章引起了很多人的讨论,有人支持,有人反对。而更早之前的First电影节,姜思达的裙子造型也是引起一片争议。 那么男性到底可以不可以穿裙子呢?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时尚博主西西,从时尚的历史和文化的角度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进而讨论一下这么几个问题: 为什么很多人无法接受男性穿裙子?这折射了背后怎样的社会文化与群体心理? 为什么一些男明星穿裙子就能接受,普通人走在大街上就被人指指点点? 最后我们想说,是我们在穿衣服,而非衣服在穿我们,衣服是个体的表达,我们鼓励每个人结合自身审美的穿衣自由,探索更加自主和多元的穿衣风格。 【片尾曲】 《贴着你的心挨着你的胃》 演唱:山本耀司 【互动方式】 公众号:后浪剧场 微博:@后浪剧场 欢迎大家来和我们聊与艺术有关的一切~ 在公众号点击菜单栏-联系我们-交流社群,即可找到入口哦~~ 【相关图片】 苏格兰kilt 演员Billy Porter Harry Styles的Vogue封面(裙子Gucci) Comme des Garçons Homme Plus秀场 Comme des Garçons Homme Plus秀场 【补充信息】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就“男人穿裙子”举办的特展是在2003年,名为“Bravehearts: Men in Skirts(勇敢的心:男人穿上裙子)”。
豪华嘉宾团丨贾凡、徐丽东、冒海飞 全能女主播丨小树(豆瓣@树儿) 百万剪辑师丨大卫 最美设计师丨咩咩 首席运营官丨Ace(微博@逍遥醉梦仙THEATRE) 文案小妙手丨小树(豆瓣@树儿) 这几年国内音乐剧发展很火爆,也慢慢培养了一大批年轻的观众,所以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了音乐剧《摇滚浮士德》的三位演员一起对话,想从演员的角度了解一下,他们都是怎么进入这个行业的,做音乐剧演员的过程中有哪些挑战与快乐。 三位演员分别是徐丽东、贾凡和冒海飞,他们的成长路径各不相同,背后折射的音乐剧文化也各不相同。 其中丽东生于荷兰长于荷兰,毕业于荷兰鹿特丹音乐学院,在一个音乐剧发展很成熟的环境中长大; 贾凡是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硕士,现在是波兰卡托维兹音乐学院在读博士,2018年因为参加音乐节目《声入人心》第一季而广受关注,他既能演歌剧,又能演音乐剧,所以对音乐剧的理解会有更宽泛的参照; 海飞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音乐剧专业,在大部分观众还不了解音乐剧的时候就进入了这个行业,一路参与也见证了国内音乐剧市场的飞速发展。 如果您对本期节目有哪些感想,或者有想要对三位演员说的话,欢迎在节目下方留言并转发本期节目,我们会在后浪剧场的官方微博和小星球分别抽1位幸运听众,送您一张7月23日晚首演场戏票。(7月20日下午14:00开) 关于《摇滚浮士德》 7月必看音乐剧!《摇滚浮士德》 超强阵容打造视听盛宴! https://mp.weixin.qq.com/s/kvgmnOqgyKK1VSiofWoQwg 【延伸内容】 如果您想进一步了解中日韩三国音乐剧的发展状况,也欢迎考古后浪剧场。 Vol.140你了解中日韩音乐剧吗?从《兰波》聊起 播客: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12154265/197076248 推文:https://mp.weixin.qq.com/s/TFcQVEP3bnf5J8V86JcO3A Vol.185 浪游韩国戏剧圣地——大学路 播客: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12154265/237541784 【本期歌单】 片尾曲素材来源于《摇滚浮士德》宣传片 包含《颠倒梦想》《心战》《生命之光》等 作曲: Woody Pak 作词: Gina Lee 【互动方式】 公众号:后浪剧场 微博:@后浪剧场 欢迎大家来和我们聊与艺术有关的一切~ 在公众号点击菜单栏-联系我们-交流社群,即可找到入口哦~~
