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丨小树 嘉宾丨苏桐 丨Song List丨 追梦赤子心 - 徐歌阳 一年一度的艺考季已经来临了,据我们今天的嘉宾——老师苏桐透露,去年电影学员表演专业的报名人数大概来6000左右,今年只能说比6000还多,最后只招50人,可以说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了。那么,对于即将参加艺考的学生来说,有什么方法能让他们在考场上脱颖而出呢?对于未来打算参加艺考的学生来说,有那些方面是需要他们在备考期间需要重点学习的呢? 本期后浪剧场,主播小树将和嘉宾苏桐老师聊聊艺考的获胜法则。 苏桐 演员、表演教师。2012年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2013年跟随张华教授,崔新琴教授研究影视表演教学,担当助教。同年开始担任北京电影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进修班表演指导教师。2013年参加庶吉教育表演培训班表演艺术指导。2014年参加北京新面孔模特学院表演课程教学。话剧代表作,《雷雨》《北京人》等,歌剧《赵氏孤儿》《托斯卡》等。 『 相关阅读 』 《表演应试手册》修订版 (内含10小时在线参考视频) 林洪桐 著 内容简介: 本书汇集了林洪桐教授十六年的艺考考官经验与近六十载表演教学经验,系统而详尽地解答了考生在整个艺考过程可能会遇到的种种问题与疑惑,从有报考的念头,到选择合适的学校和专业去报名,再到备考、冲刺、临场发挥,以及出榜、录取或落榜后如何面对,等等。如果你想参加艺考,却不知该如何报名;或者已经报名,却不知如何复习,更不知临场该怎样表现,请拿起这本书吧,它将是陪伴你走过整段艺考时光的良师益友。 『 留言·投稿』 1.欢迎向主播或嘉宾提问,我们会在之后的节目中回答。 2.欢迎推荐他人或您自己,来后浪畅聊表演。 3.欢迎投稿声音作品(剧本朗读、创作感想、影剧评论或其他生活故事等)可发送至[email protected],择优在本平台展示(有奖励)
大家好,欢迎来到后浪剧场。这里是一个交流情感与思想的“空中剧场”。我们依托于“后浪剧场”系列图书,一方面放眼国际,引介斯坦尼、波列斯拉夫斯基和铃木忠志等表演、戏剧大咖的精辟观点;另一方面着眼国内,邀业内人士和研究学者一起关注时下的各种影视戏剧表演现象,并以轻松欢乐的方式和大家畅聊表演与生活。 后浪剧场还是个人生剧场,向所有对表演感兴趣的朋友免费开放,希望大家可以从表演中照见自己,照见日常生活与内心世界,进而找到生活中属于自己的角色。 『 后浪赠书 』 选取5位听友获得下列书籍 《尊重表演艺术》 [美]乌塔·哈根 / 哈斯克尔·弗兰克尔 著 内容简介: 本书被纽约H·B工作室的学员奉为《圣经》,是有志献身戏剧工作、对表演心存虔诚的表演爱好者和演员们的实用手册。作者以60多年的表演与教学经验,告诉您即使没有较好的容貌与过人的天赋,通过严格科学的训练也可以成为优秀的演员,她从点滴的生活细节入手,教您如何培养演员的职业素养与道德品格,训练肢体、声音、语言,分析角色,对角色及其处境建立信念,最终融入角色,靠自己释放角色之生机,进而与观众建立无间的交流。以还原演员应有的生活状态,还表演应有的艺术尊严。 《银幕形象创造》 表演课百年诞辰典藏纪念版 赵丹 著 内容简介: 本书是赵丹生前留下的唯一一本探讨电影表演方法与风格的专著,是其一生实践与思索的总结。书中精选了《马路天使》《十字街头》《乌鸦与麻雀》《武训传》《李时珍》《海魂》《林则徐》《聂耳》《在烈火中永生》九部代表作,从影片制作的社会文化背景,各部门协力的创作过程,以及对角色的认知、体验与塑造,来探讨舞台与银幕表演的区别、体验派和表现派的长短利弊,以及演员自身的局限与无限等问题。 