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节目是“乐海浪游”系列之黄伟文篇的第二期,主要聊了Wyman的“病态三部曲”“念念不忘四部曲”和“垃圾五部曲”。三个系列,其实都在探讨亲密关系,比如友谊或爱情。 “为何旧知己,在最后变不成老友?”我们很多人可能都有一两个刻意躲避的人,而这些人,往往是昨日最亲密的某某。原本非什么大仇,却令双方在信任与怀疑间徘徊,在计较与宽容之间纠结,在绝情与心软间较量,甚至各自站队,寻找新队友,以置气,以泄恨,以赢回自尊。究其原因,可能仅仅是因为,双方不小心产生的误解与嫌隙,令当事人双方都感到被伤害,于是一时间解不断,化不开。 然而到头来,站在时间的长河边回望,爱侣与挚友,并无赢跟输,不过是彼此交付给时间的债。无论计较或释怀,都像是某种命运长河里的羁绊,无论当初恨再大,大过宇宙,终究被岁月碾压。到头来更像是彼此欠的债,以从负向的角度维系彼此的关系,用恨来验证爱,用绝来验证情。而我们要做的,或许是在这种纠缠与羁绊中学习,学习适恰的表达,学习及时的排解,学习放过彼此,学习珍惜这段债。 本期节目,会聊及Wyman十年歌词演唱会上的祖与诗,以及Wyman与杨千嬅的世纪拥抱。 嘉宾依旧是大家熟悉的《我见过银河,却只爱你这颗星》的作者July Chan(豆瓣同名ID)。 我们依然建议与歌单一起使用,逐首细品,逐张聆听。也会继续为大家提供私人订制的歌单,在歌单中列出本期节目提及的所有歌名,并请July为每一首歌做贴心的批注。欢迎大家关注后浪剧场的公众号,在微信里搜索houlangjuchang,就可以找到我们,并获得本期节目的歌单,日后也可获取其他与节目内容相关的花式彩蛋。 或者您还可以在网易云中搜索后浪电台,我们在后浪电台为大家准备了以词人为单位的歌单。这样更方便喔。
主播 | 小树 嘉宾 | 蔡艺芸、焦健 剪辑 | 大卫 设计 | 咩咩 【本期关键词】 最小的剧场——客厅巡演 在生活中发现戏剧现场 巴别塔与艺术无国界 签证办理 饮食与交通贴士 海边图书馆 柏林街头表演现场 东柏林的社会主义遗迹 【本期音乐】 插曲:The Curse,by Agnes Obel 片尾曲:若き日の望楼,by 大貫妙子 这期节目为丹麦第三期,丹麦系列全部多图,大家可以搜索houlangjuchang的公众号,获取相关彩蛋。
参与规则:评论+关注,抽取5位听众获得一本《与奥逊·威尔斯共进午餐》 抽奖时间:10月12日 主播 | 草草二 剪辑 | 长乐 设计 | 咩咩 前段时间,我在刷豆瓣的时候,刷到一个话题,是“你最喜欢的导演写的书是什么?”,我列上了几本自己觉得不错的书籍。也想来,之前一直想做一期美国导演奥逊·威尔斯的节目,但因为太懒一直没做,所幸借助这次机会,终于把它给完成了。 奥逊是一位我非常喜欢的导演,这不仅是因为他始终贡献着极富创造力的电影,他本人同样极具魅力,那是一种与生俱来的魅力。著名的电影学者达德利·安德鲁 在《艺术光晕中的电影》里说,威尔斯的声音将会在艺术的时空里永远回荡着。 奥逊·威尔斯 Orson Welles (1915-1985),20世纪最伟大的电影导演之一,集导演、编剧、演员、制片于一身的电影天才。他在26岁时自编自导自演的处女作《公民凯恩》长期被各类权威电影媒体评选为影史十佳之冠,其他代表作有《安倍逊大族》《上海小姐》《奥赛罗》《 历劫佳人》等。 书籍介绍:
巡礼地图: 【艺术节】 4月的儿童戏剧节 6月哥本哈根舞台 6月北欧表演艺术节 7月哥本哈根爵士音乐节 8月赫尔辛格街头艺术节 【剧场】 巴蒂塔儿童剧院 实验站剧场 【美术馆】 新嘉士伯美术馆 丹麦国家美术馆 路易斯安那美术馆 【黑胶店】 sound station 【本期关键词】 弗朗西斯科·戈雅:《1808年5月3日的马德里》 行为艺术之母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 德国表现主义女画家加布里埃尔•穆特 马云与阿里巴巴 文化输出 【本期音乐】 插曲:ろっかばいまいべいびい,by ティン・パン・アレー 片尾曲:A Pillow Of Winds,by Pink Floyd
之前我们乐海浪游系列用了三期的节目和大家聊了林夕(梁伟文),从本期开始我们将开启黄伟文系列。常言道,林夕领进门,皈依黄伟文。很多人通过林夕打开了港乐世界的大门,然后却意外地发现了这个世界里的另一个怪才Wyman,从此爱上了他的洒脱写意的作词风格以及其独特的人格魅力。 其实两个伟文(林夕原名梁伟文)究竟孰高孰低,这个问题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Wyman自己也说,无意与林夕做对比。作为听众的我们,只需细细品味二人的作品即可。 Wyman是有名的妇女之友,无论歌手多小众或多大众,他都很好对待,也为很多女歌手送出了上品的、鼓舞人心的词。所以我们也会聊他和彭羚、莫文蔚、官恩娜、谢安琪等的合作。 本期嘉宾依旧是大家熟悉的《我见过银河,却只爱你这颗星》的作者July Chan(豆瓣同名ID)。我们会在这期用一些歌做为例子,来聊Wyman词风中打破想象天际如无地心吸引的刁钻用字,以及学也学不来的浑然气象。同时会聊到《单车》背后的故事——他和父亲的关系,并引用马龙·白兰度、简·方达、张爱玲的故事来深入这个话题。 们依然建议与歌单一起使用,逐首细品,逐张聆听。也会继续为大家提供私人订制的歌单,在歌单中列出本期节目提及的所有歌名,并请July为每一首歌做贴心的批注。欢迎大家关注后浪剧场的公众号,在微信里搜索houlangjuchang,就可以找到我们,并获得本期节目的歌单,日后也可获取其他与节目内容相关的花式彩蛋。 或者您还可以在网易云中搜索后浪电台,我们在后浪电台为大家准备了以词人为单位的歌单。这样更方便喔。
主播 | 小树 嘉宾 | 蔡艺芸、焦健 剪辑 | 大卫 设计 | 咩咩 【本期关键词】 克尔凯郭尔美人鱼 对丹麦的第一印象 名叫巴蒂他的剧场 丹麦人为什么幸福 丹麦人的社会问题 多样画风的乞讨者 丹麦系列全部多图,大家可以搜索houlangjuchang的公众号,获取相关彩蛋。 【本期音乐】 插曲:Baby I'm A Fool(Live In Vienna),by Melody Gardot 片尾曲:An American Prayer,by The Doors
主播 | 小树 嘉宾 | 纾含(曾做过铃木忠志的翻译) 剪辑 | 大卫 设计 | 咩咩 近几年,若是关心戏剧动向,你可能会经常在国内的新闻报道上见到铃木忠志的名字,他也的确把工作的重心逐渐转移到了中国,每年都会过来做演出、开工作坊,至少一次。 而在更早的时候,铃木早已是在世界范围内备受瞩目的亚洲面孔,一个典型的例子便是,剑桥大学出版社在十多年前出版了一套“二十世纪重要导演/戏剧家”丛书,铃木忠志是唯一一位亚洲导演,与梅耶荷德、布莱希特、彼得•布鲁克、努姆什金和罗伯特·威尔逊等西方名家并列其中。 我第一次听说铃木忠志的名字,是开始接手后浪剧场系列图书后,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的李浩老师那里,当时他在向后浪推荐一本铃木先生的书:《表演之道—铃木忠志的戏剧手记》(The Way of Acting)。