豪华嘉宾团丨孟京辉、陈明昊、苗苗、孔维正 全能女主播丨小树 百万剪辑师丨大卫 最美设计师丨咩咩 首席运营官丨Ace(微博@逍遥醉梦仙THEATRE) 文案小妙手丨小树(豆瓣@树儿) 亲爱的听友们: 我们从阿那亚戏剧节带回了很多声音,包括很多精彩现场的声音,也包括戏剧节艺术总监孟京辉和陈明昊导演谈论戏剧与生活、戏剧与环境、戏剧与阿那亚的声音,也包括我们对戏剧节的观察、感受和思考。不管你有没有去这次戏剧节,都可以在这些声音里了解,并和我们一起思考。本期内容很丰富,可以算得上是一期阿那亚戏剧节大盘点了。 阿那亚戏剧节有很多自己的特色: 比如它发生在大自然中,总会引导我们不自觉地感受自然,也思考我们与大自然的关系; 比如它很强调生活方式,让我们看到戏剧是融入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从而引发我们思考生活与戏剧的关系; 又如很多演出现场都发生在不同的建筑空间,发生在不同的环境中,从而让我们看到戏剧和环境的更多可能; 还比如除了戏剧本身,阿那亚戏剧节还有音乐、舞蹈、绘画、装置、图书、建筑、影像,等等,所以也让我思考媒介之间的跨界与融合。 很多去到阿那亚戏剧节的人都感受到了静谧、放松、疗愈、美好,这既包括主播小树,也包括我们所对谈过的导演邵斯凡和赵梁、演员李嘉龙,以及后浪剧场表演课的同学苗苗。于是我们一边好好感受,一边又会反思,这到底是生活本应该有的样子,还是它是生活的偶然,是阿那亚和戏剧节送给大家的节日礼物? 带着这些观察和思考,我们与大家分享这份有声礼物,邀请您一起加入这段声音旅程。 时间戳: 01:45湿地风铃 02:09阿那亚日间海浪 02:33晚间海滩篝火晚会 03:05刘畅导演《维纳斯日记》的排练现场(蜂巢剧场) 04:11卢歌导演《情书》演出现场(酒神剧场) 04:54陕西人艺《白鹿原》谢幕(A剧场) 05:53孟京辉导演分享戏剧和生活的关系、各个戏剧节的不同,以及阿那亚戏剧节的特色 17:59陈明昊导演在海边对话的分享:我觉得艺术家是孤独的,ta是一个孤独的思考状态。到阿那亚有一种朝圣感。戏剧,我真挺需要它的。痛苦也是一种舒服。 18:12小树对阿那亚戏剧节印象最深的,是大家对环境和空间的关注,对不同媒介的关注,对艺术和生活关系的关注。艺术如何融入生活? 18:36小树简单介绍“候鸟300”单元,是“野蛮生长” 延伸阅读: 【候鸟300】是时候发布360度超全通关玩法了 https://mp.weixin.qq.com/s/KsM3pd1cCsZ23Fwv4hXJfw 19:22陈明昊导演《海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杨婷导演《万能机器人》竟然在海边剧场演出 20:46导演陈明昊和特邀建筑师梁琛共同策划的“戏剧房子”项目,还可以打卡集戳。 延伸阅读: 【戏剧房子】看戏哪够!还要住在戏里 https://mp.weixin.qq.com/s/ZStlOJW2xc-hFI9ntHlY2Q “戏剧房子”进行时丨陈明昊×梁琛漫谈: 戏剧是沟通的共同语言 https://mp.weixin.qq.com/s/nLCwfM5IbKr3ipE9WD8NUw 22:26小树简单介绍“环境戏剧朗读”单元 延伸阅读: 阿那亚戏剧节丨环境戏剧朗读即将开票,观演指南来啦 https://mp.weixin.qq.com/s/q4SOZzkgH7VaerPhh8f9dg 环境戏剧朗读|这些现场隐藏彩蛋,你解锁了吗? https://mp.weixin.qq.com/s/PpSKTyA6cbAEqmTVcSD2mA 环境戏剧朗读|仅剩6场,入股不亏!不信你看! https://mp.weixin.qq.com/s/MKQKohJ2-iXycSzLknKF4w 23:46陈明昊导读/导演《红色》环境朗读现场(编剧:约翰·洛根) 30:12孟京辉导读/导演《自我控诉》环境朗读现场(编剧:彼得·汉德克) 34:12小树简单介绍“海边放映”单元 深夜10点,在孤独图书馆侧面,在海边的沙滩上,戴着耳机,盖着毛毯,半躺着看放映,一边吹着海风,一边赏月,竟然还有爆米花和啤酒。