本次修订的典藏纪念版中,特别附上全新整理的赵丹电影作品年表、精选修复的40余幅珍贵照片,以及夏衍、巴金等撰写的纪念文章,希望值此百年诞辰之际,读者可以重新梳理与思考赵丹留下的宝贵经验,探寻合乎民族文化心理的表演创作之路。 《演员的力量》 查伯克十二步骤表演法 [美]伊万娜·查伯克 著 内容简介: 本书是伊万娜·查伯克多年表演教学生涯的经验结晶。“查伯克表演法”,在理论上是对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迈斯纳、乌塔•哈根等体验派前辈表演大师的传承、补充和发展,在实践上指导性非常鲜明:作者如庖丁解牛般提炼出十二种核心的表演工具,步步为营,指导演员完成对角色的理解与塑造。她强调演员要有效地运用内心的情感(尤其是痛苦的部分)去达到角色的目标,从而呈现出强有力的、真实有机的表演。 书中提供了深度的剧本和角色分析,以及她所教过的学生的大量幕后案例,且行文如她日常授课一样平易、幽默,是一本专业、易读、实用性强的表演指导书,对于导演或编剧也有宝贵的启发。
赠书: 订阅后浪电影学院并留言,从中选出5位听友获得《表演的艺术》。 大家好,欢迎来到「后浪剧场」。作为国内表演、戏剧类图书的专业出版品牌,我们一直致力于译介、挖掘国内外经典表演、戏剧专著。现在,我们开设了一档同名音频播客,由编辑小树主持,每期邀请一位业内人士或相关研究者,结合专业知识,同时又接地气地跟大家一起来聊聊「表演与生活」这件事儿。 主播丨小树 嘉宾丨谢霜南 谢霜南,本科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担任话剧团团长,创立“轩辕”话剧专场。研究生考取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博士考取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现已参与创作多部舞台作品,包括大型情境体验剧《又见五台山》、德国当代经典剧目《公司感谢你》、孟京辉戏剧工作室出品《失恋博物馆》等。剧评曾发表于《人民日报》、国家大剧院院刊等。曾在李六乙戏剧工作室工作。 相关书籍: 《表演的艺术》 斯特拉•阿德勒的22堂表演课 [美]斯特拉•阿德勒 著 [美]霍华德·基塞 编 李浩 译 影响马龙·白兰度、罗伯特·德尼罗的经典课程 全球知名的斯特拉·阿德勒表演学院创始人权威之作 选编自三十余年教学手稿、课堂录音及笔记,首度引进中文版 丨Song List丨 安吉拉乔治乌 - 晴朗的一天 中国爱乐乐团 - 为艺术,为爱情
随着近期表演话题的持续升温,今天后浪剧场请来了国家大剧院的王成荫,和后浪戏剧图书编辑小树,一起聊聊表演这件事。 同时,我们也整理出了后浪剧场的表演书单,给对表演感兴趣的朋友。 后浪电影学院X喜马拉雅FM联合赠书活动: 订阅本节目,留言说出你对于《演员的诞生》的一句话评价。 我们会选择五位优质留言者,赠送书单里的任意一本! 截止日期:2017年12月30日 请密切关注站内私信,获取中奖通知! 《李国修编导演教室》 这本书告诉我们,编剧、导演、演员,都不只是唯天赋/灵感论,是有方法培养的,创意也可以训练。作者结合自己从启蒙到实践再到教学的经验,整理出了一套系统而科学的训练体系,简直像建筑师的设计图纸一样,可模仿,可学习,也可消化为自己的东西。而且所有内容都是结合了生活经验与阅读经验的,说的是人话,所以听来易懂,易懂却精炼。比如在表演课中,提及研究人物时要抓其潜意识里的两大能量:欲望与恐惧,欲望是想要,恐惧是不想要,前者如火车头,后者似身后的恶犬。