后来,曾经在林洪桐教授的《表演训练法》中读到过关于铃木忠志的章节,之后还读了铃木先生的《文化就是身体》(Culture Is the Body)一书,甚至去看了两部他的戏剧,感受了剧场里那种气场强大的仪式感以及演员体现出的功力。就这样,对他的了解一点一点在积累,但一直依然是隔靴搔痒的状态,总觉得不够深入和鲜活。 再后来,遇上了同事纾含,她在日本留学期间做过铃木先生的翻译,今年8月还去参加了利贺国际戏剧节,继续为铃木先生担任翻译。同时,纾含对日本近现代历史各时期的社会文化有一定了解,对于日本社会生活中的国民性也有一定的观察,所以有助于更全面、深入地理解具体的社会文化。有了纾含这个见过铃木本尊并与之一起短暂共事过的经历,以及在日的生活、学习经验,我们便想到请她来一起聊一下铃木先生,个人的视角虽然难免局限,却不失为一个非常生动的窗口,或许也有助于我们多一个了解铃木先生的维度。 本期节目长达将近两个小时,我们先从纵向梳理了铃木先生的戏剧之路,从演员世家说起,到早稻田大学毕业创立早稻田小剧场,直到创办利贺国际戏剧节、发起戏剧奥林匹克。其中会重点聊及利贺国际戏剧节部分,包括建筑风格、剧场设置、单元设计、周边设施,等等。同时,在提及铃木先生时,也会对比着聊及他同时代搞小剧场运动的寺山修司与唐十郎,以及后来与铃木并排立足日本剧坛的蜷川幸雄与浅利庆太,并将其置身于日本特定的历史社会时期来理解。 第二部分,我们重点聊了铃木先生的戏剧观,包括他那套有名的铃木忠志演员训练法。某种程度上,其演员训练法源于其戏剧观(戏剧是展现在舞台上的东西,支撑舞台的核心是演员的表演。),也源于其对社会文化的思考。就像他的书名《文化就是身体》所透露的: 我认为一个所谓有文化的社会,就是将人类身体的感知与表达能力发挥到极限的地方,在这里身体提供了基本的沟通方式……现代化已经彻底肢解了我们的身体机能……我现在所做的,就是在剧场的脉络下恢复完整的人类身体。不仅要回到传统剧场的形式,如能剧、歌舞伎,还要利用传统的优点,来创造优于现代剧场的实践。我们必须将这些曾经被肢解的身体功能重组回来,恢复它的感知能力、表现力以及蕴藏在人类身体的力量。如此,我们才能拥有一个有文化的文明。 所以就像豆瓣网友阿勒尼采所说的:训练是提供了一个途径,让你学习如何更强的自觉和更敏锐的自我意识,艺术存在的意义是对人类经验的客观评价,不断地去思考(我们是谁),不是吗? 节目片头,我们会放一小段由纾含录制的来自利贺的环境声,包括虫鸣声、孩童嬉闹声和演出开始前的剧场广播声。插曲和片尾曲则是铃木戏剧中用过的: 插曲《津轻海峡冬景色》 演唱:石川小百合 作词:阿久 悠 作曲:三木たかし 片尾曲《夜の訪問者》
主播 | 小树 嘉宾 | 邵斯凡 剪辑 | 阿汤 设计 | 咩咩 如题,本期节目聊的主要内容是法国的表演教育与戏剧节,是第41期《法国的剧院与戏剧出版》的后续。从某种意义上说,演员教育与戏剧演出是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戏剧文化的重要入口,也是了解其地域文化和时代风貌的重要路径。 录制这期节目的时候,最触动我的地方有两点: □ 一点是嘉宾斯凡提到的两所学校的演员教育都与演员实践紧密相连,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期间便开始练习真正以一个演员的身份在台上或镜前演出,同时也为日后的个人职业发展做好铺垫; □ 另一点是当我问及斯凡在接触中法两国演员的时候,感受最明显的差异是什么,斯凡说其实不在演技,而在艺术修养,还举了例子,说在法国逛艺术展像在国内去饭馆吃饭一样日常,朋友约会见面很多都是约在展厅的。 