这么好的点子是谁想出来的? 38:29阿那亚戏剧节主席马寅:文化与艺术是面向未来的生活解决方案。 39:00小树和赵梁导演聊天时得知“阿那亚”的含义:“阿那亚”一词来自梵语"阿兰若",英文“Aranya”,意指"寂静处、空闲处、远离处、躲避人间热闹处、修行处"。 40:22小树电话采访苗苗阿那亚戏剧节之行的录音。 苗苗:有生活,有戏剧,有艺术,有海,有喜欢看戏的人,有好朋友。阿那亚有所有我想找的东西。 41:54小树的疑问:阿那亚戏剧节所带来的美好体验,应该是我们生活本来的样子呢,还是说我们只是体验了一场被设计好的幻境? 42:16小树和孔维正导演的探讨 43:13小树提及王光皓导演《一亿亿字节人生》 48:52风太大,把椅子都吹倒了 56:35杨婷导演《万能机器人》谢幕彩蛋(海边剧场) 杨婷导演介绍所有演员和主创之后,邀请观众再一次聆听鲁卡为该剧创作的音乐——主题曲《伊卡洛斯》。 【阿那亚戏剧节专题】 Vol.312啊啊啊阿那亚戏剧节开幕啦,前方来信请查收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12154265/423451173 Vol.315当戏剧成为生活的解决方案,人生可以更美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12154265/425821540 Vol.317放轻松~只有真正放松才能享受生活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12154265/427782421 未完待续...... 【互动方式】 公众号:后浪剧场 微博:@后浪剧场 大家如果听播客不过瘾,可以到【后浪剧场】公众号来看本期节目的配套推文,包含文字、图片、视频! https://mp.weixin.qq.com/s/DQ3oz_nO_Y1N6Iy-c4RLdA
嘉宾丨宫哲(微博@宫哲小朋友) 主播丨小树(豆瓣@树儿) 剪辑丨大卫 封面丨咩咩 运营丨Ace(微博@逍遥醉梦仙THEATRE) 文案丨小树(豆瓣@树儿) 最近电影《守岛人》正在热映,除了主角王继才(刘烨饰演),不少观众也很关心妻子王仕花,以及饰演王仕花的演员宫哲,微博上甚至有人发起了#宫哲沉浸式演技#的话题。本期节目我们有幸邀请到了宫哲一起对话,聊聊这部电影幕后的创作故事,也聊聊这些年在生活与创作中的修行。 提起宫哲,很多人可能首先会想起她的第一部电影《我们俩》,也有观众会关心《我们俩》之后那个小马去哪了。私下的宫哲非常低调,但其实一直在认真生活,也不曾停止学习与创作,也正是这些日常的修行让她的表演越来越有质感,有不少业内同仁大加赞赏,还有不少观众预言有望提名或得奖。 对话的当日,我们的视频编导贝一忍不住赞叹了一句“你好静谧,像贝加尔湖”。这恰恰也是宫哲身上特别珍贵的地方:一方面她是“不像演员的演员”,她愿意把自己藏在生活中,好好地观察和感受,不断汲取生活的馈赠;另一方面,尽管世事纷扰,她总能安静下来,在喧嚣与诱惑面前守护生活中最真挚朴素的事物。从而让我们看到认真踏实的力量,也看到真诚安静的定力,这种修养在任何一个行业都是珍贵的。 从《我们俩》里的小马到《守岛人》里的王仕花,我们可以看到宫哲对角色的不同理解,以及不同的塑造角色的能力,而这背后也折射着她自身的成长,如何理解人,如何理解家,如何理解舍与得,又如何理解时间、衰老和死亡,这些都是我们本期节目所探讨的。 其实早在2018年夏天宫哲就曾做客后浪剧场,当时一口气聊了三期(23、24、33期),并且创下了当时播放量的新高,那次我们聊了她的创作之路,以及她对创作这件事的思考和理解,感兴趣的朋友也欢迎考古。 如果您还没看这部电影,不妨到电影院去看看。 如果对宫哲感兴趣,也可以移步【后浪电影】或【后浪剧场】公众号,看看我们选编的宫哲摄影、绘画作品,以及继续关注她的新作品。 