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聊投资人
金融职场人自我进化与成长

Album
主播:
陈俊岭
出版方:
大岭_QT93
订阅数:
5574
集数:
57
最近更新:
3天前
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播客简介...
一档金融圈的真人故事节目,撕掉假面,寻找职场、人生、投资的多样可能,探讨如何走出迷茫,找到人生自洽和幸福的方程式。 交流嘉宾:银行、券商、保险、公募、私募、投资人、金融媒体人等。他们鲜为人知的成长经历+干货满满的职场历练+别具一格的三观世界。
深聊投资人的创作者...
陈俊岭
深聊投资人的音频...

vol.56 调研完1000位基金经理,她对“人情世故”更透了

本期嘉宾:大深,FOF基金经理,家族办公室OCIO。 长期从事资产配置和基金投研工作,累计调研1000位基金经理,曾任职于中金公司、华泰证券和某大型港股上市公司家族办公室等。 主持人:老陈本陈,深聊投资人创始人,前公募资管合伙人,中基协首任媒体监督员。 本期播客的时间轴: 00:40 10年时间,调研过1000位基金管理人 02:00 基金经理在时间维度面前,有何变化? 03:40 在业绩顺风时,基金经理更乐意表达 04:40 与基金经理的关系:相识于微时 05:30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 06:30 调研基金经理场景:办公室、小型聚会、饭局等 08:10 如何打开基金经理的“话匣子” 08:50 攻击性提问者的利与弊 10:00 调研前做足功课、信息交换很重要 11:00 从“硬着头皮搞完”到“尊重彼此时间” 12:20 尽量不要让基金经理“从零开始” 13:20 FOF既是投资研究,又是人情世故 14:20 要不要准备一份“调研清单”? 15:15 “标准化调研”与“灵光乍现” 15:50 如何达到一个“有回味”的调研? 17:00 遇到投机的人,聊天半径越来越宽 18:50 情绪价值的“爽感”,投资上未必靠得住 20:00 那些人靠谱,那些人不靠谱? 22:20 FOF投资也是一个翻石头的过程 23:00 聊完不要马上下结论,观察两三个月到两三年 25:40 “我是一个i大于E的人” 27:00 如果一天连轴转见人,会拿出两天消化 27:30 无时无刻都在见人,就没有思考的时间了 28:40 不停见人与“自我充电” 30:10 基金经理也是人,外界因素与“内心波澜” 32:00 不服输的基金经理,一体两面 33:00 没有永恒的好品质,也没有永恒的好基金 34:00 主动性基金经理与被动指数投资 37:00 不能因为ETF火爆,摒弃主动权益的价值 39:00 中美资本市场对比,国内更容易获得超额收益 41:00 平台价值与个人IP 43:40 如果真的要出来,不要白手起家 45:00 离开金融行业的人,有的人在做酒生意 47:00 酒和保险,都是久期很长的行业 49:00 春暖花开,希望多接触非金融行业的老板 51:00 身在金融行业,积极打破信息茧房

52分钟
1k+
3周前

vol.55 四位内容创作者坦白局:平台粉丝,属于自己吗?