这两点让我想到,无论任何专业,校园的职业(专业)教育终究是有年限的,那么毕业后如何真正进入行业,并在行业里走得更深远,就需要一种将所学运用于日常生活,同时又从日常生活中汲取养分的自觉与能力。做到这一点,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需要数千个朝朝暮暮的积累。 所以对于一名演员来说,除了专业教育,更重要的是建立一种属于演员的生活方式,这里既包括技术方面的(身体与声音的训练),也包括艺术甚至生活方面的,比如广泛的阅听、深入的观察、独立的思考,等等。 这让我想到几年前和同事一起去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聊天的一则小事,当时学院的老师建议后浪给表演学院所在的B楼二楼的图书阅览室推荐一些后浪出版的读物,当时除了选择“后浪剧场”与“后浪电影学院”系列图书,我们特意加入了一些艺术甚至人文社科类的图书,比如《世界艺术史九讲》《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毛以后的中国》等,用心自然也出于此。而每次与中戏的老师聊天时,大家推荐给我的书,除了表演向的,也大多为社科、文史向的,理由是,表演向的像工具书,其他大类的则是诗外的功夫。 在准备这期节目上线的前夕,我有幸去国家大剧院观赏了朱丽叶·比诺什主演的音乐剧《生如夏花——致香颂女王芭芭拉》,该剧改编自法国香颂女王芭芭拉(Barbara)未完成的自述体回忆录《曾有一架黑色的钢琴》(Il était un piano noir),用极度诗意的方式讲述了芭芭拉的一生(心灵史),自然也包括承载她悲惨遭遇的童年——德国占领巴黎时期(社会史)。 除了钢琴,台上唯一的演员便是朱丽叶·比诺什,一个生命个体在历史长河中短暂一生,要在不到100分钟内讲述完,除了依靠比诺什的形体与台词功底,更依赖于她对芭芭拉一生的心理流变及其所处的时代与社会的理解。 翌日,我看到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的李浩老师发了这样的观后感:一个人必须要了解历史,否则根本不知道自己是谁!历史是由正史、野史(厚黑学一类)和心灵史构成的,而所谓“演员”(包括教师),所治的应该是“心灵史”。 扣回到本期节目,节目中当我问及斯凡在法国佛罗兰戏剧艺术学院学习时印象最深刻的人事时,他提到了一位对他启发良多的良师,在那位老师身上,他看到了一种关怀并陪伴个体生命成长的意愿与能力,他认为那是高明的育人方式,是善意而智慧的,而非强制而粗暴的。自己当导演之后,他也会继承恩师的某种精神,用陪伴的方式来与他视作家人的剧组同事一起工作,并在意创作过程中某种令人舒服的空气。而他的作品,也大多更倾向于关怀人物内心的表达,而非外在的戏剧性冲突。如此看来,也是一种修治心灵史的自觉了。 就在我写完这篇文案的时候,在豆瓣看到斯凡的新戏——音乐剧场作品《告白》将于2018年10月2日—10月4日在北京蓬蒿剧场演出,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感受一下。售票地址:https://www.douban.com/event/31209145/ 斯凡在导演阐述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可以略窥其平日里观察与思考的角度,与大家分享: 在《告白》的开头,有这一段话:“人借由说话表达心里所想,但说话往往只能诠释一部分自己。说话是为了表达,人却甚少用心聆听。人以自我度量世界,世界便是你以为的世界,你也只是被旁人误解的你。若言语不能表达真相,沉默即是最快的解决,一并隔绝歪解、口角、话中有话、言下之意等系列问题。直到内在欲望足以打破这道沉默,言语才演变为告白。” 我想激发出这埋藏在心的内在欲望,打破这道因为惧怕而生的沉默。我想成为那一个用心聆听的人,他们的第一个聆听者。