【往期节目】 vol.23演员宫哲:表演让我进入一种游戏状态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12154265/90438986 vol.25演员宫哲:艺术是相通的,重要的是精气神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12154265/92602035 vol.33宫哲:演员如何抓住观众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12154265/99938000 vol.189新年谈话录(上)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12154265/240865683 vol.190新年谈话录(下)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12154265/241016041 【相关推文】 《我们俩》之后,在胡同奔跑的小马,去哪了 https://mp.weixin.qq.com/s/YYn9RFF4gr-b7iwG_ZQxOw 演员宫哲走出北京胡同丨后浪剧场Vol.23 https://mp.weixin.qq.com/s/lZaQV4-FPTJIBrMv3wZ3CA 后浪剧场vol.33演员宫哲:如何抓住观众的心 https://mp.weixin.qq.com/s/qNcniN5oayRSsk9-L0wyUw 画画与摄影,让宫哲成为更好的演员 https://mp.weixin.qq.com/s/thuNHVgYQ25IrH48eOj5bA 【片尾曲】 《掌声响起来》 【互动方式】 公众号:后浪剧场 微博:@后浪剧场 【听友群】 欢迎大家加入我们的听友群,一起聊与艺术有关的一切~~ 入群方式: 1、 保存下图,用微信扫码即可加入群聊。 2、在【后浪剧场】公众号右侧菜单栏“联系我们”点击“交流社群”,即可获得群二维码,扫码即可加入群聊。 3、在【后浪剧场】公众号后台回复“群”“社群”“交流群”“后浪剧场听友群”,即可获得群二维码,扫码即可加入群聊。 4、添加【后浪剧场】小浪浪vx(langpostwave),备注来源的播客平台,会邀请您入群。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小宇宙App、喜马拉雅FM订阅收听【后浪剧场】,也可通过网易云音乐、网易公开课、酷狗音乐、蜻蜓FM、QQ音乐、荔枝播客、汽水儿App、随音App等平台收听。
嘉宾丨邵斯凡、李嘉龙 主播丨小树(豆瓣@树儿) 剪辑丨大卫 封面丨咩咩 运营丨Ace(微博@逍遥醉梦仙THEATRE) 文案丨小树(豆瓣@树儿) 本期节目像一封写给听友的信,与大家分享主播小树在阿那亚戏剧节的最大收获:关于放松的感悟。 原来我们和时间的关系可以是沉浸其中,好好感受,而不是紧张忙碌,顾此失彼。 我们和自己的关系,可以是内心平和,温柔以待,不要因为纠结拧巴而内耗。 我们和周围的关系,可以是和谐地融入,流动其中,而不是格格不入。 我们和冲突的关系,可以是温柔着陆,不再对抗。 我们和生活的关系,可以是真的享受,而非痛苦折磨。 当人进入这样的状态,就好像其他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或者就算暂时不解也没什么关系,没什么大不了。也只有这样的时刻,创造力才会发生,创造出的作品也才真正有生命。 带着这样的好心情,我们也和在阿那亚重逢的斯凡和嘉龙一起聊了放松的体验。 祝您收听快乐,好好放松~ 本期插曲是在阿那亚录制的鸟叫、流水声与海浪声。而片尾,给大家送上,晚上10点海边放映之前的篝火、碰杯、海浪声。 【阿那亚戏剧节专题】 Vol.312啊啊啊阿那亚戏剧节开幕啦,前方来信请查收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12154265/423451173 Vol.315当戏剧成为生活的解决方案,人生可以更美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12154265/425821540 未完待续...... 【互动方式】 公众号:后浪剧场 微博:@后浪剧场 【听友群】 欢迎大家加入我们的听友群,一起聊与艺术有关的一切~~ 入群方式: 1、 保存下图,用微信扫码即可加入群聊。 