方法好学,勤奋与用心即可。但要从技师变成大师,则需要生活经验,需要人生顿悟。需要持续探索自己的内心,关心社会的发展。所谓看戏修心,演戏修行。 《演技六讲》 这是目前为止我读到过的最有趣的表演书,简直像一部浪漫爱情疯癫喜剧,外行人也能读的懂,且会被吸引。 不管你是刚入门或想要入门的表演/戏剧好好者,还是已经是业内人,都可以从中找到有价值的内容。 最重要的是,作者举重若轻,不用一本正经的专业术语吓唬你,而是看似跟你闲言碎语地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鸡毛蒜皮,却在这个唠嗑的过程中,把表演中的重要课题夹杂了进来。所以你以为对方跟你唠嗑,其实课已经上完了。 比如,在讲节奏的时候,作者带着学生坐着电梯去帝国大厦顶层,在一层层上升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形象地讲完了节奏的要义,而且让你在不知不觉中亲自感受。 《表演训练手册》 如果你想快速了解一下表演到底是什么?你还处在入门阶段,可以考虑一下这本书。 这本书的正文只有80来页,一趟地铁的功夫估计就可以读完。书很薄,但这绝不代表这本书很浅薄。它是根据大卫·马梅的表演大师班笔记整理而成的,提纲挈领,深入浅出,微言大义,帮助你建立对表演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认识。所以其实也适合进阶甚至高阶阶段的读者。总之,不同段位的读者,可以读到不同的深度。 首先,全书先区分了自己可以控制的和无法控制的部分。天分无法控制,所以搁置,这里只聊通过后天的努力可以训练和培养的可量化的技能。你找不到表演的诀窍,不是没天分,而是缺乏勤奋和意志力,且没找到真正有效的方法。 而在训练表演技术之前,需要一些表演的常识,包括帮你把剧本信息转化成表演信息的能力,面对失败的恐惧、自我的束缚和其他无数障碍仍然能全身心投入表演的勇气,以及坚持自己的理想绝不放弃的意志力。 关于表演技术,你需掌握,表演本质上是在戏剧的规定情境中真实地生活,这里可以分解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找到人物的目标与动作,目标是驱使动作行进的心理动力;另一方面,演员在行动的过程中,要时刻感受每一个真实的瞬间,并作出对这个瞬间的真实而即兴的反应,这样才可以保证表演的新鲜感与活力。 《演员的力量》 如果你已经拿到一个角色,最关心的是自己该如何演好这个角色,且塑造得有心理深度与生活意味,急需一些快速有效的实操方法,可以选这本书。 这本书把演员塑造一个角色分为了12个步骤,你可以按照这12个步骤来塑造自己的角色,也可以在表演中遇到障碍时对着这本书寻找“病症”与“解药”。 或者,当你需要表演喝醉、嗑药、处理性关系、怀孕、残疾、杀人、死亡之类情境时,也可以查阅这本书的第二部分,作者专门针对上述特殊情境给了具体的招儿及其心理依据。 这本书是斯坦尼一派的,所以对角色外部行为背后内心的根源更感兴趣,而那个根源,其实皆关乎马斯洛提出的人类的根本需求,比如安全感、被关注、被肯定、被爱、被尊重、自我实现等。这便是演员的力量。 这个力量,有时候会借力于演员自身的情感经验。为了挖掘和体验角色的情感,演员难免需要挖掘自己的情感记忆,尤其是一些负向的伤痛的记忆。这个听起来有些残忍,但其实是迫使演员正视自己过往伤痛的过程,而正视,便是解决的开始。所以,挖掘演员的力量,既是深度塑造角色的过程,其实也是演员自我疗育和自我成长的过程。 到这里,这本书其实已经不止是一本表演书了,越过表演的表象,从心里根源上看,它更像一本教你如何面对自己、面对生活的书。