赠书福利:欢迎关注+留言本期节目,我们抽取5位读者,送一本《我每天只工作3小时》。 日复一日的劳作消磨了干劲,复杂的人际关系让人心累,积压的待办事项加班加点也赶不完……“丧班一族”大概都曾自问过:难道就要这样周一盼周末、时间换工钱,不开心地混下去了吗? 执导过《攻壳机动队》的押井守导演虽被外界称作“小众的帝王”,然而他却有极为朴素务实的工作、组织观念,这次,他以自身的胜败观为基础,精选九部经典电影,对应公司中的各级职位,设身处地思考角色的出路,开出了一剂“向社畜说不”的工作哲学处方。 最近,后浪出版公司出版了日本著名导演押井守的《我每天只工作3小时》,这是大陆首次引进押井守的书。 很多人看到书名都表示非常惊讶,想不到押井守会出这样一本书,与印象中的押井守截然不同,比如书里押井守说到自己当老二最舒服,别人都在拿他和宫崎骏比较,但他自己却不想承担当老大的“责任”。以及说自己其实没有那么喜欢拍摄现场,只想每天工作3小时,如果没看书的话,真的完全无法想象这居然是押井守说的。这本书也让我们重新认识了这位鬼才导演。这期节目,我们邀请了本书的编辑穿山,以及动画爱好者路西法尔,聊了聊押井守的创作观念,来分析分析(笑)押井守为什么可以每天只工作3小时? 主播|草草二、小树 嘉宾|路西法尔、穿山 剪辑|大卫 设计|咩咩 05:50s-07:45s本书中的观点很有意思,比如,押井守认为自己的电影是娱乐电影 09:40s-12:00s押井守说娱乐电影是为了骗别人进电影院 14:40s-18:05s押井守作品的一个特点是,他的角色人物必须放在一个系统里面去观察 17:53s-20:28s押井守的作品是一个连贯性的宇宙,是反复构筑而成的 26:32s-28:39s各位嘉宾对押井守的作品进行一个排序,表明立场 29:14s-30:01s为什么攻壳真人版要让斯嘉丽·约翰逊来演?因为她演过《超体》,是一种延续 31:03s-34:08s挨个吐槽卢卡斯、宫崎骏、高畑勋、铃木敏夫 35:09s-36:30s押井守认同戈达尔,这可以解释他为什么会去拍真人电影 42:25s-46:15s押井守最喜欢用虚拟与现实去混淆政治与爱情 49:00s-53:01s电影最后都会变成动画,这是押井守对于虚拟与现实这一主题的结论 54:10s-1:02:52s押井守作品里的左派意识可能是由合作者带来的,他更像是在主张一种盲动,先从虚假的和平里走出来 1:05:30s-1:11:37s押井守作品里的世界观不是他塑造的,是他观察到的 1:11:38s-1:19:50s前期押井守在描绘后人类的无所不能,后期发现后人类与普通人一样,会受到诸多限制 1:23:33s-1:43:05s押井守的处世哲学 1:43:45s- 2:03:13s押井守不仅开启了ova时代,更是达到了ova的巅峰 涉及片单 《攻壳机动队》 《攻壳机动队2:无罪》 《攻壳机动队第一季》 《攻壳机动队第二季》 《攻壳机动队真人版》 《机动警察ova》 《机动警察剧场版1》 《机动警察剧场版2》 《次世代机动警察》 《红色眼镜》 《人狼》 《空中杀手》 《福星小子》 《福星小子2:绮丽梦中人》 《电影导演押井守:赋妄想以有形》 《魔法少女小圆》 《风人物语》 《宇宙战争》 《东京无国籍少女》 《阿瓦隆》 《立食师列传》 《拯救大兵瑞恩》 《死者田园祭》 《超体》 《八部半》 《刀剑神域》 《银翼杀手》 《黑客帝国》 《头号玩家》 《在这世界的角落》 音乐 开场曲:main theme_opening(SOUND of The Sky Crawlers) 插曲:风の诗~WINDY TALES~(风人物语) 结束曲:テーマ・オブ・パトレイバー2 (机动警察パトレイバー2 the Movie)