2、在【后浪剧场】公众号右侧菜单栏“联系我们”点击“交流社群”,即可获得群二维码,扫码即可加入群聊。 3、在【后浪剧场】公众号后台回复“群”“社群”“交流群”“后浪剧场听友群”,即可获得群二维码,扫码即可加入群聊。 4、添加【后浪剧场】小浪浪vx(langpostwave),备注来源的播客平台,会邀请您入群。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小宇宙App、喜马拉雅FM订阅收听【后浪剧场】,也可通过网易云音乐、网易公开课、酷狗音乐、蜻蜓FM、QQ音乐、荔枝播客、汽水儿App、随音App等平台收听。
嘉宾丨王崑琳(青年电影导演、编剧、美术指导) 主播丨小树 剪辑丨大卫 封面丨咩咩 运营丨Ace(微博@逍遥醉梦仙THEATRE) 文案丨小树(豆瓣@树儿) 如果家里没有人从事电影业,我们该如何入行? 如果想去美国学电影,该如何选择学校? 纽约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查普曼大学,等等,风格有何不同? 出国留学,如何有效利用校内资源? 如何获取老师、同学、学校的帮助? 创作出自己的短片,如何选择电影节投放? 故事和人物哪个更重要? 个人表达和类型化框架哪个更重要? 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与毕业于查普曼大学导演系的青年电影人王崑琳聊了聊她的留学生活,也包括留学时期的课程设置、学习氛围,以及师从匈牙利导演贝拉·塔尔上大师课时的收获。 崑琳在后浪电影的直播课也即将在7月1日-22日上线,课程关于类型电影的类型与脱“型”,探讨类型化与个人表达之间的平衡,也探索商业与艺术之间的平衡。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后浪电影】公众号来进一步了解信息。 【嘉宾简介】 王崑琳,青年导演、编剧、美术指导,北京一切影视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创始人,凡•艺术空间&即兴电影工作室成员。 查普曼大学道奇电影学院电影导演专业硕士,诺丁汉大学传播学专业学士,第十届International Filmmaking Academy学员,首尔艺术大学交换生。师从奥斯卡获奖制片人大卫•普特南、美国导演工会前主席玛莎•库利奇、匈牙利导演贝拉•塔尔。 【片尾曲】 Too late to die young 【推荐课程】 类型电影的类型与脱“型” 理论和拉片相结合,商业和艺术相结合 详情:https://mp.weixin.qq.com/s/XLMGZvJdl0azR0CciQ1APA
嘉宾丨魏嘉毅(戏剧新媒体“好戏”主编,高清戏剧影像版《水中之书》联合出品人) 主播丨小树、Ace 剪辑丨大卫 封面丨咩咩 运营丨Ace(微博@逍遥醉梦仙THEATRE) 文案丨小树(豆瓣@树儿) 不管您这次有没有来首届阿那亚戏剧节现场,都可以听听本期节目。 刚刚从阿那亚回来的朋友嘉毅给我们带回了关于阿那亚戏剧节的消息,比如阿那亚戏剧节有哪些特色,还详细介绍来了陆帕导演的《狂人日记》、孟京辉导演的《伤心咖啡馆之歌》、李建军导演的《变形计》和陈明昊导演的《海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这4部戏。 同时,嘉毅还对照了法国Avignon戏剧节和乌镇国际戏剧节,从而让我们对“小镇类”戏剧节有一个更宽广的认知。 录制本期节目的时候,我们即将准备启程去往阿那亚,而本期节目上线的时候,我们已经身在阿那亚享受美好的戏剧节时光了。 这里让人放松,让人平静,让人时常感到快乐和幸福。我们也带着这样的好心情,自然地邂逅了很多新朋旧友,录制了一系列阿那亚专题,大家敬请期待。 最后的片尾曲部分,给大家分享一段小树在海边录制的海浪声,夏日午后,当海浪拍岸,旁边沙滩上候鸟300中的《醒来》剧组正在试音,准备演出,音乐和浪声互相映衬,特别美好,与您分享,愿您聆听的此刻,也能感受到平静与幸福。 【互动方式】 公众号:后浪剧场 微博:@后浪剧场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