而在作者的观念里,所有的负向信息,焦虑、心结、痛苦等,都是力量的源泉,我们其实与角色一样,要做拥有生活主动性的人,要勇敢地面对生活所赐的所有好的与不好的,而非被动地去逃避,去自欺欺人。 《尊重表演艺术》 如果你对自己要求比较高,既想学习表演中的基础技能,又想有进一步的提升,想做一个有思想、有高级自我的演员,可以考虑这本书。 书中强调,在做演员之前,你首先应该是一个人格完善的人,有着良好的品德:互相尊重、礼貌、良善、慷慨、信任、严肃、体谅他人、勤奋、专注,等等。 作者把表演分为两种,一种是由外而内的表现派,以科克兰为代表,一种是由内而外的体验派,以斯坦尼为代表。作者属于后者。 作为演员,你需要负责两件事,一件是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另一件是有集体意识,可以和团队有效地沟通与合作。 自己分内的事情,又分三部分:才华、道德与思想、外在工具(声音、语言能力、肢体训练)。 “才华是高度的敏感性、易受伤的心灵、性能极好的知觉器官(视、听、嗅、触、味——强烈的)、活泼的想象力、对现实的领悟力、想传达自身经验与感触的强烈欲望、想让自己的一切被人耳闻目睹的冲动等等的混合体。 只有才华还不够。品格和道德、对于你身处世界的看法以及教育基础,你都必须具备与发展。 最理想的年轻演员,应该具备或求取历史、文学、语言学(加上外国语言则更佳)、戏剧史,以及剧场与演员的关系的知识,还有其他艺术形式(音乐、绘画、舞蹈等等)的熏陶。” 由此可知,美貌与智力并非成为演员的必然要素,重要的其实是感受生活与反思生活的能力。 “外在的美丽不是演员的前提条件。许多明星都不是传统上的俊男美女。他们中的最好的,是能够给观众创造美。 智力上的出众也不是一个关键。许多聪明的演员反而不能融于真实的表演冲动中。 不服从或反叛现状是一个艺术家的特性……你必须问自己:我如何能把这些主张带到剧场里?” 在建立了以上观念之后,作者才代领你进入目标训练与剧本及角色分析。 《表演的艺术》 如果你对自己的定位非常高,绝不甘心只做一个技人,也不想只是靠着表演混口饭吃,而想做一个人格完善且有独特魅力的、有思想的艺术家,表演只是你发现自我、剖析生活、关照生命、传播爱与真理的工具,那么你一定要读这本书。 首先,作者无意于做表演专业的蓝翔技校讲师,也无意于做什么职业培训,而是一再地强调,戏剧是关乎思想的,剧院是发现真理和传播思想的舞台。当我们低俗、浅薄、混乱、慌张、焦虑、沮丧、绝望时,演员便成了救赎的角色,演员可以提醒观众,他们是谁,以及他们可以成为什么样子。在这一点上,演员应该是精神上的贵族。 可见,作者在关注演员的技术之前,首先关注的是演员作为人类一员的个人的成长,且是站在人类历史与空间的坐标中去关照的。 “作者阿德勒是他们那一代表演教师中唯一一位跟随斯坦尼本人学习过的人。学习回来后,阿德勒纠正了方法派的创立者李·斯特拉斯伯格情感体验的部分,而是强调了想象力,这也是其表演理论中十分重要的观点: 对于斯特拉斯伯格来说,对经历过的情感进行二度创作,处于演员任务的中心位置。而阿德勒强调说,对于她本人,以及对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想象力必须处于主导地位。演员的情感体验与他所扮演角色的情感体验是不同的。理解与想象将演员带进角色的内心。阿德勒强调,表演是一种针对观众的努力,而不能仅仅涉及自我隐私。 对于阿德勒来说,表演就是行动。她说,行动不仅在演员中,也在观众中引发情感。如果演员理解所表演动作的本质的话,就是在帮助观众更为深入地理解自己的行为。 强调“做”而不是强调感觉,使得阿德勒的方法更加接近实际。