主播:小树 嘉宾:July Chan ——《我见过银河,却只爱你这颗星》的作者 我们很多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体验: 比如在某个瞬间,突然对某个人特别着迷,TA令你心潮暗涌,身躯下沉,令你睁眼如梦,闭眼沉沦,你们离得这么近,却那么远; 或者某次搭乘交通工具时,因为多看了某位乘客一眼,沿途都在幻想和TA的一切,恨不能沿路都是红灯,恨不能在车厢里私奔,下车时却觉得好像错失了一世一生; 再或者当你对某个人全身心地投诚时,却看到TA对另一个人这样阵亡,所有你曾献给TA的心血,全部被用来祭奠别人对TA的冷漠,你在自己和TA的卑贱与悲壮中,体味到痛感过后的高尚,爱欲过后的绝望; 从凝视到拖手,从目送到分手,如赤足走过茫茫深海,如摩西艰难跨过红海,崎岖得足以令你人事不省; 攀过TA的脸,想不到那么蜿蜒,你体验过快乐时代,甜蜜到不知道喊TA什么才会令TA更兴奋,法语日语,俄语汉语,还是连名带姓?就算没有姓名,任性昵称,都会令你吸引; 你固执到怀疑人生,痛不欲生,用没有光用泪光照明,如火鸟在炉内自焚,在悬崖重生; 直到有一天,你从人来人往,从“最美丽长发未留在我手,我也开心饮过酒”,变为可以平静地觉得,“不种下什么,摘来什么,像我没来过,没去过”。 然而终究不能凭爱意要富士山私有,昔日所有美好的回忆却如潮水般涌来,你感到绝望,不知如何自救,如鲠在喉,无以名状,无处可说; 于是你开始听歌或唱歌,就在这个时候,你发现突然真的听懂了那些原本以为熟悉的歌,原来那些写词人最懂你心,便庆幸地感激永远有歌把心境道破。这些歌可以给你一分钟静静回味,将一生一世翻天覆地。 从今天开始,我们打算用一系列“乐海浪游”的节目,以点带面地盘点一下近二十年来活跃于香港流行乐坛的几位重要词人,比如梦先生、歪闷、要飞,以及梦先生唯一入门高徒林若宁,新一代的陈咏谦和MLA()。 这一系列的嘉宾是后浪出版的新书《我见过银河,却只爱你这颗星》的作者July chan(豆瓣同名ID)。该系列所有节目建议与歌单一起使用,逐首细品,逐张聆听。 我们先用三期的篇幅来听梦先生的歌,同时为大家提供私人订制的歌单,歌单会列出本期节目提及的所有歌名,并请July为每一首歌做贴心的批注。欢迎大家关注后浪剧场的公众号,在微信里搜索houlangjuchang,就可以找到我们,并获得本期节目的歌单,日后也可获取其他与节目内容相关的花式彩蛋。
它拥有无尽的生命,跨越时间与空间的鸿沟。其存在具象了人类对于生命长存的期盼,其鲜血成为贪婪者不择手段都想要得到的“灵丹妙药”……志士仁人、魑魅魍魉,在这亦真亦假的多元世界里,将如何区分人和鬼?“永生”又会是对人类的“致命诅咒”还是“终极幸福”? 2018年8月份,后浪出版公司出版了“漫画之神”手冢治虫的作品《火鸟》,其宏大又极具哲学思辨的主题,堪称手冢治虫创作生涯的巅峰。这部作品历经34年,至手冢治虫临终时,《火鸟》仍未完结,就如漫画里描述的一般,“火鸟”消逝,却早已成为传说。 直至今天,这部作品也是日本漫画史上不可绕过的杰作。 有人说,《火鸟》中出场人物都执著着的“不灭的生命”不正是存在于手冢老师的作品中吗?但对现在的孩子们来说,手冢治虫可能已是“远古”人物了。为了回望这位不朽名家,后浪剧场请到了手冢治虫的忠实读者秦楚老师,以及《火鸟》责任编辑孙歌,再聊手冢治虫。 