大家好,我是老陈。 最近,我遇见一件很多内容创作者,都可能遇见的烦心事:流量焦虑。 说的更具体一点,我在某一内容平台上,兢兢业业创作,一开始获得了很多正向反馈——爆款、涨粉,频频被平台或外界认可,看着账户一长串的粉丝头像,我开始得意忘形,自信心爆棚。 当有一天,我调整了内容创作的方向,不再想一味地追求热点和流量。我发现,平台再也不推荐我的作品了,甚至你苦心经营的数万粉丝,也偏偏不给你展示。 类似的套路和悲剧,我先后出现在今日头条和公众号。 于是,我有一种不祥的猜测,我很可能被平台套路了! 从字节跳动到公众号,再到小红书,小宇宙,“去中心化”正成为所有内容平台的主流审美,这就意味着,即便是你一个个获得的粉丝,也未必属于你。 而随着deepseek等人工智能的介入,一场前所未有的信息大爆炸正在上演,作为内容创业者,我们如何不为流量所虑,如何在表达与商务上自洽? 这一期节目,我邀请了三位熟悉嘉宾的返场,他们都曾在中字头财经媒体做过采编,后分别在金融机构、互联网大厂、上市公司,从事过品牌传播方面的工作,如今,我们四个又不约而同地从事内容创作。 相信我们四个人的交流碰撞,一定能给你有所启发,欢迎收听和留言~ 本期聊天阵容—— 嘉宾:老狼(公众号:郎振;小红书:就叫老郎),历任证券报资深记者、互联网大厂内容策划、准上市公司公关总监等。 非文(播客:非文投资手记)拥有10年主流财经媒体和2年上市公司证券部工作经历,也是10年资深北漂,研究资本市场投融资,现专注于基金领域的投教以及访谈栏目。 酒神之舞:(公众号:基客星球) 七年央媒+七年证券、基金从业经历,外加两年深漂,目前专注基金营销、基金产品观察的自媒体,同时(力争)拓展对金融机构的广告公关业务。 主持人:陈俊岭(公众号:老陈聊资管),前公募资管合伙人,资深财经媒体人,中年危机通关人,深聊投资人主理人。 本期播客的时间轴(纯手工整理): 01:27 一篇公号爆文的背后 03:10 兰州马拉松,公众情绪如何被点燃? 03:50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05:30 摸索内容如何适配平台喜好 07:30 灵魂之问,表达欲如何持续旺盛? 10:00 每天都在想选题,执行起来比较快 10:40 自媒体人都是逐草而居的牧民? 11:50 为何重新重视公众号? 13:00 企业依然很注重“文字” 16:50 如何进入公众号流量池? 17:40 标题一定要有冲突性,反常识 20:00 平台推荐与电影院线排片 21:00 自媒体人精力有限,聚焦“一微两小” 24:00 新媒体时代,创作瓶颈期更短了 25:30 “共创模式”越来越流行了 27:50 小红书运动博主一周涨粉3000枚 31:00 要不要一起跑步? 32:00 一边喝酒,一边聊天,可以没有开直播 33:30 费曼学习法:用输出倒逼输入 34:30 自媒体人的影响力,是一个综合型打分 36:00 如何找到一种“非做不可”状态 37:00 机构媒体与自媒体人的表达与传播 38:00 播客是一个人的数字资产,值得长期主义 39:15 信息大爆炸,各平台都进入供过于求阶段 40:20 给自己的内容分门别类,不谋则废 43:00 “企业不怕花钱的,关键是要给它带来价值” 45:00 抖音上的一个视频,一个月后才爆发 47:00 贾樟柯《风流一代》,线下流量与线上变现 50:00 葛优的《爆款好人》,爆款背后“砸了很多钱” 52:00 电影《诡才之道》启示,天生网感很重要 53:00 一点困惑:是讨好平台,还是释放表达欲 56:00 信息大爆炸:对流量祛魅,对身体状况担忧 59:00 大方向是正确的,有什么不坚持的理由吗?