这是合情合理的,她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都宣称期待演员有能力去表演动作,而期望演员“唤起”情绪则是不合理的。” 正是在想象力的基础上,作者从具体的动作入手,教我们如何阅读剧本、理解角色并寻找动作。 《石挥谈艺录:演员如何抓住观众》 如果你想知道一位技术一流又不乏思想的广受一代又一代观众爱戴的表演大师创造角色的秘密以及日常积累的方法,想学现成的好使的招儿,可以选择这本书。 石挥如何伟大,这里不提。只是告诉你,对于读者,他是坦诚的,他愿意告诉你他的表演功课是怎么做的,愿意告诉你他创造角色用了哪些招儿都有哪些秘密。要知道,但凡有魅力到可以牢牢吸引观众的演员,都有自己的秘密,但敢于完整而细致地公开自己的秘密的,恐怕没几个。 《演出手记》一章,尤其是《大马戏团》和《秋海棠》的演出手记,堪称演员塑造角色的圣经,作者毫不吝啬地说出了自己塑造这两个经典角色的每一个步骤,这也是石挥表演理论的重要基石和实践运用,每一部戏都连演70多场,直演到石挥晕倒在舞台上,事实证明,他的角色是成功的。 先定个调,上面聊的大部分书都属于体验派,但石挥是信科克兰的,所以他属于体现派,曾经说要做中国的科克兰。所以他的表演,一直有一只理性的眼在观看和控制,而非放飞自我的纯感性体验。 但这不代表石挥只重视外部动作而轻视内在心理,这一点,可以从其《演剧的两条路:迎头抢·由根起》中看出,他是坚持“由根起”的。 石挥的表演理论,有功夫在诗内的,也有在诗外的,这里先聊诗内的。 郝蕾曾经提到一个观点,作为演员,她自信自己台词的功力,同时羡慕袁泉对身体的控制力。在我国,一直存在着偏台词轻动作的倾向,尤其是当很多演员儿时没有较好的身体训练时。 在石挥这里,台词与动作是并重的,且他纠正了当时重台词轻动作的倾向。他的表演理论,对演员的台词与动作都有系统的研究,而且这些研究都可以让你拿来就用。如《舞台语》一节,系统而有序地介绍了演员训练发声与台词的方法。 除了台词与动作,演员与观众的关系一直是石挥研究的重点,演员与观众,如恋爱的游戏,演员要时刻保持吸引力,既不能令观众顺利追到手进而很快对你厌倦,又不能高高在上让观众失去关注你的兴趣,还要时刻给他新鲜感。那些故意讨好和故意不讨好,其实都有问题的,这一点上,石挥堪称恋爱专家。 接下来聊诗外的,除了演员的身份外,石挥堪称一位生活杂家,且有着学者般的研究热情。所以他会观看京剧、曲艺、滑稽戏、其他话剧(包括国外的)等来吸取营养,也会通过自学英语阅读和翻译国外表演理论来拓展视野。这其中,京剧和曲艺是他的重要老师,京剧的间离效果和他信奉的用第二自我控制的表现派理论是一致的,这一点,很多戏曲出身的演员不妨重点看一下。 综上可知,石挥的表演理论是建立在其丰富的创作经验、观赏经验、阅读经验基础上的,既来自生活本身,又有着中西兼顾、传统与现代兼包的广阔视野。最重要的是,这个人是把表演这件事当作生活的乐趣,处处研究,故而处处有学问。 《表演应试手册》 如果你说我还是个中学生,想学表演,想做演员,现在的首要任务是通过艺考,可是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这块料,不知道该报那所学校,怎样报名,报名后该怎么准备,各科目该如何复习,如何准备朗诵材料和歌唱曲目,如何现场即兴做命题练习,又如何处理专业课与文化课的关系。那么,请选择这本吧。 这本书,几乎回答了你在从日常生活进入艺考状态整个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种种困惑。作者既是北电表演教师,又做过16年艺考考官,所讲的,也都总结自他的教学和考官经验,所以可不是纸上谈兵。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