主播|草草二 嘉宾|秦楚、孙歌 剪辑|大卫 设计|咩咩 秦楚,手冢治虫忠实读者 孙歌,后浪漫画编辑 手冢治虫,1928年11月3日出生于大阪府丰中市。手冢从孩提时代起就喜欢昆虫,擅长画漫画。小学四年级时突发奇想,确定了“手冢治虫”这个笔名。 1945年,大阪大学附属医学部入学,1951年毕业,1953年取得医师执照,1961年取得医学博士学位。 1946年,发表《小马的日记》(少国民新闻),从此以漫画家身份出道。此后手冢发表了《森林大帝》《铁臂阿童木》《怪医黑杰克》《火鸟》《三个阿道夫》等作品。从幼儿取向到成人取向,手冢不断尝试各种题材的漫画,也被尊称为“漫画之神”。据说手冢终其一生,创作漫画达700部以上,留下约15万张的原画。而几乎所有手冢作品都被收录在《手冢治虫漫画全集》(全400卷,讲谈社)中。 1989年2月9日,手冢治虫去世,享年60岁。如今,兵库县宝塚市建有一座“宝塚市立手冢治虫纪念馆”。
你打过无准备之仗吗?它如无排练的演出一样,非常冒险!却刺激又好玩! 这期的节目,对于嘉宾和我来说,都是如此。所以对听众来说,也是“一出好戏”。 之前和祖纪妍团队的小伙伴约的时候,他告诉我导演自己过来录音。结果当日迎接到的却是两位:导演祖纪妍和主演孙新雨。我的脑子一下蒙了,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话筒只准备了两支,聊天的大纲也都是针对导演的。第一次认识新雨的我,对她一无所知,这可怎么办? 为了不露怯,我深吸一口气,保持镇定,快步找出第三支话筒,迅速装上。接下来的,可要看我临场发挥了。 对于两位嘉宾来说,这次的节目,同样属于即兴演出,临场发挥。她们来之前并不认识我,也不曾询问聊天提纲,我们所有的火花碰撞,都依赖于短暂时间内建立起来的信任(huai yi)与默契(wu li)。所以大有一种见招拆招的架势。 面对这种突如其来的挑战时,我的方法是抛开一切杂念,让自己回归到一个普通观众的状态,回忆起每一次坐在观众席时内心的好奇: 观众入场时,演员在后台做什么? 观众入场前的那段日子,主创在排练场做什么? 进驻排练场之前,导演和编剧做什么? 为什么会想到创作这个戏? 没有戏排的日子里,演员和导演在生活中做什么? 记得四年前和一位演员一起坐公交,我充满好奇地问了人家一路,就连饮食作息、日常爱好等细节都不放过。对方明明是个人,一个和我年纪相仿的女孩,对我来说,却因为职业的差异,仿若外星人一样让我好奇。 因着这种好奇,这一期里有太多出乎意料的“料”了。 导演祖纪妍聊到她自编自导时,在编与导上的处理与平衡;在不同场次、不同人马、不同场地之间做的相应调整;她创作《嘿,是我》的缘起,以及如何面对豆瓣上观众的直言不讳;还聊及平日里自己怎样自我训练、积蓄养分;而且意外地聊到了——她作为观众时,对爱丁堡国际戏剧节和阿维尼翁戏剧节的比较分析。 主演孙新雨同样聊了排练场内外的生活:导演如何指导演员,演员如何适应导演;演员在不排练的时候,如何保持身材并训练嗓音;日常生活里,通过哪些文艺活动陶冶情操,等等。 更出乎我个人意料的是,我们的这次即兴发挥,似乎还可以喔?大家虽然都是第一次见面,但因为都是年轻人,也都没那么紧张,反而可以很快进入状态,甚至保持一种聊天的酣畅(gan ga)。这对于生性爱紧张的我来说,已经很难得了呢。 这次体验说明:当你把一切“演出”视为游戏时,就会忘记紧张,投入其中,积极行动,自得其乐,甚至忘记自我,忘记时间。这些都是表演课教我的事。 当然啦,酣畅与否,尴尬与否,还得先听为快。 如果您对这期的内容和气氛还满意,我们会尝试更多新意。如果您更喜欢严厉,我们也愿再接再厉。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