57分钟
1k+
1个月前

vol.54 5年15万与5000单,一位帝都伪中产的跌落与救赎

特邀主播:美林&岚树(播客:数见;公众号:数见Perstective),魔都现役金融人,一位自称“非标人生的文字、影像记录者”;一位自称“大概这辈子脱离不了“码字”。 本期嘉宾:老陈本陈(播客,深聊投资人),前公募资管合伙人,资深财经媒体人,中年危机通关人。 终于,有人愿意听我讲这一段故事了。 从2020年5月到2025年3月,我在北京兼职跑网约车差不多5年了,粗略估算一下,大概接了5000组乘客,总流水15万元。 这些钱,如果扣掉车辆磨损、充电、违章、停车、剐蹭,以及为之牺牲的时间和精力成本,还有丧失的积极进取的正能量,绝对不是一件值得宣扬的事情。 记不清楚,多少个小长假、周末,牺牲了陪伴家人,一个人后半夜狼狈回到家的场景。 记不清楚,多少次雨雪天,狂风中,顶着寒冬与酷暑,从北京一头到另一头疾驰奔走。 五年下来,从金融机构的精瘦男到大腹便便的中年人,这是我想要的样子吗? “体力劳动,可以改造精神世界……”我录播客中自嘲。 在人生的上半场,我一路过关斩将,从小地方来到大北京,又人模狗样地混到了金融机构,成为很多人羡慕的伪中产。 当40岁中年危机,像一道闪电劈来,我失魂落魄,夜不能寐,经历艰难时刻,最终,一个简单重复的工种“网约车司机”,救赎了我。 第一年3万,第二年5万,第三年4万,第四年3万,今年不到2000块。 尽管,我在北京跑网约车的日渐“寡味”,但仍感激有这么一段人生经历,重塑了我的精神世界,让我完成了中年危机的大通关。 从某种意义上说,网约车活在大数据的算法中,自媒体人何尝不是,在算法和流量中迷失和焦虑。 这一期播客,我们仨聊了三个多小时,最终呈现出来了1个半小时(原版见“数见”),我这边压缩到了50分钟,希望试图跳出个人视角,重新审视劳动价值的意义。 多元身份、忠诚度、平台算法、职场牛马、骆驼祥子……节目后半程,我们上了价值,聊了很多时代性的话题,无论于我们,还是于听友,都算是一种精神的救赎吧。 以下是两位主播的文字介绍: 白天在北京金融街西装革履,晚上化身“网约车司机”,这就是本期节目的嘉宾——老陈。老陈的职场经历很丰富,前金融人、前媒体人、自媒体创业者、副业网约车司机,多元身份傍身。他说: “开启网约车副业,是一次偶然。” “以前全家都高度依赖我这份金融工资,一旦失业,家庭收入会断崖式下降。网约车收入,是我收入结构中独一份的,丰富了我的资产多样性。” 上图/老陈在深夜等待平台派单中(2020年,北京) 从2020年5月至今,老陈从事网约车生涯已超过5年,接待了5000多组乘客,流水超过15万元。他说他热爱开车,方向盘让他感受到了对生活的掌控感,“指哪打哪”。 上图/老陈在用前资管公司发的笔记本,研究如何跑网约车冲单拿奖励(2021年,北京) 网约车为很多人提供了便利的出行,也为不少人“兜底”解决了现金流紧张的问题。近年来,网约车市场一方面竞争越来越“卷”,另一方面“臭车”等问题也屡屡出现,这个行业进一步显现出两极分化态势。 上图/老陈与前私募老总、网约车自媒体大V“不得不佛系的老王”在车内录播客(2024年,北京) 网约车只是老陈的一份副业,曾有好友特意发文告诫他,“网约车收入只是一个补充,不应该沉湎于暂时的满足感中。出来,是要做事的。”对此,老陈非常受用。自媒体创业(“老陈聊资管”)才是老陈的主业,他分享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基金江湖,和老友新朋一起唠唠嗑,拓宽了自己的边界,用自己的友善幽默感染了很多朋友。 美林和岚树也鼓励多元身份,这将是行走江湖的一张社交名片。在「8小时」工作之余,我们倡导每个人都要开拓自己的第二张名片,结识朋友,开拓视野,以主动的态度认真生活。 两位主播整理的时间轴: 1:12 老陈在金融机构任职的末尾时间,开启了网约车副业 3:41 坚持5年开网约车副业,老陈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5:04 除了热爱开车,喜欢掌控感外,老陈还是个典型的E人 6:25 “网约车里最能写的,最能写的里面最会跑网约车的” 10:22 脱媒化:IP时代下,媒体的影响力在逐渐淡化 11:32 见证者不如亲历者,多元身份给老陈带来安全感 12:50 职场空窗期时,最害怕老友们的突然关心 18:59 滴滴突击上市,高德实现免抽佣政策,老陈休了2天年假收入2K+ 20:07 简述网约车发展历程,网约车司机身上的束缚变多了 23:12 老陈细聊网约车的抽成比 24:26 网约车卷起来了,更多人涌入这个行业 28:08 网约车平台制定提升司机“忠诚度”的规则,老陈拒绝对平台忠诚 34:18 老陈最大的一单超过700多,其中200现金来自乘客的红包 37:52 美林讲述在济州岛的打车经历,司机年龄偏大,更有生活气息 42:06:06 两位95后大厂年轻人,计划不买房、未来三年城市旅居 45:07 职场也是一种“围城”,对外面的一方世界都带着“光环” 48:12 网约车司机自嘲“骆驼样子”,老陈说太像了

51分钟
1k+
1个月前
深聊投资人的评价...

空空如也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